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14:12 | 查看全部
不能说的慈悲
时间:2015-08-25 作者:未详 点击:2279次
  阿拉伯有位甲生意人,他有一匹非常健壮的马,一天可以跑上千里,是最好的交通工具,因此主人非常爱护它。另外还有一位乙生意人,他每天赶着一群骆驼到处载运货物,他看到甲骑着马,一天之内就可来回运送货物,心里非常羡慕。
  
  一天,乙对甲说:“我想用这群骆驼来跟你换这匹马。”
  
  甲回答说:“对不起,我不换。”
  
  乙说:“只要你给我这匹马,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
  
  甲说:“不管你怎么说,只要我还有这条命在,绝对不愿舍掉这匹马,因为它是我生活中最好的伴侣,所以不能跟你换。”
  
  但是,乙实在很喜欢这匹马,他知道甲很有爱心,有一天,他故意穿得破破烂烂,装病倒在甲要经过的路旁。甲看到有人倒在路边,赶紧下马一看,原来是乙,看他好像得了重病的样子,甲费了很大的力气,把乙扶上马背,要送他去看医生。
  
  乙见计谋已得逞,立刻恢复原貌说:“平常我想尽办法要跟你换马,你都不肯割爱,现在我已骑在马上,这匹马就是我的,所以我要骑走了。”
  
  甲平静地说:“既然你已骑在马上,马就算是你的,不过请你听我几句话。”
  
  乙说:“只要马是我的,听再多的话我都愿意。”
  
  甲说:“请谨记在心,以后如果有人问你用什么方法得到这匹马,你一定不能说。”
  
  乙问:“为什么?”
  
  甲说:“你如果说了,以后若有人病倒在路边,就没人敢搭救了。”
  
  乙听了,顿时感到很惭愧,他赶紧下了马,说:“我一念之差,扭曲了人性之善,我把马还给你,请你原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14:23 | 查看全部
佛家高僧看命运
时间:2015-08-20 作者:未详 点击:3143次
  曾看到过这样两则佛家故事,颇耐人寻味。
  
  第一则是说,有一位贫家女为寺院供奉了两文钱,佛印禅师甚是感动,于是大发慈悲,主动为她“改运”。几年后,这位贫家女做了皇后。
  
  有一天,皇后想起了高僧,她用马车拉了一车金银财宝,来寺院供奉。谁知,佛印禅师打发一位小徒出来应酬。皇后见佛印禅师如此怠慢自己,心里很不高兴。见到佛印禅师后,皇后生气地质问:“大和尚,我当年只供奉了两文钱,你却亲自见我。今天,我拉了一车金银财宝前来供奉,你却只打发徒弟来见我,未免太不把我放在眼里了,你这是什么道理!”
  
  佛印禅师听后,真诚地说:“道理是这样的:当初你给的那两文钱,是你的全部家当,所以,我将你视做贵人;可今天,你所给的一车财富,仅是你的九牛一毛,所以,我让徒儿来接待你。”
  
  另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休禅师。有一次,他接到州官的请帖去赴宴,但他穿了一身旧衣裳来到宴会所在地。谁知,门卫看到他穿得破破烂烂,硬是不让他进门。没办法,一休只好换了身新衣服才顺利进门了。席间,大家把菜用筷子夹起,往嘴里送,可一休禅师却是端起碟子,将菜往袖管里装。州官不解,问他为何如此。一休禅师一字一句地说:“你不是请我吃饭,而是请衣服吃饭。”州官听罢,顿时羞得满面通红。
  
  第一则故事告诉我们,落魄时,要坚强自信,飞黄腾达时,更要低调做人,低调做事。

  后一则故事告诉我们,总有一些人喜欢以貌取人,他们对上阿谀奉承,对下颐指气使。

  这样做只能贬低自己的人格,让自己活得没有一点尊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14:43 | 查看全部
大小手的秘密
时间:2015-08-15 作者:未详 点击:3606次
  摩根财团是美国十大财团之一。
  
  它的创始人摩根年轻时开了一家杂货铺,主要经营肉蛋等。
  
  平日里,摩根照看着小店,他外出进货时,妻子会来帮忙。
  
  时间长了,摩根发现个奇怪的现象:每当他外出时,妻子卖的鸡蛋总会多很多。
  
  妻子也是一样地取蛋、称蛋、收钱,为什么就会卖得多呢?
  
  摩根想不明白。
  
  一天,他拉住来买东西的汤姆问原因。
  
  汤姆说:“你卖的鸡蛋好像都偏小。”
  
  摩根纳闷了:“我家卖的鸡蛋都是从一个养鸡场进的,大小差不多,怎么没人说我妻子卖的鸡蛋小呢?”
  
  于是,他坐在店里仔细观察妻子卖鸡蛋的诀窍。可他没什么新发现,只是觉得妻子更辛苦。因为她手小,一次拿不了几个鸡蛋,要弯腰取好几次才能装满托盘,常常累得腰酸背痛。
  
  突然,摩根想到了什么:“我知道原因啦,就是因为你的手!”
  
  妻子一脸迷惑。
  
  摩根接着说:“道理很简单,我的手大,一次拿起的鸡蛋多,两次就能装满托盘。而你的手小,同样的鸡蛋在你手里,就显得更大。”
  
  这之后,摩根让妻子负责前台,果然销量上升了不少。后来,他还把鸡蛋放在小托盘里出售,销售情况更好了。
  
  同样的鸡蛋,却有不同的销量。
  
  无法找到问题的答案时,不妨反思一下我们认识问题的思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14:55 | 查看全部
姿势是修养的镜子
时间:2015-08-14 作者:未详 点击:3550次
  一个人走进饭店要了酒菜,吃罢摸摸口袋发现忘了带钱,便对店老板说:“店家,今日忘了带钱,改日送来。”店老板连声说:“不碍事,不碍事。”并恭敬地把他送出门。
  
  这个过程被一个无赖看到了,他也进饭店要了酒菜,吃完后摸了一下口袋,对店老板说:“店家,今日忘了带钱,改日送来。”谁知店老板脸色一变,揪住他,非剥他衣服不可。
  
  无赖不服,说:“为什么刚才那人可以赊帐,我就不行?”
  
  店家说:“人家吃菜,筷子在桌子上找齐,喝酒一盅盅地筛,斯斯文文,吃罢掏出手绢揩嘴,是个有德行的人,岂能赖我几个钱。你呢?筷子往胸前找齐,狼吞虎咽,吃上瘾来,脚踏上条凳,端起酒壶直往嘴里灌,吃罢用袖子揩嘴,分明是个居无定所、食无定餐的无赖之徒,我岂能饶你!”
  
  一席话说得无赖哑口无言,只得留下外衣,狼狈而去。
  
  动作姿势是一个人思想感情和文化修养的外在体现。一个品德端正、富有涵养的人,姿势必然优雅,一个趣味低级、缺乏修养的人,是做不出高雅的姿势来的。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必须留意自己的形象,讲究动作与姿势,因为我们的动作姿势,是别人了解我们的一面镜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15:05 | 查看全部
径路窄处留一步
时间:2015-08-14 作者:未详 点击:2131次
  有一年,华人首富李嘉诚接了一份美国商人约翰·史密特的订货单,可就在他完成订货后,约翰·史密特却因在另一桩生意中受了骗,一时资金周转不灵,无法提货,就中途变卦不要货物了。按照合同规定,违约方必须作出巨额赔偿。可是,当约翰·史密特试探地问李嘉诚需要多少赔偿金时,李嘉诚却说:“生意场上的事,变幻莫测,我理解你的难处,换了我可能也会这么做。虽然你不要了,但我这批产品还未受到损失,所以就不必赔偿了。生意不成情意在嘛!”约翰·史密特千恩万谢而去。不久,美国来了另一个商人,专找李嘉诚要买他的塑料花,一下子让他大赚了一笔。事成之后,李嘉诚问道:“先生为什么专门要我的产品?”对方回答:“我有一个生意上的朋友约翰·史密特,经常谈到你,说你这个人不错,待人仁厚,不斤斤计较,值得打交道,所以我就找上门来喽。”
  
  清朝年间,有一个姓费的富商,开了一家南北土特产杂货店,慷慨仗义,乡邻称他为善人。邻里中贫困之人,多半在他家吃饭。有一年岁末,一邻居老人来吃了饭以后,坐在店里的账柜旁,很长时间不走。店伙打开钱柜,发现少了十块钱,到处找不到,都怀疑这位老人,就搜他的身,果然搜到了。当时在场的人七嘴八舌地辱骂他,这位老人被骂得羞愧难当,几无容身之地。恰好此时,费先生出来,询问情况后说:“你们真搞错了!是我因为他贫困,拿了给他的,忘了告诉你们。你们怎么能这样辱骂他!”又对这位老人谢罪说:“他们不知道,你千万不要见怪!你老先生也太迟钝,为什么不告诉他们这是我送给你的哩,而甘愿受骂!”又说:“刚才你说这十块钱还不够,再拿四千铜钱去,作过年钱。”老人就拿了钱,拜谢而去。三年后,费先生卷入了一场官司,如果不是这位老人挺身相助,就得倾家荡产。
  
  得饶人处且饶人。诚如《菜根谭》中所说的那样: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饶人”是一种生存智慧,是一种宽容胸怀,是一种品德修养。“饶人”并不代表你就是失败者。相反,你却从中赢得口碑、人脉和朋友的信任。相比争一时之气、逞一时之能,饶人者是更大的胜利者。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15:16 | 查看全部
优势藏一点
时间:2015-08-11 作者:未详 点击:2350次
  将优势藏一点,并不是坏事。
  
  非洲象象牙的名贵举世皆知,可这并非是非洲象们的福音。相反,名贵的象牙却给大象们带来了厄运。偷猎者的目光瞄准了大象。一段时间,长着长长象牙的非洲象几乎被猎杀殆尽。
  
  流落和离散的幸存者,在蛮荒的非洲草原,离开了猎杀者的视线。当它们惊恐地度过一个又一个茫茫的旱季,成功地存活下来,人们惊讶地发现,非洲象的象牙已失去了原来的长度,而且有越长越短的趋势。生物学家预测,如果猎杀不止,在未来的某个时间,非洲象的象牙会逐渐短到消失。非洲象会变种成不再长象牙的大象。
  
  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非洲象的“特异功能”让生物学家也无法解释。大象何以意识到招致杀身之祸就是象牙。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客观的情况是,非洲象本能地在内抑制了象牙的生长。偷猎者的目光贪婪地盯在象牙上,既然象牙越来越短,甚至消失,非洲象的安全系数将越来越大。
  
  名贵的象牙既是非洲象的精华所在,又是招来猎杀的祸根。当自身的实力不足以保护自身的“优势”,“优势”遭人觊觎和垂涎,倒不如隐藏优势,等待时机。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汽车独霸北美市场,而日本汽车因产量太少,在北美市场占有率很低,不到4℅。因此,美国的汽车厂商根本没有把日本汽车放在眼里。但日本汽车厂商在暗地里同美国同行较劲,他们根据北美人的消费习惯,设计了许多深受当地人欢迎的新型汽车。一度将日本汽车在北美市场的占有率提升到30℅。直到这时,美国汽车厂商才如梦初醒,赶紧商量对策,可惜已让日本汽车厂商抢占了市场先机,很大一部分利润都给他们赚走了,美国汽车厂商为此懊悔了好长时间。
  
  优势不是摆设,而是一剑封喉的利器。投奔曹操的刘备,貌似忠厚驽钝,终日在后园种菜,隐藏了自己的野心,待以时日,东山再起;聪明的杨修,仅凭灵活的脑瓜和伶俐的口舌,时不时与曹操斗智,最终死在曹操的刀下。
  
  将优势藏一点,并不是坏事。盘马弯弓,引而不发。一旦出击,犹如幽林中的响箭,关隘上的伏兵,隐藏已久,又突如其来。这样才可以将优势的价值演绎得淋漓尽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15:26 | 查看全部
张融的瘦马
时间:2015-08-11 作者:未详 点击:2159次
  宋太祖时期,有一位叫张融的文官虽然长相丑陋,行为不羁,但是,他头脑聪明,说话做事得体而机智,又很有才能,深得宋太祖赵匡胤的喜爱。有一次,赵匡胤在召见群臣的时候,一时兴起,便当着众人的面许诺张融,要封他做司徒长史。
  
  自己的才能能得到皇帝的认可,张融自然非常高兴,可是不久,张融却很郁闷,原来那次之后,赵匡胤便把自己的许诺忘得一干二净,封张融做司徒长史的通知迟迟没有下达。
  
  可面对这种尴尬的境地,张融并未着急,而是想了一条妙计来提醒赵匡胤。他挑选来一匹瘦马,每遇皇帝召见,必定骑它前往。终于有一天,赵匡胤发现了张融这匹瘦马,禁不住问张融:“你的马怎么那么瘦,你喂它多少粟米呀?”张融伸出一根手指说:“每天一石!”赵匡胤听了,疑惑不解地问:“你每天喂它一石粟米,那它为什么会瘦成这样?”张融不慌不忙地说:“我是许诺每天给它一石粟米,可我那只是许诺而已,并没有真的给它呀!”
  
  张融说完,用眼角的余光打量着赵匡胤。只见赵匡胤哈哈一笑后,就转入了新的话题,张融的心便踏实下来,心想,自己升官的事有谱了。正如张融所料,第二天,便有诰令传来,张融升做司徒长史。
  
  没有浪费一点唇舌,张融不急不躁,用旁敲侧击的方法提醒了赵匡胤,为自己争取到了权益,又没有损伤双方的颜面,真可谓睿智之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15:36 | 查看全部
被愚弄的人
时间:2015-08-10 作者:未详 点击:3268次
  一片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年老的猴子。这只老猴总认为自己拥有神奇的法力。有一天,一个城里人在林子里迷了路,遇到了老猴,老猴答应带他走出森林。
  
  “但是你必须臣服于我,我才能帮助你。”老猴提出了条件。
  
  老猴的法力似乎真的起了作用,那个城里人居然心甘情愿地当了它的奴隶,每日任凭它肆意支使,骑在脖子上消遣娱乐。
  
  后来,林子里来了一群猎人。当猎人们看见一只猴子竟然骑在人身上时,惊呆了。猎人们捉住了猴子,把它和那个人一起带到了城里。那个人回家了,猴子被送进了动物园。
  
  那个人回到城里后,马上就觉得猴子的法力对他再也不起作用了。
  
  他经常去动物园看那只猴子,发现那只猴子发怒时也不过就是朝他挥挥拳头、扔个香蕉皮而已,可它为什么能愚弄他那么长时间呢?
  
  生活中遇到困难在所难免,但如果我们把摆脱困境的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就难免受制于人,失去自我和尊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15:46 | 查看全部
蚕马王子
时间:2015-08-10 作者:未详 点击:1637次
  《蚕马》的故事:有个人被掠走了,只剩下妻女和一匹马,万般无奈之下,他的妻子做了一个过于轻率的承诺。她称,只要有人把她的丈夫救出来,就把女儿嫁给他。一言既出,马“绝绊而去,数日,父乘马归”。母亲将原委细细道来,“父不肯,马咆哮,父杀之,曝皮于庭。”已经够惊心动魄的了,接下来,超现实的力量更将故事推到峰顶,曝之于庭的马皮忽然卷女而去,一直飞啊飞,飞到了桑树上,两者合为一体,女孩成了蚕,马皮成了外面的茧。
  
  盘瓠的传说跟这个差不多。盘瓠一开始是只龙狗,传说里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有一回它的主人高辛王跟人打仗,也是说,谁能取对方的脑袋,我就把公主嫁给他。前面情节都是一致的,但是后面却有了变化,盘瓠通过努力,像青蛙变王子一样变成了人,然后把公主娶回了家,唯一的遗憾是留了一个狗头没变过来,但多多少少总能被高辛王接受。
  
  跟《蚕马》比起来,盘瓠的故事政治的成分多,爱情的成分少,盘瓠不像是受到爱情的怂恿,倒像是处心积虑地改变自己的人生。
  
  光有勇猛是不够的,还得头脑灵活、改头换面、全面去除底层烙印。盘瓠算是改造得相当成功了,但还是留了个狗头,这也像个比喻,那狗嘴脸总是去不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15:57 | 查看全部
把粮食留给敌人
时间:2015-08-01 作者:未详 点击:3029次
  宓子践是鲁国人,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这一年,齐国对鲁国大举进攻。齐国国力强盛、军队战斗力强悍,鲁国戍边部队节节败退。
  
  战火很快烧到鲁国单父地区,这时,宓子践是该地区“最高行政长官”。面对强敌,除了加强防御工事,还有件事让他很揪心:正值麦收季节,广袤的田野上,大片麦子已经成熟。再过数日,就能收割入库。不过敌军来袭,这些粮草却可能成为对方的补给。
  
  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向宓子践提出诚恳建议:“麦子马上要熟了,应该赶在齐国军队到来之前,让老百姓们去抢收。建议让男女老少齐上阵,不管是谁种的,谁抢收了就归谁所有。肥水不流外人田嘛。”手下的官员们也在一旁附和:“几位老人家说得对,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齐国军队长途奔袭,粮草运输问题肯定让他们的主帅头痛。如果无法抢走麦子做军粮,他们的粮食供应就会有问题。时间一长,一旦后方无法源源不断地供给粮食,他们就会缺粮。到那时候,他们就会不战自退。这或许是击退齐国军队的好办法。”尽管乡中父老和属下再三请求,宓子践却不肯这么做。几天后,齐国军队风卷残云。才两三天工夫,单父地区再也看不到下垂的麦穗。
  
  很多人埋怨宓子践,说他不听劝告,让敌人劫掠乡邻辛苦一年的劳动成果。消息传到鲁国都城,大贵族季孙氏也异常震怒。他专门派使臣赴单父地区,向宓子践兴师问罪。宓子践对使者说:“麦子被敌人割走,明年还可以再种出来。如果我采纳众人的观点,让人们去抢收麦子。对那些平时吊儿郎当、不愿意劳动的人来说,可能不劳而获,凭空得到不少好处。”
  
  听到这里,使者的怒气消下去不少。助长不劳而获的风气,似乎不是什么好事。见使者脸色多云转晴,宓子践继续说:“要是我下令抢收,百姓们能抢回来一些麦子。等到敌兵退去,那些不劳而获的人,便会期盼敌国入侵。如此,民风会变得越来越坏。其实单父地区一年的小麦产量,对于鲁国强弱的影响微乎其微。鲁国不会因得到单父的麦子就强大起来,也不会因失去这点小麦衰弱下去。与其助长这种侥幸心理,还不如让敌兵抢走这些粮食。因为前者才是危害我们鲁国的大敌,是几代人的大损失,而后者只是疥藓之疾,短时间内就能恢复过来。希望您能把我的想法,向季孙大人禀明。”
  
  果然,季孙氏得到使者回复后,不仅没有处分宓子践,反而还重重嘉奖他一番。
  
  让敌军割走麦子,只是有形的、短期的损失,而让民众产生侥幸得利的心理,却是无形的、长久的损失。开了不劳而获的先河,需要花上更大代价去弥补,真可谓得不偿失。在有形和无形、短期和长远的方寸之间的取舍,宓子践作出正确的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