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9-2 16:41:25 | 查看全部
看见另外的生命时间:2012-10-22 作者:小小Z 点击:323次   有朋友到我家里来,不进门,只停在院子里。他说:有个小院子多好。你看这些蝴蝶,跟自己养的似的!

  我忽然被提醒了。他走了之后,我禁不住认认真真地看过一遍我的院子。黑的、红的蝴蝶像风中的纸片,来来回回地飞。后来,我用了半个小时来清点自己的院子。我突然想知道:一个人周围到底有多少生命?我转向四周,发现我的院子里有无数的蜻蜓、蜜蜂、马蜂、蚯蚓、蝙蝠、蚊子、苍蝇,还有大个儿的蜗牛。

  我在半个小时里感到,我的院子从来没有过的热闹。我在突然获得了“财产”之后,突然获得了一种新的责任。

  如果一个人说他家里养了鹦哥,能学人说话,再有人说他养了热带鱼,养了巴西龟,养了卷毛狗,都有资格使世人对他羡慕,因为人们可以玩弄与观赏那些被称为“财产”的动物。

  但是我没听见第二个人说,我家里养了蝴蝶,像蝴蝶之类自由来去的生命,是肯让人养的吗?养了,也可以被称为财产的吗?

  1986年,一棵一米多高的小树被扔在马路边。我们问穿高筒靴子的园林工人。他们说那树已经死了。栽上也活不成。后来,这棵小树被我种在小院子里。没有受到特殊的关照,1997年的时候,它已经长到了四楼以上。我拍着它的树干,总是想到盲人摸象的故事。它已经粗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我简直是在拍着一条大象的粗腿。另外的三条象腿在哪里,我不能知道。可是,从来没有人感觉我们养着一只单腿大象。十多年前,是我们把它从死亡的边缘捡了回来,像捡回来一个路边的弃婴,是南方的水和太阳悄悄养着它,养成了一个像四层楼那么高大的小伙子。

  今天,我换上了养育者的眼光。我看见我还养着一阵阵的微风,养着一种种的气味,养着一层又一层的灰尘……养着和其他家庭有区别的一种自己的滋味儿。

  放下书和纸,突然看见我窗户外生机勃勃的一切!在窗户前面,我猜想,哪一只蝴蝶是庄子变的?我相信他一定是最普通的一只,完全无意识的一只。他绝不会特殊。

  在那一刹那,我感到全世界都在我以外。那些没有疼痛感的一切,都不是我本身。但是,有一些东西环绕着我这生命。它们离我,比离别人近很多。蝴蝶和苍蝇,甚至都想落在我的白色袖子上。我不知道在这些感觉都消失了以后,我成为什么?我会用什么方式,再看见另外的生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 16:41:36 | 查看全部
生命的精度时间:2012-10-22 作者:小小Z 点击:647次   电车上,两名老妪对话。

  一个问:你孙女满月了吧?

  一个道:没呢,只有27天。你外孙倒是快满周岁了呀!

  一个回:要下个月三号呢!到时候请你来吃饭。

  不在意的,这话也就从耳边滑过去了。可是,仔细想想,却是可以叫人感动的。婴儿的生命,我们居然以月月、天天来计算的。在人生最初的时光里,居然有人为你一天两天,一月两月地数!好像是一种习惯,但对于一个小小的生命,何尝不是一种初涉人生的荣幸?

  人慢慢长大,生命的精度也随之变得粗略。到了中年,最容易把自己的生日忘记,好像一岁一岁地数,也显得不必,只过大生日吧。于是,生命的精度变成了五年、十年。

  有了下一代,看着他们长大成人,父辈终于要离去,然后是孩子们为他们一七,二七地数,好像只是一种习俗。然而,在离开人世的最初的光阴里,有人一周一周地眷恋和纪念着,又何尝不是人间走一遭的安慰。

  人生长途中,每当我们收到一份生日祝福的时候,都要万分地珍惜,它至少意味着你生命的精度,因为有人关心而未曾变得太粗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 16:41:47 | 查看全部
让号声不再哀伤时间:2012-10-29 作者:小小Z 点击:233次   不久前,我偶然读到一篇英语童话――我的英语好到一看便知那是英语,妻子把它变成中文:

  战争结束了,有个年轻号手最后离开战场,回家。他日夜思念着他的未婚妻,路上更是设想着如何同她见面,如何把她娶回家。

  可是,等他回到家乡,却听说未婚妻已同别人结婚;因为家乡早已流传着他战死沙场的消息。年轻号手痛苦至极,便又离开家乡,四处漂泊。

  孤独的路上,陪伴他的只有那把小号,他便吹响小号,号声凄婉悲凉。

  有一天,他走到一个国家,国王听见了他的号声,使人把他唤来,问他:你的号声为什么这样哀伤?号手便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国王。国王听了非常同情他……

  看到这儿我就要放下了,我猜,那又是个老掉牙的故事,接下来无非是国王很喜欢这个年轻号手,而他也表现出不俗的才智,于是国王把女儿嫁给了他,最后呢?肯定是他与公主白头偕老,过着幸福的生活。

  妻子说不,说你往下看:……国王于是请国人都来听这号手讲他自己的故事,并听那号声中的哀伤。

  日复一日,年轻人不断地讲,人们不断地听,只要那号声一响,人们便来围拢他,默默地听。

  这样,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的号声已不再那么低沉、凄凉。又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那号声开始变得欢快、嘹亮,变得生气勃勃了。

  故事就这么结束了。

  就这么结束了?对,结束了。当意识到它已经结束了的时候,忽然间我热泪盈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 16:41:58 | 查看全部
人生不需要太多的行李时间:2012-10-29 作者:小小Z 点击:734次   这是许多年前我读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大卫是纽约一家报社的记者,由于工作的缘故他经常去外地,满世界地跑新闻。那天,他又要赴外地采访。像往常一样,他收拾好行李,一共3件,一个大皮箱装了几件衬衣、几条领带和一套讲究的晚礼服。然后,他像往常一样和妻子匆匆告别就奔向机场。

  到了机场,工作人员通知,他要搭乘的飞机因故不能起飞,他只好换乘下一班飞机。在机场等了两个多小时,他才终于乘上飞机。飞机起飞时,他像往常一样开始计划到达目的地后的行程安排,利用短暂的时间做好采访前的准备。正当他绞尽脑汁地投入工作时,忽然飞机剧烈地震荡了一下,接着又是几下震荡,他头脑里第一个反应是:遇到故障了。广播里空中小姐告诉大家系好安全带,飞机只是遇到气流,一会儿就好了。

  大卫靠在座椅上,也许是出于职业的敏感,他从刚才的震荡中意识到飞机遇到的麻烦不像空中小姐说的那么简单。果然,飞机又连续几次震荡,而且越来越剧烈。广播里传来空中小姐的声音,这次其他乘务员也全部站在机舱里,告诉大家飞机出了故障,已经和机场取得联系,设法安全返回。现在,飞机正在下落,为了安全起见,乘务员要求乘客把行李扔下去,以减轻飞机的重量。

  大卫把自己的大皮箱从行李架上取下来,交给乘务员扔了出去。随后又把随身带的小皮包也扔了出去。飞机还在下落,大卫犹豫片刻才把小皮箱取下扔了出去。这时飞机下落速度减小了,但依然在下落,乘客骚动起来,婴儿开始哭叫,几个女人也在哭泣。大卫深深地吸口气,尽量使自己保持平静。他想起了妻子,早晨告别时太匆忙了,只是匆匆地吻了她一下,假如就此永别这将是他终生的遗憾。

  他摸了摸身上所有的口袋,把身上的皮夹、钢笔、小笔记本都掏出来,给妻子写下简短的遗书:“亲爱的,如果我走了,请别太悲伤。我在一个月前刚买了一份意外保险,放在书架上第一层那几本新书的夹页里,我还没来得及告诉你,没想到这么快就会用上。如果我出了意外,你从我身上发现这张纸条,就能找到那张保险单。我想它会帮你付一些账单的。原谅我,不能继续爱你。好好保重,爱你的大卫。”

  大卫写完,把纸条叠好放在贴身口袋里,然后便把笔和本――他身上剩一的最后两样东西一起扔了出去。他以最大的毅力驱除内心的恐惧,帮助工作人员安慰那些因恐惧而恸哭的妇女和儿童,帮着大家穿救生衣,告诉从们不要害怕,在关键时刻越是冷静危险就越小,生还的可能性就越大。机长宣布迫降,广播里广播着降落时的注意事项,最后的时刻终于到了,大卫闭上眼睛,在一阵刺耳的尖叫混合着巨大的轰隆声中,大卫感到一阵剧烈的撞击,他痛苦地在心中和妻子、亲人做最后的告别。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大卫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还活着。眼前的一切惨不忍睹,有的人倒在地上,有的人在流血,在痛苦地呻吟,他连忙加入救助伤员的队伍中。当他妻子哭着向他奔来时,他怀里抱着不知道是谁的孩子,贴身口袋里揣着写给妻子的小纸条,和妻子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这一回,他长长地吻着早晨刚刚别离却仿佛别了一世的妻子。

  机上的乘客只有三分之一得到生还,而大卫竟毫发无损,真是奇迹。当然他损失了3件行李,损失了一次采到好新闻的机会,不过他自己倒上了纽约各大报纸的头版。

  其实,许多时候人生并不需要太多的行李,只要一样就够了: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 16:42:07 | 查看全部
流浪汉时间:2012-11-03 作者:小小Z 点击:265次   小区附近有个流浪汉,像个受惊的兔子一样蜷缩在一个角落打发时光,用垃圾箱里腐烂的食物维持生命,双眼暗淡无光。

  夏日的一个午后,他忽然怯生生地叫住了急匆匆赶路的我,递过来一包整齐的文件。

  “这是你的吧,我看见你忘记拿了。”他气喘吁吁地问道,显然追了我半天。

  我微微愣了一下,立刻还以微笑,接过了他手中的文件。

  从那之后,人们惊奇地发现那个懦弱的流浪汉开始和人热情地打起招呼,主动清洁小区。

  后来,深受感动的业主们帮他安排了份清洁的工作。

  谁也不知道,他的改变竟来自我那包文件———那包我本打算扔掉的垃圾。我的谎言,让他感到了生存的意义。

  不是所有的谎言都充满阴险,有些谎言所达到的效果,可以让人得意一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 16:42:20 | 查看全部
“错”出来的成功时间:2012-11-07 作者:小小Z 点击:455次   美国有一位药剂师,他研究出一种治疗头痛的药。配好药料,准备用水化制成糖浆,没料到一不留神错把苏打水当白开水冲了下去,“糖浆”冒起了气泡。他尝了尝,还别有一番风味。从此,被称为“美国之梦”并长期雄踞世界市场的碳酸饮料――可口可乐,就这样因“错”而生了。

  体育课上,一个学生被老师点名去跳高。由于当时正在走神儿,这个学生匆忙中奔向横杆,情急之下忘记了老师刚刚讲过的跳高要领,结果是背对着横杆,跃了过去。当他落在沙坑里的时候,同学们哄然大笑。只有体育老师没有笑,他并没有责怪这位同学的跳法错误,相反却鼓励他去练习这种独特的跳高方法。经过几年的训练,他跃过了2.24米的高度,打破了当年的奥运会纪录。背越式跳高技术从此一鸣惊人天下知。

  生活中出现错误,这很正常,难能可贵的是从错误中发现成功的契机。换一种思维,从错误中看到成功,那么错误也就成了我们的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 16:44:56 | 查看全部
给微软白领上课的“的哥”时间:2012-10-21 作者:admin 点击:605次   世上从来不缺少财富,只是缺少发现财富的眼光。眼光从何而来?只要你肯用心,遍地都是财富。

  假如你是“的哥”,在医院门口看见两个人同时向你招手,一个手里拿着药,另一个手上拿着脸盆,你会接哪个上车?可能有人会说,当然是就近原则,谁离得近就让谁上车。上海有个“的哥”叫臧勤,他说应该接手上拿脸盆的人,理由很简单:手上拿药的人多半是小病小痛,不会跑到离家太远的地方去看病,而拿脸盆的人一定是住院的,路程通常会更远,同样是拉一趟客,收入却相差悬殊。

  臧勤被称为“神奇的哥”,他在上海开了17年出租车,原本默默无闻,直到几个月前,他遇到了一位特殊乘客,才广为人知。

  一天中午,臧勤在上海美罗大厦门口接到一位乘客,车子刚起步,他就跟乘客热情地聊了起来,“终于被我守到你了,从写字楼里出来的,肯定路程不短。”乘客一愣,自己的确要去机场,“你怎么知道?”他说,“我看一个人只要3秒钟,那些在超市门口、地铁口打车,穿睡衣的人可能去机场吗?机场也不会让他们进去啊……”乘客不由得兴致大增,请他继续往下说。

  臧勤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我在人民广场看到三个人在前面招手:第一个是年轻女子,拿着小包,刚买完东西;中间是一对青年男女,一看就是逛街的;第三个是穿羽绒服的青年男子,手上还提着笔记本电脑。我毫不犹豫地把车开到了羽绒服面前,那人上了车也觉得奇怪,说你为何放弃前面两个不接,偏偏开到我面前?我说,第一个女孩子是中午溜出来买东西的,估计公司很近;中间那对情侣是游客,没拿什么东西,不会去很远。羽绒服竖起大拇指说,你说对了,我去宝山。

  “我做过精确统计,我每天开17个小时的车,算上油费和各种费用,平均每小时的成本为34.5元。如果上来一个10元的起步价,大约要开10分钟,加上每次载客之间的平均空驶时间7分钟,等于是我花了17分钟只赚了10元钱,而17分钟的成本价是9.8元,不划算,20元到50元之间的生意性价比最高。”乘客听得瞠目结舌,五体投地,心想今天遇上了奇人,这哪像个出租车司机,成本竟然精确到了每分钟,分明就是个成本核算师。

  说话间车子已到了机场,乘客下车时,特意留下了他的电话。那位乘客名叫刘润,是微软中国公司全球技术支持部的部门经理,事后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臧勤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MBA课!”不久后,刘润邀请臧勤为微软公司的50名员工讲了一堂课,45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了8次。“神奇的哥”臧勤由此成名,先后又接受了多家企业的讲课邀请。

  上海的出租车司机平均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而臧勤每月的收入是8000元。刚开始,几乎所有同行都认为臧勤在吹牛,他又没有三头六臂,每天也得吃饭睡觉,收入怎么可能如此悬殊?有人专门到出租车公司查了他一年的营业纪录,才不得不信。臧勤把开出租车当成了事业来做,每天都仔细观察,用心总结,久而久之便练就了火眼金睛,空载率极低,效率自然比别人高出许多。

  有道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臧勤是当之无愧的“的哥”状元。“神奇的哥”其实并不神秘,不过是做事比别人更用心,仅此而已。世上从来不缺少财富,只是缺少发现财富的眼光。眼光从何而来?只要你肯用心,遍地都是财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 16:45:30 | 查看全部
乐与悲时间:2012-10-16 作者:小小Z 点击:509次   几年前,电视转播音乐大师梅达的音乐会。梅达出场前被挂了一个花环。

  上台起劲地指挥乐队时,花瓣纷纷落到脚下。

  “等他指挥完,”一位女士议论说,“他会站在一堆可爱的花瓣之中。”

  “结束后,”男士有点忧伤,“他颈上只会挂着一道绳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 16:45:41 | 查看全部
十字路口时间:2012-10-16 作者:小小Z 点击:516次   一直都不喜欢十字路口。

  以前,是因为不会过马路。车来车往的十字路口让我恐慌,经常是半天都走不过一个路口,又加上不识路———一直被叫做路痴,十字路口总是让我迷茫。直到有一个人,他教会了我过马路。虽然我还是会慌手慌脚,但身边多了一个人,便也有了些安心,不再恐慌。也就这么心安理得地接受着这种安心的感觉。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要经历这样那样的事情的。如今再望着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心中不再恐慌,有的却是惆怅。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一转身,我们就朝着各自不同的方向走,沿途欣赏着各自的风景,努力着自己的努力。一回头,再也看不到那个出发点的十字路口了,说好再见的,却都明白,根本不可能再见了,有的只是物是人非。

  如今站在十字路口,望着匆匆赶路的人们,想,这里究竟上演过多少悲欢离合?左右望,看车,一定要看车,因为不再有人一把抓住我的手告诉我“小心,看车”。

  有的时候,该自己做的,一定要自己做,比如说认路,比如说过十字路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 16:45:51 | 查看全部
窗子外和窗子里时间:2012-10-16 作者:小小Z 点击:398次   小时候上幼稚园,老师必须把我的座位单独排在窗口,因为如果不能一直凝视着窗外,我就会哭闹不休,搞得别的小孩无法上课。于是从四岁到六岁,我是对着窗外度过我人生最早的学校生涯的。

  世界,就在窗户的外面。

  幼小的我不会这么思想,却执拗地只愿意面对窗外那个有人走过、有云和树叶飘过的光影变幻的世界,而不愿意回头接受窗子里这种被规定、被限制的小小人生。

  令人头痛的是,长大之后的我竟然也是这样。

  我曾经花了几年时间到国外旅行,坐着地铁跑来跑去,在每一座城市从早到晚散步,为的只是去看街头各式各样的人群。

  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事都在发生,是这个世界持续下去的原因,而我是个旁观者。

  然后,我结婚、有孩子、有一点钱、经历了人生里许多重要的事。有一天,我终于了解到:窗户里面也是什么事都在发生,而且发生在自己身上。

  人生,终究不允许你只做一个旁观者。

  这么简单的事,我竟然花了几十年才搞清楚。

  其实,人生不过是一场莫非定律。你需要的东西总是在你寻找时消失不见,在你不需要时又重新出现。而人们又总是不断有着各种需要。

  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选择自己不该爱的人,选择自己不该结的婚,选择自己做不来的职位,选择自己达不到的梦想,从而选择了人生的各种困境。

  神秘的是,人生的困境就像太阳从东边升起、月亮从西边落下,不会因为你做了哪种选择而改变。不同的选择,只带来不同程度的困境而已。我们惟一能做的,是面对这些已经发生的事,窗子外面的,或窗子里面的。

  我常回忆起某些艰困的日子里,情绪如浪潮般涌来,我和妻子在街道上走着,为了做某些决定而彷徨。人们的脸擦肩而过,带着各自的忧愁或快乐。一段时光过去,那些问题解决了,我们又重新面对不一样的决定、不一样的街道、不一样的人群。

  可能这就是人生吧。像拼图游戏,每一小块图片都不会重复,你必须一块一块不怕麻烦地拼起来,最后才看得到整幅风景。

  我们是一群做上了人生旋转木马的人,游戏还没有结束,我们大家都不能下马,只能随着音乐不断旋转。人生像一个撒满珠宝的荒原,大家都在寻找闪烁的宝石,但是大部分时间,你只看得到荒原上的孤烟蔓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