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员工今日谈第9期】“就业难和用工荒并存”是什么出了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4-8-21 14:18:48 | 查看全部
新兴行业前景好入职有“门槛”

  月子中心、婚恋网站、早教中心、养生中心、女子会所……招聘会现场,太多新兴行业企业进入人们眼帘。

  一家国际SPA会所的招聘摊位前,有不少学理疗、中医学的学生前来咨询。“目前,人们讲究养生、健康,我们看到了这里的商机便早早进入,当然需要有这方面的人才加入我们的团队。”该会所负责人说。“您有营养师资格证书吗?面试时记得带上。”在招聘会一个角落的摊位前,聚集了很多前来咨询的人。这是一家月子会所,招聘护士、中医营养师等,月薪都在5000元左右,还另外加提成。“我以前是月嫂,工作经验丰富,可以吗?”“我们提供的专护服务,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从业资格,您没有,不能登记。”“很多人以为新兴行业门槛很低,那是对我们工作的不理解,新兴行业前景这么好,一定要搞正规才能发展得长久。”月子会所的招聘专员告诉记者。

  见习记者王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1 14:19:03 | 查看全部
【应聘人员】

  我肯从基层做起只要给机会

  陈戎自去年从山西大学毕业以来,就一直在不停地跳槽,很多岗位干不了一个月,便匆匆辞职。“主要是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不想去私企和公司。”2月10日,在招聘会现场,陈戎一边说着,一边伸长脖子,在各大单位的招聘展台前张望着。

  “你大学学的是管理专业,有没有兴趣来我们这儿应聘行政管理人员?”一家酒店向陈戎伸来“橄榄枝”,一直期望去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陈戎有些迟疑,但在朋友的劝说下,她走到了该单位的展台前。“酒店管理,并不是简单的服务与劳动,积累经验之后,你可以升为行政经理,月薪5000元。但在这之前,你必须从服务员干起,你觉得可以接受吗?”酒店负责人这样对她说。

  经历一年的底层工作,从服务员到管理人员再到行政经理,月薪就可以达5000元,这比一些事业单位的文职人员待遇都好。陈戎不免心动。“从酒店服务员做起,可能被人看不起,但论提升空间,肯定比你进国企的那些同学强。”已经入职的朋友对她说。“宁在这里当鸡头,也不去‘好单位’做凤尾。我愿意从基层做起,只要给我机会。”小陈下定决心,签下工作意向。“酒店下一阶段可能会扩张,所以想培养一些管理人员,我看重的是大学生能否放下身段,脚踏实地。很多人说,大学生不愿意从事服务行业,但在我看来,他们已开始转变观念了。”该酒店负责人说。

  见习记者冯艳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1 14:19:18 | 查看全部
陪着父亲找工作怕他不熟悉

  “管吃管住吗?月薪是多少啊?”招聘会现场,一位年过五旬的父亲,在女儿小睿的陪同下,前来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我在太原上学,父亲专程从老家过来陪我念书,听说今天有招聘会,我就陪着父亲过来了,看看有没有适合他的岗位。”小睿说,父亲是农民,认字非常少,但他老实本分,小睿不想让父亲太累,所以想为父亲找一个库管的工作。而且,父亲刚刚来到太原,对这里的一切都不熟悉也不适应,她怕在招聘会上父亲问不清楚情况,更害怕他找一份比较辛苦的工作,所以特地陪着父亲过来看看。

  本报记者王伟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1 14:21:49 | 查看全部
如何化解招工难与就业难的“两头焦虑”?
本报记者 张凤云 李琭璐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用工荒”现象更加明显,并逐步呈现出覆盖全年,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蔓延,技能人才和一线普工双短缺的态势。与此同时,“就业难”也异常突出。“两难”并存现象究竟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哪些问题?伴随劳务市场10年之久的“两难”矛盾又该如何破解?

刘易斯拐点上的“用工荒”并不存在,实质是结构因素导致的“招工难”

春节过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王继承专门到6省市进行“用工荒”调研。他告诉记者,他们认为并不存在刘易斯拐点上的“用工荒”。

“就是当农业部门的人均产出收入高于工业部门的时候,或者说接近工业部门的时候,工业部门的用工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这个进程就终止,这个时候就遇到‘用工荒’。但是现在我们农业部门的产出和收益远远低于城市。”王继承认为,所谓的“用工荒”其实是一种结构因素导致的“招工难”。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刘福垣表示,今年的“用工荒”与往年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他认为,在这个历史阶段,农民工的供求开始逆转,特别是城镇化建设全面铺开,中西部经济也发展起来的情况下,“用工荒”是很正常的。站在大的历史跨度上看,“用工荒”是个好事,“企业结构的落后,靠低素质的体力劳动来拼资源、拼人口红利,这个局面早就不适应了。”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刘尔铎也认为,今年的“用工荒”只是范围比以前更大了,形势比以前更严峻一些。“今天面对的‘用工荒’是一个全国性的,不光沿海,很多企业迁到河南、山西等地,这些地方也出现了‘用工荒’;不光是大企业,一些内地的民营企业招工也存在困难。”刘尔铎说。

放任自流的劳动力市场,是人力资源的最大浪费

刘尔铎认为,导致“用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新生婴儿下降,初中毕业生下降。另外一个是结构性的,大学毕业生没有下降,反而增加了。从而导致了“用工荒”和“就业难”同时存在。

“中国的工业化完成了一半,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普通劳动力的比重很大,大学生虽然也需要,但是需求没那么大。现在每年六七百万大学生毕业,占一年新增劳动力的一半。经济结构还是发展中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过渡的结构,劳动力结构却是发达国家的劳动力结构,这就是普通劳力荒、技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这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刘尔铎说。

而在王继承看来,结构性的体制分割才是根本问题所在。“我们的收入分配是一种二元机制分割的体制,这就导致农民从收益比较低的农村地区即使到了城市后也达不到城市的平均收益,所以就导致招工比较难。”

王继承认为,招工难的关键点在中小企业上,因为中小企业解决就业的60%。而实际上中小企业和农民工在摩擦性的劳动市场上又陷入了博弈困境,“一方面企业给不起,另一方面农民工的要求又不能降低,因为城镇的生活成本高,因此进入一种比较差的博弈状态。”

另外,“用工荒”的频繁出现,与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密切相关。“尤其在新生代农民工对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要求提高的条件下,如果城镇化程度低的话是留不住人的。”王继承认为,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已经从早期的全工业化因素转到工业化、城镇化因素并存,这一点已非常明显。

而随着大企业内迁的增多,农民工就近就业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老一代农民工。“因为他们上要照顾老人,下要照顾子女,所以要就近就业。”王继承说。

工资、生活成本、亲情、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身份认同、荣誉感……农民工越来越综合考量自己外出打工的各方面因素。而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则加剧了“用工荒”的出现。

“交通、城市最低保障住房、公共服务,包括医疗、教育,这些都是政府应该做的,而不是靠哪个企业自己解决。”王继承认为,问题在于很多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了十几年,仍然缺乏相应的社会权益,在公共服务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和不公平,“不要说他有什么权利,连子女在这里接受教育、医疗的权利都得不到保障。”

另外,一线工人收入分配没有充分体现脏、累、苦、险的补偿水平,以及企业用工观念滞后于经济转型步伐等,也都是导致“用工荒”的重要原因。

该归政府的归政府,该归市场的归市场

因为产业结构、地区结构、企业结构调整的长期性,“用工荒”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专家建议,这是一个发展问题,要让市场去配置资源。

“大的供求结构在这里一搁,政府不能违背市场,只能顺应市场,或者调整市场不足。”在谈到政府的作用时,刘尔铎认为,供求短缺的同时,工资就会上涨,“现在很多农民工的工资不比大学生低,解决问题的根本还是要靠市场。”政府方面也应有所作为,譬如,减少大学生招生,技校扩招。“现在技校毕业生2012年连普通中专、职业高中加在一起是674万人,比大学生还少。而可供大学生选择的职业却没有普通民工多。”

王继承也认为,要以技工培训学校为主体加大劳动力投入。“要把办好技工学校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改变特定时期以学费养学的办学模式。同时将教育附加费给技工院校的切块比例提高,确保技工院校经费力度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重点以劳动技能学校为主。”


王继承特别强调加大农民工社会融合的作用,以及加大社会保障全国统筹力度,满足劳动力全国流动需要的必要性。王继承说,现在很多地方认识到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对于农民工在此长期就业,同时有一定的收入水平,不论学历如何都允许落户。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发展改革试点处处长王俊沣也表示,“用工荒”与户籍改革及公共服务密切相关。他举了个例子,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常住人口14.02万,外来人口7.52万。“浙江省整个劳动力的趋势是增加得非常少,但是店口那一带吸引得非常多,就是通过对外来农民工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通过住房、养老、医疗。外地人住房享受补贴,外来农民工大病医疗报销50%等等,对吸纳农民工也有非常大的好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1 14:29:09 | 查看全部
但愿这些建议能够给各位一些启迪,因为这个论题其实大家都很关注,只是要实际说起来确实之落在纸面上还不行,有点实际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1 14:29:33 | 查看全部
每年大家都会面临这样的抉择,但愿你不会因此苦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