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王笛

二月二日龙抬头,和大家一起分享家乡的风俗

发表于 2015-3-7 01:28:55 | 查看全部
江苏:剃龙头,回娘家等
     
     南京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孩子要剃头”。按照南京人的习俗,就是正月里不剃头,不管头发多长,都要等到二月二才剃。
     1、理发——“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孩子要剃头”。按照南京人的习俗,就是正月里不剃头,不管头发多长,都要等到二月二才剃。
     2、回娘家——“二月二,家家人家接女儿”。到了二月二,各家都接女儿回娘家。尤其是那些怀有身孕的小媳妇,回娘家更有将龙气带回娘家的说法,特别受到娘家人的欢迎。
     3、别用针——二月二这天,古籍记载:“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据说龙抬头这天用针线,会伤害龙的眼睛。姑娘媳妇们正好可以不用做针线活,嬉戏玩闹了。
     4、吃龙子、尝龙牙——在“二月二”所吃的东西均和“龙”有关:饭叫“龙子”,面叫“龙须”,饺子叫“龙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7 01:29:10 | 查看全部
苏北地区,“二月二”清晨,农家人会用石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然后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掉。元末熊梦祥撰写的《析津志》一书在描述京畿地区的风俗时也提到:“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五更时,各家以石灰于井畔周遭糁引白道直入家中房内,男子妇人不用扫地,恐惊了龙眼睛。”
    苏北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而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此习俗在我国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区也很流行,不少地区一直沿续至今。
    淮安剃龙头  农历二月初二,是淮安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名叫“龙抬头”,也称“龙头节”。“二月二龙抬头,家家男子剃龙头”。旧时淮安民间有“有钱无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7 01:29:20 | 查看全部
南通民间有用面粉制作寿桃、牲畜,蒸熟后插在竹签上,晚上再插在田间,认为这是供百虫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驱赶虫灾,也希望百虫之神不要危害庄稼。   
浙江:祭祀土地,吃荠菜饭,社戏等。
    社戏。社日举行的演艺赛会,为酬神求福,要演“社戏”,又称“土地戏”。宋代陆游《稽山行》说:“空巷看竞渡,倒社观戏场。”农村中春秋社戏,通常在庙台或临时搭建的野台上演出。《中华全国风俗志•江苏》载:“二月初二,土地神诞辰。纸扎铺剪纸为袍,而粉绘之,人家买以作供。大街小巷,供当方土地,张灯于神前……县署祠旁搭草台,演土地戏。”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就生动描绘了清末绍兴乡间社戏演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笛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5-3-7 18:31:00 | 查看全部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笛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5-3-7 18:31:40 | 查看全部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7 18:33:18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7 18:56:30 | 查看全部
二月二徐州风俗一
徐州人好说:“二月二,龙抬头。”为什么要这样讲呢?原来,这一天是传统的“社日”,即土地神勾龙的生日。勾龙是传说中远古时代的一位英雄。据《礼记》载:“共工氏之子勾龙,能平水土,祁之为社神”。徐州习俗,这天早晨,家家必须草木灰在房内及院内撒布成大小不等的许多圆圈,以象征折子(盛粮食用具)。房内灰圈中放铜元和银元,院内灰圈中放五谷杂粮。撒布青灰折子时,边撒边念叨:“二月二,龙抬头;大折子满,小折子流。”以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歇后语“二月二的仓——在人为(围)”,典出于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7 18:56:57 | 查看全部
二月二徐州风俗二
二月二炒糖豆儿,是徐州的食俗。除家家炒糖豆、炸米花外,凡家有入学的儿童,必烹鲤鱼饷之,以期将来腾达“成龙”。此外,把留好的过年蒸的馒头取来给老人吃,以为可强身体。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炒糖豆”。这也是徐州很普遍的习俗。记得小时候,老人把加过糖的发面擀扁,用刀划成长条,用手搓成圆棍状,然后用刀切成一粒一粒的,放在油锅里炸,黄黄的,脆脆的,香香的,至今记忆犹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7 18:57:16 | 查看全部
二月二徐州风俗三
二月二另一项重要活动,便是诅咒害虫。
大早取预先放好的木棍在手,边敲床帮边念:“二月二,敲床帮,咱送香大姐(臭虫)下南乡。”再取铁锅,边敲边念:“二月二,敲锅铁,蝇子蚊子一齐灭。”再取面瓢,边敲边念:“二月二,敲瓢碴,十窝老鼠九窝瞎。”以上各含三遍再起床。到了晚上,把除夕夜点剩留好的蜡烛头点着,遍照四处墙壁、墙角,同时念道:“年时的蜡烛照粉墙,蝎子蚰蜒土里藏”;“照了年时的蜡烛头,是虫不停留”。这些习俗,把朴实的愿望寄托在俗事中,祈盼这一年过得更加美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在我们苏北地区,“二月二”清晨,农家人会用石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然后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7 18:57:37 | 查看全部
二月二徐州风俗四
二月二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带姑娘”之说。苏北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而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此习俗在我国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区也很流行,不少地区一直沿续至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