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王笛

二月二日龙抬头,和大家一起分享家乡的风俗

发表于 2015-3-7 19:02:15 | 查看全部
二月二徐州风俗五
二月二这天,理发店里特别忙。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意味着龙抬头走好运。
“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正月里不能理发的风俗影响很大,有个民间故事俗语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关于此说也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剃头匠虽家境贫寒,但特别孝顺,很爱自己的舅舅。春节时准备去舅舅家中拜年,但自己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攒下的钱,不够给舅舅买份像样的礼品。怎么办呢?剃头匠灵机一动:何不趁着新年,给舅舅剃头、修面,让他老人家干干净净过个节?于是,年年正月剃头匠都挑着剃头挑子,前去为舅舅剃头、修面,使舅舅显得年轻了许多。舅舅很高兴,说这是送给他最好的过年礼物,还约定每年正月给他来理发。多年后,舅舅去世了。到了正月,理发匠想起舅舅已不在人世,不由得嚎啕大哭,街坊邻居便依据此事,说剃头匠是“正月不剃头——思舅舅”。久而久之,民间俗语中又变“思”为“死”,成了一项民俗禁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7 19:02:32 | 查看全部
二月二徐州风俗六
二月二龙抬头,汉族民间传统节日农历二月二民谚,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二月二在我国各地的风俗活动不同,又有花朝节、踏青节、挑莱节、春龙节、青龙节、龙抬头日之称。二月二又有关于龙抬头的诸多习俗,诸如撒灰引龙、扶龙、熏虫避蝎、剃龙头、忌针刺龙眼、吃凉粉等节俗,故称龙抬头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7 19:03:00 | 查看全部
二月二徐州风俗七
二月初二吃爆米花有传说。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时,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召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俗,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黄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7 19:03:19 | 查看全部
二月二徐州风俗八
二月初二吃猪头肉也有说法。自古以来,供奉祭神总要用猪牛羊三牲,后来简化为三牲之头,猪头即其中之一。另据宋代的“仇池笔记”记录的一个故事: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后,甚感饥饿,于是闯入一乡村小庙,却遇上了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欲斩之,哪知和尚全无惧色,王中令很奇怪,转而向他讨食,不多时和尚献上了一盘“蒸猪头”并为此赋诗曰:“嘴长毛短浅含膘,久向山中食药苗。蒸时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桨浇。红鲜雅称金盘汀,熟软真堪玉箸挑。若无毛根来比并,毡根自合吃藤条。”王中令吃着蒸猪头,听着风趣别致的“猪头诗”甚是高兴,于是,封那和尚为“紫衣法师”。看起来猪头还真是一道佳肴呢,而且也是转危为安平步青云的吉祥标志。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猪脸”,经过选料、清洗、喷烤、洗泡、酱制等十二道步骤,历经十多个小时的烹饪,才能端上餐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7 19:19:04 | 查看全部
二月二,龙抬头,我们这里小孩都要理个清爽的发型,以示整年神清气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7 20:14:19 | 查看全部
二月二 是个好日子,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7 20:14:48 | 查看全部
二月二,龙抬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7 20:14:57 | 查看全部
二月二,龙抬头,男人要剃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7 20:15:59 | 查看全部
引用第34楼登高的温石于2015-03-07 19:19发表的  :
二月二,龙抬头,我们这里小孩都要理个清爽的发型,以示整年神清气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7 20:16:43 | 查看全部
引用第10楼纤手香凝于2015-03-07 01:25发表的  :
农历二月初二,是传统的龙头节,也叫青龙节,俗称“龙抬头”。提到二月二很多市民,尤其是年轻一代的人,立刻会想到二月二“剃龙头”的习俗。但是要问二月二山西除了“剃龙头”还有什么习俗?很多人不太清楚。其实,传统习俗中,二月二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