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5 09:46:10

逆行的鱼与顺流的叶时间:2013-09-03 作者:未详 点击:4354次   一路上,小和尚不时地对老和尚抱怨:“坐在禅房里念经多舒服,为什么非要千里迢迢地出来化缘呢?”

  走到江边,小和尚看见几只逆水而游的鱼,又开始借题发挥:“这些鱼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

  “可它们正在享受快乐呢!”老和尚说。

  “明明很辛苦,怎么会快乐呢?”小和尚嘟哝着。

  “它们享受的是奋斗的快乐啊!”老和尚说。

  “顺水而行,不是更安逸、更舒适吗?不是可以享受一种更大的快乐吗?”小和尚反驳说。

  “你看见那片黄叶了吗?”老和尚指着漂流在江面上的一片黄叶说,“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随波逐流,才会享受这种安逸和舒适啊!”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5 09:46:22

“造酒忘米”不可取.《吕氏春秋》中的一则故事时间:2013-09-04 作者:未详 点击:1942次   前几天,我在《吕氏春秋·上农》中看到一则故事:有一个人向一位酿酒师傅请教酿酒的方法。师傅对他说:“一斗米、一两酿酒专用的发酵剂、二斗水,三样东西相互掺和,酿制七天,就变成酒了。”
  
  这个人很健忘,回家后用了二斗水,一两发酵剂,相互掺和,七天后尝一尝,还是与水差不多。于是这个人愤愤不平地去找酿酒师傅理论,认为人家不教他真正的酿酒之法。
  
  到了酿酒师傅那里,这个人说明来意后,酿酒师傅沉思片刻,说:“我这人待人一向真诚,我怎么会欺骗你呢?你一定是没有按照我说的方法去做啊!”
  
  这个人说:“怎么会呢?我严格按照你说的方法去做,用了二斗水,一两发酵剂相互搀和,并酿造了七天。”
  
  听到这里,酿酒师傅笑着问他:“你放米了没有?”
  
  这个人低头想了想,红着脸说:“这样看来,是我错怪你了,因为,我确实忘记了放米!”
  
  这个故事除了让我们捧腹大笑之外,还带给我们对人生的反思:

  茫茫人海中,每个人都在生命的旅程中整日忙忙碌碌,可是,有几个人真正想过,我这一生究竟应该干点什么?
  为了心中这个目标,我应该怎样干?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抑或被生活中那些所谓名和利的东西迷离了双眼,抑或被那些繁复杂乱的细枝末节束缚了手脚,于是,在追求梦想的途中,渐渐偏离了本来的轨道。

  人生不过百年,等到看清自己的轨迹,参透人生的真谛时,早已是华发满头,徒留一声声哀叹。
  因此,人这一生,切不可“造酒忘米”,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要主动分明,舍本求末,终将得不偿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5 09:46:33

让思维转个弯,几则关于思维的哲理故事时间:2013-09-07 作者:未详 点击:7567次 让思维转个弯,几则关于思维的哲理故事:

  会走的光
  
  我一直记着这样一个场景:两个孩子在树荫下玩,这时,一个孩子好象发现什么似的,惊道:“咦,光会走呢!这片叶子刚才还在树荫里,现在却在光里。”两个孩子一会儿看看树荫,一会儿看看光,好象在探究着什么。
  
  当我的人生被“树荫”笼罩、被阴影笼罩,我就会想起这个场景,想起孩子说的那句话:光会走呢!
  
  不管眼前的阴影多么浓重,我都能始终保持一颗有“光”的心,相信光正在路上!相信光正向我走来!
  
  没腿的不倒翁
  
  小时候,很喜欢玩不倒翁。父亲给我买了很多种不倒翁,据我观察,发现这些不倒翁,都是没腿的。
  
  有没有一种有腿的不倒翁呢!一次,我问父亲。父亲说,不倒翁有了腿,就不是不倒翁了,它就会被人推倒。为什么不倒翁有了腿,就会被推倒呢?父亲说,行走的人哪有不跌倒的?不倒翁的“不倒”,是以失去双腿、行走和自由为代价的啊!
  
  从这以后,我渐渐失去了玩不倒翁的兴趣。

  流向天空的水
  
  我曾在一所乡中学读高中。据我观察,从这所乡中学毕业的,考上大学的寥寥无几。于是,我有了自暴自弃的想法。
  
  一次,班主任跟我谈心。班主任问,水能流向天空吗?
  
  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规律,水怎么可能流向高处、流向天空呢?我想。
  
  水不能流向天空,哪天空的雨是怎么来的呢?天空的雨,就是地上流向天空的水。当然,水不能直接流向天空,但当水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形态,成为一种气态,它就能袅袅地“流”向天空,成为天上的雨水。班主任说。
  
  最后班主任把话题一转,鼓励我道:当我们无法改变一种环境,无法改变一种自然的限定,我们可以像水一样,去改变自己,去改变自己的心态,成为一种流向天空的“水”,创造一种令人惊叹的奇迹。
  
  来自一个鸡蛋的障碍
  
  一次,朋友把一个鸡蛋放在我的手心,要我用力去握,看能否握碎鸡蛋,可无论我怎样用力,就是握不碎手心中的鸡蛋。
  
  平时,一个鸡蛋,只要轻轻一磕,就能把它磕碎,为什么握在手心里的鸡蛋,使尽全身力气去握,也握不碎呢。
  
  朋友说,平时我们磕一个鸡蛋,把目标集中到鸡蛋的一个点上,看似用的力量小,但目标一集中,作用在鸡蛋上的力也就大了;而把鸡蛋握在手心,手掌几乎包住了整个鸡蛋,我们的握力分散在鸡蛋的整个面上,看似用的力量大,但力量一分散,作用在鸡蛋上的力也就小了,最后,我们使出的全身力气,连一层薄薄的蛋壳也突破不了。
  
  看来,很多障碍,不是来自障碍的本身,而是来自我们突破障碍的错误方法。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5 09:46:43

地球为什么是圆的时间:2013-09-08 作者:未详 点击:3037次   大师问弟子:“地球为什么是圆的?”
  
  “也许上帝在造地球时,就把它造成了圆的。”弟子说。
  
  “上帝为什么要把地球造成圆的呢?”大师问。
  
  “也许,是随意而为,上帝也没有想太多。”弟子说。
  
  “不,上帝把地球造成圆的,是有意的。”

  大师说,“上帝是以此来告诉人们,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无论在哪里,都不是尽头,无论走到哪里,都不是绝境,都还会有路可走。”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5 09:46:55

什么是哲理之叶时间:2013-09-10 作者:未详 点击:1225次   这是一片有灵性的叶子,他的母亲是智慧女神所栽的树。
  
  当他出生时,他睁开了迷蒙的眼睛,看到他的周围很多和他一样的绿色的叶子,他疑惑地望向了他的母亲——智慧之树。
  
  智慧之树慈祥地望着这个小不点。
  
  “孩子,有什么疑问吗?”
  
  “母亲,我为什么和他们一样?”新生的小叶子指了指周围的叶子。
  
  “因为他们是你的兄弟姐姐!”
  
  “可是,我真的和他们一样吗?”
  
  “不,你和他们不同,你是一片哲理之叶。”
  
  “什么是哲理之叶?”
  
  “当你有什么心得或体会,可以写在你的叶面上。”
  
  “哦!”
  
  “孩子,你现在有什么心得呀?”
  
  “我懂得了,我是独特的。”小树叶骄傲地仰起了头。
  
  “不,孩子,你错了。”
  
  “为什么?”
  
  “你看,你旁边的是文学之叶,你后面的是情感之叶,你前面是生命之时。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孩子,你现在明白了什么?”
  
  “每个人每片叶都是独特的。”
  
  “嗯,孩子,把心得写上吧!”哲理之叶写上了……
  
  转眼,夜晚来了。夜风吹来,惹得叶子们都动了,不一会儿夜风停了,突然。如幕的天间划过了一道又一道的。长长的光亮。
  
  “那是流星耶!”博学叶子最先叫起来。
  
  “那些流星真可怜,”忧伤叶子闷哼了一声。
  
  “他的生命哪像我们这么长,他们只有一瞬间。”
  
  “不是啊!我觉得他们的生命虽短却有意义啊!”
  
  “命运吧!孩子,你懂了吗?”
  
  “我的死亡会带来下季的丰收!”
  
  “你长大了!”
  
  哲理之叶决定了,他静静地等待着,突然,一个女人走了过来,哲理之叶认出来了,她是智慧女神。
  
  “伟大的神啊!你在干什么?”
  
  “卑小的生灵。你又在干什么?”
  
  “我在等待死亡,神,你能不能告诉我,是哪一位先哲来摘取我呢?”
  
  “你自己!”
  
  “什么?”“我走了!”智慧女神走时在叶面上写了一句话,哲理之叶也不知道。
  
  ……哲理
  
  许多年后,叶子死亡了。但却没有腐烂,他被一阵风吹进了一个山洞。
  
  很多年后一个叫柏拉图的人,一天。他出去玩耍,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一个山洞里。发现了这一张哲理的落叶,上面写了一句话:
  
  生命取决于自己……
  
  许多年后。

  柏拉图成了一名哲理家,在古希腊成名,并写出了举世闻名的《理想国》。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5 09:47:20

狮子鳄鱼的“反奸计”时间:2013-07-21 作者:未详 点击:4053次   食草动物生存不容易,它们要面对众多天敌,其中最为凶猛的当数狮子和鳄鱼。为了对付它们,食草动物除了敬而远之,也练就了一些特殊的本领。
  
  当狮子填饱了肚子正在休息时,食草动物没有危险,此刻它们正在美美地享受,无暇顾及其他。当母狮正在精心护理喂养幼狮时,也没有危险,此刻它只会把对方当作假想敌而非猎物,绝不会贸然出击。当鳄鱼身在远处成群结队嬉戏时,没有危险,此刻它们正在享受天伦之乐。当鳄鱼正在交配时,更没有危险,此刻它们沉迷痴狂,无心可分。
  
  除了这些,食草动物还练就了一套对付狮子和鳄鱼的防身术。当狮子冲刺时不要急于逃跑,当狮子即将靠近时,先迅速闪身,然后再跑。因为狮子的武器是爪子和利齿,躲过它们就等于起死回生。当狮子再想回头追赶,为时已晚。到塘边饮水,最好的办法就是面对鳄鱼的后半身,它转身需要一些时间。而这仅有的短暂时间,就能让食草动物赢得生命。
  
  但是,食草动物虽然能凭借这些经验躲过许多次危险,却低估了狮子和鳄鱼的智商,狮子和鳄鱼的“反奸计”同样精彩绝伦。
  
  狮子除了爪子和利齿,还有一样秘密武器——尾巴。当狮子扑空时,会迅速作出第二反应,用强壮的尾巴猛扫正在躲闪的猎物,在猎物踉跄时马上转身将它扑倒,再狠狠地咬住猎物的喉咙。10分钟后,狮子就可以享用大餐了。
  
  无独有偶,鳄鱼的秘密武器也是尾巴。它们有时会故意背对猎物以迷惑对方,趁其不备,猛地用大尾巴扫过去。当猎物应声入水后,就只能听任鳄鱼摆布了。
  
  食草动物注重浮于表面的危险,却容易忽略不易察觉的潜在危机,而恰恰是这些潜在危机直接导致它们丧命,所以在动物界里,它们总是弱者。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5 09:47:31

镜子的哲理故事时间:2013-07-26 作者:未详 点击:8154次   认识别人容易,认识自己难,其实也不尽然。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来自对别人的认识。
  
  有人做过实验,拿出一个人的相片,告诉第一组受试者:这个人是一名罪犯。然后要求写出对这个人的评价。结果,第一组受试者列出“凶狠”、“残暴”、“无耻”等消极词汇。相反,用同样的相片,告诉第二组受试者,说这个人是一名警察,要求他们写出对这个人长像的评价。他们却写出了“勇敢”、“无私”、“正直”、“坚强”等积极词汇。
  
  为什么同一个人,却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呢?别人即是自己的镜子,当我们认为别人怎么样时,实际上,我们自己也就怎么样。
  
  唐代高僧慧海禅师,去参拜马祖。马祖问他:“你从什么地方来?”慧海答道:“从越州大云寺来。”
  
  “来我这里干什么事儿?”
  
  “来求佛法。”
  
  “我这里空无一物,求什么佛法?你自家拥有宝藏,却不理会,跑来这里做什么?”
  
  佛法不是来自外界,其实就在自己内心。同样,一个或善或恶的念头,其实也非外界加入,也是来自我们内心。
  
  一次,苏东坡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答:“一尊佛。”苏东坡说:“我看你却像一坨屎。”佛印默然。但是,苏东坡小妹却说:“佛由心生。佛印心中有佛,故所看之物皆佛;哥哥心中有屎,故所看之物皆屎。”
  
  别人是我们的镜子,照出了我们心中的阳光明媚或者阴雨霏霏。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5 09:47:40

最有力的武器时间:2013-07-30 作者:未详 点击:5349次   二战时,军官卡特在盟军中负责审讯战俘。

  一天,他接到上级命令,审问一个叫雷恩的德国潜艇专家,从而尽快得到德国潜艇最新的核心机密。

  卡特立即提审了雷恩,先宣传优待俘虏的政策,又控诉纳粹犯下的罪行,可是最后连用刑都不能让雷恩开口。
  
  时间紧迫,卡特彻夜翻阅雷恩的档案,希望找到突破口。渐渐地,他从这些资料中看出,雷恩是个事事都追求精确严谨,甚至锱铢必较的人。主意来了!
  
  随后几天,卡特每天都让助手押送雷恩出去放风,并有意让他坐在一间教室外,而教室内则安排了一个“老教授”给学员讲解潜艇的知识,讲解的内容错误百出。头几天,雷恩都在外静坐着,不时地摇摇头,什么也没说。可半个月后,他再也忍不住,冲进教室与那个“老教授”争辩起来。学员们一下子都对他敬佩得五体投地。他越讲越兴奋,后来干脆拿起粉笔写起来。卡特看到这一幕,偷偷地笑了。
  
  靠这个办法,盟军获取了德军的潜艇情报。

  当卡特再去看望雷恩时,他却已自杀身亡,身旁留下一行字:比威逼利诱更需要提防的,是自命不凡。

  卡特也感慨道:“他其实是被自己内心的虚荣所征服。”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5 09:47:49

谁是知音时间:2013-08-09 作者:未详 点击:2764次   宋州(今湖北襄樊)广德周禅师,承继青原行思法系,是广德延禅师的法嗣弟子。
  
  一天,一位年轻的禅僧前来向他询问:“请问老师,如果听到对方谈法论道,自己却不能领会其意,该怎么办呢?”
  
  广德周禅师淡淡地说:“法界之中,没有听不到声音的聋子,不然两个耳朵是做什么用的呢?”
  
  这位僧人又问:“那么,如何才算知音?”
  
  广德周禅师没有直接回答禅僧的问题,只说了一偈:“断弦续不得,声声响不停。”意思是,拨断了的琴弦虽然接续不得,可是即使历经数劫,琴声依然清脆响亮。
  
  接着,广德周禅师又说:“大海里有波涛的声音,山林里有呼呼的风声,哪里没有知音人呢?”
  
  年轻的禅僧一听,顿觉心中与水声、风声等大自然的境界合而为一,当下有悟。
  
  人之相知,知音难求,因为琴弦已断,哪里能续?琴声不停,无法插播。大自然通古达今,风声、水声,处处都有,怎会没有知音人呢?
  
  要了解别人,先要把自己给别人了解,泯灭了你我的对立,不就是知音了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25 09:48:01

不打这破鼓时间:2013-08-14 作者:未详 点击:2304次   思考的极致是不思考,不去思考不必思考的问题。
  
  齐安禅师问众人:“以虚空为鼓,用须弥山做槌,有什么人能打这样的鼓?”
  
  大家都不知如何回答。有人拿这个问题请教南泉禅师。
  
  南泉说:“老僧不打这个破鼓!”
  
  一个和尚问:“一个人在孤峰上住时,该怎么办?”
  
  云居禅师答:“你有七间房子空在那儿不去住,谁要你一个人住到孤峰上去了?”
  
  很多人喜欢思考一些看似深奥,其实是莫名其妙的问题。一九五○年,美国有个电视节目名为“最后两分钟”,邀请名人上节目畅谈“假设你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两分钟,你将做什么?”很多名人都应邀亮相,说得惊天动地、口沫横飞。
  
  电视台也邀请爱因斯坦共襄盛举,但爱因斯坦却拒绝了,他在回复制作单位的信里说:“我无法参加你们的‘最后两分钟’节目,因为我觉得人们如何使用他生命中的最后两分钟,对我来说,似乎不怎么重要。”
  
  只有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大师,才能一针见血地直接点出思考这类问题的“大愚若智”——无聊装可爱。
  
  一日,香严禅师对众徒说:“求道之人就好比用牙齿咬住树枝,高吊在半空中,下面有人在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你不回答就表示你不知道,但一开口回答就会掉下来摔死,请问这时该怎么办?”
  
  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虎头招上座说:“且不必问他在树上怎么办,但请告诉我,他在未上树之前,是怎么样的?”
  
  很多人被很多问题搞得像“用牙齿咬住树枝,高吊在半空中”的那个人,怎么办呢?问问你自己:你本来在树下不是好好的吗?谁叫你闲着没事,被引诱到树上去?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天才的本质是知道该忽略什么。”天才,不是喜欢什么都去思考,而是有点懒惰,在知道什么不必思考后,就绝不会去思考。
页: 1084 1085 1086 1087 1088 1089 1090 1091 1092 1093 [1094] 1095 1096 1097 1098 1099 1100 1101 1102 1103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