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8 10:53:00

人人都是密封的财富柜子时间:2014-09-21 作者:未详 点击:82次   小时候,父母总是告诫我们:一个人如果想成功,必须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建议不错,也非常可行,但是父母忽视了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你要明白,知识和能力只占成功因素的15%。另外85%的因素父母只字未提。没有那85%的比重,我们很难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那就是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并无区别的原因。
  
  美国总统奥巴马是成功的典范。在2008年4月份庆祝大选成功的演讲中,他动情地感谢祖母的养育、妻子的支持、伙伴的援助,感谢整个团队夜以继日,马不停蹄地工作,感谢成千上万支持者的资助与选票。是的,奥巴马已经意识到,我们的“能量来源”是人。我们交往的人越多,我们的潜能就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和别人交往的关键是要具备高超的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力使你在不侵犯别人的情况下,理解对方的意思并且亮明自己的观点。在讲授沟通技巧前,我先给大家举个例子。
  
  下班回到家的约翰,看到妻子怪异的表情,不禁问道:“出什么事了吗?”“没有!”妻子皱起眉头,闭上眼睛,深深叹了一口气。实际上,妻子用三种方式回答了约翰的问题。
  
  1。口头。口头交流是十分普遍的沟通方式。在本例中,虽然约翰的妻子只说了一个“没有”,但是你要明白,口头交流只占真实意思的10%。所以别太在意。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所说的那样:“沟通的关键是听到没有说的内容。”
  
  2。音调。我们的音调同样可以传递需要表达的信息。声音的柔和度、响亮度比言语本身更重要。可以说,音调传递了40%的信息。妻子说话的音调足以让约翰明白妻子没说出的内容。尽管回答是否定的,但是音调“揭露”了本质。
  
  3。肢体语言。当妻子回答问题时,她眉头紧锁,深深地叹了口气。肢体语言是沟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传递了50%的信息。因此我们可以轻松地知道,约翰家里真的出了问题。
  
  为了让大家弄明白怎样恰当运用上面三种沟通方式,我再举三个例子。
  
  案例一:玛丽想:“尽管我多次礼貌地提醒丈夫便后盖上马桶盖,但是他总忘记。为什么连这么点儿要求,他都不能照做?他怎么就不明白我的意思呢?”
  
  实际上,玛丽遇到的问题要怪她自己没有理解丈夫的“意思”。没错,玛丽对口头沟通的方式给予了足够重视。她对丈夫说:“你在厕所完事后,请把马桶盖盖好。”玛丽认为自己很礼貌。但是丈夫通过她的音调和肢体语言就判断出她很生气。所以妻子说的不是“请把马桶盖盖好”而是“我很生气”,或者说“我已经对你的行为忍无可忍”。这种交流方式恐怕会把夫妻关系越拉越远。
  
  案例二:有一次我当众演讲,中途遇到几次意外打断。尽管我很不满,但是我并没有具体说明。之后的午餐时间,团队的一个同事说:“你一定对出现的小事故反感不已。”这是个很好的例子。虽然你什么都不说,但是你仍然可以交流。我口头上没有表达任何不满,但是我内心的感受直接通过我的肢体语言及面部表情展露无遗。
  
  案例三:我在日本居住了15年,并和一位日本女孩结了婚。尽管妻子来自日本北部口音较重的秋田省,但是和我在一起时,她说一口标准的东京话。当我第一次见到她母亲时,我听不懂她方言味道极浓的日本话。然而不到半个小时,岳母大人就让我明白了她的意思。她施了什么魔法?原来,她的音调和肢体语言表达了她的感受。她说的每一个故事都伴以音调变化和肢体配合。我判断她的感受,不时递上几句漂亮话。在恰当的时候,我会扔出几句:“哦,真的吗?我理解你的感受。那简直太糟糕了。我想了解更多的情况,太有趣了!”
  
  另外一个沟通原则就是“交流的意义来自于得到的反馈”。我们说了什么并不重要,我们得到的反馈才是决定沟通成功与否的关键。那次我和岳母交谈完毕后,她告诉亲戚朋友我是多么“善解人意”,使得我成了受欢迎的常客。这种反馈表明,我成功了。
  
  当涉及到有关做个演讲者还是倾听者的问题时,有82%的人选择做倾听者。“听”在我的词典里叫做“积极地去听”。“积极去听”需要你全神贯注的参与。你仔细地甄别对方传达的信息,在有必要澄清的地方发问。更重要的是,你要促使说话人自由表达,并对他谈论的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积极去听”的好处:增强人际关系;更容易地解决问题;学到了东西(因为说只是输出,听才是输入)。
  
  “积极去听”的障碍:总期待别人说你想听的话;过于关注听到的内容,而不是方式;固守偏见,不接受说话者带来的新内容。
  
  “积极去听”的技巧:提问题;从对方出发,带着感情去听;及时把想法反馈给演讲者;集中注意力别走神;用目光交流;别接话茬;向对方总结自己的听后感受;追问细节;不要盲目审判对方的观点。
  
  每个人都是密封的财富柜子。只有用你的真情去交流,他们才会敞开心扉,露出光彩夺目的宝石。每当你逃避、拒绝或者批判他人时,你实际上正在流失自己的潜力。这就是父母没有告诉我们的,而且也是最重要的成功因素。只有人脉才是我们的力量、幸福和成功的来源。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8 10:53:12

送给大学毕业生的三味药方时间:2014-09-21 作者:未详 点击:76次   编辑意见:这是胡适先生于1960年6月18日在台湾成功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虽然过去这么多年,但在今天读来,仍觉得受益无穷。毕业了,许多事会因此终结,同时,许多事也会因此开始。追梦的路上我们把胡适的“防身药方三味药”送给每位毕业生,祝愿你们的锦绣人生扶摇直上,佳音频传。
  
  毕业班的诸位同学,现在都得离开学校去开始你们自己的事业了,今天的典礼,我们叫做“毕业”。你们的学校生活现在有一个结束,你们开始进入一段新的生活,开始撑起肩膀来挑自己的担子,所以叫做“始业”。
  
  今天我用老大哥的资格送你们一点小礼物,这小礼物只是一个防身的药方,给你们离开校门、进入大世界作随时防身救急之用的一个药方。
  
  这个防身药方只有三味药:
  
  第一味药“问题丹”。
  
  每个人离开学校,总得带一两个问题在身边做伴,这是你们入世的第一要紧的救命宝丹。
  
  问题是一切知识学问的来源,只要有问题跟着你,你就不会懒惰,就会继续有知识上的长进了。学堂里的书,你带不走;仪器,你带不走;先生,他们不能跟你走,但是问题可以跟你走到天边!有了问题,没有书,你自会省吃省穿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卖田卖地去买仪器!没有好先生,你自会去找好师友;没有资料,你自会上天下地去找资料。
  
  各位朋友,你今天离开学校,准备了几个问题跟着你走?
  
  第二味药叫做“兴趣散”。
  
  每个人进入社会,总得多发展一点专门职业以外的兴趣——“业余”的兴趣。
  
  4年前你们选择的专门职业,真是你们自己的自由志愿吗?你们现在还感觉手里的文凭真可以代表你们每个人终身的志愿、终身的兴趣吗?你们在这4年里,没有发现什么新的、业余的兴趣吗?在这4年里,没有发现自己本行以外的才能吗?
  
  总而言之,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又应该有他非职业的玩意儿,不是为吃饭而是心里喜欢做的,用闲暇时间做的—这种非职业的玩意儿,可以使他的生活更有趣、更快乐、更有意思。有时候,一个人的业余活动也许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
  
  英国19世纪的两个哲学家,一个是弥尔,他的职业是东印度公司的秘书,他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上、经济学上、政治思想史上,都有很大的贡献。一个是斯宾塞,他是一个测量工程师,他的业余工作使他成为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思想家。
  
  各位朋友,你们的业余兴趣是什么?你们能做的,爱做的业余活动是什么?
  
  第三味药,叫做“信心汤”。
  
  这个时代,正是我们要培养信心的时候。我们的信心只有一句话“努力不会白费”。我举大家都知道的两个例子。
  
  一个是福特,他只读了几年书,16岁就在一个小机器店里做工,每周工钱两块半美金,晚上还得去帮别的工厂做夜工。39岁时,他创立福特汽车公司。5年之后他造成了最出名的ModelT汽车。他的公司在创办时只有2。8万元资本——到23年之后已值十亿美金了!已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了。福特的汽车在50年中征服全世界的历史还不能叫我们产生“努力不白费”的信心吗?
  
  第二个例子是航空工程与航空工业的历史。1903年12月17日,在北卡罗来纳州的沙滩上,两个修理脚踏车的匠人用自己制造的飞机在沙滩上试飞。弟弟飞起了12秒;哥哥飞起了59秒。那是人类制造飞机飞在空中的第一次成功—当时并没有人注意到那两个弟兄的试验,但这两个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匠人并不失望,他们继续试飞,继续改良飞机,一直到四年半之后,才有重要的报纸来报道那两个人的试飞,那时候,他们已能在空中飞38分钟了!航空工业在最近30年里已成了世界最大工业的一种,而57年前,两个修理匠12秒钟的飞行就给人类打开了一个新的时代—打开了人类的航空时代。
  
  这不够叫我们深信“努力不会白费”的人生观吗?
  
  古人说“信心可以移山”,又说“功不唐捐”(唐是空的意思),还说“只要工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
  
  年轻的朋友,你们有这种信心没有?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8 10:53:34

凡尘中最动人的果实时间:2014-09-22 作者:未详 点击:62次   看一档电视节目。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得了绝症,不久于人世。临终前,他有个愿望:与初恋女友见一面。说起初恋女友,病痛仿佛不翼而飞,他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她身材好,容貌好,脸上总是带着笑……
  
  这个愿望却如一石激水。儿女们左右为难,妻子更是不能接受:这个与自己生活了五十多年的男人,弥留之际,竟想着另一个女人。他的初恋女友她是知道的。在他们结婚一年多时,他拿着初恋女友的相片给她看,她当时三下两下就将相片给撕了。
  
  可这毕竟是他最后的愿望。儿女们也劝说着,她流着眼泪同意了,并决定亲自去寻找这位“初恋女友”。
  
  可丈夫与初恋女友五十多年没有联系了,并且,初恋女友远在另一座城市。在女儿的陪同下,七十多岁的她踏上另一座城市。凭着丈夫提供的线索,几经周折,“初恋女友”还是如同一个虚拟符号,杳无踪迹。至此,她们其实是可以无功返回的,毕竟努力过了。可她在电话里这样对丈夫讲:我们一定会跟你报告好消息的,你在家里要好好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初恋女友”找到,也是年过八旬的老人,且卧病在床。“初恋女友”平静地接待了她们,看了他的相片,交换了自己的相片,并表示:不想见面。
  
  要离开那座城市时,她难过极了。让丈夫如此牵挂的女人,却不想见面!其实,“初恋女友”不是不想见面,只是对自己的丈夫和儿女有顾虑。当丈夫帮她打消顾虑后,她来了电话。她同意见面了!
  
  考虑到这对“有情人”的身体状况,大家决定,让他们在电脑视频中见面。
  
  得知要见面的消息,他兴奋极了,不停地说,不停地笑,仿佛变成了小孩子。见面那天,他不顾天气偏冷,执意换上那件喜爱的西装,并不忘嘱咐妻子:到时候你不要乱说话。妻子应着:我听你的。
  
  终于见面了。他盼望了五十多年的一瞬间到来。先是彼此问候,而后他提到了当年的分手:她上船,他送她……两个相爱的人不能相处,这让他的心生生痛了一辈子。他说得不多,廖廖数语,表情也很平静,却能让人感觉出内心的波澜起伏。
  
  了却了平生最大愿望,见面三天后,他病情恶化,不久安详离去。
  
  作为“初恋女友”,她并不知道他的病逝。记者采访她,她还沉浸在憧憬中:等我好些了,就去看他……让人感动得簌然泪下。
  
  节目是在深情的歌声中结束的:月色那样模糊,大地笼上夜雾,我的梦中的人儿呀,你在何处……一位老人的初恋,在此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整档节目结束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却不是他,也不是他的初恋女友,而是他的妻子。许多镜头记忆犹新。妻子得知他想与初恋女友见面时,委屈得泪流满面。在她看来,他是那么地爱自己,因为:他从不舍得在外独自吃一点儿东西,一定要带回来大家一起吃;她的眼睛不好,走路时他总为他指指点点;他出门在外,总带着她,为了让她见世面……他一点一滴的好,都刻在她心里。她决定去寻找他的“初恋女友”时,女儿帮她抹泪,却抹啊抹啊怎么抹也抹不干。他的初恋女友不同意见面时,这个七十多岁的女人紧紧抱了人家的胳膊,不肯松开,那份恳请的表情,让人心酸不已。他忙着要与初恋女友见面,嘱咐她:到时候别乱说话。她唯唯点头……
  
  整档节目中,她是重要的参入者,同时也是最大的受伤者。除了自己的心,谁知道她受到多大的伤害!那些伤害,很像岁月的褶皱,一道一道的,里面填充的,却是不尽的爱。如果说初恋是一朵花的话,那么这朵花是盛于心间的,不经尘世的风雨。而她的爱,却在现实之中,摇摇曳曳,开花结果。这该是凡尘岁月中最骄傲动人的果实吧。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8 10:54:17

扔掉五十样东西时间:2014-09-20 作者:未详 点击:245次   母亲的物品总是放得井井有条,如果她叫我帮她拿什么,她会详细地说出放在什么地方,按照她说的,一下就可以找到。相比之下,我的东西就比较乱,总是忘记放到哪里了。我大约13岁时,母亲有一次警告我说要把我所有的抽屉都倒空,让我重新把里面的物品整理好。然而,她终于没有那样做,而是教我把不要的东西扔掉。
  
  “如果你不知道怎样处理它,不知道放在哪里,那你最初就不应该买,如果看到它你感到难过,你就应该把它扔掉。”母亲说,“永远不要保留那些使你看起来沉重或感到沉重的东西。”
  
  现在,我是一名咨询师,我也教人们把让他们看起来沉重或感到沉重的东西扔掉,教他们至少扔掉50样东西。不久前,一位妇女第二次来到我的办公室,我问她:“告诉我,你扔掉什么了?”她说:“我跟你谈过后,回到家里把跟我生活了11年的那个男人给扔出去了。我意识到他是使我沉重和不能进步的人。”
  
  她有点犹豫不决地问道:“现在,我还得扔掉49样东西吗?”
  
  “对,今天你回去就做。扔掉让你沉重和不能进步的49样东西。”我说。
  
  快看一看,你有哪些应该扔掉的东西?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8 10:54:29

这是什么?这是苦难时间:2014-09-20 作者:未详 点击:228次   一位犹太人曾经进过奥斯维辛集中营。
  
  在财物遭到洗劫的一瞬,他吞下一枚金币。
  
  劫后余生,他定居美国并成为巨富。
  
  之后,他倾力于慈善事业。
  
  暮年,他把那枚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吞下的金币装入一只木盒,并把木盒交给孩子作为遗产。
  
  捧着木盒,孩子问:“这是什么?”
  
  老人说:“苦难。”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8 10:54:42

兄弟时间:2014-09-21 作者:未详 点击:61次   他和小虎在一个院子里长大,上同一所小学、中学,一起逃课去游泳。14岁的时候,他们学武侠小说里的样子,结拜兄弟。小虎问他,我们现在是兄弟,你会怎么对待我?他想了想,就说,如果你死了,我就替你养你爹妈和你弟弟。于是小虎和他笑着打成一团。
  
  没想到这句戏言成了真的。他医学院毕业,当医生的第二年,有天深夜,有人敲门。他打开门,门口站着小虎的弟弟小江,浑身是伤,缠着绷带。小江告诉他,他们全家人,包括小虎在内,在这天早晨去郊游遇到车祸,只有小江幸存。小江在这世界上没有亲人,只有来找他。12岁的小江,带着游戏机,还有一双破球鞋。他大哭着,留下小江。那一年,他24岁。
  
  他女朋友问:“这个孩子什么时候走?”他大怒:“小江还能到哪里去?”温室里长大的女孩子,从没有被人这样吼过,转身离开,再也没回来。他没去追她,从此下定决心,如果要结婚,就必须是个能接受小江的女子。此后16年,他没有遇到这样的人。
  
  他爹妈接受了这个孩子,但很多问题还是要他解决。他拼命加班,生活还是紧张。有一天,他去学校看小江踢球。这孩子穿着一双绽了口的球鞋,已经破了很久,不敢跟他要新的。他便去卖血,用那钱买了5双球鞋。那年,他28岁。
  
  小江高中毕业,死也不肯考大学,怕给他增添负担。他绑着小江,把他送进考场。那一年,他30岁。
  
  小江大学快要毕业时,他得到一次去美国进修的机会,但他放弃了。这一年,他34岁。
  
  电视台和报社知道了这件事,要他上一个“人间真情”之类的节目,他拒绝了:“我把弟弟养大,很正常啊,怎么就要上电视了?”这年,他36岁。
  
  小江有了女友,带回家给他看。那女孩子明知道他的经历,却还问小江:“你这个所谓的哥哥怎么还不结婚,是不是有问题?”小江悲哀地看看这个女孩子,转身离开,任她在背后连哭带叫。小江从此下定决心,一定要找一个能够接受哥哥的女子做妻子。这一年,小江25岁。
  
  终于遇到一个善良的女孩子,是一年后。在28岁那年,小江结婚。这个女孩子和小江本不打算举行婚礼,但是,他不愿意,他拿出自己10年来积攒下的所有加班费、手术费,为他们操办了婚事。婚礼上,新娘和小江郑重地叫他“哥哥”。全场安静了整整1分钟。那天晚上,他被闹新房的人灌醉了,新人让他睡在新房里。恍惚中,他觉得自己真是老了。这一年,他40岁。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8 10:54:57

门缝里的风景时间:2014-09-21 作者:未详 点击:159次   他自己也记不清有多长时间没回家看看了,自从在城里结婚成家后,乡村的老家似乎就成了一种遥远的记忆。
  
  不是不想常回家看看,带着妻子回家,路上的颠簸让在城里娇生惯养长大的妻子怨声载道。刚到村口,乡里乡亲自动排成两列,看风景一般,让他和妻子浑身不自在。终于到了家门口,希望赶紧找一个清静的地方躲避一下,但敲了很长时间的门,始终没有人来开门。许是父母年纪大了,耳背,继续狠狠地敲门,等得不耐烦的时候,门,终于打开了。是母亲。父亲坐在屋里抽烟,看到他和妻子只是点了点头。屋里太狭仄,阳光也不充足,烟雾在屋内缭绕,有一股呛人的味道,他提着三个马扎来到院子里,和母亲唠嗑。母亲开始向他反反复复讲街坊邻居的琐事,他不是很感兴趣,思想开了小差,想起了单位上的一些事情;母亲讲累了,他开始讲城里的一些趣闻,但他讲的一些在城里人看来很可笑的笑话,母亲听得云山雾罩,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终于,母亲打起了盹,他有些无可奈何,而妻子在旁边坏笑!父亲照例在屋里抽烟。在那一瞬间,百无聊赖的他突然很认同妻子的感觉,回老家其实真的没有什么意思。父母想吃什么,可以找人捎过来,或者直接给他们钱,自己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他甚至想,父母可能并不欢迎他们来,对他的到来,从来就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热忱!迟迟不开的家门、只会闷头抽烟的父亲、单口相声一样的乏味对话……母亲经常叮咛他:没什么事就不要回来,我和你爸都挺好的!有事我会给你打电话的。
  
  想到这些,忍无可忍的他大声呼唤了一声母亲,被惊醒的母亲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人老了,不能总坐着,坐久了就会睡着了!母亲抬头看了看太阳,张罗着给他和妻子做饭。她把父亲叫了出来,把葱、姜、蒜放在他跟前,然后自己去烧火做饭。其实家中有液化气,是他在城里买了送来的。但母亲从来不习惯用它。母亲烧火、炒菜、蒸馒头,期间从不洗手,这在有些洁癖的妻子看来简直难以忍受。菜都是普通至极的庄户菜,新鲜的蔬菜都炖得特烂,盐也放得多,吃起来难以下咽。吃罢饭,妻子就冲他使眼色,催促他回去。母亲也没有丝毫挽留的意思,照例叮嘱他:不要总想着回家,你们在城里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妈就放心了!
  
  于是,他真的记牢了母亲的话,不是中秋节、春节,他一般不会回家。也会打个电话,母亲一接电话就紧张,越是想听清楚他说的话,一紧张一着急,越是听不清楚。他在电话这边大声喊,母亲在另一头一遍遍问:你说的什么?终于,他像泄了气的皮球,挂断了电话。以往身在城里的他,常常把自己比做母亲放飞的风筝,而母亲放风筝的电话线却被他自己掐断了!
  
  平日里,只能顺从妻子,一到周末就往岳父母家跑,弄得他感觉自己像“倒插门”似的。
  
  又是春节,携妻带子回农村老家。天冷得很,甚至不敢把冰凉的空气吸到肚子里。到了家门口,急急地敲门,他怕冻着年幼的孩子。院子里半天没有动静,他有些烦躁,甚至打算用脚踢门。真不知道父母是怎么想的,自己的儿子回来过春节,敲了半天的门,他们怎么坐得住?
  
  隔着门缝望过去,他看到了坐在堂屋门口晒太阳的母亲,显然她已经听到了敲门声,知道自己的儿子回来了!
  
  她急着想站起来。第一次,她猛地想起身,但没有站起,又坐了下来;第二次,她伸展开手臂,头使劲向前躬,费了好大的劲儿,仍旧没有站起来;第三次,她显然有些焦急,用两手撑着腿,费力地直身,板凳歪倒了,她一下子坐在了地上;有些绝望的她开始抬头四处搜寻,她发现了门框,便用手抓着门框,斜着身子,一点点用力,终于站了起来。
  
  看着一脸欣喜的母亲前来开门,他感到心里疼得厉害。
  
  妈,您的腰怎么了?他努力控制不让自己哭出来。
  
  没事儿,就是年纪大了,这几年,天一冷,腰就疼得厉害。坐久了,就站不起来。你爸啊,也越来越不中用,耳背,喊他开门,他也听不见!
  
  第一次他试着和母亲谈起自己的童年趣事,这一下子打开了母亲的话匣子,母亲讲小时候的他如何调皮,妻子在旁边笑吟吟地兴致勃勃地听。到了吃饭的时间,他让父母歇着,安排妻子择菜、洗菜,给自己打下手,他用液化气炒菜、做饭。他的厨艺博得了全家人的一致好评。
  
  回城的路上,他和妻子商量:我想以后每个周末都来老家看看,因为父母都老了。妻子半天没有吱声。他把从门缝里看到的场景,讲给妻子听。妻子揉了揉鼻子:半个月来一次吧,一周来这里一回,一周去我父母家一次。他用手臂紧紧搂住了妻子。
  
  其实,他心里还有一句话没有对妻子讲,之所以他想在以后频繁地回老家,他很怕有一天,老家的双亲都无法站起来,而回家的门就再也没有人为他开启。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8 10:55:12

请你一定要活得久一些时间:2014-09-21 作者:未详 点击:131次   以前我觉得,死亡离我很远,我觉得我们是要终生在一起的,妈妈。
  
  去年,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你被查出肺癌。虽然你发现时仍是早期,手术也很成功。但我们的生活,从此陡然一变。
  
  我开始想象死亡。我在很多个夜里一边退缩,一边想象它,然后克服想象,然后再重新想象。我觉得很无助,并且知道你也很无助。
  
  手术后你恢复得很好,这些时间,表面看来我们的生活甚至比以前更好,起码是更安祥,因为你更注意休养,而我则学会了做菜做家务。我买了大量心理学的书籍,企图给你、也给我自己一点力量。我甚至开始转向宗教。宗教告诉我,一切皆无常,对生离死别的恐惧,也是一种“痴”。
  
  我必须想到,你是会离我而去的,妈妈。
  
  想到这一点,是什么感受呢?首先我感到的竟然是恨。我有点恨命运,它竟然没有我以前以为的那么仁慈。你才六十出头,并且一生坎坷,几乎没有过过好日子,似乎不曾体味过内心的幸福和自由。
  
  我还有点恨这个世界。我觉得是这个世界把你剔除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欢乐和精彩都与你无关了。看似是你把这一切抛下了,可实际上是我们把你隔离了,从此你再也享受不到所有的好了。
  
  而于我而言,从此,所有的好都不是那么好了,所有的光明都带着阴影,就是在最最快乐的时候,也一定会有悲哀,因为这一切与你无关了,如果你离去,你就不会知道这一切了。
  
  我甚至也不想自己过得那么好,过得越好,内心某个角落将会越难过。反差越大,空洞也越大。总之,我所获得的,将会不断提醒我失去的;我所欢乐的,将会不断提醒我所悲伤的。
  
  我将会害怕回忆。我尤其害怕回忆童年,因为在那个时候,你是天,你是地,你是我全部的世界。我一回忆于此,就将会提醒我一种叫“永远不再”的概念。
  
  永远这个词,年轻时恋爱着的我,曾觉得它是一个甜蜜的词。但如今于我而言,它只与生离死别联结,是所有的词汇里,最黑暗的一个。
  
  而在所有的悲哀里最悲哀的一层,则是,我不知道你是否对此生有满足的感觉?哪怕只有一些些?我不知道你对我是否有骄傲的感觉?哪怕只有一点点?
  
  我总是想到那部电影,《鬼眼》。那个能看到鬼的男孩说,他死去的外婆告诉他,他妈妈曾问他外婆的那个问题,答案就是:每一天。
  
  然后男孩问他妈妈:你问外婆的到底是什么问题?他妈妈泪流满面,很久才说出:我问你外婆的是,你是否曾为我感到骄傲?
  
  每次当我想到那个电影镜头,我总是同样地热泪盈眶。妈妈,你是否曾为我感到骄傲呢?我不敢这样问你,我很害怕回答是否定的。我害怕你告诉我,你将带着对我的失望离去。
  
  我好像总在让你生气。你很要强,而我一点也不像你。你自己命运坎坷,于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倾注于我身上,而我天资平平,一直到今天,既没赚多少钱,也没有任何风光可言。
  
  总之,很多时候,我以你的眼光来打量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我真是很抱歉。当别人炫耀她们的孩子多么优秀的时候,你一定很失落吧?
  
  你觉得,我傻,幼稚,不开窍。你觉得我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受骗的份儿。你曾告诉我,没有人会真心对我好,如果他们对我好,那只是因为他们想利用我。
  
  我记得很多年前有一次,有个男孩喜欢我,你说他之所以喜欢我,不外是因为他知道了我爸爸当时当了领导。
  
  后来我才渐渐理解,你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命运在一点点地向你加强这一点,告诉你:这个世界是危险的,世道人心是不可信的。你受到的欺骗和伤害确实太多,年轻时你婆婆亏待你,外公被迫害去世;中年时,外婆又自杀;晚年,爸爸在感情上背叛你。而我的缺心少眼儿,又格外地加强了你的危险感。
  
  妈妈,所有这些,是我后来才慢慢理解的。我年轻时不能理性地去思考这一点。每当我被你批评,我总是一味地愤怒,我气自己在你眼中像个弱智,我还气你这样的思维和观念多么愚蠢。
  
  事实上,我那样在乎你。一直到我结婚、生子,你于我而言,仍然代表着世界的大部分,我不能像一些人说的那样,把你当成一个境界不高的老太太,置之一笑,然后哄哄你,那样大家便可相安无事。我做不到。
  
  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心理,我用尽全力想让你知道,我运气很好,我很好命,我很幸福。
  
  我结婚了,我开心的时候,不想对任何人秀幸福,只想对你秀。我与老公吵架的时候,不怕被任何人知道,唯怕你知道。我一心让你知道我的婚姻有多么幸福,我的老公对我多么好,哪怕有一点点不好,我也要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别人受委屈往娘家跑,我是打死也不会这样干。
  
  我只想让你知道,我不是真傻,我有能力幸福。
  
  说实话,在我不用你的眼光、而是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我自己时,我并不认为自己的生活有什么问题。我也许天资平凡,但也有自己适合的生活方式,也有自己的努力,也体会到自己所确信的快乐和幸福。但当我想到你的眼光,我的价值观便风雨飘摇,我顿时不知道,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曾以为,人活着,就是为了让自己以及自己所爱的人的幸福而努力。但我的努力有意义吗?假如它们得不到你的承认。一个人的努力结果不能为自己母亲所肯定,不能让自己所爱的人感到骄傲和幸福,那么它有意义吗?纵千百人对她点头,但她母亲对她摇头,她能快乐吗?
  
  我必须在内心里彻底与你和解。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可能的任务。
  
  有一次看到一本叫《生命的重建》的书说:“我们的父母不可能教会我们他们不知道的事情。如果你的父母不懂得如何去爱他们自己,那么他们就不可能懂得如何教你去爱自己。他们只是竭尽全力,把他们在孩提时代学到的东西,依葫芦画瓢地教导给他们的孩子。同时,我们用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对待我们自己。我们用同样的方式责备和惩罚自己。”
  
  是的,它说得很对。因为,每当我想到我们的关系,我就对自己感到否定、迷失、困惑,还有一点轻微的厌世。
  
  妈妈,我所顿悟的是:我必须把你看成一个孩子。
  
  我之所以曾在漫长的青春期里为你的斥责感到痛苦,是因为我把你所说的当成了“对”的代名词,而它又确实不是我所理解的“对”。有很多次,我一边与你争吵,一边却还是按你所说的去做,做了之后又深感后悔,因为它不是我认为应该做的。如果是今天,我会坚持不做,我可以不听你的,因为你不是超人,没有义务“对”,没有义务“好”,你也不见得有能力指导我,你可以愚昧,可以荒唐,可以错误,可以幼稚。
  
  现在,我仍然时时感到无能为力,面对你头脑里一些“自找不痛快”的念头,我不知如何劝说和阻止。很多的智慧我还不曾具备,成长多么困难,你要给我时间。
  
  常与我在博客上来往的一个朋友,生活甜美,她经常在博客中写她如何承欢于她母亲膝下,她母亲慈祥开明,就像我们年幼时读到的很多文学作品里的母亲形象那样。
  
  事实上,一个母亲是什么样的,决定了这一家人生活的基调。北方人说,爹蠢蠢一个,娘蠢蠢一窝,也是这个道理。
  
  这样的一个女儿是多么幸福啊,最幸福的一点是,她有很多机会向她母亲表达她的爱。她的母亲那样明媚,她们母女间的表达和交流,便是那样轻盈和松畅,完全不会有我们这样的纠结,这样的跋涉。当她给她母亲买衣服,当她为她母亲做事,当她母亲四处夸口“我女儿如何如何”,那就是我最羡慕的时刻啊。
  
  妈妈,我真的不想羡慕别人。我不想当以后我看到别人那样骄傲地幸福的时候,我一个人孤零零,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心里又后悔又委屈。我不想那样。给我机会吧,为了我,请你一定要活得久一些,再久一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8 10:55:24

那一缕菠萝香时间:2014-09-21 作者:未详 点击:161次   那个春天,8岁的她第一次见到那个丑丑的东西:均匀隆起的橙色小丘,一身粗糙的刺,上面一簇绿叶,倒像是绽开的花朵。那是父亲从南方回来带给她的礼物,可是一家人竟都不知道怎样对付这个异物。菠萝在床头柜上放了三天,父亲才拿刀将它拦腰切成两半,把里面的肉一勺一勺挖出来喂她吃。母亲也突发奇想,将隔夜的米饭放进吃剩的菠萝壳里,上笼微蒸,米饭吃到口里,竟是从未有过的鲜润清香。
  
  一年后,父母离异,她跟着父亲辗转到另一座城市。日子像流水一样滑过,她中学大学一路读过去,毕业后在北京找了工作,穿名牌服装,用名贵手袋,完全是个优雅干练的时尚女子。只是,她再也没有吃过菠萝,就像她从不和别人谈起自己的父母,那都是她心中不能碰触的隐痛。
  
  后来,她和他相识,相爱。有时他牵着她的手从街上走过,看见街角卖菠萝的小贩,手里握着长长的刀,利索地削去菠萝外面粗糙的皮,又一刀一刀顺着纹路将果核去掉,几圈下来,手里已经是一只斜棱环绕干净漂亮的菠萝。
  
  他追随着她的目光,正要去买菠萝,她却拉他走开。她说,不喜欢,怕酸。当然不是怕酸,只是她忘不了,父亲一勺一勺挖出来的菠萝肉和母亲清香鲜美的菠萝饭。那菠萝里浸润着曾经美满幸福的家的味道,如今早已破碎。
  
  他们相爱两年,她先提出分手。她害怕朝夕相处,日日琐碎平淡,再深的感情也能磨得波澜不惊,就像当年的父亲和母亲。她不愿经受那样的痛,所以,先放了手。她想,自己可能是不适合婚姻的。
  
  分手之前的散伙饭,她醉了。生命中的聚散离合,她早已见惯,谁是谁的天长地久?不过是彼此的过客而已。
  
  一星期后,她下班回家。门竟是虚掩着的,她警惕地推开门,听到厨房里叮叮当当地响,她看到他正背对着门,笨拙地挖菠萝里的肉。他把蒸好的糯米和菠萝肉搅在一起,加入白糖,火腿丁,青豌豆,一起装进菠萝壳里,再放进微波炉。他做得那么专注,连她到了身后都不曾察觉。
  
  她静静地看着,忽然缓缓地从身后抱住了他的腰。他一震,旋即,轻轻握住了她的手。他说,那天你喝醉了,说了很多……我特意去学做了菠萝饭,马上就好,你尝尝看,是不是小时候妈妈做的那个味?
  
  她不回答他,只是泪已经流了一脸。是的,她已经闻到了久违的菠萝香……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8 10:55:35

比人生长,比爱情深时间:2014-09-21 作者:未详 点击:236次   我没有很多很多的钱,但我有很多很多的爱。
  
  我把爱分成一寸又一寸,赠给陌生的人、相熟的人、同处一室共事的人、擦肩而过微笑的人,这些人,会感激我的爱,也会向我说谢谢。
  
  但这世上有那样两个人,我很少想起他们,给他们的爱也很少,即便我给了爱,他们也从未向我说过谢谢。我与他们,不是没有感情,反而是比任何人都深厚。一开始,我在他们的羽翼下躲避着风雨。后来,我比他们还要强大,尽管内心里无比爱,却仍是不经意地说着伤害他们的话。在他们面前,学不会道歉,学不会笑脸相陪,更学不会拥抱与亲吻。
  
  好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在学会爱,爱其他人,也爱他们。
  
  就在这一年的夏天,我决定带他们去旅行。我在MSN签名里喊出要带他们去旅行的口号,一是担心自己由于工作忙碌或其他事情而耽搁;二是若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要让更多人的目光关注到,是支持,也是督促。只是一趟旅行,若对方是喜欢的男子,早飞蛾一样扑了去,再不会这般费尽心思。看起来,爱情与亲情,不仅仅是一个字的区别。
  
  意料之中,他们不愿意同行,理由有很多,却总是那几个,多花钱或耽误我工作,再或者是人这一生看不完的景致。我不像从前那样,向他们叫嚣,和他们争吵,而是握了车票并告诉他们行程的安排。他们彼此递交了眼神,孩子般听话,回房间收拾行李,草草吃了两口饭,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把墙上的表望了又望。他们的心间,此刻已经拉开了旅行的序幕,小小的紧张,轻轻的欢喜。
  
  一路上,我问路,找车,和他人交涉,他们在我身后,像很多年前的我一样,不,很多年前我在他们身后,只会玩耍,从来都是心无旁骛,因为我有他们,即便人潮汹涌,也有两束紧紧追随的目光。而现在,他们在我身后,无论我做什么,他们的目光都会跟随着我,他们怕我问路遇到坏人,怕我站在路边找车会不小心被撞到,怕我和他人交涉会吃亏,甚至乘地铁时也为了我先上,而他们当中的一个因来不及上被拒之门外。
  
  还好,他们看到了大半生不曾看到的风景,每看一处,都会流连忘返,像孩童,雀跃不已,走再远的路,都不觉得累。
  
  旅行结束回来的当晚,他们的笑容里,有疲累,但更多的是满足。他们像从前一样,没有向我说谢谢,只是递给我一个信封,他们说,这是我们平日里积攒下来的,这趟旅行没少花钱,你拿去用吧,平日别太节省。
  
  我尚未回话,却接到朋友的电话,她刚从外地赶来,哭泣着,听不清言语。是一个葬礼。她的母亲,癌症晚期,而由于她工作在外地的原因,一天都不曾得到她的照顾。
  
  孟子说过,君子有三乐,排在第一的则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这是天伦之乐,比什么都珍贵。尘世间,有多少人已经失去了拥有这一乐的机会呢?又有多少人正拥有着这一乐却并不知道珍惜呢?
页: 1160 1161 1162 1163 1164 1165 1166 1167 1168 1169 [1170] 1171 1172 1173 1174 1175 1176 1177 1178 1179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