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0 17:41:22

大车队时间:2013-12-12 作者:未详 点击:153次   一列拉着陶瓷罐儿的货车到达山顶,面临着下陡坡。管事人吩咐其余车辆待命,他驾驭着第一辆车儿先行。驾辕的那匹大马着实干练,骶骨顶着车辆,步稳行慢。
  
  山顶上有匹马儿年纪轻轻,它一边观望,一边不住批评:“哎呀!这事实在太稀奇。它是素负盛誉的马匹,拉车却慢得与虾子无异!你看,几乎碰上石头,走得歪歪扭扭。啊!又一次撞进了坑里。它为什么不向左避避?这笨货实在太没有本事,哪里配拉陶瓷器!待会儿且看我们的,我们绝不浪费分秒,车儿将全速飞驶。”过了一会儿,轮到年轻马儿起步,它挺胸昂首,背也老直。但是,一个小丘刚刚过去,重载下压,车儿已刹不住,把马儿往下直推,往旁直挤,它的四只蹄儿已不由自主。妙极了!车儿颠簸跳动,撞撞跌跌,越来越左。忽听得轰的一声,连车带马掉进了沟壑。报销了,主人的一车陶瓷货!
  
  世上许多人都犯这个毛病,别人干事,我们全盘否定。一旦我们自己干,却弄出加倍糟糕的结局。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0 17:41:34

害羞再见,再也不见时间:2013-12-12 作者:未详 点击:257次   心理学家萨姆·帕特纳姆曾做过一个心理实验,充满童话色彩的肥皂泡泡、万圣节的化装面具和会发出响声的玩具就是全部的实验道具。一些孩子被带到实验室来游戏。有些孩子一见到泡泡便兴奋地跑上前去,对那些会发出声响的道具也颇感兴趣,当一位工作人员戴起化装面具时,他们还会高兴地尖叫;有些孩子则静静地站在一旁观察;还有些孩子哭了起来。孩子们的反应是帕特纳姆希望看到的,他认为害羞是一种正常反应。当绝大多数人都和谐地融入社会交往中,害羞者似乎就成了异类。每一种性格都有一个瓶颈,我们只有突破自己才会成长。这里给你支几招,让害羞的你不再害羞:
  
  利用神奇的潜意识
  
  你所想的最终会变成现实,所以你应该在潜意识里树立正确的信仰。这是你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尝试重复大声地说:“每天我都会变得更加自信。”
  
  让你周围充满支持你的人
  
  周围充满那些与你一样害羞的人,只会帮你辨明什么是害羞。但是如果你和一些可以改变你,推动你克服害羞习惯的人在一起,而且他们不会直接批评你,这样你会得到更多的帮助。也许这样的朋友不容易找到——如果你的朋友可以平衡支持与批评,那么你应该与他多多交往。
  
  扩大你的接触范围
  
  你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不可避免地接触新的东西。如果你不会游泳,你可能被淹到,那的确很令人恐惧。可是当你深深地吸一口气跳进水里,你就尝试了新东西,也许这有一点让人畏惧,但是可以让你成长。所以,如果你想克服害羞,你必须走出去,身处社交世界里,那个让你感到不自在的地方。
  
  一次走一步
  
  延伸游泳这个例子,机会就像游泳一样,你不跳进去,永远得不到。如果你属于那种极度害羞的人,那么站在1000个人面前讲话并不是明智的行为。先尝试5个人,当你能够轻松应付的时候,再增至10个人。然后试试20个人,以此类推增加。
  
  不要把事情想得太过严重
  
  害羞的人通常会把事情想得很严重。如果你犯了一个错误,如果你的声音颤抖,如果你忘了台词,如果没有一个人为你讲的笑话而发笑……那又怎么样?会杀了你吗?不会的!
  
  害羞是种骄傲
  
  害羞的人总是花太多的精力去关注他们自己,他们在别人眼中如何,想要把事情做得很完美。这里有个很明智的建议——多想想他人,少关注自己。事实上,其他人也在关心自己,没有人会真正关注你。
  
  停止想象,立即行动
  
  一味地想象是不可能克服害羞的。如果你只是想着如何克服害羞,你最终将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没有任何改变。但是,当你真正进入社交场合,你会发现这里是另一番天地。克服任何恐惧症不是一个“大脑”的活动——这些东西天生是不合情理的。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行动。所以,行动——做你感到害怕的事情,停止一味地想象。
  
  锻炼自我单独外出
  
  尝试独自外出。害羞的人不仅会和别人在一起感到不舒服,还会让别人感到不舒服。所以,出去吧——自己独自吃晚餐,独自看电影。据研究,最有自信的人喜欢独自出入公共场合。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0 17:41:47

不是所有人都在盯着你,他们只是在谈自己时间:2013-12-12 作者:未详 点击:235次   圣诞节将到,爸爸说:“嘿,我们请一些朋友来家里吃饭,共度平安夜吧。”我听了就开始流汗。我不喜欢请人来家里吃饭,我也不喜欢参加宴会。我从小就很害羞,宴会把做饭、闲谈和发表公众讲话这些我害怕的、厌恶的或者仅仅是不擅长的事情都连在一起了。
  
  当我犹犹豫豫地讲出我的忧虑时,爸爸说:“我要请的人都是我们的朋友,你会喜欢跟他们说话的。”
  
  “我是喜欢跟他们说话,但只是一个一个地单独说,不是同时对他们那么多人说。”我反驳道。其实,不只是我,很多人都把对公众说话当成他们一生中最害怕的事情。
  
  为什么害羞是个问题
  
  我过去曾经想不通,为什么我必须克服害羞呢?专家们认为,害羞的人往往多愁善感,善于倾听,喜欢观察别人的行动。害羞的人喜欢独处,这可能是很积极的一面:毫无疑问,如果爱因斯坦是个“聚会动物”,他就不可能长时间地在家里搞他的研究。但我能因为这些个例就为我的害羞高兴吗?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害羞是社交的障碍,而社交是人类的基本需要。社交能力不够好的人往往不如社交能力好的人健康,情绪也不如社交能力好的人稳定。
  
  另外,研究者还发现,害羞往往跟情绪沮丧、心血管病和寿命缩短相关。吓人吧?别以为害羞只让你手心出汗、心跳加快。
  
  然而,天性是可以掩盖的,害羞也可以克服。养育方法、环境、社会交往的机会等方面的改变都可以使原本害羞的孩子慢慢地克服害羞心理。
  
  怎样变得不那么害羞
  
  卡杜兹(印第安纳东南大学害羞研究学会的博士)给所有害羞的人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不要太去注意自己的感觉。他说:“害羞的人太过关注自己了。”我们总是担心自己不够好,不够聪明,却没想到别人也许跟我们一样没有安全感。
  
  在爸爸的开导下,那个晚上我意识到了晚宴的主角不是我,而是我的客人们。我不必表现得完美,只要表现出善良就足够了。那个平安夜,我尽我的能力对客厅作了一番装饰,并做出一桌好菜,席间我尽力让客人感到像在他们家一样。当客人们离去时,他们觉得跟我们一起过平安夜很快乐。能够招待好他们,我自己感到比他们更加快乐。
  
  参加聚会的TIPs:
  
  TIP1。在人还不多的时候到场
  
  你不喜欢大的聚会是吗?很多害羞的人往往不想早到场,因为他们宁愿自己消失在人群里。其实应该在只有几个人到场的时候就去,这样,再大的聚会也变成小聚会了。人们往往在前10秒钟就形成对你的看法。你为什么要浪费前5秒钟去感觉不自在的沉默,去等待他们问候你?
  
  TIP2。对最无趣的事情好奇
  
  不管你的熟人说的话多么无聊,你都要表现出那是你本周以来听到的最有意思的话。反过来,不管你觉得你说的话多么无聊,都要相信人们是喜欢听的。这样,你说的话会变得有趣起来。
  
  TIP3。适时地说出人家的名字
  
  在问候和分别的时候说出人家的名字。这样会让他(她)感到自己跟你的联系比较亲近。但要注意:如果你太多次地说出人家的名字,听起来就有点虚假,或者会让双方感到不自然。
  
  TIP4。问“可持续交谈”问题
  
  不要老说“嗯”“啊”,要多用“谁”“什么”“什么时候”“在哪里”“为什么”“怎么样”等词语来提问。当你想听到对方说更多的话时,你和对方的对话会变得很有意思。你得到一些快乐的、机灵的回应,你在谈话中就不会感到有压力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0 17:42:01

鲁肃:教你怎样和上司说话时间:2013-12-12 作者:未详 点击:424次   三国里,鲁肃有几分天然呆,似乎只是为了反衬诸葛亮而存在,其实不然,三国职场,最为成功人士,非他莫属。他劝说上司时,话都恰到好处地点在关键处,获得上司另眼相看,短命的周瑜走后,竟然出人意料地被任命为都督。
  
  公元208年12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时间黑云压城。东吴集团内部战降两派斗争立马白热化,诸葛亮也赶过来凑热闹,舌战群儒,激将孙权。周瑜则纵论天下,高谈阔论。但孙权始终摇摆不定,直至鲁肃一席话,才下定决心,放手一搏。
  
  孙权召开讨论会,争论异常激烈,鲁肃却冷眼旁观,一言不发,直到孙权去洗手间,他才跟到走廊下,对孙权说:“领导,刚才那些劝你迎曹的人,都是在为自己着想,是在误你的大事啊。战还是降你说了算,其实做部属的都无所谓,包括我本人。我在你这里做参谋,到曹操那里还不是一样做参谋。但是你不一样,你是国家元首啊,投降后曹操会让位给你做元首?肯定不会,要是投降了,你也就跟我们没什么两样了,现在大家给你磕头,到那时你就给曹操磕头了。如果大战一场,我们有周大都督这样的将才,有东吴人民的大力支持,更有长江天堑,如果再跟刘备他们联手,曹操不就是来找难堪的吗?战还是降,就看您想要哪种结果了。”孙权听了,顿悟,发狠说,谁要再劝降,别怪我的宝刀不认人。
  
  这里大方向既定,周瑜跟诸葛亮又杠上了。周瑜对诸葛亮说:“孔明先生,听说你才能出众,我俩对对子,赌命,敢不敢?”诸葛亮说:“军中无戏言,都督请出上联。”周瑜开口便道:“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掉扭边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这是讥讽攻击人家老婆了,诸葛亮针锋相对:“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中吴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二娇。”周瑜听了大怒,气氛骤然紧张,这时鲁肃开口了:“有木也是槽,无木也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斗岂不糟!”周瑜和孔明听了,都不好意思再逞能了。
  
  孙权、周瑜都是自己上司,诸葛亮虽然是外国来宾,但级别也比自己高,鲁肃抓住关键,不破曹,大家都糟糕,别在这逞能了,有本事,留着对付曹操吧。不仅自己的顶头上司内心震撼,外国贵宾也叹服鲁肃。这以后,周瑜极为看重他,临死时竭力推荐鲁肃做自己的接班人,诸葛亮跟东吴打交道,最信任的人,就是鲁肃。
  
  鲁肃的职场经历,给我们以下启示:
  
  1。劝说领导,不要在跟对立面争论中进行,那样领导无法专心听你一人说话,难以作出理智的判断,应该另觅良机。在劝说时,要点到领导的痛处,才能逼让他觉得必须冒险一搏。鲁肃对孙权的劝说即是如此。
  
  2。当上司之间闹不团结时,切不可选边站,那样势必得罪一方。而被得罪的一方必然产生逆反心理,使内耗升级。而应该从安定团结的大局出发,做到和事讲艺术,圆场讲方法,和谐藏批评,强调共同目标,求同存异。
  
  3。虽然强调“和为贵”,但绝不是不讲原则,不辨是非。对孙权的劝说,必须不惜一战,这就是原则。对于周瑜和孔明内讧,其原则就是必须坚持“将相和”,共画“同心圆”,齐声“大合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0 17:42:12

忙,就是营养时间:2013-12-12 作者:未详 点击:481次   有一段时间,一连有好几位徒众因身体有病而住在如意寮中静养。为我开车多年,曾经担任人事监院的永均法师问我:“那些人看起来身体很好,而且每天无所事事,为什么那么多病?我们每天忙碌不已,身兼数职,为什么反而身体健康不生病呢?”我随口回答他:“因为忙,就是营养啊!”不料这句话在徒众间流传起来,成为一句法语。回想起来,我的一生的确是因为“忙”,才少病少恼,身健心安。
  
  童年时代,我就很喜欢忙。每天鸡鸣而起,忙着帮大人插秧、除草、放牛、养鸡,忙着和同伴捉泥鳅、找蟋蟀、玩纸牌、讲故事。甚至连吃饭、睡觉都是在忙中度过。即使生病,也是在忙里面,若有若无地打发过去。忙,不但强健我的体魄,也长养我的耐力。
  
  及至我十二岁出家之后,虽然生活方式有所改变,但是忙碌依旧,所以我从来没有适应上的困难。记得那时我忙着早晚课诵、上课读书,忙着出坡作务、挑柴担水,忙着看守林园、捉拿山林小偷、护卫山门,甚至忙着立菩提愿、发增上心,忙着念佛号,忙着打腹稿……几乎到了无时不忙、无处不忙的地步。这样从早到晚,忙此忙彼,不但于己丝毫无损,反倒强化我的身心,增加我的人缘。
  
  所以,在“忙”中,有数不尽的乐趣;在“忙”中,能安身立命;在“忙”中,能多所体悟;在“忙”中,我感觉到懒惰懈怠实在就是罪恶。
  
  滚石不生苔,流水不生蠹。忙,才能发挥生命的力量;忙,才能使我们的身心灵活起来。经云:“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譬如钻火,未热而熄,虽欲得火,火难可得。”又说:“人所欲为,譬如穿池,凿之不止,必得泉水。”借着忙,将自己动员起来,才能一鼓作气,先驰得点。如果能善于忙碌,“忙”就是人生康乐的最佳营养剂。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0 17:42:49

握手时间:2013-12-10 作者:未详 点击:318次   做公众人物,除了与人合影之外,还要做最基本的友善表示——握手。
  
  握手最能看出对方的个性,有些人伸出手来,在你握住时,对方却敷衍一下拉倒。
  
  我知道有人有这种特点,每次都很诚恳地、很够力度地把对方的手握一握。
  
  很多时候感到对方的手是湿漉漉的、黏糊糊的、油腻腻的,感觉十分不愉快,像很多细菌爬了过来。
  
  不过还得握,因为想起了那句老话:“记得对方是米饭班主(老板——编者注)呀!”
  
  握完了手,就到洗手间去。
  
  找不到纸张或干风机,走出来的时候双手还是湿的,又遇见一位要来握手的人,只有说:“对不起,还没擦干。”
  
  发觉这是治退握手之人的好办法。
  
  握了又洗,洗了又握,重复又重复,自怨自艾一番后,还是笑嘻嘻地照握之。
  
  邓丽君活着时,我在“天香楼”遇到她,只见她双手戴黑手套,从手袋中拿出面纸,把碗碟擦了又擦,已是很严重的洁癖。
  
  如果自己也和她有同一个习惯,我不知道有一天会不会神经质起来。
  
  明知有手汗的人,为何不有自知之明地擦一擦再和别人握手?也许,这个要求是太高了呢。
  
  很奇怪,女人的手比男人的干净,握起来也爽快得多。但是女人要是不主动伸手过来,我绝对不先打招呼。美丽女人的手,更像从来没有流过汗。
  
  从前在国外,遇到一个彼此感觉不错的女子,她伸出手来又缩了回去:“刚洗过手,还是湿的。”
  
  我看着自己伸出一半的手,不知该怎么办。
  
  她笑着说:“可以握我其他地方。”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0 17:43:01

光脚的要怕穿鞋的时间:2013-12-10 作者:未详 点击:725次   有钱人不在乎钱?错,有钱人最在乎钱,甚至锱铢必较。亡命之徒不在乎命?亦错,亡命之徒最在乎命,所以当被危机笼罩时,才敢不顾一切,去杀出一条血路,彼时内心之恐惧可以想见。即使一无所有的人也会有所畏惧的。
  
  影视上常听到“你什么都没有了,凭什么跟我斗”之类的话。“光脚的”与“穿鞋的”相斗,先天不足也。光着脚丫子,论踢,踢不过穿鞋的,论跑也跑不过穿鞋的。人家隔着一层皮,哪怕只是布,也能保护脚。“光脚的”鲜血淋漓了,“穿鞋的”怕鞋都尚未磨破吧,山穷水尽到一点资本都没有,想同归于尽都难呢。光脚的注定了要怕穿鞋的。
  
  公元550年,东魏丞相高洋篡位,杀了孝静帝和宗室近亲,还迫远亲改姓高。元景皓认为江山都被逆臣占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还在乎一条么?他被告密处死了。没有实力地愤怒毫无意义,不过以卵击石,为之储出代价的大有人在。
  
  “两败俱伤”的案例中,有一种叫“玉石俱焚”,以己顽石之躯摧毁彼之美玉之身,合算得很呀,仔细一计,非良策也。雨果在《九三年》里说:“有一种东西燃烧起来比一座皇宫燃烧起来更令看见的人痛心,这东西就是茅屋。一所着火的茅屋是悲惨的,那是穷苦的偏受到蹂躏。”
  
  元景皓若忍辱负重则如何?一个忍字,心头上的一把刀,其中苦楚,也只有当事人才明白,可这些煎熬不会白受。伍员忍得草间求活,三年归报楚王仇;韩信忍得胯下之辱,沙场任其驰骋。其实,高洋很快病死了,北齐的历史也很短暂。
  
  先天不足,后天补呀,还是要拼命,对象变一下,不是那些有鞋穿的人,而是世上万难之事,拿了命去拼,即使秀才遇上了兵,也会有办法的。手里有金刚钻,自有瓷器活来。曾文正言:“李少荃拼命作官,俞荫甫拼命著书。”可能就是会拼命吧,李鸿章官至一品,俞曲园终成硕学。
  
  鳌拜野心膨胀,想废了康熙。少年聪明呀,没有纠集本不多的忠臣去拼了,正是悟透了这“怕”字的奥处。潜龙勿用,谋定而后动,先是隐忍,明着装傻,背地呢,卯足了劲,给自己打造了一双“铁鞋”,一举歼灭了权臣及其党羽,坐稳了江山。
  
  智者言:“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头上有个天,万事有个理,送给“光脚的”,忍下一时之气,再蓄势待发,何妨?也送给“穿鞋的”,逞一时之气,为自己埋下了隐患,值吗?既是如此,姑且怕一怕,何损之有?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0 17:43:12

呜呜地哭了时间:2013-12-11 作者:未详 点击:149次   高尔基是当年苏联的文学泰斗,跨越新旧时代的传奇人物,走到哪儿都被簇拥着。他主管苏联作家协会,又是文学创作第一人,威望高得不得了。他主要写小说,但也深爱诗歌。我们可能没有看到过高尔基的诗,只看过一个与诗有关的他的故事。原来这个老头子在家里写了好多诗,只是不好意思拿给人看。有一次他没忍住,就交给当年正在诗坛走红的马雅可夫斯基,就是那个写阶梯诗的、很狂妄的无产阶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看着看着,就忘了面前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人物,竟然气不打一处来,斥责说,这个句子怎么能这样写?这写的是什么东西!不行不行!话说得不留余地,批评得毫不留情。
  
  马雅可夫斯基说着,对方一点声音都没有,抬头一看,这才发现高尔基正抹着眼泪。老人呜呜地哭了,绝望了。这是羞愧的眼泪,绝望的眼泪,是“命里八尺,难求一丈”的眼泪。
  
  我觉得高尔基哭得那么可爱,可以感受到一个大师在文学和艺术面前的那种谦卑,对诗的那种热爱。这样的老人可以不向强权低头,但在诗的面前,在文学面前,却非常谦卑。年轻的马雅可夫斯基也很了不起,在诗面前他可以忘记一切,可以训斥泰斗。而高尔基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泣,多么可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0 17:43:25

大师的爱情时间:2013-12-11 作者:未详 点击:204次   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屠格涅夫以写爱情著称。他那一部部闻名于世的杰作,都有十分细致、真切、动人的爱情描写,或缠绵悱恻,或愁肠百转,或魂牵梦萦,或铭心刻骨,堪称人类爱情生活的“百科全书”。但是,这位描写爱情的大师,竟是一个终身未婚的人。
  
  1818年,屠格涅夫出生在一个世袭贵族之家。优越的生活环境,完整的上流社会的教养,使他顺风顺水地长成为一个身材魁梧、相貌出众的美男子。女人们在他面前花一般盛开,转眼又斗转星移地过去了,唯有一个叫波丽娜·维亚多的女人住在他的灵魂里,不离不弃,陪伴了他一生一世。
  
  他们相逢于1843年秋天,那年法国文学家、翻译家路易·维亚多的妻子波丽娜·维亚多来到彼得堡,她仅20岁,是著名的歌唱家。25岁的屠格涅夫对她一见倾心。然而波丽娜的崇拜者少说也有一打,屠格涅夫并不是最让人看好的一个。可是爱情来了,就是这么说不清道不明,她偏偏看中了他。
  
  她第一次吻他时,他便想到了猪笼草,那种生在南美丛林的食肉植物,深不可测而微微开启,贴近的时候那么轻,是一种抚触,而袋底的蜜液是最彻底的诱惑。飞虫或蝶,身不由己或奋不顾身地陷入,然后被吞噬。即使死去,唇上如果能留有她的甜蜜,连陨落都可以羽化登仙……
  
  1845年,波丽娜所在的意大利歌剧团结束了在彼得堡和莫斯科的巡回演出,离开俄国。屠格涅夫失魂落魄、茶饭不思,煎熬了数日,居然不顾一切,辞去了内务府办公厅文官的职务,去追寻波丽娜·维亚多。小公务员可以因为上司的一个喷嚏而死;对他那样衣食无忧的人来说,没有了爱情才会要了人的命!从遥远的俄国追到距巴黎60公里的一个庄园,他们重逢了!
  
  在这段岁月里,屠格涅夫白天写作,晚上就去拜访波丽娜一家。她外出时,屠格涅夫经常一天写好几封长信向她表达情感和谈论各种事情。诚挚热烈的爱情激发了他的写作热情,一部部动人心弦的小说相继问世。屠格涅夫名声大噪,而波丽娜是他诸多作品的第一个读者和评论者。
  
  他们两个不可能只是精神恋爱吧,肯定不是。在这个欲望的人世间,谁也不要蒙谁:我们都是赤裸裸的肉身,缠绵、缱绻、绸缪——到最后最彻底的纠缠,最沉溺的诱惑,“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谁敢说,我不爱?
  
  情爱是什么?应是百蝶穿花,云动影来,千般颜色百般好。而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那种环境,就能够给他们提供画屏上永远不褪色的春天。那样的春天是“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清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那样的日子是“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那是古今中外有情人梦寐以求的乐土。乐土乐土,安得我属?
  
  1864年,波丽娜结束了在巴黎的演出,全家迁居德国的巴登。是因为闲言碎语?是那做丈夫的忍无可忍?总之人家搬走了。满以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不到屠格涅夫又长途跋涉跟着去了!波丽娜是有丈夫的人啊,究竟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原因,那个男人不但没有杀了他,而且允许他紧挨着他家的别墅,也盖了处宅子!在这里,他一直住到1870年。他们两个共有一个女人,还是他们夫妻早已名存实亡?这种局面怎么样才能相安无事地维持下去?
  
  屠格涅夫每年都要回故国一次,但每逢7月18日,也就是波丽娜生日那天,纵使山长水远,他也必定要赶回巴登去,和她共庆生日。这一天如此重要,发生过什么?是他们最初相识的日子?是她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日子?还是他们夜半私语对天盟誓的日子?
  
  普法战争结束后,波丽娜一家又返回了巴黎,这一次屠格涅夫居然和他们一起在距巴黎14公里的小镇布日瓦尔合买了一幢乡村别墅,取名“棕树别墅”。直到1883年,他在这里的一张床上告别人世,恋恋不舍地结束了他和波丽娜40年的奇特恋情。
  
  算一算,这个时候的波丽娜已经是五六十岁的人了。保养得再好,也一准儿不是花容月貌了。她有什么魅力,能够让一个名震江湖的大腕儿为了她终身不娶,爱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爱情一定有多种面貌,身体不是一切。
  
  爱情也一定有许多别人不能破译的密码,由那神秘的基因驱使着,我们遇见生命中注定要遇见的人,轻轻一拥,忽然嗅到一股味道——那是灵魂深处、身体深处的味道。凭此,我们在今生才能相遇,而相遇从来就???是一件偶然的、容易的事。
  
  大多数的人穷极一生也遇不到;或者遇到也不能够拥有。
  
  屠格涅夫是勇敢的人,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脱俗的人。
  
  波丽娜是美丽的人,有魅惑本领的聪明的人,脱俗的人。
  
  她丈夫却是奇怪的人,难以理解的人,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是个脱俗的人。
  
  这3个人在一起度过了余生。让别人的唾沫去淹死那些意志薄弱的人吧!让世俗的种种都见鬼去吧!让后人猜谜猜得精疲力竭去吧!我们只管来过我们的生活——这就是让我们自己觉得很好很好的生活。
  
  也许,这才是爱情?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0 17:43:38

夫妻的笑时间:2013-12-11 作者:未详 点击:227次   晚九点了,街上的行人渐渐少了。
  
  一条冷僻的街上,有一个败落的小杂货铺子,这杂货铺子不过一间大的门面。
  
  铺门外边,用四根竿子支起一个凉棚,棚下挂一盏较大一点的煤油灯,灯下摆着水果摊子。
  
  “五月鲜”的白和“关爷脸”的红,映着灯火发出绝妙的娇艳色彩来。
  
  水果摊子当中,摆着一张小白木桌子。
  
  桌子上有茶具:一把假“宜兴瓷”的红色壶,壶嘴早已碰缺了,两只粗瓷的白茶杯子,都盛着酽酽的红色茶。
  
  桌子这边,一位妇人盘膝坐在一张小竹床上,低着头,耷拉着眼皮,做手里的针线。
  
  她已经三十来岁,穿一件粗布褂子;头发有点乱,绾一个家常髻;面皮手指,因为常受风日和常做粗活的缘故,都有点粗糙。
  
  然而她的相貌倒很甜净。
  
  眉目也很疏朗。
  
  那边坐着一位三十多的男子,光着膀子乘凉,露出风吹日晒的铜色皮肤来。
  
  他的面貌现出诚实和忠厚的品性。
  
  他时常用一杯茶润润嗓子。
  
  他低着头,正看手里那本极低俗的小说,叫做什么《刘大人私访》,并且大声,按着轻重、高低的音节念出来,津津有味地读给她听。
  
  真奇怪!
  
  他们两个人——读的他和听的她——忽然同时觉得这书的某地方有趣,心里感到一般无二的愉快。
  
  于是他俩同时抬起头来,她的眼睛离开手里的针线,他的眼睛离开那本破小说,四只眼睛发出饱满、快乐的光,接触成两条平行线,你看我,我看你,对瞅着一笑,又低下头,做活的做活,念书的念书。
  
  天使连开神光,展开双翅,在他们头上飞来飞去。
  
  四周的空气都变得神圣而甜美!
  
  我在街上一个黑暗犄角里立着,看见以上这些事情。
  
  看到最后,我眼里涌出热泪来,我的血涨起来,心突突地乱跳,好像要离开腔子。
  
  我本要经过这铺子往前走。
  
  但是我没有胆气去撞破这一团神圣而甜美的空气。
  
  我又跑回原路了!
页: 1455 1456 1457 1458 1459 1460 1461 1462 1463 1464 [1465] 1466 1467 1468 1469 1470 1471 1472 1473 1474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