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姥姥家度过的。儿时的夏天,没有空调,没有电扇,只有一把把大大的蒲扇,慢慢摇着童年的欢乐……
记忆很深的是夏日的午后,总爱被姥姥赶着我和舅舅家的表哥,一起到床上睡觉。姥姥嫌我们俩说话,就躺在中间隔开我们,命令我们好好地闭上眼睛。但是,我虽然人在床上,心早已飞到了外边,无奈姥姥的监视,只好闭着眼在床上装睡:屏着气,眯着眼,一动不动,伺机外逃。那时就想,真不知道大人怎么那么爱睡觉,而且不一会功夫就会鼾声如雷。听姥姥的鼾声渐渐均匀,我就悄悄爬下床去,轻轻挠挠表哥的脚心,他立刻会意,我们俩提上鞋子,光着脚丫一前一后,蹑手蹑脚,逃出家门。大地被晒得烫烫的,我们穿上凉鞋,叫上几个要好的伙伴,跑到姥姥家后面的园子里。
这是姥爷精心侍弄的园子,一般情况下,不许小孩入内的,只有这日高人稀的午后,我们才敢轻轻打开园门,进入到园子里。这儿的花醒着,草醒着,风儿迈着小脚慢悭在院子里踱步。园子里一棵棵大大的蓖麻,粗壮的枝茎间,斜逸出碧绿的叶子,像张开的翡翠伞,我们总是摘下一片叶子顶在头上遮凉。然后我们在园子里自由穿梭,没有大人的时候,这里就是我们的天地。一畦畦绿色的韭菜,郁郁葱葱,一拢拢,一行行,极认真而恣意地生长着,那弥漫的韭菜的清香,冲淡儿时的贫穷和枯燥,充溢着只有那个年代才有的满足。豆角架支成人字形,细长的豆角,像小姑娘编成的小辫儿,在夏日的暖风里,轻轻摇摆。一株株西红柿,枝桠间结满了果实,红得透亮儿,粉得诱人,绿得可爱,我们禁不住诱惑,选个熟透的摘下来,在衣服上蹭蹭,就着暖的温度,一并吞吃。表哥最喜欢的是捉蛐蛐,在墙角,在树下,在菜畦里。我总是像个小尾巴,悄悄地跟在他身后,甘心听他指挥。有时候,一只蛐蛐快要被手扣住,可是我笨手笨脚,把它吓跑了,有时也会因此踩坏姥爷的菜,招来表哥的一阵埋怨,并恐吓我,“以后再这样,不带你来了!”我只得更加小心翼翼,害怕自己被剥夺了来小园玩耍的权利。
我们有时候玩够了,就转移目的地,走向村外,去看农民灌溉庄稼。绿色的田野,在午后的阳光里,显得那么静谧安详。那是老式的抽水机,井下抽出的水,先要蓄在一个洋灰磨成的大池子里,再人大池子的出口,把水引到田间,这水池的水,虽然有着一股难闻的机油味,但是这是我们童年见到的最凉爽好玩的水了。我和小伙伴们,可以立在水池边缘,围成一圈,互相撩拨着,我们便眯起眼睛,拼命掬起大捧的水,向对方撒播,那阵势,好像在过泼水节。这水点儿飘落在身上,凉津津,爽逸逸,冲去满身燥热。只是有一次,我一不小心,掉进这的池子里,虽然水不深,刚没膝盖,但是我浸满水的裙子,使劲贴在身上,而且沉沉的,走路都迈不开腿了。小伙伴们分两拨,给我使劲的拧出裙子的水,但是裙子还是湿湿的。我穿上它,既难受又害怕,怕回家后姥姥高声大嗓的训斥。小伙伴们陪着我,悻悻地回家。从村南的田野走到村北的家,需要一段长长的路,快到家的时候,这裙子越来越轻,居然奇迹般地干了,真感激这夏季的阳光哦,热情,泼辣,善解人意。
那个夏天,因为那些朴素的风景,我们的童年不再寂寞;因为那些稀稀落落的往事,我们的童年便有了阳光的颜色。 养莲时间:2013-12-13 作者:未详 点击:222次 一进门就听到母亲的抱怨声:“老东西,叫你上菜园整点菜,你走不动,喘不过气来,却能到南平塘挖黑泥。别跟我说累,累死也活该……”
“妈,又在责骂我爸。”我放下手中的东西笑说。
“你看他累得那个熊样,不骂他嘴都痒痒。”母亲边收拾东西边嘟囔着。
我进了里院,抬头一看,父亲满面红紫,大汗淋漓,正依靠在门边上大口地喘着粗气,半袋子黑泥歪倒在一边,渗出一地黑水。
我朝他挤了挤眼睛,心照不宣地笑了笑。
我知道他是为了那缸莲花的养肥,才费事巴力到四五里远的南平塘云挖新鲜淤泥,年年春天都如此。
“爸,你不要命了吗?气都不够喘,还去挖泥!以后这个事交给我弟去做吧。”我也迎头责怪了他几句,因为看他喘得实在厉害,任凭那莲花再怎么美丽招人也必须劝止他。
从我18岁那年,爸就在院子里用石缸养莲,到如今已经30年了。年年都把那一缸莲花养得硕大艳丽,人见人爱,邻居们见了,都说老安头养莲养出精来了。每当此时,他就嘿嘿地笑着,手不停地摸着胡子拉茬的下巴,好不得意。
爸爱莲如子,春天要给它更换新鲜淤泥,夏天要给它搭起凉棚遮阴避雨,冬天还要扎了草帘子将它包裹起来,防止冻坏了它的老根。
我爸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在田地里干活,一辈子与泥土打交道,说话办事也朴实得像泥土一样。
他说,土地是个宝,万物土中生。
他说,庄稼4最公平,你付出多少心血,它回报你多少食粮。
他还说,土豆,花生,芋头,大姜,在人看不见的地下长果实,比人实诚,人在人看不见的地方使坏心眼。
我认为他说的最经典的一句话,还是那句与莲有关的话。他说,藕深埋在淤泥里,修行着莲花的清香,人在目光底下,却动着暗黑的念头。
我爸,一天书房都没进过,他靠自学认了字,读了许多历史书,把个中国历史讲得头头是道,哪朝哪代的清官念官的事,他记得最清楚。不过他除了讲给我兄妹三个听,再就是经常讲给那些坐在镓门口晒太阳的老头听了。
闲暇时,他也会画上几笔画。画猫,画狗,画牛羊,画玉米怀抱着金黄的娃娃笑得胡须张扬,最拿手的就是画老农伴着牛沐着夕阳回家的场景。
我爸由于有点文化,为人也实诚,并且打得一手好算盘,早些年一直在生产队里干会计、保管员等活计。那些年干这两样活计,大的好处捞不着,记工的时候多描几个工分,分粮食的时候多添几斤粮食,那是神不知鬼不觉的事情,可是,即使是这样一指头盖点好处,我爸也没给过家里人。那时,邻居二丫的爸在另一个生产队当保管,我和她一起玩的时候,看她兜里不是揣着红彤彤的花生米,就是装着喷喷香的花生饼,边玩边吃,馋得我口水直流。回家便对我爸说,“爸,你能不能也在仓库里装把花生米给我吃?”“不能,那是明春的种子,是大伙的口粮,我拿给你吃了,你嘴里会长虫子的,我心里会长毛的。”
哎,我爸就这样,村里人都说他是个老实厚道的人。我妈心平气和的时候,也会由衷地感叹:你爸这个人,跟着他享不了大福,但也心里踏实,一辈子都不会给你闯祸。
午饭端上桌的时候,你就着新鲜小鱼,喝了两杯小酒,兴奋劲上来了,话匣子又打开了,跟我拉起了村里竞选支部书记的事。没想到一扯到这一话题上,我妈就气不打一处来了,打断了我爸的话,气呼呼地向我诉说起我爸几天前做的蠢事。
几个年轻人竟选支部书记,背地里都在花钱拉选票,我爸是村里50个党员之一,自然也在被拉之中。姓葛的小伙子送了200元,说,二爷,我们是多年的老邻居了,你是看着我长大的,别忘了投你孙子一票。我爸把钱当面给人推回去,说,咱村这个烂摊子你收拾不起来,我不会投你的票,你也别花钱去拉别人的票了。姓许的小伙子,辞了城里的工作回村参加竞选,托人送给我爸300元钱,说,选上了还会主到市里的大酒店吃上一顿,我爸当面拒绝人家递上来的钱,说,我选他,是因为他有这个能力,不是300块钱的事。
我听了后,故意笑了说:“爸,你是够傻的了,到手的钱都不要,不要白不要。”
爸筷子一放,抹了一把嘴,嘿嘿地笑了。
等我收拾好餐桌,坐在门口歇息时,他已经在院子里鼓捣起他的莲花缸了,陈土挖出来,新土填进云,藉根小心翼翼地坦在新鲜的黑泥里,攥着两手乌黑的泥巴,费力地直起腰来,大口地喘息着,汗珠滚滚落下,却一脸的满足。看着他疲劳却快乐的样子,我猜想,或许他已经在淤泥里闻到莲花的清香了。 墙挡不住爱时间:2013-12-13 作者:未详 点击:120次 看台湾作家蒋勋的访谈录,他讲了有关作家丁玲的两则小故事,让人感动、唏嘘不已。
在特殊的年代里,丁玲被错误地关在牢房里,她的爱人陈明也关在隔壁。他们用敲击墙壁的办法告诉对方自己的存在,鼓励对方勇敢地活下去。刚开始,他们是你敲击一下,我再敲击一下,属于很简单的应答。待到后来,慢慢的有了快慢,有了长短,有了轻重,他们可以凭此传递着更为复杂的意思。
生生地将一对爱人拆分开来的人是多么的人道啊,然而,再厚、再结实的墙壁都无法阻挡爱与爱之间交流的愿望,因为爱人者心中无墙,而心中横隔墙壁的人,即便你不用墙壁阻隔他,他也会跟爱、跟温暖对面相见不相识。对于勇敢地相爱着的人来说,相爱本身就是一种智慧,他们可以化“墙壁”为媒介,在对残忍的对抗中赢得最终的胜利。想想吧,用来关人的墙壁,竟在个爱的人之间无形打开一道希望的缝隙,悄然奏响爱和生存的乐章,这该是多么令人动容的情境。在令人无法想象的苦难中,两颗相偎相依、相濡以沫的心灵最终开出了美好、尊贵的花朵,这是爱在现场的捍卫、爱在未来的方向,既是花朵,同时也是果实。
有形的墙壁挡不住爱,无形的墙壁也应该如此。但也许正因为无形,有的人做起来恐怕更难。
丁玲在北大荒养鸡时,红卫兵存心折磨他,有意给他存活率很低的小鸡,计划在她养不活时,再施以处罚。丁玲什么也没有辩解,全心全意来养护这些小鸡。没想到她养得非常好,几乎是创造了奇迹,原本成活率极低的小鸡大部分活了下来,而且慢慢长大。多年之后,讲到这段经历,丁玲还是掩饰不住自己的快乐和骄傲:“我可以把它养得非常好,存活率都到80%以上。”蒋勋说丁玲的话让他流泪了,“那是我第一次掉眼泪。”
孤立无助,夜雾茫茫。丁玲是个无辜者,而更加弱小的生命——那群小鸡不也是无辜者吗?它们充当了人与人恶劣关系中的道具和牺牲品,成了恶意惩罚者的别有用心的砝码和脆弱的易碎品,这使丑恶者显得更加丑恶和空无一物。丁玲以无辜者的身份来挽救更加无辜的弱小者,用爱来推倒惩罚的“墙壁”,用爱来解决难题,一起走出困境,这是她令人感佩的地方。她是在还击吗?她是在战斗吗?不,她也许只是简单地喜欢那几个弱小的生命,知道只有爱的坚持才能够带来生存的希望,而放弃注定是没有丝毫希望的。事情的结果果然发生了逆转,“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这是惩罚者当初料想不到的,他们怎么会想到有人会用爱和慈悲来面对和战胜丑恶的惩罚呢?在丑恶者、罪恶者的脑子里有太多注定的东西,但是这种注定恰恰在爱和善良、悲悯面前完全地翻转了过来,成了一个吓人的空洞的朽木架子,经受不了生命之光和时间之剑的轻轻一击。更难能可贵的是,丁玲是在自身遭遇不公正待遇和预设的危险处境中做到了爱和护佑的,是自身难保偏偏保了弱小者,为弱小者摆渡,明知“不可能”而为之,这该是多么的难。这几只小鸡像敲击墙壁一样传递了爱、生命和希望的存在,也启示我们:不管在哪种困境中,爱都是有各种可能的,只要我们在爱着某一种生命,爱和保护这种生命在任何困境和任何价值序列中,都是应该排在第一位的,只有这种决心和毅力,才能带来最有意义的救赎和生存的希望。
有形的、无形的墙壁都是怎样倒掉的?当我们把爱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坚信爱最终能够胜利的时候,这样的墙壁从一开始就倒掉了,世界是站在爱和善良者这一边的。 一字情深时间:2013-12-13 作者:未详 点击:138次 近来读季羡林的《寿作人》,一则往事很使我感动。
当年画家吴作人和季羡林私交甚好,他们曾一起收藏国画,还在赴印度和缅甸访问时一起度过仿佛在云端的愉快日子,真挚的友谊一直充盈两人心间。吴作人88岁患了重度中风,他的夫人萧淑芳女士说,他对以前的事记得清楚,对眼前的事过目皆忘。一天,江苏文艺出版社的张晶华应约到他家为他拍照。拍完后,因出版需要,张晶华请吴作人签名。他把签名册送到吴作人手中,一页一页翻过,当见到季羡林签的那页时,吴作人十分激动,用手指着签字双唇颤抖,眼含泪花,执意要将自己的名字签在季羡林的签名旁。他夫人怕他弄损了季羡林的签字不好制版,请他在另一页上签,他固执不签,十分生气。最后,他还是在另一页上签了。令人悲伤的是,尽管他夫人一再提醒,但是一代大师竟然连自己的名字也记不得了,反倒写了一堆介乎美术线条的草字,但清晰可辨提一个“林”字。写着写着,他流泪了……
当时神志不清的吴作人对友人的情感却是清醒的,他完全沉浸在对季羡林的美好回忆中,一个“林”字流露出他内心对朋友的真挚,十分感人。
沈从文有过一段韧性的爱情,他非常喜爱秀美文静的才女张兆和,便情不自禁给这位学生写起了情书,从此一发不可收。情书被张兆和交给校长胡适,胡适说:“喜欢就可以交往,不喜欢也不是太大的错。”从此,张兆和才敢看他的信,爱的情愫也悄悄萌发。1932年张兆和毕业,沈从文想去她苏州的家提亲,因父母不在身边,张兆和没有答复沈从文,沈从文怏怏不乐地回了青岛。在得到开明的父亲许可后,张兆和与天性厚道的二姐张允和同去邮局给沈从文发电报。张兆和在电报中说:“乡下人,喝杯甜酒吧。”二姐张允和的电报则只有一“允”。
一个“允”字,虽出自二姐之手,却也道出了许多真情,让沈人文长达4年的追求终于有了圆满结局。
在保家卫国的自卫还击战场上,一位只有十八岁的年轻小战士,在被敌人炮弹击中,生命的最后时刻,用自己的鲜血在之前写好地址的信封上颤颤抖抖地写下一个“国”字,而后就牺牲了。这是他给家里唯的亲一——母亲写的最后一封信。一个“国”字,体现了年轻战士为国家安危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这真是,人间沧桑多事事,一字真情动古今啊! 大家周末早上好,今天11月7日星期五,农历闰九月十五,祝大家周末愉快,今天20时06分40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立冬,请关注今日天气变化,白天晴,2-3级偏西风最高气温2度,今日夜间晴,偏西微风最低气温零下6度。气温虽维持较低但风力减弱,这空气质量就差多了,雾霾又会卷土重来望大家出行加以防护,同时秋冬交替气温起伏不定,一定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的发生。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立冬以后,天气转寒,冬要温补: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立冬了,岁月如水,生命如歌。泊一盏心灯,抚一曲丝弦,葱茏岁月,悠然前行。 我们活在当下,一生也就这么一回。但不一样的环境酝酿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风景影响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态度就会有不一样的结局。人生最重要的价值是心灵的幸福,凡事不能追求完美。欲望太多,成了累赘;追求太多,成了幻想。因此惟有节制物质欲望,懂得知足,使欲望容易得到满足,才会产生快乐。生活或许总有遗憾,但未来依旧美好。太阳总是新的,每天都是美好的日子。最后友情提醒,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千万别忘记吃呦。 大家周末早上好,今天11月8日星期六,农历闰九月十六,今天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12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53天,祝大家周末愉快,今天是记者节祝所有记者朋友们节日幸福快乐,辛苦了!请关注周末天气变化,白天晴,3-4,级西南风最高气温4度,今日夜间晴,偏西微风最低气温零下3度,空气质量中度污染出行记得做好防护措施。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正是因为记者朋友们的存在,社会才彰显的更加丰富多彩。记者节到了,祝福天下所有记者心想事成,万事如意。今天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明天的美丽,所以不要放弃。
人生向前,少不了痛苦与迷惘,徘徊与向往,努力活一场人生的超越和希望,那些岁月里的悲欢,不欲说与谁听,只和着茶香一饮而下,然后铭记,或者遗忘。人生最美好的东西,不是已失去的东西,而是现在所把握的东西。平淡的日子里,在心中开一扇睛窗,种满花朵和阳光,时时念及温暖,让笑意盈盈入怀,让岁月,安然抵达彼岸。。。 大家周末早上好,今天11月9日星期日,农历闰九月十七,今天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13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52天,祝大家周末愉快,请关注周末天气变化,白天晴,3-4级西南风最高气温6度,今日夜间晴,偏西微风最低气温零下2度,空气质量中度污染,出行记得加以防护。生活不是过给别人看的,是过给自己看的,所以对他人给自己或褒或贬的评价完全可以从容的一笑了之。也不需要去艳羡别人的生活,更不需要攀比,我们只需用心去品味每一刻的生活,去关心、去感受自己拥有的幸福,让自己的生活如花开鸟鸣一样的轻松自在。
不要抱怨生活给予太多的磨难,岁月难饶,光阴不逮,幸福并不复杂。我们不是圣人,所以常走错路。其实,路,没有错的,错的只是选择。如果,在一条走错的路上,别人都步履蹒跚,愁眉不展,而我们却依旧笑颜如花,坦然前行,久而久之,就成了错误路上的一道风景,亮丽了别人的眼睛,也愉悦了自己的心。当我们的心不同了,脚下的路也就不同了,阳光会明媚,伤痛也会远离。置心灵于旷野,给心灵以自由。善待他人,可让人生走得更远;善待自己,可让生命活得更从容。
回 14587楼(爱好作为) 的帖子
感谢你的支持!我们会持续更新! 生命传递的悲壮时间:2013-12-19 作者:未详 点击:282次 一棵枯树,秃立在荒村外的陌野。某夜,风高月黑,枯树遽起怪叫,怪叫极为凄厉。起先是嘶嚎出恐怖的长声,继而则渐显得短促,似更为惶急。哀嚎终于暗哑下来,渐低渐弱,终成绝望的强忍着的呜咽。
村人不忍听闻,也跟着悸惶了一夜。
第二日无事。第二夜哀嚎再起。一连数夜,终于断停了撕心裂肺的嚎叫。
于是选一个晴朗的白日,村人聚往枯树那地方察看。枯树的秃桠上悬挂着一只大枭的骸骨。肉没有了,一丝不剩,壳子似的骨架很干净,而枭头还在,依旧完整。颈下一绺白毛,额上一对毛角,眼是紧闭着的,硬喙死死叼着树枝一因叼着树枝而悬挂在树上。再看枯树的洞穴里,败羽零落,一窝小枭作着饥饿时的张望,已经开始坚硬了的黄喙上似乎犹有血迹。
又是数日后,大枭的骸骨跌落了,而枭头兀白悬挂着,一颗孤零零的枭头在冬日的寒风里摆晃,在荒原的旷野里张扬着一种生命消失的苍凉。
枭头坚硬的喙依旧死咬住如铁的枯枝。
树洞里的小枭们走了。母亲的血肉已被撕啄得再也无可挑剔,母亲的消失使它们感觉到这世界已经没有依靠,该分散开来去自谋生路了,同时小枭们也在分食母亲的竞争过程中获得了生存的自信。老枭以其自身的牺牲使饥饿的小枭们在寒冬里能得到一顿饱餐,同时也是以自身痛苦的消灭来悲壮地宣告一个家庭的解体,宣告许多生命的独立,并预示未来将会分蘖出更多的家庭。
一个孤独的枭头挂在树上,坚硬的喙依旧死咬住如铁的枯枝。试想当初献身给子女为什么要选择悬在树上这一方式?是为了锻炼小枭们俯冲捕扑的能力,是为了腾出一定的空间免得小枭们争夺中互有误伤;坚咬枯枝是为着坚忍苦痛,为着抵死不吐一句怨言,为着任凭攻击而不置一喙不作任何抵御——老枭坚劲的硬喙即便是下意识的防卫也足以能使一只只小枭丧命,它的用意是捆绑起自己的武装从而自绝反抗的可能。
高高悬挂在枯树上的该是一面母亲的灵旗。
秋后,一群歇息在滩涂上的紫燕突然变得焦躁起来。为着避免入冬后必然会有的寒流,该回到大洋的彼岸去了。它们是从大洋彼岸来的,来到此岸的丛林与沼泽地产卵孵雏。如今所有的雏燕都已经褪尽了一层绒毛,令箭似的紫羽毛已经同母亲一样有了泛黑的光泽,但嘴壳的黄色仍在提示着一只只生命的幼稚以及阅历风雨的肤浅。这就是说一只只新鲜的生命尾随着母亲去蓝天展翅已不是一件难事,但它们毕竟还嫩,翎管还没有全部角化,有限的耐力还不能负担远征的沉重,妄想横越眼前的大洋是断不可能的事情。对于这一点,所有冒失的雏燕都不明白,而所有做母亲的都知道要真的率领孩子们横越大洋,孩子们必定将折翅半途,无一幸免。它们都是初春时从大洋彼岸来的,了解大洋是怎样的宽阔,它们更了解自己的雏燕只有大洋横宽一半的飞行能力,而这一段洋面绝无一座小岛,没有一点可以提供歇脚的机会。
做了母亲的紫燕固然可以拍翅数日后安抵彼岸,但做了母亲的紫燕在孵育一季后所剩的体力也仅仅只够抵达彼岸,完成一次跨洋飞渡后绝对再无余力去向任何一只雏燕伸出援手。
如果将雏燕继续留在此岸这一片丛林和沼泽地里,那么等不到羽翼完全丰满,很快就会卷来的寒潮将会冷酷地使它们僵硬在野地里。
进退不能,无情的两难选择使得所有的母亲们日益地变得焦躁不安。而母爱正是在这种困难的境遇里耀亮出了光辉。
数日后,紫燕群终于开始了飞渡洋面的远征,千百只散布在高空,麻麻点点于水天之间。
每一只紫燕的背上都匍匐着一只雏燕。
老燕驮着小燕强行起飞,负载着接近自己体重的分量横渡大洋。
老燕舒展开来的双翅似乎已不再有往日的潇洒。甚至在与气流相搏的接触间还隐约显露出震颤,它们明白它们所肩负着的生命的沉重,它们更预见到不久之后所等待它们的将是怎样一种结局。此行一开始,它们所走向的就是无边的黑暗。但所有的老燕几乎都竭力平衡着内心与身体的波动,将背尽可能地摊展开来供雏燕歇伏得舒坦一些,当然还不时地扭过头对背上叱吓一些什么。
雏燕的好动并不因为叱吓而停止,双翅虽抿着,眼睛则骨碌碌,好奇水天一色的浩渺,惊异同样会飞的自己竟被母亲驮在背上。不明白离开熟悉了的丛林和沼泽地所要去的将是什么样的地方,年幼的无知使它们所看到的只是如洋面一样的茫然。
天浩阔,水也浩阔。彼岸不见,此岸也不见。进,已经变得十分艰难,退路也是同样的遥远。
千百只老燕几乎在连续飞行的一二日之间都变得异常地衰老了,疲相毕露,双翅渐渐挥拍不动。
大概已经飞行了整个洋面的一半路程,老燕们毕生的路也到了尽头。背上的雏燕消耗了做母亲的本来还可以继续飞完另一半的气力。
横渡大洋还剩下一半,这一半是雏燕们所能胜任的一半。
拍动的双翅已到了如拉弓一样的沉重。
’
老燕再不能继续飞行。
一只只雏燕于是腾空而起,如从航空母舰上起飞。
千百只年轻的紫燕欢腾着前去,而同样数量的老燕们却先后坠入海中,歪歪斜斜地跌下来,栽进温柔的水里。那场面应是生命历程中至为悲壮的一幕。母性爱心固然有其不可比喻的深广与博大,但大海的反应只是几簇浪花的淡漠。
一级火箭烧完了,在又一级火箭开始辉煌的时候,它只是寂然地沉黯下去,脱落后拽一线再不为人所注目的尾光。
一只坐在树桠上的母猴,被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的箭射中了。它并没有犯什么错,近阶段它所做的一切就是抚育两个幼仔。在身边的这只幼仔替母亲把臂上的箭拔掉,见伤口有血流出,便迅捷地摘一把树叶揉碎塞进母亲的伤口。这事做得很幼稚,也很笨拙,眼睛眨巴眨巴地看着母亲。
母猴眼里流露出恐慌。紧张地四顾着。
它突然凶狠地推开幼仔。连声怒吼,意思显然是迫令身边的这一只幼仔快逃。
听到了人的脚步声,幼仔只好仓皇地逃窜开去。
脚步声近了,来人已经捕获了一只小猴。
小猴被捆着,那是它的猴仔。
它跳下树。挡住来人,惶恐地跪下,双眼泪流,两只前掌左右抽打自己的面颊。是真打,打得很重,一掌下去身子便剧烈一震。它代子受过,它将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尽管并没有任何责任;它知错了,虽然并不知错在什么地方,但它还是深恶痛绝地不能原谅自己,用狠狠的掌嘴表示自责、悔过,委曲求全,为的是猴仔能被放出来。它有一千一万个理由怒视两条腿的人。甚至应该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地斥责两条腿的家伙为什么无端地绑住它的猴仔。但它不敢冒犯,连一点点的愤怒都不敢。眼下急需要保全的是自己的猴仔,而不是自己的自尊。只要能博得人的一丁点儿欢心,讨得一丁点儿怜悯,它宁愿那一根该死的绳子是绞在自己身上。
但是两条腿的人无视一颗做母亲的心,竟缓缓地拔出了猎刀。对准小猴的颈脖,做出欲斩的动作。
母猴一霎时惶急如狂,踊身跃起,发出凄厉的哀嚎,数度欲扑,却又显然顾忌猎人受到攻击一恼怒会急下杀手,紧急中只能原地跳撞,目光极恐惧地瞪视着锐薄的利刃。猎人挥刀劈下……
母猴一声暴叫,倒地身死。猎人只是做了个虚空劈下的样子。
母猴死了,腹中柔肠寸断,断为数十截。
猎人掷刀于地,从此洗手封刀。
小猴被放归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