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0:49:31
每个女孩都有双水晶鞋时间:2014-08-24 作者:未详 点击:286次 “嗨!约翰。”玛丽笑容灿烂地跑过来说,“今晚我有一个舞蹈表演,希望你能来,这是门票。记着一定来啊!”她把票塞到我手里后匆匆走开了。
“舞蹈表演?真的吗?”我暗问自己。玛丽是一个非常平凡的女孩。她从不化妆,衣着朴素无华,还戴着一副黑边框的大眼镜。她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装扮自己——这对于一个相貌平常的女孩来说,是多么糟糕的一件事啊!
晚上,我拿着门票走进剧场,找到我的座位坐好。玛丽的表演是第七个节目。时间过得十分缓慢,我努力让自己不要睡着。
“让我们欢迎下一个表演——热情四射的拉丁舞!”掌声立刻充满了整个剧场。
我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错过任何一个细节。玛丽身着一袭金色闪光的舞裙出现在舞台上,仿佛阳光下的一条美人鱼。我感觉所有观众的目光都投射在她的身上,我的目光也几乎片刻离不开她。她原来是如此美丽:窈窕的身材,长长的飘逸秀发披在肩上,脸上荡漾着迷人的笑容。她完全沉浸于拉丁舞曲中,宛如一只美丽的蝴蝶翩翩舞动于舞台中央。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当演出结束后,我走到剧场门口等候她。
“嗨!”她手中拿着一个袋子和水晶高跟鞋站到我的面前,和平时一样的穿着,但是脸上的妆容犹在。
“你觉得怎么样?”她脸上没有一丝疲倦的神态。
“太棒了!”我说。
“哈哈,我知道是这样。”她掩饰不住兴奋,笑得好像一个孩子。
“需帮一下忙吗?”我说。
“谢谢!”她把她的水晶鞋递给我,鞋在繁星满天的夜空下熠熠生辉。此时,我意识到,每个女孩都拥有这样一双特别的鞋,就像灰姑娘的水晶鞋一样。每个女孩都有美丽的一面,只要她有足够的自信。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0:50:14
在北大开设幽默课时间:2014-08-24 作者:未详 点击:116次 编者按:此文是作者在华盛顿北大校友会上的演讲。
尊敬的吴副校长、何参赞、各位北大校友:
大家好!
刚才几位校友的讲话,大都在八分钟左右,很精彩,可是没有一句让人发笑。相反,前任马里兰大学校长Dr。Motte,他的发言才两分钟,却引来哄堂大笑。他说,当校长好比当墓地管理员,下边虽然有很多人,可是没人听他的。
一位美国校长,在如此严肃的场合,短短两分钟里,抖了好几个包袱。这就是中美文化的不同。美国人会抓住每一个机会秀幽默,因为幽默代表着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和性感度。
20世纪80年代中期,里根总统到西安访问,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里根面对出土的上百尊兵马俑,轻松地说了一句:“Dismissed(解散吧)!”这句话至今被美国人公认为里根幽默语录中的头条。
里根作为“一国之君”,面对几千年前的兵马俑——那可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啊,他一耸肩,说了句“解散吧”。这貌似幽默的话语彰显出美国的无边霸气。这句话让美国人民多有面子呀!
小布什当总统时被人拿鞋扔了一下。他低头一躲,随后说:“这鞋六号半。”全场哄笑。小布什避免了尴尬。我们敬爱的温总理也被人扔过鞋,怎么说的我记不清了,只记得当时也是掌声雷动。
我去年在中央党校做过一次演讲,特地拿扔鞋作例子。我说:“如果在座的哪位领导出国访问又被扔鞋了,您会怎么说?”在所有的答案中,一位部级领导的回答最好,他说:“如果有人向我扔鞋,我就会说:‘这鞋MadeinChina(中国制造)!’”
前几天在拉斯韦加斯,我去了一家酒吧,为了防止妓女在酒吧拉客,酒吧贴出一条标语:“女士们,如果您是妓女,请不要在这里拉客。如果您搞不清自己是不是妓女,我们可以提供免费咨询。”
如果在我们国家,这条标语就会写成:“严厉打击卖淫嫖娼!”
请吴校长代我向中央建议,在北大开设幽默课,设立北大幽默大讲堂,定期邀请领导人来演讲。北大应该开这个先例。我带头鼓个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0:50:24
何遣有生之涯时间:2014-08-24 作者:未详 点击:194次 这些事都发生在巴黎。加斯巴东·温克勒是一个手很巧的手艺人。他曾经用10多年的时间制作过100多个戒指。这些戒指是将玉石、玛瑙、光玉髓、普梯克斯玉石、莱茵河石子、砂金石等,镶嵌在用银丝精心编成的细巧的指环上制作而成,他个人解释说这是一种拼图游戏。他曾经推销过这些戒指,“后来便觉得无所谓”,就直接寄存在附近的小店里出售,但似乎销路也不太好,他就开始送人,先送熟人,后来连陌生人也送。
他还制作所谓的“巫婆镜”。先到跳蚤市场买一堆凸面镜,再把这些凸面镜镶嵌到经过他精心加工的木头镜框里。他整天精雕细刻地做镜框,雕花、镂空,把镜框做得像花边一样,“镶在中间的小小的磨光镜子看起来像一只睁得大大的眼睛,闪着冷冰冰的金属光泽,充满讽刺和恶意”。别人都不喜欢这种镜子,他做了既不能卖,送人都送不掉,给人看,人家也只是扫两眼镜框。所以,他只能做完就压在箱底。
那么,温克勒靠什么生活呢?在《人生拼图版》这本书里,我没有看出头绪,但他之前是给一个叫巴特尔布思的人做拼图版的,就是巴特尔布思自己画画,然后,由温克勒分割成若干个不规则的块,分好后巴特尔布思再自己拼回来。后来,巴特尔布思把这些拼图拼好后,又突发奇想雇了一个叫莫尔莱的人帮他把拼版粘起来,再设法把所有锯子切割的痕迹去掉,使画纸恢复原来的样子。
而那个叫莫尔莱的人,因为恢复拼图的工作收入不错,就辞了原来在学校的教辅工作,一边恢复拼图,一边疯狂地做实验,研制洗发膏、柠檬味的肥皂等,以至于把人的头发都洗掉了,还发生了几次小小的爆炸。总之,这几位都不是过日子的人,都在瞎折腾。我在北京也见过一位老先生,在闹市修钢笔,我去换过一个笔尖,5块钱。我还跟他聊了一会儿,他说每月能收入一千八九,有的时候能超过2000元。我问他房子的租金多少,他说房子是自己家的。我问他租出去一个月能租多少,他说少说也得七八千吧,旁边的一间都租到1万多元了。这都是五六年前的事了,也不知道老先生还修不修得动笔了。但是,如果我说这位老先生也是折腾,恐怕会被一些人打死,因为很多人都觉得他是在保卫过去的市景,甚至是在保卫将要失去的传统文化。这笑话不太好笑,却是真的。
还有一位老先生,我在网上无意间看到了他的博客。他是一个锔匠,干的活儿似乎类似莫尔莱,但绝对比莫尔莱高明得多。这么跟你说吧,就我这对古董不太感兴趣的人,都想如果有钱了一定买一件青花,然后摔碎了让他锔好。他真的有锦上添花、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可惜,老先生要收手了,说是收的活儿够干好几年的了,等都干完,就停了,出去玩儿去了。他真幸福。这又让我想起温克勒,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基本上就是在屋里不动。有一回,一个叫瓦莱纳的人问他:“你是怎么来到巴黎认识巴特尔布思的?”他只是简单地回答:“因为那时他还年轻。”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0:50:34
40年不变时间:2014-08-24 作者:未详 点击:151次 一位老师连续40年穿同一套背心和衬衫拍摄学校年鉴照片。随着这组照片流传开来,这位老师也在网络上迅速蹿红。
现年63岁的戴尔·厄比在1973年和1974年无意间穿着同一套棕色V领背心和大翻领的士高衬衫拍摄了学校年鉴照片。当他意识到自己“撞衫”时,妻子凯茜问他是否敢在第三年还穿着同一套衣服出现在学校年鉴照上。
这是一句玩笑话,但这位体育老师真的将这套年鉴“行头”一穿就是40年。每一年,得州达拉斯市普雷斯特伍德小学的老师和学生们,都热切地期待着他在学校年鉴上的照片。
戴尔说:“事情开始时纯属误打误撞。当我拿到第二年的照片时,我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于是,我的太太凯茜问我是否敢在第三年也‘如法炮制’,之后就延续了下来。衬衫现在褪色了,羊毛背心也破了几个洞,但穿上它们能博得大家一笑还是颇为值得。”
纵观这40张照片,戴尔戴过不同的眼镜,他的头发变薄变灰白了,胡子的形状也有变化。但这本非凡的照片簿不太可能会有新照片了——戴尔最近从学校退休了。
他还表示:“这套衣服确实不时髦了,说实话,与之前相比,这几年已经越发紧身了。但是我仍然能穿上并扣上扣子。就算有人怂恿,我也不一定会穿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0:50:51
黄晓明:用笨办法实现逆袭时间:2014-08-24 作者:未详 点击:209次 2013年,黄晓明突然“逆袭”了。在电影《中国合伙人》里,他的演技和英语都得到了出乎意料的肯定。
与同班同学陈坤、赵薇相比,他的收获来得不算早。《中国合伙人》里的“成东青”这个角色,是黄晓明自己要求演的,导演陈可辛原本想让他演的是帅气的男二号“孟晓骏”。
他自认为,这个角色让他第一次在演技上有了“质的突破”,因为他饰演的就是自己。“我在很多方面都和成东青很像,比如把自己看得很低,表面看起来很温和、很蔫,但是骨子里是不认输的。”黄晓明说,“我也曾经消极过,成东青也一样,但最终我们都还是选择坚持。成功的道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0:51:05
上学时是一个很“面”的人
黄晓明承认,在整个学生时代他都是一个很“面”的人。即便到现在,他评价起自己的性格仍然是“偏内向”。
虽然性格内向,但因为从小就“长得太好看”,大人都喜欢没事过来逗他,但别人越逗他越害怕,于是干脆躲在家里,出门就待在爸爸妈妈后面。久而久之,他的性格越发腼腆了。
在北京电影学院的班主任崔新琴的印象中,黄晓明一直是个格外腼腆、单纯、幼稚的学生,虽然同学也和他一起玩儿,但都是把他当小孩子。
在北京电影学院的四年,老师给他的形容词都是“傻”和“木”。面对赵薇、颜丹晨、陈坤这些同学,黄晓明一直觉得自己当不了演员。在一次校内演出上,他与赵薇饰演一对相亲的男女,下台时赵薇告诉他:“你的嘴唇都在抽搐!”
但由于考进了电影学院,要走上艺人的道路,黄晓明不得不放开自己的性格。回想起来,他觉得真正懂得“豁出去”,还是在2003年毕业不久后接拍电视剧《龙票》,那次拍摄他遭遇了车祸。他说:“人在生死边缘走过一回以后会想开很多事,我就觉得自己应该学会豁出去,特别是做演员这行,只有豁出去才有成功的可能。”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0:51:18
我就是另一个“成东青”
导演陈可辛来找他出演《中国合伙人》,看完剧本,黄晓明提出:“我要演成东青,他更像我。”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土”,他和造型师琢磨了很久,比如在口袋里插一支笔,裤腰提得很高,发际线往后挪。为了体现成东青那种“二”的感觉,他甚至戴上了有度数的厚片眼镜,所以总会有“虚着眼睛看”的效果。
这部戏里,黄晓明的一场哭戏广受好评。在王阳的婚礼上,两个朋友要与他分道扬镳,成东青独自站在会场中央,失声痛哭。
“那一刻不是成东青,而是黄晓明,我不是在‘演’,而是自己的情感爆发。那场戏发泄出了我这几年积攒的情绪和委屈,不知道为什么,真是哭到收不住。”黄晓明说。
后来看花絮,黄晓明才发现,导演都喊停了,他还哭得停不下来。那时,陈可辛对他说:“我终于明白你为什么要演这个角色了。”黄晓明觉得:“这是导演对我的最高评价,因为我让他相信了这种人真实存在。”
在成东青的身上,他处处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从小到大都自卑、放不开,到了大学还不敢演戏,到现在也没有摆脱“改变不了自己”的“土鳖心理”;他的英语和身高也曾一度沦为笑柄,但他坚持了下来,并成功做到了“逆袭”。
在性格上,黄晓明也自认是另一个成东青。他总是在各种场合说,不管时代怎么变,怎么崇尚个性张扬,他都要做一个坚守传统价值观的人。“在我看来,表面的张扬不叫个性,勇于坚守传统才是不一样的叛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0:51:33
笨办法练英文摆脱“闹太套”
像电影中的成东青因为英语发音不好,在学习分享会上被大家嘲笑“学过日语”一样,英语也曾经是黄晓明的“硬伤”。
在演唱2008年奥运会的宣传歌曲“OneWorld,OneDream”时,由于“notatall”被他说得像“闹太套”,他遭到网友调侃,并被称为“闹太套”教主。
他坦言自己为此难过了很久,这几年也是他人生的低谷时期,他说:“真的非常难过,英语和身高问题都被大家拿来当笑柄,有时候走在大街上,觉得大家看我的眼神就是讥笑。”后来,他渐渐放平了心态:“作为公众人物,要有被大家调侃的心理准备才能进入这个行业。艺人的工作性质就是要娱乐大众,所以做艺人,要有敢于被娱乐的心态。但总是有那么一群人是真正爱着你、关心着你的,我如果低迷,就会带给他们更大的伤害和失望。”
“你说我英语烂,那我就从头学起,时间足够让大家重新认识我。”黄晓明开始用笨办法学英语,就是每天“多听、多说、多背单词”。
《中国合伙人》中,成东青的“新梦想”公司被美国公司起诉,他在谈判桌上对着几名美国人发表了一场激情澎湃的演说,并宣布“新梦想”即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观众惊奇地发现,这一幕中黄晓明的一大段英语台词流利了很多,发音也标准了很多。
黄晓明说:“戏里的这一段英语台词,我足足背了一个多月,虽然我说得不是特别标准,但我真的是用了感情,尽最大努力去说的。”拍完后,在场的美国工作人员都集体起立为他鼓掌。
其实,当初看完《中国合伙人》的剧本,选定饰演成东青的时候,黄晓明也问过陈可辛:“大家会不会又拿我的英文来说事?”但这一次,他没有犹豫和害怕,反而有点兴奋。
在那段黄晓明好不容易背下来的英文台词中,最后一句话是这样讲的:“按中国的说法,我就是一个‘土鳖’,是一种软壳乌龟,害怕任何风险。现在我站在这里,仍然不免会害怕,但我同意我朋友说的:总有一些更重要的事情,赋予我们打败恐惧的勇气。”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0:51:47
黄渤:别把脸皮厚不当基本功时间:2014-08-24 作者:未详 点击:183次 刚入电影圈时,他脸皮特厚。
那天,在拍一个富有喜感的片段时,导演要求他表演得尽量夸张,滑稽搞笑。
他按照要求去做,拍了一条就通过了。然而,闲下来后,他越琢磨越觉得不对劲儿。
于是,他找到导演,说:“我觉得我那段表演不妥,能不能重拍啊?”
导演瞪大眼睛望着他,半天蹦出一句:“怎么不妥?”
他认真地说:“那不是喜剧,而是闹剧。”导演白了他一眼,冷冷地说:“哪有那么多事?剧本怎么写,你就怎么演。”说完,导演转身走了。
在导演面前碰了壁,他并没消停,又去找编剧。结果,编剧不耐烦地说:“你能分清楚喜剧和闹剧吗?导演都没说什么,你起什么哄啊?”
虽然碰了一鼻子灰,但他对自己的想法深信不疑。
到了晚上,他仍然不能释怀,他想,既然跟他们当面沟通不了,干脆书面交流吧。
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一张纸条上,塞进导演所住房间的门缝里。
第二天一早,导演找到他,说:“你小子还行,居然真能把喜剧和闹剧分清,就冲这一点,我依你,重拍那段戏。”听导演这样说,他兴奋得连声道谢。
原来,他写在纸条上的一句话打动了导演。他写道:(www.rensheng5.com)“闹剧和喜剧其实只有一线之隔,最大的区别就是,闹剧里没有认真,也就没有了意义,而喜剧是一个人特别认真地去做在别人看来特别傻的事。”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电影上映后,他所饰演的角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几年后,他成了中国最炙手可热的喜剧明星。
他,就是黄渤。
从某种意义上讲,黄渤的成功应该得益于他“脸皮厚”,试想,如果不是“脸皮厚”,那么在人家冷脸相对之下,他也许早就偃旗息鼓了,根本不会有塞纸条之举。
黄渤的“脸皮厚”并非不要自尊,而是因为他懂得追求艺术的真谛远比浅薄的自尊更加重要。
这种“脸皮厚”,其实是一种理性的执着。
由此看来,有时候“脸皮厚”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项基本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0:51:57
18世纪的“阳光宅男”时间:2014-08-24 作者:未详 点击:212次 如果穿越到18世纪,每天下午4点,蹲在德国小城科尼斯堡的大街上,你会准时碰到一个人——不要不相信你的眼睛,这个瘦小的人,真的是康德。
康德是个不折不扣的超级宅男。说他是超级宅男,是因为他的生活已经宅到“单调无趣”。海涅评价他说:“康德的生平履历很难描写,因为他既没有生活过,也没有经历过什么。”康德一生都待在老家科尼斯堡,离开家乡最远也不超过60公里,一生只做过两份工作:一是家教,干了11年;二是大学老师,干了41年。他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上5点起床,两小时学习,两小时教课,写作到下午1点,到一家餐馆进餐,下午4点到街上散步1小时,然后看书、学习、写作,晚上9点到10点间睡觉,如此日复一日。他的作息时间准确得惊人,以至于传说科尼斯堡的居民谁家钟表不准了,只要等康德出门散步,借着与他打招呼的机会就把表调好了,一定准。一次,康德由于潜心阅读卢梭的《爱弥儿》忘记出门,城里的居民陷入一阵恐慌,因为教堂的钟敲响了,但是在街上没有看到康德,大家不禁都在想,是不是教堂的钟坏了呢?
至于外表,康德更是“宅男”的典型,他个子很矮,不到1。6米,胸部凹陷,胸腔狭小,他自己说:“我胸腔狭窄,心脏和肺的活动空间很小,天生就有病症倾向,小时候甚至十分厌世。”同时他还有一些怪癖,比如散步时一定紧闭嘴巴,他认为边说话边散步不卫生,但吃饭时一定要与人交谈,这样大脑才不会转移胃的功能,有利于精力的恢复;又比如他排斥剧烈运动,因为他是中世纪体液理论的恪守者,认为体液就是生命力,只能在体内循环流动,如有消耗人就会衰老死亡,因此,他对一切流汗的运动说不。
这样的康德也有过结婚的冲动:第一次结婚的机会在康德盘算自己财产的时候,被别人捷足先登;第二次是在康德对是否结婚进行哲学论证时,姑娘已经芳踪难觅。总之,康德终身未娶,离群索居,孤独终老,享年80岁。
康德可谓宅男中的“战斗机”,用时下最流行的词说就是“屌丝”、“矮穷矬”,但就是这样一个无趣刻板、与世隔绝、其貌不扬的人,成了震撼世界的全才型巨人,他在哲学、美学、天文学、地理学、物理学、数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所以说,康德是个外表寂寞萧条、内心阳光普照的“阳光宅男”。今天女孩子心中的白马王子,都是肥皂剧里“可遇而不可求”的“高富帅”,但是我们身边更多的是这种“阳光宅男”,他们不完美,但总有一点让你觉得可爱;或许有点木讷,却很真诚。发现他们,也许就不会有庞大的“剩女”队伍了。
至于康德这个“阳光宅男”追求爱情以失败告终,或许只能归因于李白说的“古来圣贤皆寂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