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0:34:38

学霸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时间:2014-08-28 作者:未详 点击:108次   苏轼天资聪颖,天分极高,当年文坛领袖欧阳修读到他的文章,都不由惊叹说:“吾当避此人一头地。”他博览群书,贯通经史,看起书来如饥似渴,是个典型的“学霸”。不过他的文学成就却不是天分两个字可以解释的,他在成为“学霸”的道路上着实下过一番笨功夫。
  
  苏轼小时候很贪玩,那时候读书,绝非出自自愿,而是老爸逼出来的。他曾经写过一首诗:“夜梦嬉戏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计功当毕春秋余,今乃沮及桓庄初。坦然悸悟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钩鱼。”意思是,他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回到了童年,父亲监督着他读书。有一天,父亲出去要办事,给他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就是把《春秋》这部史书读完。结果他因为贪玩,一看时间,父亲快回来了,可《春秋》读了还不到三分之一,那个着急啊,感觉胸口里头好像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嘴上就好像那鱼咬了钩一样难受。这首诗写自什么时候呢?是贬在海南时写下的,那时苏轼已经六十多岁。这么大的年纪想起幼年读书时的情景还心有余悸,当年他老爸的严厉程度可见一斑。
  
  当然,后来苏轼读书就完全是心甘情愿了,那种刻苦的精神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市)为团练副使,他在黄州城东的一块坡地上建起了一个小屋,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开始用读书驱散人生的阴霾。
  
  司农朱载是苏轼贬谪黄州后结识的一个文友。有一天,朱载来拜访苏轼,通报进去之后,很长时间也不见苏轼出来。朱载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很是尴尬。过了足足有一个时辰,苏轼才走了出来,他向朱载道歉说,自己正在做功课,所以不能马上出来,非常失敬。朱载便问他做什么功课,苏轼回答说:“抄《汉书》。”朱载大为奇怪,说:“以先生的才华,开卷一览,就能够终生难忘,怎么还亲自抄书呢?”苏轼回答说:“不是这样的。我抄《汉书》已有三遍了,边抄边背。开始抄第一遍时,每段专抄三个字做题目,第二遍每段专抄两个字做题目,现在只抄一个字做题目,只要提起这个字,我就能接着往下背诵下去。朱载非常新奇,施礼说:“您能将所抄的东西让我看看吗?”苏轼拿出一册抄写的汉书,朱载随口念了一个字,苏轼应声背诵题下文字,没有一字差错。
  
  一部《汉书》将近75万字啊,抄写三遍,倒背如流,这等功夫谁学得了啊!
  
  对于苏轼来说,最难的事,不是屡遭贬谪的政治失意,也不是经常发配蛮荒之地的生活清苦,而是无书可读,那才叫难过啊。不过他脑瓜一转,就想出了新的点子。他发明了一种“八面受敌”读书法,“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每次作一意求之”。意思是每一本书要读上好几遍,每一遍都只带着一个主题去探求、去研究,这样就好像读了好几本书一样。晚年时谪居海外,手头的书少得可怜,一次偶然得到柳宗元的一篇文章,于是横看侧看,敲骨吸髓,何止八面,几乎每个字都玩味了数遍。
  
  苏轼读书,在别人看来很苦,可在他,却是无与伦比的乐事。他读起书来,常常读到三更天,即使喝高了,大醉而归,也要披衣展卷,读到困倦方才就寝。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天才的背后,其实都浸润着辛勤的汗水,他肆意潇洒的每一个字,都经历了千锤百炼的笨功夫。曾经,有人称赞鲁迅是天才,他回答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这或许也是对苏轼一生成就的最好注释。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0:34:49

崇拜才艺时间:2014-08-28 作者:未详 点击:125次   我们对才艺的崇拜,已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毕姥爷”被叫红,即是全国人民痴迷才艺的一个最佳明证。多么复杂的问题,我们都试图通过一场晚会解决;不管多么可怜的白痴,在电视上秀一回才艺即可一夜爆红。
  
  美国12名获得“总统奖”的高中生与中国12名被顶尖大学“预录取”的高中生“对话”,他们同时被摆在这样一个问题面前——制订一项对非洲贫困儿童的援助计划。中国学生一亮相就开始大展才艺——演讲、弹古筝、弹钢琴、吹箫、小合唱、背诵、大合唱,整个过程,学生们十分倾情,甚至眼含泪花,到最后,他们好像忽然想起了什么,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到非洲去旅游募捐;美国学生则从分析非洲教育、食物、饮用水、艾滋病、避孕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入手,详细阐明自己可做什么、怎么做,每一项预算都精确到美分,并且,大家既有严细分工,又有整体合作,整个计划拿来即可进入实施阶段。
  
  我们的学生个个都像是“优人”,擅长在问题的外围轻歌曼舞;美国的学生个个都像是“剑客”,擅长直击问题的内核。
  
  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永记这样的耻与痛——在费城博览会上,人家送去的是蒸汽机,我们送去的是挖耳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0:34:59

怎么你就能做到时间:2014-08-28 作者:未详 点击:137次   他说话时,带着呼呼的风声,从遥远的地方传来。他说这两天把船泊在菲律宾的公主港,上岸采购兼游玩;再过几天,又要出发了。
  
  他是位70后,在辞职之前,是山东一座小城市的铁路职工。生活过得令人羡慕。直到有一天,他突然醒悟,跟妻子说要去航海。妻子说,你疯了吧?
  
  他终于得到妻子支持,两个人卖掉房子和车子,拿了40万元钱跑到马来西亚港口城市兰卡威,花34万元买下了一艘二手帆船。
  
  驾船航海知识是自学的,也跟别的船主学。然后他们用了8个月时间,从马来西亚出发,经过泰国、缅甸、新加坡等6个国家,航程4000海里,把船开回了中国。
  
  在大海上,要说没有危险,那是假的。回来以后他还经常做梦,梦到航行在大海上,遇到暴风雨。雨点就像子弹一样砸过来,他一边大喊,一边张开四肢紧贴在主帆上,妻子在用尽全身力气转动船舵,女儿惊恐地瞪大眼睛——对了,他们还带上了9岁的女儿,他们相信女儿能从航海经历里学到东西。
  
  雷电交加的夜晚让人害怕,好像那些闪电随时会劈到船上。他们一家三口在船舱里紧紧相拥,希望闪电快点过去。
  
  他说,其实每一个航海的人,都是带着恐惧出发的。在他的航行中,先后遭遇过大大小小十多次险情。但是,当真正的危险来临的瞬间,根本来不及恐惧,因为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去应对和处理。
  
  当然,大多数时候,海面会非常平静,热带的天空蓝得非常耀眼,蓝得人都睁不开眼睛。海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海面上闪动着银光,鱼群来来往往。但他说,那不是常规的情况。“大部分时候,我们漂在海上,就像身在沙漠里,周围看不到鱼,也看不到鸟,看不到任何活的东西。天空,大海,星星,太阳,月亮,就是这几样东西。”
  
  第一次航行结束后,经过八个月时间休整,他们重新出发。这一次,他们选择穿过世界最大群岛——大巽他群岛,航向澳大利亚。
  
  帆船旅行,是一种非常缓慢的旅行方式。用帆船旅行,是为了生活在大海上,慢慢地看风景。
  
  靠岸时,他们会泊在“游艇会”。那就像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休息、加油、休整。
  
  在很多中国人的印象里,游艇生活都很奢华,其实大多数游艇会里,是来自世界各国的普通航海者。在那里,他们碰到过各种各样的驾船旅行者,比如有一对荷兰夫妇,带着17个月大的小女儿,航行了半个地球。对于西方人来说,航海旅行就像我们的自驾游一样普通。他们驾船出游,到达一个岛或是一个国家,有可能一待就是五六年。船就是你的大房子,你可以在这个岛住很久,直到厌倦了,然后开往下一个岛……
  
  这位70后名叫翟峰,有许多媒体采访过他。问得最多的,是一个问题:把房子车子卖了,把工作辞了去旅行,为什么你就能做到?你怎么有那么大勇气呢?
  
  他没正面回答,只说了一个故事,他说自己17岁的时候特别想去三峡,那时候三峡要截流,但他没有去成,老三峡就再也看不到了。
  
  我们到这个世间来一趟,也是如此短暂,你怎么能随随便便日复一日地浪费生命?人生如果总是留下遗憾,那会多没意思。想到了就去做,然后你就会知道,一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夜深了。网络那头的公主港,正是一个凉爽的季节。翟峰说,航海并非目的,而是通向理想生活的一个途径——“我想让我的人生,每天都过得不一样”。
  
  是啊,人生——换了你,你会怎么活?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0:35:08

法官的判决时间:2014-08-28 作者:未详 点击:167次   20世纪80年代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出现一个案件:

  一名女子在半夜不慎掉下露台受重伤,一名男子路过时候发现了伤者,这名男子洗劫了毫无反抗能力的受伤女子,然后又不忍女子伤重而亡,于是报了警后离开。

  但事件的经过被附近的监控摄像头拍摄下来,于是警察成功地抓获了这名男子,并予以起诉。

  最后在经过长达四周的激烈辩论和商讨后,法庭做出该男子无罪释放的判决。

  当时法官给予的判决宣言是这样陈述的: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脆弱和阴暗的一面,对于拯救生命而言,抢劫财务不值一提。虽然单纯从法律上说,我们的确不应该因为一个人的善行而赦免其犯下的罪恶,但是如果判决他有罪,将会对整个社会秩序产生极度负面的影响!我宁愿看到下一个抢劫犯拯救了一个生命,也不愿看见奉公守法的无罪者对于他人所受的苦难视而不见!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0:35:16

最忠诚的员工时间:2014-08-29 作者:未详 点击:168次   费尔德现年98岁,他18岁进入华尔街的高盛银行工作,一干就是80年。

  最近,高盛为他举办了庆祝大会,祝贺他成为公司任职时间最长的员工。

  费尔德刚到高盛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上班第二天就上了裁员名单。

  不过,他躲过了这一劫。

  80年间,他从文书做到理财经理。

  现在,费尔德仍然每天6点半起床,在股市开市前抵达公司。

  他自愿给年轻员工当顾问,他说:“每天都进步一点,有一天,这一切都是你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0:35:58

在无人处跳舞时间:2014-08-26 作者:未详 点击:229次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很容易害羞的人,但这并不妨碍我展现各种各样美妙的舞姿。冰冰姐在QQ签名上说:简单快乐,不如跳舞!这也是我一向十分认同的想法。在现实生活里,在梦想旅途中,它简单却可以让人快乐,它平常却能够令人陶醉!
  
  身体在舞蹈,也是心灵在舞蹈。用心舞蹈的人,都显得美丽,也很可爱!不论命运所赐的容貌,最初是美是丑!不管岁月变迁,我们依然年轻或已是苍老!只要有着活泼的心情,放开自己的手脚,荡起一片片思绪,放飞一个个梦想,自信从容展现出内在的优雅,那一定会焕发出许许多多迷人的光彩!
  
  音乐,在跳动着。笑意,挂在岁月的脸庞。在没有其他人的地方,在自己的家中,或那些风景秀丽的所在,我独自起舞。动作或许青涩,但总能渐是自然,也总能感动自己。一次次旋转,一个个侧面,一回回仰望,都是一片片旖旎的情怀。或低头沉吟,或渐行跟进,或蓦然回首,里面有着我往事的情节,有着生命的内涵,也有着一股乐观向上的意志。
  
  生活,本也是一场舞蹈。生命一路歌唱,世事不停起伏。我们可以唱得十分动听,也可以舞得无限美好。舞蹈中,可以融入曾经的角色,也可以体会不同的情思。我总想:内心敏感、思想丰富、钟情深爱之人,在人多时总会显得比较腼腆,不善言语,容易羞涩。因为他们内心的真实,因为情爱本是脆弱,因而他们跳舞是自己很私密的事情,不需要任何人好与坏的点评。他们不常在人群之中表现,他们有着一份内敛,只适合一个人舞蹈!
  
  在自己之外。那无人处,显得安逸,显得寂寥。那无人处,只属于一个人,属于一份心情。哭也好,笑也罢,都是在深入自己的内心。是回忆,或是体验,一切都由心而生。我就像是一只五彩的蝴蝶,在红尘世界,在自然风光之间,翩翩起舞。或快或缓,翅膀的每一次动,都是心里的一片风景!
  
  我在无人之处跳舞,我重复着他人舞蹈时的动作,我随意摆动着各种造型与姿态。我追寻生命运行的轨迹,我描绘一个又一个优美的弧度,我用自己的身体在天空上作画……这一切,属于我肢体的语言。这所有,都是我身心健康的体现!
  
  跳着、跳着,远离了人间,跳出了红尘。没有了算计与安排,放下了各种喜怒哀乐!时光流淌,生命是如此美丽。在只有自己一个人的地方,我越跳越是宁静,越跳越是空阔。灵魂溢到了体外,闭上眼睛也不会迷路,闭上眼睛更是自然。而后,看不到他人,也看不见自己。只有那飞舞的思绪,只有那漫天的绚烂。在这无人处,是最优美的舞姿!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0:36:13

为何你的生活那么无趣时间:2014-08-26 作者:未详 点击:352次   这是心理学家Berlyne关于“有趣”的一个实验。实验中出现的多边形没有任何的特定意义,由计算机按照不同的复杂程度随机生成,越往后面,复杂度越高。Berlyne发现大部分人的最有趣选项在第三排中,这一组复杂程度让人一眼看不懂,从而产生各种联想——在我看来,左边像仙鹤,中间的像一个发出闪电的老巫师,右边的像一个跳迈克·杰克逊舞蹈的树人。但是当选择最让你愉悦的一个时候,情况却有所改变,大部分人选择了第一排,最简单的这几个。
  
  其中复制的数据筛选与分析过程跳过,实验有个清晰的结论:
  
  有趣(Interested)是一种和不确定相关很高的情绪;
  
  愉悦(Comfortable)是一种和确定性相关很高的情绪。
  
  而有趣和愉悦,是两个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情绪——当一个事情复杂、新奇和不确定的时候,人们就会感到有趣;而当一个事情简单、稳定和确定的时候,我们就会感觉到愉悦。愉悦的事情,不一定有趣,而有趣的事情,不一定会愉悦。比如创业有趣而做公务员愉悦。
  
  好生活=愉悦+有趣
  
  你有没有发现世界上有两种不同的人?——有人总是去新馆子点新菜,而有些人喜欢去老饭店,吃得安安稳稳。比如旅游,有人喜欢探险,去穷山恶水异国他乡;有人喜欢休闲,去水清沙软的恬静之处。前者有趣,后者愉悦,好的生活则应该是愉悦又有趣。
  
  我们待在老家的院子里晒太阳;我们与家人挤在沙发上看《西游记》;我们接近大自然;我们在春节挤上拥挤的火车回家……这可一点都不有趣——但是这些事情让我们心跳放慢,血压降低,内心宁静。它们温暖、简单、安全,带给我们幸福与愉悦的感觉。
  
  我们接到一个全新的挑战性任务;我们和旅途上遇到的一见如故的陌生人彻夜长谈;我们决定要探险穿过一片森林,这都让我们觉得新奇、复杂、有趣。
  
  兴趣是成长的催化剂
  
  好奇心害死猫,安安稳稳多好,人类为什么要还有“兴趣”这种奇怪的设定?进化心理学发现,兴趣是一种应对成长中“不确定”的情绪——当我们遇到了“不确定”,我们会下意识地躲回自己的舒适区寻求“愉悦”。因为所有的成长都来自舒适区之外,这样一来我们永远也无法成长。这时候“有趣”的情绪会出现,帮我们渡过难关——我们大脑跑出来个小人勾引:“多好玩啊,要不试试看?”于是我们继续前进,越过那些不确定。兴趣鼓励我们走出安全区,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强,而世界变得越来越大。
  
  有趣和愉悦的界限,在于“不确定性”的程度。过度不确定的生活毫无愉悦可言,充满焦虑;而一旦不确定太少,日子又无趣得很。有智慧的人懂得调配出适合自己的“不确定”。有趣如菜里的盐,而愉悦如菜本身。
  
  好的生活应该是愉悦又有趣,外加适当的“不确定”。但是很多人对于“感兴趣”的事情抱有幻想,他们认为感兴趣的事情应该是特别快乐、舒适、天生就会的。有这种信念的人把自己玩得很惨——他们终身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一旦遇到困难与不确定,就声称自己“不感兴趣”然后闪人,寻找下一个“感兴趣”的事情。其实他们要的不是兴趣,而是愉悦。
  
  这个愉悦/兴趣比对于职业发展也相当重要。很多人来找职业规划师,说:“我不喜欢我的工作。”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活得不愉悦,还是无趣,如果是不愉悦,他们则需要做减法,找到核心价值,降低其他目标,进入一个相对更简单、清晰的职业环境中去,而如果无趣则需要做加法——提高一些难度,或让自己进入更复杂、更不确定的职业环境。很多人只想活得愉悦舒服些,却给自己挖了个更大的坑跳进去,结果更痛苦了。
  
  我遇到过一位外企销售经理,收入高且稳定,觉得工作无趣。在价值观的排列中,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利他助人”和“社会家人认同”。他觉得规划师的工作很有趣,执意希望成为其一。但职业规划师不是个简单的职业,需要至少200小时的系统学习和操练,才能让一个有职场经验的人成为合格的咨询师。在此投资期间还甚少经济回报,他同样很看重的“经济报酬”会大打折扣,这很不那么让人愉悦。听到这里,他的脸抽动了一下。
  
  我再进一步告诉他,这200小时也充满了不确定性——读书拿证还好办,第一次咨询的灰头土脸,第一次讲课的一片死寂,训练营里高强度的极限挑战,写案例被督导说得一无是处,最后还需要通过PK才开始授课,即使这样,也不是一个结束,开始讲课后看到打分的惶惶不安,咨询后的反复揣摸,依然会伴随你好几年——这条道路充满这么多不确定的时候——你还觉得有趣吗?
  
  听完我的讲述,这位兄弟顿时觉得规划师不那么有趣了,心算完收益产出比以后,他还是觉得他的一个创业项目比较有趣——因为那个不确定性,没有那么大。他可以同时保持自己的愉悦与有趣。
  
  如果你问一个天天吃家常菜的人想吃点什么。他会说,火锅!我最爱吃火锅!但是如果你让他吃一个月的火锅,哪怕变着花样,他估计哭着喊着要回家。最好的生活,是经常吃米饭,偶尔吃火锅。
  
  如果你真的希望生活过得特有趣,让我告诉你兴趣的真相——兴趣不是那件让你舒舒服服就成功拿到结果的事,兴趣是那件让你白天痛苦地想、晚上睡不好、早上五点爬起来,一边苦笑着骂娘一边咧着嘴干完的事情。那才是兴趣本来的样子。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0:36:24

不相信时间:2014-08-27 作者:未详 点击:178次   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
  
  曾经相信过文明的力量,后来知道,原来人的愚昧和野蛮不因文明的进展而消失,只是愚昧野蛮有很多不同的面貌:纯朴的农民工人、深沉的知识分子、自信的政治领袖、替天行道的王师,都可能有不同形式的巨大愚昧和巨大野蛮,而且野蛮和文明之间,竟然只有极其细微、随时可以被抹掉的一线之隔。
  
  曾经相信过正义,后来知道,原来完全可以同时存在两种正义,而且彼此抵触,冰火不容。选择其中之一,正义同时就意味着不正义。而且,你绝对看不出,某些人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机热烈主张某一个特定的正义,其中隐藏着深不可测的不正义。
  
  曾经相信过理想主义者,后来知道,理想主义者往往经不起权力的测试:一掌有权力,他或者变成当初自己誓死反对的“邪恶”,或者他在现实的场域里不堪一击,一下就被弄权者拉下马来,完全没有机会去实现他的理想。理想主义者要有品格,才能不被权力腐化;理想主义者要有能力,才能将理想转化为实践。
  
  曾经相信过爱情,后来知道,原来爱情必须转化为亲情才可能持久,但是转化为亲情的爱情,犹如化入杯水中的冰块——它还是冰块吗?
  
  曾经相信过海枯石烂作为永恒不灭的表征,后来知道,原来海其实很容易枯,石,原来很容易烂。雨水,很可能不再来,沧海,不会再成桑田。原来,自己脚下所踩的地球,很容易被毁灭。
  
  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有些其实到今天也还相信。
  
  譬如史也许不能信,但是对于真相的追求可以无止尽。譬如文明也许脆弱不堪,但是除文明外我们其实别无依靠。譬如正义也许极为可疑,但是在乎正义比不在乎要安全。譬如理想主义者也许成就不了大事业,但是没有他们社会一定不一样。譬如爱情总是幻灭的多,但是萤火虫在夜里发光从来就不是为了保持光。譬如海枯石烂的永恒也许不存在,但是如果一粒沙里有一个无穷的宇宙,一刹那里想必也有一个不变不移的时间。
  
  那么,有没有什么,是我二十岁前不相信的,现在却信了呢?
  
  有的,不过都是些最平凡的老生常谈。曾经不相信“性格决定命运”,现在相信了。曾经不相信“色即是空”,现在相信了。曾经不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现在有点信了。曾经不相信无法证实的事情,现在也还没准备相信,但是,有些无关实证的感觉,我明白了,譬如李叔同圆寂前最后的手书:“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相信与不相信之间,仿佛还有令人沉吟的深度。
  
  我们总是在相信与不相信之间挣扎。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0:36:35

成年人的杂耍时间:2014-08-27 作者:未详 点击:97次   住在中国上海的一个小学三年级的男孩,问整天工作且周末也不休息的爸爸:“爸爸,你一天能挣多少钱啊?”爸爸不在意地答道:“问这个干吗?一天也就能挣30块钱吧。”
  
  一个月后的星期六早上,少年叫住了准备出门工作的爸爸。
  
  “爸爸,等一下,我想雇佣你一天行不行?”
  
  说着话,少年从口袋里掏出了两张20元的纸币,放到了爸爸的手中。为了攒够这40块钱,这一个月来,男孩省下了自己的午餐费,每天中午只吃两个包子。他把其中30块拿来雇佣爸爸,剩下的10块钱用来买了公园门票和爸爸的盒饭。
  
  这是很久以前中国《北京新闻》上刊登的一则故事,读完之后我的胸口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一样。一个是为了生计连周末也拿来工作的父亲,一个是就为了跟爸爸去公园玩一天而“雇佣爸爸”的儿子,这和韩国的情形有什么两样。接过儿子坚持了一个月从饭钱里省出来的40块钱,那位父亲的心情会是怎样?
  
  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持均衡。其实把自己弄得很累的,并不是这样的困境,而是一定要努力成为既忠于事业,又忠于家庭,自身也能做到最好的“了不起的大人”的强迫观念。打碎这种幻想,在听从别人召唤的“利他主义”和随心所欲的“利己主义”的拔河比赛中,维持着平稳的柔韧性,这不正是成年人的仪式吗?
  
  最终,所谓人生,就是一场需要把事业、家庭、自我以及一切未知变数都处理妥当的无止境的杂技表演。在杂耍中,最重要的是不能只抓住一个球,别的球都不要了,当然,一个人也不能一下子抓住所有的球,而是要及时抓住每一个球,并努力维持好它们的均衡。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合理分配自己的精力。只有分配合理,才能够游刃有余地去打理一切。
  
  人生就是一场曲艺表演,处理完一件事,紧接着又要面对另外一件事。所以不要因为一个球掉到了地上就弯腰去捡,因为当你弯下身的时候,下一个球又飞来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0:36:48

奔跑的狼时间:2014-08-27 作者:未详 点击:339次   勇敢的猎人,你走过了两千座山和五百条河流,见过了三百只狼和五十只狐狸。如果你要给人们讲故事,那就请你讲狼的故事吧,因为狼的故事最好听。
  
  见到它的时候,我在西藏阿里当兵。那天,我们乘坐一辆越野车从狮泉河出发去冈仁波齐(神山)。半路上,我们看见一只狼孤独地蹲在那里,我们对它产生了兴趣,便将车子向它行驶了过去。它慢慢抬起脑袋,将尾巴软软地甩了几下,然后支撑起干瘦的身躯向远处走去。它起身的动作很慢,但走动却很快。几乎一闪而过,变成了旷野中的一个黑点,随后融入苍茫之中。望着一只狼慢慢融入苍茫,我们有一种失落感,显然,一只高原狼也不愿意让人走近它,稍有动静便迅速离去。
  
  我想,一只狼在夜里会身居何处?当寒冷围裹了它瘦小的身躯,它还将走向哪里?它将在何处卸落疲惫?它是不是将永远奔走,永不停息,直至变成寒夜的一部分?高原上人畜稀少,因此,狼显得善良、温和、充满善意。它们在高原上缓慢前行,奔走到最后,或许只剩下一副干瘦的骨架。风雪迎面劈来,它周身战栗,却不会停止脚步,仍摇摇晃晃向前行走。这就是高原上的狼,走近了,你才会发现它们是最为执著的远行者。
  
  那天晚上,当我以为一只狼已经消融在了旷野中,在我们的车子加速往前迅疾时,它的身影又突然在车前出现了。它没有走远,并且一直与我们在一起。车中的四个人都很高兴。好像一只狼在高原上一直伴随着我们,从车窗望出去,它奔跑的身影犹如是一种飞翔。我们渴望能和狼友好相处,一起走向高原神秘不可知的深处。就这样,它一直在车窗外奔跑。
  
  不知现在在我们车外的这只狼要奔跑向哪里,天亮的时候,它突然不见了。我本来以为它会一直跟着我们的车,加之一夜困顿,便打了个盹,待睁开眼一看,车窗外早已没有了它的影子。我们停车朝四下里张望,四周没有一丝它的痕迹。在什么时候,它觉得自己的奔跑,或者说与我们汽车的比赛已经结束,它便停住,将瘦小的身躯闪进了路边的树林里?大家都很奇怪,它为何会突然离开,而且离开时居然不让我们有任何察觉。大家议论纷纷,还猜测说它只喜欢在黑夜奔跑,在白天不愿意让人看见它的行踪,所以在天亮后便躲起来了。不论怎样议论,大家对它都由衷地表示出赞赏——它奔跑了一晚上,对于我们而言,它变成了一种启示。
  
  因为这只狼,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听到了很多关于狼的故事。有一群从那曲出发到冈仁波齐朝拜的藏族人,走到半路时发现一只狼在后面尾随他们。如果换了别人,也许会恐惧,会想办法打狼或者把狼吓走,但他们一心向佛,在内心将狼视之为神圣的生灵,所以他们没有害怕,仍五体贴地向前叩首朝拜。狼离他们越来越近,一直看着他们的举止,时间长了,他们熟悉了那只狼,那只狼也似乎熟悉了他们。下大雪的时候,人的行进会慢下来,但狼的速度却不会减缓,它很快便走到了人的前面。人们很惊讶,它怎么会知道我们要去冈仁波齐,它像是在给我们带路嘛!到了晚上,人们停下搭起帐篷休息,那只狼在帐篷外蹲下,任大雪一层层落在身上。整整一夜它一动不动,在第二天早上变得像一座冰雕。人们开始上路时,它从地上一跃而起,抖落掉身上的积雪,又和人走在一起。人们有时对它说几句话,它似乎听懂了似的发出几声嗥叫。人们不知道它最终的目的地在哪里,但因为一路上有它,便觉得它是朝圣队伍中的一员。快到冈仁波齐时,它却在一个地方停下不走了。它围着一个小土包转来转去,不停地发出嗥叫。一位当地的老人告诉了人们原因,去年,这只狼也跟随一群朝圣者走到了这里,朝圣者中的一位老人在这里死了,就埋在这个小土包里面。人们对这只狼肃然起敬,觉得它不是狼,而是一个人。要上路了,它却没有要继续前行的意思。人们走了,它对着他们的背影嗥叫了几声,转身走进了山谷中。
  
  我们希望那只狼再次出现。又重复着几天前的动作在车外奔跑。我们多么渴望它的身影重新填补空白了一天的车窗风景。
  
  “其实,藏北最厉害的动物是狼。”一位僧侣后来这样告诉我。“狼老了,跑不动了,它绝对不会在没有遮掩的地方倒毙。它往往会在黑夜里消失,没几天,在它消失的地方又会出现一只狼,分不清它是原来的那只,还是新的一只。好像冥冥之中藏北是狼的永生地,其中有怎样的生死更迭,它们依据的是什么法则,谁也不知道。”在后来的交谈中,我们得知藏北高原的狼和平原地区的狼截然不同,因为高原积雪,狼走过雪地时会把头低下。而平原地区的狼走过雪地时则高扬着头,警觉地观察着四周。高原狼低头与嗅觉有很大的关系,冬天的积雪使气息散布得较为缓慢,它们把舌头吐在外面,是为了更好地获取雪地四周的信息。有一位猎人在一个大雪天跟踪一只狼,雪地上留下狼的爪印,他心想,你就是再狡猾也逃不掉了,我跟着你留在雪地上的爪印,看你还往哪里跑。但进入一个山谷后,狼的瓜印却神秘地消失了,雪地上干干净净,再无一丝痕迹。他想起有人说狼其实是神,在你快逼死它们时,它们会变成别的东西报复你。他害怕了,便转身回去了。后来有人告诉他,你上狼的当了,狼一定是找了一个地方用雪把自己遮盖起来了,你走了之后,它便从雪中出来走了。
  
  听完故事,我们向讲故事的人询问狼跟着我们的车子奔跑的原因,他很吃惊,不相信我们居然会有这样好的运气,以前他曾听说过狼和骑马的人赛跑的事情,一直想看一看,但都未能如愿,没想到我们却遇上了,真是有福气。说到狼跟着车子奔跑的原因,他劝我们不要去打听,这样的事情是没有原因的,因为狼在心里是怎样想的,人又怎能知道呢?他劝我们把这样的遭遇当成一次赐福,这样的话,就会成为一个美好的记忆。
  
  第二天,我们顺原路返回,在半路听到了追逐过我们车子的那只狼的消息——它死了。仔细打听之下,才知道了大概:我们的车子开过去后不久,人们便发现了它的尸体,它大概是在奔跑中撞石而死的,脑汁四溢,身骨四散。但它最后的姿势仍在努力向前,似乎还要向前奔跑。
  
  发现它死亡的是几位到阿里拍照的摄影家,他们把它的尸体收拢在一起,装入纸箱中准备埋入土中。但当地的人劝他们说,不要用箱子装它,直接把它放进土里就可以了。于是,一只狼的埋葬便只是一道古老悲怆的程序:裸葬,人们将它散乱的尸骨和布满血渍的皮肉直接埋入土中,让大地宽广的胸怀收纳了它灼烫的灵魂。
  
  我们赶到的时候,那个简单的埋葬仪式已经完毕,高原上多出了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土包,它在里面长眠。我们很想看一眼它,但觉得一只死了的狼和人一样,也应该入土为安,便打消了念头。不远处的村庄里,几个僧侣在举行一个仪式,他们高声诵经。整个村庄一片肃穆。我们坐在石头上听着仪式的声音,似是那只狼还在我们身边,不停地快速奔跑。仪式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后结束了,人们四散而去,但我们仍然不能平静。一位同行者唱起一首低沉的歌。因为伤感,声音越来越小,但我们相信,此时他的歌声是对一只狼的赞颂。
  
  几天后,我们回到狮泉河,这时候又传来了一个和那只狼有关的消息。埋下它的当天晚上。有一群狼从山谷中拥出,它们在埋它的地方围成一团,然后呜呜嗥叫。很多人都被它们的嗥叫惊醒,出门一看,山坡上密集着一大团黑影,估计有四五十只狼。它们嗥叫了一夜,在天快亮时才安静下来。早上,人们到山坡上去察看,发现埋那只狼的土堆已被刨开,里面空空如也。
页: 1846 1847 1848 1849 1850 1851 1852 1853 1854 1855 [1856] 1857 1858 1859 1860 1861 1862 1863 1864 1865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