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9 09:18:10
为此,一个名叫“信息过载研究小组”的机构宣称,要帮助人们限制上网时间,解决人们联系过度的问题。谷歌董事会主席兼公司总裁埃里克·施密特也劝说人们,“只有关了手机,关了电脑,你才能欣赏周围的每个人。”就连主打技术的《连线》杂志也专门用大标题提醒道“信息过载,小心大脑受煎熬”。
不过,单纯地限制时间,杜绝技术似乎并不能解决问题。鲍尔斯表示,每个人都有潜力过上有深度的生活,关键“取决于灵魂有多沉醉于当时的情境,是不是紧紧盯住手上的事情,没有神游”。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9 09:18:23
他建议人们向同样身处技术变革时代的先哲们学习。比如,柏拉图就认为,要挣脱群体的桎梏,最原始的办法就是拉开地理距离,从繁忙的现实生活中抽身而出。正如《柏拉图对话集》中描述的,苏格拉底与友人斐德若一次出城到乡间的散步,讨论一位智者吕西亚斯的演讲,简单的时空距离,两人就把城市的喧嚣抛之脑后,产生了许多享誉后世的观点。
罗马人建立专门的法律和行政体系,依靠成文法、布告、政府公报的方式维系着帝国统治,书面语言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各种信息也水涨船高,几乎达到波涛汹涌之势。对此,哲学家塞内加不管外界怎样天翻地覆,每天只选择一个想法来仔细思考,千万人中只选择一个人进行书信交流,兀自不受外界打扰。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9 09:18:49
19世纪中期铁路和电报的发明,促使人类联系日趋频繁,而此时的梭罗,在离人群不远的瓦尔登湖畔,搭起一座小木屋,创造了一片自我天地,以此享受平和、简单的心情。
而身处电子时代的哲学家麦克卢汉也认为我们可以尝试保持内心的沉静,主动出击,靠思想来抵御外界的侵扰,来享受幸福的温度。
的确,大人物通过自我实践,试图引导我们走向数字时代的线下乌托邦,鲍尔斯自己在每周五关掉路由器,周末断网两天,享受家人间的沟通和交流,而他将这称之为“网络安息日”。
看来,无论是时空距离的改变,还是喝口心灵鸡汤,我们需要内心强大的自我约束,懂得在喧嚣的数字时代构建避风港,以此触摸生活里幸福的温度。网络房间到处都是,我们想怎么利用它,它就会变成什么样。抬起右手,摸摸自己的心,问问自己,“你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觉得数字房间太过拥挤,那就让我们一起开溜吧!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9 09:20:48
疑中留情时间:2014-08-04 作者:未详 点击:152次 近年来使我受用不尽的一个观念,就是美国人谈话时常用的一句话:“让我给他疑中留情。”
我用两个例子来说明。
期终考试时,一名应届毕业生缺考。稍后告诉我他缺考的理由:“车子临时抛锚,没法赶来。”如果相信他的解释,准他补考,那就是“疑中留情”。
美国社会的犯罪、吸毒、自杀、离婚、贫穷等等,使人认为“这是一个富裕而不快乐”的社会,有些社会学家说,“这是工业化与都市化后难免的现象。只要我们有认定优先次序的意志,”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会渐趋缓和。我们应当给美国社会调整的能力,‘疑中留情’。”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9 09:21:02
以上面的例子中,这个片语意含:善意的推断、往好处设想,再引申扩大,它也意含:再给对方一次机会、避免遽下判断,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持有这种态度,不仅反映出个人的气度与容忍,同时也可以减少猜疑与武断所带来的错误。
美国人常常被认为是天真,大概就是他们常常“疑中留情”中国人常常被认为世故,就是我们处处设防。当美国政府发现,它在国际政治中“疑中留情”。而事后演变的结果与它原告好意的假想相违背时,就产生了矫枉过正的骄矜与武断。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9 09:21:13
除了牵涉到国家安全等重大的政策之外,在处理一般事务中,“疑中留情”也是值得提倡的一个心态。上一次当,吃一次亏,误信对方一次,也许比处处设防的心理要轻松得多。也许,只有有信心的人、有气度的人,才敢、才会给别人“疑中留情”。“疑中留情”并不是无条件地轻信对方,而是有选择性地“往好处想”。
今天在台湾,各方面的竞争愈来愈剧烈。这种剧烈的竞争正是台湾进步的主因。只要这种竞争是建筑在公平与公正的原则上,我们就要全力提倡。但是,在竞争的过程中,不论是自己的参与或者旁观,都不要忘记了“竞争规则”中的一个基本精神:“疑中留情”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9 09:21:27
因此,当看到他人担任政府要职时,不要先认定这来自于他的家世或籍贯。
看到他人竞选民意代表时,不要先认定他就是贪恋权势。
看到他人发财时,不要先认定这就是逃税与投机的结果。
去掉“先入为主”的成见,才能产生“疑中留情”的气度。
有了“疑中留情”的气度,也就减少了胸中的不平之气。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9 09:21:37
在我们走向民主的过程中,如果大家能参考这句话,也许有权力的人,更能了解权力可能带来的伤害,懂得“手下留情”。
写文章的人,更能了解言论所能产生的影响力,懂得“笔下留情”。
芸芸众生,在为人处世、论政时,更能了解“再给对方一个机会”的重要,懂得“疑中留情”。
这种“往好处想”“善意的推断”的态度,将会增加人与人之间前所未有的和谐。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9 09:21:58
《新周刊》这样描述“中国控”:“我爱你,中国——又远不止‘爱’这么简单。是爱里带着哀愁,心里憋着劲,眼里含着泪水,满脑子纠结,胸中怀着一团火,又不时发出一声叹息;是愿意为之奋斗终生,又在具体事情中常有无力感;是自己忍不住愤怒,但听不得外人骂她;是既相信政府又抱怨体制,是既对未来充满希望又对现实失望。”
我们都是中国人,追问中国其实就是追问我们自己……
中国人还有梦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9 09:22:22
100年来,容闳怀的是留洋梦,康有为怀的是大同梦,孙中山怀的是民主梦,陈独秀怀的是启蒙梦,楼适夷怀的是新锐梦,施蛰存怀的是尊严梦……
2009年,中国民生银行、零点咨询、旅游卫视启动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国人梦想大调查——“中国人梦想白皮书”项目,调查发现,“奋斗”是中国人追求梦想的主线:新中国成立之初是“自我牺牲式奋斗”,改革开放时期是“求变式奋斗”,当代是“创造性奋斗”。
84。8%的中国人认同当下的中国存在“中国梦”,64。1%的中国人认为与以往各个时期相比,当下的中国最容易实现梦想。中国梦的主要类型是:创业梦、子女梦、财富梦、行走梦、卓越梦、知识梦、公益梦。而实现中国梦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勤奋努力、身体条件、技能、受教育程度和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