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29 17:36:47

11岁男孩救欧洲时间:2014-07-21 作者:未详 点击:103次   “欧债危机已经拖累全球经济,解决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喜欢吃比萨饼,在分到一块比萨时,就会从中得到启示。”这是荷兰11岁男孩贺尔曼在4月3日获得“沃尔夫森经济学奖”鼓励奖时的感慨。
  
  2011年10月,英国服装连锁店Next的老板西蒙·沃尔夫森出资40万美元,设立了“沃尔夫森经济学奖”,奖励提出帮助一个或多个国家脱离欧元区最佳计划的任何人。但参与评奖者必须回答四个问题。第一,如何确保欧元之后的新货币保持稳定?第二,新货币覆盖的范围应该是哪些?第三,欧洲各国政府应该以何种货币偿还此前的债务?第四,如果你生活在希腊,你的收入以新货币计算,而你是向西班牙银行借贷了欧元,在这种情况下,你该怎么做?
  
  11岁男孩贺尔曼偶从电视上看到新设立的“沃尔夫森经济学奖”,当即决定参与,遂向“沃尔夫森经济学奖”评奖委员会提出申请,并于2011年12月收到参赛登记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29 17:37:01

  此后,贺尔曼虽绞尽脑汁设计了无数方案,但都被一一否定。就在他几乎丧失信心时,一天中午,母亲买了一张比萨饼,为全家每人分了一块。在他刚接过那块比萨饼时,灵感顿在脑海闪现,他便马上冲进自己的房间,不到半个小时,就用大约20句话和简单的绘画,提出了解决欧债危机的方案,然后电邮给评选委员会。
  
  贺尔曼的解决方案以“比萨”作类比,写道:“建议希腊在抗击债务危机两年多后退出欧元区,可以迫使本国公民使用‘外币兑换机’,将欧元换成原来的货币德拉克马,然后希腊政府把交回的欧元用来还债,分到各债权人手里。就如每个债权人在分到一块比萨后,就会看到这些比萨中的所有欧元将分到曾向希腊提供贷款的企业和银行手里。考虑到消费者和企业可能不愿持有新的德拉克马,因为新货币会大幅贬值,那些试图保留欧元的公民将遭到重罚,而罚金将相当于那些试图藏匿的全部欧元金额甚至是这些金额的双倍。
  
  “通过这种方式,我相信所有希腊人将会把所持欧元交到银行换回德拉克马,希腊政府也因此能够偿还所有的债务。当然,如果希腊还清了所有债务,还可以重新回归欧元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29 17:37:11

  贺尔曼的建议,竟与诺贝尔奖得主克鲁格曼和“末日博士”鲁比尼等著名经济学家的提议不谋而合,这让“沃尔夫森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不禁对这个11岁小男孩刮目相看。
  
  令贺尔曼兴奋的是,在提交方案后不久,他就收到评奖委员会的回信:“经严格甄选评定,您提出的欧债危机应急方案,在某种意义上讲,拯救了希腊和整个欧洲,赢得了沃尔夫森经济学奖项下的鼓励奖,我们对您的杰出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和祝贺。”
  
  4月3日,“沃尔夫森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授予贺尔曼鼓励奖100欧元。当媒体称他为“经济神童”时,他却不予认同:“生活在欧元区的每个人,都能看到希腊的债务危机还在发酵,对此我很担忧。我只是在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和义务,并不是什么‘经济神童’。说实话,我并不喜欢经济,而更喜欢动物,长大后能成为动物园的园长,才是我最大的愿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29 17:37:35

眼盲了,心就亮了时间:2014-07-21 作者:未详 点击:185次   当人们见到亚妮时,往往会问她:这些年你做什么去了?她说:我整天和一群盲人在一起。这时,有人会禁不住打趣道:不是人们见不到你,是你见不到大伙了,看来你也成为“盲人”了。这时,她会快乐地大笑起来。
  
  亚妮说起她2002年前的人生经历,她说自己是“踩着馅儿饼走过来的”。当年,她陪着朋友考浙江电视台,却“喧宾夺主”地被录取。紧接着,她又幸运地成为影片《丹凤朝阳》的主演。台里与日本合拍电视片,一试镜,她就成了主持人。不久,就有了以她名字命名的栏目:《亚妮专访》。
  
  令人想不到的是,亚妮却主动停办《亚妮专访》,她要去跟一群盲人流浪。她向母亲借了10万元,连同那36万元的科研基金,一头扎进了那些盲人所在的太行山中。
  
  原来,就在那不久前,为记录羊倌歌王石占明和他老父亲的生活,亚妮带着摄制组来到山西左权县红都村,当拍摄完出村时,突然听到从村口传来吹打声。她一扭头,看到祠堂的古戏台上,10多个男人吹着唢呐,拉着二胡,打着鼓,仰头唱着歌。
  
  当她迫不及待地将这一发现电话告诉民歌专家田青时,田青竟然像孩子一样激动:“我们已找了好多年了,差点以为那只是一个传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29 17:38:02

  亚妮蓦然想起了蒙古长调,那是20世纪30年代,一个英国人带着钢丝录音机走遍蒙古草原才使其得以保存下来的。现在,人们若想要听到正宗长调,只能找那个英国人留下来的拷贝。为什么中国人要找自己的原生艺术反而得靠一个外国人呢?就是从那一刻起,她萌生了将这些盲人所有的歌声和故事记录下来的想法。
  
  这可是一件需要花钱的事,亚妮说,有半年时间,她就在做一件事:找钱。她甚至放弃了自己的一些原则,比如说参加企业活动,为的是拉到一些赞助。她还帮人主持婚礼,城里的、县里的、镇里的,哪怕只能赚几万块钱她也去。
  
  为了不致被钱影响了自己的工作进度,她家一幢市值500多万元的房子她一狠心380万元就出手了。
  
  为了拍摄到原生态的东西,她总是和这些盲艺人们一道在山路上跋涉。这让她拍摄到令人们动容的细节,比如,盲艺人们走山串村就和70多年前八路军行军一样,铺盖、水壶等都捆得很结实,约30斤重的东西总背在身上,而且边走还边哼唱一些刚刚学到的新曲目;在报酬上,根据每人掌握曲目的多少,评定基础工分标准,每月按工分分配一次……
  
  后来她又知道盲艺人说真正的心里话是在夜里躺下以后,于是她同行同吃后又开始与盲艺人们同睡一个铺炕。开始时,盲艺人们觉得她毕竟不是自己人,有她在时不是很放得开。可时间久了,他们即使摄影机在一旁,也照样旁若无人地或嬉闹,或争吵,掏心窝子。以致后来对她熟悉到,即便她轻轻地走着,没有一点儿声响,可他们似乎闻到了她身上的味道一样,说:“亚妮来咧!”其他盲人也会笑着说:“亚妮来咧!来咧!”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29 17:38:11

 如今,她正在将共耗去绝大多数是由她自己想办法解决的800万元资金,花去8年之久,拍摄的500多个小时的素材,进行电影纪录片的后期制作。她相信包括已收录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辽州小调,永远是口口相传,没有受到外来干扰的最完整的曲牌曲目,一定能给世界一份惊喜。
  
  最能反映盲艺人精神世界的“眼盲了,心就亮了”这句话,被亚妮放到了这部纪录片的结尾。她希望能让包括自己在内的普通人的心也亮起来,找回那些已经或即将被丢掉的东西:一批原生态曲目,以及那些潜藏在心中最原始、最朴实的快乐。
  
  一个人的心灵蕴涵有多丰富,其追求就会有多执著。亚妮与太行山中一群盲人的故事,再一次让人们看到了人类精神闪光的另一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29 17:38:26

湄公鳊鱼的生存之道时间:2014-07-21 作者:未详 点击:197次   在老挝境内的湄公河里,生长着一种珍贵的鱼种:湄公鳊鱼。20世纪初,老挝政府把湄公鳊鱼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老挝人也自觉地拒食湄公鳊鱼,渔人们在打鱼时,无意中捕到了湄公鳊鱼,也会小心翼翼地及时放生。
  
  是什么原因让人们对湄公鳊鱼宠爱有加呢?
  
  湄公鳊鱼其貌不扬,体长50厘米,背鳍柔软,尾巴宽阔,扁扁的身形就像一把大铡刀。湄公鳊鱼喜欢成群结队地在水面扁着身子嬉戏,它们尤其喜欢玩托物逐浪的游戏,当湄公鳊鱼发现水面上有物体落水沉浮时,它们就会聚在一起,用身体托起漂浮物并推向岸边,物体过重时,湄公鳊鱼就会用尾巴拍打水面,向同伴发出信号,请求增援;收到信号的同伴就会很快赶来协同作战。很久以前湄公河两岸的人们就利用湄公鳊鱼的这种习性,抛下一些物体,然后在岸边撒网捕捞。当时人们看到的仅仅是湄公鳊鱼的食用价值,直至有一天两个小孩落水后,湄公鳊鱼的珍贵之处才被人们所认识。
  
  一天,湄公河边的一个村庄里的几个小孩在河边玩摔跤的游戏,其中有两个小孩在对摔时,一不小心撞在一起掉进了河里,另外的孩子看见有人落水,惊慌失措,站在岸边大声呼喊救命,可是周围没有大人,他们只好跑回村子里向大人们求救。村民们赶来时惊奇地看到,那两个落水的小孩竟然在水面上漂浮着,慢慢向河岸移动。看到这一奇景,他们没有下水,目光追随着那两个孩子,等到了岸边大家这才看清那两个孩子的身体下面有很多湄公鳊鱼,湄公鳊鱼们有的用头,有的用身子,有的用尾巴托着孩子,慢慢往岸边移动。村民们在岸边伸出手,把两个孩子拉了上来,岸上响起了一片欢呼声。当他们问那两个孩子时,两个孩子都说,他们落到水里面正在瞎扑腾时,就感觉到身体下面被什么东西托住了,再一看是很多鱼儿在托着他们慢慢向岸边移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29 17:38:38

 从此人们把湄公鳊鱼叫做“救人鱼”。湄公河两岸的人们也自觉地不再捕捉湄公鳊鱼。
  
  前不久,听说老挝政府充分利用湄公鳊鱼的这一特性,开发了一个旅游项目:体验湄公鳊鱼救人。这一旅游项目为湄公河两岸的人们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很多人慕名来到湄公河,跳进水中,亲身感受让湄公鳊鱼驮着驶向岸边的新奇与快乐。湄公河也因湄公鳊鱼而名扬全球。
  
  湄公鳊鱼的生存之道对我们的职场生存颇有启示:当看到别人遇到困难坎坷甚至危险时,你绝不可袖手旁观,应该出手相帮。对别人施以援手其实是一种智慧,你同时也为自己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生命之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29 17:38:54

卓然而立做学问时间:2014-07-21 作者:未详 点击:170次   流沙河曾在中国诗坛笔走龙蛇,是饮誉海内外的大诗人,也是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的挚友。1996年8月,余光中应邀来四川大学讲学,流沙河全程相陪,两人在讲学间隙去诸葛武侯祠游览。当来到三国名将张飞塑像前时,他们发现一个“难以置信的大错误”,解说牌上竟赫然写着“张飞字益德”。流沙河脱口而出:“读过《三国演义》的人,谁不知道张飞的字为翼德?作为海内外闻名的古迹,怎能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呢?”余光中也随声附和:“确实不应该呀。”
  
  余光中返台前,叮嘱流沙河一定将这件“小”事弄清楚。带着挚友的嘱托,流沙河几经奔波,终于从《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上得到了答案:《三国志》出自西晋史学家陈寿之手,被公认为记载三国历史最早的史学著作,里面清晰记载着“张飞字益德”。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经艺术加工将“张飞字益德”改为了“张飞字翼德”。也就是说,武侯祠“张飞字益德”的介绍,完全出于对历史的尊重而并未出错。
  
  流沙河赶紧去信将实情告知余光中,写道:“当对一件事存有疑问时,切不可草率下结论。只有抛弃臆断,下工夫弄个明白,才可避免尴尬。”余光中回信称道:“先生卓然而立的求真精神,令我敬佩,也让我感触颇深:做学问者要有个性,人云亦云断不可取。”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29 17:39:17

 无独有偶。大半个世纪前的1927年7月,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发表了《荷塘月色》,其中“月下荷塘”的描写让读者尤为喜爱:“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文章发表后不久,朱自清收到读者陈少白的来信,指出:“蝉在夜里是从来不叫的。”朱自清对此很重视,立即查阅有关资料,又询问了很多朋友,大家都赞成陈少白的看法。他又请教昆虫学教授刘崇乐。而刘崇乐则抄了一本书上的话给他:“蝉一般夜里不叫,但也有叫的时候。”
  
  朱自清正为找到蝉在夜晚会叫的证据而高兴,却忽然想到,刘崇乐是位治学严谨的科学家,抄给他的那段话也许是个例外。于是,他在给陈少白回信时说,昆虫学专家和你的看法一致。并表示《荷塘月色》再版时删掉月夜蝉声那句话。
  
  信寄出很长时间,却未得到回音。直到1938年,朱自清才在正中书局出版的《新学生》月刊上,看到陈少白针对蝉在夜晚是否会叫的文章。文中引用了朱自清的回信,还引用了北宋诗人王安石《葛溪驿》中的诗句“鸣蝉更乱行人耳”,更正了此前对朱自清描写夜晚蝉叫的质疑。
页: 2089 2090 2091 2092 2093 2094 2095 2096 2097 2098 [2099] 2100 2101 2102 2103 2104 2105 2106 2107 2108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