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30 20:32:50
在疼痛陪伴的日子里,大铭喜欢上了看书,还背起了唐诗。他开始显露出自己在记忆方面惊人的天赋,简单的唐诗只要母亲教一遍,他便可以背诵。
但刚开始没有一所学校愿意接收这个特殊的孩子,学校都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到大铭7岁的时候,他已经学完了小学的课程。当他在小学校长面前完整写出自己的名字和家庭住址后,他被兰州市正宁路小学录取了。
2000年,大铭6岁,在北京,他被“国内一流的骨科专家”判了“死刑”。但父母执着地坚持着,没有放弃他,他们陪着大铭一次次渡过人生的险滩。多年求医的艰难历程,让这个男孩从小便深知人生冷暖,心智远比同龄人成熟。
2012年,大铭的病情再度恶化,脊椎严重变形为巨大的S形,整个胃部被挤压成细条状,牛奶喝不了几口就吐,每顿饭只能吃三四勺。此时,原本完好的视力也偶尔变得模糊。不得已,大铭全家再次踏上了求医之路。
在国内一家权威医院,老专家看完片子,对大铭父亲无奈地摇头说:“一年之内,别考虑做这个手术了……最好好好躺着。”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30 20:33:02
梦又一次碎了,但大铭不甘心。他后来写道:“我不甘心,不甘心,只要我能动弹一下,我就会向前走,打倒了爬着走,爬不了就挪、蹭,管它姿势多丑陋。”
2011年,在苏州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学生校园诗会上,刘大铭以一首感人肺腑的诗作《灵魂行者》轰动了姑苏城。
开场白中,这个轮椅上的少年诗人,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我觉得苦难是人生中必修的一门课程,成功的背后是看不见的辛酸,而勇敢的背后有着我们无法想象的磨难。每个人都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绽放出自己无限的生命价值。”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30 20:33:16
将躯干留给病魔,把灵魂留给生活
“你将躯干给了病魔,却把灵魂留给了生活,你将快乐分享于情感,却把悲痛留给了心窝,你将梦想给了青春,却把苦难留给了执着……”这首《灵魂行者》是刘大铭自己生命的写照。
大铭的身体曾经需要套上一个沉重的外壳用于支撑矫正骨骼,金属条贴着肉皮,疼得他青筋暴出,时常昏厥。整个冬天,他的衣服总是湿透的。连晚上睡觉,都得戴着这个硬塑料壳,时间一长,全身好几处都被磨脱了皮。
他热爱生命,尽管双腿无法站立,但他痴迷篮球运动。在他卧室的墙上,贴满了偶像NBA球星科比的海报。
大铭喜欢科比不仅因为这个著名球星的球技。曾有记者问科比:“你为什么如此成功?”科比反问记者:“你知道洛杉矶凌晨4点的样子吗?”记者摇摇头。科比说:“我知道每一天凌晨4点洛杉矶的样子。”这个故事极大地激励了这个轮椅上的男孩。
“我觉得,活着不再是一个人的事儿,也不仅是为了声望、金钱而奋斗,目标应该更高、更大,我该将心愿放到整个世界,该把轮椅赋予我的财富分享给每个人。”大铭说。
大铭时刻感到自己时间的紧迫,他不愿意“浪费生命”。2012年,被医生判了“死刑”后,他预感到自己生命或许快走到了尽头。他白天上课,晚上写作,直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他希望写出一部能“流传的书”。
因为坐着脊椎会疼,所以他写作时只能趴着,这样他常常感觉呼吸不顺畅,手臂酸疼。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30 20:33:27
没有什么比上学更令他感到来之不易的了。为了上学,他差点因隐瞒病情丢掉性命。2009年年初,他发现自己的腿上鼓起一个小包。他很快明白了,这是4岁那年放进他腿里的两根X针,现在针刺破了膝盖,针尖露了出来。
此时,正是中考冲刺的关键时刻。他悄悄地隐瞒了病情,忍痛上课,血时常从裤脚流到脚后跟,他却浑然不觉。
病魔再一次击倒了他,2009年,刘大铭第九次被推上了手术台。他的腿长骨被截成5段重新排列,腿里换上了新的X针。因为术后综合征突发,大铭休克了,只剩微弱的呼吸。整个手术险象环生,靠打强心针才捡回一条命。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30 20:33:37
让他们重新获取对生命的勇气
和很多饱受病痛的人不同,刘大铭是那么阳光、真诚、爽朗,懂得感恩,富有活力。
在大铭就读的西北师大附属中学,他被同学亲切地称为“我们的霍金”。从2011年开始的高中生涯里,刘大铭得到了师生“众星拱月”般的优待,师生共同悉心呵护他的成长,大家更是将大铭视作班级的“精神代言人”。
鲜为人知的是,这个无法站立的大男孩却是班里的篮球教练。凭借着自己对篮球的独到理解,他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可。打败其他班级篮球队的那个晚上,大铭在QQ空间分享了一条心情:“能给你们做一天的教练我都感觉幸福。看到你们和篮球在场上飞的时候,我的梦也好像实现了多半。”
就在和病魔不懈的斗争中,2011年,幸福接踵而至。5天的时间里,刘大铭相继斩获3个全国性大奖。作品《让我们在以后牵手》、小说《一夜苍白》先后获国家级奖项。此外,他还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佳文学少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30 20:33:47
2012年,刘大铭再度荣获“中国少年作家杯”文学类一等奖,诗歌《灵魂行者》荣获全国冰心青少年文学大赛银奖。也是在这一年夏天,大铭远赴意大利手术,生死难料。临走时,他几乎是在和同学作最后的告别:“希望我真的还能回来,也希望你们给予我勇气,让我带着勇气去面对人生中最漫长、最可怕的一次手术……”
他从意大利归来,出人意料的是,他推翻了已经写了一半的自传体小说,然后一字字重新敲出。他以这样的方式宣告了自己的新生。
“你恨命运吗?”记者问。
“我并不恨它,相反,我要感激命运。命运给了我与众不同的身体,给了我特殊的使命。”大铭说。
“为什么把新书命名为‘命运之上’?”
“只想书出版后,能够让生活在贫苦中、亟待力量的人,重新获取对生命的勇气。或许这世上,再有与我同病相怜的人看到它时,能重新觉得,这世界是美好的,自己该好好地活下去。若这样的目的能够成真,我即便不在这个世上了,也会觉得安心。”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30 20:33:59
车里人生时间:2014-07-16 作者:未详 点击:199次 午后,乘车。日影阴阴的,却蛮有内劲。车厢里乘客渐渐多起来。我独占的双人座上,陆续坐过几个人,拿滑板上车的白人小伙子,专心用耳机听音乐的女学生,还有身板粗阔的墨西哥男子。我没理会,埋头读王鼎钧先生的《关山夺路》。
我一次次地为命运中的偶然而慨叹。书里说,1949年5月在上海,溃兵从水路逃亡,王鼎钧置身其中,和众兵士拼命挤上一只船。都是亡命之徒,先上船的朝船外推后上船的人,船外就是江水。王鼎钧从甲板上跌下去,幸好一只臂膀勾住栏杆,然后慢慢把身体攀上来。这时如果有人推他一把,他就完了。“甲板上有只手拉了我一把,我转危为安。那天晚上这一推一拉,我历尽生死祸福。”他上了船以后,小声探问谁拉了他一把,居然无人回应。读到这里,电车停站,一阵喧哗,各色衣服在眼前掠过。人生之海溅起声与色的浪花。我在书里世界和现实二者之间游走,惝恍间不知何者是虚何者是实。
电车开行,阳光把雾气剥去一层,热力明显起来。车里广播:在乘客拥挤时请小心看管贵重物品。我瞥了刚落座的乘客一眼,高个子黑人,上唇留了整齐的短髭,从侧面看,相当地潇洒。我想,男子若要在面孔上整出“公子”的丰仪,速成之法就是留上髭,胡子越浓黑越好。
不过,即便对公子般的黑人不乏景仰,我仍旧按了按夹克的左上方,那里的内层放着钱包。(www.rensheng5.com)钱包里有驾照、信用卡、各种登记卡和现款。硬硬的方形物件还在,放心了。同时我为此举惭愧,自问:是不是提防黑人?不敢替自己点穿。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30 20:34:10
车入隧道,我仍旧纠缠在“偶然性”上头。想起前年到山东去,坐旅游车去蓬莱游览,路上邂逅一位退休以后一味寄情山水的天津人,他缕述过往的遭遇:因“为人鸣冤叫屈”而被关进单人牢房,多天不给吃喝,他在酷暑天倒在水泥地上,奄奄一息。某天早上,牢房的门下滚进一个西红柿。他的手脚被绑,便滚到西红柿旁边,用嘴把西红柿叼起来,吃下去。这么一来,他“还了阳”。第二天,来“收尸”的人看到他还活着,惊异莫名。他被平反以后,一直在寻找施舍西红柿的救命恩人。结果也和在甲板上的王鼎钧一样,没有找到。偶然性不乏共性——人性之善。
车进入百老汇,下车的多了。邻座的黑人移到对面的空椅子上去了。过道旁,学生模样的白人指了指我身边的空位,对黑人说:“你的钱包。”一语惊动了我,我把书合上,把钱包拿起,打算递给公子模样的黑人,黑人却摆摆手,说:“不是我的,是你的。”
我再次按按夹克的左上方,里面空空的。原来袋子脱了线,刚才多事的一按,把钱包挤下去了。我弄清原委后,把钱包收好,抬头欲向好心的白人和公子般的黑人道谢,他们均已下车。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30 20:34:25
我的童年才是真正的童年时间:2014-07-16 作者:未详 点击:157次 其实,我觉得在玩儿这方面,现在的孩子很可怜,太单调。除了到商场买玩具,就是在电脑上玩游戏。哪个玩具都说锻炼儿童动手能力,哪个游戏都说开发智力,可我一点儿都没看出来。我看到的都是买来的玩具堆得跟小山似的,孩子的新鲜劲儿一过,连看都不看一眼,整天沉迷于电脑网络游戏,不单智力没见开发,反而越玩儿越傻,分不清现实和虚拟世界,不懂交际也少有玩伴儿,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废寝忘食,头晕脑涨,还乐此不疲。照这样下去,人的某些功能就该退化了。
回忆起我小时候,那才是孩子应该过的童年生活。没有现在这些高级玩具,但孩子从来也不缺游戏内容,拍方宝、扇元宝、滚铁环、抽汉奸、耍磁片儿、玩弹球、扔沙包、跳皮筋儿……到处都可以找到玩具,而且都是孩子们自己动脑筋制作出来的。一帮一伙,热闹非凡地追逐在街头巷尾,天真烂漫、无忧无虑,而童年的玩伴儿长大后也会是终生的朋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30 20:34:37
随着年龄的增长,玩儿的内容和自己制作玩具的技术含量也在不断地增加。记得我八九岁时,院儿里街坊有个大哥哥迷上了钓鱼,每天早出晚归,回家时总能带回几尾活蹦乱跳的鲜鱼。到家后,拿盆放水,收拾工具,而家中的爷爷奶奶则忙着择葱、切姜、剥蒜、点火,一边忙活儿一边津津有味地听他讲述上鱼的过程。不一会儿,一盆香喷喷的侉炖鱼就端上了桌,随之张罗着拿碗拿筷子准备吃饭,同时还不忘打发孩子给邻居送上几块鱼肉尝尝鲜儿。这时的小院欢腾了,各家各户都来道谢,嘴里夸奖着老奶奶炖鱼的手艺,手里奉上自家的特色菜,之后每家都把小桌放在家门前或葡萄架下,全院像一家人一样,吃着、喝着、聊着、乐着,那景象是现在住在楼房里的孩子想象不出来的。而在当时我认为这一切的美好都是钓鱼带来的,那就学学呗!
那时不像现在,什么东西都讲买。自己动手制作工具的过程也是玩儿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它能让你对这个游戏更加了解更加期待。我的第一条鱼线就是姥姥缝被子用的粗棉线,用塑料泡沫中的颗粒穿在棉线中间做了一个七星漂儿,废牙膏皮卷成卷儿当铅坠,找邻居大哥要了一个旧鱼钩绑在线上。就剩鱼竿是个问题了,我特意跑了很远的路到郊区蔬菜大棚找了两根搭豆架用的细竹竿,把线绑在竿头,我的第一套钓具就这样拼凑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