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5 07:26:27

一位哲人与门徒雨后走在土路上,他的新布鞋上沾了许多泥点儿。 

  一位穿了雨鞋的门徒问他:“出来时为什么不换双鞋呢?”哲人望望连着村子与外界的泥泞的路,意味深长地说:“换鞋不如换路呀。”门徒顿觉心头一震。后来,在哲人的带领下,大家一块儿硬化了路面,从而一劳永逸,不必再受“换鞋”之苦。
  与“换路”相比,“换鞋”要容易得多。于是,人们遇到困难时,总会避难趋易,抱着改变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的想法,被动地适应外界的要求。殊不知这样做常常磨去个性、扭曲本性,反而留下更多的忧患和烦恼。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5 07:26:44

法国巴黎市郊区,有一家名叫“黑暗滋味”的餐馆。这家餐馆与其他普通的餐馆没有太大的区别,唯一令人称奇的是这家餐馆在营业时,里面没有用来照明的灯;而且该店雇用的侍者,也大都是经过“特殊”培训的盲人。   在这家“黑暗滋味”餐馆里,曾经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情。有一对感情濒临破裂的夫妇,在离婚之前,决定在一起吃最后一顿饭。他们为了避免尴尬,便选择了这家“黑暗滋味”餐馆。在用餐的时候,妻子不慎被打碎的酒瓶划破了手指。丈夫一边安慰着她,一边疼惜地掏出手帕来,摸黑为即将与他分手的妻子包扎伤指。当他俩一起走出餐馆的时候,妻子才发现丈夫的一个手指也在朝外渗着血,原来刚才他急于给她包扎伤指,自己的手指也触在了那些碎玻璃碴上。不知为什么,她紧紧地抱住了丈夫……   有记者慕名来采访这家餐馆的老板,问他:“为什么要开办这么一家独特的餐馆呢?”老板意味深长地说:“只有品尝黑暗,才能真正感受阳光的珍贵。”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5 07:26:58

上初中时,数学老师给我们出了这样一道趣味数学题:很久以前,有三个探险家结伴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大山里寻宝。经过数天的探访,终于寻得19件宝物。按照出力的多少和贡献的大小,3个探险家约定分别按占总件数的1/2、1/4、1/5的比例来分配这19件宝物。你们能替他们分配好吗?

  我们顿时来了兴致,但无论我们怎么演算,就是不能按规定的比例算好分配量。等大家议论够了,老师有条不紊地接着讲刚才的故事:3个探险家正在愁眉不展之际,正巧有一位白发飘逸的长者路经此地,他了解到分宝物的难处,于是说道:“这有何难?我借一件宝物给你们,待你们分好宝物后,再把我借给你们的宝物还我就是了。”以20件宝物作总数,按约定的比例来分配就变得很容易了,不一会儿,便按10件、5件、4件的份额分配完毕,还剩一件交还长者。
  老师进一步启发道:“这虽是一道数学题,却隐藏着社会和人生的奥妙。社会乃至人生中的很多难题,只靠自身的元素或力量有时是难以解决的。这时,若能打开我们的视野,借助一个外来的东西,难解的问题也许会变得出奇的简单。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5 07:27:09

麦克失业后,心情糟透了。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他找到了镇上的牧师。   牧师听完了麦克的诉说,把他带进一个古旧的小屋,屋子里惟一的一张桌上放着一杯水。牧师微笑着说:“你看这只杯子,它已经放在这儿很久了,几乎每天都有灰尘落在里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麦克认真思索,像是要看穿这杯子。他忽然说:“我懂了,所有的灰尘都沉   淀到杯子底了。”   牧师赞同地点点头:“年轻人,生活中烦心的事很多,有些你越想忘掉越不易忘掉,那就记住它好了。就像这杯水,如果你厌恶地振荡自己,会使整杯水都不得安宁,混浊一片,这是多么愚蠢的行为。而如果你愿意慢慢地、静静地让它们沉淀下来,用宽广的胸怀去容纳它们,这样,心灵并未因此受到污染,反而更加纯净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5 07:27:26

我自小就是哥哥的“跟屁虫”。哥哥每次考试拿了第一,而我就像自己拿了第一那样高兴。见人就说:“我哥哥可厉害了,考试总是第一。”那种喜悦是没有人能够体会的。一次父亲对我说:“又不是你考试得第一,你高兴什么!记住,不要拿别人的东西来炫耀自己!”于是我记住了第一句关于“炫耀”的话——不要拿别人的东西来炫耀自己!   以后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勤奋考试也总拿第一,我也就暗暗高兴了。我觉得一切在我眼中都变得渺小了。同学问我问题,我也爱理不理,还撇撇嘴说:“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你真笨,你看我!”正在我得意洋洋的时候,父亲又说话了:“你可以自信,但不可以自傲,记住,不要总是炫耀自己!”于是我记住了第二句关于“炫耀”的话——不要总是炫耀自己。   进入大学后,在学校组织的象棋比赛中得了奖,拿回家来一个奖杯。小侄儿看见了,就拿去玩。他拿着奖杯和他的小伙伴“吹牛”,说他的叔叔怎样怎样棒,他的朋友马上对他“奉若神明”。父亲看见了,对我说:“你不要让他拿着你的东西,这样只会惯坏他。记住,不要让别人拿着你的东西炫耀!”于是我记住了第三句关于“炫耀”的话——不要让别人拿着你的东西炫耀! 父亲说的只是简短的三句话:却让我终身受益。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5 07:27:38

万教授的课堂上,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似漫不经心的提问。

  比如有一次,万教授问道:“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如此小儿科的问题大家当然不屑一答,仅用最低的分贝附和:珠穆朗玛峰。谁知教授紧接着追问:“世界第二高峰呢?”这下,大家可傻了,有人争辩道:“书上好像没有见过!”教授不置一词,再问:“那么,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谁?”不料,此次没有人敢回答了。不是忘记了加加林,而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教授的下个问题,痛苦的是不知道第二个人是谁。教授转过了身,黑板上飞快出现了一行字: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
  教授接着陈述了他的一项实验结论。12年前,教授曾要求他的学生毫无顺序地进入了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独自找个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学生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学生似乎特别钟情于后面的位置,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
  10年后,教授对他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最后,教授语重心长地说道:“不是说一定要站在最前、永远第一,而是说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在漫长的人生中,你们一定要永争第一,积极坐在前排呀!”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5 07:28:48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两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让消费者选择在6种果酱中挑一种,还是24种果酱中挑一种时,人们都愿意有更多的选择。可是真正决定购买的时候,在6种果酱中选择的人们作出的购买决定,是在24种果酱中选择所作购买决定的10倍。

  如果不是买果酱这样的简单消费,而是投资可以使人们获得收益的事件呢?研究发现,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表现并没有好太多。过多的选择使人们变得保守,不愿意为极可能获得的收益冒点风险。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采取一种简化策略,要么随便选一种,要么什么都不选。
  比如,美国曾进行过一项关于退休基金选择情况的研究。在美国,由于有政策的支持,选择参与这样的基金基本上都是有利可图的,不参加就相当于把到手的钱白白扔掉。研究者考察了647个公司共80万名员工的退休基金选择情况,结果发现,当公司提供选择的退休基金只有2种的时候,有75%的员工选择了参与;而选择有59种时,参加的比例就只有60%了。选择多了,似乎人们在有利益的事情上反而糊涂了。
  看来,太多的选择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5 07:29:00

有一个故事,说一位犹太教的长老,酷爱打高尔夫球。? 

  在一个安息日,他觉得手痒,很想去挥杆,但犹太教义规定,信徒在安息日必须休息,什么事都不能做。?

  这位长老却终于忍不住,决定偷偷去高尔夫球场,想着打9个洞就好了。?

  由于安息日犹太教徒都不会出门,球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因此长老觉得不会有人知道他违反规定。?

  然而,当长老在打第2洞时,却被天使发现了,天使生气地到上帝面前告状,说某某长老不守教义,居然在安息日出门打高尔夫球。上帝听了,就跟天使说,会好好惩罚这个长老。?

  第3个洞开始,长老打出超完美的成绩,几乎都是一杆进洞。长老兴奋莫名,到打第7个洞时,天使又跑去找上帝:上帝呀,你不是要惩罚长老吗?为何还不见有惩罚?上帝说:我已经在惩罚他了。?

  直到打完第9个洞,长老都是一杆进洞。因为打得太神乎其技了,于是长老决定再打9个洞。天使又去找上帝了:到底惩罚在那里?上帝只是笑而不答。?

  打完18洞,成绩比任何一位世界级的高尔夫球手都优秀,把长老乐坏了。天使很生气地问上帝:这就是你对长老的惩罚吗??

  上帝说:正是,你想想,他有这么惊人的成绩,以及兴奋的心情,却不能跟任何人说,这不是最好的惩罚吗??生活需要伴侣,快乐和痛苦都要有人分享。没有人分享的人生,无论面对的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一种惩罚。?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5 07:29:14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 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 狼吞虎咽,还没有品
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 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
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 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
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 是商定共同
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 鱼为生的日子,几年
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 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
   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 给人意味深
长的生命启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5 07:29:25

一段并非壮烈悲怆的往事,几十年过去了,但在记忆中却不曾抹去。
  1945年深秋的北平,日本宣布投降已几个月了,曾经是占领国国民的日本侨民被集中在西直门外的一片树林里,等候遣送回国。当时我在北平读高中,有一天和几位同学结伴参观了那个营地。说实话,除了好奇之外,更多的是想看看当年趾高气扬的日本人战败之后的惨相,一吐被蹂躏8年的胸中闷气。
  日侨集中的营地在与动物园相隔一条马路的树林里(现在公共汽车始发站一带)。搭了许多褪了色的军用帐篷,一家一户,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有的在晾晒衣被,有的在煤炉上做饭,偶尔和我们目光相遇,很快就闪开了。整个营地寂静得令人沉闷,伴随着萧瑟的秋风,我们这些参观者也感到了寒意。
  当我们正在穿行时,发现在一块草地上,十几个日本孩子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围着一位中年妇女读“假名”(日文字母)。只见那位妇女手中举起一张张纸片,孩子们齐声“啊、依、喔……”地读着。相隔不远,又看到一些稍大一点的孩子听老师讲算术,用的是一块旧木板,挂在树干上,权当黑板。
  参观回来的路上,我们几个同学很少说话,似乎都在沉思。
  几天以后,一家晚报记者发表了一篇通讯,报道日本侨民在等候遣返时的生活。他介绍说,日侨集中之后很快就把孩子们组织起来上课了,教员是侨民中自愿服务的。在这篇报道中,记者在评论战败、投降和身处异国等候遣返的日子里,日本侨民仍然不忘下一代的教育,他用了一句当时我不十分理解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可怕的民族
  !许多年过去了。每当我回忆起当年日本孩子上课的情景,总是浮想联翩。说不定在今天日本著名的专家学者、政经要人中,就有曾经在西直门外林中草地上课的孩子。有些人知道1945年北平深秋时日本侨民的处境,可谁能知道日侨回国之后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日子。然而,他们当时在孩子问题上做出了令人震撼的选择。    
页: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