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5 07:38:15
她从小就“与众不同”,因为小儿麻痹症,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忧郁和自卑感越来越重,甚至,她拒绝着所有人的靠近。但也有个例外,邻居家那个只有一只胳膊的老人却成为她的好伙伴。老人是在一场战争中失去一只胳膊的,老人非常乐观,她非常喜欢听老人讲的故事。
这天,她被老人用轮椅推着去附近的一所幼儿园,操场上孩子们动听的歌声吸引了他们。当一首歌唱完,老人说着:“我们为他们鼓掌吧!”她吃惊地看着老人,问道:“我的胳膊动不了,你只有一只胳膊,怎么鼓掌啊!”老人对她笑了笑,解开衬衣扣子,露出胸膛,用手掌拍起了胸膛……那是一个初春,风中还有着几分寒意,但她却突然感觉自己的身体里涌动起一股暖流。老人对她笑了笑,说着:“只要努力,一只巴掌一样可以拍响。你一样能站起来的!”
那天晚上,她让父亲写了一个纸条,贴到了墙上,上面是这样的一行字:一只巴掌也能拍响。那之后,她开始配合医生做运动。甚至在父母不在时,她自己扔开支架。试着走路。蜕变的痛苦是牵扯到筋骨的。她坚持着,她相信自己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行走,奔跑…
11岁时,她终于扔掉支架。她又向另一个更高的目标努力着,她开始锻炼打篮球和田径运动。1960年罗马奥运会女子100米跑决赛,当她以11秒18第一个撞线后,掌声雷动,人们都站起来为她喝彩,齐声欢呼着这个美国黑人的名字:威尔玛·鲁道夫。那一届奥运会上,威尔玛·鲁道夫成为当时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她共摘取了3枚金牌,也是第一个黑人奥运女子百米冠军。
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哪怕只剩下一只胳膊;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梦想,哪怕残疾得不能行走。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5 07:38:27
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外出觅食,太阳落山的时候回去休息,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一名游客穿越森林,把手表落在了树下的岩石上,被猴子猛可捡到了。聪明的猛可很快就搞清了手表的用途,于是,猛可成了整个猴群的明星,每只猴子都逐渐地习惯向猛可请教确切的时间,尤其在阴雨天的时候。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由猛可来规定。猛可逐渐建立起威望,最后当上了猴王。
做了猴王的猛可认识到是手表给自己带来了机遇与好运,于是每天开始加倍时间地在森林里寻找,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手表。工夫不负有心人,猛可果然相继得到了第二块、第三块手表。
但出乎猛可的意料,得到了三块手表的猛可有了新麻烦,因为每块手表的时间显示的都不相同,猛可不能确定哪块手表上显示的时间是正确的。群猴也发现,每当有猴子来询问时间时,猛可总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猛可的威望大降,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变得一塌糊涂。
只有一块手表,可以知道是几点,拥有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
“手表定律”带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对于任何一件事情,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否则将使这件事情无法完成;对于一个人,也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他的行为将陷于混乱。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以上的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人无所适从;而对于一个企业,更是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无法发展。在这方面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就是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美国在线是一个年轻的互联网公司,企业文化强调操作灵活、决策迅速,要求一切为快速抢占市场的目标服务。而时代华纳的企业文化则强调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建立起诚信之道和创新精神。两家企业合并后,企业高级管理层并没有很好解决两种价值标准的冲突,导致企业员工完全搞不清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最终,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的“世纪联姻”以失败告终。这也充分说明,要搞清时间,有一块走时准确的表就已经足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5 07:38:38
一只狮子发现一只兔子,追了它大半天,最终还是没追上。其他动物嘲笑狮子,狮子无奈地说:“我跑只不过是为了一顿晚餐,兔子跑却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我当然跑不赢它。”
一只狮子遇上一只兔子,奋力向它扑去。兔子自忖最终难逃狮子的魔爪,便撒腿向草地跑。一个追,一个跑,眼看兔子就要被狮子抓住,狮子却放弃了兔子。因为狮子发现兔子把它引到一群绵羊面前。羊与兔比,狮子当然要舍兔而取羊,不为别的,只为羊的肉比兔多。
一只狮子遇上两只兔子,一只在前,一只在后。前面的善跑,后面的不善跑。后兔与前兔打招呼:你得挺住,多跑一会儿,把狮子拖累;等狮子再来追我时,我就能跑赢它了。最终的结果是,狮子徒劳无功,两只兔子安然无恙。要说明的是,后兔事后无偿为前兔供应了一个冬季的松子果。
一只吃饱的狮子在闲逛时发现一只兔子。狮子想吃它,可胃撑得受不了;想放它,一则觉得便宜了它,二则有损森林之王的威严,实在不妥。聪明的兔子看出狮子的心思,说:“高贵的狮子先生,我实在不忍心让我那不太嫩也不太美的肉来使您饱胀的胃难受,可我也不忍心您因为不吃我而失去您的尊严。为了报答您,我决定给您‘回扣’———发现绵羊一定通知您,而您,只需假惺惺地追一追我,到没人的地方就放了我,就当您活动活动筋骨吧,如何?”狮子眯起眼想了想,果然是个好办法。于是兔子与狮子玩了一次友谊“赛跑”,事后兔子拿了“回扣”给狮子———它可不敢毁约,因为它知道,明年还得靠那只经常“吃饱”的狮子帮忙才能“生存”。
上面四只狮子碰巧同时遭遇上面的五只兔子,最终的结果是那只为了保住自己性命只知道跑却不知道想其他办法的兔子葬身狮口。因为它也许能跑赢一只狮子,但绝对不可能又跑赢其他的狮子。后来狮口余生的四只兔子碰头后总结“生存法则”,归纳为四点:第一,只靠自身力量绝对不行;第二,必要时可牺牲他人;第三,发挥集体的力量;第四,充分利用物质利益对敌对友的“亲和作用”。这就是“兔子生存法则”。
“兔子生存法则”运用在企业经营中,就是一个企业在做不到行业领头羊的情况下,不要生搬硬套领头羊的各种运筹模式,必须学会寻找市场夹缝。因为市场总是会有缝隙的,它不可能是铁板一块。每一个产品,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
20世纪中期的几年当中,美国底特律的汽车制造商们一直饶有兴致地加长和降低车身,因此他们生产出的车型一年比一年大方、流畅、美观。可是,出人意料,黑森林中突然就冒出个李逵———“大众甲壳虫”,就车身来说,“大众甲壳虫”的车身是又短又宽,丑陋无比,与底特律的汽车制造商们生产的线型流畅、车身宽长的汽车相比,可谓反差太鲜明了。“你们不是追求车身宽长,流畅美观吗?我就非来个丑陋不堪的“甲壳虫”。这就是逆向思维的结果。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5 07:38:50
(1)一位叔叔领着侄子到北方某肿瘤医院看眼疾,由于手术费太高,无力承担,只好沿街乞讨。
某报记者获知此情况后,就他们的处境写了长篇报道刊发在报纸上,呼吁社会各界给他们叔侄俩以帮助。
没想到的是,这篇报道刊出的第二天,就有许多人来报社捐款。更没想到的是,竟有一个下岗工人,领着自己残疾的儿子来捐款。报社记者趁机采访这位下岗工人,问他为何在自己如此窘迫的情况下还要去救助别人。
那位下岗工人岁数并不大,但看起来苍老了许多。他只说了一句话,却让那位记者回味了许久: 穷人再拿出一点来,还是穷人,这是不会改变的。不同的是,当我看到被救助的人眉头舒展开的那一刻,我感觉到了自己内心的富有。
(2)网上有一组震撼人心的照片,我选取其中的两幅。
其一是:安徽省临泉县城关镇刘老家村11岁的刘小环为了能上学,每天去给一家窑场背砖坯, 她每次背16块,重40公斤,走140米,只得3分3厘工钱。城里的孩子吃一次麦当劳,如果花去33元,刘小环要赚这些钱,就要背着40公斤重的砖坯走1000趟,负重走140公里。
其二是:王致中,17岁,在贵州以背煤为生。一筐煤40公斤,他从煤坑向上爬100米,然后再走1000米山路,挣1元人民币。
我再把它写出来,并不想引起有钱人的悲悯,这两个孩子,靠自己的力量活着,即便艰难,即便卑微,但一样也顶天立地。
我只是想说,当你在温暖中花天酒地的时候,你要想着,还有人在寒冷中瑟瑟发抖;当你在事业上春风得意的时候,你要想着,还有人正在生活中苦苦支撑。
也就是说,你能时时刻刻保持着对这个世界细微的感知,而不至于变得冷漠麻木,就够了。
(3)一个富人在他的回忆录中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他到郊外去看一片空地,想在那里继续扩展他的房地产业。就在他将要返程的时候,他看到了一块坟墓。那是很简陋的一块坟墓,坟丘上荒草摇曳。墓前,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八个字:不名一文,惟余快乐。
或许,就是这样的几个字给了他某种触动。回来后,他便宣布暂停了自己的事业,领着父母以及妻儿一大家人开始环球旅行。那一次的旅行,他除了领略到数不清的秀山丽水外,更重要的是,在愉悦中,他也安享到了内心中的许许多多胜景。
那一年,他刚刚36岁。
我坚持着把那本并不算薄的回忆录看完了,引领我把这本书看到最后的惟一原因是:那个富翁,是一个快乐的有钱人。
(4)他小的时候,常常被这样的情景煎熬着:
每到冬天,父母的哮喘病就犯了,趴在炕上起不来。家里没有钱买药,父母只好用身体硬扛着。一阵又一阵的剧烈咳嗽过后,汗水几乎湿透了他们厚厚的棉衣。看着父母痛苦的样子,他在心底暗暗发誓:长大了一定要挣许许多多的钱,为父母买最好的药,医好他们的病。
然而,等他挣到钱的时候,等到他富有的时候,父母已经双双亡故了。
后来,他也有了自己的子女,他常常给他们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希望他们有所触动,但衣食无忧的子女们似乎并不懂贫穷的事情。再后来,他的子女们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而且越做越大。他知道,如果现在再和子女们谈小时候的事情,已经无济于事了。因为富有的脑袋里不可能再容得下贫穷的故事了。
他在晚年的时候,没有追随子女生活在都市里,而是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他说,这一辈子最让他欣慰的是,他对富有的追逐,始终是基于对一种爱的感恩和报答。
也许,在他的心目中,那才是对金钱最纯净的仰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5 07:39:02
有这么一个故事:老族长带领村民日夜兼程,要把盐运送到某地换成过冬的大麦。有一天晚上,他们露宿于荒野,星空灿烂。长者依然用祖先世代传下来的方法,取出三块盐投入篝火,占卜山间天气的变化……大家都在等待长者的“天气预报”:若听到火中盐块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那就是好天气的预兆;若是毫无声息,那就象征天气即将变坏,风雨随时会来临。
长者神情严肃,因为盐块在火中毫无声息。他认为不吉,主张天亮后马上赶路。但族中另一位年轻人,认为“以盐窥天”是迷信,反对匆忙启程。第二天下午,果然天气骤变,风雪交加,坚持晚走的年轻人这才领悟到长者的睿智。其实,用今天的科学解释,老族长也是对的,盐块在火中是否发出声音,与空气中的湿度相关。换句话说,当风雨欲来,湿度高,盐块受潮,投入火中自然喑哑无声。
年轻人往往看不起老人的哲学,片面地认为它们都是过时的、无用的。其实,一些人生理念如同海盐,它再老,仍然是一种结晶,并且有海的记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5 07:39:15
有个朋友给我们讲故事,他讲得一波三折,我听得惊心动魄,几乎要陪他落一番泪,虽然他并没这个意向。
他说当他看见那块玉时,心脏几乎要从胸腔里跳出来,但只一瞬间他又装得若无其事,好像根本没看见这么个宝贝,把话题切换到那个并没有多大价值的帽筒上面。他非常认真地就帽筒跟那个农民讨价还价,当然这笔生意没做成,回家之后他一夜未眠,脑子里全是那块玉。等到天明时他已经想好了对策,胸有成竹地又赶到农民的家中,他继续在帽筒的价格上与农民争执不下,那个农民更是认为不能轻易出手。我的朋友便怏怏而退,只在出门时不经意地说,我这几十里赶过来,总得带点什么回去,要么你把昨天那块玉卖给我吧。那个农民本来已经有点不好意思,听他一说觉得也是,就把玉拿出来卖给了他,他们这一回在价钱上没有太多的分歧,那块要价50元的玉被他用45元买了下来。
拿回来就有人要以3000元收购,我的朋友都没卖。他总结这笔得意的交易时说,千万不能把你的心情表现出来,尤其是遇到真正的心爱之物。他进一步论证说,比如我要是一开始就扑上去,说不定5000块钱那人也不卖,他不知道自己有个怎样的宝贝哩。
他说得实在太有道理了,简直是至理名言,可为什么我就永远也做不到?如果我是这个朋友,无论如何我都不能那么镇静。我看着我的宝贝,心里是尖锐的疼痛,一下一下地刺着,我想我要把它带回家。然后那个农民会来阻止,他会开出一个天价,他说你必须拿出这么多钱才能再次看见它,我的疼痛就会一下子转化为绝望与悲伤,我只能顶着这两种心情离开他的家。
这就是一个理性的人和感性的人的区别。我的朋友轻易地就买到了那块玉,他还用同样的方法买了很多玉,在他的匣子里玉们就像他寂寞的嫔妃,他都热爱过,他都获得过,最后都渐渐被他淡漠。而我的玉在我心里,化成了我一道道的伤痕,伤痕就是年轮,年轮就是岁月,岁月就是生命,我和我的朋友,究竟是谁真正得到那块玉了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5 07:39:29
有一则故事说,一个穷人与妻子,六个孩子,还有女儿女婿,共同生活在一间小木屋里,局促的居住条件让他感到活不下去了,便去找智者求救。他说,我们全家这么多人只有一间小木屋,整天争吵不休,我的精神快崩溃了,我的家简直是地狱,再这样下去,我就要死了。智者说,你按我说的去做,情况会变得好一些。穷人听了这话,当然是喜不自胜。智者听说穷人家还有一头奶牛、一只山羊和一群鸡,便说,我有让你解除困境的办法了,你回家去,把这些家畜带到屋里,与人一起生活。穷人一听大为震惊,但他是事先答应要按智者说的去做的,只好依计而行。
过了一天,穷人满脸痛苦地找到智者说,智者,你给我出的什么主意?事情比以前更糟,现在我家成了十足的地狱,我真的活不下去了,你得帮帮我。智者平静地说,好吧,你回去把那些鸡赶出房间就好了。过了一天,穷人又来了,他仍然痛不欲生,他哭诉说,那只山羊撕碎了我房间里的一切东西,它让我的生活如同噩梦。智者温和地说,回去把山羊牵出屋就好了。过了几天,穷人又来了,他还是那样痛苦,他说,那头奶牛把屋子搞成了牛棚,请你想想,人怎么可以与牲畜同处一室呢。“完全正确,”智者说,“赶快回家,把牛牵出屋去!”
故事的结局是这样的:过了半天,穷人找到智者,他是一路跑着来的,满脸红光,兴奋难抑,他拉住智者的手说:“谢谢你,智者,你又把甜蜜的生活给了我。现在所有的动物都出去了,屋子显得那么安静,那么宽敞,那么干净,你不知道,我是多么开心啊!”
一个人生活的幸福与否,从来没有一个恒定的标准,你的处境虽然很糟糕,但还不是最糟糕的,还没有到绝望的时候,需要你做的是调整你的心态,鼓起生活的信心,改变眼下的处境,至少,不要退到你已经见识过的比现在还糟糕的境地。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5 07:39:40
那是去年秋天,在家乡同一位朋友散步。他是我小时候那帮玩伴中公认为最笨的一位,现在却成了某乡镇企业的一把手。
当我们走到一个岔路口时,从另一方向缓缓走来一个盲人。盲人用竹竿点点探探,走得极缓慢。他走向了我们也要去的那一条路。
我与朋友边走边聊。我谈起自己两年内五次跳槽,直到现在还在困境中挣扎的经历,朋友点头微笑不止,却又始终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我偶然回首,忽然不见盲人。
“那个盲人呢?”我不禁脱口问。
“他已经走过去老远了!”朋友微笑着说。
“一个盲人,怎么可能走得比我们快这么多?奇怪!”我惊叹道。
“怎么不可能?我们东瞧瞧,西望望,三心二意地散步,而他却是一门心思在走路……”朋友说。
听了这句话,我的心猛地被震了一下。多么简单而又多么深刻的道理啊!试想,如果我以前稍微学一下盲人一门心思走路的精神,又何至落得今日这般潦倒呢?而我这位朋友之所以还有点成绩,也许正是因为他像盲人一样一心一意呢。
尽管那一幕过去一年了,但朋友那句话却久久地在我耳边鸣响。a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5 07:39:53
马来西亚歌手阿牛最近虽然不再有刚出道时的声势,但他的创作还是很能够引人深思。最近他的一首歌《老朋友》中有这么一句歌词:“在那个有风的下午,你叫我换一个角度,痛苦不过是生命赐给我们还没打开的礼物”,越听越有意思。
是的,人生路上难免有风有雨,有时候还有一些难以忍受的事情发生,风可能吹得你张不开双眼,抬不起头,走都走不稳,这种时候,换个角度,往另外一个方向继续走,不仅能够避过强风,可能还可以看到之前没有注意到的风景。
那一年夏天在北欧的雪山上,由于赶时间,没有办法在山上呆久,下了山,离开那个地方以后,念念不忘,甚至是假期结束以后,一直还觉得可惜。可是现在回想,如果不是当初的匆忙,就赶不及在太阳下山之前看到下一个目的地的美丽夕阳景色,心中也就不会长久存有对6月雪山的眷恋,假期也就不会那么难忘。
上一回在日本横滨,扛着又重又大的背包,走了一个小时都还找不到合自己预算的住处,饥寒交迫的那一刻开始怀疑自己的坚持是否正确。就在那个时候,头一转,发现旁边有家MOS burger快餐店,一脚踏进去以后,从此爱上这个东洋汉堡包。当时有点气馁,但换个角度来看,如果那个早上不是饿慌了,打死我也不可能吃最讨厌的汉堡包,而且还那么美味。
想着想着,又觉得当时并非那么苦。
同样的,我们经常得作出一些“身不由己”的行为或决定,面对一些想或不想的局面,各种各样,形形色色,像裁员或被裁,爱人与被爱、关心和问候、想念和淡忘,以及叹息和无奈,过程和结果有时会非常令人不喜欢,如果懂得换个角度去面对,会舒服很多。
换个角度不是很难的一件事,转个头,调整一些目光焦距就行。难的是愿意不愿意“不一样”,习惯不习惯“看得开”。常有朋友问,一厢情愿爱一个人爱久了,纵使知道那是单向交通,也还是固执地要把自己开往没有目的的远方,怎么办?这种愚蠢,我有过太多,当初以为是浪漫的执著,现在看来其实只不过是脑筋转不过来,年少“无知”固然情有可原,但用青春换回来的经验,更加“可贵”。
问一问自己,你在乎的是那段感情还是那个人?如果把对象换掉,你是不是依然会做同样的决定?换个角度来看,没有失去,不会懂得拥有的幸福,过了这个春天,明年后年还有春天。
是,那须要等待,但就是因为有得等,才会热切盼望。
有时候,让一些事物成为过去收藏在回忆里,可能比抓住一些破铜烂铁来得轻松。如果你死守,不懂得在恰当的时候做出一个狠狠的决定,连等都没得等,就只能继续郁郁寡欢下去。
上个周末看了电影《K星异客》(K—PAX),戏末有一句话非常有启发性。大意是:“宇宙不断膨胀、爆发,然后万物重新开始。当一切再度循环时,曾经发生过的一切将重新发生,如果你现在犯了错没有及时弥补,来世也一样无法弥补。”
是的,既然知道现在做得不对,就赶快纠正,又何必一拖再拖,让历史重演?
人生路上晴时多云偶阵雨,生活上,工作上,感情上,须要的时候,凡事换个角度看,风景不同,感受也不一样,说不定还有意外的惊喜收获。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5 07:40:07
不是没有介入过希望工程,但都是被收去一笔钱了事。真正与结对的小孩见面,还是头一次。
那个偏远而宁静的小山村的会堂今天张灯结彩,从仪式一开始,一排七八个小孩就在那儿坐着了。他们很小,很乖,一个个一动不动。此前我已填过一张捐助卡片,知道对方是个二年级男孩,现在我远远地猜测着哪个是我的小孩,以至于一个接一个领导的讲话半句也没听进去。
终于有一个穿红衣服的男孩被领到我的面前,我们一对对地在台上相倚着立成一排,摄像机也同时扫描过来。
这时我发现,在场的男孩女孩臂上差不多都有两条或三条杠的少先队干部标志,而我的小孩没有。且从老师介绍中得知,这些孩子大多成绩优异,于是我们就有了如下的对话。
老师说他一年级时是个差生,现在达到中等。我说,没关系,分数不是最重要的。老师说但这孩子懂事,不像别的男孩那样调皮。我说,你可以调皮一些的。他一脸茫然地看着我,连预先想好的“谢谢阿姨”之类的词儿都忘了说。
播出时我们的镜头理所当然地被剪去了。后来得知,除我之外几乎所有的捐助者都预先对受捐对象提了至少是“品学兼优”一类的条件,最苛刻的一位女士甚至提了包括成绩名次、相貌、身高、性别、是否听话、健康状况、家庭成员状况等十条要求。淳朴的乡村老师居然还真的按条件找着了一个孩子,电视播出时镜头在她俩身上停留时间也最长。而我从内心里希望剥夺这位女士的捐助权。按这些苛刻的条件,我的孩子便没有受助资格,而凭什么,我们拿出区区几百元钱,就自以为有资格要求孩子们这样那样!
和孩子们只相处了很短时间就分手了。印象中我的小孩比较沉默,自始至终不见他笑,让人心酸。
如果说这就是希望工程,从此我只遥遥地希望,我亲爱的小孩,你要多多绽开笑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