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5 08:32:48

一头饥饿的狮子发现了一群正在吃草的野牛,狮子塌腰沉背,借助青草的掩护,悄悄地向野牛靠近。
   狮子离野牛越来越近,野牛们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危险,仍悠然地啃食着青草。
   狮子进入了捕捉范围,跃身而起,箭一般射向野牛群。野牛惊慌奔逃。狮子紧追着一头还未长结实的野牛。野牛拼命奔逃着,每当狮子要追上它时便拐个弯,便可和狮子拉开一段距离。可没多久,野牛就体力不支了。狮子和野牛的距离在不断缩小。
   突然地,野牛刹住脚,猛转过身,锋利的犄角转向狮子。狮子也停下了脚步,左右试探着寻找进攻的机会,可野牛的犄角始终对着它。狮子和野牛对峙着,僵持着。
   突然,野牛向前迈进了一步,狮子竟后退了一步,并仰躺下,四肢朝天,宛如一只小猫,只是眯起的眼睛仍牢牢盯视着野牛。狮子的“懦弱”让野牛顿生豪气,用犄角猛扎着躺在地上的狮子……
   这是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节目中的一组镜头。接下来,电视画面就被野牛硕大的躯体遮挡住了,足足有三秒钟,一动不动。这短短的三秒钟却分开了胜败,隔开了生死。
   三秒钟后,威猛进攻的野牛硕壮的身体慢慢倒了下去,没有丝毫挣扎。狮子的血口利齿已紧咬在野牛的喉咙上。
   弱肉强食是自然界的规律,无需感叹。但我总觉得:狮子不仅胜在利齿,还有狡黠;野牛不仅败在没有利齿,还有被蒙骗后的盲目自大。
   勇敢是把利刃,可以斩落对手,自大也是一把利刃,却只能割伤自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5 08:33:00

有一个出生在杭州书香世家的青年,18岁时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20岁被学校选派到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深造。26岁获得博士学位后,他被留在慕尼黑大学附属医院工作。8个月之后,他做了从医后的第一个手术,那是一个小小的阑尾炎手术。可病人四五天后去世了,他心里非常难过。尸体解剖证明,手术没问题,不是他的责任。
   然而,他的导师讲了一句话:“她是四个孩子的妈妈……”
   这句话刀刻一般印在他的脑子里,使他一生难忘,深深地影响着他日后60多年外科的生涯。他就是我国医学界泰斗级的人物———裘法祖院士。
   当记者问到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时,他提到的是60多年前他的导师说的“她是四个孩子的妈妈”的那句话,是真诚真心地对待病人、爱护病人的理念,是他于2001年获得的中国医学基金会颁发的全国“医德风范终身奖”。这个奖项旨在表彰医德医风堪称全国楷模的老专家,目前全国只有四人获此殊荣。
   裘法祖觉得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成就。他把善待病人看作是比他的任何学术贡献都要重要的成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5 08:33:11

意大利的卢兹(1907-1982)并不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心理学者,他只写过一本自传式心理学阐述性作品,将自己的经历与一些心理学观点结合起来。这本形象而有趣的小册子里,提到卢兹儿时的一件事:卢兹的母亲擅长烹制Pizza。卢兹家境并不富裕,经常出现在饭桌上的是蔬菜Pizza。但不定时的,卢兹盘子里的那块Pizza下,会出现美味的腌肉,这是母亲偷偷留给卢兹的。卢兹回忆说那块薄薄的腌肉让平淡的童年充满期望和惊喜。
   卢兹根据这个回忆,在自己开的餐厅内对顾客进行了一次不动声色的试验。卢兹在每份Pizza里面都藏了一张写着祝福的话的纸条,几乎所有的顾客都表现出惊喜,没有人质疑这张纸的卫生状况,而这种内藏了祝福话语纸条的Pizza被称为“卢兹Pizza”,并成为意式的一道文化大餐。
   卢兹通过这些印证了心理学上的“表层心理”和“转折点”两个理论。所谓“表层心理”指的就是个体最初看到的事情或者物品的表面现象以及最直观的原因等,例如上面提到的Pizza。“转折点”指的是出乎意料出现的事物,并能够改变由表层心理带来的心理感受,即腌肉和小纸条。
   在我们完成一张试卷的时候,一定会遇到一些解答不出来的试题。绕过它们,我们会发现其他擅长的题目。如果绕不过这些,我们就会被表层心理迷惑:这么难啊!我一定做不出来的!完了完了,这次考试我肯定挂了!
   在我们面对一段感情的时候,不论是爱情还是友情,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小麻烦、小误解、小波折。如果绕不过去,它们将影响我们对一段感情的审视。
   工作上也是如此。可能某一个环节的失误,会对心理产生很强烈的影响。说不定会自我否定得过早,失去了一位宝贵的客户,以及一些提高自身的机会。
   “表层心理”比较容易带给我们忐忑不安的情绪,不利于生活和工作。不少心理学研究者提出找出“转折点”这种自我调整的方法。即在“转折”出现的前后,为自己也给别人找一些理由。比如当发现笔下的试题很难做,我们不妨给自己找理由,有些地方复习得不好,但是只要认真做就没有问题啊!在感情和工作方面,我们可以这样想:“感情上的小矛盾两个人都有责任啊!”“虽然我有了失误,但是也许在客户的眼里不算什么!”这样,就很容易稳定我们的心理,并克服心理逆差。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5 08:33:23

激烈的拳击赛开始,穿红色短裤的红方和穿白色短裤的白方,在拳击台上全力争夺拳王的宝座。
   第一回合打下来,几乎是一面倒的局面。红方的选手只顾着招架,勉强应付着白方选手凌厉的攻势,几乎没有出手的机会,如此这般地支撑到钟响。红方选手退到角落,不待教练开口,便立即向教练解释自己的战略。他告诉教练不用急,他的防守十分严密,只要等待合适的时机,白方选手一有破绽露出来,便可立即用重拳击倒对方。
   第二回合的情况与第一回合大同小异,但红方选手的防守似乎较第一回合来得困难,而对手的攻势亦随之更加猛烈,破绽似乎尚未出现。
   第三回合、第四回合、第五回合过去,红方选手的劣势丝毫未变。钟响后红方选手退回角落休息,不待他开口,教练终于忍不住了,“得了,干脆你明白告诉我,你是想拿冠军,还是想角逐诺贝尔和平奖?"
   如果人生的竞赛犹如拳王争霸,请问您想拿冠军,还是期望角逐和平奖呢?
   或许我们可以有许多的理由和借口,永远在等候下一次更佳的机会,好让自己得以奋力一击;但往往更常见到的结果是,终此一生抱怨怀才不遇,而让自己和家人过着平淡无奈的一般生活。
   了解自己的特质,勇往向前,再给自己一次机会,果敢地挥出漂亮的一拳,您将发现人生的确有其不同之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5 08:33:35

老和尚问心爱的两个徒弟:“怎么样才能让猫乖乖地去吃辣椒?"
   徒弟都愣了,心想猫是不吃辣椒的,也绝不可能乖乖地去吃辣椒啊!
   大徒弟说:“最好的办法就是灌!捏着鼻子往嘴里灌,它就吃了。”
   二徒弟说:“依我看,还是饿它三天,然后把辣椒拌到鱼肉饭里。”
   老和尚还是摇头。
   “那么师父您老人家有什么高见呢?"
   “很简单嘛,你把辣椒水涂到猫屁股上面。猫屁股辣,不得不舔。舔的时候自鸣得意,又心甘情愿。那不是吃了辣椒,还要感谢你的恩典了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5 08:33:50

怎样使一窝蚂蚁发生动乱?
   一个小男孩在生物课得知:蚂蚁之间主要是通过气味来联系的。当一窝蚂蚁的某一只死了时,其他蚂蚁就会把它的尸体搬到公墓去。
   于是他有了如下试验:
   先找到蚂蚁公墓,在那里收集了一些被太阳晒干了的死蚂蚁,然后把它们揉搓成粉末,将这些粉末装入一个喷射器里,再喷射到正在蚁穴口踱来踱去的“卫兵”身上。
   等不了几分钟,洞穴里的蚂蚁倾巢而出,扑向卫兵,要把它们拖到公墓去。卫兵们当然不干,奋力反抗。但是洞穴里的蚂蚁源源不断地爬出来,越来越多的蚂蚁向卫兵扑过去,扑过去……这真是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混战,一场动乱就这样被掀起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动乱呢?
   原来,把死蚂蚁的粉末喷洒到卫兵们身上,就会让它们染上死蚂蚁的气味。而蚂蚁王国的法律规定,凡是身上带有这种气味的蚂蚁,说明它已死亡,必须把它送往公墓。它不是在动吗?可那能说明什么问题?蚂蚁自有蚂蚁的理,既然它身上有死蚂蚁的气味,它就只能是一只死蚂蚁!
   双方争吵着,搏斗着。
   “哎!我并没有死呀!”卫兵叫道,“你瞧!我的脚还在动,我的触须也在动,我还能咬呢!”
   “很遗憾,亲爱的朋友,你带有死蚂蚁的气味,这就说明你已经死了,不折不扣地死了。乖乖地去公墓吧!”
   以上不过是一个小男孩的恶作剧,相信死蚂蚁的气味很快就会消散,卫兵们也就会很快得到“昭雪”,一切都将会恢复正常。
   蚂蚁的生理机制决定了它的愚不可及。
   但想想,人不也常常犯这样的错误吗?
   一位哲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思想,即使是假的,也可以影响我们,只要我们相信它是真的。
   是的,在一个人群中制造混乱,原来也是这么简单。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5 08:34:01

一个美丽的女孩子,郑重地立下了一个誓言:这辈子绝不与自己不爱的男人接吻。否则,就把自己的嘴唇割掉。
   有一个男孩子爱上了她,但是她却弄不清自己是不是爱他。有一天,小伙子趁她不备,大胆地吻了她的嘴唇。这件事使她惶惑又痛苦,因为她现在面临着要不要遵守誓言割掉嘴唇的严重选择。
   于是,她决定去请教一位学界的老者。听了她的问题,老人凝目作沉思状,片刻之后,老者告知她:不必惊慌!一切都取决于关于她对“爱”这个词的正确认识和定义。
   “那么,爱的定义应当是什么呢?”她迷惑地问。
   老者略作沉吟,答:
   “在他嘴唇接触你的瞬间,你感到快活么?"
   她犹豫了一下,但不能不承认:
   “是的,我似乎是快活的,不过……”
   “别急,别急,”老者说,“那么我们就可以这样来给爱下一个定义:凡与之发生吻的动作时,能使我感到快活者,就是令我有爱产生的人,因而我不必为此举动割掉嘴唇。”
   “但是,也许我并不是真的感觉快活,而只不过是没有十分感到厌恶罢了。”小姑娘说。
   “啊,那不要紧。我们就可下一个新定义:凡与我接吻至少不曾使我感到厌恶的人,就是我对他有某种爱的人。”
   “但是,假如我在接吻后又有点后悔呢?”小姑娘有些犹豫地又问。
   “后悔?后悔难道比嘴唇还重要么?”充满智慧的老者反问道。
   “啊,我觉悟了!真该谢谢您,您把我的嘴唇保住了。”小姑娘满意地走了。
   不久,又有一个小伙子追求她,但是,她却非常讨厌他。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有一天,小伙子强行吻了她一次。她很愤怒,狠狠地抽了那坏小子一个嘴巴。但是抽完就没事了,她一点不用为自己的嘴唇担忧。因为她已经从老者那里学到了足够的智慧。
   如果不能改变结果,就改变游戏规则,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这样摆脱困境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5 08:34:12

“碰到危险就把脑袋埋到沙堆里”,这是人们指责胆小鬼常用的一句话,即所谓的“鸵鸟政策”。在这个谚语里,正确的成分到底有多少?当一头狮子向这种非洲巨鸟迫近,企图捕食它的时候,它是否因为不想看见这头狮子而真把脑袋埋到沙堆里?
   假如情况真是如此,世界上的鸵鸟早就绝种了。可是另一方面,我们常常看到幼小儿童的某些奇怪举动———当他们做了错事有可能遭到指责的时候,双手蒙住眼睛,就觉得父母看不见他们了。那么,在动物的“童稚”状态中会不会有类似的举动呢?
   让我们来观察一下非洲草原上的一处鸵鸟窝吧。在孵卵期间,往往是三只、四只甚至五只雌鸵鸟把蛋下在同一个窝里,每一个蛋约有三磅重。对于狮子、豹子、鬣狗、野狗、胡狼、兀鹰、秃鹫及其他猛禽来说,鸵鸟蛋是最理想的美味佳肴,所以,鸵鸟若是没有一套巧妙的战术,是无法使它们的鸟蛋免遭敌害的。
   孵蛋时节,长着一身华丽的黑白相间羽毛的雄鸵鸟只是在夜间才孵蛋,为的是不引人注目。天刚蒙蒙亮,就有一只雌鸵鸟来接班。雌鸵鸟头颈部,就像一架潜望镜。鸵鸟的视力极佳,通常能迅速发现开阔地上4.5公里半径内的任何敌害。当正在孵蛋的雌鸵鸟一旦发现了敌害,它的表现如何呢?
   有一次,一位动物学家在离鸵鸟窝不远的地方搭了一个伪装帐篷,从这里,可以观察到鸵鸟防御敌害的全过程。有一只正在孵蛋的雌鸵鸟发现了两头狮子,它立即压低身子,小心翼翼地离开了蛋窝,用它的长脖子在窝周围拨拉起干草来。它的长脖子急速地转动着,活像一条忽闪忽闪的蛇。就这样,鸵鸟用干草枯叶把白得耀眼的蛋遮得严严实实,狮子只要不直接踩到上面,就根本不会发觉。然后,雌鸵鸟风驰电掣般地跑到100米开外,猛地把自己暴露在狮子面前,而且故意作出一瘸一拐的模样,以此来迷惑狮子。它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狮子相信,这是一个不费多大力气就能到手的猎物。此时,两头狮子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过去了。
   狮子果然上当了,它们向目标全速奔去。鸵鸟的走速达到每小时52公里,几乎与狮子跑得一样快。然而狮子的耐力没有鸵鸟持久。不仅如此,鸵鸟还有一个绝招———把双翅当作方向舵,在全速飞跑时突然来个急转弯,弄得狮子屡屡扑空。狮子很快就放弃了继续猎捕的打算。鸵鸟躲过了一难。
   几天以后,有一只孵蛋的雌鸵鸟的情况就危急得多了。一头豹子从灌木丛生的丘岗上踱了过来。由于来自反方向,雌鸵鸟没有及时发现它,所幸的是,那豹子也没有发现鸵鸟。
   当雌鸵鸟猛然惊觉的时候已经来不及拨拉草隐蔽蛋窝了。倘若它这时跑开自己完全可以得救;但是,一窝蛋就完了。怎么办?
   只见雌鸵鸟将身体尽量压低放平,悄悄地把双翅向两旁展开,脑袋和脖子向前伸去,平贴在地上。这样看上去它就如同一堆枯木朽枝。在这里,雌鸵鸟运用了自身的十分切合荒原环境的保护色,使蛋窝免遭劫难。它并没有把脑袋插到沙漠里,而是将它贴在地面,像一条窥探方向的蛇一样,密切注意着豹子的动向。果然,豹子没有发现鸵鸟和它的蛋窝,在距离8米外的地方慢慢走过。鸵鸟蛋得救了!
   动物行为学家终于能推翻强加在鸵鸟身上的不实之词了。鸵鸟完全能使自己获得安全,当然,为了拯救下一代。它们宁可自己去冒杀身之祸。
   因此,“鸵鸟政策”应有新解:随时准备用生命保护弱小动物者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5 08:34:23

我把车停在商场前面,开始擦干车身。我刚刚洗完车,在等妻子下班。
   穿过停车场朝我走来的是一个被社会称之为无业游民的人。从他的外表看,他没有车,没有家,没有干净的衣服,没有钱。碰见这种人,有时候你会想要显示你的慷慨,而有时候你就是不想被打扰。眼下我就是“不想被打扰”。
   “我希望他别开口管我要钱。”我心想。
   他没有。
   他走过来,坐在公共汽车站前面的路边,但是他看上去甚至都不像能有钱坐公共汽车。
   几分钟后,他开口了。“车子真漂亮!”他说。他虽然衣衫褴褛,但身上透出一种尊严。“谢谢。”我说,一边继续擦车。
   我忙我的活,他静静地坐在那里。预料中要钱的请求始终未出现。随着我俩之间的沉默变得越来越令人难耐,我心里突然出现一个声音:问问他是否需要帮助。我敢肯定他会说“是的”,但我还是先让心里的声音冒了出来。
   “你是不是需要什么帮助?”我问。
   他用一句简单但深刻的话回答了我,让我终生难忘。我们时常想从伟大的人物那里寻找智慧。我们时常期望从有更高学识和成就的人那里获得智慧。
   我料他必定会伸出一只脏兮兮的手。但是他却说出让我感到震撼的一句话:“我们不都需要帮助吗?"
   在一名街头流浪汉面前,我曾感到高大、威严、成功、重要,直到那句话像一支大口径的猎枪击中我:“我们不都需要帮助吗?"
   我是需要帮助。或许不是一次公共的车资或一个借宿的地方,但我也是需要帮助的。我掏出钱包,给了他钱,不仅够他的车资,还足以让他吃顿热饭,找个地方过夜。
   那句简单的话依然时常在我耳边回响。不管你拥有多少,不管你有怎样的成就,你还是需要帮助的。不管你怎样一无所有,不管你多少难题在身,哪怕你身无分文,无家可归,你依然能给予帮助。哪怕只是一句恭维的话,你也能够给予的。
   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可能会遇见某个人让你有所感悟。他们在等待你给予他们所欠缺的东西,而你所得到的回报却是一个观察人生的新视角、对人生美的一瞥、世事纷扰中的喘息———这一切,只有穿越这个支离破碎的世界,你才能看到。
   也许那个人只是个流落街头无家可归的陌生人;也许他远不止于此,也许他是被某种伟大而智慧的力量派遣到你面前,来指引一个过分闲适的心灵。
   也许是上帝在俯瞰,叫来一个天使,让他装扮成流浪汉,告诉他,“去向那个正在擦车的人伸出援手,他需要帮助。”我们不都需要帮助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5 08:34:34

读了多年的书,说了无数的话,常常为语言感到无奈:但也有例外的时候。
   在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单位,有个同事成了朋友。同事当过兵,在内蒙古草原深处。部队为改善生活养了羊,当兵的轮流去放羊。早上,用解放大卡把羊和“羊倌”送到几百里外的牧场;傍晚,再用车把他们接回来。同事淡淡地说了一句话:
   “天太大,不敢去望。”
   但我一下子全懂了。天似穹庐,人是地平线上渺小、微不足道的一个黑点。天与地在草原上释放自己,不给人立足之地。独自承受天、地的夹击,需要真正的勇气。
   后来我调走了,与那个单位同事渐远。但我想,我是无法抹掉想像中的那片草原了。
   还有一次,家里来了个远方侄女。坐汽车来,坐火车回去。上了火车,她兴奋得满脸红晕,左顾右盼。她说了一句话:
   “这火车真有意思———人对着人坐!”
   片刻沉默后爆出一片哄笑。我一边笑一边感叹:恐怕最优秀的作家也想像不出这样生动的细节、这样准确的语言,来证明乡下的孩子从没有坐过火车。
   这句话似乎还证明:城里孩子的幸福感不一定多于乡下的孩子。
   今年春节是去海南过的。一家人在机场候机时,我习惯性地提醒妻子去买保险,妻子不假思索,说了一句话:
   “买什么保险!我们三个在一起就不要买保险。”
   我装着继续看书,不想让她发现我的心中激起了狂澜。是呀,一家人在一起,万一……也就了无牵挂了,与这个世界无关了。买保险干什么呢?
   那一刻,我感觉我与妻、儿的生命成了一个整体,就像丛林中依偎缠绕的三棵树,一棵树上的三根枝,一根枝上的三片叶。
   结婚十几年,按部就班,日子平淡而匆忙。我以为我对妻子的了解、对家庭的理解已够透彻了。没想到,我错了。
   是向来不擅言辞的妻子提醒的。
   她也只用了一句话。
页: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