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23 14:08:21
狗大哥开公司时间:2012-12-19 作者:小小Z 点击:185次 狗大哥卖彩票中了五百万,用这五百万,狗大哥开了一家小公司.
公司刚开不久,一只狗找上门来,声称与狗大哥有血缘关系,要求狗大哥给它安排一个工作.
经DNA签定,那只狗确实与狗大哥有血缘关系.狗大哥是只重亲情的狗,它给那只狗在公司里安置了一个位置。
不久,又有一只狗找上门来,声称与狗大哥有血缘关系。经DNA签定,那只狗确实与狗大哥有血缘关系,狗大哥也在公司里给它安置了一个位置。
这样,一只狗接着一只狗来找狗大哥,它们都与狗大哥有血缘关系,狗大哥一一给它们安排了工作。
狗大哥的小公司安排了四五十只这样的狗。
而这些狗它们占着位置根本不干事,甚至挪用贪污公司的资金。不久,狗大哥的公司开不下去了,只有宣布破产。那些狗见状,各自抢了一样公司的财物,一哄而散,消失得无影无踪。
狗大哥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一下子钻出这么多与它有血缘关系的狗呢?咨询有关专家,专家分析:“都是人类‘克隆’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23 14:08:38
信任的力量时间:2012-12-19 作者:小小Z 点击:395次 他是一个杀人犯。为了逃避追捕,躲到了一处深山里帮人种植梨树。每一个惊恐寂寞的夜晚,他的灵魂都会受到痛苦地折磨。四年来,他没有一个朋友,没有一个可以听他说话的人。后来,他买了一台收音机,劳动之余把全部的时间都送给了它。
他很快便从电波里认识了她。她是一个晚间节目的主持人,她那邻家妹子一般亲切的话语深深地震撼了他。他记下了她留给听众的短信号码。
2005年3月的一个黄昏,他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给她留了言:我是个杀人犯,想去自首,你能陪我去吗?她的心一颤,一下子牢牢记住了这个陌生的手机号码。
以后几天,他又连续发来了多条短信。从他的短信中,她逐渐知道了他的事:因为他的老婆生性风流,与人私通,他一怒之下杀死了那个男人。自知罪责难逃,便只身逃亡在外。好在他有一手绝好的种梨本领,为了不至于流浪,他靠给别人种梨树以维持生活,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他说: “这样的日子我不想再过下去了,我想去自首,希望你能陪我去,好吗?"
他终于不再仅仅满足于短信交流,而是开始给她打电话。
她听到了一口浓重的陕西方言,他们之间的距离又一次拉近了。她说:“还是我给你打电话吧,长途电话费挺高的。”他说:“我怎么能让你花电话费呢?你能听我说话,我已经感激不尽了。”
她问他准备什么时候去自首。
他说:“等梨树的第二拨虫药洒过之后就去。因为如果不治了这拨虫,梨树将没有收成,主人就会损失惨重的。”他激动地述说着,她听着,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4月1日的早晨,她还没有起床,便接到了他的电话。这是他已经干了半天活后从果园里打来的。他说:“第二拨虫药已经洒过了,等不到第三拨治虫了。我已买好了去北京的车票,明天就能见到你了。”他显得无比兴奋,她也是特别高兴。
他们约好了在她电台门口的传达室见面。
第二天上午10点半,她和两位同事在传达室里见到了他。他穿着胶鞋,一身很旧的牛仔工作服,每个指甲缝里都残留着泥土屑,憨憨地笑着。
他说:“我来了,很高兴你信任我,没有现在就带警察来抓我。”
她把他带到附近的小吃店,给他要了两大碗馄饨。看着他狼吞虎咽地吃着,她的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吃完馄饨,警察来了。他把手一伸:“来吧,我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他的脸上无比坦然。他回过头来,又对她说了声:“谢谢你!谢谢!”
这是从一档电视访谈里看到的节目。他叫袁炳涛,陕西人。她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神州夜航》节目的主持人向菲。
在采访向菲的时候,我几次看到了她红红的眼圈里闪动着泪光。那是一种被信任而感动的泪花。那一天,我也哭了。
袁炳涛原本是个善良诚实的农民,是偶然的失足让他成了杀人犯。他以为自己的世界完全塌了,他已成了一个被所有人所不齿所唾弃的罪人。
信任,使他完成了从卑微堕落到迈向光明的关键一步。信任的力量到底有多大?也许,只是几句坦诚的话语,便能打开一扇闭的心门,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23 14:08:51
你的名字会被记多久时间:2012-12-18 作者:小小Z 点击:484次 那个晚上的影片好像是南斯拉夫的《桥》。他正要走进电影院,一个青年拦住了他。
那个青年看上去很焦急,说:“这位大哥,售票处已经买不到票了,您能把手中的票卖给我吗?”他一愣,有些为难。他问:“你没有问过别人?”“问过许多人,他们都……”青年的脸色有些黯然,“要不是为了母亲,我也不会麻烦您的……”“你母亲?”“是的,我们从乡下来,我想领着母亲看一场电影。”
就因为青年的孝心,那天他毅然把票给了青年,没要一分钱。青年除了千恩万谢,还郑重地要了他的名字。)
这是纷繁的生活中极为普通的一个场景。十多年了,他几乎都把这件事忘记了。有一天,他走在街上,有一个人轻轻地喊他的名字。他一看,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笑容满面的中年人。他极力在脑海中搜索着这个面孔,但脑海中一片空白。)
中年人说:“大哥,您还记得十几年前您给我的那张电影票吗?那一年,我从乡下来,给母亲看病。母亲病得很重,我怕母亲不能活着从手术台上下来,就想领着母亲看一场电影。那天,多少人都拒绝了我。只有您,慷慨地把票给了我。您知道吗,我母亲手术后又活了一年。那一年里,每当她幸福地说到‘我在城里看过一场电影’这句话的时候,我就在心里用感激一遍一遍地默念着您的名字。是的,大哥,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忘不了……”)
这是朋友的父亲在一次吃饭时给我们讲的一个故事。就在那次酒席上,他颇有感慨地说:“我就做了那么一点事,却让一个素昧平生的人记住了我的名字,而且一记就是这么多年。说真的,他喊出我名字那一刻,我还是觉出了一种无法言说的幸福。我是说,你们以后的路还很长,你能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别人的脑海里多长时间呢?”)
一语惊心。是啊,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的名字已经被时光的风吹得无影无踪了,而另一些名字,因为爱――爱的付出与施与,却在风中成了不倒的丰碑。
在纸上盲目地追问人生的意义之前,你在心底里问过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吗:
我的名字被谁记住了,他们会记多久?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23 14:09:03
请珍惜廉价的感动时间:2012-12-18 作者:小小Z 点击:296次 很长时间以后,我仍能清楚地记起当时的情景:烈日骄阳,一群残疾人坐在街边,简单的乐器,轻柔的歌声,额头渗出的汗珠,周围不断喝彩的人群……那样的镜头总是能让人刻骨铭心,它紧紧抓住我们的心,就像一个人在不断撕裂伤口向你证明“我在流血”一样,逼迫你难过逼迫你心疼最终逼迫你流下眼泪。
那天,在围观的人群中,我看到最多的是眼泪,听到最多的是掌声。轰轰烈烈的残疾人乐队,笛子吉他电子琴,被烧伤的褶皱的脸,失明的变形的眼睛,躺在乐器边的拐杖,和着干净的嗓音与悠扬的曲调在我眼前与耳边不断缭绕。
记忆最深的是一个中年男子,他的半边脸微微扭曲,皱皱巴巴,显然是被烧伤过,左眼已变了形。他坐在那里,用独有的一只眼睛望着天空,轻柔的唱《兄弟》,歌声悠扬婉转。我的心隐隐的痛,忘记了在他面前的碗里放了多少钱,只记得人们放钱时庄重虔诚的神情。也许你会想接下来我要赞美那些身残志不残的人,然后说什么从此精神上大受鼓舞之类的话。如果能够,我倒宁愿那样写。
然而遗憾的是,事实恰恰相反。我是后来才知道那是一群骗子的。“天快黑时,一辆面包车开到街边,那些所谓的残疾人撕掉脸上、手上的伪装,把乐器搬上车,然后飞驰而去。”这是别人说的,我没亲眼看见――可很多人亲眼看到了。他们还说,“那些人以这种方式骗过很多人。”
一个舍友愤慨的向我叙述了同样的情形,我看到她难过的表情和委屈的泪水。我深深地明白这种痛,它不同于看唱时的那种,而是更撕心裂肺,让人无法接受,更无法忍受。试想,我们为一种精神所折服,甚至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可忽而有人告诉你说全是假的,那是怎样的残忍?
信仰在一瞬间崩塌,如五雷轰顶般将一切纯真的幻想击得粉碎。我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对世间美好的向往,这么容易就被击成碎片。我们真挚的感情,纯洁的眼泪,对他们而言,竟只是一种廉价的感动。原来,都是假的啊!那些人,他们骗走的不是钱,而是无数善良人的跳动着的红心啊!
从那之后,我不再看唱。虽然看到街上有乞讨的人我仍旧会给他们钱,但总会心有余悸的想起面包车上得意的阴笑。我仍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只是真的想问问那些人:既然有那么好的嗓音作生存的资本,为何还要“装残”骗取别人的同情呢?要知道,廉价的感动,总有一天会卖光的啊!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23 14:09:18
300美元的价值时间:2012-12-18 作者:小小Z 点击:397次 阿伦是我的一个好朋友。但是,说实在的,我并不喜欢与他待在一起太长的时间,因为此公是一个郁闷的人,如果每次与他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我也会变得闷闷不乐。
阿伦过日子精打细算,就像他现在或在不久的将来就要面临财政崩溃一样。他从来不随便扔东西,在闲暇时也从未放松过。他不送礼,不消费,似乎不知道生活有“享受”这回事。
他生日那天,我同往年一样,给他打了一个电话。
“生日快乐,阿伦。”我说。
“人到50岁还有什么可快乐的?”他冷冷地答道,“如果花在人寿保险上的钱又要涨了,我可能更快乐一些。”
我习惯了他的性格,所以仍然兴致勃勃地与他说了些话,最后提出请他出去吃饭。他虽然不太情愿,但还算给我面子,答应前往。
吃饭的地点在一家环境幽雅的意大利餐厅。我点了蛋糕,在上面插上蜡烛,又请餐厅安排了几个人给他唱《生日快乐》。
“哦,上帝!”他坐立不安,“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唱完?"
演唱组唱完生日歌离开后,我送给他一个礼物。
“你在布卢明黛尔店买的?”他看到了包装上的店名,“那里的东西太贵了!你最好把它退回去。你是知道的,那里的东西是骗富人钱的,比实际价格要高出20倍!”
“如果你不喜欢,可以到那个店调换其他东西。”我看着他的眼睛说,“不过,你千万不要像上次那样,把我送你的生日礼物退给商店,然后将钱还给我。”
“其实你只要给我买一件运动衫就行了,”他说,“既实惠又便宜,最多不会超过15美元。”
阿伦就是阿伦。三天后,他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告诉我他将生日礼物退了,马上将把退款300美元寄还给我。
“阿伦,”我一时气愤,言辞激烈地说,“你知道,我是你的朋友,我可以为你做任何事情,但是我要不客气地告诉你,你这种生活态度与其说是节俭,不如说是自私自利。我有个建议,那对你来说是个艰巨的任务,但是我还是想说出来。明天,你带着这三张百元钞票到你家附近的几个商店转一转,如果你看到一个面容憔悴、衣着简朴、领着几个孩子的妇女,你就对她说‘你今天交了好运’,然后把一张百元钞票塞进她的手里。
“接着,你继续在商店里走,当你看到一个老人显然是由于生活困窘而在为几毛钱与店主讨价还价或者仔细研究价格以便买到最便宜的商品时,你就把第二张百元钞票塞进他的手里并对他说‘祝贺你交了好运’。
“最后一张百元钞票希望你自己把它花掉。不要苦苦想着或许花更长时间、更多精力就能买到更便宜的东西。给自己买点儿真正喜欢的东西,或者去做一次全身按摩、面部护理和足疗。我想,如果你照我的建议做了,你会发现生活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大约两个月后的一天,我家的门铃响了,我打开门,看见阿伦笑嘻嘻地站在我面前。他大声说:“我做到了。我按照你的意思花了那300元。你想听一听吗?"
“当然。”我邀请他进屋。
“这真是一次有趣的经历。”他说,急切地想与我分享他的故事,“我不知怎么形容那位母亲的表情!太不简单了,要抚养5个孩子,最大的不会超过10岁。还有那位老人,哈,他拿到100美元时的反应就像看到了圣诞老人!”
“最后一张百元钞票你是怎么处理的?”我问。
他举起手,我看到他的手腕上戴了一只新手表。
“我为你感到自豪,阿伦。”我说。
他神采奕奕,高兴地说:“我知道你的用意。我长期以来总也快乐不起来,因为我从未真正喜欢过自己。”
“阿伦,”回想起上次我们谈话的情景,我说道,“我让你这样做的时候,可能是有些过分了,但我当时对你实在是很恼火。你想,你拥有的机会和经历的人生,是许多人宁愿忍受痛苦和挫折也换不到的。我只觉得如果你更多地关心别人珍爱自己,你就会找到快乐。”
我发现,阿伦真的从300美元的价值中认识到了人生的真谛。因为从此以后,他不但享受生活,而且给动物收容所捐过款,还资助了一位贫困的盲人做了白内障手术。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有说有笑,常常忘了时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23 14:09:32
过多选择的负效应时间:2012-12-16 作者:小小Z 点击:398次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两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让消费者选择在6种果酱中挑一种,还是24种果酱中挑一种时,人们都愿意有更多的选择。可是真正决定购买的时候,在6种果酱中选择的人们作出的购买决定,是在24种果酱中选择所作购买决定的10倍。
如果不是买果酱这样的简单消费,而是投资可以使人们获得收益的事件呢?研究发现,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表现并没有好太多。过多的选择使人们变得保守,不愿意为极可能获得的收益冒点风险。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采取一种简化策略,要么随便选一种,要么什么都不选。
比如,美国曾进行过一项关于退休基金选择情况的研究。在美国,由于有政策的支持,选择参与这样的基金基本上都是有利可图的,不参加就相当于把到手的钱白白扔掉。研究者考察了647个公司共80万名员工的退休基金选择情况,结果发现,当公司提供选择的退休基金只有2种的时候,有75%的员工选择了参与;而选择有59种时,参加的比例就只有60%了。选择多了,似乎人们在有利益的事情上反而糊涂了。
看来,太多的选择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23 14:09:44
乞丐的回报时间:2012-12-15 作者:小小Z 点击:427次 本月初,单位派我到省城参加了一个为期一周的业务培训班。
学习结束后,我给爱人和孩子买了一些小礼品,然后就去了火车站。
在售票大厅的门口,我被一个拄着双拐的二十多岁的乞丐叫住了:“大哥,可怜可怜我,帮帮我吧!”
我低头一看,不禁心里“咯噔”一下愣住了,因为这个年轻人实在是很像我在部队当兵的弟弟,只不过他的眼睛比我弟弟的眼睛要大一些。乞丐似乎注意到了我的神情,他用很低的声音对我说:“八岁那年一场车祸造成的。”
我有些下意识地掏出钱包,数了一下包里的钞票,去掉火车票钱,还有大约20元的剩余。看在他的面孔和我弟弟相像的份上,我拿出一张10元的钞票塞给他,然后有些歉意地告诉他:“我收入也不多,只能帮你这些了。”
小伙子接过钱,我在他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丝喜悦。我注意到了他手里乞讨的茶缸,那里只有一些零钞,10元钱,对他来说,大概也算不少了。
之后我转身去了售票大厅,经过二十多分钟的排队,我很顺利地买到了回家的车票。在我拿着车票准备去候车室的时候,我忽然看到刚才的那个乞丐小伙子站在我身后不远的地方,眼睛死死地盯着我。
我有些不解,就走过去问他:“怎么,你还有事么?”
他冲我笑了笑:“我怕你被小偷偷了,所以就过来看看。”说完,他又低声告诉我:“什么人是小偷,我一眼就能看出来!”
那一刻,我忽然有许多莫名的感动。
我拿出买车票剩下的钱递给他:“兄弟,都给你了!”没想到的是,他把钱推了回来:“大哥,我不是这个意思。坐车辛苦,你留着买点水果吧。”说完,拄着拐杖走了。
去候车室的时候,我忍不住又几次回头看了看那个残疾小伙子。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23 14:09:55
为生命行走时间:2012-12-15 作者:小小Z 点击:215次 当我告诉别人我要环美国行走的时候,很多人说:“哇,说说都需要勇气。”还有一些人说:“你办不到的。”但体重18l公斤的我背着重重的背包,已经走了489公里。
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但肥胖困扰着我。为了减肥,我决定从圣地亚哥出发徒步穿越整个美国,目的地是纽约。
其实,减肥并不是惟一的目的,我隐约感到这次旅程注定会改变我的生活。
我以前并不胖,年轻时我在海军舰队服役,曾经也是一个俊朗的男子,有很多朋友,在加州,每天快乐地生活着。
但在25岁那年,一场车祸改变了一切。两名乘客从十字路口下了巴士,我没有看到……因交通肇事罪我在监狱里呆了10天。从那以后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无法面对死者的家属。时光流逝,我的内疚却与日俱增,长期的抑郁使我的体重无法抑制地不断上升。
我的妻子艾蓓莉是我好朋友的妹妹,车祸后她给予了我极大的关怀,我们结婚了。但可怕的自责感仍然和我形影相随,这让我忽略了现实的幸福。
本来我以为当艾蓓莉知道我的行走计划时,会说我疯了,但事实上,她鼓励我:“好吧,你去吧。”没做太多的计划,我查了地图,找了一条避开高速公路的线路。在4月10日我上路了,并计划10月到达纽约。背包里已经装满了食物、水和一个帐篷,不过我还是塞进去了两本书,一本是《禅与摩托车维修技术》(关于旅游和人生哲学的书),另一本是《奥德赛》。
我每天大约走15英里,在体重下降后可能还会走得快一点。在亚利桑那州的布尔黑德市我称了一下体重,每周约减重4英镑。
在66号公路(贯穿美国的一条公路)的旅程格外艰苦,我几乎断水,长路漫漫,寂寞煎熬着我,那次事故如梦魇般在我的脑海中反复浮现。我知道这是不理智的:有的时候我想像自己得到了报应,被一辆车撞死。虽然明白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但每当汽车擦身而过时,我的脑海中就会迅速闪过一个念头:报应来了。
那次事故令我厌恶自己,失掉自信。但现在我要试着让自己解脱并且生存下来。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会有更多的不幸发生家人会因我而受到伤害,也许在50岁的时候,我就会因肥胖死掉,那个时候我的孩子只有18岁和13岁,他们年轻的心灵将承受巨大的痛苦。我不能让他们失去父亲,我要健康地活下去,做一个好爸爸。当到达纽约的时候,我要从过去15年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我是一个坚决的人,一旦决定,便会勇往直前。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23 14:10:42
请坐啊时间:2012-12-14 作者:小小Z 点击:284次 在纽约曼哈顿的街头,看见高楼下面伸出一个长长的消防栓,粗粗的水管前面有两个开口,想必当失火时可以供两个救火用的水管连接在上面。
奇怪的是,那消防栓上焊了五排尖尖的锯齿。
我停住步子,盯着看,想那锯齿的用处。
旁边一个街头的浪人冲我一笑。
“想不通,对不对?”又哈哈大笑两声,“告诉你,它是不让我这种人坐在上面,所以钉了锯齿。”
想起有一次去欧洲,导游带大家经过一处国家公墓。
成千个墓碑,整整齐齐地立在如茵的草地上,像是穿着白色制服的军人,肃立着。
“你们看!”导游指指墓碑,“每个墓碑都是尖的,知道为什么做尖吗?因为那些墓碑都不高,都正好坐,他们怕人坐在碑上。”
九十三岁的母亲过世了,依她的遗愿,就葬在离家不远的教堂墓园。
“墓碑不必高,上面也不要做尖。”我对墓园的人说,“要宽宽大大的,我不怕人们坐,相信我母亲也不在乎。”
“哈哈!”墓园管理人一笑,指指远处,“你该去参考一下那边那个。”
当时因为心情不好,又值隆冬,我没过去看。
直到今年春天,去扫墓,经过他指的地方,才发现有个墓,居然没有碑,只有个石椅子。厚厚花岗石的椅子,正在路旁,好像特别为人休憩设置的。
再仔细看,椅子的侧面刻着一个人的名字和生卒年岁――“1956――1998”。
他只活了四十二个年头。
那椅子就是他的墓碑。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23 14:10:54
环保征文时间:2012-12-14 作者:小小Z 点击:211次 一家知名杂志社进行环保征文,由于奖金丰厚,应征稿件堆积如山。其中不乏名家巨匠,也多的是真知灼见。出人意料的是,特等奖却颁给了一个普通中学生。
那只是一篇寻常的文章,怎么会是最优秀的?面对众人的质问与怀疑,评委会的负责人取出那份薄薄的稿件,答道:“他的文章也许不是最优秀的,但他是惟一把文章打印在稿纸正反两面的人。如果能节约四千张纸,便可以少砍一棵树。只有他真正做到了环保!”
的确,在“做到”面前,任何华丽的语句都会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