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27 16:52:02
伟人的亲情时间:2012-10-19 作者:小小Z 点击:246次 恩格斯的父亲病故后留下一大笔遗产,作为长子的恩格斯本应拥有继承权。可是在处理这笔遗产时,恩格斯的几个弟弟都毫无理由地要求他放弃应得的份额。
面对这一遗产纠纷,恩格斯首先想到的是身患重病的母亲。为了不使母亲增加精神压力,他毅然决定向弟弟们让步,放弃自己应有的那份遗产。遗产纠纷很快地解决了,年迈重病的母亲得到了精神上的安慰,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又生活了十年。
这一遗产事件平息后,恩格斯给母亲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亲爱的妈妈,为了您,我克制住了一切欲望……世上的任何东西都丝毫不能使我让您在晚年因家庭遗产纠纷而黯伤……我决不让这样的问题再来烦扰您……我可能还会有成百上千的其他财富,但是我永远不会有另一个母亲。”这一感人肺腑之言,是伟人精神的一方面体现,是伟人献给母亲的赤子之心,是伟人慰藉母亲的最佳礼品———亲情!
或许有人会说,恩格斯之所以能做到这么洒脱,是因为他是伟人;其实不然,恩格斯在为母亲付出的时候,他正是以一个普通人,一个儿子的心态去做的,这是任何一个儿子如果愿意的话都有能力做到的。而事实上像恩格斯这样做的人并不是很多。所以,到后来不免有人要说:“你想在社会有所作为,你对父母有所作为了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27 16:52:18
你想换个鼻子吗?时间:2012-10-17 作者:小小Z 点击:162次 英国网站公布“世界上最具自然美的人”评选结果,71岁高龄的意大利女星索非亚・罗兰力克一群“后辈”靓女帅哥,拿下第一名。
她的美绝对是天然的,作为一个女人,索菲亚・罗兰可谓风光到了巅峰,无人能及。可是谁能想到,刚开始出道的时候,她的容貌恰恰是让人质疑和嘲讽的。
第一次试镜头时,摄影师抱怨她那异乎寻常的容貌,厚而阔大的嘴唇,异常突出的鼻子,为此导演建议她把突出的鼻子整容一下。
“我不打算换个鼻子,尽管有的摄影师不喜欢灯光照在我脸上的样子,”索菲亚・罗兰坚定地说,“他们得好好琢磨怎样给我拍照。我认为,如果我看上去与众不同,这是件好事。我的脸长得不漂亮,但长得很有特色。”
在不去做整容手术就有可能无法实现演员梦想的情况下,索菲亚・罗兰依然对所有人说“不”:“ 我要保持我的本色,我什么也不愿改变。”正是这种对自己价值的肯定和无与伦比的自信心,使导演卡洛・庞蒂对她进行了重新审视,从而真正认识了索菲亚・罗兰,开始了解和欣赏这个倔强的小姑娘。索菲亚・罗兰没有对摄影师们的话言听计从,没有为迎合别人而放弃自己的个性,没有因为别人而丧失信心,所以她才得以在电影中充分展示她的与众不同的美。而且,她的独特外貌和热情、开朗、奔放的气质开始得到人们的承认。后来,她主演的《两妇人》获得巨大成功,并因此而荣获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金像奖。
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我们可以缺乏任何东西,但就是不能缺少一样东西:自信。爱默生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这绝对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想要成功,就一定要让它扎根在灵魂的深处,跟随自己的心脏和血液一起跳动和流淌。
这种自信,就是坚持做你自己。像索菲亚・罗兰一样,虽然样貌平凡,但一样可以光彩照人,最终令全世界惊艳。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27 16:52:35
掌声和耳光声时间:2012-10-15 作者:小小Z 点击:230次 有一条狗老是悄无声息地追着人的脚跟儿咬。受够了别人的抱怨,狗的主人就在它的脖子上系上一个铃铛,以便它一跑近,别人就得到警示。
那只狗以为主人给它系上铃铛是一种奖赏,就变得不可一世起来,在街上看到别的狗时就非常傲慢。有一天,一只猎犬让那只沾沾自喜的狗知道了主人给它系上铃铛的原因,它灰溜溜地逃走了。
是的,事实就是如此。有时候你以为听到的是赞许的掌声,其实那是打在你脸上的耳光声。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27 16:52:44
不平的椅子时间:2012-10-15 作者:小小Z 点击:316次 他从家具店买了一对儿硬木靠背椅,一左一右地放到封闭式的包窗阳台的地坪砖上。可是左边的那只椅子怎么也摆不平。难道是四只椅子腿长短不齐?试来试去的结果,证实是地坪不平,因为把右边的那只调换过来也同样摆不平;把这两只椅子中的任何一只,放到右边去就都摆得很平整了。可见是地面的不平,不是椅子的腿不平。所以他不将那左边的椅子以次品论处,当然也就不去家具店调换而将就着使用了。
若干年后,他的屋子进行了第二次装修,摆椅子方位的地坪砖返工重铺,并且再三关照,再三测定,要求高度平整。不料,地坪铺好,绝对平整,但那只左边的椅子放到原位上,又摆不平了!而放在右边的那只椅子无论放在何处都能放平摆稳。右边的那只椅子显得很神气、很得意,左边的那只显得很不服、很委屈。他一时间也颇感纳闷儿。
其实道理很简单,左边的那只椅子,放在不平整的地面上被人坐了这些年,它是被坐压得服帖了地面,等到地面一平整,它自身倒是显出不平整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27 16:52:56
一个走运的人时间:2012-10-15 作者:小小Z 点击:339次 有一个人,特别难忘。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可这个人并非我们看来特别幸福的人。她开着一家小小的杂货店,沿街伸出只有一扇门宽的柜台,店子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店主老是端坐在那里,含笑地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勾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
随后就挂在店子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是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最娇嫩的草。
“今天真走运呵。”她说,“春光多美!”
她的赞叹是那么由衷。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说,“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我买下了这个笔袋。不知怎的,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温和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落落大方的眼神;也许就是她那句“真走运呵”。
我经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店子,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仍觉得还缺少许多,远远抵不上“走运”这个词。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终日坐着,等待人们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穿着得体的装束,安详而知足地活着。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店子,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发烫的面。”我说,“那才舒服。”
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高龄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幸运。”
她喜欢扎扎实实的生活,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她从不虚荣,不在意别人的目光,因为她自己就能证明她很走运。
那一次,我在店子里买了个她编的发网,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我要用它来盘起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山上的照片。她又说着:“真走运呵!”像是恭喜我,又像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店子,亲自爬上黄山。
“有缆车吧?”她问,
“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呵,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快乐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呵!是呵!”她笑笑说,“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迁了住处,好久没去店子。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它来,便匆匆赶去。
可是,店子虽没关掉,但换了另一家店主。我问起她来,新店主说,她去世了。隔了一会,他又说,那个人真有礼貌,她倒下时,许多人去抬她,她还睁开眼,说:“谢谢,我真走运。”
我怔了许久,问:“那你知道,她去世前去爬了黄山么?”
店主正忙着做生意,这时突然停下活计,说:“爬山?不会吧?”
后来我才知道,她是个下肢瘫痪的女子,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微笑,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
我会常常想起她,想起那由衷的一声“真走运呵”,因为它是点燃人良知的一片光芒。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27 16:53:08
自然的絮语时间:2012-10-13 作者:小小Z 点击:198次 自然的絮语
茂密的云杉林中出来一只兔子,走到白桦树下,遇见一片大空地,就停下了。它不敢径直走到空地对面去,只顺着空地的边,从一棵白桦到另一棵白桦绕过去。但在中途又停下来,侧耳细听着:要是在森林中怕这怕那的,那么在树叶飘落,窃窃私语的时候,就最好别去。那兔子一边听,一边老觉得后面有什么东西窃窃私语,偷偷地走近来。当然,胆小的兔子也可以鼓起勇气,不去回头看,但这里往往有另外的情况:你倒不害怕,不受落叶的欺骗,可是恰恰这时有个东西,趁机悄悄地从后面把你一口咬住。
降落伞
连蟋蟀也听不见草丛中有自己同伴的声音,它只轻轻地叫着。在这样宁静的时候,被参天的云杉团团围住的白桦树上,一张黄叶慢慢地飘落下来。连白杨树叶都纹丝不动的宁静时候,白桦树叶却飘了下来。这张树叶的动作,仿佛引起了万物的注意,所有云杉、白桦、松树,连同所有阔叶、针叶、树枝,甚至灌木丛和灌木丛下的青草,都十分惊异,并且问:“在这样宁静的时候,那树叶怎么会落下来呢?”我顺从了万物的一致要求,想弄清那树叶是不是自己飘落下来。我走过去看个究竟。不,树叶不是自己飘落下来的,原来是一只蜘蛛,想降到地面上来,便摘下了它,做了降落伞:那小蜘蛛就乘着这张叶子降了下来。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27 16:53:21
光的鳞片时间:2012-10-13 作者:小小Z 点击:286次 从前,我做过一段时间渔夫。
我家在濑户内海是个小船主。二战失败后,我出生在一个无名的小岛。喏,小岛就像一个孤零零地突进海面的脓肿。
在岛上梯田的一角有片桃树林。当这片桃树林着上淡淡的颜色时,鲅鱼的捕获期就开始了。
鲅鱼捕完了就捕真鲷。
好像真鲷捕完轮到捕银鲳,银鲳捕完就是冬天了。而冬天呢,我记不太真切了,好像是捕玉筋鱼吧?
捕玉筋鱼的网,岛上人称作巴夏网。
巴夏网须张于急流处。将两个仿佛军舰用的巨锚扔进海里,两个锚之间连接着鱼网。海潮将玉筋鱼冲过来,冲进网里。网眼很稀疏,也许鲸都能钻过去,然而玉筋鱼却钻不出去,因为它们很胆小,都集中到网的中心地带。那里安有一只细长的布袋,它们进到那里面,于是被一网打尽。
渔夫只是坐在船上,将袋子提上来倒空,然后再放下去。看起来好像是挺马虎大意、挺滑稽的一种打渔方式,却也能丰收。
但是,张网的地点当时是汽船的航道,不断有上行或下行的客船及货船通过。随时会发生危险。
白天还好,汽船看见渔船会改变前进路线。怕就怕晚上。巴夏网是日夜不停歇的,因为每隔六小时海潮会改变方向,每次就得拔起一只锚,将网反转过来。
夜里,渔船上只点一盏很小的用电池的灯,要是遇上有海浪或者下雨起雾,远处就很难看见这灯盏。看不见灯,巨大的铁船就在黑暗中迎面驶过来。
渔夫就得作殊死搏斗。作怎样的殊死搏斗呢?一般来说船上会准备火把,这时就抓住火把一边大声叫喊一边摇晃。有那么一个可笑的渔夫,他一着急总是抓起饭勺来摇晃。
冬天的海上很冷,尤其是夜里,虽然穿着好几件内衣,但受了潮,又沉又冷。渔船一直在海浪上摇摆。我因为是新手,就负责了望汽船。
前辈渔夫在睡觉,我则茫然地望着海。海面上,电池灯投下的亮光被无数的波浪反射着。就像光的鳞片一样一闪一闪的。望着望着,不知怎么的心绪就有些悲伤,或许是那受潮的衣服的沉重和冰冷诱发的的吧。
一天夜晚,不知道是往哪去的,一艘装点着华丽灯饰的船打这儿通过。是一艘豪华客轮。这艘船早早地避开了我们的渔船,但没有离得很远,是紧挨着我们旁边开过去的。
想必是为了显示那是客轮,大批的男女涌到船舷上。客轮有楼房的两层或三层那么高。男的女的都从上面望着我。都是些盛装的男人、盛装的女人。女人白净的面庞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客轮同时也被灯火的波纹包围着。那是一种让人不敢逼视的美。
很快,豪华客轮驶远了。
我的渔船被客轮搅动的波浪翻弄着。如小山峰一般的浪一波又一波地袭过来。
我目送着豪华客轮往黑暗里远去。我不知道它开向哪里,也不知道是怎样一些人乘在上面,就这样一无所知地一直盯到最后一丝灯光溶入暗夜。
有个繁华的都市——我这样想。豪华客轮消失、盛装男女消失的那边有个灯火辉煌的繁华都市。我想,客轮是向着海浪尽头、暗夜尽头那座繁华都市去的。
我既没见过繁华都市也没乘过豪华客轮。最多去过高松市(注:日本四国岛的中等城市。)的电影院,那就算最大的冒险了。
海的彼岸有繁华的都市。客轮朝着那座都市驶去,人们也朝那个方向去。我体味到一种极度的悲伤。
从我这个面色黧黑、没有文化的渔夫儿子身边掠过的那些白净的女人的脸,是一种无缘的存在。和繁华都市无缘的自个,太悲哀了。
二十年后,我住在了东京。
是中野区和新宿区的交界处。每晚,我从妙正寺河的沿河小道步行回家。这虽是一条流量很小的河,却也有弧光灯的投影。无数光的鳞片随着波浪流动。有时,我会停下来盯着看。与那个时候的光的鳞片完全一样。东京的这块地方有着鲜明的
以往濑户内海的气息。我感觉到沉重而冰冷的衣服裹在我身上。
我住繁华都市已经十几年了。
的确有座繁华的都市。但是,我如同无家可归。谁也不来呵护我,也没有到这座城市的中心区。白净面庞的女子虽然常见,却无缘靠近。我和二十年前,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27 16:53:35
你为什么不叫卓玛?时间:2012-10-09 作者:小小Z 点击:226次 拉萨的大街上有许多擦皮鞋的小摊子。卓玛在布达拉宫广场边上,也拥有一个这样的小摊子。
每次到布达拉宫广场,我都会在离白塔不远的一个地方看到卓玛。卓玛人很黑,不算高,一眼看去,跟普通农牧区姑娘没有多大的分别。
一天,我又经过卓玛的摊子前。卓玛看着我,说,老板,擦擦皮鞋?我看了看皮鞋,也的确有点脏了,于是,我就坐在卓玛对面一条小凳子上,说,好吧。卓玛看我坐了下来,马上就拿过两个塑胶袋子,托起我的腿,亲自给我脱下鞋,并把袋子套在了我的脚上,然后说,老板,麻烦你坐一会儿,几分钟就好。说完,她就低下头,开始擦鞋。
我看着她,说,你好像干这行好久了?我都经常在这里看到你呢。她一边擦,一边回答我,是啊,初中毕业,我就到拉萨来了,干这个都已经五年了。
正说话时,一个穿着很洋气的女孩站到了我们的身边。我以为她也是来擦皮鞋的,就说,看来你生意还不错,还有人排队呢。
卓玛抬起头,却叫了出声来,德吉,是你啊?那女孩点了点头,说,上次不是听说你过两天要回老家去吗?帮我带一点钱回去吧。说着,就从挎在腰间的一个精巧的小包里,掏出了一些钱。卓玛伸手接过,说,好的。德吉说,谢谢了。卓玛摆摆手,说,客气什么啊。德吉就在卓玛的后背拍了拍,很亲热的样子,然后就转身走了。
看女孩走远了,我说,你们是老乡?卓玛点了点头,说,我们还是一齐到的拉萨呢。我问,她是干什么的?卓玛顿了一下,才说,干什么的?和我干的也差不多吧?说完,她就把皮鞋递给了我,说,老板,擦好了。两元。
那天傍晚,我的眼前老是有一张黑黑的脸和一张洋气的脸在交替闪现着。
好长一段时间后的一天,我又去了广场。但在白塔附近,却没有看到卓玛的小摊子。
我在广场上闲逛。在广场上的小湖边,突然,我看到了一个很眼熟的漂亮女孩。
我走过去喊,德吉。女孩惊讶地转过了头,看着我,一副惊讶的神情。我笑笑,说,你可能不认识我,但我却认识你。
女孩听了,却不再惊讶,只是呆呆地低下了头,说,也是,我们这种人,你认识也是应该的。语气间似乎很有些颓废忧郁。我说,卓玛呢?
女孩呆了一呆,说,卓玛?我补充说,在白塔附近擦皮鞋的那个卓玛,你们不是老乡吗?她听了,似乎回过了神,但却没有马上回答我,只是扭过头,又痴痴地盯着小湖的水面。良久,才又说,她不会回来了。过了一会儿,女孩却突然问我,说,老板,你需要服务吗?我望着她,感觉有点意外,说,你也会?她点了点头。我说,在这里?但没看到你带工具啊。她看着我,面无表情地说,那你跟我来吧。
说完,她就向前走去。我跟在她的身后。我们离开了布达拉宫广场,没多久就到了一排出租房面前。德吉在一扇门前停了下来,掏出钥匙开了门,进去,开了灯,然后对我说,进来吧。
我一看里面的摆设,就明白是搞错了。
我说,德吉,你误会了,我还以为你和卓玛是干同一行的呢。
是啊,我们是干同一行的啊。德吉捋了捋自己的头发,说。
同一行?我有点好笑,就转身,准备退出。
在我刚出房门的时候,德吉却在后面叫住了我,说,你真的要找卓玛?
我说,找不找也无所谓,我只是她的一个小主顾而已。只是刚才见到了你,想到你们是老乡,就顺便问了一下。没想到……
德吉却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但愿你能找到。然后就关了门。
我出来,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了。我在小房子外面的路灯下待了好久,站在那里,呆呆的,不知心里是什么滋味。
突然,我听到一队警车鸣叫着从我的面前经过,一会儿,小房子周围就乱成了一团。
我站在那里看着。不久,就看到好多警察扭着一些衣冠不整的人出来了。
最后一个出来的,她的头垂得最低。但在昏暗的灯光下,我却突然认出了那个熟悉的身影。我走上前去,喊,卓玛,怎么是你?
那人慌忙地向我这边看了看,然后就用双手死死地捂住了自己的脸,说,你看错了,我不叫卓玛。我走上前,一把拉开她脸上的手,说,你不是卓玛是谁啊?你就是那个在白塔附近擦皮鞋的卓玛啊。她却还是死命地护住了自己的脸,说,你真的看错了,我不叫卓玛!你为什么不叫卓玛?我有点生气了,用力地扯着她的手。
这时,警察上来,对我说,先生,你有事吗?
我突然冷静了下来,说,哦,可能是我搞错了。
警察开车走了,带走了一群人。我呆呆地站在原地。
第二天,我看到报纸上报道了一则新闻。新闻中说,昨天在全市的扫黄打非行动中,抓获了一大批从事淫秽活动的人员。但奇怪的是,一个叫卓玛的女孩却怎么都不承认她就是卓玛。最后,那女孩竟然当着警察的面,咬舌自尽了。当时血流如注,警察连抢救都来不及了。
我看了新闻,却是无言。我想,这个时候,可能只有我知道她为什么不叫卓玛。
因为“卓玛”是仙女的意思。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27 16:54:10
父子时间:2012-10-09 作者:小小Z 点击:316次 一家人靠采药度日,父亲天天都要爬山去采药。
山大,山险,父亲风中雨中一日日爬,爬过了大半辈子。
儿子一天天大起来,父亲让儿子也爬山。父亲拿一根绳子,一头拴了儿子,一头拴了自己,父亲在前面爬,儿子在后面爬。第一次爬山的时候,站在悬崖下面,父亲问儿子,你腰里的刀干什么用的?儿子说,到山上挖药用的。父亲说,还有呢?儿子看看前面的悬崖,看看悬崖上郁郁葱葱的树木,又瞪大眼睛看父亲。良久,摇摇头。父亲说,以后你会知道的。
一日,父子俩看见绝壁上一大片草成坟状隆起,严严密密形成了一个包围圈。是参,是百年老参。父子俩奋力向上爬。父亲爬在前面,儿子爬在后面。没有路,只有陡峭的石壁,几乎无处可攀附手足。父子俩一点点往上艰难地移动,父亲抓住了一丛荆棘,离那棵参只有一步之遥了。突然,父亲感觉系在腰间的绳子猛地向下一坠,抓住荆棘的手几乎要脱开。紧接着传来儿子的惊呼。父亲低头看,儿子已经离开了石壁,被绳子吊着腰在半空里悠荡。
儿子的喊声惊惧而又慌乱。儿子喊,父亲,救我呀!儿子的喊声在莽莽苍苍的山间传过去又传过来,传过来又传过去,久久不散。
父亲不吭声,父亲只是奋力往上爬。父亲要攀住那棵荆棘。这时候父亲明显地感觉到自己老了。他感觉到自己的十根手指似乎在一点一点地松下去,松下去。可是不能松,父亲对自己说,下面有那根紧绷的绳子呀!父亲什么都不顾,他只是向上,向上。后来他的胳膊攀上去了,再后来,他的整个身子都攀上去了。攀上去的父亲又一点点地把儿子拉了上去。
在攀上去的过程中,父亲的腰被别在腰上的刀硌了,但父亲没有感觉到。这一次的爬山使父亲大病了一场,然后父亲就明显衰老了。
衰老了的父亲仍然要坚持爬山。仍然是一根绳子,一头拴了父亲,一头拴了儿子。不过,父亲和儿子换了位置,儿子在上面爬,父亲在下面爬。
儿子说父亲老了,不让父亲爬。父亲却坚持要爬,父亲不放心儿子。
站在山脚下,父亲对儿子说,你该知道刀还能干什么用了。儿子瞪大眼睛看父亲,但父亲没有说。
一日又一日,风中雨中。
一日,父子俩又在一面绝壁上看见一棵很大的山参。父子俩奋力向上爬。在儿子快要爬近山参的时候,爬在下面的父亲的手松了,父亲离开了绝壁,在半空里悠悠荡荡。抓住一丛荆棘的儿子感觉到父亲很重很重,很重很重的父亲就要把他拉着坠下山谷了。儿子很惊恐地大声喊,天啊,怎么办呀?父亲不吭声,只是很吃力地从腰间抽出那把刀,朝绳子砍去。刀很锋利,一刀就把绳子砍断了。
绳子断了之后,父亲就朝山谷里坠下去。父亲的身子刚刚接触山岩,便有很长的一截绳子也坠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绳子在父亲的身上颤颤地抖,似一条长蛇。绳子两端的刀痕都是齐刷刷的,刀快极了。
要是父亲能看到他身上颤动的那根绳子,他肯定会笑的———儿子到底明白了刀的用处———当父亲挥刀砍断绳子的时候,儿子也同时挥起了刀。儿子终于明白刀可以做什么用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27 16:54:23
犹大的另一个秘密时间:2012-10-09 作者:小小Z 点击:209次 众所周知,犹大是那个为了30枚银币而出卖基督耶稣的叛徒,他的行径在过去的世界里一直被人们所憎恶和鄙视。人们无法原谅这个卑鄙的家伙,他是贪婪、背义和邪恶的化身。在乔托的《犹大之吻》里,犹大以亲吻作为暗号,告诉敌人谁是耶稣。他的黄色大氅华贵而醒目,他的表情慌乱而紧张。在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里,耶稣安详而平静,餐桌上的犹大则一只手下意识地握着钱袋,那里面装着出卖耶稣得来的30枚银币的赏钱,他不安、怯懦而慌恐。这两幅经典之作都极富表现力的刻画出了这个贪佞小人的嘴脸。
事情回到2006年的4月6日,在这一天,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正式将一份佚失了约1700百年的《犹大福音》手稿及其内容的英文翻译公之于世,引起世界广泛关注。这本基督教福音书是在上世纪70年代的埃及出土,几经曲折,于2001年被送到瑞士巴塞尔的梅塞纳斯古代艺术基金会由数位圣经学者和科学家进行鉴定、整理和翻译。它是约在公元3世纪以古科普特文记载的长达66页的古抄本,除了《犹大福音》之外,还有标题为《雅各布》的文稿(又名《雅各布启示录》)、《彼得致腓力书信》以及学者暂称为《阿罗基耐书》的片段。这份古抄本已经通过五种鉴定方法:放射性碳定年、墨水分析、多光谱照影术、内文比对与古字比对,确定是货真价实的基督教“旁经”著作。它的出现被认为是“过去60年来最重大的发现”。这份古抄本仍在继续进行修复、抄写、翻译,残缺不全、无法拼回原位的碎片在摄影之后公开征求,专家希望后代学者能继续努力拼出全貌,找到更多遗失的页数。
在这本书的文字里,描述到曾被无数人憎恨和咒骂了两千余年的犹大,实际是耶稣最喜悦的门徒,只有他和主的心灵是最为契合的。他为了耶稣完成那伟大的救赎,充当了叛徒。这在整个基督教世界引起了巨大震动,人们得以开始重新看待这个把耶稣引向死亡漩涡的帮凶。
在这部《犹大福音》里,当耶稣对他的门徒们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这世代没有人认识我。”他的门徒疑惑而气恼,但他们在耶稣的面前是软弱无力的,只有犹大坚定地走到主的面前说:“我知道你是谁,也知道你从何处而来。”
犹如佛陀的拈花微笑被迦叶领会一样,主将天国的奥秘告诉了犹大。主同时对他讲,“你可能会进入天国,但是你将会极其伤心,别人将会取代你的使徒职分”,并且“你会痛苦,将被世人咒骂”。犹大会怎样选择呢?他理解这其中的意趣,进入天堂的人是要经历磨难和考验的。他的心在那一刻和耶稣是一体的,他做了最后的选择,这成为他与耶稣之间的一个秘密。他可明白这样选择的后果吗?他后悔过,胆怯过,申诉过吗?没有。他预见到自己将“遭受十二门徒无情的石头攻击和苦待”,他将在世人的眼里出卖耶稣!他领的赏钱不过是可以换两亩田的30枚银币,因为那不是他的目的。
当犹大把自己的导师送上十字架的时刻,他同时被世人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在那个疯狂的年代,他无法逃避,最后的犹大是在被诅咒、被责难、被攻击的凄惶中自杀死去的。在但丁的《神曲》里他被打入地狱的最底层,被三头的恶魔蹂躏。也许,是犹大该从地狱中解脱的时候了吧,所以我们得以知道这尘封旧事的另一个真相。
我想,当乔托和达·芬奇知道这个真相后,在《犹大之吻》里,耶稣的双眼应该不会紧盯着犹大,满是怒火,他当会慈爱、从容地注视着犹大,因为那是他的爱子;在《最后的晚餐》里,真正的犹大应该是和他的主一样,平静而坦然,因为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和主将为救赎人类的罪恶而完成他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