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27 16:46:28
原始生活时间:2012-11-09 作者:小小Z 点击:145次 约翰是纽约的证券分析师,他很喜欢野外生活,趁着今年的假期,独自去了墨西哥湾一个小岛上体验生活。岛上住了500个土著人,他们还停留在原始的茹毛饮血的生活水平。约翰来之前就决定,要抛弃现代观念,完全按照当地的方式,在岛上生活一周。
刚上岛时,酋长就对他说,部落的生产方式十分落后,必须每天努力劳作,才能生存下来,希望约翰能不怕辛苦,和其他人齐心协力。
约翰答应了酋长,投入到部落的生活中。第一天,约翰学着当地人,去树林里打野物,然后分给部落里的其他人;第二天,又和其他几个白人一块去海边做木筏;第三天,和大家一块给部落做帐篷……约翰过了一周原始人的生活,虽然很累,但是能离开喧嚣的都市,体验淳朴的生活,这正是他想要的,所以约翰十分高兴。
离开岛时,约翰都有些舍不得了。作为对美好生活的感谢,约翰提议为岛上购买生产所需要的机器,帮助部落改善生活水平。
可酋长却不以为然地拒绝了,他漫不经心地指指在远处做木筏的人,说:“哦,可不要这样。如果我们恢复了现代的生活方式,还会有哪个傻瓜,主动来给我们免费劳动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27 16:46:45
让他多享受几分钟时间:2012-11-09 作者:小小Z 点击:277次 一天早上,老板开车带我去拜见一名客户,车子下了立交桥,便拐进一条巷道。
忽然,车窗前出现一个人影,我的身子往前一倾,车子刹住了。
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挡路的乞丐,侧身蹲在那里,聚精会神的啃一根鸡骨头。
我看见老板没有按喇叭,便要开门下车把乞丐赶走,老板向我摆一下手:“别下!你看他,吃的多香,不要打扰他,让他多享受几分钟吧。”
我无言,车子候在那里,一动不动,我看了下老板,一种敬意油然而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27 16:47:02
她的狗时间:2012-11-09 作者:小小Z 点击:278次 珍妮有一条温顺、忠诚的黄狗,它总是寸步不离地跟着她,晚上甚至在她床上睡觉。它对主人的忠诚得到了充分的回报,当它老死后,珍妮说她也许再也不会养狗了。果然,几年过去了她一直没有再养狗。
周日的下午,我们常一起去海滩散步。在去海滩的路上,她不断停下拍拍那些跟在主人后面的狗,而流浪狗们也会撒着欢跑来欢迎她。除了温柔的抚摩,每条狗还得到一块狗粮饼干。
有一次,我问她是否想念她的狗。她说:“非常想。”但随后她告诉我她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当她有狗的时候,世上有两种狗:她的狗和所有其他的狗。而现在似乎所有的狗都成了她的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27 16:47:11
用思路疏通道路时间:2012-11-03 作者:小小Z 点击:449次 在美国,足协体育场为了满足大批球迷看足球的强烈要求,开始动工将看台上的8万个座位扩容到12万个。
这时,政府的治安管理部门发现了问题,通往足协体育场的道路最多可容纳8万人的流量,对12万观众来说则远远不够。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就很难避免在大型赛事中因交通堵塞而导致死亡事件的发生。于是,政府的治安管理部门同道路管理部门协商如何解决交通问题。
道路管理部门提出,可以把道路加宽,扩大其容量,但政府至少得拿出4000万美元的经费。治安管理部门清楚,这笔经费不算少,政府暂时很难办到。
无奈之下,政府治安管理部门向市民征集建议,寻求一个稳妥的过渡办法,以解决燃眉之急。
经过各方面的论证,最后采纳了一位音乐家的建议:在足球比赛结束时,增加一些精彩的能吸引人的娱乐演出。比如,用象征性的1000美元请一些乐队来演出,这对乐队来说也是一次向数万观众展示自己实力的难得机会。这样,有些人会陆续离开,有些人会因观看演出而多留一会儿,观众离开足协体育场的时间就不会集中,道路拥挤的问题也就会相应的得到缓解。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27 16:47:49
给狗鼓掌的男人时间:2012-11-03 作者:小小Z 点击:346次 我的灵魂在上空观察他很久了。他蹲在草地边,看两只小狗打闹,聚精会神的样子很可笑。
这是两只本地普通小狗,土黄色的毛,胖胖的,眼睛、鼻子黑油油的,很有灵感的样子。它们的打闹充满热情,草地窸窸窣窣,有烟尘扬起。一会儿这狗压倒那狗,一会儿那狗扑倒这狗,斗争相当激烈。当一只狗招架不住的时候,它会忽地跳开,扭头就逃。另一只狗紧追不放。当前面的狗被追急的时候,又会扭身投入新的战斗。打着打着,就回到原先的地盘———也就是那个男人的面前。
这个男人35岁左右吧,头发中分,衣着朴素,神态文静,像个小知“道”分子。他看狗,就像在看一本有趣的书,沉浸其中了。狗跑到哪,他的眼光就跟到哪。只是,他的脚不动,一直蹲在那里。他似乎知道,两只小狗的打闹是为了在他面前逞强,不会脱离他这个忠实观众的。
作为观众,他的忠实程度可堪赞叹。在这个忙碌时代的下午,他居然有心情看两只小狗打闹?他没有工作的压力么?他没有家庭的重负么?他没有朋友之间的交往么?而那两只小狗对他也是那么的忠实,似乎专门为了打闹给他欣赏。它们对他似乎没有任何戒备,人与狗之间的关系在闹腾中显得一片安静。
下午的阳光很好,春天嘛,总有点热乎乎的感觉。小狗们因为激烈运动而气喘吁吁,打累的时候,就面对面坐下来歇口气,舌头拖出来,像两块粉红色的橡皮。那个男人依然静静地蹲着,看着,无声无息。时间这么悄悄流淌,空气中微微飘起灰尘,在光线里缓缓浮动。太安静了。那个男人舍不得走,盯着毛茸茸的两只小狗出神。
忽然,一只狗碰了对方一脚,另一只狗毫不示弱,张开小嘴就要啃对手。它们又扑在一起了,重复刚才的打闹。作为小狗,这可能是它们涉世之初最有趣的游戏,因为投入,所以激情洋溢。男人就是被这个感染了吧?就在一只狗被压倒在草地上的时候,男人举起巴掌,“啪、啪、啪、啪”———缓慢而有节奏地鼓起掌来。
这个为狗鼓掌的男人就是我。我在上空观察自己好久了。这个忙碌时代的一个美好下午。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27 16:48:03
流泪的包子时间:2012-11-03 作者:小小Z 点击:613次 初中那年,学校离家30里地,那时因家境贫寒,缴不起住宿费,我和弟就住在一间放置杂物的小仓房里,带上足够一个月吃的煎饼和咸菜,就算解决了伙食费。
那一天,风很大,扬起的沙尘直往嘴里灌,小弟要比我晚15分钟回来。推开门,一股香喷喷的味道扑鼻而来,桌子上放了几个肉包子、一张字条,我咽了几口馋涎,看过字条知道是父亲从此经过。
小弟看到香喷喷的包子自然是欣喜若狂,看着本不该面黄肌瘦的小脸,泪水在我的眼里打转。我一边喝水一边笑他:“早知道你这么爱吃,姐都后悔没给你多留几个了。”
没料到当天下午,我竟然眼前一黑昏倒在课堂上。
醒来时,是在医院的病床上,是营养不良引起的。
父亲轻声问:“今天那6个包子,好吃吗?”
我微笑着点头。
这时,小弟却突然哇哇大哭起来:“姐姐骗我,她说是她吃剩下的6个……”
我是大人眼里诚实的好孩子,第一次撒谎却惹得家人流泪,然而,它却成了我一生中最得意的事情……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27 16:48:14
从泥塘里借来的阶梯时间:2012-11-03 作者:小小Z 点击:250次 在大二时,我参加一次夏令营———到沙漠中考察烽火台。这座经历了沧桑岁月的烽火台,在大漠之中仍然像青天一柱,让人振奋。由于年代久远,它的出入口早已掩埋在沙土之中,只有它身上斑驳的伤痕向我们述说那遥远的历史。为了确定它的年代,我们想到顶部去寻找蛛丝马迹,可是周围除了沙子外连块石头都难寻,要想登上三丈高的烽火台几乎是空想。为了保护烽火台不再遭到破坏,我们准备放弃这次考察。
就在师生们准备撤离时,附近一片泥塘让我眼睛一亮。我从小是玩泥土长大的,深知泥土和衰草的分量。在我的建议下,老师和同学马上行动起来:挖方形沙坑做坯槽,掏泥塘里的草泥放在坯槽里做成土坯。这些土坯在干燥的沙漠里一天就干透了,第二天,我们用土坯搭成阶梯成功登上了烽火台,同学们自豪地说这是从泥塘里借来的梯子。
泥塘是常人冷落的地方,但是在大漠之中,泥塘里却蕴藏着无穷的生机和希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27 16:48:24
沙漠也能出奇迹时间:2012-11-01 作者:小小Z 点击:232次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有一个小村庄,处于沙漠的腹地,常年干旱。刮风的时候,卷起的黄沙铺天盖地。水,成了当地人朝思暮想的期盼,先人为这个村子取了一个和水有关的名字:泊江海。然而,期盼终于未能变成现实。由于沙漠的面积不断扩大,当地人不得不离开家园。沙进人退,在泊江海早已不是新鲜事。
如今那里却变成了一个木材生产基地。奇迹,是如何产生的呢?
为了防风固沙,人们想尽办法。上世纪90年代初,当地政府号召老百姓种沙柳。沙柳是可以生长在盐碱地的极少数沙漠植物之一,杨树、柳树等大径木砍伐掉以后,三五年之内再也长不起来,而沙柳则在第三年及时平茬。把长大的沙柳砍掉,之后不用再管它,新的沙柳就能很快长出来。
人们发现,除了防风固沙,沙柳还是既经济又环保的木材。沙柳是制造纤维板极好的材料,泊江海便建起了人造板厂,每年产量8到10万立方米,工厂以每吨240元钱的价格收购沙柳。群众种沙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无垠的沙漠开始被成片的沙柳覆盖。在企业周边方圆100公里内,卖沙柳成了很多家庭最主要的收入。
沙柳还可以用来发电。通过分析,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沙柳含的热量和一般煤的发热量居然是一样的,而且好多次煤还不如沙柳,沙柳简直就是可以不断开采的绿色煤田。今年初,当地建起了以沙生灌木为原料的我国沙漠里第一个生物质热电厂。离电厂不到两公里的地方,是一个甲醇化工厂,电厂每年的全部用水都来自这化工厂的工业废水;生物质发电完成以后,残余的草木灰,是制作钾肥的原料。“废物”从头到尾得到利用,而本身没有产生废物。
最大化的利用,使不起眼的沙柳不仅起到了改造沙漠的作用,还支撑起沙漠里的两个支柱产业。其实,大自然不会亏待人类,即使是沙漠,只要不缺少发现和智慧,奇迹照样能创造出来。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27 16:48:39
不得不碰的伤痛时间:2012-10-29 作者:小小Z 点击:204次 生命中有些伤处,你不去碰它,永远不会知道有多痛。
我的朋友有一个好习惯。几乎每个周末她都会去福利院看望那里的孤儿,带去一些小礼物,陪陪他们。也是从她那里我知道了其实福利院的孩子多多少少心里都有一个结:每年的三月总有很多很多人来看望他们,可是基本上只是在三月这个学雷锋月,尽管每个人走的时候都会说“我们还会再来”,然而,通常很少人会在其他没有名分的时候来到这里。
有一个小男孩很喜欢摩托车。可是你知道福利院里是不会有这种交通工具的。而小男孩的家人又早不知去向,所以几乎不可能会有人骑上摩托带他去玩,他的摩托梦总也只是个梦。有一年的三月,一群人来到福利院,当中的一个大哥哥知道了小男孩的心愿,热情地许诺改天会骑摩托车来带他去兜风。小男孩真是高兴,从哥哥走后就开始认真地期待这件事情。可是哥哥也许是很忙,也许是粗心大意忘记了,一直也没有摩托车令人兴奋的马达声响起在福利院的门口。小男孩的智商有点问题,可是他很懂事,只是在每年的三月才会殷殷地问起那个大哥哥今年会不会骑着摩托来?
我不是指责那些没有再去福利院、没有实现承诺的人们,事实上,去过总是胜过不去,更何况在承诺的时候,我相信每个人心里一定也是涌动着万千的柔情。只是后来兴许衡量了自己的能力发觉力不从心,也可能又有了新的牵绊,或者被每天的交通烦扰着自己的梦,总之那样的柔情就慢慢隐去了,承诺渐渐也凉了下来。说到底,那些伤痛不是八点档的连续剧,每天定时出现赚你热泪,常常是在一个你平时不太能碰到的地方,就算忘记,也不会怎样。
只是,对于有着摩托梦、洋娃娃梦或是其他什么梦的孩子来说,那真是他们全天候的期待。
在福利院,这样的故事还有。这里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有些缺陷。亲情的联系有时候挺脆弱,年轻的父母看到出生的孩子少了手指,或是眼睛里的混浊,或是痴痴的表情,想到今后把这孩子拉扯大的艰难和遭人白眼的委屈,很容易就忽略了怀胎十月的期待和血浓于水的情感,问题就被大剌剌地抛到社会上来。还有些本来好好的孩子,完全是因为家人的照顾不周,被烫坏了脸,或是发烧没有及时治烧坏了头脑,同时也失去了享受家庭温暖的权利。这些无辜的孩子被遗弃在福利院的门口或者其他什么地方,开始自己的人生。只是,这是怎样的人生?
于是我们很想去做一期节目,做点什么。为孩子,也为自己。去的时候我们一再提醒自己不要三分钟热度。人常常就是这样,一边痛心疾首地批评着什么什么,一边不自觉地步了后尘。我们想了很久应该做些什么,送些礼物或去陪陪他们当然是好,可是谁规定福利院的孩子就只能在福利院里等着别人来爱他们、等着别人来关心他们呢?那些孩子已经失去了很多被爱的权利,难道连爱人的机会也没有吗?助人是快乐之本,我们希望创造一个机会,让孩子们感受到最本质、最根源的快乐,一种被需要、被感激的快乐。
就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的早晨,我们伟大的计划开始实施。福利院稍大一些、行动方便的孩子被我们组织起来,兵分四路:一部分去公园门口卖气球,一部分深入公园内部帮游人拍照,一票人在糕点店义卖蛋挞,另一票在闹市区卖鲜花。通过孩子们力所能及的劳动,获得一些收入,再用这些钱给那些年纪小或者不能活动的孩子添置生活用品,为他们举办party。孩子们的快乐也变得有来有往了!
你该看看那些孩子在工作的时候有多快乐!他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跑前跑后,忙里忙外。当有了收入的时候,孩子们细心地数了又数,惊讶于自己通过劳动也可以创造财富;当买好了礼物回去的路上,他们那激动、期待、骄傲、神气的表情真是动人啊!是啊,谁不喜欢被信任、被需要的感觉呢?
我们的party很成功,孩子们都很快乐,他们的老师也一直说,以前总是一门心思地想怎么怎么去爱这些孩子,尽可能帮社会去偿还欠他们的一切。可却忽略了孩子们也想去爱别人的情感需要,事实上,再可怜的孩子也不愿意你用那种可怜的眼光看他。
孩子们对我们很亲。他们虽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健康孩子,但是却无一例外地特别特别善良真诚。有一个智力不好的孩子,特别热情地抱着我们节目组一个小女孩大声喊“妈妈”。也许那个孩子把所有他喜欢的人都叫作“妈妈”吧,小女孩看着这个比自己高得多也壮得多的孩子眼泪一下就流了出来。这个人世间最温暖、最伟大、最无私的称呼在这一刻狠狠地撞击了她的心。
那种情绪,就是爱。
生命当中一定有遗憾,这是改变不了的。我们都想让生命中的遗憾少一点,再少一点。可是不能想着藏起来不看,遗憾会不会就少了呢?或是想着那个伤只是隐隐作痛,何必揭开那个疤鲜血淋漓呢?有些伤,必须揭开来,用药用爱,才会慢慢好起来。
生命里有些痛,我们不得不去碰它。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4-27 16:48:53
只是一个普通人时间:2012-10-29 作者:小小Z 点击:366次 乍一看,她只是个寻常老妪,在雪中踽踽独行。人们走过繁忙的都市人行道,移开自己的目光,以免她提醒他们,痛苦和折磨并没有因为圣诞节的到来而停下脚步。
一对年轻的夫妇谈笑风生,抱着满怀的圣诞礼物,他们没有注意到那个老妇人。
一位母亲领着两个孩子,在前往孩子祖母的路上匆匆走过,他们也没注意到老妇人。
一位牧师右手拿着《圣经》,神气十足地走过去,像一个全副武装的基督战士。然而他的思维定格在神圣的事情上,并没有留意她。
如果这些人注意一下,他们就会发现那个老妇人没有穿鞋,光着脚走在冰天雪地里。
她双手紧攥着没有纽扣、破旧不堪的外套衣领,抵御寒风。到了汽车站,她停了下来,弓腰驼背,红蓝相间的围巾裹在头上。她在等候去市中心的公交车。
一位绅士拿着一个看起来挺重要的公文包,在她边上等车,不敢靠得太近。毕竟,她可能会有某种传染病。
一个十几岁模样的女孩也在等车,她看了好几次老妇人的脚,但没有吱声。
公交车来了,老妇人慢吞吞地,费劲地上了车,坐在司机身后靠边的座位上。绅士和女孩都冲到了车尾,与老妇人坐在一起的男人坐立不安,抚弄着大拇指。“这个老不死的。”他想。
一个小男孩指着那个老妇人:“快看呀,妈妈,那个老奶奶光着脚!”
尴尬的母亲把他的手拍了下来:“不要指着别人,安德鲁,那样不礼貌。”接着她的目光投向了窗外。
“她肯定有成年的子女。”一位穿着皮毛大衣的女士说,“她的孩子们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她有一种道德优越感,因为她把自己的母亲照顾得很好。
一位老师坐在汽车的中部,扶着她膝上的礼物袋。“难道我们交的税还不够处理这种情况吗?”她对坐在她旁边的朋友说。
“人们应该学会存钱。”一个衣着得体的年轻大学生补充说,“如果她在年轻的时候存了钱,现在就不会受苦了,这是她自己的错。”
所有人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因为他们都发表了如此精辟的分析。
然而,这些同胞对人漠不关心的态度,引起了一位善良商人的反感,他从钱包里取出一张崭新的20美元钞票,走过过道,毅然上前塞进老妇人颤巍巍、满是皱纹的手中。“拿着,夫人,给您买双鞋。”
老妇人点点头作为答谢。商人大踏步走回自己的座位,对自己十分满意。因为他不是一个光说不做的人。
到了下一站,一个年轻人上了车,他穿着一件厚重的蓝夹克,脖子上围着一条栗色围巾,灰色的羊毛帽罩住了耳朵。一根线在他的帽子下绕着一直到耳朵里,与一个随身听连着,他的身体随着只有他自己能听到的音乐摇摆。付过车费,他一屁股坐在一个靠过道的座位上,正好与老妇人斜对角。
但当年轻人瞥见老妇人光着的双脚时,身体立刻停止了晃动,一下子僵住了。
他的目光从老妇人那里移到了自己的脚上,他穿着一双崭新的、昂贵的名牌运动鞋。
年轻人弯下腰,开始解他的鞋带。他脱掉了他抢眼的新鞋子,又脱掉了袜子,然后在老妇人面前跪了下来。
“大妈,”他说,“我看见您没穿鞋,那就把我的鞋给您吧。”
慢慢地,轻轻地,他双手抬起老妇人那长着厚茧的双脚,把自己的鞋袜给老人穿上。老妇人点点头表示感谢。
此时汽车又到了下一站。年轻人下了车,光着脚走在雪地里。
乘客都涌到窗前,看着他光脚艰难地在雪地里走远。
“他是谁?”一个人问道。
“他一定是一位先知。”另一个说。
“他一定是个圣人。”有一个人提议道。
“他一定是位天使。”又有一人说。
但那个指过老妇人的小男孩说:“不,妈妈,我看得很清楚,他只是个普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