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3 18:18:29

有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镇子,小到在地图上很难见到它可怜的痕迹。外面的人往往将它忽略了,以至于有些人认为它并不存在。
   就在这个无名的小镇上,却生活着一个非常受人尊敬的老人。
   老人已经很老,他的重孙子都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冬天天冷的时候,老人倚在墙上晒太阳的样子,使人想起一根毫无生气的朽得掉渣的树根。
   老人很丑,年轻时就是一脸的麻子,不知什么原因又失去一只眼睛,到了老时,一脸皱纹加上满面的沧桑,可以说从形象上丝毫无任何魅力可言。
   但小镇上所有的人,不管是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是老实巴交的汉子,还是街头胡闹的浪荡子,都对他毕恭毕敬。就连他在墙角眯着眼打盹,人们也要放轻了脚步,对他郑重地行注目礼。
   就是这么一个行将就木、外貌丑陋的老人,又凭什么享有神一样的尊严呢?
   据说他得益于一个充满神奇的匣子。他那个外表看去普通的匣子,为他赢得了至高无上的尊严。
   关于那个神奇的匣子,有很多的传说。
   据说那个匣子是老人的爷爷从皇宫里偷来的。老人的爷爷有妙手神偷的绝技,飞檐走壁,出入戒备森严的皇宫如入无人之境。且说那日潜入皇宫之中,满眼奇珍异宝引起了他的兴趣,他翻箱倒柜,从一极隐秘、极安全的地方发现了这只匣子,作为小偷祖师爷的他知道匣子非同小可,定是价值连城的宝物无疑,便迅速收入怀中,飞身而去。
   第二日,许多大内高手便倾巢而出……
   至于,匣子里面到底藏的是什么无价之宝,除了老人的爷爷,其他所有的人都未见过。老人的爷爷曾留有严训,任何人不得打开它偷看。
   那时的他还小,为了能从爷爷的口中套一点秘密出来,用尽了捧哄、哭闹等诸般手段,他的爷爷才对他捋须神秘地说:“无价之宝啊!”
   到国民党时期,有一市长得知此事,便劝其将宝物交出,除了重金相酬之外,还可有县长的宝座可坐。
   此时的宝匣已经传到老人的父亲,他谨遵祖训,婉言谢绝后远走他乡,过上了隐姓埋名的生活。
   光阴如箭,弹指间过去了许多年。关于神匣的故事似乎到此该结束了。
   然而,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平地里又起风雪。
   先是老人隐姓埋名的小镇来了几个陌生人。他们什么也不干,只打听老人的事情。随后便神秘地失踪了。
   没过多长时间,便来了几个蓝眼睛、高鼻子的外国人,要来此地投资办厂,从此小镇上的所有人都将受惠,这可乐坏了小镇人。
   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们也要见见老人匣中之物。
   县里、镇里的领导都来做老人的工作,希望他为小镇做出贡献。
   死说活说,老人就不允。说那是爷爷传下之物,绝不准看。
   领导们无奈而去。
   第二天老人大清早刚推开门,立时吓了一大跳,门外围着全镇的男女老少,口口声声哀求他,希望他将宝匣拿出来,让外国人看上一眼,也就成全了全镇人的好事。
   老人无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自己在爷爷面前发过誓,要永远地将宝匣传下去,除非自己死了。既然他关系到了全镇的人,那就让外国人明天早上来看吧。至于里面到底是什么,他也不知道。
   第二天大清早,县、镇领导陪着几位外国人鱼贯而入,后面是新闻媒体的记者和全镇的乡亲们。
   老人的房门开着,进去一看,众人都惊呆了:老人已安详地死去。
   老人自己穿戴很整齐,苍老的麻脸上一片安详。双手定定地抱住放在胸口上的那只宝匣。
   县长打开那只充满传奇色彩的宝匣,展开里面的一卷素绢,只见上书:
   王者之业,
   惟倚自信。
   自信,是构筑一切的基石,也只有充满坚定自信的人,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被皇家当成比珠宝还要珍贵的东西,也只有它了。正是因为它,那个很普通的人才坐在龙椅之上,被万民口称“万岁”。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3 18:18:44

如果你必须与人打架,你会选择一位正常人,还是一位空手道的冠军?相信大多数的人会选择正常人。因为大家很清楚,空手道是专家,他们的门路与招数都有名堂方能成为冠军,而且与选手对战的经验更是丰富。
   在美国有一则新闻报道:在高速公路上有两台车辆因为些微的擦撞,两位驾驶员一言不和,就在道路边打起来,这两位驾驶员,一个是普通正常人,另一位则是知名的空手道冠军。交手不到数分钟,结果出来了。这样的结果隔天登上了美国头版新闻。
   打架的结果是空手道冠军输了。报社的记者在标题上注记了空手道冠军输的原因:“空手道冠军有一个习惯,就是不打头部,腰部以下也不打。”可是普通的人没有学过,因此,没有受到制度与规定的束缚,直直的一拳就击在空手道冠军的鼻梁上,让冠军就此倒地不起!
   这则有趣的故事,让人想起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为重要。
   想想看,当我们第一天上班时,没有很多的专业知识,但我们有旺盛的想像力,然而随着时间的过去,我们的年资越来越增加,我们工作所学的专业知识越来越多,但我们的想像力却如青春流逝般很难再恢复。也许,我们已让专业知识及一些固有的模式主宰了我们的思考,我们已渐渐失去了突破与改变的勇气。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3 18:19:13

朱老板是有名的火暴脾气,职员犯一点小错,账簿上差几毛钱,他都能花上两个小时训话。所以员工在背后都不称他朱老板,只要一龇牙,说“神经!”大家就心领神会了。
   但是今天没人敢说“神经”了,反倒每个人自己的神经都紧绷了起来。更没有人敢龇牙,只是暗暗在心里,对着自己龇牙。
   因为———出了大错。
   虽然只是小李粗心造成,但每个人都想“天花板不翻才怪”,也就个个噤若寒蝉。
   果然,小李被叫进去,大家的呼吸全停止了。
   眼看火山就要爆发,现在是风雨前的平静。
   过了十几分钟,小李居然好端端地出来了,回到座位上翻抽屉。
   “小李卷铺盖了!”大家心想。
   小李没卷铺盖,是找旧资料核对,苍白着脸,埋头猛算。
   偶尔朱老板也会出来看看,居然不但没冒火,脚步还比平常缓和,甚至拍拍小李的肩膀呢!
   错误改正,在朱老板亲自打电话道歉之后,失去的客户居然挽回了。
   年终聚餐,朱老板把鸡头夹进自己盘里,起身致词:
   “你们一定奇怪,平常一点小事,我就冒火,而小李出了那么大的错,我却出奇地平静。道理很简单,小事冒火,是为了教你们随时警惕,免得出大错。至于真出了大纰漏,你们自己已经自责得要死了,又何必我再多说?”朱老板举杯,“出大错,我们全受了伤。哪里有受伤的人打受伤的人呢?最重要的,是镇定下来,彼此帮助、克服困难。”
   平时,要“小题大做”,以收警惕之效。战时,要“大题小做”,以安定人心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3 18:19:26

离开喧嚣的城市,回农村老家过年。独自坐在吊脚小阁楼里,重温秉烛读书的旧梦。
   残月被彤云笼罩,昏黑中透出许多静谧。北风在窗外的荆竹林里低吟,雪花簌簌地落在小楼外的梅树上,偶尔有雪压翠竹的爆裂声。火盆里的橡木炭火发出浓郁的香味,把严寒挡在屋外;摇曳的烛光洒在外祖父留给我的线装古书上。读过数遍的《聊斋志异》仍然和第一次一样吸引着我。和儿时千遍万遍扭住奶奶要她给我讲“野人婆”的故事一样,总不会厌倦。明知不会有多情的狐仙来伴我,仍迷恋这些美丽动人的故事,希望遇见善良的异类。此时,身边只有一只顽皮可爱的花猫。它上蹿下跳,不断抓我的书,轻轻咬我的手,我偶尔也摸一摸它的皮毛,示意它安静。后来,我被书迷住,不再理它,它便咪咪地叫了几声,发泄对我的不满,然后依偎着我脚,傍着炭火梦见周公而去。
   烛光在字里行间静静地流,不知时光过了多久。
   突然,窗外发出一阵奇异的声响,好像有人重重地敲击窗户纸,在这更深人静的山村风雪夜,有谁夤夜造访呢?若有风雪夜归人,只应推开映雪的柴门,不会拍打小轩窗。真有狐狸精找上门了吗?此刻,我畏缩了。可笑,我不是好龙的叶公吗?窗外的动静越来越大,同时发出“扑扑”的怪声。连入睡的花猫都被惊醒。它弓腰,竖耳,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注视着那声源,俨然我的保护神。正在惊异与狐疑时,一只八哥穿破花窗的白纸,闯进屋里。它在屋里飞了几圈,便落在书架上。惊魂甫定,却见花猫发出“虎虎”的低沉的怒吼,并在寻找爬上书架的路径。我剖见花猫的狼子野心,便想把这只惊惶的八哥捉下来,放它逃离这要命的地方。八哥出于本能,绝不相信人能有什么善心。为了逃命,飞下书架,降落在松木楼板上。还没看见其落脚点就听见一声惨叫,八哥已然落入猫口。我发出“咄咄”之声,威胁花猫,令其莫作恶。我知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类的话对于肉食者来说是白费口水,便追赶它,希图迫使它放下无辜的小鸟。花猫绝不肯放弃上帝送给它的礼物,叼着小鸟钻进书架脚下。又听得一声惨叫,啊!猫已经“换口”了。所谓换口就是说,猫在当初为了捕获猎物,随便咬住一个地方,不让其逃命。拖到安全处,便咬住小鸟的喉管,使喉管破裂或窒息而死。没换口时,救出小鸟,它不过受一点伤,现在即使救出小鸟,那可怜的生灵已绝无生理了。我害怕听见残忍的花猫咀嚼小鸟骨头发出令人心悸的声音,立即打开房门,将花猫赶出去。我发誓:一辈子都不再理那在我面前媚态十足,在小鸟面前异常凶残的花猫了。转念一想:其实,我充当了猫的帮凶。蜡烛的光明,炭火的温暖作为陷阱,诱惑了黑暗与寒冷中的小鸟。
   夜,仍然那么深,那么黑;雪,仍然静静地飘。夜幕掩盖下,什么都可能发生,什么都可以发生,什么都会发生,什么都能够发生,什么都在发生,什么都发生了,然后,似乎什么都没发生。
   第二天,我把这个悲惨的血淋淋的故事讲给人们听,大家都为猫得了上帝恩赐的美餐而高兴,羡慕之情溢于词表,没有一个人同情葬身猫腹的小鸟。弱者的鲜血与生命值什么?!我在自责与愧悔时又受到人们的嘲笑,这时,我的心才真正悲凉。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3 18:19:39

从前,在青葱的山林里居住着一位隐士,他心地纯洁,品性高尚。地上的走兽,空中的飞鸟,都成群结队来和他作伴,与他交谈。它们喜欢围坐在他身边,听他讲话,往往到深夜才散去。临别前,隐士还要祝福它们,然后看着它们飞向空中,走进丛林。
   有一天晚上,隐士正在谈论着爱,一只豹抬起头问道:“你在给我们说爱,那告诉我们,你的爱侣在哪儿呢?"
   隐士答道:“我没有爱侣。”
   在场的鸟兽们马上惊呼起来,接着交头接耳:“他对我们大谈友爱,而自己却一无所知。”结果,它们一个个怀着鄙夷的心情,悄悄地走开了。
   当夜,隐士躺在草垫上辗转反侧,双手捶胸,痛哭不已。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3 18:19:51

老牧师唐纳先生对神学家很不以为然。一天,唐纳和助手应邀出席神学院的年会,席间各位学者引经据典,口若悬河。会后,院长问唐纳觉得学者们的讲演如何。唐纳先生说,“他们的话句句都是智慧的珍珠。”院长听了十分开心。
   回家的路上,助手忍不住问唐纳先生,“您总说那些学者教条刻板,怎么今天竟恭维起他们来了?"
   “我说的是事实,并没恭维他们,”老牧师回答,“他们的话都是金玉良言,流光溢彩如珍珠。但他们所研究的智慧,在荒漠中不能为人解饥渴,在困苦时不能助人一臂之力,在泥土里不能生根发芽。不是珍珠,是什么?”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3 18:20:02

老鼠是山神的宠物,它向山神要求下凡当一名普通的动物。
   山神说:在动物世界中,大象是最强大的,你下凡后,必须战胜大象,你才有资格回到我身边,否则,你就永远留在动物世界吧。
   老鼠答应了山神的条件。
   但老鼠一来到动物界,便感到,它向山神的承诺是轻率的。因为,它到动物界后,发现自己是一种又小又弱的小动物,要战胜大象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它后悔了。
   但它还是决定试一试。它想,自己要是从大象的长鼻子中钻进去,用身体堵住大象的气管,不让它喘气,大概会迫使它认输。
   这天,它趁大象吃树枝之机,悄悄地钻进大象的鼻子中,准备实施它的计划。不料,刚进去一小段路程,大象觉得奇痒,便猛地打了一个喷嚏,老鼠只听到一声巨大的轰响,它便觉得天旋地转,就像炮弹一样射向高空,半天才掉在地上,摔得它浑身上下像碎了一样痛。它这一下可知道大象的厉害了。
   大象由此也恨透了老鼠。心想,这老鼠长得小,胃口可不小,它竟然想打我大象的主意,真可恶。于是,一见到老鼠,大象就用它那大脚踩老鼠,老鼠险些丧命。
   此后很久,老鼠总是远远地躲开大象。它不想自讨苦吃。
   可天有不测风云。一天,大象落入了猎人设下的巨网中。它挣扎了很久,全身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它在等死。老鼠想,这真是天赐良机,大象现在已毫无抵抗能力,只要我在它的要害部位挖几个洞,它就会没命了。我不就战胜大象了吗?
   然而,老鼠是善良的。它看到大象可怜的样子,它不忍下手。它的良心告诉它,应该救大象。于是,它开始用它锋利的牙齿咬网和绳子,不知过了多久,那张巨网出现了一个大缺口,大象猛地一用力,它终于从巨网中钻了出来。大象得救了。从这件关键的事情中,大象看到了老鼠可贵的心灵,它决定同老鼠结下友谊,当然,老鼠也愿意交大象这个仁厚的朋友。于是,老鼠和大象化干戈为玉帛。
   不久,山神找到了老鼠,它向老鼠祝贺,说它已经战胜了大象。
   老鼠说:“我还没有战胜大象呢。这大概是不可能了。”
   山神说:“老鼠,你已经战胜了大象。你将你的对手变成了朋友。难道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完美的战胜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3 18:20:14

  









一次相聚,有位朋友出了道脑筋急转弯题给大家:对岸鲜花盛开,四季如春,恍如天国,毛毛虫要去对岸生活,可是一条大河阻挡了去路,桥又在很远的地方,那么毛毛虫要怎样才能渡过大河呢?
   当时很纳闷,毛毛虫要怎样过大河呢,无非是长途跋涉,从桥上爬过去。可是朋友们的答案却是千奇百怪:
   一位刚出校门的女孩说:游过去啰!(天,是毛毛虫呀,不是人。)
   做编辑的朋友说:搭船过去!
   一位从商的朋友说:躲在别人身上过去!(哈,天才毛毛虫!)
   而那位律师朋友想了好久肯定地说:从地图上爬过去!
   答案还有好多,比如落在树叶上飘过去;花钱让人带过去;等河干后爬过去……
   是的,只是一道脑筋急转弯而已,所以所有的方法都可以,只要能到彼岸就行。可是我最喜欢的答案是:变成蝴蝶飞过去。
   My god!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啊!
   从一个小小的卵开始,毛毛虫经历多次的蜕皮,长大,然后成蛹,在某个风和日丽花香弥漫的日子,毛毛虫变成了美丽的蝴蝶,在众人的敬慕里,带着尊严与喜悦翩翩飞过大河,到达鲜花盛开的彼岸。
   我想这是真正聪明真正值得敬佩的毛毛虫吧。不异想天开,不依附别人,不投机取巧,聪明又勤奋,无惧秋雨冬雪、寒风酷热,在四季交替中克服一个个困难,带着自信安然成长并不断自我完善,直到变成美丽的蝴蝶,然后翩翩飞过大河,到达幸福彼岸。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3 18:20:26

那次到内蒙古的一座小城旅游,看到一个店铺里面摆放的全都是弓箭,我感到很新奇,便在店里面东瞧西看起来。店里的墙壁上挂着的几张弓都是上好弦的,每张弓都绷得紧紧的;货架上面摆放的那些弓都未上弦,弓背就显得直一些。店主见我对弓箭很感兴趣,便从货架上拿起一张弓,递到我手上,说:“你仔细看一看,这可都是正儿八经的弓箭,价格也不贵。”
   我问道:“这弓能把箭射多远?"
   店主说道:“力气大的人,能射出一百多米,力气小一些的,也能射出七八十米。用铁铸的箭,一下子可以射死一只羊。”
   我把玩着手里的那张弓,爱不释手,决定买两张带回去,一张自己留着玩,一张送给一位朋友。跟店主谈好价钱后,我让店主拿两张上好了弦的弓,店主认真地说:“这几张上了弦的弓挂在那儿主要是做样品的,一张弓上好了弦后,都是绷得紧紧的,长时间这样放着,弓背和弓弦的效用就差了,力道也减了,根本就射不出多远。买弓应买那没上弦的,现用现上弦就可以了。”
   我笑着说:“我买这弓,也不是要用它射杀什么,就是为了玩,不必非得有实用价值。”
   店主笑了笑,便摘下墙上的几张弓,放在我面前,又拿出几张未上弦的弓,叫我随便挑。挑了一阵,我就要了一张未上弦的和一张上好了弦的,末了,又买了一捆木制的箭。
   回到家后,我找了一个空旷的地方,用两张弓试着射了几箭,那张现上弦的弓,一箭射出了九十多米,而先前上好了弦的那张弓,仅把箭射出了四十来米。
   细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人也是这样。一个人要是始终绷紧神经,老是处于紧张状态,就会导致身心疲惫,在需要冲刺的关键时刻,往往有心无力,难免败下阵来。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3 18:20:39

有位刚刚退休的资深医生,医术非常高明,许多年轻的医生都前来求教,要求投靠在他门下。 资深医生选了其中一位年轻的医生,帮忙看诊,两人以师徒相称。应诊时,年轻医生成为得力助手,资深医生理所当然是年轻医生的导师。
   由于两人合作无间,诊所的病患者与日俱增,诊所声名远播。为了分担门诊时越来越多的工作量,避免患者等得太久,医生师徒决定分开看诊。
   病情比较轻微的患者,由年轻医生诊断;病情较严重的,由师父出马。实行一段时间之后,指明挂号给医生徒弟看诊的病患者,比例明显增加。起初,医生师父不以为意,心中也高兴:“小病都医好了,当然不会拖延成为大病,病患减少,我也乐得轻松。”
   直到有一天,医生师父发现,有几位病人的病情很严重,但在挂号时仍坚持要让医生徒弟看诊,对此现象他百思不解。
   还好,医生师徒两人彼此信赖,相处时没有心结,收入的分配,也有一套双方都能接受的标准制度,所以医生师父并没有往坏处想。也就不至于到怀疑医生徒弟从中搞鬼、故意抢病人的地步。
   “可是,为什么呢?”他问,“为什么大家不找我看诊?难道他们以为我的医术不高明吗?我刚刚才得到一项由医学会颁赠的‘杰出成就奖’,登在新闻报纸的版面也很大,很多人都看得到啊!”
   为了解开他心中的疑团,我来到他的诊所深入观察。本来我想佯装成患者,后来因为感冒,也就顺理成章地到他的诊所就医,顺便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初诊挂号时,负责挂号的小姐很客气,并没有刻意暗示病人要挂哪一位医生的号。
   复诊挂号时,就有点学问了,发现很多病人都从师父那边,转到医生徒弟的诊室。问题就出在所谓的“口碑效果”,医生徒弟的门诊挂号人数偏多,等候诊断的时间也较长,有些病人在等候区聊天,交换彼此的看诊经验,呈现出“门庭若市”的场面,让一些对自己病情较没有信心的患者趋之若鹜。
   更有趣的发现是,医生徒弟的经验虽然不够丰富,但就是因为他有自知之明,所以问诊时非常仔细,慢慢研究推敲,跟病人的沟通较多、也较深入。而且很亲切、客气,也常给病人加油打气:“不用担心啦!回去多喝开水,睡眠要充足,很快就会好起来的。”类似的心灵鼓励,让他开出的药方更有加倍的效果。
   回过来看看医生师父这边,情况正好相反。经验丰富的他,看诊速度很快,往往病患者毋须开口多说,他就知道问题在哪里,资深加上专业,使得他的表情显得冷酷,仿佛对病人的苦痛渐渐麻痹,缺少同情心。
   整个看诊的过程,明明是很专业认真的,却容易使病患者产生“漫不经心、草草了事”的误会。当我向医生师傅提出这些浅见时,他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对呀!我自己怎么都没有发现!”
   这是麦穗弯腰的哲学,其实,很多具有专业素养的人士,都很容易遇到类似的问题。
   并不是故意要摆出盛气凌人的高姿态,但却因为地位高高在上,令人仰之弥高,产生遥不可及的距离感。
   别忘了!越成熟的麦穗,越懂得弯腰。
   或者,我们也可以来个逆向思考,越懂得弯腰,才会越成熟。      
页: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