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3 10:52:15

非洲大草原的旱季来临了,饮水成了生活在这里的所有动物最艰难的事情。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四处寻觅着水源。在飞禽的指引下,走兽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日渐干涸但仍有水的小湖。
  狮子最先赶到这里,喝完水后离开了。斑马、羚羊、跳羚、猴子等陆续集结此地,可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它们面前,湖水中潜藏着许多鳄鱼,个个虎视眈眈。岸上的动物显得惶恐焦躁,不敢轻易靠近,但又无法忍耐饥渴的折磨。
  最先冒险的是勇敢的斑马,领头的一只试探着靠近湖水,低下头小心翼翼地喝了口,然后抬起头观察一下再低头喝。接着其他的斑马也鼓足勇气相继靠近,低头,饮水……突然,一只鳄鱼咬住了猎物。一头体格较弱的斑马成了牺牲品,别的斑马纷纷后退。
  鳄鱼的强悍有目共睹,可生存成了动物们惟一的渴求,眼睁睁地看着一些动物脱水后倒下,它们只能选择冒险。于是,羚羊、跳羚、角马等不间断地先后靠近湖水。一场生与死的较量、进攻与脱险的游戏一遍又一遍悲壮地演绎着……
  虽然许多动物不幸地落入凶残的鳄鱼之口,但饥渴难耐的“悲壮者”仍旧选择“冲锋”。
  与此相反,猴子并不轻举妄动。原来,大多数猴子“探索”出一条饮水的巧妙方式:在离湖不远的岸边沙地上挖出洞穴,湖水会从地下渗透过来,这足以让猴子们活下去。
  猴子饮水的巧妙方式,给人们一个启示:勇敢的冒险有时并非明智之举,而另辟蹊径的智慧才是取胜的法宝。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3 10:52:28

英国有个风光旖旎的临海小镇,名叫威尔斯。
  在威尔斯海岸金色的沙滩上,许多渔民都在利用这片美丽的露天市场摆摊卖鱼。随着旅游业的日益红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给了他们无尽的财富。
  可是最近半年来,当地的海鸥群却成了渔民们的大麻烦。一大早,渔民们摆好摊子,欣喜地拿出刚从大海里捕捞的新鲜海货,可是率先吸引来的“顾客”却令他们头疼不已:一只海鸥像箭一样俯冲下来,动作迅捷地叼走一些珍贵的鳕鱼或者鲑鱼,接着是第二只,还有第三只、第四只……
  终于,渔民们忍无可忍,开始想尽一切近似残忍的手法驱赶海鸥……为此,这片美丽的沙滩偶尔也染上了海鸥的血迹。
  可是有一位名叫亨特的渔民却很特别,他眼睁睁地看着海鸥叼走鱼却并不动怒,有时甚至抓起一条鱼欢呼着抛向空中,引得那些可爱的海鸥互相争食。“总有一天那些海鸥会让他变成穷光蛋,他简直就是个疯子!”可怜的亨特成了其他渔民取笑的对象。
  没过多久,对海鸥的无情驱赶终于有了收效。可是许多渔民意外发现,他们的生意却变得每况愈下。原来引得不少游客闻名而来的正是这些在当地小有名气的海鸥种群。海鸥少了,自然游客也少了。
  更让渔民们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发现亨特的生意却异常火爆。原来,亨特的摊子因为有了贪嘴的海鸥而在威尔斯声名大噪,附近的许多孩子和外地游客都会聚集在他的摊子旁,一边挑选一些海货,一边等着抓拍海鸥吃鱼的有趣画面。这样一来,生意自然红火。
  亨特用他看似疯狂的举动赢得了意外的回报。这其实是一种偶然背后的必然。
  有位哲人说过,不为贫困而苦恼有两个方式:增加你的收入或减少你的欲望。在严格比较后,我们发现增加收入和减少欲望相比,前者还需要考虑除了主观以外的一些客观条件。所以我们何不果断地选择后者?人生在得到的同时,总要付出一些代价。正确认识得与失,人就会在得到的时候,懂得必然的失落;也会在失落的时候,懂得如何从失落中找回自我。
  所以,我们何不辩证地看问题:凡事都有它的两面性,得失之间总有一个平衡点可以让你满足。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3 10:52:40

一所大学物理系的活动中有一则实验,是用牛奶糖戳破椰子壳。牛奶糖的质地很柔软,椰子壳的质地很坚硬,用牛奶糖戳破椰子壳,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应用物理学的原理,竟然可以轻松办到。
  学生用手将牛奶糖捏成像图钉的样子,平放在地上,针尖朝上,然后以垂直的角度,将椰子掷下,牛奶糖果真把椰子壳刺破一个洞。
  古人王阳明以“格物致知”的理论,阐述人生道理,我们现代人同样可以在物理实验中,发现生活的智慧。
  柔软的牛奶糖能戳破坚硬的椰子壳,说明了“以柔克刚”的成功之道。只要使对了力气,柔软的力量,也有它不可忽视的强大功效,就是俗话说的“四两拨千斤”。
  当我亲眼看到这个实验时,内心产生很大的震动。
  每个人都必须摒除主观的成见,认识各种特质,才能找到其中的可能性。若受限于日常的生活经验,往往忽视了尚未发挥的潜力,也看不到别人内在的能量,实在很可惜。
  一个人不要妄自菲薄,以为自己没什么大才能,成不了气候。其实,只要塑造成另一种形状,或是摆对位置,就能发挥潜在的力量,令人刮目相看。
  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要看轻别人,表面上的弱小,内在里可能有你意想不到的巨大能量!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3 10:53:03

曾经有人问球王贝利,你最漂亮的进球是哪一个,他笑笑说,下一个。
  雕塑家罗丹也用自己的雕刻刀告诉世人,他最满意的雕塑是下一座。
  这些卓越的人留给了世间一个又一个重大的科研成果,一个又一个令人激动的瞬间,一个又一个艺术的高峰。是的,他们没有因取得的荣誉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们没有为声名所累,他们并不因为曾经的成功而失去超越自我的锐气,成功后的他们总是在期待下一次的美丽。
  人生经常充满期待,这本身就是一种美丽。
  期待下一次的美丽,也许我们会因此而冲淡了一些现有成功的喜悦,而且期待不等于等待,期待还要我们不停地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我们的人生会因此而充满激情与斗志。
  人的一生中有一个大理想,它由无数的阶段理想构成,成功的人生也由无数的阶段成功构成。在成功面前,请“勿以物喜”,别停止脚步,那么我们双脚丈量的人生就更加宽广。
  期待下一次的美丽,于是怒放的鲜花对自己说,我最美丽的姿态在下一个春天;于是奔涌的水流对自己说,我最激越的声响在冲刺下一个峡谷时;于是站在山顶的攀登者对自己说,我看到前面还有一座更高的山,我最美丽最灿烂的微笑在下一座山顶上。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3 10:53:15

在以色列农村,每当庄稼成熟收割的时候,靠近路边的庄稼地四个角都要留出一部分不收割。四角的庄稼,只要需要,任何人都可以享用。他们认为,是上帝给了曾经多灾多难的犹太民族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为了感恩,就用留下田地四角的庄稼这种方式报答今天的拥有。这样既报答了上帝,又为那些路过此地又没有饭吃的贫困的路人给予方便。庄稼是自己种的,留一点给别人收割,他们认为,分享是一种感恩,分享是一种美德。
  无独有偶,韩国北部的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这里随处可见农民采摘柿子的忙碌身影,但是,采摘结束后,有些熟透的柿子也不会被摘下来。这些留在树上的柿子,成为一道特有的风景,一些游人经过这里时,都会说,这些柿子又大又红,不摘岂不可惜。但是当地的果农则说,不管柿子长得多么诱人,也不会摘下来,因为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
  是什么使得这里的人留有这样一种习惯,原来,这里是喜鹊的栖息地,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有一年冬天,天特别冷,下了很大的雪,几百只找不到食物的喜鹊一夜之间都被冻死了。第二年春天,柿子树重新吐绿发芽,开花结果了。但就在这时,一种不知名的毛虫突然泛滥成灾。那年柿子几乎绝产。从那以后,每年秋天收获柿子时,人们都会留下一些柿子,作为喜鹊过冬的食物,留在树上的柿子吸引了许多喜鹊到这里度过冬天,喜鹊仿佛也会感恩,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这一年柿子的丰收。
  在收获的季节里,别忘了留一些柿子在树上,因为,给别人留有余地,往往就是给自己留下了生机与希望。自然界里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给予,是一种快乐。因为给予并不是完全失去,而是一种高尚的收获。给予,是一种幸福,因为给予能使你的心灵美好。
  留几枚柿子在树上,那是一道人间最美的风景。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3 10:53:26

二十年前,有两个人同时学习英文,经常跟我谈起心得和甘苦。其中一人(我们姑且称他为某甲)跟我说:“英文太美了,我就像走进一座花园里,每走一步,就看见一些灿烂的颜色,每走一步,就闻见一些芬芳的香味。”另外一位(我们姑且称他某乙)则不然,他每次见了我都要抱怨英文是如何的不合理,如何号称拼音文字而拼法却极其紊乱,一个A长音就有十四种拼法,学习的人仍然要死记字形,这样的拼音文字岂不是有名无实?二十年过去了,某甲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翻译人才,对中西文化的交流大有贡献。而某乙仍在批评英文不合理,所持的理由仍然是A长音有十四种拼法。
   不肯读书的人,总可以找到理由推卸自己的责任。从前有一个人坚决不肯读《诗经》,理由是没有人能证明《诗三百》是孔夫子亲手删定的,所以不值得一读。他又坚决不肯读《书经》,理由是《书经》的真伪还成问题,读它做什么?读书的人一开始就要和书对抗,如何能读出滋味来?再说,睁开眼睛只看见对方的缺点,而看不见对方的优点,自己当然很难进步!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3 10:53:44

炎炎烈日,咸咸的海风,海浪有节奏地拍打着海岸。
   小男孩正在沙滩上快乐地忙碌着。他一会儿跪在地上,用小塑料锹一锹一锹把海沙装进一个漂亮的小桶里;一会儿,小男孩又兴高采烈地把一桶桶海沙堆积在一起。他的心里充满了希望,充满了信心,也充满了欢喜。他要建造一座城堡。
   小男孩整整忙碌了一个下午。垒起坚实的城墙,放几个小瓶子,那便是守城的卫兵;挖一条宽阔的护城河,搭上几根冰棒棍,那就是连接城内外的吊桥。男孩心目中最雄伟的城堡已经完美地展现在他的眼前。
   繁华的都市。行色匆匆的路人。办公室里,电话铃声、打印机的声音、键盘的敲击声混杂在一起。
   他的案头,文件堆积如山。他一边审阅着报表,一边娴熟地用脸颊和肩膀夹着电话,还不时地扫一眼电脑屏幕上不断变化着的曲线。他的心里充满了数字,充满了曲线,也充满了利润。他也要建造一座城堡。
   他的一生都在忙忙碌碌。他的投资是通向城堡的惟一桥梁;他的利润、他的金钱就是他守城的卫兵。他心目中那个最牢固、最美丽的城堡仿佛已经近在咫尺。
   他们都是天才的建筑师。因为心中装满了梦想,所以才有宏伟的蓝图;因为对梦想的执著,所以才能聚沙成塔;因为不辞劳苦,所以才能成就大业。
   两座城堡,也有着同样的宿命。一旦海浪袭来,一切都将化为乌有,不复存在。
   可这两位建筑师却又有着天壤之别。小男孩清楚地知道那城堡的归宿;而他却不明白城堡的必然结果,即使明白,他也不愿意去相信、不甘心去接受。
   当夜色降临,海浪越来越近的时候,那聪明的孩子会为自己的城堡鼓掌。他欢呼着,雀跃着,没有悲伤,没有惧怕,没有遗憾。因为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必然,他一点儿都不觉得意外。一排大浪袭来,他的杰作被收回了大海,他笑了。收拾起自己的工具,他牵着妈妈的手回家了。或许,明天他还会来。
   而他却永远不能像孩童那般坦荡、豁达、睿智。当生活的潮水冲刷他的城堡的时候,他感到恐惧;当岁月的波涛侵蚀他的城堡的时候,他感到痛心;当生命的轮回要收回他的杰作的时候,他感到惶恐。生活的车轮依然滚滚向前,无需向他说明,谁都清楚,那城堡究竟应该属于谁。
   去看看在海滩上筑城堡的孩子吧,或许,我们能学到点儿什么。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3 10:53:57

南非开普敦地处印度洋和大西洋交界,市内的现代建筑和欧式建筑和谐布局相得益彰。漫步在这里,常常不由自主地从心底惊叹它的美丽。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市西的一座断桥。
  这本该是一座立交桥,桥面在即将达到最高点时戛然而止,腕粗的钢筋张牙舞爪地伸在外面,大大小小的混凝土块七零八落地挂在钢筋上或横躺在路面上,仿佛这里刚刚经历过一场地震。看看这座断桥,再环视开普敦的美景,一种落差刺激着视觉,就像看见一块可口的奶油大蛋糕上落下一只黑苍蝇。
  见我皱着眉头,开普敦市的朋友布莱克很平静地说,其实我不说你也看得出,这是一个豆腐渣工程遗留下来的。15年前,因为计算错误,桥建到快一半时轰然倒塌,3名建筑工人当场身亡。那是一场灾难,建设局局长被判了3年徒刑,随后,开普敦打算尽快清理掉这堆建筑垃圾。在狱中的建设局局长得知这个消息,写信恳求市长留下这座断桥。但大多数市民不同意这么做,认为每年有上百万的外国游客来开普敦,这种丑陋的建筑垃圾,简直是全体开普敦人莫大的耻辱。
  就在准备拆除断桥的前一天晚上,开普敦电台广播了3名身亡的建筑工人家属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
  ……断桥是刻在每个市民心头的耻辱,对于我们还要再加上一份痛苦。早一点让它消失,也许会平息我们的思念。但是,流过血的伤口会永远留下个疤,不承认有疤的城市是虚弱的。我们这座城市需要的不仅仅是美丽,更需要一种勇敢的品质。
  不要让耻辱轻易地离开,即使耻辱里包含着痛苦。让断桥时刻地警示我们吧,这样我们未来才能做得更好。
  断桥保留了下来。开普敦议会专门做出规定,任何人不得拆除断桥。后来的每一任建设局局长宣誓就职时都选择在断桥前,保证用责任来修补曾经的耻辱。市长会把一个小盒子交到建设局局长手中,盒子里是断桥上的一小块混凝土。
  夜色渐晚,大西洋的风轻拂着这座城市。布莱克告诉我,那个入狱的建设局局长是他的父亲。我心头不由地一颤,布莱克、他的父亲、3名建筑工人的家属和全体开普敦人是勇敢的,他们把断桥当作了耻辱之碑,责任之碑。
  断桥的右边,一座新的立交桥已建成通车,挺拔而牢固地屹立着。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3 10:54:09

年轻、财富、学识、友谊,毫无疑问都是人生的资本,但这些都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人生最重要的资本,是信用。信用是一种彼此的约定,是一种具有约束力的心灵契约。尽管它无体无形,但却比任何法律条文更具震撼力和约束力。一个没有信用的人,要想跻身成功者的行列,可以肯定是不可能的。
  那些流芳百世、闻名世界的成功者,都是以自己的信用赢得了尊重的人。因为,信用是高尚品格的象征。
  公元前4世纪的意大利,有一个名叫皮斯阿司的年轻人触犯了国王,被判绞刑,几天后在特定的日子中将被处死。皮斯阿司是个孝子,在临死之前,他希望能与远在百里之外的母亲见最后一面,以表达他对母亲的歉意,因为他不能为母亲养老送终了。他的这一要求被告知了国王。国王被他的孝心所感动,允许他回家,但是他必须为自己找个替身,暂时替他坐牢。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近乎不可能实现的条件。有谁肯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替别人坐牢,这岂不是自寻死路。但,茫茫人海,就有人不怕死,而且真的愿意替别人坐牢,他就是皮斯阿司的朋友达蒙。
  达蒙住进牢房以后,皮斯阿司回家与母亲诀别。人们都静静地看着事态的发展。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皮斯阿司还没有回来,眼看刑期就快到了。人们一时间议论纷纷,都说达蒙上了皮斯阿司的当。行刑日是个雨天,当达蒙被押赴刑场之时,围观的人都在笑他的愚蠢,幸灾乐祸的也大有人在。刑车上的达蒙面无惧色,慷慨赴死。
  追魂炮被点燃了,绞索也已经挂在达蒙的脖子上。胆小的人都吓得紧闭了双眼,他们在内心深处为达蒙深深地惋惜,并痛恨那个出卖朋友的小人皮斯阿司。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在淋漓的风雨中,皮斯阿司飞奔而来,他高喊着: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这一幕太感人了,许多人都还以为自己是在梦中。这个消息宛如长了翅膀,很快便传到了国王的耳中。国王闻听此言,也以为这是谎言。他亲自赶到刑场,要亲眼看一看自己优秀的子民。最终,国王万分喜悦地为皮斯阿司松了绑,并亲口赦免了他的刑罚。
  在赦免的现场,国王当众宣布了自己要以信用立国,以信用治天下的政令。并宣布任命皮斯阿司为司法大臣,任命达蒙为礼仪大臣,协助国王治理国家。国王说,他为自己的国家有这样的子民感到高兴,为自己的国家有这样信用和义气的子民感到自豪。他相信,他们两个人一定会辅助他把国家治理成信用礼仪之邦。
  事实上,正是这两个人在担任了大臣以后,以诚信治天下,使意大利走向了历史最辉煌的全盛时代。
  这就是信用的力量。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组织,一个国家,当信用成为安身立命的尺度之后,就可以改变成败,就可以创造历史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3 10:54:21

2003年,我在牛津访学时,有一天与众灵学院的胡德教授在学院的小食堂里进餐,我问他:牛津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食堂,为什么不把它们合在一起,办成一个或几个大食堂,那样不就省去很多的厨师和工作人员吗?“喔,不,不。”胡德教授连连摇头,“Small is good(小的是好的)。如果办成大食堂,那太恐怖了,你能想象在那样的食堂里我们能这样安静地用餐和讨论问题吗?"
  牛津几十个学院加在一起才一万多名学生,落到每个学院、每个导师头上,其办学规模可谓“小”矣。美国的名校耶鲁,其最新统计学生人数是一万二,我在耶鲁法学院做访问学者期间,印象最深的是它的课都是小课,据说它之所以保持排名第一,这种小课对教学质量的保证起了重要作用。
  去年,我读到一本《小的是美好的》经济学方面的书(其实不只是经济学)。作者舒马赫在书中提出了许多令人瞩目的观点和疑问,例如他说:小规模经济与持久性经济有明显的关联,小规模生产不论为数如何多,都不及大规模生产对自然环境的危害,因为个别的力量相对于自然的再生产能力来说是很微小的;小团体的成员对他们那小块土地或其他自然资源的爱护程度,也明显要超过那些隐去姓名的大公司或那些把整个宇宙都看成是自己的合法采石场的政府;虽然现在表面看,公司的规模似乎越来越庞大,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大规模刚一形成,就会出现另一种形式的化大为小,如通用汽车公司等实际上都是由许多规模适中的小公司组成的。
  与许多思想家一样,舒马赫对建立“特大城市”持批评态度,认为城市合适规模的上限只能为50万左右的居民,超出这一规模就会造成病态发展,带来犯罪、人性堕落、污染等大量难题。他甚至尖锐地指出,人类的欲望太大,结果让聪明取代了智慧,使得人与人对立,国与国对立;人类现在不惜耗费大量的能源和资金来追求财富和权力,试图用昂贵的科学和想得出的任何“游戏”来征服地球,这个世界却离道德目标越来越远,离平静越来越远,离耗资很少的哲学、文学和宗教越来越远……
  中国人为这种“大”的热情付出了代价,以北京的建筑为例,那就是“为了给这些由玻璃、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庞然大物腾出地方,具有北京传统特色的老建筑不得不被整片推倒”。
页: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