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2 12:39:29

家庭聚会,一伙人相约到郊外走走,经过了一畦稻田,刚插好的秧苗像一列列站岗的小卫兵,煞是好看。
  突然侄儿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叫着:“为什么角落种的秧苗是一整撮的?这么多株挤在一个小小的方块里,会活吗?"
  “我想应该是农民怕有些秧苗长不好,所以多准备一些,到时候如果有些秧苗死了,就可以再补插上去。”大哥哥煞有介事地解释着。
  “你没知识又不看电视,秧苗挤在一起,才会发育不良!我认为,这整撮的秧苗是为了要阻挡过多的水冲进来。”伶牙俐齿的小姐姐也不甘示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你们两个讲得都不对,应该是……”就这样几个堂兄弟姐妹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辩着。
  就在小侄儿听得不知要相信谁时,农田的主人正好走来巡视他的稻田。小侄儿见机不可失,立刻问道:“伯伯,你为什么要留这么多株秧苗在这里呢?它们长大后会结稻穗吗?"
  “这么多挤在一起,当然不会结稻穗啊!”
  “既然没有用,你为什么不把它们丢掉呢?"
  “我们家所有吃、穿、住和孩子的读书钱,都是靠这些稻子供给的,我怎么忍心将它们丢掉呢?虽然我知道留着它们是没有用的,但是我就是舍不得啊!”
  好一个“舍不得”,这其中包含了多少温馨与感激,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否也应该留一块小小的空间,去包容彼此的“一无是处”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2 12:39:40

马是世界上最善跑的动物,它不仅跑得快,而且奔跑时很少会摔倒。
  在形容马奔跑时,我们总爱用“飞奔”这个词。其实,不管马儿跑得多么快,它都没有“飞”起来,因为它始终保持有一条腿不离开大地。
  有人用高倍摄像机摄录马儿奔跑时的步态,发现马儿与其他四足动物的步态有明显的差别。一般四足动物奔跑起来,前面两足大多同时落地,而马儿不是,它的前面两足落地总会存在一个时间差,同时,它的后面两足与前面两足也存在着延迟的时间差。也就是说,马儿在奔跑时,它的四个足落地的时间是不同的,并始终保持有一个足踏在大地上。
  不管跑得多快,也不把自己悬空起来,在这方面,我们很多人都不如马。不是吗?一些人一旦飞黄腾达,就飘飘然,就趾高气扬,就把自己悬空起来,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结果,不少人因此而栽了跟头。
  马儿善跑,而且在奔跑时很少见它摔倒,就是因为马儿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步态稳健,才能从大地上不断获取前进的力量。
  在人生的路上,我们应该保持一种马儿奔跑的姿态。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2 12:39:50

生活在黄河边上的人,都知道有一种水鸟叫“鹳雀”,而根据它命名的“鹳雀楼”更是名扬天下。但又因为“鹳雀”的特殊习性,它有了个不太文雅的名字,叫“老等”。
  鹳雀外观的确不美丽,它尾秃,腿细,颈长,羽毛黑白相间。凡涉及介绍鹳雀的资料上,大都这样描写:“大型涉禽,形似鹤亦似鹭,嘴长而直,翼长大而尾圆短,飞翔轻快。常活动于溪流近旁,夜栖高树。主食鱼、蛙、蛇和甲壳类。我国一类保护动物。”但它在诗人眼里却是另一种景象,尤其是生活在唐朝的鹳雀就更幸运了。它们在翩翩飞翔中,突然看到了黄河岸边有座高大的楼宇,于是,头鸟便试探性地飞到了那座楼上,歇息的一瞬间,顿觉无比舒坦,不禁暗自思量:“还有哪个地方能比这里更适合我们家族居住呢?”当下决定就此安家,不再去那每晚都胆战心惊且风雨飘摇的枯枝败叶上了。于是,鹳雀们一传十,十传百地飞来了,后来竟有成千上万的鹳雀迁居到了这座高楼上。它们哪里会想到,竟在这里遇见了大诗人王之涣,更没想到因为大诗人的诗,而使它们成了一种充满灵性的鸟。这座名不见经传的高楼“鹳雀楼”,一举成了天下名楼。
  前不久,我和几位朋友登上了位于山西永济市的“鹳雀楼”,举目眺望,奔腾的河面上并无鹳雀出没,楼上也不见任何鹳雀栖息。我十分纳闷,就请教同行的一位朋友,他微微笑道:“这就是为什么把鹳雀叫做‘老等’的缘故了。”我依然不解,便悻悻下了楼。
  当我来到黄河岸边时,一种并不壮观的景象呈现在了眼前。此时的鹳雀们正在捕食,它们的队形很是分散,每只鹳雀的间距大约有三四米远,显得零零落落,但又互不干扰。它们久久站在水渚边,默默耐心地在等待,几个小时一动不动,不论惊涛骇浪拍岸,还是细流潺潺缓动,甚至河面上穿梭来往的船只,也丝毫影响不了它们的耐心。每只鹳雀都如一个经验老到的垂钓者,一旦瞅准了猎物,便把脖颈伸开闪电般予以出击,那尖利的喙似标枪般的准确刺入荡漾的水中,即刻一顿美食尽入口中,吃饱了的,扑打着翅膀悠闲地在岸边散步,不过瘾的,接着继续等了下去,直到肚儿圆了为止。
  看完了鹳雀捕食的全过程,我恍然大悟:这就是为什么把鹳雀称之为“老等”的缘故了!但同时想到,也只有被称之为“老等”的鸟,才配叫“鹳雀”。
  多少年过去了,一代代的鹳雀依然在黄河边耐心地等待,它们显不出一点点寂寞,也丝毫不动声色,就那样一直等了下去。鹤雀的子孙们也因此有了一笔宝贵财富:只有坚忍不拔地耐心等待,才会等来灿烂明媚的早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2 12:40:03

豹子是一位勇士。豹子胆大、勇猛异常。我们称某某吞了豹子胆,说明此人胆子大。豹子胆子大是无可置疑的。豹子敢向比它大得多的动物诸如牛、马、羚羊等动物发起进攻,且能屡屡得手,在豹子眼中,那些身高力大的动物是不堪一击的。豹子在自己的词典中没有怕字。面对自己的对手,它永远保持凌厉的攻势。豹子并非百战百胜,有时豹子也会被野牛的尖角刺穿肚子,悲壮地死去。但战败的豹子仍然是英雄,它用自己的勇敢精神捍卫了自己的尊严,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勇士,而成败,却显得次要了。
  豹子的生存法则是超越,豹子只有在狂奔中速度超越其它动物,才有机会捉到对方,获得食物,否则,豹子只能饿死。据科学家考察,豹子的猎捕对象在生存竞争中不断提高奔跑速度,用来摆脱豹子的追杀。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豹子也不断地提速,奔跑起来像一阵迅猛的旋风,令猎物防不胜防。豹子永远不满足自己创下的奔跑速度的纪录,它一次次超越自己的纪录,它知道,一旦满足了现状,那么就会有生存危机找上门来,为此,豹子总是不停地给自己加压,无止无休地进行着“体能训练”,无止无休地磨练自己,超越就是它的生存方式,一旦没有了超越,那就是它的末日。它每完成一次超越,就得到一次丰厚的奖励:战利品,它便可以有滋有味地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收获超越的喜悦。对于豹子而言,没有比超越更重要的了。超越是生存手段,也是生存法宝,豹子是一种非凡的动物,是动物界的佼佼者。
  豹子的强大还在于它善于节制。豹子吃东西时往往适可而止,从不搞得大腹便便,否则,饮食过度会使豹子变得笨拙,丧失自己的优势。节制对于豹子来讲非同小可,没有节制,就会失掉高速度,失掉高速度就会失去生存能力。因而,不知节制的豹子只有死路一条。从某种意义上讲,节制比勇敢更重要。假如豹子胆怯,那么豹子会丧失一些捕猎机会,但不会丧失全部的机会。而不知节制,过于贪婪,那么必然使豹子变得臃肿,从而丧失高强的全部的捕猎能力,只能坐以待毙。可敬的是,豹子从不犯贪心的毛病,因而它永远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所向无敌。
  豹子不图虚名。常言道,豹死留皮,以此比喻人死后留名于世。《新王代史·周书·五彦章传》中说:“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其于忠义、盖天性也。”其实就豹子而言,它对名是不屑一顾的,豹子清楚,不管自己得到什么名声,那都是虚名,对于它来讲,最重要的是捉到猎物。没有名声,豹子不伤毫毛,而没有猎物,那就意味着死亡。因此,豹子视名声为粪土,而对实际能力则十分珍重,那才是生存、发展之本呀。我想,一个人如果能像豹子那样超越自己,一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人类是惟一嫉妒豹子的动物。在动物界豹子几乎没有天敌,它勇敢、它凶悍、它强壮、它神气,是货真价实的强者。然而,这一切却招来了人类的嫉妒,嫉妒心十分强烈的人类容不下豹子这位勇士,肆无忌惮地侵占它的家园或残忍地将它们猎杀。如今,这位动物界中的勇士在人类面前成了弱者。它的种群濒于灭绝。这人是因为人们对豹子产生了无穷无尽的欲望。《本草纲目》中有这样的解释:“豹肉味酸、性平、无毒,能安五脏,补绝伤,壮筋骨;脂和在发膏中,朝涂暮生;头骨作枕,睡后可以避邪,烧灰淋汁,去头风白屑。”不难看出,这豹子对于人类的用途太大了。看来,人类消灭豹子的行动只能到豹子灭绝后才肯罢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2 12:40:20

稍不注意,一只猴子把我的包抢走了。着实吓了我一跳,庆幸的是包里没有贵重物品,除了吃的还是吃的。
  那只猴长得瘦小,但很活泼可爱。导游说那是一只很有心计的猴子,外号叫“猴精”,它能巧妙地骗过别的猴子,独自得到最好吃的食物。导游的话引起了我的兴趣,我要看看“猴精”是怎样施展骗术的。
  猴精跳到高处,立刻把我的包翻了个底朝天。它把最好吃的苹果香蕉“孝敬”给威风凛凛的猴王,把其他食物分发给兄弟姐妹。它好像很懂得孝悌友爱,完全不像导游说的那样狡猾多端。
  在别的猴子大快朵颐的时候,猴精偷偷把一个鲜黄的东西扔到石缝里,把空包给我抛过来。我突然想起来,猴精扔到石缝里的不是好吃的水果,而是一块黄姜。我这个人爱吃姜,五冬六夏,不管是吃还是喝,都是就着姜。就是外出旅游也随身带着一块黄姜。都知道猴子怕吃辣椒,肯定也怕吃辣味十足的黄姜。看起来这只猴真是个精,竟然知道黄姜辣,不能吃,把它扔到石缝里。
  过了一会儿猴精又抢了个包。这一次它把好吃的水果高高举起,大肆炫耀,生怕别的猴子不知道似的。待猴王和其他猴民围过来抢水果时,猴精用力把水果扔得远远的,把整个猴群都引了过去。这时猴精迅速从石缝里捡起黄姜,用怀疑的眼光反复审视着,不敢吃,也舍不得扔。看来猴精并不认识黄姜,不知道这鲜黄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味道。
  猴精看到其他猴子就要回来了,再犹豫不决,这块黄色的东西就可能被猴王抢走,那太遗憾了。于是它下定了决心,狠狠地咬了一大口。
  猴精可能无数次用诱饵骗走猴群,自己平心静气地独吞其他猴子从未尝过的美味。而这次它吞下去的却是辣味毫不亚于辣椒的黄姜。
  猴精龇牙咧嘴,样子狰狞而又可笑。我突然想到,很多人和这猴精不是一样吗?经常犯一些得不偿失的错误,不是因为愚昧无知和无所用心,而是因为聪明透顶和过于算计。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2 12:40:31

男人非常伤心,他知道猫余下的日子不多了。医生说已经没得治了,他只能把猫带回家,并尽可能地让他在剩下的时间里过得舒服些。
  男人把猫放在腿上,叹了口气。猫睁开眼睛,呼噜呼噜地哼着,抬眼看了看男人。一滴眼泪从男人的脸颊边滑落,落在了猫的额头上。猫有点不高兴地看了他一眼。
  “你哭个什么啊,伙计?”猫问道,“因为你无法承受将要失去我的念头?因为你认为永远都没有什么能代替我?”男人点了点头:“是啊。”
  “那么你认为我离开你以后,会到什么地方去了呢?”猫问道。男人无望地耸了耸肩。“闭上眼睛吧,伙计。”猫说。男人疑惑地看了他一眼,但还是听话地闭上了眼睛。
  “我的眼睛和毛皮是什么颜色的?”猫问。“你的眼睛是金色的,你的毛皮是浓郁而温暖的褐色。”男人回答道。
  “那你最常在什么地方见到我呢?”猫问。“我经常见到你……在厨房的窗台上看鸟……在我最喜欢的椅子上……躺在桌子上我需要用的文件上……晚上睡在我脑袋边的枕头上。”“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想见我,你只要闭上你的眼睛就可以了。”猫说。
  “把地上的那段绳子捡起来——那里,我的‘玩具’。”男人睁开眼睛,伸手捡起了绳子。绳子大约有0.6米长,猫曾经能够抓着绳子自娱自乐一玩就是几个小时。“现在用两只手捏住绳子的两端。”猫命令道。男人照做了。
  “你左手捏着的那端就是我的出生,而右手的那端就是我的死亡。现在把两端连在一起。”猫说道。男人又照做了。
  “一个连贯的圆圈,”猫说,“这个绳子上的任意一点同其他点有什么不同吗?比绳子的其他部分更好或者更差吗?”男人审视着那根绳子,然后摇了摇头,“没有。”
  “再次闭上你的眼睛,”猫说,“现在舔舔你的手。”男人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照我说的做吧,”猫说。“舔舔你的手,想想我在所有你熟悉的地方,想想所有的绳子。”
  要舔自己的手,男人觉得很蠢,不过他还是照做了。他发现了猫所知道的秘密——舔手能让你平静下来,并让你能够思考得更加清楚。他继续舔着,他的嘴角开始上翘,好多天来第一次露出了微笑。他等待着猫叫停,可是没等到,于是他睁开了眼睛。猫的眼睛已经闭上了。他摸了摸猫温暖的褐色皮毛,可是猫已经去了。
  男人用力闭上了眼睛,泪如泉涌。他看到猫蹲在窗台上,然后是他的床上,然后躺在他的重要文件上。他看到猫在他脑袋边的枕头上,看到他明亮的金黄色的眼睛,还有鼻子和耳朵上深褐色的毛发。他睁开眼睛,透过泪水看向他依然捏在手里的绳圈。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2 12:40:42

海边,渔船旁挂着两张网,一张密,一张疏。
  密的那张网眼小,渔民告诉我:它是用来在浅海边拖小鱼小虾的。
  依我的看法,只要网绳结实,细密的网应该是最佳的捕鱼工具,因为小鱼小虾都不能漏网,何况那些膘肥体壮的大鱼。
  然而,渔民指着细网对我说:它是捞不上大鱼的。由于捕捉大鱼前,网内早被小鱼小虾占满,大鱼在此已无“容身之地”。
  拖大鱼的网,网眼很宽,不仅会漏掉虾蟹,那些不够分量的鱼也将被逐一放弃。
  细想想,在生活的海洋里,我们总捕不到自己梦寐以求的那条大鱼,也许就是因为自己使用的网眼太小,放弃不了那些本该放弃的小虾小蟹啊!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2 12:40:51

一位禅门弟子日夜参禅却收效甚微,便向师父请教如何悟禅。师父交给弟子葫芦一个、粗盐一把,说:“你去把葫芦装满水,再把盐倒进去让它尽快溶化。”
  弟子照办,过了很久,他满头大汗地抱着葫芦跑回来,说:“水太满,摇不得;葫芦口太小,筷子也无法伸进去把盐搅化。”
  “倒掉一些水,再摇它一摇吧!”师父说。
  于是,弟子倒掉一些水,只摇了一会儿,就没了盐块在水里碰撞的声音。
  “用功是好的,但参禅也须从容;不然就像装满水的葫芦,既不能摇又搅不得,该消释的东西又如何消释呢?”师父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2 12:41:02

南方有一种蛙,叫蛇蛙,这种蛙个头很大,尤其是臂很粗壮,很有力量。这种蛙和蛇是天敌,一见到蛇便会奋不顾身地扑上去,四肢死死将蛇抱住,直到将蛇勒死,或同归于尽。
  这种蛙很机敏,一二十米之外就能发现人,一跳数丈远,很难捕捉到。可后来当人们了解到它与蛇之间的夙怨,再捕捉它时便毫不费力气。他们将一种小树的枝干刮去皮,截成半米来长的段,涂上当地蛇的花纹和蛇的味道,插在田野间,第二天就可以从木桩上轻轻松松地取到一只只肥壮的蛇蛙。原来,不共戴天的仇恨使它们不辨真伪,见了这种木桩也以为是蛇,不顾一切地跳上去死死抱住,人来了也不走,甚至将它们下到热水锅里也不放开。
  仇恨很难让人失去勇气,但能轻而易举地让人失去理智,失去勇气则失去了人生的一半,失去理智便失去了人生的全部,因为没有理智的仇恨必将演化成自己的灾难。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2 12:41:14

纯真、乖巧、热情。我们在谈到小孩时,脑子里想到的都是这些词汇。但还有一组词汇也同样适用于他们:顽固、坚定、霸道,还有赢家。
  如果和孩子们争论什么事儿,最终获胜的往往是他们,而父母则会败下阵来。的确,小孩子是世界上最棒的谈判高手。学习一些小孩子的谈判技巧,对我们在商业谈判中大有裨益。
  装糊涂
  孩子们在运用这一技巧时有下面两种表现:他们要么装作没听明白,要么装作没有听见。比如某个小孩会用逐渐升高的语调说:“什么?什么?什么?!”最后,其他孩子不再和他争辩了。出于无奈,他们会接受这样的事实,就是和这个小孩说不明白。
  如果你不想和某人打交道但是又拉不下面子在敷衍,这种感觉有多么难受。所以,你应该做的是立刻阻断这种沟通,方法可以是前言不搭后语或干脆就不作反应。
  当然,装糊涂的方法要适当使用,如果是在自己的公司这样做,大家会觉得你不听他人意见或缺乏敏感性。而在与别人谈判时,如果你还未做好充分准备,假装不懂对方说什么,就可以赢得思考的时间,为自己争取谈判的利益。
  舍面子
  当小孩子的一个好处是自尊尚未完全建立。他们不会太多地关心如何保全面子或维护一定的形象等。顾及自我形象可以误大事,它成为太多事情的障碍。孩子们则可以不用顾及形象问题而尽情地讨价还价,他们因此会得到更多的利益。
  舍弃面子最重要的好处是,孩子们可以利用让对方认为自己赢了的战术。更准确地说,孩子们不必担心是不是看上去自己输了。实际上,赢得你想要的东西才是真格的。
  对孩子们来说,如果对方认为你输了对你有利的话,那没有关系啊。如果他们要交换玩具,他们只在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里,形象和“谁亏谁赚”都无关紧要。在真刀真枪的谈判中,你得想出某种可行的办法,让你的对手觉得他们才是赢家。通过放弃自己不太想要的东西从而让对方感到获胜了,你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不放弃
  孩子们就是具有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一旦他们想好了要什么,你知道他们会有多么的固执。他们跟你一次又一次地磨,他们是在缓慢而坚定地消除你的一道道防线,直到你给了他们想要的东西为止。
  这一技巧也可以在生意中奏效。只要你保持一定的专业风度并真有实在的东西拿出来,你可以通过一次次的要求来逐步摧毁对方设置的防线。商家有时候是赞赏你这种执著精神的,因为你这样持之以恒地追求他们,这说明你在成为他们的合伙人或顾问时也会如此高效。
  人们都以为,在谈判中,如果有聪明的才智,或有合适的关系,再加上精通商道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你就会与众不同。但是单纯的身体素质也同样比人们意识到的要重要,会议和谈判的时间长短本身就可以决定谁会获胜。哪一方还没有趴下(或还清醒)的人最多,哪一方就是胜者;筋疲力尽的一方成为输家,部分原因是他们被拖垮了。      
页: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