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3 10:57:20
过节放长假的时候在国内坐火车。因为是临时决定,碰巧买到了最后一张软席票。一进候车室,以为是走错了地方,站着坐着的都是学生模样的人。
我认识一个汉堡的有钱人,他是真正意义上的有钱人。因为从他父辈起,已经不再需要靠工作赚钱了,他家的钱在帮他们赚钱。他18岁那年揣着父亲给他的旅游费出门去旅行。他每天可以支配的钱相当于现在的2.5欧元,折合人民币约25元。即使在那个时代,这也是很少的一个数目。百万富翁的父亲希望儿子能在外面至少旅行一个月再回家。他在外面旅行了整整40天。有几天,他就吃黑面包,喝自来水。他睡过青年旅馆,睡过人家的客厅、马槽,也在野外露宿过。他回家以后,家人为他举行了一个大派对。鲜花、香槟和最昂贵的食品铺天盖地。他感慨地想,桌上一杯香槟的钱,就足以让他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饱餐一顿了。他把他的感慨告诉了父亲,当然有点谴责的意思。父亲回答说,孩子,我是在花我自己的钱,而你花的也是我的钱。他说,那一瞬间,他明白父亲已经把人生最重要的财富赠送给了他。他的父亲让他明白,一个过了18岁的成人,从父母手里得到的钱就像是礼物,不论多少,只应该心存感激,一分钱掰成两半去享用。
他的经历给我的印象极深。我儿子第一次单独出去旅行时,我按常规给了他很少的钱,但心里却很担心。临到他出门时,我忍不住说,你真需要钱时,就用卡取吧,不要太节约。话刚说完,心里就后悔得要死。不要太节约,难道要让他当败家子才舒坦?过了几天我才想明白,原来我还是一个很愚蠢的母亲啊。爱孩子的最高境界,是一到孩子成人,就把那爱深深地藏起来。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成年人,他要走向社会。他会经受困苦,他会经受磨难,他还要养家糊口,那是他自己的生活。如果你注定不能守护他一辈子,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尽早学会生活。
在西北旅行的时候看到很多村子的墙上写着: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指教育,我同意。但在现在的中国,我还要再加一句话:再富不能富孩子。
在欧洲火车的软席车厢里,我还从来没见过一个学生模样的人,即使是在圣诞节,车厢过道都挤满了的时候。有的学生为了省钱,专门坐多次转车、站站都停的慢车。我们已经习惯了用金钱衡量一切,但恰恰是父母的爱,在很多时候和金钱没有关系。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3 10:57:43
著名跨国公司职业经理人、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后余世维先生,在《成功经理人》讲座上,谈到这样一件事:每年大年初一,他和妻子都要去寺庙烧香,但余博士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从来不进寺庙。这个时候,他妻子很奇怪地问他,为什么不进去?他说,我是个奸商,做尽了坏事,没那个脸走进圣堂去见菩萨。你可能不知道,在这之前,余博士经历了一件事情:他去德国,在一座教堂前,看到一女子跪在那里。余博士很好奇地走过去问:“尊敬的女士,你为什么不进教堂里祷告呢?”那女士说:“亲爱的先生,我从事着龌龊的行业,没那个脸走进耶和华的圣堂。我那生病的孩子现在好了,我只好在这里祷告,向上帝感恩。”原来这女人是妓女。
这件事对余博士影响很大。看看国人,那些贪官污吏,做了多少坏事,还大摇大摆神气活现地走进教堂、寺庙,乞求上帝、菩萨的保佑。余博士的妻子是位明智的人,她走出来的时候余博士问:“你乞求什么?”他妻子就说:“何来乞求,我在那里赎罪——你这家伙不知道做了多少坏事,我在替你赎罪。”其实,他妻子是在那里向菩萨感恩呢!他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他们眼里只有赎罪和感恩。是的,世界没有什么神灵可以乞求,有的只是让你去感恩。
让我们习惯感恩吧,而不是乞求。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说一个人上山拜佛,跪在菩萨前,这时也有一个女子跪在那里,他发现那女子和圣殿里的菩萨长得一模一样。他很吃惊,就问那女子是谁。那女子说:“我是菩萨。”那人更奇怪了,说:“你怎么给自己跪下了?”女子说:“是的,我在求己。”
如果你还有兴趣的话,这里还有个笑话,说有个司机把护身符贴在身上,一路闯红灯,结果出车祸死了。在天上见了菩萨,他就问:“我把你的护身符贴在身上,你怎么还让我出车祸?”菩萨说:“你开得太快了,我追不上你。”
这两个人正是习惯乞求,还不会感恩,因此神启示他们乞求的错误。
凡喜欢乞求的人,大都有潜意识的依赖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暗示下,人对生活的心态会变得阴暗和消极。想想看,我们真的去乞求,所谓的上帝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余博士是懂得这个道理的,他说:“我们只有向神感恩,而不可以要求。”让我们学会感恩吧,感恩是一种积极的生活心态,在这种心理暗示下,我们对生活的态度才会积极,才会热爱生活。让我们再听听余世维博士的话:“就是一个残疾人,也要向上帝感恩。断了一条腿,你就应想:感谢上帝,没有让我断了两条腿——况且断的还是左腿!”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3 14:09:48
一个在国外的朋友给我发了一个电子邮件。打开附件,背景上浮现出大卫·科波菲尔的脸。然后,出现了六张扑克牌,都是不同花色的J到K,每张都不一样。 然后———你在心里默想其中的一张。不要用鼠标点中它,只是在心里默想。(我选了红桃Q)———看着我的眼睛,默想你的卡片。———默想你的卡片,然后击空格键。 我轻轻一击空格键,画面哗地一变,原来的六张牌不见了,然后出现了一行字:看!我取走了你的卡片!我急忙去看,天哪!扑克牌只剩下五张,红桃Q不见了!真的不见了!! 大吃一惊的我,马上再来一遍,这次选了黑桃K,几个步骤下来,黑桃K又不见了! 百思不得其解,发了邮件问那个朋友。他的回答令我再次失声惊呼:竟然是这样简单! 原来,第二次出现的牌,虽然看上去和第一次的很相似———都是J到K,但花色不一样,也就是说,第一次出现的六张牌,第二次都不会再出现。不论你选哪一张牌,结果都是一样的。 但是我们为什么会上当呢?因为我们死死地注意其中的一张牌,你的注意力只集中在这一张上面,当然就只看到“它”“没有了”。什么“默想”,什么“看着我的眼睛”,都是烟雾和花招。实质就是这么简单。 我还是惊叹。不是惊叹这种游戏的有趣,而是惊叹它对人的普遍心理的洞察和利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有时候,用力看其实就是盲,执着于聪明就是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3 14:10:06
一次,去新疆旅游,住在一户牧民家。牧民家养了一头骆驼,骆驼前放着一大堆干草。我问牧民,为什么骆驼不吃鲜润的青草而吃苦涩的干草?牧民说,骆驼是种忧患心理很强的动物,它害怕主人第二天就让它穿越沙漠,而胃中的干草要比青草耐饥,一头成年骆驼一晚可以慢慢咽下几十斤干草。
平时,我们只看到骆驼穿越沙漠时那惊人的耐力,却很少知道骆驼为此付出的艰辛和所作的准备。
像骆驼一样,常怀忧患之心,时时储备干草吧。不是贪图享乐,而是品味艰辛,不断增强自己承受挫折和苦难的能力,只有这样,你才能穿越人生的荒漠,抵达成功的绿洲。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3 14:10:17
在我的脑海里一直留存一个美国校园广告的画面,广告上有4盏灯,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着,左边的那盏灯非常明亮,右边的则是一盏无光灯。这4盏灯每相邻的两盏间都有一段对话,它们影响着灯的明暗度。
第一盏明灯后的对话是:“我有一个想法,想去做。”回话说:“可以做到吗?”第二盏灯略暗了一些,灯后的对话是:“我试试看。”回话说:“很难吧!”第三盏灯变得更加昏暗了,灯后的对话是:“周围的人都不同意我去做。”回话说:“那就算了吧!”第四盏灯最终熄灭了。
现实中,熄灭想法总要比点燃想法容易得多。初离开家乡去上大学的时候,满怀壮志,由于当初自己是提前两届迈入大学的学生,所以说话办事不免幼稚天真甚至荒唐。然而,指点的人少,嘲笑批评的话语接连不断。没过多久,我不仅信心全无,而且进入一个沉闷压抑的阶段,与其说错,不如不说。直到进入美国大学以后,听到教授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学生的创意的时候,自己才真的从鸟笼子里飞出来,回到一个充满疑问、迎接挑战的真实自我。实际上,回首几十年走过的人生之旅,最有收获的岁月,反而是“摔倒”的几段路。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3 14:10:29
一位哲人与门徒雨后走在土路上,他的新布鞋上沾了许多泥点儿。
一位穿了雨鞋的门徒问他:“出来时为什么不换双鞋呢?”哲人望望连着村子与外界的泥泞的路,意味深长地说:“换鞋不如换路呀。”门徒顿觉心头一震。后来,在哲人的带领下,大家一块儿硬化了路面,从而一劳永逸,不必再受“换鞋”之苦。
与“换路”相比,“换鞋”要容易得多。于是,人们遇到困难时,总会避难趋易,抱着改变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的想法,被动地适应外界的要求。殊不知这样做常常磨去个性、扭曲本性,反而留下更多的忧患和烦恼。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3 14:10:41
法国巴黎市郊区,有一家名叫“黑暗滋味”的餐馆。这家餐馆与其他普通的餐馆没有太大的区别,唯一令人称奇的是这家餐馆在营业时,里面没有用来照明的灯;而且该店雇用的侍者,也大都是经过“特殊”培训的盲人。 在这家“黑暗滋味”餐馆里,曾经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情。有一对感情濒临破裂的夫妇,在离婚之前,决定在一起吃最后一顿饭。他们为了避免尴尬,便选择了这家“黑暗滋味”餐馆。在用餐的时候,妻子不慎被打碎的酒瓶划破了手指。丈夫一边安慰着她,一边疼惜地掏出手帕来,摸黑为即将与他分手的妻子包扎伤指。当他俩一起走出餐馆的时候,妻子才发现丈夫的一个手指也在朝外渗着血,原来刚才他急于给她包扎伤指,自己的手指也触在了那些碎玻璃碴上。不知为什么,她紧紧地抱住了丈夫…… 有记者慕名来采访这家餐馆的老板,问他:“为什么要开办这么一家独特的餐馆呢?”老板意味深长地说:“只有品尝黑暗,才能真正感受阳光的珍贵。”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3 14:10:53
上初中时,数学老师给我们出了这样一道趣味数学题:很久以前,有三个探险家结伴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大山里寻宝。经过数天的探访,终于寻得19件宝物。按照出力的多少和贡献的大小,3个探险家约定分别按占总件数的1/2、1/4、1/5的比例来分配这19件宝物。你们能替他们分配好吗?
我们顿时来了兴致,但无论我们怎么演算,就是不能按规定的比例算好分配量。等大家议论够了,老师有条不紊地接着讲刚才的故事:3个探险家正在愁眉不展之际,正巧有一位白发飘逸的长者路经此地,他了解到分宝物的难处,于是说道:“这有何难?我借一件宝物给你们,待你们分好宝物后,再把我借给你们的宝物还我就是了。”以20件宝物作总数,按约定的比例来分配就变得很容易了,不一会儿,便按10件、5件、4件的份额分配完毕,还剩一件交还长者。
老师进一步启发道:“这虽是一道数学题,却隐藏着社会和人生的奥妙。社会乃至人生中的很多难题,只靠自身的元素或力量有时是难以解决的。这时,若能打开我们的视野,借助一个外来的东西,难解的问题也许会变得出奇的简单。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3 14:11:06
麦克失业后,心情糟透了。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他找到了镇上的牧师。 牧师听完了麦克的诉说,把他带进一个古旧的小屋,屋子里惟一的一张桌上放着一杯水。牧师微笑着说:“你看这只杯子,它已经放在这儿很久了,几乎每天都有灰尘落在里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麦克认真思索,像是要看穿这杯子。他忽然说:“我懂了,所有的灰尘都沉 淀到杯子底了。” 牧师赞同地点点头:“年轻人,生活中烦心的事很多,有些你越想忘掉越不易忘掉,那就记住它好了。就像这杯水,如果你厌恶地振荡自己,会使整杯水都不得安宁,混浊一片,这是多么愚蠢的行为。而如果你愿意慢慢地、静静地让它们沉淀下来,用宽广的胸怀去容纳它们,这样,心灵并未因此受到污染,反而更加纯净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3 14:11:15
我自小就是哥哥的“跟屁虫”。哥哥每次考试拿了第一,而我就像自己拿了第一那样高兴。见人就说:“我哥哥可厉害了,考试总是第一。”那种喜悦是没有人能够体会的。一次父亲对我说:“又不是你考试得第一,你高兴什么!记住,不要拿别人的东西来炫耀自己!”于是我记住了第一句关于“炫耀”的话——不要拿别人的东西来炫耀自己! 以后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勤奋考试也总拿第一,我也就暗暗高兴了。我觉得一切在我眼中都变得渺小了。同学问我问题,我也爱理不理,还撇撇嘴说:“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你真笨,你看我!”正在我得意洋洋的时候,父亲又说话了:“你可以自信,但不可以自傲,记住,不要总是炫耀自己!”于是我记住了第二句关于“炫耀”的话——不要总是炫耀自己。 进入大学后,在学校组织的象棋比赛中得了奖,拿回家来一个奖杯。小侄儿看见了,就拿去玩。他拿着奖杯和他的小伙伴“吹牛”,说他的叔叔怎样怎样棒,他的朋友马上对他“奉若神明”。父亲看见了,对我说:“你不要让他拿着你的东西,这样只会惯坏他。记住,不要让别人拿着你的东西炫耀!”于是我记住了第三句关于“炫耀”的话——不要让别人拿着你的东西炫耀! 父亲说的只是简短的三句话:却让我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