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1 11:08:11
有个和尚在一个著名的禅院里负责打理花园。之所以派他做这项工作,是因为他爱花,爱树。
在著名禅院的隔壁有一个小禅院,里面住着一位上了年纪的禅宗大师。
有一天,著名禅院里有一些特别的客人要来,负责打理花园的和尚劳动的时候就非常细心。
他拔了杂草,修剪了灌木丛,刮走了苔藓,还花很长时间把所有的落叶都耙到一起并放到外人看不到的地方。当他做这些工作的时候,隔壁小禅院里的禅宗大师隔着两个禅院之间的矮墙看他。
做完工作,和尚停下来看花园,觉得自己做得很好,他大声地对隔壁禅院的禅宗大师说:“我把这花园弄得很漂亮吧?”大师说:“不错,但还缺少一样东西。你扶我过墙去,我来帮你做好。”
那和尚犹豫了一下,就把大师扶过来。大师慢慢地走到花园中心的那棵树旁边,抓住树干用力摇,树叶纷纷落下来。然后,大师说:“好了,你可以扶我过去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1 11:08:23
几年前,一本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是关于鳄鱼种族的。作为懒散的野兽,它们很少亲自去捕获自己的午餐,而是等着它们的猎物乖乖送上门来。它们张开嘴,躺在河岸边装死。
不久,苍蝇们开始停靠在它们潮湿的大嘴里,然后其他昆虫也相继聚集在这里,大量昆虫同样也吸引了大猎物,想以那些昆虫作为自己的午饭。接着,一只青蛙也加入了这个聚会。又一会儿,一群野牛和野马等动物也聚集于此。就在这个时候,突然,一个大震动,一声重击,一个巨大的嘴合拢了,聚会就这样结束了。
教练法则:请时刻记住,不要因跟随众人而被引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1 18:06:21
某人得了心脏病,做手术会改善他的身体状况,但这种手术是有风险的,手术失败后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研究人员请了一些测试者分别给这位患者提一个建议,请他们在如下的手术成功率中做选择:10%、30%、50%、70%、90%。测试者在选择时平均认为,成功率在50%时可以接受手术。
现在,找7个人来讨论一下再给患者一个建议会怎么样呢?经过小组讨论,最后被测试者给病人的建议是,有30%成功率就可以动手术,等于风险率增加到了70%,出现集体冒险现象。这在组织行为学或者组织管理学中被称为“冒险转移”。
一般认为群体决策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小组讨论的结果应该比个人决策更为合理、有效。但是集体在决策时,由于出现责任分摊、社会比较作用、领导人倾向作用等因素,群体决策往往比个人决策更趋于冒险。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1 18:06:45
每当冬季猎人到森林里来猎熊时,大黑熊泰迪总能逃脱,于是泰迪成了森林里的“名人”。许多熊前来向泰迪求教,怎样才能逃脱猎人的捕杀。
泰迪笑了笑,对大家说:“你们都知道,根据这里的捕猎习惯,每到冬季,猎人们总是习惯带着几条猎狗,先将我们从树洞里赶出来,然后四面出击,一步步缩小包围圈……但你们是否听说过有哪头熊被猎狗咬伤的事情?"
大家想了想,竟发现森林里的熊大多是被猎人活捉的,没听说过有哪头熊被狗咬伤过。
猎狗们并不敢咬熊,因为它们不是熊的对手!猎狗们只是围住熊狂吠,目的就是把熊吓蒙,使其迷失方向,最终落入罗网——这就是猎人们猎熊的奥妙所在。
泰迪告诉众熊:“我们逃脱的秘诀就是:首先不要被吓晕,因为没有谁敢上前拦住一头熊,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从冬眠的昏睡状态中清醒过来,然后辨清方向,一路跑下去。”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1 18:07:05
下大雨,有人打着伞,有人没带伞。没伞的挨着有伞的,钻到伞底下去躲雨,多少有点掩蔽,可是伞的边缘滔滔流下水来,反而比外面的雨更来得凶。挤在伞沿下的人,头上淋得稀湿。
当然这是说教式的寓言,意义很明显:穷人结交富人,往往要赔本。
没伞的人挨着有伞的人走,靠得再近也躲不过雨,反倒淋得更湿,毕竟只能走在伞的边缘处。倒不如躲得远远的,就是无伞也有雨过天晴的时候。即便不再靠近,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阳光天地。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1 18:07:26
我上高中时,二叔是生产队的羊倌。
夏天,看到二叔每天早晨从家走,都带个塑料袋子,我很好奇,便问起塑料袋的用途。
二叔神秘地一笑,说:“咱家没有雨衣,这塑料袋子就是雨衣了。下雨了,披上它,衣服就浇不湿了。”
我看了看塑料袋子,又打量了一下五大三粗的二叔,无论如何也不相信二叔的话,那小小的塑料袋,怎么能裹住二叔那高大的身体呢?可不相信又不行,因为不论白天下多大雨,每次放羊归来,二叔的衣服从来没有湿过。
一次,我终于向二叔说出了自己心中的这个疑团,二叔笑呵呵地说:“裹不住身体没关系,能裹住衣服就行。”
见我不解,二叔解释道:“山上没有别人。下雨了,我便把身上所有的衣服脱下来,塞进塑料袋子里。等雨停了,把衣服拿出来再穿上。不管下多大的雨,我的衣服始终不会淋湿。
我很惊讶地问:“大雨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你赤裸的身体,你能忍受得了吗?"
二叔答道:“当时是很难受,但一想起雨后能有干爽的衣服穿,咬咬牙就过去了。要是不用这个办法或下雨时挺不住,雨后湿漉漉的衣服长时间地贴在身上,那滋味更不好受。”
二叔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管不了老天什么时候下雨,当时也没条件置备雨衣,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思维。思维改变了,也能在阴雨天撑起一片晴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1 18:07:38
一人在湖边捉鱼。但小鱼儿灵巧异常,还不等他的手指触水,它们就一窜不见了踪影。于是这人找出一个空易拉罐,从包里拿出一块香香的牛肉干塞进易拉罐里,然后把易拉罐沉到水面以下——小鱼儿“鼻子”特灵,它们嗅到了牛肉干的香味,于是马上就围在了易拉罐的周围。
等了很长时间,只见小鱼儿围着罐子转,就不见有一条小鱼儿向罐里钻。这时,坝上来了一个钓鱼人,他见了,笑着说:“你把这不透明的易拉罐换成透明的矿泉水瓶就行了。”按照钓鱼人的指点,只见先前那些刁滑小心的小鱼儿果然循着香味从瓶口“鱼贯而入”了……
看来小鱼儿仅能防范暗处的诱惑,却不能躲避明处的陷阱。我们往往只会警惕暗处的危险,却认为明处的诱惑是能唾手可得的利益,结果就会跌进人生的陷阱。其实“暗处”的诱惑算不上危险,因为“惧黑”的本能会帮助人们远离这些诱惑;“明处”的诱惑才最危险,要想躲避,恐怕就需要有一颗拒绝所有诱惑的心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1 18:43:10
如果给你两块牧场放牧,一块是牧草稀少的盐碱地、一块是水草丰美的绿洲,为了养出肉质优良的羊,你会选择哪一块?
有经验的西北牧民的选择是:选择盐碱地。因为在盐碱地上啃食草根长大的羊比水草丰美的绿洲上吃鲜嫩青草长大的羊肉质更好,市场销售价格也更高。
这就奇怪了,每天吃都吃不饱的恶劣条件下长大的羊怎么反而会肉质更好、价格也更高呢?
原来,盐碱地中几乎没多少植物,仅有的几丛细草也分布得稀稀落落的。由于生存条件艰苦,这里的羊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只能一天到晚不停走动去寻找仅有的发黄的青草和盐分较多的水源,有的时候甚至要靠刨草根为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羊,由于得到了足够的运动再加上吸收了盐碱地土壤中本身含有的一些特殊元素,生长得比较缓慢,但是肉质特别细嫩,味道特别鲜美且毫无膻味。甚至羊肉本身就有点儿咸,烹制很容易入味,因此特别受人们的欢迎。
而生活在水草丰美处的羊群,由于食物充足,一天到晚几乎不用挪动多远的地方就能吃饱,这样一来,吃得好休息得好的羊群生长自然要快得多。然而,这种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长大的羊肉质却只有一般,而且膻味大部分都很重。拿到市场上去卖,价格自然也要更低。这就像药材中的灵芝,长在险峻峭壁上恶劣环境中的野生灵芝比人工培植在气温土壤等条件都更加舒适的苗圃中的灵芝身价有着天壤之别。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新疆,卖羊肉的生意人都愿意标榜自己的羊是在盐碱地中放牧长大的;买羊肉的顾客,也更愿意花更高的价格去买盐碱地中长大的羊。而附近养羊的牧民,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他们宁愿自己的羊长得慢一点儿、放牧得辛苦一点儿,也愿意将羊赶到盐碱地中去放养。
这真是一个值得人深思的现象。盐碱地的生存条件是如此恶劣,草料和水源都很稀缺,似乎不适合放牧牲畜。但却恰恰正是这种恶劣的环境让羊群在谋求生存的同时增加了运动,同时也让羊群因为啃食从盐碱地里生长出来的草而抑制了羊肉的膻味,还让羊肉含有了多种特殊的酶的成分,烹制出来味道格外鲜美。在这里,本来是不利于养殖牲畜的自然条件,却成了牲畜身价倍增的直接原因。生活中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物极必反,美好的东西常常是产生于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而舒适的环境,虽然有利于事物的成长,却未必有利于其品质的提升。盐碱地里的羊,让懂得深思的人感触良多。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1 18:43:21
鸟,站在树上,对水里的鱼说:“你应该感谢那片水域,是它养育了你,还给了你自由的生活。不像我,风吹日晒,经常会遇到很多危险,很不容易啊。”
鱼对鸟说:“你下来吧,你也下到水里吧,到了水里你就会知道,水里也有水里的难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1 18:43:33
在展览会场,K先是看到一堆人,围着一个什么东西指指点点。他好奇地挤上去,看到一个人趴在地上。这是一个当代艺术的展览,什么景象都可能出现。那个趴在地上的人肯定是一名行为艺术家,不是哪个神经病,更不是哪个心脏病发作倒在地上的患者。
艺术家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直视前方。由于趴着,他的前方不过是眼前的灰色水泥地而已。他的舌尖抵着地板,双手张开,身体呈十字形。K阅读艺术家简介,上面说他叫苍鑫——中国知名的行为艺术家。K记得他曾经与其他中国艺术家在九十年代的时候,一群人赤身裸体地相叠在一起,为北京郊区一座不知名的山增高了一米。没错,作品就叫《为无名山增高一米》,介绍还说:苍鑫是一名得道高人,相信灵魂可以超越实体限制,与所接触的物体进行灵魂交流,而舌头正是传达信息最敏感的工具。
K听见四周的人议论纷纷。“这是艺术吗?”K的身后两个中国男人热烈地议论着。
“你看,他一动不动,舌头没动,眼睛不眨,呼吸都仿佛没有,好像是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太厉害了嘛。你能做到吗?”“真是这样!我做不到。太厉害了!难怪是艺术家。”“是嘛。能做到这样,就是艺术嘛。”两人达成共识以后,满意地离开现场。
站在K正前面的那个女人可没那么客气,她蹲下来,弯腰去研究艺术家的脸孔。女人小心翼翼伸手去碰他的手指,见艺术家没反应,又放胆再摸了一下。这时,女人的同伴叫住她说:“别摸啦!人家在表演,你干扰什么?”女人心虚地笑笑,想要抗议,却被同伴一把拉走。
这时,一个身材高挑的女人蹲下来,毫不犹豫地拿起照相机,近距离朝艺术家的脸庞调整了镜头,然后按下快门。闪光灯对着艺术家的脸,对着他的两眼“刷”地亮了一下。站在周围的人都以不满的眼神瞪着那高挑女人,然后又以好奇的眼神等着艺术家的反应。令人诧异的是,艺术家仍然眼睛不眨一下!
“各位,这是苍鑫的最新作品,是一尊硅胶人像,不是真人。很棒对不对?”站在角落里的一个外国女人走了过来,微笑着向大家解释。
K身旁一个西装笔挺的男人脸上露出悻悻然的表情低呼一声:“什么?!”然后“拂袖而去”,显然是生气自己上当。另一边那群日本女人则兴奋起来,开始对人像肆无忌惮地动手动脚,纷纷蹲在它面前为人像脸部拍特写。
K觉得有意思的是整个交流的过程。人与人像,人与人,人与自己。很多时候,不知道未必不是件好事。比如为自己找到圆满答案的那两个中国男人,他们将继续相信天人合一的神话。太明白也不见得就好,一眼看出其中蹊跷也就没有惊喜可言,也就少了需要等待的精彩。一个人的惊喜可以是另一个人的悻悻然,一切取决于态度,能放下自己,回到生命的本质,会快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