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0 07:47:09

在法国的一条高速公路上,耸立着一幅巨大的广告牌,上面除了公司的名号外,还有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孩图片。
  本来这种广告随处都是,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问题在于,当这幅广告牌竖立起来后,这段路上的车祸数字,便急剧上升起来。经过专家们的仔细研究之后,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原因在于司机们的注意力都被这幅广告上的美女图片所吸引,开车不专心,因而导致各种车祸。
  于是,公路管理部门只能作出决定:将这幅广告画撤下来。果然,车祸数字开始逐渐减少,交通恢复了正常。
  由此,专家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在公路两旁,不应该竖立各种美女图片,以免分散司机的注意力,引发车祸。
  但几乎就在同一时候,在德国的一条高速公路上有一群人正在忙碌着,他们正在竖立一幅巨大的招牌,上面豁然印着一幅美女的图片,美妙动人的笑容与身姿,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难道公路管理当局不怕出车祸吗?
  原来在这里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此处较为偏僻,车流也少,所以,人们都喜欢开快车,因而频频出现交通事故。
  而经过另外一批专家的细心研究,想出一个好方法,那就是在此处竖立起这幅美女图片,来吸引司机们放慢车速,细心欣赏。
  果然,经过一番试验之后,发现效果颇佳,交通事故明显下降,车速也得到了控制。
  公路管理当局便决定,以后将定期更换广告牌上的美女图片。
  同样是美女,为什么效果会如此不同呢?
  相信专家们对此肯定有许多种解释。不过,对我来说,却由此明白了一点:其实在这个世界上,许多方法的好坏成败,并不在于方法本身,而在于你是否在合适的时间用在合适的地方。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0 07:47:20

古代两位禅师寒山和拾得有这样一段对话:
  寒山问拾得:世人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当如何处之?
  拾得曰:只要忍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0 07:47:33

我曾经把两份名单给十个人看,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为什么熟悉,结果在我的意料之中。
  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沅、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十个人对第一份名单一个都不知道的有7人。
  十个人对第二份名单中的大多数人都知道。
  我敢说,熟悉第二份名单的比熟悉第一份名单的肯定多得多。
  可是,在当时,第一份名单中的人物是多么辉煌与显赫啊!他们被众星拱月,万人景仰,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把他们捧在手心里;而第二份名单中的人物呢?曾经是那样寂寞孤独,郁郁寡欢,门庭冷落,默默无闻。
  为什么?
  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第二份里的呢?全是清朝的落第秀才。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0 07:47:45

华西街是一条好玩的街,儿子对毒蛇产生强烈兴趣,有一阵子我们常去。我们站在毒蛇店门口,一家一家地去看那些百步蛇、眼镜蛇……
  “那条蛇毒不毒?”我指着一条又粗又大的问店员。
  “不被咬到就不毒!”
  没料到这样一句回话,使我为之暗自感叹不已。其实,世事皆可作如是观。有浪,但船没沉,何妨视作无浪;有陷阱,但人未失足,何妨视作坦途。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0 07:47:56

哈佛大学每一个新生入学时拿到的《哈佛学习生活指南》都在非常显著的地方,用加大加粗的字体甚至套色印着这样两段话:
  “独立思想是美国学界的最高价值。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以最严肃的态度反对把他人的著作或者观点化为己有——即所谓剽窃。每一个这样做的学生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直至被从大学驱逐出去。”
  “当你在准备任何类型的学术论文——包括口头发言稿、平时作业、考试论文等时,你必须明确地指出:你的文章中有哪些观点是从别人的著作或任何形式的文字材料上移入或借鉴而来的。”
  抄袭、剽窃、改头换面地移植,是哈佛教学、研究和学习的大忌。学生受到的最严厉的惩罚,不是因为迟到、旷课、夜不归宿,甚至打架斗殴、损坏公物,而是学习上抄袭剽窃。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0 07:48:08

在浙江大学MBA高级研修班上,清华大学王志耘教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葡萄园的主人,清早雇人进葡萄园做工,并和工人讲定一天的工钱是一钱银子。中午时,葡萄园主人看见劳动力集市上还有闲人,就对他们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我不会亏了你们。工人同意了。下午时,主人看见还有人站在那里,就问: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他们回答:因为没有人雇我们。于是,他也让他们进了葡萄园。到了晚上,结算工钱时,主人给了所有的人每人一钱银子。清早来的工人就埋怨说:我们整天劳苦受热,那后来的只做了一小时,他们和我们怎么能一样呢?主人说:我与你们约好就是一钱银子,所以对你们没有不公平。而这些后来的人来做工之前没有和我谈好价钱,如果最后我只给一点点钱,他们也没办法。所以他们担了较大的风险,自然也能得到多一点回报。
  王志耘认为,绝对的公平是很难做到的。真正的公平,应该是承认差别、承认同等条件下可能也会发生回报不同的情况。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0 07:48:20

画家早年颠沛流离,吃尽了人世的苦头。中年以后,他开始发达了——作品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名声日隆。如今,他的任何一幅作品,只要拿到市场上,都会引起富人们的竞价争购。可是,画家并不像别人想象的那么幸福与快乐,他曾经对弟子们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当我变得高大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实在太渺小了。
  通过弟子们的传诵,此语已被世人奉为一句关于奋斗与成功的格言。其实,画家已经陷入深深的孤独,在这个世界上,他除了作画,没有任何追求,而作画本身又不能给他以突破的喜悦。他感觉自己被困在一个牢固的茧里,高高悬挂在人们能够仰望的地方,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一天,画家偶然得知100公里外的山上有一位老禅师,道行极高,心中顿生仰慕,决定去拜访。为表示诚意,画家没有开自家的高级轿车,而是带弟子们步行前往。
  那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没有奇峰峻岭。山脚的连绵水田里,有农夫和牛耕作的身影,村庄炊烟袅袅,头顶阳光明亮,像一首以重低音为背景的轻快的曲子。画家心中喜悦,按照当地人的指引,向一座小山上走去。
  到了山腰,画家远远地看见山头有一个农夫正躬身锄地。在蓝灰色天幕的映衬下,农夫的身影像一块人形的墨迹蠕动着。越走越近,画家看清,是一位老农在清理自己的小菜地。画家汗流浃背地驻足四顾,寻找山下人说的那座小庙宇。弟子们也在一旁帮着搜寻,可是,附近并无庙宇。
  锄地的老者停止劳作,看着他们,目光淡定。画家问道:“老人家,知道某某禅师住在哪里吗?”老者说:“我就是。”画家大喜:“有眼不识泰山,刚才我在下面就看见你了,可惜显得太渺小了。”老者淡淡地答道:“你们在山脚时我就看见了,也是一样的渺小。”
  场面忽然有些凝固。画家的弟子们颇为不满,觉得这禅师身怀傲气,且有争斗之心,不像那么回事儿。但画家却没有生气,在那里愣神儿片刻,两手一拍道:“回家!”
  后来,画家又说过一句格言,被弟子们传诵出来——当我变得高大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也越发高大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0 07:48:32

国外的一些科学家往往会做一些令人意料不到的试验。美国的一位科学家麦可曾做了这样一个关于“贫困”理论的科学试验:
  他把一群断奶的幼鼠分成两组。对第一组供给足够的食物,并且按时分配给它们,让它们饱餐终日。对第二组则不管不问,不定时供食,而且只供给它们相当于第一组老鼠60%的食物。
  结果,第一组老鼠大都英年早逝,第二组老鼠却寿命很长,而且皮毛光滑,行动敏捷。它们的免疫能力比其他老鼠要强得多。
  后来,他再扩大试验范围,在苍蝇、鱼等动物中做试验,仍然得到同样的结果。
  于是他下了这样一个结论:一个动物的一生消耗的能量是有限的,并且它是一个定数。限额用完了,也意味着生命结束。而保持适度的贫困,延长限额的使用时间,就能更有生命力。
  就像一张存折,你支取了多少,就意味着失去了多少。你少支取它甚至不去支取它,本金就会越来越大。
  保持适度的贫困,对人来说是极有好处的。譬如两个人,一个因为暴食肥胖行动不便,继续送他超量食物,无异于让他加速走向死亡。而一个保持适度饥饿的人,只要给予他必要的食物,就会焕发生命活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生真的不应看作是加法,而应是减法。
  对于每个人来说,被减的量是固定的,就看你如何演算它。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0 07:48:48

时代在前进,观念在变化。于是动物界产生了许多的争论,各持己见,百家争鸣嘛,不抓辫子也不“秋后算账”。这种民主的气氛也说明了世界的进步。
  
  智商
  乌鸦多次吃狐狸的亏,一直耿耿于怀。今天看见狐狸当上了“智高研究所”所长,十分恼怒,指着狐狸的鼻子说:“你这个狡猾的家伙,怎么现在混进了科技界?!”
  狐狸振振有词地说:“现在是21世纪了,是科技与知识的时代,说我狡猾,那是你乌鸦先生用词不当,我那是高智商的表现。这个时代没有高智商,你能搞什么科技?"
  乌鸦气得全身发抖:“你……你是个骗子。”
  狐狸不慌不急、慢条斯理地说:“骗子的智商是很高的,我正在研究这个课题,马上出版论文,已成为动物世界的成果。我还准备办一个高智商培训班。乌鸦先生怎么样,交点学费,我教教你,跟我学着点,包你不再上当受骗,而且你还可以像我一样……当然,这就不能明说啰。”
  
  肚子里有货
  母鸡对公鸡每天天不亮就叫,吵得睡不着觉,早就不满了。
  母鸡对公鸡说:“现在的科学证明,太阳并不是你喊出的,你天天早上喊空口号,你烦不烦?"
  公鸡反驳道:“你不喊口号,那是你的嗓子没我的好,不嘹亮。”
  母鸡说:“俗话说得好,叫鸡公不下蛋。你呀,要多学习一点东西,多做点实事。”
  公鸡说:“你怎么还是老观念,现在医学发达了,你肚子里的货实际是我给你的,没有我,你肚子里能有什么货。你干什么实事?不就是下下蛋嘛,这蛋在肚子里不下来行吗?那憋得多难受,跟我拉屎一样,拉下来就舒服了。”
  母鸡反驳道:“是你的货,那你下个蛋给我看看。”
  公鸡不紧不慢地说:“有成语为证,这叫借鸡下蛋,你懂不懂?我公鸡忙不过来,借你母鸡下蛋而已。”
  
  谁是王
  大象对老虎说:“现在是高度文明的社会,动物界应该发扬民主,我比你重,块头又比你大,我不称王,谁称王?"
  老虎说:“大象老兄,你个子大,谁都承认,为什么我们动物世界不要你称王呢?这说明我们动物世界有着优良的传统美德。你看看我的脸上,先天就是一个‘王’字。你翻翻历史,我就是不称王,也是王。”
  大象说:“你那是封建的世袭制,现在就是要清除封建的残渣余土。”
  老虎说:“当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我称王,说明动物世界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看我这形象,一身虎威。你看你,长长的鼻子,怪怪的。你看看你那么大的耳朵,说像猪,其实比猪还笨……”
  大象发怒了,长长的鼻子向老虎袭来,老虎吓得落荒而逃,猛奔一阵,转身望着大象大声喊道:“你跑得过我吗?跑得过我,我就不当王了,去当个总统算了。”
  
  鸡汤
  主人见小猴子很调皮,于是抓住一只鸡,当着小猴子的面,杀得鲜血直淌。
  小猴子在一旁还笑眯眯地拍手叫喊着:“好玩,真好玩。”
  主人感到奇怪,现在杀鸡怎么就吓不住猴子了。
  小猴子说:“这套假把戏,现在吓不倒我们年轻人啰。”
  煨鸡汤时,小猴子还向主人请求道:“我们祖祖辈辈没喝过鸡汤,请主人开恩让我尝尝吧!”
  
  吹牛
  老黄牛召集大大小小的黄牛和水牛开会,说:“各位弟兄们,世上的人都在吹牛,我们从来没有自己吹捧过自己。今天,请大家来潇洒一回,转变一下观念,也吹吹牛吧。”
  等了好一会儿,竟然没有牛发言。
  老黄牛催促大家吹牛。
  老水牛说:“好,我来吹吹自己吧,田是我们耕的。”
  老黄牛说:“这是实话,不算吹牛。”
  小水牛说:“我还拉过牛车呢。”
  老黄牛说:“这也不是吹牛。”
  小黄牛说:“看我吹牛吧,我每餐吃的草,重量比主人要吃的饭量重。”
  “这也不是吹牛。”老黄牛说,
  于是大伙儿都问老黄牛:“那你就吹吹牛吧。”
  老黄牛反问道:“我要会吹牛,我请大家来开吹牛大会做什么?"
  看来牛吹牛,不是吹牛。
  
  窝边草
  兔子不吃窝边草,被动物界指责为“地方保护主义者”。
  早上,兔子妈妈临出门时,对自己的小兔子们一再嘱咐:“妈妈出去寻食去了,你们就在窝边玩,不要跑得太远了。”
  中午,兔子妈妈带回来许多青草和白菜叶子给小兔子们吃。小兔子们见兔子妈妈累得满头大汗,都十分不理解:咱们窝边这么多青草,妈妈为什么要跑那么远去寻食呢?兔子妈妈告诉孩子们,这是祖祖辈辈的传统。
  小兔子们都说:“传统不能当饭吃。”
  第二天,兔子妈妈出去了。小兔子们看到一只陌生的兔子阿姨到窝边吃草。小兔子们一起把这只兔子赶走了。兔子妈妈回来,看见窝边草已经被吃了一片,很心疼。小兔子们埋怨妈妈舍近求远,划不来。劝妈妈不要辛苦了,我们窝边的草够全家吃到冬天了。妈妈说传统是不能改变的。
  从此以后,兔子妈妈出去寻食,小兔子们就在窝边吃草。兔子妈妈回来,小兔子们都已经吃饱了肚子,兔子妈妈就把寻来的食物都存放到窝里。
  窝边草一天天地减少,兔子妈妈发现都是孩子们吃了,就教训这些不懂事的孩子们。
  小兔子们对兔子妈妈说:“现在生活是快节奏了,传统是可以改的,窝边草不吃白不吃,你不吃,别人来吃;别人不来吃,到冬天,青草就白白枯了,何苦呢!”
  兔子妈妈觉得孩子们的话有道理,她这几天窜到别的兔子窝边吃草,也是被一群小兔子们驱赶。后来再路过那里,见一群小兔子也在自己的窝边吃草。
  世上有些传统很怪诞,仔细想想没有一点点道理,还是孩子们懂事,前辈人也向下辈的孩子们学习学习。
  
  宝
  熊猫是世界公认的国宝。
  大野猫说:“我理所当然也是国宝了。”
  狗熊不甘落后说:“你是国宝,我更是国宝了。”
  狼狗说:“既然狗熊是国宝,那我也是国宝了。”
  豺狼说:“既然狼狗是国宝,我毫无疑问也是国宝啰。”
  ……
  如此类推,大伙儿都认为自己是国宝了。天长日久,个个都以国宝自居了。
  不久,从动物园回来探亲的猴子告诉大家说:“熊猫才是国宝。”大伙儿都感到惊讶。
  大野猫理直气壮地说:“熊猫不是猫,怎么会是国宝呢?!”
  狗熊生气地说:“熊猫不是熊,怎么会是国宝呢?!”
  狼狗恼火地说:“熊猫更不是狗,肯定不是国宝。”
  豺狼愤怒地说:“熊猫跟我们不相干,绝对不是国宝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0 07:49:00

人尽其才,了解自己的特质,包括优点和缺点,才能充分发挥,拥有丰富的人生。
  知道自己有很多优点,固然值得欢喜;发现自己有些先天上难以克服的缺点,也不必太过伤心。只要能诚恳面对自己,顺着本身的特质去发展,缺点也可能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对人生有正面的帮助。
  一所大学物理系的活动中,为了让参观的人们更了解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设计了很多有趣的实验,令人除了耳目一新之外,也对人生有所领悟。
  其中有一个实验,是用牛奶糖戳破椰子壳。牛奶糖的质地很柔软,椰子壳的质地很坚硬,用牛奶糖戳破椰子壳,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应用物理学的原理,竟然可以轻松办到。
  学生用手将牛奶糖捏成像图钉的样子,平放在地上,针尖朝上,然后以垂直的角度,将椰子掷下,牛奶糖果真把椰子壳刺破一个洞。
  古人王阳明,以“格物致知”的理论阐扬人生道理;我们现代人,同样可以在有趣的物理实验中发现生活的智慧。
  柔软的牛奶糖能戳破坚硬的椰子壳,说明了“以柔克刚”的成功之道。只要使对了力气,柔软的力量也有它不可忽视的强大功效,以四两拨千斤。
  当我亲眼看到这个实验时,内心产生很大的震动。
  每个人都必须摒除主观的成见,认识各种特质,才能找到其中的可能性。若受限于日常的生活经验,往往忽视了自己尚未发挥的潜力,也看不到别人内在的能量,实在很可惜。
  一个人不要妄自菲薄,认为自己没什么大才能,成不了气候。其实,只要塑造成另一种形状,或是摆对位置,就能发挥潜在的力量,令人刮目相看。
  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要看轻别人,表面上的弱小,内在里可能有你意想不到的巨大能量!      
页: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