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8 17:40:33

有部电影叫《东京目和》,其中有场戏,让我花了几年的时间来琢磨——丈夫在街头偶见妻子独自行走时,忽然被妻子安静的样子给震撼——那时候,我以为,他的震撼来自于,他发现,原来他的女人没他的陪伴时也挺怡然。
  现在,一句诗却给了我新的角度:站在街角不等谁,这本身就是一种力量感。
  和一位男性好友聊天,他说,他单独出去吃饭时,总是会告诉服务生有两个人,然后,等饭菜上来,多事的服务生若有询问,他便解释一句:“朋友来不了。”问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怪僻,他闪烁其词:“一个人吃饭挺怪的。”
  和一个台湾女人聊天,她说,她不管吃饭还是去做发型,都会带上书,用书将自己和旁人的好奇隔绝——独自一人时,她不愿意被他人打扰,甚至,也不愿意面对自己,所以将精力集中到另一个世界去。
  还有女友,曾经吸烟的理由就是:“一个人呆着的时候,不至于显得无事可做,手里拿根烟,让发呆显得不那么呆。”
  与自己好好相处也许才是最难的事情,如果不是在自己的寓所,就更容易敏感紧张成一只掉队的小兽,不敢轻易靠近谁,也不想被他人靠近。
  书,或者随身听、墨镜,与其说是享受或装点,不如承认吧——用这掩饰不安的盾牌来杜绝彼人看穿、靠近、伤害。
  所以才会从小女孩时,就需要拉着小伙伴一起上学放学,连去洗手间都要约个共同的时间:长大后,手里拉的不再是同性伙伴,而是异性的恋人,除了上班下班上洗手间,希望能伙同对付所有其他的时间……越是回避独处,越是害怕独处:越是想躲避伤害,越是会迎来伤害。收拾得体面漂亮的女人们,内心脆弱得像块湖上的薄冰,于是转身羡慕那些仿佛拥有力量的女人们。
  其实,用不着羡慕,这些女人们的精神内核非常简单:不等待任何人,也就不需要任何人:不用道具隔离自己,也就不隔离任何可能性;不害怕发呆时的呆,也就更能在精神世界里专注……
  她们取胜的法宝,就是安静,就是漫不经心,就是可以因为要专心涂指甲油而挂掉恋人的电话而产生的难以被掌控的力量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8 17:40:45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一百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
  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地带了八十五岁的父亲去听。从小听他唱“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浅水龙,困在了沙滩……”老人想必喜欢。
  遥远的十世纪,宋朝汉人和辽国胡人在荒凉的战场上连年交战。杨四郎家人一一壮烈阵亡,自己被敌人俘虏,娶了敌人的公主。在异域苟活十五年。铁镜公主聪慧而善良,异乡对儿女已是故乡,但四郎对母亲的思念无法遏止。悲剧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探望老母的片刻。身处在“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斗争之间,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个人处境和国家利益严重冲突之间,已是中年的四郎跪在地上对母亲失声痛哭:“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
  我突然觉得身边的父亲有点异样,侧头看他,发现他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父亲十六岁那年,在湖南衡山乡下,挑了两个空竹篓到市场去,准备帮母亲买菜。路上碰见国民党政府招兵。这个十六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此后在战争的炮火声中辗转流离。在两岸的斗争对峙中仓皇度日。七十年岁月如江水漂月,一生不曾再见到那来不及道别的母亲。
  他的眼泪一直流,一直流。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
  然后我发现,流泪的不止他。斜出去前一两排,一位白发老人也在拭泪。隔座陪伴的中年儿子递过纸巾后,将一只手环抱着老人瘦弱的肩膀。
  谢幕以后,人们纷纷站起来。我才发现,四周多的是中年儿女陪伴而来的老人家。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他们不说话,因为眼里还有泪光。
  中年的儿女们彼此不认识,但是在眼光接触的时候。沉默中仿佛已经交换了一组密码。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人们正要各奔东西,但是在那个当下,在那一个空间,这些互不相识的人变成了一个关系紧密、温情脉脉的群体。
  在那以后,我陪父亲去听过好几次《四郎探母》。每一次都会遇见父老们和他们中年的子女,每一次都像是一场灵魂的洗涤、感情的疗伤、社区的礼拜。
  从《四郎探母》,我如醍醐灌顶似的发觉,是的,我懂了为什么《俄狄浦斯》能在星空下演两千年仍让人震撼,为什么《李尔王》在四百年后仍让人感动。
  文化,或者说,艺术,做了什么呢?它使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老兵们。从四郎的命运里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认出了处境中的残酷和荒谬,而且,四郎的语言——“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为他拔出了深深扎进肉里的自责和痛苦。艺术像一块蘸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他灵魂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
  文化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他发现。他的经验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他的痛苦和喜悦,是一种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孤立的个人因而产生归属感。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而公民社会,因为不依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文化便成为它最重要的黏合剂。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8 17:40:57

白领和清洁工同在一幢写字楼里工作。白领的工作从早晨9时开始,下班时间不一定。清洁工也是早晨9时上班。下班时间是下午5时。
  清洁工经常出入白领工作的场所,他看到白领们坐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操作着电脑,接着电话,用英文或中文与别人沟通,他们个个神情紧张。
  而清洁工,干完早晨的活,开始待在工作间里,喝茶,看报纸,连中缝里的广告也看完了,然后出来透气。
  清洁工又看到白领们坐在那儿,操作着电脑,接着电话,用英文或中文与别人沟通,他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忙。
  下午5时,清洁工准备下班。白领们则开始开会,戴着金边眼镜的经理在喋喋不休。
  有一天,清洁工和一位白领同乘一部电梯上楼,不料,停电了。在等待来电的半个小时里,白领和清洁工探讨起许多问题。
  白领说:“大伯,你每月赚多少钱?”
  清洁工回答:“我赚1500元。”
  清洁工反问白领:“你赚多少钱?”
  白领回道:“每月赚1万元。”
  清洁工张大嘴巴,说不出话来。
  电来了,电梯重新运行。再后来,清洁工和那位白领就熟了。清洁工慢慢知道白领每天需要不停地工作14个小时,他们很少有休息日,没有时间逛街,也没有时间陪家人,甚至连用餐的时间也没有。
  清洁工觉得不可思议。
  有段时间,清洁工发现那位白领的脸色很差,过了一段时间,他再没有出现过。清洁工去打听,他的同事告诉清洁工,他得了肝病。
  清洁工发现,白领连看病的时间也没有。
  清洁工仍旧过着平淡的日子,每天中午在休息间睡一觉,把报纸中缝广告也看完,然后出来透气。
  他看到白领们像蚂蚁一样,还在伏案工作。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9 08:09:26

亲们大家早上好,今天4月19日星期六,农历三月二十,祝大家周末愉快,俗话说:“日月如飞鸟,乾坤似转丸。浮生忙里度,谁向静中看”。都知道心灵鸡汤喝多了也会索然无味,都想以清净心看世界,用欢喜心过生活,无奈现实才是最真的真实。在真实的世界里,有苦有乐,有酸有甜。生活里太多的不如人意,患得患失,得到了怕“担不起”,失去了又觉“伤不起”。人生在世,无非是把想不通的事想通,把必须要迈的坎迈过,把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放下。世态炎凉,无需迎合;人情冷暖,勿去在意。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外。所谓智慧,就是把不该看重的东西看轻一点,把不该看轻的东西看重一点而已。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9 08:09:36

我们要知道,淡的事,想深了,就复杂了;复杂的事,看淡了,就简单了;没事的事,放下了,就真的没事了。把握自己,调整心态,做人才能做事,做事方能成人。天下之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无憾于人生。时光清浅,人生倥偬,捻一抹心香,芬芳我们每一天的岁月。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9 08:48:48

有人问一位禅师:“你的方式是什么?”
  “他说,饿了吃东西,也从不在饿的时候禁食——这就是我的方式。我从不在不饿的时候吃东西,也从不在饿的时候禁食。”
  那人说:“这种方式看上去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们都这么做,”
  禅师大笑:“如果你们都这么做,那么就没有必要来见我了。”
  “你要么吃得太多。要么吃得太少,头脑有这样一种
  倾向,它总是弄出一些使人痛苦的原因。”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9 08:50:42

影响我最深刻的好朋友珍古德博士(JaneGoodall),告诉过我在她的坦桑尼亚冈贝黑猩猩保护区发生的触目惊心事件。有一次有游客进入冈贝保护区,不幸的是有人带进了小儿麻痹的病毒。
  这下黑猩猩死了不少,其中有只黑猩猩的抵抗力较强,病了几天。居然复原。当它再出现在黑猩猩群的面前,它的同伴有没有像平常一样拥抱它?没有,因为它虽从小儿麻痹病毒中逃过来,但有后遗症,它后肢瘫痪,行动时用前面两只脚使力,拖着后面两只瘫痪无力的脚。其他的黑猩猩先是疑惧的躲开,然后有一只黑猩猩率先动手,上去打它。接着所有黑猩猩一拥而上,围殴它,看来要把它活活打死。
  珍古德是个观察者,不应该插手干预黑猩猩的行为。但她实在于心不忍,看不下去,便出来赶走黑猩猩们,救下那只满身是伤的“它”。但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它”隔天还是被黑猩猩打死了。
  珍古德告诉我,黑猩猩一向以领袖马首是瞻,但那天最先动手的黑猩猩并不是领袖,层级也不高,但当大家蜂拥而上,领袖也只有跟上去。你现在知道为什么团体里面,喊打喊杀的笨蛋常常变成左右大局的要角了吧!
  这种集体的偏见,阻碍个人的创意事小,世界不差多一个笨蛋。最恐怖的是他会残害消灭别人的创意。所谓不能容忍异己,标新立异,非我族类都要赶尽杀绝。
  中世纪在欧洲如被人指控是女巫,就非烧死在柱子上不可,连圣女贞德也逃不过。在美国麦卡锡主义压制时,有“左倾”思想的好莱坞编剧、导演、演员都不能生存。
  集体的偏见可怕就在中间就算有人有疑问,但在集体的压力下,也不敢说,也不敢想。而且集体偏见的形成,常常没什么道理,跟他们要反对的,还有和被害者也没什么关联。
  偏见会让人盲目,盲目当然是创意的天敌。问题是很多偏见未必来自个人的喜好或恐惧,而是来自集体的记忆或想像。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9 08:50:53

维克托是位法国画家,他父亲是位外交官,与大画家毕加索是好朋友。维克托从小喜欢画画,他14岁那年,父亲带他去见毕加索。父亲想让这位大画家收儿子为徒。可是,毕加索看了维克托的画后,当即拒绝了!
  “你想让他做一个真正的画家,还是做一个毕加索第二?”毕加索问。
  “我想让他像您那样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外交官答。
  “假若是这样的话,你就把他立即领回去!”毕加索回答。
  40年后,维克托的画第一次进入苏富比拍卖行,一幅画拍到160万英镑。虽然他的画价只有毕加索的几十分之一,但他仍非常高兴。
  有一次,记者采访他。他感慨地说:“毕加索不愧为真正的大艺术家,他知道收徒就是抹杀那个人的天性。我真庆幸他当年拒绝了我父亲的请求。”
  他是位中国画家,父亲也是位外交官,与大画家张大千是好朋友。他14岁那年,父亲带他去见张大千,父亲想让这位大画家收儿子为徒,因为他儿子从小喜欢画画。张大干看了小画家的画后,非常高兴。
  “是个天才,我收下了!”大师说。“快给先生叩头!”外交官立即催促儿子。从此他成了张大干的弟子。
  40年后,他的画也进入了苏富比拍卖行,一幅画拍到30万元人民币。虽然他的画价只有张大千的几十分之一,但他仍非常高兴。
  有一次,记者采访他。他说:“我之所以有今天,与大师的耳提面命分不开啊!大师言传身教,使我得到了泼墨真传。我要继续努力,把泼墨艺术传承下去。”
  上世纪80年代,法国画界多了一个流派——视幻艺术派,代表人物为维克托。同一年代,中国也多了一位张大千的真传弟子。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9 08:51:06

澳洲东部的珊瑚礁海域里,有一种神奇的小鱼叫做清洁鱼。“各种鱼都在不停地寻找食物,直到有朝一日自己变成食物”。在这样一个弱肉强食充满竞争的海底世界里,清洁鱼没有鲨鱼一般强壮凶猛的身躯,也没有墨鱼一样巧妙灵活的伪装,亦不似海蜗牛那般剧毒无比。然而,正是这小小的清洁鱼,从来不会受到其他鱼类的攻击和伤害。清洁鱼到底有何防身高招?
  鱼如其名,清洁鱼的工作正是用自己的身体将过往的各式鱼类都清洁一遍,就好像自己是开美容店的,认真将每位“顾客”从头到尾彻底清洁。而同时,清洁鱼自己也可以饱餐一顿。每条清洁鱼都有自己的地盘,而且它总是那么忙碌。任何鱼都可以成为它的“顾客”,不管多么奇形怪状,多么渺小,还是多么威严。
  有些凶悍的肉食鱼类会让别的鱼闻风而逃,而当清洁鱼面对这类鱼时,甚至还会为其提供额外的口腔清洁——深入其大嘴内部清除垃圾,而这“服务期间”从未发生过事故,有时还“免费赠送”清洁鱼鳃的服务。就连凶猛异常的大海鳝,也从不把清洁鱼当成猎物,为的是让小家伙把自己好好清洁一下。
  清洁鱼不懂得攻击其他鱼类,不懂得伪装自己,只默默无闻地为别的鱼服务,且乐在其中,故能在周围凶险的环境中与众生和谐相处,安享太平。
  教练法则:不要吝啬对别人的帮助,帮助别人往往就是给自己留下了生机与希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9 08:51:18

战场是复杂的,充满着变数。人生也是如此。
  所以,我们的头脑不可过于幼稚和教条,要多一点儿聪明,多一点儿辩证法。不然,在人生中处处碰壁,却不知是撞在哪面墙上了。
  参照着下面这22条美国大兵作战条例,对生活作一番另类思考,会使我们生活得比较顺当一些。
  第1条:你不是超人:
  第2条:如果一个愚蠢的方法有效,那它就不是愚蠢的方法:
  第3条:不要太显眼,因为那样会引人攻击:
  第4条:别和比你勇敢的家伙呆在一个掩体里:
  第5条:别忘了你手上的武器是由出价最低的承包商制造的:
  第6条:如果你的攻击很顺利,那你一定是中了圈套:
  第7条:没有任何计划能在遇敌后继续执行:
  第8条:所有5秒的手榴弹的引线都会在3秒内烧完:
  第9条:装成无关紧要的人。(因为敌人的弹药可能不够了,所以它会只打重要的人);
  第10条:那支你不加注意的敌军部队其实是攻击的主力:
  第11条:重要的事总是简单的:
  第12条:简单的事总是难做的:
  第13条:好走的路总会被布上雷:
  第14条:如果你除了敌人什么都缺,那你一定在交战中;
  第15条:飞来的子弹有优先通过权(挡它的道你就倒大霉啦):
  第16条:如果敌人在你的射程内,别忘了你也在他的射程内:
  第17条:要一起用才能生效的装备通常不会一起运来:
  第18条:无线电总会在你急需火力支援时断掉;
  第19条:你做的任何事都有可能让你挨枪子儿——什么都不做也一样:
  第20条:惟一比敌方炮火还精确的是友军的炮火:
  第21条:专业士兵的行为是可以预测的,但世上却充满了业余玩家:
  第22条:当两军都觉得自己快输时,那他们可能都是对的。      
页: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