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8 16:19:21

在我所居住的巴拉圭街上一座普通的住宅楼里,说起业主们的竞争气氛,那真是相当浓烈。
  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的竞争只存在于养狗、养猫、养金丝雀或鹦鹉中。最具异国情调的也莫过于养只松鼠或海龟。我本人就有一只可爱的纯种蜘蛛。
  前不久的某一天,我正在给蜘蛛格特鲁德喂食的时候,一位素未谋面的邻居从我门口经过,他两眼发直地看着格特鲁德,显然对它着迷至极。他的目光中有一种东西令我战栗———那就是竞争。第二天,他经过我家门口时,向我展示了他刚买到手的一只蝎子。我们在走廊上谈论了蜘蛛、蝎子以及扁虱的生活习性和喂养问题。这碰巧被住在7-D的姑娘听到了,当天下午她的老爸就为她抓到了一只螃蟹。
  此时我的境遇已经大不如前了。当有一天妻子和我提出分居时,我终于意识到,她再也无法忍受我将一只卑贱的纯种蜘蛛作为宠物了……3天之后,我调用我全部的存款和关系,买到了一只你绝对无法想像的气质非凡的美洲豹。
  和缺乏审美感的人打交道是最令人痛心的事,这些人不求质量但求数量。在我的美洲豹到来之时,没有一位邻居不对我卑躬屈膝。然而不久,他们就被另一位邻居牵来的美洲虎那硕大的体形模糊了视线,完全对是非丧失了判断力。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邻居们频繁地更换宠物。我得承认,我那只曾经风云一时的美洲豹,如今已是英雄末路了。
  面对妻子偷偷地和一位买了巨型蜥蜴的邻居通电话的事实,我吃了秤砣铁了心。我卖了家具、冰箱、洗衣机和地板打蜡机,连电视也顺手卖了。总之一句话———能卖的都卖了,为了买一条稀有的超级大水蟒。
  穷人的日子难过啊———我这位可怜的宠物英雄仅仅光荣了三天!这个窄小破旧的住宅楼里,陆续出现了狮子、老虎、大猩猩、鳄鱼……甚至还有动物园里都难得一见的黑豹。如今的住宅楼日夜回荡着各种千奇百怪的叫声,令人彻夜难眠;猫科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和反刍动物的气味混合一起,空气浑浊得让人无法呼吸;巨型卡车每天拖来成吨的肉食、鱼类和各种蔬菜———这类景象恐怕只有在战争片里才能看得到。
  住宅楼现在已是遍地狼藉、江山尽毁了。此时的我正躲在楼顶上写这篇报道,下面的情形十分糟糕:7-A家养的大象不时发出哀嚎声,弄得我不寒而栗;每隔8分钟,我就得到楼梯中躲一躲,防止7-C家喂养的蓝鲸定时喷射出的水柱子毁了我的稿纸;我的桌子从来没有平稳过,因为7-D家喂养的长颈鹿以头撞墙,一刻不停,乞求人喂它饼干……
  我不禁怀念起过去:那些喂养蝎子、螃蟹和鹦鹉的艰难日子,那些唐吉诃德式的美好时光,它们是那么遥不可及。坐在这个嘈杂的楼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竞争,让每个人疯狂。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8 16:19:31

某杂志上有一则文章,77岁的教皇保罗二世在巴黎第12届世界青年节上,面对着一百万从世界各地前来倾听他做弥撒的青年,神情黯然地说,“年轻人,你们是我的希望!”而这些在物欲世界里的年轻人,本来是把神圣教皇当成他们的希望,渴望某种解脱而来的。
  真让人闹不清,这世界到底谁是谁的希望!
  文章的最后引用《费加罗》杂志的话,“信仰不能拿计算器算,上帝也不能用望远镜找。”
  按说,空洞应该是人的一种常态,若一个人心里总是装满宏伟蓝图未免活不洒脱,这种人的日子肯定过得如同一个奴隶。母亲有个女友就经常抱怨自己是“一只猫过了一头驴的一生。”可见她有多么孜孜不倦,又多么痛悔不堪了。
  布罗茨基在1991年的一次讲演中提到过这样一个比喻,“大约一个小时之前,我现在所站立的讲台和你们的座位都是空的。一个小时之后,这个地方又会空下来。我想像,这里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空的,‘空’是这个地方的自然状态。”人其实也是如此,如果你自身内部有足够的力量,形散而神不散,那么“空”也即是“满”了。
  用希望感来填充“空”虽然不失为人生的一种办法,但“希望”这东西,的确是你说它有,它就有;你说它没有,就没有。世界是千变万化的。这并不是一种悲观的人生态度,而是说,你太过于执著了,它反而不在或不见了。不找而其浑然自在,其实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8 17:08:13

我在村路上沿门求乞的时候,你的金辇像一个华丽的梦从远处出现,我在猜想这位万王之王是谁!
  我的希望高升,我觉得我苦难的日子将要告终,我站着等候你自动地施与,等待那散掷在尘埃里的财宝。
  车辇在我站立的地方停住了。你看到我,微笑着下车。我觉得我的运气到底来了。忽然你伸出右手来说:“你有什么给我呢?"
  呵,这开的是什么样的帝王的玩笑,向一个乞丐伸手求乞!我糊涂了,犹疑地站着,然后从我的口袋里慢慢地拿出一粒最小的玉米献上给你。
  但是我一惊不小,当我在晚上把口袋倒在地上的时候,在我乞讨来的粗劣东西之中,我发现了一粒金子。我痛哭了,恨我没有慷慨地将我所有都献给你。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8 17:12:43

一天,五祖法演禅师上堂时,对僧众讲了一个故事:“老僧昨天进城,听见阵阵锣鼓声,走进去一看,只见一块黑布围成一座戏台,那台上挤满了十几个木偶。有的特别好看,有的却非常难看;有的穿戴华丽,富贵风流;有的衣衫破烂,愁眉苦脸。这些木偶都能转能动,能坐能走,能说能唱,会哭会笑,而且青黄赤白,各种颜色都有。我正看得津津有味,忽然看见黑布在晃动。走进去一瞧,原来黑布后面有人。那人双手牵动着木偶身上的绳索,口中模拟出不同的声音。老僧一看一想,实在是有趣,忍不住笑了起来,问他:‘先生贵姓?’那人回答道:‘老和尚,你只管看吧,何必问什么姓呢?’我被他问得哑口无言。现在有谁能够替我回答呢?"
  木偶有富有贫,有哭有笑,说明世俗的区别对立、喜乐烦恼、富贵贫贱都是虚幻不实的。木偶由黑布后面的人牵动,则暗喻区别对立都是由人心造成的。“何必问什么姓(性)”意谓自性除了自证自悟外,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8 17:12:54

在非洲广阔的草原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大型动物,角马是其中的一种。角马长得像牛,生活在非洲的东部和南部。雨季期间,雨水充足,大地一片生机,广阔的草原上散布着一匹匹非洲角马。但到了旱季,为了寻找新鲜的草料,非洲角马不得不离开这里,它们聚集起来,数量多达150万头,成群结队地去寻找食物,每天要走48公里。
  在非洲肯尼亚有一条马拉河,每年的10月份,都有上百万头角马从3000公里外的坦桑尼亚迁徙到这里。
  马拉河中有两种动物是角马们在渡河时必然要遇到的杀手:一种是世上最大、最为凶残的尼罗鳄,一种是被称为“非洲河王”的河马。马拉河是角马们要渡过的最后一条河,渡过去,就进入了水草丰美的“伊甸园”。渡不过去,它们中的绝大部分将会因缺草缺水而死。每年的10月份和次年的3月份,马拉河都会上演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狂野、惊险和悲壮的瞬间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但是,角马依然乐此不疲,纵然在这场争斗中,更多是充当弱者的角色。
  有一年10月,马拉河的河水不再湍急,甚至有的地方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底,对于人类来说,卷起裤腿就可以过河了。成千上万的角马聚集在马拉河岸边,这个地点是角马每次的必经之地。河里的尼罗鳄和河马依然在注视着角马,等待着丰盛的大餐。这时,几头年幼的角马发现在离准备过河的地点不远处河水很浅,而且尼罗鳄和河马在那里根本没有施展的空间。于是,不少年幼的角马聚集过去,准备从那里过河,躲避尼罗鳄和河马的攻击。令人吃惊的一幕发生了,几十头看上去像是头领且年老的角马过来驱赶那些年幼的角马回到原处,不允许它们从较浅处过河。角马们注视着这个举动,没有一头出来阻止。接着,角马开始过河。后果可想而知,角马死伤众多。
  这一场面被《动物世界》摄制组真实地记录下来。工作人员问导游,角马明明知道马拉河里有凶恶的尼罗鳄和河马。为什么不从较浅且没有尼罗鳄和河马的地方过河,而是依然选择以前的路线呢?这不是找死吗?
  导游说,是的,角马知道河浅处没有尼罗鳄和河马,从那里过河可以说是很安全的。但是角马也知道,马拉河像今年这样的情况难得一见,很多角马一辈子也遇不上。如果角马尤其是那些年幼的角马选择了从较浅处过河,并顺利到达对岸,那么次年3月,它们又要回来,再经过马拉河时,面对成群的尼罗鳄和河马,它们还敢过河吗?年幼的角马是角马种群繁衍生息的希望。它们过不了河就意味着死亡,那对整个角马种群意味着什么呢?所以,角马必须要教育年幼的角马放弃那老天疏忽的“恩赐”。以免丧失了抗争命运的本能,而是选择始终贯穿角马生命的危险———与尼罗鳄和河马的斗争。
  面对鲜有的安全和屡见的危险,角马为了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生息而选择后者,这就是角马的生存法则。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角马面对凶险的生存环境能繁衍至今的原因之一吧。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8 17:13:05

一位叫紫格尼克的美国心理学家,给138个孩子布置了一系列作业,让他们完成其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令其中途停顿。一小时后对这些孩子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多数孩子对中途停顿的作业记忆犹新。紫格尼克得出结论:人们对业已完成的工作较为健忘,因为“完成欲”已经得到满足,而未完成的工作则在脑海里萦绕不已。于是,心理学家将人倾向于把一件事情做完的心理称为“紫格尼克效应”。“紫格尼克效应”也称“自圆心理”。你不妨试一下:一笔画个圆圈,在交接处有意留出一小段空白。回头再瞧一下这个圆吧,此刻你脑子里必定会闪现出要填补这段空白弧形的意念。
  人的“自圆心理”有时会以它的对立形式表现出来:拖拉、有始无终。一个人做完一件事,内心感到愉快;未做完一件事,内心若有所失。然而,当一个人害怕某件事可能做不完或做完某件事要付出艰苦劳动时,为了逃避这种做不完可能带来的不愉快,就会拖延完成的时间。“自圆心理”以不自圆的方式表现,这说明人的心理具有复杂的机制。
  其实,人的“自圆心理”具有两重性。如同一个圆圈能画成圆固然好,不能画成圆也没什么。做任何事情不顾具体情况都有始有终,其结果往往束缚自己的手脚,让许多精力消耗到没有多少意义的事情上去。例如,我们读一本书,可以仔细地从头读到尾,也可以粗粗浏览一下,甚至翻几页就放下。如果每读一本书都要“有始有终”细读,简直是浪费时间和自我折磨。我们对每天要做的事情最好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成三类:对第一类事情要保证有始有终,对第二类事情要努力有始有终,对第三类事情则要见机行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8 17:14:21

拿着伞去上课时,大概要在一条坑坑洼洼的砂石路边走上十来分钟,积水平了路面,得迅速避开那些坑洼,不然,会被经过的车轮溅一脚的水,如果是个急躁的司机,速度飞快,可能整身都会湿掉。伞恐怕是我支配的第一件财产,我对它充满崇敬,攥得很紧,挡住了所有往下掉的雨点。
  张建国大呼小喝地从后面赶来,他是我既敬且畏的一个同学,他在一个星期天,自己剃了个光头,那时候的光头还属于反动流氓之类的东西,更惊世骇俗的是,他还把两道眉毛一起刮了。我敢说,这个世界没多少人知道眉毛生长的感觉,可是小学生张建国知道。他追我时经过一个大水坑,这时候一辆卡车也碾过水坑,水花四溅,张建国轻巧地把伞自上而下划了个弧线,挡住自己侧面的水花。
  这个弧线惊呆了我,原来伞不只是永远向上的,可以把它移向各个侧面。我后来甚至把伞倒放在河面上漂,是那条否认了神圣的向上性的弧线,释放出伞的所有可能性。
  二十多年后的一个清晨,我对着镜子穿衬衫,对齐领口的第一粒扣子,逐个往下扣,忽然想到,从第一件衬衫起,就是如此自上往下扣纽扣的。可惜并没有张建国的电话,不然,我会打个电话给他,问他扣扣子的方向。这无所谓,我把衬衫重新解开,先对齐最下面一粒扣子,然后完成;然后解开,对齐中间的一粒扣子,然后完成;然后毫不考虑对齐,从任意一粒扣子开始,然后完成;然后跳过一粒扣子不扣;然后跳过两粒扣子不扣。
  对着镜子,我长出了一口大气。如果我昨天是个很绝望的人,以至于不想活下去了,在镜子前用刀自裁,恐怕会规规矩矩地自上而下划那么几道,创口很整齐。
  幸好,今天,我又打破了一个神圣的方向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8 17:14:33

不久以前,在温哥华岛舍间附近,有个人用锯机向一株参天蔽日的花旗松树下手,把这株长了好几百年的大树伐倒了,我在树墩上细数它的年轮数到七百零二时,这些圈圈———也就是最近时代的记录,已经细得肉眼辨别不出。那人说,他新盖了个车房,这株树挡道,只好把它锯掉。
  他是个很实际的人,不多思考,也不注意历史,可是任何史学家一见到这个锯断得利落的大树桩,以及地上那大堆断木,就会联想到许多事情。
  英国约翰王在伦尼米德签署大宪章时,在一片未知的大陆上,林地内许多种子中,有粒种子发了芽,萌生一点儿大的绿枝;哥伦布发现新世界时,那幼苗已是一株两百五十年之久的树了;一柄英国斧斩在斯图亚特王朝查理一世的颈上时,这株接近中年的树没有遭受斧头的损伤;在滑铁卢时代,它开始衰老。
  这株树有多少次捉住春风,把它化为柔美的竖琴乐,用它数不尽的手指弹出夏日干爽的飒飒声,又在冬日发出风琴般的狂风怒号,却没有人在场聆听!
  没有一位数学家能算出这些年来,它从泥土中吸取了多少亿万吨的水,输入树干和树枝;没有一位科学者能说得清楚它如何从土壤里吸取矿物质,把它们变成树皮、形成层、树心和绿针叶;没有一位工程师能显示这么庞大的树身,怎么能在如此脆弱的树根上,直挺挺地承受了七百年的隆冬寒风和重压的积雪。
  在这株树的晚年,头一次见到它的,一定是漫游的印第安人,他的石斧太钝,砍不倒这么巨大的树做柴薪。随后来了带着钢斧和横切锯的伐木白人,领着一队牛车,他在树干上砍,锯了几下,徒劳无功,只留下一些痕迹。后来又有猎人把一根钉钉进树干,或许是为了挂起一只鹿来剥皮,多少年来,长钉已经锈烂,我用手指一捏就碎了。
  只有用犀利工具的现代人,才能了结一个享年七百多岁的生命。他开始动手,只花二十九分钟就毁掉了它,这株大树只稍微摇摆一下,锯开的木头厉声哀叫,枝叶像翅膀那样扑打,仿佛想飞逃,老树跟着倒下,大地像擂鼓发出轰隆巨响,那人对自己干的事很满意,而今他可以把自己的车,方方便便地开进新车房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8 17:15:36

路过一家没有招牌的鸟店,看到三只白面鹡鸰被关在门口笼里贩售。
  这三只白面鹡鸰在笼里快速走动,它们离开自然的原乡很久了吧?老板似乎看出我有买意,走过来搭讪:“不容易呐!我爬到两千公尺的深山布网守候整天抓到的!”
  我以忧伤的眼光斜睇鸟店老板一眼:“抓它们干啥!叫声不好听,长像也不奇特!你知道那是什么鸟吗?"
  鸟店老板吐一口血红的槟榔汁说:“我卖鸟、抓鸟少说也有十年了,怎会不知道?是白面鹡鸰!”
  “既然知道那是野生白面鹡鸰,也没有观赏价值,你一只要卖多少?"
  “三千元!”鸟店老板一口价。
  “三只三千元?”我有点儿不相信耳朵听到的。
  鸟店老板瞪我一眼,“一只三千元!”
  “一只三千元?你简直是敲竹杠!谁会买这种不起眼儿的鸟?”一口怒气直冲脑顶,多年修行差点儿破功。三百六十五行正业不作,偏要选择这种捕捉野生动物的没本生意来折磨我们这些尊重生命的人的脆弱的不忍之心。
  “一只三千元?你卖得掉?”同样的价钱可以买一百只麻雀,或三十只绿绣眼的自由。
  “卖得掉!因为有你们这种识鸟、爱放生的人。”
  我脑袋瓜像被人敲了一棒,震得哑口无言。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再买鸟放生了。
  过去明知道买鸟放生会助长店主进货的需求量,有时候基于怜悯鸟被禁锢失去自由的不幸,甘冒社会保育人士“放生等于杀生”的道德谴责,仍不免断断续续地到莲池潭附近一家春秋鸟园买鸟放生。
  有一次我照例去买鸟时,发现放生鸟数量大为增加,以五比一的损伤率来换算,每进货一百只野生鸟,就会有五百只鸟的死亡,当时我有点儿难过鸟店老板借人们的同情心赚钱,我更痛恨那些不务正业的无明众生,以网罗鸟兽作为糊口的生计。我劝老板不要再进货野生鸟,赚这种钱来养育父母子女会有业障。岂料老板说:“生意人如果没有市场需求,他哪会进货?更何况禽流感病毒的影响,许多同业都歇业关门,只有放生鸟最赚钱,不做,那我们拿什么过活?"
  原先我们放生的初心是不忍物命失去自由的天空,放生本是随缘尽分,到后来竟变质成了老板口中所说的为了满足宗教团体例行作放生的功德。
  从那时到现在,整整有十三年了,我没有买鸟放生。今天为了吃一顿素食晚餐,竟不期而遇,见到三只失去原乡的白面鹡鸰被禁锢在鸟笼里。三只就要价九千,如果买下来,可以让鸟店老板忏悔业障改行,那就值得!问题在于那是不可能的事!
  “一只三百,顺便连旁边那只树鹨,拢总一千,我当买回它们自由,你就当做积阴德吧!”
  “一只三千元!我爬到高山搭帐篷住一星期才抓到的,你去睡在两千公尺山上几晚看看,你就知道一只三千元不是那么好赚的。”
  众生真难劝善呐!我默然离开,在心里告诉那笼中鸟:只有牺牲你们的自由来了断捉买的因果锁链了。那晚的素食吃得乏然无味。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8 17:15:48

跟一家电视台去做一档节目,是某家单位资助一贫困不幸小女孩的事。
  那家单位,是在一次下乡活动中,偶然听说小女孩的故事的。小女孩三岁那年,在江上跑运输的父母,突然双双遇难,尸首都不曾找到。从此,她跟着年迈的爷爷一起过。故事很悲惨,那家单位萌发了资助小女孩生活的念头,于是捐了款,送她上学,还不时把她接到单位,让大家轮流带回家住。
  这事,渐渐被宣传开来,散出温暖的色彩。关注的人自然多,小女孩因此成了媒体的焦点。
  她显然很不适应这样的阵势,面对着摄像头,她低了头,一句话也不肯说。她年迈的爷爷,不住地推着她,丫头,叫人呀,叫叔叔,叫阿姨,感谢叔叔阿姨对你的关心。她仍是一声不吭,只偶尔,抬眼扫一下面前的人,那眼神里,有惊慌,有茫然。
  按节目安排,有一场景,应是小女孩面对父母的遗像,作出悲伤的神情。小女孩父母的遗像被取出来,玻璃镜框里,两张年轻的脸,绽放着的百合花似的,让人动容。
  小女孩却不配合,她看着父母的遗像,没有一点悲伤的意思,甚至,带着漠然。有人轻声地诱导她,琴琴,你想一想啊,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妈妈,而你没有,你不难过吗?你不想他们吗?
  小女孩还是很漠然。
  这孩子,是不是智商有问题?有人私下嘀咕。节目一直拍不到理想的效果,任你怎么启发,小姑娘的眼睛里,就是没有悲伤。
  大家把目光转向我,因为我跟孩子最容易亲近,他们想让我再去启发启发她。当时正是阳春三月,春在溪头荠菜花。我跟小女孩提出,一起去挑荠菜。小女孩高兴地答应了。
  提着篮子,我们走在田野边,小女孩像换了个人似的,在我前面快乐地跳跃着,不时告诉我这叫什么草,那叫什么花。那片天地,仿佛她是它们的主人。
  很快,我跟小女孩混熟了,我问她,想过爸爸妈妈吗?
  为什么老要我想爸爸妈妈呢?一丝忧愁爬上小女孩的脸。
  这一句问,让我发了愣,是啊,我们为什么老要让她想她的爸爸妈妈呢?她对他们,是完全没有记忆的,这应是幸事。我们想唤起的,到底是什么?不过是别样的悲伤,好满足了我们的同情。
  田野里,一片祥和,花们安静地开着,草们安静地绿着。我想,小女孩也是这样的一株植物罢,风或许会吹折她的叶,雨或许会打折她的茎,但生命的顽强,会让她的伤口自己愈合。当春风又吹起的时候,她自会绿起来,她只记得当下的快乐,有什么不好?
  当篮子装满荠菜的时候,小女孩告诉我,秋天的时候,还有枸杞摘的,红红的果子,可好看啦。
  我望着小女孩,心里涨满感动。那一档节目终因我的坚持,被取消了。我只希望,小女孩能安静地生活在她的世界里,人们不要再去碰疼她。      
页: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