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2 12:29:22

狮子醒来,愤怒地团团转,吼声打破宁静,凶猛威严。
  有个野兽和它开了个玩笑:在它的尾巴上挂上了标签。上面写着“驴”,有编号,有日期,有圆圆的公章,旁边还有个签名……
  狮子很恼火。怎么办?从何做起?这号码,这公章,肯定有些来历。撕去标签?免不了要把责任承担。
  狮子决定合法地摘去标签,它满怀气愤来到野兽中间。
  “我是不是狮子?”它激动地质问。
  “你是狮子,”狼慢条斯理地回答,“但依照法律,我看你是一头驴!”
  “怎么会是驴?我从来不吃干革!我是不是狮子。问问袋鼠就知道。”
  “你的外表,无疑有狮子的特征,”袋鼠说,“可具体是不是狮子我又说不清!”
  “蠢驴!你怎么不吭声?”狮子心慌意乱,开始吼叫,“难道我会像你?畜生!我从来不在牲口棚里睡觉!”
  驴子想了片刻,说出了它的见解:“你倒不是驴,可也不再是狮子!”
  狮子徒劳地追问,低三下四,它求狼作证,又向豺狗解释。同情狮子的,当然不是没有,可谁也不敢把那张标签撕去。
  憔悴的狮子变了样子:为这个让路,给那个闪道。一天早晨,从狮子洞里忽然传出了“呃啊”的驴叫声。www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2 12:29:34

1983年在中国召开过一次创造学会,日本的创造学家村上信雄走上主席台拿出了一把曲别针,同时提出一个问题:这些曲别针有多少用途?请与会的中国学者回答。
  有人说了几十种。
  你们能说多少种啊?现在赶快想。
  谁觉得自己想得比较多,举手、就一口气说一说。
  (下面同学纷纷举手。)
  谁觉得自己想得比较多呀?
  有没有超过30种的?
  还没有。
  好,你说。
  (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从略。)
  大家觉得她的思路是不是比较好哇?
  行,给她鼓鼓掌!
  你很棒!很聪明!以后一定能有发明创造。
  当时在场的一位中国学者说了30多种。
  这个日本人说有300多种。然后放了一个幻灯片,证明有300多种。
  大家为他热烈鼓掌。
  这时台下有人递上来一张条子,上面写道,我明天将发表一个观点,证明这个曲别针可以有无数种用途。于是,他第二天就此作了一个讲演。这个人叫许国泰,他提出的这个方案后来被称为“魔球现象”。
  他怎么分析的?他说,按曲别针最基本的解剖,它的颜色是什么样的,它的重量是多大,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它的质地是金属,它的柔软度等一整套因素,把它们都解剖了,列成一个横坐标,一个纵坐标,就是它在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外语等各个方面的用途。
  曲别针的重量可以做各种砝码;作为一个金属物,曲别针可以和各种酸类及其他的化学物质产生不知道多少种反应;曲别针可以弯成1、2、3、4、5、6、7、8、9和加减乘除、开方等各种数学符号,演变成所有的数学和物理学公式;曲别针可以弯成英文26个字母,可以是拉丁文,可以是俄文,于是乎,天下所有语言能够表达的东西。都能够用曲别针来表现;曲别针是金属,还可以导电;在磁场中有磁性反应;在艺术中,把它绷直了,肯定有琴弦的作用。至于其他的,做成夹子,别针,绳索,挂链,项链,都是在一类中的某一项的亿万种的一种。
  许国泰的演说轰动了这个创造学会。
  请朋友们不要笑。因为通常人一想曲别针的用途,别针。夹子,绳索,已经觉得自己想得很多了,想出3种已经很了不起了。当我们看到有无数种用途的时候,这才是创造思维的体现。
  现在,我要提一个问题了。你——今天在场的每一个人——有多少用途呢?
  做有无数种用途的人
  可惜的是我们有时候不这样看问题。因为他会想我是外语大学的,比如我是学阿拉伯语的,那么我用的范围首先是跟阿拉伯语有关,外贸、外交、翻译、教学,他已经给自己限定了一个范围。人在生活中经常用几十种曲别针的用途来回答曲别针的亿万种用途,对自己也经常这样判断。
  所以,希望大家在这个时刻感觉一下自我的判断,就是你从小到大到现在,你对自己今后有多少种用途,对于社会和人类你能发挥多大作用,这个想象力打开没有?是不是在这个年龄段已经对自己有了一定的局限和模式?
  不要滞留在一个点上
  我们在生活中为什么有时候没有创造力?就在于一个既成的逻辑思维、一个既成的概念局限了我们。
  一说曲别针。一个“别”字就让我们想到了“别”这些纸,没有想到更多的。我们做事情,搞科学发明、语言发现也好,外交、学问也好,都要突破这种限定。用中国的一句古话,就是不要执著,不要滞留,不要停在一个点上。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2 12:29:43

有个老师给每个学生们发了一张白纸
--让学生画出机会
--50个学生49个交了白卷
--1个同学画了一个物体,前面
是毛,后面光光的
--说这就是机会
--大家问,为什么这是机会?
--这个同学回答说
--机会前面是毛,从你面前走过时,你可以一把抓住
--机会后面是光光的,机会走过后,抓就很难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2 12:29:53

很久以前在南方的一个群山里,有一个无人涉足的村落。里面住着许多朴实的人。他们平静的生
活着,每天都开心而快乐。 
   可是突然有一天有个外人来到了村子,她带着许多新鲜的东西,而且美丽的迷惑了所有的人。
在村子的东头,有一个刚刚长大的小伙子。它也被这美丽的人迷惑了,于是它想得到那个人。可是每 
   当他走进时,那个外来的人总会跑的更远,可是却留下一丝浅浅的微笑。 
   小伙子以为还有希望,于是放下所有的工作、朋友去追逐这个外来的人。 
   他们出了村子,这是小伙子第一次出村子。他第一次看见外面的世界,美丽的山水、可爱的动物,他每次看见新的东西,都会留下来观看。可是没有多久就会去追逐那个曾经留下淡淡微笑的人。
不知道过了多久,那个人终于停下了脚步。当他拥抱到这个人是,一下子美丽的容颜变得苍老,甜蜜的微笑变成咧嘴。他不敢相信眼前的世界,可是他却无法离开,因为那个人已经把他带到了沼泽里面。渐渐的两个人都沉没在无边的沼泽中!只留下一只紧紧抓住藤条不放的手 
   不久之后村子的人寻找到了他们,于是他们被埋葬在一起。在碑文上写着:爱子拥有,儿媳欲望。 
   有时候我们想拥有的欲望,会迷失我们的双眼。得不到的永远那么美好,可是得到时也许我们已经失去了真的宝贵的东西!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2 12:30:04

某日,一位古董商到我家里做客,我便尽出所藏,请他鉴赏评价。
    我拿出的第一件东西,是块田黄印石,长约四寸。
   “这值不了什么钱!”古董说:“因为上一段有裂纹,下半截有杂质,只有中间一小块完美。”
   “我当年是以高价买的!”我大吃一惊。
   “你听我说完哪!”古董商笑着说;“你如果把上下两截锯掉,只留中段,价钱就倍于此了。”
   接着他展开我收藏的一幅古画;“是名家手笔,可惜右边破损了一块,修补之后总是看得出来,倒不如将右侧整个切除,价钱要比补了之后还高得多。”
   最后,我取出了传家之宝黄瓷盖碗。
   “这个盖子早该扔了。”古董商一见便说;“不连盖子,要比连盖子,容易卖,价钱也好。”
   “怎么会有这种道理呢?”我很不服气;“有盖反比无盖不定来得便宜?"
   当然!因为盖子有缺损,你想想看,当买主看到这件东西,发现盖子已破,还会买吗?他把盖子放在案上,并将碗捧到我面前;“可是这样子,几人知道还有个盖子?于是买主只当是只完美无缺的碗,而会爱不忍释了!”
   “同样的道理!”他又指着印石和画说;“你切去杂质之后,大家只见那是块温润上好的田黄,有谁知道原来的要大得多;而那画没几人看过,切了边仍是不错的构图,谁会注意到已比原来少了半截?"
   “人们为什么总会注意那小小的瑕疵,而忽略大体的美好;为什么宁可被骗,也不愿接受那有缺陷的事实呢?”我感慨地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2 12:30:16

  









英国BBC搞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最伟大的英国人”选举节目,开始的时候观众提出的名单有一百多,包括几个活着的“伟人”,如国脚小贝(第38名)、首相布莱尔(第87名)等。复选时只剩10人,都是先贤了。
  原本这种“民族英雄”选举,很容易弄成一场爱国主义宣传。有趣的是,组织者还安排了“揭短大比拼”,即用揭别的“英雄”之短的方式,支持自己心目中的英雄,让人大开眼界:
  对丘吉尔:“容易忧郁,不好合作。臭脾气,发怒时不像个领袖”;“喜欢在家里赤膊。甚至,有一次罗斯福推开门,丘吉尔正在洗澡,竟然从澡盘里站起来说:英国首相对美国总统无所隐瞒。”;“醉鬼,给希特勒的宣传机器一个把柄。”
  对黛安娜王妃:“自我推销本事第一。操纵传媒,利用传媒,恶习始作俑者!”;“每当她名声低了一些,就让一批记者跟着,去访问艾滋医院。”;“每个说英语者都会引用莎剧名句,除黛安娜一人。”
  对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沉闷得让人难以忍受。每次看莎剧,何人不想赶快落幕?”;“这个人一辈子只留下五个签名,每次还签得不一样,真有此人吗?”;“浪荡一生,几乎从来不加看妻儿家小!真是具有了不起的德行。”……
  可是,揭短大赛似乎对投票的最终结果没有多少影响,进入前十的伟人依然是他们。为什么呢?因为,人们比的毕竟是优点。人无完人,哪怕伟人,也不能太完美。人品过于完美,英雄就变得可疑。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2 12:30:35

他和豹子成了朋友,他可以摸着豹子的头跟它说话,可以亲手把好吃的食物送到豹子的嘴里,而豹子在欢欣之余,则喜欢翻滚着和他嬉戏一番。
  
  豹子在离摄影师几米远的地方站住了,目光中充满敌意和怀疑。一会儿,摄影师的额头沁出了冷汗。摄影师保持着一种闲散的姿势,表情平和。当然此刻,他的内心充满了恐惧。他默默地对自己说:沉住气,沉住气。
  豹子又向前迈动了。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但这时,豹子转了一个弯,和他擦肩而过。
  成功了!摄影师心头一阵狂喜。豹子终于可以接受自己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摄影师用了整整半年时间。
  半年前,摄影师只身来到这座原始森林。他有一个宏大的计划,就是拍摄一组动物生活的真实镜头。他要求自己超越前人,能最大限度地和动物亲密接触,哪怕是最凶猛的动物。
  很快,他发现了豹子。
  他让自己慢慢进入了豹子的视野。开始,他驾着越野车,和豹子若即若离。有两次,豹子甚至对他展开了攻击,它暴怒地拍打着坚硬的车门。但最终,它无可奈何地走了。两个月后,摄影师就试着开始走出那个车厢,用尽可能通俗的身体语言向豹子表达自己的善意。幸运的是,他和豹子之间的距离在一步步缩小。豹子眼里的敌意已经近于消失。
  他和豹子成了朋友,他可以摸着豹子的头跟它说话,可以亲手把好吃的食物送到豹子的嘴里,而豹子在欢欣之余,则喜欢翻滚着和他嬉戏一番。
  于是,摄影师从容地拍摄豹子生活的一切,包括它和母豹子的爱情,直到他预备的摄影胶片全部装满。有时候,豹子还调皮地用嘴去“咬”摄影机的镜头。
  摄影师满载而归,他给人们带回了一个崭新的森林童话。
  悲剧发生在两个星期之后。那天来了一个猎人。猎人是偷偷进来的,因为森林里早已明令禁止狩猎。但是,猎人需要钱。一张虎皮或豹皮都值上千块。运气好的话,也许还能得到象牙。
  猎人是在毫无防备的时候遭遇豹子的。那天,他实在太疲倦了,靠着一棵榕树,竟睡着了。当他被一阵轻微的籁簌声弄醒的时候,他睁开眼,一只豹子竟近在咫尺!
  猎人立时毛孔贲张,脑袋里“轰”的一声。枪就在他手边,子弹早已上膛,但是,那时,他完全呆住了。
  更不可思议的是,豹子竟挨着他蹲了下来。那样子充满天真,仿佛是一个想听故事的孩子。猎人以为是做梦,他悄悄使劲咬了咬嘴唇,感到了疼痛。恐惧中,他本能地抓住了枪,并且把枪管移向豹子的头部。豹子没有反应,它懒洋洋地伸了个懒腰,之后就用嘴去叨枪管。
  一声惊天动地的爆响。
  豹子飞了起来,同时,一朵血花在它的头部灿烂地开放......
  猎人很久都没有反应过来,怎么打一只豹子比打一只兔子还容易?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2 12:30:47

自然界有许多与人方便便是与己方便的例子——
  在非洲大陆上有一种甜瓜,它的滋味十分迎合土豚的口味,是土豚的最爱。然而,土豚并不是吃了甜瓜之后拍拍屁股就走,它把自己吃了甜瓜后拉下的粪便用泥土埋起来,因为粪便中有未消化的甜瓜籽。土豚就这样“种”下了很多甜瓜。那些种子有土也有肥,来年便结出更多的甜瓜,土豚于是就有了更多的食物。土豚和甜瓜互利互惠,彼此都得以繁衍生息下去。
  淡水龙虾被捉住放在桶里,千万别以为它们不可能爬出去,要是不盖上网罩它们真的就逃走了。知道它们是怎样爬过高高的光滑的桶壁的吗——它们一个顶着一个组成了一架“虾梯”,以齐心协力去试图摆脱即将成为盘中餐的命运。
  螃蟹在陆地上也可以生存,但离开水的时间不能太久,所以它们就一路不停地吐泡沫来沾湿自己和同伴,一只螃蟹吐出的泡沫是不可能把自己完全掩盖起来的,几只螃蟹一起吐,那些泡沫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大片,螃蟹们也就营造了一个富含水分并且能够容纳它们每一个于其中的空间,彼此都争取到了生存的机会。
  这些自然界的例子给了我们人类启示:束缚我们人类的并不是外界的客观因素,而是我们人类自己那颗不肯与人方便的心。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2 12:30:58

在马来西亚的一个国际心理学会议上,一个俄国人向我大力推荐他所创立的积极心理治疗理论。
  他讲了他做过的一个试验:将两只大白鼠丢入一个装了水的器皿中,它们会拼命地挣扎求生,一般维持的时间是8分钟左右。然后,他在同样的器皿中放入另外两只大白鼠,在它们挣扎了5分钟左右的时候,放入一个可以让它们爬出器皿的跳板,这两只大白鼠得以活下来。若干天后,再将这对大难不死的大白鼠放入同样的器皿,结果真的令人吃惊:两只大白鼠竟然可以坚持24分钟,3倍于一般情况下能够坚持的时间。
  这位心理学家总结说:前面的两只大白鼠,因为没有逃生的经验,它们只能凭自己本来的体力来挣扎求生;而有过逃生经验的大白鼠却多了一种精神的力量,它们相信在某一个时候,一个跳板会救它们出去,这使得它们能够坚持更长的时间。这种精神力量,就是积极的心态,或者说是内心对一个好的结果心存希望。
  当时,我心里想着那两只大白鼠,总觉得不是滋味,就略带反感地对他说,有希望又怎么样,最后它们还不是死了。出乎我的意料,这时,他告诉我:不,它们没有死。在第24分钟时,我看它们实在不行了,就把它们捞出来了。
  我问:为什么要那么做?
  他说:因为有积极心态的大白鼠有价值,更值得活下去。我们人类应尊重一切希望,哪怕是大白鼠内心的希望。
  希望就是力量。在很多情形下,希望的力量可能比知识的力量更强大,因为只有在有希望的背景下,知识才能被更好地利用。一个人,即使他一无所有,只要他有希望,他就可能拥有一切,而一个人即使拥有一切,却不拥有希望,那就可能丧失他已经拥有的一切。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2 12:31:10

午后,看一个有关海底世界的节目。屏幕上,一群小鱼遭遇了一条金枪鱼。我以为,这条金枪鱼无疑是老鼠跳进了白米屯。它只要冲上去,吃几条小鱼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金枪鱼发起了攻击。出乎我的意料,小鱼们并没有四散逃窜,而是迅速“抱”成了一团。金枪鱼居然扑了个空。鱼群始终保持着团状。金枪鱼每攻击一次,鱼群就向旁边翻滚一圈,这一侧的鱼游到那一侧,里面的鱼游到外面,如此循环,周而复始。面对一群猎物,金枪鱼居然找不到一个可以攻击的具体目标。即使它看准了的目标,也会因为游动而迅速消失在鱼群中。然后,在它眼前仍旧是一条条面目相像的小鱼,目标何在,早就无法分辨了。
  这真是壮观的景象,鱼群在大海深处翻滚逃避,金枪鱼一次次地无功而返。靠着相互照应,集体防御,鱼群一次次化险为夷。可以想象,谁一旦离群,就立刻会成为金枪鱼的腹中美食。电视的画外音这样表述:只要鱼群不被冲散,金枪鱼的企图就无法实现。
  团结就是力量,有了它,一切皆有可能。      
页: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