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2 12:27:20

从前有一匹斑马,它对谁也没有做过一点坏事,它也从来不会做坏事,可能就因为这一点,它被捉住,送进了动物园。
  那时有两个雄辩家。他们好像就是为了辩论而降生的。他们俩常常争论得声嘶力竭,神志不清。辩论什么题目并不重要,主要是能争论起来就好。他们在自己的这门艺术领域里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你们可能也见到过这样的人吧,遗憾的是,这样的人现在还孳生了不少呢……
  有这么一天,在动物园的斑马栏前,这两位雄辩家遇到了一起。
  “不管怎么说,斑马是黑的。”头一个人装着无意地开了腔。
  “哪怕考虑到地轴的倾斜度和我们站着的这块地方的地理坐标的位置,它也不会是黑的,就是说,”第二个人以胜利者的姿态讪笑着,同时以不屑的神情望望第一个人说,“它是白的。”
  “黑的,就是因为……它是黑的。”头一个反驳着对方,并为自己论据的简洁感到一种自我陶醉。
  “如果它是黑的,那么除非我的眼睛瞎了,我的朋友,要不就是您在讥笑我。”
  “我的朋友,您怎么能把我想象成这样的人呢?”他开始对第二个人感到气愤,“我是想追求真理,我的目的就是追求真理!”
  他们就这样无休止地争论着。周围开始集拢人群。当人们听到第一个人滔滔不绝的雄辩之词时,觉得他是对的,斑马确实是黑色的;然而当第二个人结束他那热烈的、令人信服的发言时,所有的人又都同意了第二个人的观点,有些人还大喊起来:“乌拉!我们到底找到了真理,斑马是白的。”
  这个场面一直延续到铃响了,公园要关门了,两位雄辩家才一面继续争论一面向出口走去(后边簇拥着人群)。斑马栏前只留下了一个人。他是个聋子,没听到铃声。他也没听到整个下午两位杰出的雄辩家关于这只动物的争论,所以也没弄明白,为什么刚才在这里的那群人如此激动。
  这个人又在那里站了很久,欣赏这匹漂亮的带条形斑纹的动物……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2 12:27:31

小鸟问父亲:“世上最高级的生灵是什么?是我们鸟类吗?"
  老鸟答道:“不,是人类。”
  小鸟又问:“人类是什么样的生灵?"
  “人类……就是那些常向我们巢中投掷石块的生灵。”
  小鸟恍然大悟:“啊,我知道啦!可是,人类优于我们吗?他们比我们生活得幸福吗?"
  “他们或许优于我们,却远不如我们生活得幸福。”
  “为什么他们不如我们幸福?”小鸟不解地问父亲。
  老鸟答道:“因为在人类心中生长着一根刺,这根刺无时不在刺痛和折磨着他们。他们自己为这根刺起了个名字,管它叫做贪婪。”
  小鸟又问:“贪婪?贪婪是什么意思?爸爸,你知道吗?"
  “不错,我了解人类,也见识过他们内心那根贪婪之刺。你也想亲眼见识吗,孩子?"
  “是的,爸爸,我想亲眼见识见识。”
  “这很容易。若看见有人走过来,赶快告诉我,我让你见识一下人类心中那根贪婪之刺。”
  少顷,小鸟便叫了起来:“爸爸,有人走过来啦。”
  老鸟对小鸟说:“听我说孩子,待会儿我要自投罗网,主动落到他手中,你可以看到一场好戏。”
  小鸟不由得十分担心,说:“如果你受到什么伤害……”
  老鸟安慰它说:“别担心,孩子,我了解人类的贪婪,我晓得怎样从他们手中逃脱。”
  说完,老鸟飞离小鸟,落到来人身边。那人伸手便抓住了它,乐不可支地叫道:“我要把你宰掉,吃你的肉。”
  老鸟说道:“我的肉这么少,够填饱你的肚子吗?"
  那人说:“肉虽然少,却美味可口。”
  老鸟说:“我可以送你远远比我的肉更有用的东西,那是三句至理名言,假如你学到手,便会发大财。”
  那人急不可耐:“快告诉我,这三句名言是什么?"
  老鸟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缓缓地说道:“我可以告诉你,但是有个条件:我在你手中先告诉你第一句名言;待你放开我,便告诉你第二句名言;等我飞到树上后,才会告诉你第三名句言。”
  那人一心想尽快得到三句名言,好去发大财,便马上答道:“我答应你的条件,快告诉我第一句名言吧。”
  老鸟说道:“这第一句名言便是:莫惋惜已经失去的东西!根据我们的条件,现在请你放开我。”那人放开了老鸟。
  “这第二句名言便是:莫相信不可能存在的事情。”说完,它边叫着边振翅飞上了树梢,“你真是个大傻瓜,如果刚才把我宰掉,你便会从我腹中取出一颗重量达120克、价值连城的大宝石。”
  那人听了,懊悔不已,把嘴唇都咬出了血。他望着树上的鸟,仍惦记着他们刚才谈妥的条件,便又说道:“请你快把第三句名言告诉我!”
  狡猾的老鸟讥笑他说:“贪婪的人啊,你的贪婪之心遮住了你的双眼。既然你忘记了前两句名言,告诉你第三句又有何益?难道我没有告诉你‘莫惋惜已经失去的东西,莫相信不可能存在的事情’吗?你想想看,我浑身的骨肉羽翅加起来不足100克,腹中怎会有一颗超过120克的大宝石呢?"
  那人闻听此言,顿时目瞪口呆,好不尴尬,脸上的表情煞是可笑……
  一只鸟就这样耍弄了一个人。
  老鸟回望着小鸟说:“孩子,你现在可亲眼见识过了?"
  小鸟答道:“是的,我真的见识过了。可这个人怎会相信在你的腹中有一颗超过你体重的宝石,怎会相信这种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情呢?"
  老鸟回答说:“贪婪所致,孩子,这就是人类的贪婪本性!”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2 12:27:47

明朝御史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张瀚初任御史参见都台王廷相时,王廷相给他描述了一桩见闻:昨日乘轿进城遇雨,有个穿新鞋的轿夫,他从灰厂到长安街时,还择地而行,怕弄脏新鞋。进城后,泥泞渐多,一不小心踩进泥水中,便“不复顾惜”了。王廷相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瀚听了这些话,“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后来,张瀚升任明朝吏部尚书,建树颇多,我想与他牢记这些话不无关系。 
  这是王廷相告诫张瀚为官之道。其实这也是为人之道。 
  巴甫洛夫说:“原谅自己,就是堕落的开始。”万物之发端必于“一”,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对待“一”,对每个人都是严峻的考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2 12:28:03

美国一所学校规定家长下午3点半接孩子放学,但总有一些家长迟到。学校决定用经济杠杆来调整,迟到一分钟罚钱若干。不料迟到的家长越来越多。在可承受的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家长决定多出点儿钱,而为自己省点儿事。那么未罚款时多数家长为什么做到了不迟到呢?因为有一个道德上的潜在“惯性”存在,他们会认为不守校规是不好的。 
  同样的道理,我们不乱扔垃圾不是因为怕罚款,而是因为我们认为那样是不对的。我想这是来自于对权力和法规的敬畏,来自于一种向善的本能,从而形成自我约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2 12:28:14

有个病人在临死之前异常痛苦,一手抓住床沿铁栏,一手抓住好友,指甲掐入对方肉中,好友见他如此痛苦,劝他:“你为什么要抓住生命呢?你放手吧,让它(生命)去,就好过,就舒服了,我在你身边,看着你,爱你。”
  他听了宽心了,放心了,一放手,果然就解脱了。
  有两个小孩,一个手上抓了个球,另一个也要,一手抓过去,对方不给,他拳头如雨般捶擂下来。
  许多时候我们如这小孩,不肯放手,宁愿被人没头没脑乱打,还紧抓不放,其实不过为了个球罢了。你或许说,那球是我的,没理由给他,你为什么一定要那个球呢?不要它不就没事了吗。只要意念说:“我不要了,我放手。”管它谁拾去,反正我不要。
  当你放手的那一刻,你就得回自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2 12:28:25

阿梅莉亚·埃尔哈特是世界著名女飞行员。
  1937年,她驾驶飞机自美国渥克兰出发,打算环游世界一周,可是再也没有回来,飞机在太平洋上空失踪。
  新闻图片中只见她母亲沉着而哀伤默默地期待着。
  埃尔哈特事件至今传说纷纭,未能证实芳踪何在。
  照说,飞得那么高那么远,是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吧,可是,凡事要付出代价,舍弟在理工学院取得奖学金负笈英伦之前,家母不高兴:“你可不可以不去,在香港找份工作陪我?”他当然没有答应,那时,我们一年也见不到他一次。
  稍有志气的普通人都要以牺牲亲情成全事业,不要说是英雄英雌了。
  渐渐不流行生伟人或是做伟人,老匡幼时笑嘻嘻地同母亲说:“妈妈我不要做大人物,我只要帮你摘黄豆芽根。”真是名人名言。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2 12:28:38

次文艺晚会中有这么一个节目:四个“马三立”登台表演,看谁最像喜剧艺术家马三立。观众评议的结果:最先表演的最年轻的小伙子最像马三立,而表演在最后的真正的马三立,观众说他最不像马三立。无独有偶,世界卓越电影艺术家、喜剧大师卓别林也遇到类似情况:一次卓别林来到一座小城,恰巧碰上小城举行模仿卓别林大赛,他便化名参加大赛。可是比赛结果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只得了个第六名, 
  其实名家们演不好自己,真正的原因在于:首先是观众印象中的马三立和卓别林已和生活中的他们拉开了距离,已是艺术化的产物,表演马三立和卓别林的选手是把艺术化的产物加以强化,不是生活中的名人。第二是马三立、卓别林曾很好地研究过他们要演的人,但并没有也不可能会去想如何演自己,所以他们很难演好自己。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个人要去表演自己就越容易失去自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2 12:28:49

一个孩子迷路了,眼前是一片蓝色的桔梗花的花田。
  一只白色的狐狸在奔跑。孩子紧张过去,但很快被小狐狸甩掉了。此时孩子看到了一个围着围裙的小店员在一家挂着“印染·桔梗”招牌的店铺门口。孩子知道,他就是那只小狐狸变的。
  “我给你染染手指头吧?”狐狸说着,用四根染蓝的手指组成一个菱彤的窗户,然后架到孩子眼前,“您往里瞅瞅吧。”在小窗户里,他看到了美丽的狐狸妈妈。小狐狸告诉孩子,很早以前,它的妈妈被人用枪打死了。
  狐狸接着说:“后来,也是这样的秋天的日子,风刷刷地吹着。桔梗花齐声说道:‘染染你的手指头吧。再组成窗户吧!’从此我就不再寂寞了,因为从窗户里我什么时候都能看得见妈妈。”
  孩子也染了手指。
  在窗户里,孩子看到了一个从前特别喜欢、而现在绝不可能见面的少女。
  他想付钱,可一分钱也没有带。
  狐狸说:“请把枪给我吧。”
  孩子将枪给了小狐狸,小狐狸送给孩子一些蘑菇。
  孩子高高兴兴地往回走。一边走,一边用手搭起了小窗户。窗户里下着雨,他看到了他怀念的院子,院子里还扔着被雨淋湿了的小孩的长靴。像里点着灯,传出两个孩子的笑声,一个是他的声音,另一个则是他死去的妹妹的声音。其实那院子早被火烧掉了。孩子放下手,想:我要永远珍惜这手指头。
  可他回家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手。一切都完了!
  他一连好几天都在林子里徘徊,但却再也没有出现那片桔梗花田,也再没见那只小狐狸。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2 12:29:00

新疆的阿尔金山草原上,藏羚羊四蹄腾空奔跑的样子俊美极了。但你不知道,它的后面追着一辆拍摄者的吉普车。藏羚羊是否会撞上山丘,是否会力竭身亡?在美丽的电视镜头后面,其实有着我们看不见的血腥。 
  青海湖的鸟岛上,万鸟齐飞的场面很壮观。但你不知道,摄影师为了达到这种效果,甚至放起了鞭炮,把正在孵蛋的鸟儿全部惊动飞上了天。鸟儿的心里有多么慌张,人们一无所知。 
  动物园里孔雀开屏的样子极其漂亮。但你不知道,有的动物园为了吸引游客,一直给孔雀喂激素。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受用开屏的美丽,却不知,孔雀的生理习性正因为经济利益的驱使而受到改变。 
  我们所欣赏到的美,有时恰恰是一种囚禁,囚禁天然,囚禁自由;我们所欣赏到的美,有时恰恰是一场杂戮,人为地去获取,人为地去制造。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22 12:29:11

家中养了玫瑰,没过多少天,就在夜深入静的时候,听到了花落的声音。起先是试探性的一声“啪”,像一滴雨打在桌面。紧接着纷至沓来的“啪啪”声中,无数中弹的蝴蝶纷纷从高空跌落下来。
  那一刻的夜真静啊,静得听自己的呼吸犹如倾听涨落的潮汐,整个人都被花落的声音吊在半空,竖着耳朵。听得心里一惊一惊的。
  早起,满桌的落花静卧在那里,安然而恬静。让人怎么也无法相信,它曾经历了那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玫瑰花即使落了,仍是活鲜鲜的,依然有一种脂的质感,缎的光泽和温暖。我根本不相信,这是花的尸体。总是不让母亲收拾干净,看着它们脱离枝头的拥挤,自由舒展地躺在那儿。似乎比簇拥在枝头,更有一种遗世独立的美丽。
  这个世界,每天似乎都能听到花落的声音。
  像樱、梨、桃这样轻柔飘逸的花,我从不将它们的谢落看作一种死亡。它们只是在风的轻唤声中,觉悟到自己曾经是有翅膀的天使,它们便试着挣脱枝头,轻轻地就飞了出去……
  有一种花是令我害怕的。她不问青红皂白,没有任何预兆,在猝不及防闻,整朵整朵任性地、鲁莽地、不负责任地就滚下来,真让人心惊肉跳。曾经养过一瓶茶花,就是这样触目惊心的死法。我大骇,从此怕了茶花,怕它的极端和刚烈。
  只有乡野那种小雏菊,开得不事张扬,谢得含蓄无声。它的凋零不是风暴,说来就来,它只是依然安静温暖地依偎在花托上,一点点地消瘦,一点点地憔悴,然后不露痕迹地在冬的萧瑟里,和整个季节一起老去      
页: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