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0:16:08

跳出框框才显风光时间:2012-02-18 作者:小小Z 点击:263次   美国人琳达有一次在保加利亚旅行时,深深地为当地的一位妇女制作的一种名叫“Garash torte”的精美甜点所折服。为此,对其念念不忘的琳达特意讨要了这种点心的食谱。食谱上称需用10个鸡蛋和一些其他的调料。回家后琳达按照食谱如法炮制,结果竟弄得一塌糊涂。但琳达并未灰心丧气,在又一次旅行时,她请这位保加利亚妇女又给她演示了一遍,琳达详细地观看了甜点制作的全过程并做了详尽的纪录。可回家后她又一次做砸了。

  琳达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同样的食谱和方法,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后来,一次烹饪协会举办的聚会上,在琳达准确地描述了制作甜点的过程后,一位友好的烹饪爱好者直截了当地说琳达的配料太软了。“10个鸡蛋,太软,为什么不尝试减掉几个呢?”他认为可能是鸡蛋放得太多所致。

  就在那一瞬间,琳达恍然大悟。“为什么不尝试减掉几个呢?”琳达马上想到,保加利亚的鸡蛋普遍较小,更像是美国的中型鸡蛋,而她每次做甜点时都是用10个大个美国鸡蛋。回家后琳达第三次按食谱去做时只放了7个大个鸡蛋,一番劳作后的报酬终于丰美———又美又香的甜点首次成功“出炉”。

  “为什么不尝试减掉几个呢?”这真是一语道破天机。

  琳达前两次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太看重食谱,存在着思维的惰性。仔细想想,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有很多事情看起来很难解决,但是实际上解决它们的方法并不太难,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主动地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成功其实就是跳出框框这么简单。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0:16:18

不受别人影响时间:2012-02-18 作者:小小Z 点击:270次   “别人所做的事,没有一件是因为你而做的,”他写道。“所有的事都是他们自己要去做的。如果有人说你蠢,那并不表示你真的很蠢。认定什么事都和自己有关系的做法,只会使那些邪恶的巫师、那些猎食者更容易得逞。”他写道。“只消用一个小小的论断,他们就可以轻易地钩住你,就可以开始给你灌药。只要你认为他们说的话跟你有关系,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呑下他们的毒药。”

  路易兹说,“不受别人影响并不表示你什么都不关心———或者,你不应该反对别人做得不对的事。你只需要排除掉那些情绪———愤怒、仇恨等。”“如果你不受别人影响你就不会受伤。”他补充道。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0:16:54

职业就是饭碗时间:2012-02-17 作者:小小Z 点击:351次   有两个小孩,小甲和小乙,都是一个围棋班里出类拔萃的学生。他们经常在一起捉对练棋,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成绩上看,小甲的棋艺比小乙略逊一筹。

  围棋班结束了。小甲的父亲是个棋迷,在征得儿子同意后,就让小甲继续跟围棋教练学习,走职业棋手的路。小乙的父亲是个商人,他希望儿子以后读大学,读商科硕士,好继承他辛苦创下的家业。两个小孩在人生的道路上分道扬镳了。

  两个星期后,小甲找小乙练棋。连下了两盘棋,局势都是一面倒,小乙怎么也赢不了小甲,差距很明显。小乙很不解,问小甲:“怎么两个星期没见你的棋就强了这么多?以前你对我总是输多赢少啊。难道教练又教你什么独门秘招了?”

  小甲说:“没有啊,教练只是让我认真下好每一盘棋。他说我既然选择了走职业棋手的路,下棋就是我的饭碗了。现在,每当我拿起棋子,就像是端起了饭碗,要好好拿着,不然掉下来砸了就没饭吃了!”

  职业是饭碗,饭碗要好好端着,这道理好像谁都懂。

  在现实中,却有不少人并没有真正把自己的职业当作饭碗看待。聪明的人往往有着太多的路、太多的饭碗,而在选择的犹豫中虚度光阴,远远谈不上珍惜的程度。

  有句话说,有两条路的人比不上只有一条路的人。因此,生活中的聪明人虽然很多,但并不见得都有辉煌的成就。从浪漫主义的角度看,如果我们在踏入社会的时候,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然后全力以赴,像捧着饭碗走路一样如履薄冰,我们就可以走过成功、完美的人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0:17:06

别向你的习惯投降时间:2012-02-17 作者:小小Z 点击:357次   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肖尔斯公司是当时最大的专门生产打字机的厂家。由于当时机械工艺还不够完善,使得字键在击打之后的弹回速度较慢,一旦打字员击键速度太快,就容易发生两个字键绞在一起的现象,必须用手很小心地将它们分开,从而严重影响了打字的速度,为此,公司常常会收到客户对于这一问题的投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肖尔斯公司的设计师和工程师们非常伤脑筋,因为实在是没有办法再增加字键的弹回速度了。后来呢,有一位聪明的工程师提议:打字机绞键的原因,一方面与字键的弹回速度有关,另一方面呢,也跟打字员的击键速度太快有关。既然我们无法提高字键的弹回速度,为什么不想法降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呢?

  这条办法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那么怎样降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打乱26个字母的排列顺序,把比较常用的字母放在较为笨拙的手指下,而把那些不常用的字母放在比较灵敏的手指下面,比如字母a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字母,但却把它放在了左手的小指下面,同样的道理,v、r、u等这些使用频率较低的字母却由最灵活的食指来操控。后来呢,由于材料工艺的发展,字键的弹回速度远远大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了,可是当时打字机的键盘字母排列顺序,直到今天还被我们使用着,现在很多人也许都有这样一个疑问,今天使用的键盘上,字母排列的方式并不是很科学,为什么那些新推出的键盘排列样式却得不到推广呢,这恰恰说明了习惯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哥伦布打破常规的习惯思维给我们竖起了鸡蛋,弗莱明没有习惯地将试验的废弃物丢掉而从中发明了青霉素,牛顿没有习惯地把从树上跌落下来的苹果当作一只普通的苹果而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习惯虽然有着那么巨大的力量,但千万别向你的习惯投降,克服习惯的思维定势,成功就会在不远的前方等待着你。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0:17:16

百发未必百中时间:2012-02-17 作者:小小Z 点击:183次   现实生活中,“百发百中”这个成语,除字面意思外,还是另有一层含义的。

  楚国时,有一位著名射箭手,叫养由基。此人膂力过人,练就一手好箭法。当时,擅长射箭的,还有一位叫潘虎的勇士。一天,两人比试射箭,有许多爱看热闹的人围观。五十步外设一靶子,靶心涂上红色。一切都中规中矩的。潘虎拉开强弓,一连三箭正中红心,引来一片喝彩声。

  潘虎难掩自得之色,他向养由基拱拱手,意思是说该你出场了。没料到养由基轻描淡写地说:“射五十步外红心,目标太近,也太大,不如射百步外的柳叶吧。”

  说罢,他便选定了一棵百步外的杨柳树,又叫人在树上一片叶子上面涂上红色。做完这一切,他便拉开弓,姿势很健美。只听“嗖”的一声,飞箭正好贯穿了那片杨柳叶的中心。

  众人皆惊。潘虎自知无此高超本领,但并不认为养由基能箭箭射穿树叶。他刹那间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快步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不同位置的叶子,在上面用颜色编了号。他对养由基说:“你按编号次序射吧。”

  养由基并不言语,他走到树前看清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

  周围鸦雀无声。养由基冷静地拉开弓,三箭过去,只听得雷鸣般的欢呼。

  潘虎不住地点头,心服口服。

  养由基正沉浸在喜悦之中,只听身旁有人冷冷地说:“有了这样的本领,就可以教你射箭了。”此人口气之大,令养由基气恼,但他还是忍不住问:“你准备怎么教我射箭?”

  那人淡淡地说:“我不是真的教你弯弓射箭,而是提醒你保持射箭名声的方法。你是否想过,一旦你有一箭射不中,你的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不复存在。一个真正懂得射箭的人,应当注意保持名声。”

  养由基听了这番话,怒气全消,再三向他道谢。

  原来,《战国策》里记载的这个“百发百中”的故事,也只是说了一位高深的射手四发四中,并没有提供足够的百发可以百中的证据。所谓的百发百中,是善意的有着崇拜情结的人们对心目中的英雄的溢美之词。而英雄在明智高人的提醒下幡然悔悟,为保名誉而不再恣意妄为。因他明白,百发自然可以,百中其实难得。

  百发百中其实讲的是百发未必百中的道理。

  可在我们视力范围之内,司空见惯了的是那些时刻标榜自己能够百发百中的人。即使是身怀绝技的古人,都怕辱没了好的名声;沽名钓誉的今人,是否也该清醒一下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0:17:52

逆流而上的石兽时间:2012-02-17 作者:小小Z 点击:178次   从前,沧州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

  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十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

  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

  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他的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

  旁人听来,此言有理。

  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

  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

  老兵解释道:“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斗一样。”众人听后,无不服哉。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尊石兽。

  石兽逆流而上,实乃一个沉甸甸的忠告:

  别过于信赖常识常理,它们绝非适用于任何场合。想有不为俗见所左右的独立意识,必须别具慧眼。那位守河堤的老兵就是这样一个聪慧之人,他的目光不仅搜索河面,而且透过水流看到了河底,看到了河底石兽的动态和“活动轨迹”。守堤人的眼光所以那么“凶”,盖因其长年守护于此,常与湍急的河流打交道,专注于水情,且善于观察,善于动脑,故能洞悉河中情势和石兽走势,悖理见智,真知灼见只能出自实践,出自客观存在和理性思考,而不可能出自想当然。潜探一下历史的河流与人生的河流吧,其间逆流而上的,何止石兽。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0:18:03

在生命的外衣下时间:2012-02-17 作者:小小Z 点击:124次   我曾见过一只非常美丽的乌龟,壳和头尾都是翠绿色的,在翠绿色的壳上有着深咖啡色的花纹。它的背高高地隆起,就好像是一个篮球的半圆,弧线优美光滑,一点也不像一般的乌龟那样扁平。最奇特的是那乌龟的嘴很大,两边的线条翘起,像是一直在微笑;眼睛炯炯有神,常常一动也不动地注视着你。

  那美丽的乌龟是在一位画家朋友的画室里看见的,我对朋友说:“这辈子没见过如此美丽的乌龟,可惜没有相机,下次一定要来帮它照几张相。”

  朋友于是津津乐道地向我谈起了这只乌龟的神奇之处。

  他在巴西旅行时,第一眼看见就爱不释手,因为没想到世界上有这么美的乌龟,于是百般恳求,出了高价才向原来的主人购得。

  但是重达三十公斤、双手才能环抱的大乌龟,怎么带回来呢?他最终通过种种繁复的检验才用货柜经海托运回来。

  “巴西到台湾的货轮开了三个月才到,我心想:万一死掉了,就作成标本。没想到开箱的时候,它还好端端的,明亮的大眼睛突然张开,吓我一大跳。”朋友说。

  过了一个月,我去看朋友,带了相机想去拍那只乌龟,万万没想到朋友说:“乌龟死了,这是它的壳,我留下来做纪念。”航行过万里,在木箱子里靠着一息都能尚存的乌龟,怎么会死呢?朋友说:“我到南部去开展览,离开一个星期,想到不能每天喂它,离开的时候放了三把熟透的香蕉,回来后少了一把,龟却死了。后来找了一位兽医来看,他说乌龟是撑死的,它把一大把香蕉,一口气吃完。”

  我和朋友抚摸着巴西乌龟留下的壳,内心感慨不已,

  在极度的饥寒交迫中还能存活的乌龟,在翠绿的花园水池旁却因为吃得太饱而亡故了,可见困危并不全然可畏,饱足也不尽然可喜,在饱足中的节制可能比困危中的忍耐还要艰难呀!希望远离忧患追求安乐的人,却很少想到忧患给人带来生的勇气,安乐使人丧失活的斗志,这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巴西乌龟,如果心内有知,一定也会有所启示吧!

  因缘是不可思议的,因为长得太美而走向万里漂泊,最后客死他乡的巴西乌龟,如果心内有知,一定会希望自己只是一只长相平凡的乌龟。巴西乌龟死了,只留下美丽的壳,仿佛它的存在只是为了这个外壳,可是生命失去了,美丽的壳对一只乌龟又有什么意义呢?人也是如此,背负着美丽的名利和权位,以为那是真实的,但是,如果没有鲜活的生命、没有深刻的生活,名利权位只是供人瞻仰的外壳,又有什么意义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0:18:14

猎鹰是怎么样熬成的?就是这样熬成的时间:2012-02-17 作者:小小Z 点击:190次   熬鹰,是一次从肉体到心灵,对鹰的彻底迫害。一个高傲、自由的灵魂,经过一番徒劳的挣扎,最终因悲愤、饥渴、恐惧、无奈地屈服,成为猎人逐兔叼雀的驯服工具。

  凡是亲眼看过熬鹰惨烈场景的人,都会终生难忘。

  这是一只刚刚成年的苍鹰,嘴尖锐而弯曲,披一袭铁灰色羽毛,锋利的蹼爪苍劲有力,它的腿却被一条铁链拴住。

  第一天,猎人在鹰的周围布上绳网,在绳网的外面,摆着鲜嫩的羊肉和清水,苍鹰不屑一顾。苍鹰不慎撞入猎人布下的机关,从被束缚的那一刻起,就表现出暴烈狂野的性格,两只苍劲的鹰爪,不停地抓挠,将铁链哗哗抖响,发出一阵阵悲愤苍凉的呼啸。

  猎手在绳网外冷笑着。鹰愤怒地一次次向他扑去,一次次又被铁链拉回,重重地摔倒在地上。在徒劳的扑击中,鹰的体力一点点耗去。

  夜幕降临,深秋的风,带着刺骨的寒意。猎人在场地边生起一堆火,在火光下,苍鹰的两只眼血红,怒视着不怀好意的猎手。

  猎手的眼睛也是血红的,和鹰对峙着。

  第二天,当第一缕晨光染上苍鹰的羽毛时,它更加愤怒和急躁,隐隐感觉到腹中的饥饿。

  猎手殷勤地将羊羔肉捧到苍鹰的眼前。它凶猛地展开门扇般的翅膀,向猎手扑去。

  猎手急忙躲闪,还是被鹰翅鼓起的劲风扫了一个趔趄。鹰对鲜嫩的羊肉置之不理,只用嘴啄击铁链,啪啪啪,发出爆响,鹰嘴已经鲜血淋淋。鹰仿佛不知疼痛,一如既往地啄击着。鲜血,一点点滴下来。

  又是一夜的对峙。

  两天两夜过去了,在对峙的过程中,苍鹰一点点磨灭着野性,磨灭了意志,对人产生了敬畏心理。夜深后,在无边黑夜的包围下,猎人看到苍鹰的锐气一点点消散。他不敢松懈,生怕稍有不慎,前功尽弃。

  当第三天阳光普照时,鹰嘴已结满黑硬的血痂,淤血甚至堵塞了鼻孔,眼中集结的怒气消散殆尽,疲弱的身躯仿佛再也拖不动沉重的铁链,蓄满金黄般光泽的眼睛不时半眯,似乎随时都会睡去。

  猎人手拿棍子,不停地撩拨它(几日几夜,它都不能安睡)。无法忍耐之下,苍鹰的怒气又一下子凝聚,只是没有了锐气。

  它喑哑的叫声,缺乏底气,少了威慑,多了悲伤与无奈。秋风袭来,鹰的羽毛显得苍老杂乱,毫无光泽,再也找不出昔日天之骄子的神情———它的体力与意志濒临崩溃。

  又一个白天过去,寒夜降临。在猎人精心安排的场地上响起阵阵野兽的叫声。苍鹰拢紧身上的羽毛,将身体畏畏缩缩移向火堆,它感到孤独无助。野兽的叫声逼近了,鹰开始有了明显的战栗。

  猎人清楚地看到,鹰眼里闪过一丝乞怜。

  猎人走进网围,将鹰抱入怀中,抚摸鹰的头部。它不再挣扎啄击,任凭猎人的手指从头顶滑下,顺着修长的脖颈,直到宽阔的背脊。鹰驯服地展开身体,眼睛里透出温和与顺从的光。

  这时,猎人再将鲜嫩的羊肉托上手掌,鹰迅速地将其一块块叼入口中———一只猎鹰熬成了。

  猎手的体能也快熬尽,他得睡上三天三夜,才能恢复元气。当这只鹰再次出现时,不是蹲在猎手的肘上、肩上,就是在猎手的头上低飞盘旋,待到远方猎物出现,它便会迅猛出击……

  猎手得到猎物,就会大度地将肠子、肝肺等扔给它。

  一个不羁自由的灵魂,从此消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0:18:26

放慢脚步,聆听别人的心音时间:2012-02-17 作者:小小Z 点击:505次   去年7月,我爱上一个上海男人,典型的小资。去他那里住了三个月,竟然也染了一身的小资气息。我回家乘的是一列特快车,经过一天一夜的长途跋涉,我有气无力地靠在座位上胡乱地发手机短信。

  凌晨时,到了一个小站,一个闷声闷气的粗嗓门吓了我一跳:“同志,请让一下!”我尽可能地将身子挪了一下,粗嗓门便一屁股把座位坐得山响。我漠然地打量他,这是一个大约30岁的粗壮男人,背了一个重量不亚于我体重的大黄包,穿着俗气无比的黄褂子和黑布鞋。

  我发完了短信,轻轻将眼睛闭上。“同志,你……你是湖南人吧,我没猜错吧?”粗壮男人呼哧呼哧将他的大包塞好后,用没有一点语调的声音直着嗓子问我。我睁开眼睛,着实有些吃惊。我不习惯在公共场合跟一个陌生男子交谈,况且我和他显然不会有什么共同语言。于是,我迟疑一下,很不自然地回答了他:“是的。”“你有二十出头?”粗壮男人听了我的回答非常兴奋,满足地笑起来,又小心翼翼地扭过头来继续猜测:“还在读书?”“我已经毕业了,我在网络公司工作。”我用普通话回答他。从我的语气里,不难听出我对他的厌烦和“到此为止”的暗示。

  可是他却像孩子一样更加兴致勃勃,甚至带着一点巴结的口吻,滔滔不绝地说起来。一会儿是他的女朋友,一会儿是他的邻居,一会儿是他年轻时的铁哥们儿。我根本就没有心思听,我觉得他说的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断断续续没有中心。我不得不开始怀疑他和我说话的动机了。骗子?人贩子?流氓?刚开始我还有点礼貌地动动自己的手指向他示意我在听,显示着自己的优雅。可是他越说嗓门越大,并且越说越乱,很多人开始往这边儿看,我不禁有些厌恶地把脸转向窗外。过了一会儿,他忽然问我:“姑娘,你说我说得对吗?”

  我终于愠怒地把脸转回去低声说:“你有病哦!”

  他愣了一下,马上闭上了嘴巴,眼神像受了委屈的孩子一般黯然失色。沉默了大约十分钟,他才开口:“姑娘,我坐了八年牢,今天刚出狱……你是第一个跟我讲话的人。”说完他很自然地低下头,然后一言不发了。

  我的心像被什么猛地撞了一下,坐在原处的身体晃了晃同时不知道该对他说什么好。我真的希望他能像刚才那样孩子气地和我说下去,虽然举止自卑猥琐却掩盖不了一脸的兴奋。

  直到下午,粗壮男人的头都一直低着。我想了很多办法企图打破沉闷,但是他都不再接我的话。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也就只好沉默着看着他沉默。晚上,火车在一个大站停下来,他好像到站了。他站起来开始清理他的行李。当他背上那个大黄包准备转身的时候,忽然看了我一眼,然后就转身下车了。

  看着他的背影,愧疚像藤蔓一样缠绕得我几乎窒息。对于一个八年不曾呼吸自由空气的男人,我无从猜测他心底敏感、脆弱和感恩的程度。也许,就像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那么一点不易被察觉的疼痛之处,都渴望别人的一句哪怕简简单单的关怀一样,他更加渴望温暖和友好。可是却没有人能注意到他的悲喜。

  其实很多时候,很多人需要的只是我们能够微笑着耐心听完他们的话。也许这份耐心,就能令他欣喜若狂,成为他们开始新生活的最大鼓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0:18:36

种地的智慧时间:2012-02-17 作者:小小Z 点击:183次   我家有一块地,夹在别人的地中间,东边是张家,西边是李家。三家人的地其实是连在一起的,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只是在地头立一块石头作为标志,因此,在地中间我占你一犁,你占我一锄并不奇怪。

  有一年春天,我跟父亲去种地,他犁地,我播种。我看见父亲犁到与张家交界的地方时,往自己的地里让了一犁。当父亲犁到与李家交界的地方时,我想他也会让一犁的,可是父亲不但不让,反而犁过界一犁去了。我问父亲:“爸,干吗要占李家一犁地?”父亲说:“我根本不想占他的地。”我责怪说:“你明明犁过界一犁了,还说不想占。”父亲说:“过一个月你再来看看就知道了。”

  一个月后,我又跟父亲到地里,地里的庄稼长得有半尺高了,绿油油的。我发现东边的张家也让了我们一犁,这样,两家的地之间就有了一条通道,进出十分方便。而在西边,李家的庄稼和我们家的庄稼贴在一起生长,别说通道,连放脚的地方都找不到,只是根据庄稼的品种不同,才能看得出界线在那里。这也难怪,父亲犁过人家的边界一犁,人家当然就不会再留通道了。可是父亲说:“你仔细看看,李家是不是占了我们家两犁地。”我蹲在地头,依照那块做标志的石头瞄了瞄,嘿,还真是李家占了我家两犁地。

  我问父亲:“当初明明是你犁过界一犁的呀,现在怎么变成他们占我们两犁了?”父亲说:“我们西边这位是强邻,又不讲理,又贪心,鸡蛋过手轻三分。李家占过我们不少地,有一阵他们还老想移动地头那块分界石。我犁过界一犁是警告他们:老子不是好欺负的!如果我不是年年警告他们一犁,我们这块地早就没有了。”我气愤地说:“爸爸,我们找李家论理去。”父亲说:“那样就弄僵了,毕竟是同村人,低头不见抬头见,闹僵不好。”

  父亲不但不找李家论理,见了面还会亲热地打招呼,偶尔也在一起喝酒。但每年春天,父亲必然早早去犁地,越界一犁,给李家一个警告。

  我原本以为,种地只是种庄稼而已,现在才明白,种地和做人和治国竟有相似之处:不但要善待友邻,更要不畏强人。这需要智慧和勇气。
页: 945 946 947 948 949 950 951 952 953 954 [955] 956 957 958 959 960 961 962 963 964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