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5:16:18

2012年春节联欢晚——经典台词\\雷人雷语时间:2012-01-23 作者:小小Z 点击:319次 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雷人雷句——经典语句台词整理:

1.太监没儿子,可你不能没有爹。

2.这两眼睛真给脸省地,原生态的吧?

3.煤气中毒了怎么办?抽根烟冷静一下。

4.这年头。哪个老板的媳妇不年轻(现在的老板媳妇有大的吗?)

5.老公:又跟人吵架了?夫人:没有,跟狗!

6.你姓啥,姓好,你为啥姓好,我爹姓好啊~

7.你脑子里进地沟油啦???

8.喂我能骗你点钱不?

9.法网恢恢叔叔不漏,谐音,很深奥啊

10.拿扫帚不一定是清洁工、也可能是哈利_波特。

11.别光考虑自己没有得到什么,多想想自己拥有什么。就会幸福。

12.硅和水生成什么物质,王八汤.

13.儿子你是从地方台还是中央台穿过来的啊?

14.谁是外人?李婶是我内人。

15.你是萝莉.你全家都是萝莉...

16.你有病啊?答:你有药啊?

17.哪个精神病是用100块钱看好的?

18.你见你妈能空手来吗?

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雷人雷句——经典语句台词整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5:16:28

水的回答时间:2012-01-23 作者:小小Z 点击:380次   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孩,从小到大都是一帆风顺,生活过得如鸟儿般自由畅快。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大四那年,一场车祸给她带来了痛苦和不幸,并留下终身难愈的病根:只要一紧张她就会双耳失聪,陷入死一般沉寂的世界。

  毕业后女孩四处奔波,辛苦求职。每次她都会将病情向应聘单位坦诚相告,每次也就因此被拒之门外。就在她万念俱灰之际,一家新闻单位录用了她,不仅因为她优异的专业成绩,更主要的,是她诚实的品格打动了主考官的心。她被安排到资料室工作,由于她做事尽心尽力,对同事谦和有礼,很快就赢得了大家的喜爱和信赖。她几乎忘了自己的“生理缺陷”,一如既往地愉快地生活,直到半年后———那天她特别忙,查找资料的人很多,又都等着要,闹哄哄的一群,在旁边七嘴八舌地催促着。一瞬间,她就什么也听不见了,徒然看着别人张张合合的嘴,却不明所需。资料当然没法调出来,整个编辑部的工作都因此耽搁了。

  从那以后,她一直惶惶不安,不知是否会被辞退。她甚至觉得同事看她的眼神都是那样的陌生而奇怪。她比以前更卖力地工作,比以前更谦虚地待人。但是一切都仿佛改变了。她开始闷闷不乐,少言寡语。到了周末,通常是大家一起去楼顶七楼大厅开派对的时间,可是这次没有人来邀请她。她孤零零地坐在自己的办公室,想人的虚伪、冷酷自私、毫无同情心,想得泪水涟涟,继而又怒火中烧:为此我就得遭他们轻视、躲着他们吗?不!我偏要找到他们,痛快淋漓地说一通,撕下他们伪善的面具,再丢下辞职信扬长而去。

  她怒气冲冲地跑上七楼。七楼静悄悄的,没有霓虹闪烁,没有笑语喧哗,只从门隙里透出些许晕黄的光亮。难道他们已经在商量她的去留问题?不劳他们费心了……她含着伤心的泪水,一把推开门,却立刻目瞪口呆:从主编到记者,每一个人都在用手比画着,用心学着哑语。最年轻的同事冲她笑笑,打了一个手势,那个意思她懂:我们都喜欢你———是的,他们牺牲了宝贵的业余时间,只是为了让她安心工作,给她创造一个即使无声却有情的世界……

  她的眼睛再次湿润了,心里感到了电流击过般的震颤。她想起了村上春树的书里所写的:鱼说,你看不到我的泪,因为我生活在水里;面对那条悲伤的鱼,水轻轻地言道,我能感觉到你的泪,因为———你一直在我心中。

  今晚以后,她再不会以无端的恶意揣测别人,也不会再自怨自艾自叹悲苦,因为她将永远记得水的回答———如此的澄澈坦荡,写着生活的真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5:16:58

拾 金时间:2012-01-19 作者:小小Z 点击:187次   一个埋在山坳里的宁静村庄,山很宁静,水很宁静,人也很宁静。

  村庄小小的,几十户人家,几百号人。

  宁静的村庄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有外乡人经过此地,停下来问路,丢了掩在衣襟里、拴在腰上的一万元钱。待发现后回来寻找时,哪里还有钱的影子。

  失主认定是小村庄的人捡了。挨家挨户小心翼翼地问,都说没有。失主坐在村头号啕大哭,这下村里人知道了,外乡人的钱是借来的,借来给母亲看病用的。

  村里人非常同情,也非常着急。一位受尊敬的长者出面,对失主说:“你先放心回家,如果钱真是我们村的人捡了,他一定会拿出来的。他不拿出来,我们也一定会找到他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拾钱的人还没有找到,全村人都寝食难安。

  村里的小学校,每天早晨,先生问学生的第一句话就是:“要是你捡了一万元钱,你会还人家吗?”“我会还的。”学生们用稚嫩的童声答道。

  每家每户,晚上睡觉前的最后一句话是:“要是你捡了一万元钱,你会还人家吗?”“我会还的。”

  水塘边女人淘米洗菜遇见,相互问:“要是你捡了一万元钱,你会还人家吗?”“我会还的。”

  ……

  这样的对答,一度成了村里男女老少的口头语、见面语、问候语。或者说,这样的拷问,形成了村庄的巨大的难以躲避的舆论氛围。

  结果应该不难猜到,这一万元,后来完璧归赵。除了那位长者,都不知道拾金的人是谁。村人觉得,这不重要。

  宁静的村庄恢复了昔日的宁静。

  在拾金事件中吃了“误伤”的是一位上门相亲的小伙子,当姑娘的老爹脱口而出地问及:“要是捡了一万元钱,你会还人家吗?”小伙子竟不假思索地说:“当然不还,我会那么傻吗?”

  老爹不由分说地将小伙子赶了出去。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5:17:09

好运气自那一秒飞来时间:2012-01-19 作者:小小Z 点击:167次   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诺克镇上,住着一位叫艾伦•丹佛的汽车修理工。他每天起早摸黑勤勤恳恳地干着油腻活,挣的钱仍不多。

  丹佛除了身边有一位可爱的妻子玛丽和一对6岁的双胞胎女儿以外,他最感兴趣的便是每天早上在市上买一份《弗吉尼亚飞行员报》,作休闲阅读。应该提到的是那里有一个栏目,是专门介绍家庭菜肴制作的。兴致来了的时候,丹佛会挑出其中一两个有特色的,如法炮制,端上桌供一家人品尝。妻子玛丽发现,丹佛做的菜都很有特色,也十分合人口味。一天,她对丈夫说,艾伦,我们为什么不开一家家常菜餐馆,把你学的这些拿出来让镇上的人也尝尝?我看,准有不少人也会很高兴。

  这句随口话,谁知点开了艾伦•丹佛的心窍,他随即给飞行员报编辑部去了一个电话说,我很想用贵报刊载的菜系开一家餐馆,名字就叫“飞行员”,让大伙都品尝你们独具匠心介绍的菜肴,你们看这样行吗?编辑部接到了这个电话,特别了解到这是一个家庭主妇的机敏建议,这一家子对飞行员报这样尊重和诚信,很感动,当即就给了他们肯定的答复:好极了,你们不仅可以采用我们的一切菜名和菜谱,而且,从今天起将得到一份免费的《弗吉尼亚飞行员报》。

  那是1999年的事,从开业那天起,这家“飞行员”餐馆不仅有一对夫妇的努力,也得到了报社的大力支持。丹佛夫妇想:报社把这份专利让给了我们,显然是对我们的极大信赖,我们就得像飞行员那样忠于职守,爱护声誉。报社方面想:不花人力物力,有人给我们做义务宣传,且现身说法,天下哪有这等好事,应该尽力呵护这株小苗。于是,餐馆靠墙一排不是一份菜谱,而是10份当天的报纸和近3个月的报纸美食版合订本,来这里的顾客可以一边用餐一边翻阅菜肴的制作方法乃至所包含的营养成份。为扩大影响,飞行员报的这个栏目还进一步开发出美利坚传统菜肴,同时加添了中式肉圆、法式牛排等,连酒类也成了他们的介绍项目,无形中拉动了报纸的酒广告。到今天,艾伦•丹佛的“飞行员”餐馆已成为诺克镇一道靓丽风景,不仅诺克镇,就是周围那些城镇,也无人不晓得这家餐馆了。经常有客人驱车几十公里赶来品尝最新刊载和如法制作的特色菜肴。与此同时,飞行员报也鹊声四起,有了前所未有的销售。丹佛一家呢?他自己早告别了汽车修理,厨师也不再是他一人,还有了专做各式糕点的师傅,餐馆的服务员也多了,玛丽也成了“账房娘子”。

  好运气,似乎在与人做着游戏,也许只是抛了一个飞吻,打了一个响指抑或做了个鬼脸,有时它躲在阿基米德的浴缸里,有时又呆在肯德基的鸡腿上,这一次,它骑着“家常菜”进了艾伦的家门。发现这种运气,不在于智商出众,也不在于权势显赫,只在心灵的一次轻轻“点击”,一如艾伦接受玛丽的点拨,飞行员报看上艾伦的创意。

  而且,最好的运气,都是多赢的———多赢才更具活力。他们帮了谁的忙啦?丹佛餐馆帮了飞行员报还是飞行员报帮了丹佛?都有,但都不像。他们仍然只是在为自己忙着,只是互为帮助、互为动力罢了。像花和叶,叶托出花的艳丽,花表现叶的无私。丹佛餐馆和《弗吉尼亚飞行员报》,一个成了花,一个成了叶,不经意间开出了两朵并蒂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5:17:19

沙漠中的刀子时间:2012-01-21 作者:小小Z 点击:315次   这个题目有点怪,好像是一篇恐怖小说的题目。其实,这个题目来自于美联社的一则消息:在沙漠迷路、饮水告罄的绝境中因“出于怜悯”而手刃自己好友的一名徒步旅游者,被法官判处入狱两年。

  这个离奇而悲惨的故事不久前发生在新墨西哥州偏僻的卡尔斯巴德大洞穴国家公园。波士顿人拉菲•柯迪克安和同龄好友大卫•考夫林结伴到这里徒步旅游。他俩在沙漠里迷路后,在断水的情况下跋涉了3天。考夫林终于绝望了。他恳求柯迪克安帮自己脱离苦海。于是,柯迪克安将一把折叠刀,刺进了朋友的胸口。他在听证会上说:“我当时那样做的想法是,免得我的朋友在死之前像在地狱里忍受折磨。”

  我讲出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因为我想到了“希望”与“绝望”这一对相伴相随的概念。对于在沙漠陷入绝境的这两个年轻人来说,生即是希望,死即是绝望。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存在获救的希望,而主动将刀子插入心脏,换来的只能是死亡———这彻底的绝望。

  人类面对突然降临的灾难、意想不到的变故,常常会陷入绝境。如同逆境造就人才一样,绝境塑造人类。如果面临绝境时只求速死,人类一定是怯懦的生物。

  我想起了多年前在四川发生的一场灾祸。4名川东长江边的煤矿工人在遇到山体滑坡时,急忙跑入附近的一处山洞躲避,不巧滚下的巨型岩石,将这个山洞封了个严严实实。这4个人靠喝山洞里的积水、啃一段朽烂的木头,苦苦支撑了几十天。在实在熬不下去时,他们中间也有人恳求难友将自己勒死,但他们中间已经没有任何人还有力气去勒别人的脖子了。后来有两人死去,另一人在被救出山洞时一息尚存,但很快也死了,只有一个人幸存下来。在电视上看,他已经比鬼更像鬼了,但他确实活着,仍然是一条生命,一个人。

  让我们尊敬那些挣扎着、煎熬着、支撑着、努力要活下去的人,求生也许只是一种本能,但顽强地活下去的愿望,却是一种可贵的钢铁般的意志,是人类的一种高贵。无论是面对大自然的绝境,还是心灵与精神的绝境,我们都要互相搀扶、鼓励,千万不要让那把沙漠中的刀子,刺进我们的心脏。

  活下去,并且记住:生命是世界上最可感恩的奇迹。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5:17:29

身体上的缺陷时间:2012-01-21 作者:小小Z 点击:300次   单位举办讲座,邀请的演讲人是一个著名的报社总编。这位总编很年轻,主办的报纸甚是红火。在业内,仰其名者众,亲见其人者却不多,于是他便有些神秘。

  他来了,高而瘦,轮廓俊朗,形象上似乎并不出人意外。他的演讲也比较精彩,内容丰富,时有独到见地,且风趣机智,听众常被激出笑声。惟一令人没想到的是,他每讲几句话,眼睛就要神经性的使劲眨一下,眨眼时面目有些“狰狞”。大家显然从他一开始讲话就发现了这个缺陷,却并没有人就这一“发现”在底下窃窃私语,甚至讲座结束后也没有什么议论。

  几天后,我跟一个朋友闲聊时聊到这位总编。朋友说:“对于像他这样的人,生理的缺陷已不再是什么缺陷了,他的缺陷已经变成了他的特点。”

  我不知道这位总编的缺陷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功成名就后才患上的,也不知道他的内心对自己的这一缺陷是否在意。但是,朋友的话却道出了社会看人的一种标准:当你优秀到足够的程度,人们不但可能对你的缺陷“视而不见”,甚至还会将其美化为值得你自豪的一个标记;反之,当你平庸到不能对你身上的缺陷有所弥补,你的缺陷就会在人们的眼里被放大,放大到你除了缺陷就一无所有。

  有人或许会说,社会这样看人也太势利眼了。可我宁愿认为,在人们对种种生理缺陷存在着事实上的歧视,单凭良好愿望又无法消除这些歧视时,这样的“势利眼”对于身有缺陷者不失为一种鼓励和期许:你有缺陷,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你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人们对你的缺陷的看法。

  我们是娘生父母养,我们吃的是五谷杂粮,我们的身体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无论是什么缺陷,都请记住:我们身体上的缺陷,除了是缺陷外,它还能够变成我们的特点。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5:17:39

跟假话掰腕子时间:2012-01-21 作者:小小Z 点击:274次   我在兰桂坊认识一位贝蒂小姐。

  兰桂坊只适合做两件事———跳舞与饮啤,做其他的事都唐突,诸如说话。当跳舞和酒上升到一定纯度,言语是一种冒犯。在兰桂坊,什么不做也显得可耻,如不饮酒不跳舞。众人的目光如质问:为什么不待在家里?此际,不饮不舞如穿衬裤入浴池泡澡,太拘谨。

  因此,我和贝蒂小姐说的话不多。环境嘈杂,只能做水手一样大声喊———能大声说的话,必须是最表层的话语。知道她是加拿大人,会中文,现为摄影记者,酷爱旅游。

  分手时,她发出一个邀请:

  “春节到加德满都去。你去不去?”

  这个邀请太幽默了,我笑着回复:去,是一个美妙的建议。后来才知道,我的表现是一个错误,甚至是一个谎言。

  这是发生在圣诞节之前的事情。到了新年,我收到寄自印度大吉岭的明信片,上写:

  “我距尼泊尔边境只有5英里。你到了哪里?请致函加德满都橡树岭中学却金先生。贝蒂•詹妮森于大吉岭。”

  我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以为是一个玩笑。仔细看了邮戳以及英文印第安文之后,才认为这是真的。对我来说,这是一个严重的事件。

  贝蒂小姐离尼泊尔边境只有5英里。而我离尼泊尔任何一个方向的边境线都有几万里,确切地说,从未准备往那个方向前进过。大吉岭!我难道是一个骗子吗?让贝蒂小姐在那么远的地方等待音讯。

  把我这件事的前前后后想了一遍,觉得这是一个文化的错误,我并不是说我们习惯于说谎,但对待事物的态度大不一样。在兰桂坊,她说去尼泊尔,我以为脱口秀,没想到这是一个认真的建议,对那些无法实现的目标,我们常视为幽默,慢而待之,把认真与荒诞混为一谈。

  我只好撒第二个谎(谎言从来都是连续不断的,否则无法圆满),说有事务,未成行,致歉,祝云游快乐云云。贝蒂小姐并不以为忤,到了尼国,她每日给我寄明信片一张,畅叙见闻,以弥补我未能西游之憾。真是令人惭愧。

  他们何其单纯。在言与信之间,从不揣度别人用心的真伪。在这种信任之下,别人只好把谎撒下去,并在对方的包容中感受芒刺。我每天接到贝蒂的明信片时,都在心里说10遍:说真话多好!你这个骗子,内疚吧!

  贝蒂小姐寄自尼泊尔的最后一张明信片说:游毕回国。我松了一口气,同时对尼泊尔的美丽有了很好的了解,过了半年,贝蒂小姐来信,问我去不去肯尼亚,我赶紧告诉她,不去肯尼亚。以为就此无事了,她又来信问:“为什么?”

  为什么?我们习惯在“不为什么”的状态下生活,可感而不可问,我们的文化态度是不愿说破。但念及前嫌,立即告诉她我不喜欢肯尼亚。为什么?贝蒂小姐不仅问,还列举这个国家美不胜收之理由种种。我没法回答。因为对此一无所知,只好说,对此国之美已有认识,但足有疾,不宜奔走于东非大陆。

  贝蒂回信,说等我的脚好了之后再去肯尼亚,到时候,卢加德斯瀑布进入盛水期,更加好看。

  我想了好几天,想不出回信怎么跟她说。如果真话和假话掰腕子,假话永远也赢不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5:17:49

不归路时间:2012-01-21 作者:小小Z 点击:220次   大马哈鱼的繁殖过程十分惊心动魄。

  在大马哈鱼的生殖季节,它们成群结队地从深海区域往内陆的江河跋涉,也许千万里吧,行程异常艰难。一些浅得刚能没过石子的水湾处,大马哈鱼几乎是倾斜着身子,蹭着江底的沙石挣扎着前进的。到浅滩时,奔波劳顿的大马哈鱼差不多是伤痕累累了。但是,它们仍然不停歇,雌鱼还要在有沙砾的江底掘出一个个的洞穴,以便产卵。产完卵的大马哈鱼体无完肤,面目全非,就在这祖祖辈辈完成生殖使命的地方一批批血肉模糊的大马哈鱼悲壮地死去,一层又一层大马哈鱼的尸体漂浮在江面。

  这里,是新生的大马哈鱼生命开始的地方,也是前辈大马哈鱼生命终结的地方,生与死衔接得如此紧密和短暂,流泪的余地都没有,悲壮的余地也没有,只要踏上行程,就义无反顾。

  我请教过研究鱼类的专家,难道就没有一种比较温和的生殖方式可以选择?专家说,这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世上一些事情必须靠残忍的方式取得,包括大马哈鱼的生殖过程。

  我采访过一位芭蕾舞演员。

  十个脚趾,找不到一个完整的脚趾甲盖,在拇指的前端,是一团模糊的肉球,那是十几年跳舞磨成的茧。谁能想到,这样一双可怕的脚,竟是踩着足尖鞋,在舞台上旋转如蝶的芭蕾舞演员的玉足。芭蕾舞演员一边活动脚尖,一边跟我说话:“现在脚的样子尽管很丑陋,可是不疼,刚开始跳舞的时候,一场舞跳完,足尖鞋前端殷红殷红的,没有亲身经受过的人,绝对体验不出钻心疼痛的滋味。”压腿、弹跳、下腰,短暂的喝彩和瞬间的辉煌的后面,竟然藏着数十年的艰辛和磨难。

  后悔吗?她眼中闪过一片泪光。还有用吗?在我试图跳芭蕾舞之前,我已经把全部身心交给了芭蕾舞。除此之外,我还能做些什么,会做些什么,来得及学会做什么呢?当我后悔的时候,已经无处言悔了。就像乘坐一条船,起锚后才被告知,前方没有码头,不可能回头,不可能停息,甚至连叹息的缝隙都没有,你能怎样?

  这是一条别无选择的不归路,就像视死如归的大马哈鱼,就像舞出仙姿的芭蕾舞演员,除了迎向前方,没有第二种活法。

  其实,我们的生活都是这样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5:17:59

选择你喜欢的时间:2012-01-21 作者:小小Z 点击:209次   朋友给我讲了他的一次很有趣的经历。

  中专刚毕业的朋友在一家服装店跑业务。一次,他想去市进出口大厦一家专搞西欧工作服出口业务的公司碰碰运气。

  进了公司的大门,很多人在等电梯。他想也没想就开始爬楼梯。虽然那家公司在七层,但他仍一如既往地保持着爬楼梯的习惯,因为他喜欢———爬楼梯可以促进周身血液循环,让人感觉精力充沛。他总是用这种笨笨的方式来给自己加油。

  敲开经理办公室的门后,一切顺利得让他不敢相信。

  这家公司手头刚好有一批工作服的业务,还没有合适的合作伙伴,朋友的工厂又是有着多年加工世界各国工作服经验的老牌工厂,两家一拍即合。

  就在朋友打算离开时,又一个年轻人走了进来,他也是一家服装厂的业务员,经理告诉他这项业务已经委托给朋友的公司了。最后那个年轻人只得悻悻地和朋友一道离开了经理办公室。年轻人在电梯口等电梯,朋友迈着轻快的步子要下楼。那个年轻人喊住朋友,告诉他,自己在楼下等电梯时看见朋友上楼,并说他失败在等电梯这件小事上,同时又奇怪地问:“你现在拉到订单了,为什么还要费劲走楼梯呢?”朋友说:“我只是喜欢,你并不是输在等电梯这点小事上。”朋友告诉我,“有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才会精力充沛地应战。”

  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现场,一位年轻的大学生正机智敏捷地回答着主持人王小丫的问题,前两个问题他回答得很巧妙,顺利过关。面对第三个问题,这个年轻人皱起了眉头。

  问题是这样的:海豚常会成群跟在远洋轮船后面,这是因为什么?

  问题的答案有四个,这位年轻人犹豫片刻,摇摇头,然后说,我就猜一个吧,反正可能是错,干脆就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答案”。于是他选了“海豚是想跟船员嬉戏”这一条。

  这时王小丫的表情由惋惜转为欣慰,说:你回答错了,但我要谢谢你这个有人情味的选择。人生中有一些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惟一答案,有时,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比选择对的更容易赢得别人的喝彩。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5:18:09

四颗补鞋钉时间:2012-01-21 作者:小小Z 点击:302次   在苏格兰一个小镇上,一位年迈的鞋匠决定把补鞋这门本事传给三个年青人。在老鞋匠的悉心教导下,三个年青人进步很快。当他们学艺已精,准备去闯荡时,老鞋匠只嘱咐了一句:“千万记住,补鞋底只能用四颗钉子。”三个年青人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踏上了旅途。

  过了数月,三个年青人来到了一座大城市各自安家落户,从此,这座城市就有了三个年青的鞋匠。同一行业必然有竞争。但由于三个年青人的技艺都不相上下,日子也就风平浪静地过着。

  过了些日子后,第一个鞋匠就对老鞋匠那句话感到了苦恼。因为他每次用四颗钉子总不能使鞋底完全修复,可师命不敢违,于是他整天冥思苦想,但无论怎样想他都认为办不到。终于,他不能解脱烦恼,只好扛着锄头回家种田去了。

  第二个鞋匠也为四颗钉子苦恼过,可他发现,用四颗钉子衬补好底后,坏鞋的人总要来第二次才能修好,结果来修鞋的人总要付出双倍的钱。第二个鞋匠为此暗喜着,他自认为懂得了老鞋匠最后一句话的真谛。

  第三个鞋匠也同样发现了这个秘密,在苦恼过后他发现,其实只要多钉一颗钉子就能一次把鞋补好。第三个鞋匠想了一夜,终于决定加上那一颗钉子,他认为这样能节省顾客的时间和金钱,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会安心。

  又过了数月,人们渐渐发现了两个鞋匠的不同。于是第二个鞋匠的铺面里越来越冷清,而去第三个鞋匠那儿补鞋的人越来越多。最终,第二个鞋匠铺也关门了。

  日子就这样持续下去,第三个鞋匠依然和从前一样兢兢业业为这个城市的居民服务。当他渐渐老去时,他开始真正懂得了老鞋匠那句嘱咐的含义:要创新,而且不能有贪念,否则必会为社会所淘汰。

  再过了几年,鞋匠的确老了,这时又有几个年青人来学这门手艺,当他们学艺将成时,鞋匠也同样向他们嘱咐了那句话:“千万记住,补鞋底只能用四颗钉子。”
页: 953 954 955 956 957 958 959 960 961 962 [963] 964 965 966 967 968 969 970 971 972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