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0:19:15
三分之一的效应时间:2012-02-16 作者:小小Z 点击:312次 前两天是大学生电影节的颁奖闭幕式,晚会上必定是明星聚集,大家都想一睹他们的风采。
可是我们班仅有两张票,人多票少,只好抽签。
班长把签排成一排,让大家抽签,为了以示公平,她让同学先抽,剩下一张才是自己的。
大家一个个把签抽走,全是空白,最后,仅剩第一张和最后一张,两张都写着“有”字,班长这个铁杆的电影迷和倒数第二位同学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票。
班长并没有刻意作弊。但却利用了一个小小的心理战术。虽然事后,大家颇有不服,但都是学心理的,看看班长能如此活学活用,倒也无话可说了。
班长利用的心理战术在心理学上被称作“三分之一效应”。
拿抽签一事来说,虽然大家觉得每一张签的“中彩率”都差不多,但对第一张和最后一张大家在心里都会有点儿抗拒,总认为不可能那么巧,两张票正好落在了最后和最前!于是在没有特殊提示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都觉得从中间随手抽一张的“获奖率”要大一些,而大家的这一心理,恰恰被班长所利用。
其实在生活中,“三分之一效应”起作用的地方是很多的。最典型的就是顾客对于店铺的选择。设想在一条商业街上,有一排服务质量相差无几的店铺,你来估摸一下哪一个店铺生意好一些呢?也许你会认为是第一家,因为它可以截住顾客。实际上,当顾客走进一条商业街的时候,通常是不可能在第一家店铺成交的,他总认为前方有更合适的。那会不会是最后一家呢?通常情况下也不会,因为一旦前方没有了可供选择的店铺,顾客会产生一种后悔心理,觉得前边看过的似乎更好一些。如果这条街是一眼看到头的,通常情况下,分别处于街道两头三分之一位置的店铺更容易被选中。
如此看来,第一名未必永远都获胜!明白了三分之一效应的你,快快开动脑筋,让它为你“创利”吧!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0:19:27
争执的美丽时间:2012-02-16 作者:小小Z 点击:227次 争执一词,也许天生就是一只丑小鸭,人们对它成见很深,一遇争执,和事佬赶紧调停:别争了,别争了,免得伤了和气。
其实,有时争执是美丽的。不信请看: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围绕“马奔跑时蹄子是否着地”发生了争执,斯坦福认为,马奔跑得那么快,在跃起的瞬间四蹄应是腾空的,而科恩认为,马要是四蹄腾空,岂不成了青蛙?应该是始终有一蹄着地。两人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两人就请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作裁判,可麦布里奇也弄不清楚,不过摄影师毕竟是摄影师,点子还是有的,他在一条跑道的一端等距离放上24个照相机,镜头对准跑道;在跑道另一端的对应点上钉好24个木桩,木桩上系着细线,细线横穿跑道,接上相机快门。
一切准备就绪,麦布里奇让一匹马从跑道的一头飞奔到另一头,马一边跑,一边依次绊断24根细线。继邻两张相片的差别都很小。相片显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科恩赢了。
事后,有人无意识地快速拉动那一长串相片,“奇迹”出现了:各相片中静止的马互相重叠成一匹运动的马,相片“活”了。电影的“雏形”经过艰辛试验终于成熟了。
留心生活的每一瞬间,坦诚己见,并为之争执、理论,适时求助、探究,也许重大发现就在眼前。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0:19:38
人的思维与想象力正好与狗相反时间:2012-02-16 作者:小小Z 点击:234次 黑斯博士在《敞开的北极海面》一书中,几次提到他的狗:
它们本来一直是靠拢成很紧凑的一队来拉雪橇的,当接近薄冰时,它们便自行岔开而行,显然是为了把重量分配得均匀一些,以免陷到冰层下面去。每每看到狗队自行在冰面上岔开,黑斯博士就知道,接近薄冰了,注意危险。
没人知道黑斯博士的狗何以想像得出,哪儿是厚冰,哪儿是薄冰;又何以知道,厚冰处可以并肩而行,薄冰处却必须保持距离。这说明狗具有超强的推理和想象力,在没有危险的时候,它们并肩而行,劲儿往一处使;危险在即,则保持距离。
人的思维与想象力正好与狗相反,在没有来自外部的险情时,通常会窝里斗;有了险情,才开始注重团结。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0:19:47
还不清的债时间:2012-02-16 作者:小小Z 点击:347次 有一个富翁,年纪大了,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回顾一生,想想有什么未了之事,忽然想到在保险柜里,还有很多亲戚朋友的借据。这些钱已经借出多年,那些亲友依然贫困。
为让子孙避免日后的困扰,富翁决定在临终前,自己处理这批债务。他约集了所有欠债的亲友,自己倚在床边的靠背上,床前摆着取暖的炭炉,炉火烧得正旺。
富翁手拿大叠借据,对欠债的亲友说:“我自知时日不多,也知道你们没有能力偿还欠我的钱。为了避免困扰,今天,你们只要真心说一句感激的话,我就把借据当面烧掉,从此两不相欠。”
从欠债最少的开始,第一个人说:“来世我愿做您的仆人,为您打扫庭院。”富翁将那个人的借据放在炭炉里烧了。
接着,有人说:“来世我将变鸡变狗,为您日夜守候。”富翁微笑着将那人的借据烧了。
还有人说:“来世我将做牛做马,为您耕田拉车。”富翁含笑,把一张借据烧了。
又有人说:“来世我愿做您的儿孙,永远孝顺您。”富翁开怀大笑,烧了借据。
他们一一说出内心感激的话,富翁也感到满意。
到了最后,只剩下一个欠债最多的人,他诚惶诚恐地上前说:“来世,我一定要做您的爸爸。”
富翁听了非常生气,反问他:“你为什么不感谢我,反而骂我呢?”
“老爷,您有所不知,这世间一切的债都有还清之日,只有儿女的债是永远还不清的呀。”
富翁笑了,烧掉最后一张借据,在床上安然而逝。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0:19:57
自己拿主意时间:2012-02-16 作者:小小Z 点击:288次 美国著名女演员索尼亚•斯米茨的童年是在加拿大渥太华郊外的一个奶牛场里度过的。当时她在农场附近的一所小学里读书。
有一天她回家后很委屈地哭了,父亲就问原因。
她断断续续地说:“班里一个女生说我长得很丑,还说我跑步的姿势难看。”
父亲听后,只是微笑。忽然他说:“我能摸得着咱家天花板。”正在哭泣的索尼亚听后觉得很惊奇,不知父亲想说什么,就反问:“你说什么?”
父亲又重复了一遍:“我能摸得着咱家的天花板。”
索尼亚忘记了哭泣,仰头看看天花板。将近4米高的天花板,父亲能摸得到?她怎么也不相信。
父亲笑笑,得意地说:“不信吧?那你也别信那女孩的话,因为有些人说的并不是事实!”
索尼亚就这样明白了,不能太在意别人说什么,要自己拿主意!
她在二十四五岁的时候,已是个颇有名气的演员了。
有一次,她要去参加一个集会,但经纪人告诉她,因为天气不好,只有很少人参加这次集会,会场的气氛有些冷淡。经纪人的意思是,索尼亚刚出名,应该把时间花在一些大型的活动上,以增加自身的名气。索尼亚坚持要参加这个集会,因为她在报刊上承诺过要去参加,“我一定要兑现诺言。”结果,那次在雨中的集会,因为有了索尼亚的参加,广场上的人越来越多,她的名气和人气因此骤升。
后来,她又自己做主,离开加拿大去美国演戏,从而闻名全球。自己拿主意,当然并不是一意孤行,而是忠于自己,相信自己。坎坷人生,很多时候我们都要自己拿主意!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0:20:08
压力的馈赠时间:2012-02-16 作者:小小Z 点击:370次 一位出生在普通人家的年轻人十分喜欢文学,但在他30岁之前从来没写过令他满意的作品。他的亲人希望他能经商,这样生活可以因此更富足些,但是他却希望能够写作。他最大的希望就是有人能提供他一年生活费用,让他能够安稳地写作。
但残酷的生活让他不得不走上经商的道路,他先后办了不少厂子,但没有一家能够成功;他也曾和出版商合作,经营书籍,但也失败了;他又办了铸字厂和印刷厂,但厄运连连,这两家厂先后倒闭,而且欠下的巨额债务足以让他还30年。
没有钱的他不得不走上卖字求生和还债的道路。一年之内,他发疯似的写下了3部小说,但那些书反响平平,销售也不理想,而且因为版权得不到保护,即使小说写成,也不足以解决生计问题。他改做记者,为多家日报撰稿,他每天写大量的文字,换来一些微薄的稿酬。
债主天天上门逼债,他绝望过,也想过放弃。但他十分崇拜白手起家、意志坚强的拿破仑,他把拿破仑的画像放到书桌前,鼓励自己必须坚持下去。
他开始创作小说。他一天睡四五个小时,喝大量咖啡,每天晚上8点上床,午夜起来写作,直到早晨8时。为了让自己的文字尽快变成金钱偿还债务,每天早餐之后,他就把手稿送到印刷厂。因为创作时间仓促,文章上经常有错字和文理不通的部分,他只好对校样改了又改,而且他不是只改动几个标点,而是大段大段地重写。一本名叫《老处女》的小说,他一连改了9次,最后让排字工人十分厌烦,他们甚至抗议以后不再排他的文字。
他在30岁之后的生活几乎全是为债务而发疯似的写作。在后来的20年内,他创造了100多部小说,其中的《人间喜剧》、《高老头》等数10篇小说成为传世之作。在他逝世的前两年,他还在修改20多年前的手稿。
他就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巴尔扎克。巴尔扎克能从一个平庸作家成为著名作家,动力竟来源于那些巨额债务。为挣钱还债,他写作写作再写作。
很难想象一个伟大的作家这样的创作动机,但巴尔扎克的故事却让我们明白,压力是成功的催化剂,它可以催生许多奇迹。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0:20:17
仅仅是张车票吗时间:2012-02-16 作者:小小Z 点击:267次 日本东京福本贸易公司是家刚成立的小公司。
有一位小姐专门负责为客人订票。这其中就有一位是德国大型公司的总裁,因为业务需要常常往返于东京和大阪之间。这位总裁不久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次他去大阪时,座位总在右边的窗口,返回东京时,又总在左面的窗口。
那位总裁便问卖票小姐其中的缘由。
小姐微笑着答道:“车去大阪的时候,富士山在你的右边。我想,外国人一定喜欢富士山的景色,所以每次总是特意为您准备了可以一览窗外景色的位置。”
听完这番话,这位德国总裁十分感动,而且有些震惊。他把与这家日本公司的贸易额由400万马克一下子提高到1200万马克。
德国总裁跟他的助理自言自语道:就这样一件小事情,这家公司的职员都想得如此周到,跟他们做生意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后来,这家贸易公司成长为日本五百强企业之一。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0:20:27
绊倒千里马的青草时间:2012-02-16 作者:小小Z 点击:309次 偶尔到朋友的办公室玩,发现在他的案头上,所有的办公用品:曲别针、红蓝铅笔、水……都在两盒以上。见我好奇,朋友微微一笑,说起一盒书钉的故事。
他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以优异成绩考入一家省级机关。胸中豪情万丈,一心想鹏程万里。不料上班以后才发现,每日无非是些琐碎事务,既不要太多的智慧,也看不出什么成果,便不知不觉冷了下来。
一次系统开大会,处里彻夜准备文件,分配给他的工作是装订和封套。处长切切叮嘱:“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别到时措手不及。”
他听了心里更是不快,想:初中生也会的事,还用得着这样嘱咐?根本没理会。同事们忙忙碌碌,他也懒得帮忙,只在旁边看报纸。
文件终于完成,交到他手里。他开始一件件装订,没想到只订了十几份,订书机“咔”地空空一响,钉子用完了。他漫不经心抽开订书钉的纸盒,脑海里“嗡”地一声:里面是空的。
所有人都发动起来,到处翻箱倒柜,不知怎地,平时仿佛满坑满谷的小东西,此刻竟连一根都找不到。
此时已是深夜11点半,而文件必须在明早8点大会召开之前发到代表手中。处长咆哮:“不是叫你做好准备的吗?连这点小事也做不好,大学生有个屁用啊!”他只俯首,无言以对,脸上却像挨了一巴掌似的滚烫。
几经周折,才在凌晨4时,找到一家通宵服务的商务中心。终于赶在开会之前,他和同事们一起微笑着,将文件整齐漂亮地发放到代表手中,没有人知道,他们已是一夜未眠。
事后,他灰头灰脑等着训斥,平时被他认为是严厉而不近人情的处长,却只说了一句话:“记住,工作面前,人人平等。”
他说那是他一生受用不尽的一句话,让他深刻地领悟到:以十分的准备迎接三分的工作并非浪费,而以三分的精神态度面临十分的工作,却注定会带来不可逆转的恶果。
因此,他郑重地说,令千里马失足的,往往不是崇山峻岭,而是柔软青草结成的环;在通往成功的路途上,真正的障碍,有时只是一点点疏忽与轻视,比如,那一盒小小的订书钉。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0:21:08
明天谁来买单时间:2012-02-07 作者:小小Z 点击:387次 认识詹姆士,是在一次酒会上。身为美国一家跨国公司驻华代表,全权负责公司在中国地区的业务。我希望采访他,他欣然接受,并预定了时间。那次采访很顺利,就在快结束的时候,我按惯例问他公司未来有什么规划?原想他会像以前采访的一些企业家说几句“展望宏图、实现目标”之类的话。没想到,他很认真地从文件柜里拿出一份公司未来15年发展规划书。
这份规划是3年前做的,里面分析预测从1995年到2010年全球市场环境及发展趋势,包括产业形势和竞争形势等,企业目前产品定位及现有任务在未来发展方向,拓展哪些新的增长点,如何为未来发展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企业机制等,厚厚的像一本大学教材。我不禁想起以前采访过的国内的企业家,他们也有规划,但太宏伟,太抽象,什么赶超一流、进入五百强、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等等,缺乏具体细致、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分析数据。而且时间最长的也不过5年。像他们这样一直做到2010年,太遥远了!谁能想到那时会是什么样!
詹姆士大概看出了我眼中的疑虑,不无忧虑地说:“我在美国以及来中国这6年,陆续接触了一些中国内地的企业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每考察一个项目,总要先问多长时间能收到回报。当然,注重回报是必须的,我们也要首先考虑。但不同的是,我们至少要做一个5年短期、10—15年中期、30年以上的长期计划,而你们中国企业家一般只做1年、3年,最长也不超过5年的短期计划,我感到非常惊讶。这怎么可能呢?企业也像人一样,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有一个累积发展的过程。一个人要学习积累二十几年,到30来岁才能比较胜任一项工作,怎么可能要求企业一岁就辉煌呢?”
“不过我认为,成功的速度和灭亡的速度是一样的。”说着,詹姆士笑了笑,随手一指桌上的报纸,“不信我们打个赌,看这些被宣传报道的企业家,10年后还能不能存在。”
我一伸舌头,连连摇头。这个赌我可不敢打。不要说10年,5年前我采访过的企业,现在大都名存实亡了。谁敢保证他们10年后还安然健在?
詹姆士宽厚地笑笑:“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不过责任也不全在他们,用你们自己的话说,是体制问题。好,不谈他们了,说说你自己吧,你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我……”我的脸“腾”地一下红了。詹姆士似乎比我更吃惊,打了个手势:“怎么你竟然没有一个让自己十年后受益的人生规划?那你每天怎么做事?”
我面带羞愧地说:“什么要紧就做什么。一天到晚也没闲着,忙忙碌碌的。”
詹姆士盯着我看了一会,神色严肃地说:“林,我把你当成朋友,所以要对你说一句朋友的话。记住,人生有很多要做的事,但归纳起来只有两类:一类是紧要的,一类是重要的。许多人不成功是因为他们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眼前的紧要事情上,而无暇去做重要的事。我认为正确的做法是——用20%的时间去处理眼前的紧要事情,而把80%的时间留给未来,去做那些暂时没有收益但以后会重要的事情。我就是这样做的,希望你也这样。给自己订一个10年规划。否则,到时候你可能会付不起账单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0:21:19
好脸色是最难做到的孝道时间:2012-02-10 作者:瞿鸿燊 点击:358次 《论语》里有个小故事。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回答得很简单,只说了两个字———色难。就是说给父母一个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
孝敬父母,必须对父母和颜悦色,让父母感到愉悦。就像《礼记•祭义》上说的:“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给父母一个好脸色都做不到,其他的所谓“孝行”,又有多少是发自内心呢?
“婉容”也是修行,连面对父母你都不能心平气和,谁会相信你有干大事业的格局和心胸呢?每临大事有静气,其实就是从面对父母保持“婉容”来修炼的。www.rensheng5.com
而且真正的孝,要有实实在在的心,来不得半点虚假。你的孝心在哪里,你的孝行就在哪里,这些都会反映在你的脸色上。即便工作有再多的不如意,每天回家的时候,也要给父母笑脸。让老人的心能够安定的,可能就是子女开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