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0:13:16
生命中总有一些东西让我们敬畏时间:2012-02-21 作者:小小Z 点击:379次 为逃避服兵役,韩国当红歌星刘承俊入了美国国籍,此举招来韩国民众大怒,于是骂声一片,刘承俊拍的广告被束之高阁,主持的电视节目被替换。就在前不久,当他从美国飞抵韩国仁川国际机场时,被韩国法务部拒绝入境,昔日的大歌星不得不灰溜溜地返回美国。
韩国人对背叛祖国的情况之激烈让人震惊。亚洲金融危机时,韩国人排着长队向国家捐献金器。为举办国际性的赛事,韩国人一改喜吃狗肉的习惯,大大小小的狗肉馆一律关闭。一脉下来,在国家意识很重的韩国人看来,逃避服兵役的人不可宽恕,哪怕他是红极一时的人物。失去一个歌星事小,失去公民为国家尽义务、为国尽忠的规矩事大。韩国人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可谓立场坚定,寸步不让,其国家性展示的一面着实让人敬佩。
做一个有品位的公民,总有一些不能动摇、不能通融的东西要牢牢地坚守;维护一个民族的生存,总有一些事关民族荣辱的东西不可亵渎,就像“高压线”一般悬在百姓心头,令人敬畏,不可越雷池一步。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0:13:28
冷漠时间:2012-02-21 作者:小小Z 点击:249次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为从动物实验中获得有关爱的人类行为线索,为幼猴设计了五种人造母猴,观察“母亲”的拒绝会在幼猴的身上引起怎样的反应:第一种偶尔用压缩空气吹幼猴;第二种会猛烈晃动,致使幼猴无法爬到母亲身上;第三种装有弹簧,能将幼猴弹开;而第四种“母亲”的身上居然布满了铁钉。但这四种“母亲”都未能将幼猴从它的“母亲”身边赶开,惟独第五种体内灌有冰水的母猴使幼猴躲在墙角,并永久地拒绝了母亲。
很多人认为是自己的优秀拉开了同他人的距离,其实冷漠才是造成自己孤独的原因。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0:13:38
不要和老鼠比赛时间:2012-02-21 作者:小小Z 点击:494次 有一次,一只鼬鼠向狮子挑战,要同他一决雌雄。
狮子果断的拒绝了。“怎么,”
鼬鼠说,“你害怕吗?”
“非常害怕”狮子说,“如果答应你,你就可以得到曾与狮子比武的殊荣;而我呢?以后所有的动物都会耻笑我竟和鼬鼠打架。”
“你如果与一个不是同一重量级的人争执不休,就会浪费自己的很多资源,降低人们对你的期望,并无意中提升了对方的层面。同样的,一个人对琐事的兴趣越大,对大事的兴趣应付就越小;而非做不可的事越少,越少遭遇到真正的问题,人们就越关心琐事。这就如同下棋一样,和不如自己的人下棋会很轻松,你也很容易获胜,但永远长不了棋艺,而且这样的棋下多了,棋艺会越来越差,所以好棋手宁可少下棋,也尽量不和不如自己的人较量。
威廉·詹姆斯说过:“明智的艺术就是清醒的知道该忽略什么的艺术。”不要被不重要的人或事过多打扰,因为“成功的秘诀就是抓住目标不放”。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0:13:54
行动、尽力、投入时间:2012-02-18 作者:小小Z 点击:753次 “如果你尽了力,那么,不管事情的结果怎样,你都会一样快乐。”
有人问,如果尽了力也不行呢?如果一个尽了力的人失去了工作呢?
回答是:“可能那并不是你要做的工作,可能那并不是你应该呆的地方。”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0:15:04
疼痛是个好消息时间:2012-02-17 作者:小小Z 点击:244次 扮演“超人”的克克斯多弗•里夫,在一九九五年的一次坠马中,伤势严重,导致颈部以下全部瘫痪。
三年来,他凭着坚强的意志,与死神作着不懈的抗争。
经过一年的知觉训练,他脊椎末端的神经又恢复了知觉。他说,现在碰它一下,就有疼痛的感觉,但这疼痛感觉很舒服,“请相信我说的全是真的。”
大多时候,疼痛是一种痛苦,但“超人”这回的痛,是生命的一道光亮。人有一种可贵的智慧,便是给每一种现象赋以意义。西班牙和美国心理学家在一九九二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田径比赛场上,用摄像机拍摄了二十名银牌获得者和十五名铜牌获得者的情绪反应。心理学家们发现,在冲刺之后和在颁奖台上,“第三名”看上去比“第二名”更高兴。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因为铜牌获得者通常不是期望值很高的人,获得铜牌已经很高兴了:而银牌得主往往是冲着金牌而来的,因此就会为没有夺得金牌而感到难过。确实,在领奖后采访获奖运动员时,许多亚军都伤心地说:差一点就成了冠军。而季军获得者也许会说:差一点就名落孙山。
你是否会成为情绪的主人,关键在于你站在什么位置上看问题。只要你能确立好自己的位置,就没有一件坏事能靠近你。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0:15:15
沙鼠的焦虑时间:2012-02-17 作者:小小Z 点击:213次 在撒哈拉大沙漠中,有一种土灰色的沙鼠。每当旱季到来之时,这种沙鼠都要囤积大量的草根,以准备度过这段艰难的日子。因此,在整个旱季到来之前,沙鼠都会忙得不可开交,在自家的洞口上进进出出,满嘴都是草根。从早起一直到夜晚,辛苦的程度让人惊叹。
但有一个现象却很奇怪,当沙地上的草根足以使他们度过旱季时,沙鼠仍然要拼命地工作,仍然一分不停地寻找草根,并一定要将草根咬断,运回自己的洞穴,这样他们似乎才能心安理得,才会踏实。否则便焦躁不安,“嗷嗷”叫个不停。
而实际情况是,沙鼠根本用不着这样劳累和过虑。经过研究证明,这一现象是由于一代又一代沙鼠的遗传基因所决定,是沙鼠出于一种本能的担心。老实说,担心使沙鼠干了大于实际需求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事。沙鼠的劳动常常是多余的,毫无意义的。
一只沙鼠在旱季里需要吃掉两公斤草根,而沙鼠一般都要运回十公斤草根才能踏实。大部分草根最后都腐烂掉了。沙鼠还要将腐烂的草根清理出洞。
曾有不少医学界的人士想用沙鼠来代替小白鼠做医学实验,因为沙鼠的个头很大,更能准确地反映出药物的特性。但所有的医生在实践中都觉得沙鼠并不好用。其问题在于沙鼠一到笼子里,就表现出一种不适的反应。他们到处在找草根,连落到笼子外边的草根他们也要想法叼进来。尽管他们在这里根本不缺草根和任何吃食,但他们还是习惯性地不能踏实。
尽管在笼子里的沙鼠可以用“丰衣足食”来形容他们的生活,但他们还是一个个地很快就死去了。医生发现,这些沙鼠是因为没有囤积到足够草根的缘故。这是他们头脑中的一种潜意识决定的,并没有任何实际的威胁存在。确切地说,他们是因为极度的焦虑而死亡,是来自一种自我心理的威胁。
这就很像是我们现代人了。在现实生活里,常让人们深感不安的事情,往往并不是眼前的事情,而是那些所谓的“明天”和“后天”,那些还没有到来、或永远也不会到来的事物。
沙鼠缺乏的正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而我们毕竟不是沙鼠。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0:15:25
理解是一种奢望时间:2012-02-17 作者:小小Z 点击:412次 我时常感到孤独和痛苦。我对朋友诉说我的苦闷、烦恼,以及忧郁,说世人不能理解我。
我只希望得到他的理解。
于是他“煞有介事”地“教导”我一番。他给我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建造巴比伦塔:人类在创始期,天下只有一种语言。他们往东方大迁移时,遇见一片巴比伦平原,就在那里定居下来。他们彼此商量着说:“来吧!我们在这儿烧制砖头!”他们真的动手烧制起来。又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城里要有高塔,耸入云霄,好传扬我们的美名,以免我们分散到别的地方!”
这时候上帝下来了,他看见了人类建造的城和塔。于是,他就施展法术把人类分散到世界各地,让他们有不同的语言,人类的高塔最终没有建成。
第二个故事是苏格拉底之死:公元前399年,在雅典的法庭上,肃立着500个虔诚的雅典公民,人们要对伟大的思想巨子苏格拉底进行审判。原因仅仅是因为苏格拉底想当个“马虻”,要通过交谈去“蜇醒”当时雅典这匹昏睡的纯种马,要让那些名声显赫的雅典人意识到自己并不聪明,应当清醒起来。然而,怀有私心的雅典人和襟怀坦白的雅典人一起,利用雅典的民主制这架机器,处死了自己的同胞———聪明、睿智的先哲苏格拉底。
第三个故事是黑格尔的感叹:1831年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弥留之际感叹地说:“只有一个人理解我,”但马上,他又感慨地否定道:“就连这个人也不理解我!”
故事讲完了。孤独的我沉默不语。他继续对我喋喋不休道:
第一个故事说明了上帝的疏忽,他以为变乱了人类的语言就可以使人类彼此不能理解,他忘记了同一种语言的人们也可以互不理解。
第二个故事恰好从正面论证了第一个故事的结论:雅典的公民们有谁理解了同是雅典公民的苏格拉底?
第三个故事是第二个故事的反证:即使理解了又能怎样?
是啊,真正做到理解极其不易,不想让别人理解,恐怕你自己也不怎么理解自己。既然如此,何必追求那种形式上的理解呢?只要大家可以和睦相处就行,能理解最好,不能理解也不可强求。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0:15:37
持久的表现时间:2012-02-17 作者:小小Z 点击:247次 华裔溜冰好手陈婷婷,在初次参加世界溜冰大赛之前,体育新闻评论员预测,就算陈婷婷表现得非常完美,也不可能获得最高分。原因是:陈婷婷过去参加国际比赛的经验不多,裁判们对她没有很深的、连贯下来的印象。
结果真是如此。
----------------------
有个艺术系的学生,画了一张非常好的泼墨画。教授们都说好,但也一致认为如果他拿去展览,必定不会得奖。原因是:他的画龄太短,过去参加展览的机会又少,没有留给评委一贯的好印象。
结果他不但没得奖,而且落了选。
----------------------
有一个学生,参加学校里的演讲比赛,上台之后,居然忘了稿子,只好从头到尾胡诌了一通,结果虽有别人表现比他好,他仍然获得第一名。
评审老师们的理由是,因为这个学生过去已经多次获得www.rensheng5.com本校冠军,并有一年代表学校,获得了全市的第一名,所以忘稿子可以原谅。
----------------------
某大报的副刊登了一位名家的作品,令人惊讶的是水准实在太一般,许多人都表示不平,有位青年作家甚至打电话问主编:“如果我写这样水准的文章,你登不登?”
“不登!”主编毫不考虑地说:“因为他是大名家,所以有偶尔写坏的权利。”
----------------------
以上几个例子,或许都让人觉得不平,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共同的事实:这个世界不会以一时的成功论英雄,也不会以偶然的失误判输赢。
一个人,若没有连续持久的表现,往往很难被肯定;而被肯定的人,也难一时被推翻。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0:15:48
沉没成本时间:2012-02-18 作者:小小Z 点击:182次 诸宸下棋之余,还是个多才多艺的人,文章写得很好,绘画也有一些功底,她说:“棋手要下好分内的棋,这是职责;棋手又要下好分外的棋,这是人生。”因此,1995年,当清华大学的大门对诸宸敞开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文系。后来,她又带着4年的中文学分,转到了经济管理系。可以说,诸宸走得一路风光,似乎有点太顺了。也许,上帝因此想送她一块磨刀石。
2000年12月在印度举行的世锦赛上,诸宸碰上了来自美洲大陆的冠军IKRUSH(读音同crush),译成汉语为:我摧毁———我要摧毁你!这个名字是那样杀气腾腾,而为人、棋风一向都“和气”的诸宸却没当一回事,念着这个过于直露的名字,她甚至还笑了起来。可没想到,刚进第二盘,她就缴了械,在全部比赛的第一轮就被彻底淘汰出局了。
10多年来,诸宸经历过各式各样的比赛场面,但没有一次像这次输得这么窝囊。坐在棋桌前半晌,她才站起来,口中念念有词:“IKRUSH”———“KRUSHI”(“我摧毁”———“摧毁我”)。此后,从国外至国内,从2000年到2001年,差不多半年,她一直在咀嚼着印度闷湿的天气,还有那场仿佛还没整理好行装就溃不成军的败仗。她的心里脆弱到不敢轻易去触摸自己最亲爱的国际象棋。
又一次,诸宸坐在清华校园里上课,经济管理专业的老师讲了一个概念:沉没成本。比如你去看电影,发现票忘带了,你应该重新买一张而不是再回去找。因为前边你的一切准备都已经成了“沉没成本”,不要把它浪费掉。由这些道理推及下棋,你可能下错了一步棋,但这已属于“沉没成本”了,只要静下心来,就算输掉也不要紧,一个比赛有十来盘棋呢,不要影响下一盘棋。诸宸把这些道理数十遍地融会贯通,终于走出了失败的阴影,让自己放松。2001年9月,她重新“整装出发”后,在几次国际赛事中连创佳绩,最辉煌的是在2001年12月的女子世界锦标赛上,荣膺自1927年第一届女子世锦赛以来的第九位世界冠军,并圆了她的大满贯梦,成为世界上第一位集世界少年、青年、成年冠军和世界团体冠军于一身之人。
走在人生路上,我们也经常会有下错棋的时候,不要再浪费时间沉溺于后悔之中了,就像诸宸一样,毅然把沉没成本垫在脚下吧,那样我们一定能攀登到更新的高度。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9-11 10:15:57
荣誉感时间:2012-02-18 作者:小小Z 点击:201次 现在的人,几乎天天都要见到这样那样的招聘启事,但是像这样的一则招聘启事有谁见过吗?
“应聘者即将参与极其危险的旅程:赴南极探险。薪酬微薄,需在极度苦寒、危机四伏且数月不见天日的地段工作。不保证安全返航,如若成功惟一可获得的仅有荣誉。”
这则启事刊登在1914年初的《泰晤士报》上。到底会有多少人仅仅冲着“荣誉”二字来应聘呢?招聘人沙克尔顿心里还真没有底。他在写这则启事的时候就想过:相对于“极度苦寒”、“危机四伏”和“不能保证安全返航”来说,这种“成功的荣誉”是否太空洞太虚无飘渺了些?但他同时又想:一个看不到这种荣誉的人,他也不会具备足够的勇气和激情去挑战那种极度的艰难困苦,去接受死亡的考验。他觉得,在这则启事里,荣誉,比金钱比官位比美女更有感召力。让沙克尔顿深感欣慰的是,在启事登出的短短几天时间里,受招聘启事吸引的应聘者竟达5000人之多!这么多的人来应聘,也让沙克尔顿心里的荣誉感更强烈更神圣了。
经过认真严格的挑选,沙克尔顿最后选定了27名船员,于1914年8月1日,乘木船离开伦敦,开始了前往南极探险的壮举。但他们却险些全军覆灭。他们刚到达南极边缘的威尔德海,船就深陷在冰川之中动弹不得,并随浮冰在漫漫严冬中漂浮了10个月之久。就在夜夜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中,聊以蔽体的小船也被巨大的冰块压毁。他们只好尝试徒步横越冰雪到大海,但在“弹尽粮绝”体力严重不支的情况下,沙克尔顿只得放弃继续往前走,和船员们一起露宿在浮冰上。这一呆又是5个月。在这些日子里,他们什么都没有了,甚至连生的希望都已非常渺茫,但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温暖的火苗在闪动,在支撑着他们顽强地活过每一天———那就是一种神圣庄严的荣誉感。
最后是沙克尔顿带着几个人,克服了不可想像的困难,靠一只22尺长的救生艇,横渡了1300海里的海面,到一个设有捕鲸站的岛上搬来援兵,才使所有船员活着归来。人们仍然把他们当成英雄来看待,并且这样评价他们:“这虽是一次失败的航行,但却成为了人类历史上英勇和顽强的典范。”而支持他们走过这一艰难历程的,除了那些被他们用来充饥的冰雪和企鹅肉,就是那种在许多人眼里一钱不值的荣誉感了。
沙克尔顿和他精心挑选的那27名船员,已经死去很多很多年了,可是那种召唤过鼓舞过支撑过他们的庄严而圣洁的荣誉感,却一直活着———它像人类一种最宝贵最顽强的“基因”,从一代人身上传到另一代人身上,所以人类的每一代人中,都有着数不清的为了一个神圣崇高的目标去舍生忘死排除万难的人。所以哪怕就是在今天,如果报纸上真的出现了这样的招聘启事,也仍然会有为数不少的人前去应聘。
灵魂中具有荣誉感的人,永远都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最优秀最有价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