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跟一帖!
【捕捉情景一】“节能减排”在“手”上
“下班前,请关掉电源”,“请关紧龙头,节约用水…”日前,笔者在中原油田井下作业二处采访时,随处可见这些‘抠门’的提示”。“看到这些提示,我们都会变得小气”,该处综合维修队维修班张贵成老师傅这样说。笔者在采访中还发现该处还利用宣传橱窗、板报、内部刊物等媒介,以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班组员工从一滴水、一度电“抠”起,精打细算,在节能减排上盯住细节,“锱铢必较”。来到该处作业一大队二队维修班时,电焊工人正在更换员工洗浴间损坏的水龙头,尽量杜绝“长流水”及“跑、冒、滴、漏”现象。维修班长田拯给笔者介绍说:“我们作业处是用水大户,一线班组作业工人每天下班仅洗澡用水一项就占全处用水量的一大半以上,为了尽可能降低用水消耗,洗澡时要控制出水量,我们都已经养成习惯了”,这只是节能减排的做法之一。
为了做到节能减排该处从班组员工的点滴节约做起,严格遵守有序用电、节约用电的相关规定,及时关停饮水机、电脑、电灯等用电设备,养成节约用电的良好习惯。办公室无人时不开电脑、杜绝“长明灯”等能耗空放现象。为切实加强节约用水,对用水管理做到细化,每月各班组领用纯净水凭水票领取,清洗拖把、抹布时要控制出水量,每人走时及时关闭、关紧水龙头,杜绝“长流水”及“跑、冒、滴、漏”现象,在平时生活、工作中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养成了共同节约的意识。
【捕捉情景二】“节能减排”在“足”下
曾是作业二处车队特车班耗油大户的司机张立成已经养成了缓启动、不踩急刹车的良好习惯。他已连续三个月在车队开展的“争夺效益金银铜牌活动”中榜上有名。经常有同事来他这“取经” 。“哪有啊,老实说,是我改掉了许多不良的开车习惯,刻意把‘脚下功夫’练得比较扎实而已。” 张立成说:“合理使用油门、刹车,养成缓启动、不踩急刹车的良好习惯,脚下能节油,足下能节约。”
今年以来,面对成本压力,为实现“节能减排”,该车队对司机班实行了可控成本及油料定额承包制和单车产值油耗率直接与车组人员的奖金挂钩制度,采取量考核、硬兑现。他们还引入了出租车管理机制,细算车辆每公里运行成本,将每个驾驶员的耗油、车辆维修等费用分摊到他所行驶的月公里数,算出所驾驶车辆每公里的运行费用,每月张榜公布,以此为依据,适当核减下月油耗等费用,作为考核指标,节约有奖,超额受罚。“仅1—10月份,我们特车班车辆总油耗同比降低11%。每个驾驶员养成正确使用和驾驶车辆的缓启动、不踩急刹车的良好习惯,练就过硬的‘脚下功夫’,司机个人不仅能在车队开展的‘争夺效益金银铜牌活动’获得不菲的奖金,而且对车辆的节能减排还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车队特车班班长李东,拿着今年和去年的两份报表说到。 (本报特约通讯员 赵则阳 通讯员 宗德平)
通联:河南省范县中原油田工会中心报道组
邮编:457532
审稿:中原油田井下作业二处党办冉云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