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5年4月9日新闻综合

 楼主| 发表于 2025-4-9 14:19:14 | 查看全部
原标题:“累并快乐着”如何兼得

假期后开工,你“满血复活”了吗?

放假结束,不少人在社交圈刷屏四个大字:不想上班。“过了清明节假期就盼五一假期”“上班摸鱼,下班积极”……这样“职业倦怠”的心态,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

当下,关于“职业倦怠”的讨论越来越多,面对这一群体性问题,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

(一)

倦怠感是一种情绪常态,就连中外名人也会“中招”。比如,列夫·托尔斯泰前一天下定决心“应当爱、应当劳动”,第二天就改口“很累,不想爱,也不想劳动了”;老舍描述自己对工作的态度:“一天到晚在那儿做事,全是我不爱做的。我不能不去做,因为眼前有个饭碗。”

听起来是不是跟我们颇有相似之处?但是,随着社会进步与生活节奏的加快,“职业倦怠”的成因更加复杂,影响也更加广泛。

“隐形加班”让人心力交瘁。移动通信技术虽方便了人际沟通,但也模糊了上下班之间的界限。比如,下班后,工作软件仍信息不断,劳动者被迫24小时在线,周末难得散散“班味”也有可能被突如其来的工作打断。人们的正常休息得不到保障,进而引发“人在工位,心在放假”的专注缺失。

“不得不卷”让人精神内耗。面对升职加薪的前景与同行比拼的加压,打工人只能“开足马力”拼命卷。但是,一些考核的“大山”始终翻不过去,干劲逐渐被耗蚀,从而陷入“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的两难处境。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常常搅动打工人的心,让人难以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

“能者多劳”让人有苦难言。在一些职场文化中,不少想拼、想干的年轻人被迫陷入了“鞭打快牛”“小马拉大车”等怪圈。自己的一摊工作尚且纷乱冗杂,还要被层层加压各种任务,到头来所得到的奖励不过是“空头支票”,甚至因为干得多反而错得多,由此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

(二)

当浓浓“班味”带来的疲惫感挥之不去,消极的心态又进一步发酵,极易让工作的动力失焦,让奋斗的意义失语。

“老黄牛”变成“老油条”。当“能者多劳”变成了“能者过劳”“能者白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才不外露”或打造“蠢人”人设。从任劳任怨变成对工作挑挑拣拣,专挑能够出名获利、责任不重、较为容易的任务去完成,一旦感觉可能费力不讨好,就变成了“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对他人和社会产生疏离感。“职业倦怠”感不仅会让人们与工作相看两厌,对同事、对周遭环境也提不起兴趣,深陷“无论别人如何成功,自己都在打工”的挫败感,感觉自己即使拼尽全力,也翻不过“浪浪山”。这种精力或情感资源的缺乏,让人经常感觉沮丧、无望和无助,只渴望“下班后失联自由”。

在“选择焦虑”中错失与迷茫。“天天想离职,月月却满勤”,既苦于不断重复的工作毫无新鲜感,又害怕职场挫折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这样的反复拉扯之间,许多人找不到工作与生活的意义和支点,宝贵的热情在内耗焦虑、患得患失中被磨损,常常感觉“一身疲惫”,变得“累点低”。

(三)

“职业倦怠”不是简单的个体心理问题,而是现代社会的困境,不仅需要个人的自我调节,还要对社会层面进行深层调整。

对于个体而言,我们需要坦然面对自己、积极调整心态,学会驱散“职业倦怠”的“精神雾霾”。

尝试“精神离职”。“精神离职”不等于“摸鱼”、躺平,而是在工作时间保持专注,尽可能不让工作占据下班时间,这是一种注重高效率的工作方式。若能保持工作时心无旁骛,不仅会有更多机会践行“下班积极分子”,而且会让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尽可能拉大,让生活节奏有条不紊。

学会“抓大放小”。所谓“轻车熟路”,当打工人将工作这条“路”走得熟了,适当放下不必要的纠结和包袱,才能轻装上阵。这就需要我们找准人生的主线,明确工作中的主要矛盾,集中力量去攻克,对于其他次要的或者暂时力有不逮的问题,放平心态,尽力而为。

及时“满血复活”。在工作节奏快、能力要求高、竞争压力大的环境中,要做出点成绩,不辛苦是不可能的。当感觉自己“吃不消”的时候,给自己来一点“情绪松弛剂”,像爆改工位、运动健身、Citywalk、夜校充电等,只要能治愈自己,都是“良方”,稍事休息,再赴征程。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需要对职场管理多用心,对职工多关怀。

少一些制度牢笼。用人单位应该改变不合理的“996”或“007”,给足职工“离线休息权”,用真诚贴心的管理模式,代替无效加班、内卷竞争、疲于应付,才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多一些人文关怀。在满足职工物质需求的基础上,也要更加关怀职工的精神需求。比如,一些企业探索建立员工帮助计划,通过提供心理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等服务,帮助职工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为职工找到了一个疏导情绪的出口。

正视生活的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找准奋斗的目标,愿我们都能“累并快乐着”,发现人生的精彩,遇见更好的自己。(李振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9 14:19:23 | 查看全部
中国太保集团4月8日发布公告称,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为维护公司全体股东利益,增强广大投资者信心,公司董事长傅帆于4月8日提议以公司自有资金回购公司部分普通股(A股)股票,回购股份用途包括但不限于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等法律法规允许的用途,以提升公司长期价值。

中国太保表示,目前该事项正在筹划之中,公司将制定合理可行的回购股份方案,该回购事项需按有关监管规定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后方可实施。

据了解,中国太保已于4月7日增持了宽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等产品,未来将进一步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力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继续增持代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优质资产。

中国太保表示,坚信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公司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稳健投资、责任投资”理念,看好中国权益市场长期配置价值,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做市场真正的耐心资本。(记者张千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9 14:19:42 | 查看全部

通讯员曾缤荭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甘皙

4月6日,随着最后一车沥青混合料摊铺,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湖南桑龙项目路面全线贯通。

自项目进场以来,项目部科学统筹施工管理、精心谋划施工方案,严格把控工程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在项目建设者们全力拼搏下,按时完成了项目重要施工节点要求,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桑龙高速的建成通车,将使湖南张家界桑植县到湘西龙山县的通行时间从原来的2个半小时缩短到40分钟,有效缓解区域交通压力,优化区域交通网络格局,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新动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9 14:19:55 | 查看全部
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田国垒)近日,中国石化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海洋钻井新胜利二号平台钻井一班利用拖航前生产间隙,组织开展拆装冲管总成竞赛,司钻吕斐仅用时3分41秒,荣登“小指标”竞赛榜榜首,全班7人用时均在5分钟之内。

近年来,中国石化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不断丰富基本功训练内容和形式,班组“小指标”竞赛竞相开展,激发了“细胞”活力,强壮了基层“筋骨”。新胜利二号钻井平台推出“岗位人员业务能力提升计划”,创新竞赛机制,鼓励班组开展“小指标竞赛”、班组间进行“KPI擂台赛”。

为把竞赛办好,新胜利二号平台张贴“时效光荣榜”,每月对施工最快班组、最快施工项目、最优施工时效进行公示,对现场总监确认达A级标准的施工班组单次奖励1000元,单项达A级最多的班组推荐公司“红旗班组”,让先进受表彰、让后进有压力。

一系列的活动得到了职工的积极响应,活动开展以来,班组已组织钻井班拆装冲管总成、更换泥浆泵凡尔体,水手班精准吊装、穿戴消防装备等多个项目。

“以往班组职工下班后就回宿舍休息,现在,经常组团去调取监控,交流探讨各项工作中提高时效的措施和办法,在提高效率、设备维保、安全施工等方面提出了30多项建议。”新胜利二号平台有关负责人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9 14:20:45 | 查看全部

通讯员 张西杰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甘皙

近日,随着最后一跨主梁的成功安装,由中铁一局三公司承建的太仓金溪智能产业园项目4#钢结构厂房主体结构顺利封顶。至此项目所有楼栋主体结构全部封顶,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为项目后续按期交付奠定了坚实基础。

金溪智能产业园项目位于江苏太仓市沙溪镇,主要由1栋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研发楼、5栋钢结构厂房、1层高架坡道及配套附属用房组成。自进场以来,项目部自基础施工到钢结构搭建,逐一逆向排定工期,精心策划、周密部署,抢抓有利时机,力求每道工序均达到最佳状态;通过创新作业模式,实现多维度立体交叉作业、多班组并行作业、室外工程穿插施工的高效协同,助推项目整体建设加速推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9 14:21:04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静 通讯员 凌雪娟

近日,由中建一局华江公司承建的北京自贸区(海淀)永丰TOD综合体项目全面冲出正负零,标志着项目完成阶段性目标,全面进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项目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总建筑面积约20.7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公交场站、商业办公楼、地下车库等。因项目紧邻地铁16号线永丰站,施工基坑距地铁仅13米,为保证深基坑施工的安全,保障地铁运营顺畅,项目团队采用地下连续墙与混凝土内支撑及锚索组合支撑体系,借助轴力装置,利用自动化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基坑变形。针对现场基坑面积大、临边区域多、地下空间通信不便等难题,项目团队引入智慧建造平台与星璇系统智慧安全帽基站,实现人员行动轨迹追踪,做到事前预防、事中示警、事后回溯,有效解决数百工人分散作业情况下难管控、安全隐患大等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