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5年6月24日企业热点新闻

 楼主| 发表于 2025-6-24 14:15:27 | 查看全部

近年来,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坚持“向南向海向外”发展理念,深耕皮具箱包制造等产业,现有相关企业17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41家,已具备年产拉杆箱500万个、手提包背包1000万个的产能规模,2021年获评“湖南省皮具箱包特色小镇”。 2024年全县皮具箱包产业实现产值95亿元,完成税收7668万元。

6月23日,在蓝山县皮具箱包科技产业园一家箱包生产企业,工人在赶制拉杆行李箱。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6月23日,在蓝山县皮具箱包科技产业园一家箱包生产企业,工人在赶制拉杆行李箱。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6月23日,在蓝山县皮具箱包科技产业园一家箱包生产企业,工人在安装拉杆行李箱滚轮。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6月23日,在蓝山县皮具箱包科技产业园一家箱包生产企业,智能机械臂在制造行李箱。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6月23日,在蓝山县皮具箱包科技产业园一家箱包生产企业,工人在赶制拉杆行李箱。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6月23日,在蓝山县皮具箱包科技产业园一家箱包生产企业,工人在赶制拉杆行李箱。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6月23日,在蓝山县皮具箱包科技产业园一家箱包生产企业,工人在检查拉杆行李箱质量。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6月23日,在蓝山县皮具箱包科技产业园一家箱包生产企业,工人在检查拉杆行李箱质量。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6月23日,在蓝山县皮具箱包科技产业园一家箱包生产企业,自动输送线在运输拉杆行李箱成品。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6月23日,在蓝山县皮具箱包科技产业园一家箱包生产企业,工人把成品箱包装车外运。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24 14:15:49 | 查看全部

中能建建筑集团机械化大修厂钳工班设备维修需要多个工种配合才能完成,而青工对本岗安全隐患“门清”,但不熟悉其他工种的安全规程等。班组将隐患排查人员“扩编”,操作、起重、机修作业小组的青工一起参加排查。在排查过程中,班长、安全员讲解排查步骤与要领。夏忠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24 14:16:04 | 查看全部

自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以来,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务段组织职工树牢“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消除隐患夯实设备安全基础,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流程,加强人机配合和联劳协作,全力确保现场安全。孟庆庆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24 14:16:17 | 查看全部
科技赋能筑牢站房钢结构防线

中工网讯 6月19日凌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房建公寓段芜湖房建给水车间利用芜湖站宁安场停电天窗时段,开展钢结构专项检测作业。作业中创新采用“高空平台车+专业内窥镜”技术,对站台吊顶夹层等隐蔽区域实施全覆盖排查,通过搭载的LED补光灯与高清摄像头,可实时回传检测图像,精准捕捉钢结构锈蚀、螺栓松动等隐患,有效提升站房钢结构检查效率与质量。(杨曙宁)

“口袋书”变身“掌中宝”

中工网讯 为提升一线班组员工“知风险、会排查、能应急”的能力,日前,中交二航局彭州项目编制了《隐患排查治理口袋书》,覆盖安全防护、临时用电等13个方面375个常见隐患。“口袋书”体积小、条目明、内容全,图文并茂可视化,实现了“安全知识进口袋,排险要点入脑心,解危除患思路清”的效果,成为班组职工隐患排查的“掌中宝”。(方国俊)

“一日一警示”

中工网讯 在“安全生产月”期间,中铁二局电务公司推出“一日一警示”特色活动,每日精选安全生产事故警示片、安全生产月宣传片等系列教育视频,在各项目班组不间断播放。警示片涵盖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多个方面。通过观看警示片、谈学习心得、定安全措施,推动典型事故案例入脑入心,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张承林)

“手指口述”促安全

中工网讯 为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月”活动走实走深,淮北矿业芦岭矿保运区严格规范职工操作行为,积极推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对开工前、工序转换等关键环节进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通过心想、眼看、手指、口述的方式,表述井下岗位操作过程,进一步提高了职工的安全岗位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顾述毫)

“三个三管理法”抓生产

中工网讯 江苏韩泰轮胎有限公司 TBR 压出工程C组坚持以“三个三管理法”抓安全生产。坚持“三上”安全教育提意识,实施“道路—工作—生活”全场景安全教育;坚持“三无”安全管理,实施班前安全承诺、着装检查、口号激励,班后总结考核的闭环管理;坚持“三个一”安全活动,每个月开展“人人当安全巡检员查隐患”“人人一篇安全心得体会”“事故照片警示教育展”,形成立体化教育模式。(于洋 陈耀峰 卢克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24 14:16:28 | 查看全部
张雨潼

“有邦哥在,咱们干活心里就踏实!”在河口采油厂管理九区注采903站,这句话成了站上员工们最质朴的安全感宣言。被大家亲切称为“邦哥”的刘怀邦,是注采站站长,也是油区安全的“定盘星”。

每天送班会后在903站的各个井场,他总会准时出现,用“较真”的态度守护每一台设备、每一寸管线,正如他常说的:“油井不会说话,但隐患会‘开口’,我们必须把危险扼杀在萌芽里。”

头戴安全帽、手持红外测温仪,邦哥的巡检堪称“地毯式搜查”,同事们笑称他“比检测仪还灵敏”。

6月13日上午10点,邦哥在巡查大24-33抽油机时突然驻足。驴头下方一抹新鲜油泥引起了他的警觉——“螺栓有问题!”他立即叫来站上的维修人员孟令刚和刘新春,经检测,固定螺栓竟已松动2/3。“抽油机每分钟摆动数十次,一颗螺栓松动,就可能引发驴头失衡、机械倒塌。”他的严肃提醒,让在场人员深刻意识到:在油区,隐患往往藏在毫厘之间。

在邦哥眼中,油区的井、管线都是有“生命”的伙伴。趴在管线旁细听流体流动声,用手背感受加热炉温度,甚至能从杂草倒伏方向判断地下管线异常……这些看似“玄学”的技能,实则是日积月累的“实战宝典”。

6月14日凌晨,大31值班人员汇报计量间压力异常波动。邦哥赶到现场后,没有急于排查设备,而是绕着区域缓步巡查。当经过一段埋地管线时,他突然指着杂草说:“开挖!”果然,管线因腐蚀出现细微裂缝,若不及时处理,原油泄漏风险一触即发。“设备生病前总会露出蛛丝马迹。”邦哥的“诊断”,让值班的员工们既惊叹又佩服。

邦哥深知,油区安全绝非一人之功。安全生产月期间,他主动当起“安全教官”,将晦涩的操作规程编成口诀。井站交接班会、安全演练现场,总能看到他结合真实案例,手把手教员工辨识风险、规范操作。

在他的带动下,注采903站悄然发生变化:员工巡检时主动拍照记录隐患,交接班时详细说明设备状态,安全意识融入每一滴原油开采的细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24 14:16:39 | 查看全部
李继峰 李海涛

中煤三建天瑞煤矿综采队班前会,电视屏幕亮起。矿工刘超的妻子在画面中叮嘱:“平安最好,平安是福。”刘超摩挲着安全帽边缘,会议室里悄然无声。当工友儿子稚嫩的“爸爸注意安全”响起时,笑声中有人悄悄抹了眼角——这是天瑞煤矿将亲情力量注入班组末梢的日常图景。

综采队队长王筱军的月度任务单上,新增特殊条目:督促班组成员拍摄家庭安全视频。“休班回家,请家人对着手机说几句叮嘱。”他展示着记录本。这些来自职工家庭的真实画面,经班组安全员剪辑成《我的安全愿景》,成为班前会固定环节。

当工友妻子的笑脸出现在屏幕,会议室瞬间沉静。“过去念规章总有人走神,现在人人看得入心。”王筱军见证着改变。职工刘超坦言:“家人这些话烙在心里,干活时不敢马虎。”手机拍摄的质朴叮咛,让安全宣教穿透钢铁井巷,直抵矿工心间。

综掘队职工王泽盯着手机怔住——“老公!你安全,就是全家幸福!”这条定制短信源于他前日的违章记录。班组上报信息后,矿安监站即刻向其妻子发送安全提醒。

“现在接到违章通知,先等家属电话。”安全员老李翻着发送记录。安全矿长王绿彬道出关键:“班组是信息源,我们按上报名单点对点激活家属力量。”

“妻子发来短信时,矿工兄弟们都会十分感动。再违章对不起这份心。”职工张龙飞说。每月精准发送的亲情短信,化作最柔软的安全防线。

走进机运队交接班室,迎面是整墙的“安全全家福”。班长张建军介绍:“每张照片都是班组成员自己选的,标注姓名和班组,挂在每天必经之地。”职工王伟如每日驻足:“看见妻儿笑脸,就提醒自己手上操作要更稳。”

这些悬挂在班组会议室、通道旁等职工高频活动区域的全家福,成为无声的安全警示。家人期盼的目光融入日常工作环境,时刻提醒着安全责任。

亲情链接的生命力深植于班组肌理:视频源头在班组,职工亲手拍摄家庭叮咛,安全员现场剪辑。信息枢纽在班组:“三违”信息精准上报,启动亲情干预。氛围营造在班组,全家福以班组分区展示,强化集体归属。当家庭与班组结成命运共同体,最柔软的亲情便淬炼成最坚固的安全铠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24 14:16:52 | 查看全部
李怀涛 黄俭

6月18日,在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中原建工公司承建的大牛地气田天然气乙烷回收项目工地上,日头正烈。低温储罐高大的钢结构塔梯旁,电工王卫国刚爬上几阶,猛地停住了脚。他死死盯着前面——搭档张建召的电源线,正紧紧勒在钢梯立面锋利的边缘上,胶皮线已经被磨出了一道刺眼的白痕。

“老张!快看!线皮子磨白了!”王卫国心头一紧,脱口喊了出来。张建召闻声回头,目光落在白痕上,脸色“唰”地变了。“哎呀!”两人二话不说,立刻放下手里的工具。顶着灼人的铁梯高温,他们麻利地掏出备用护套,一人固定电线,一人缠绕包裹,汗水顺着安全帽檐往下淌。几分钟后,那根差点“破皮”的电线被牢牢地保护起来。

“现在大家互相盯着,比安全员查得还细、还严。”王卫国抹了把汗,语气里透着安心。这份安心,就来自项目上推行的“工序搭档互查制”。干活时,搭档就是彼此的“安全眼”,你干我看,我干你查,一点点小毛病都逃不掉。这项制度推行下来,员工们自己就揪出了设备不对劲、操作不合规等问题35项,占了现场发现隐患的近三成。“人人都是安全员”的氛围,真真切切地浓了起来。过去,安全主要靠安全员“单打独斗”,一个人盯着全场,总有顾不上的地方。如今,靠着“互查”,每个干活的人都把安全当成了自己的事,主动去发现、去解决身边的“雷”。安全,不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它融进了每一道工序里,成了员工们举手投足间的习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24 14:17:03 | 查看全部
王鹏 张翔霞

“来,准备开始今天的功课。”6月15日下午,普光工区红岭1X井现场,中石化经纬公司中原测控ZY606录井队队长胡春雷召集队员们到地质值班房外,两具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已提前摆在了地上。

“师傅,我都练到20秒了,远超30秒的规定时间啦!今天装了一天线路和传感器,胳膊都抬不起来了,还练呀?”25岁的张伟揉着肩膀,苦笑着“求饶”。自这口井开钻,胡队长每日雷打不动的背空呼训练,早已成为全队上下的“安全生物钟”。

“在高含硫气田施工,每少一秒穿戴时间,就多一分生的希望。”胡春雷朝人群里努努嘴:“20秒就满足了?来,张伟,你掐秒表,让咱们队刚调来的王师傅给你展示一下。”

王良坤走上前蹲下身子,指尖快速掠过气瓶、面罩、呼吸阀,仔细检查每个部件。确认设备一切正常后,他朝张伟点了点头。

“开始!”随着张伟下达指令,这位52岁的“老”工程师迅速抄起呼吸器甩上肩头,稳稳扣好束带,面罩贴合、供气阀连接一气呵成。

“完毕!”王良坤举手示意。“14秒?!”张伟盯着秒表,有些难以置信。“这不算啥,我原来那个队里和你同期入职的小伙子,现在13秒就搞定了。”王良坤笑着“补刀”,张伟更惊讶了。“这是咋做到的啊?”在他意识里,背空呼就像百米短跑赛,每一秒都很难。

胡春雷语重心长地说:“安全没有最快,只有更快。只有把训练当实战,才能在突发状况下不掉链子。”他的话引得周围队员纷纷点头。

张伟若有所思地握紧拳头,深吸一口气走向空气呼吸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24 14:17:13 | 查看全部
张元旺

“终于拿到了小标签。”6月15日上午9点半,承包商员工杨师傅从沧州炼化炼油二部安全工程师陈新手中接过一个精致的小标签,小心翼翼地贴在自己安全帽左侧中央。随后,他和工友们一起来到了罐237喷砂防腐作业施工现场,监护人员通过“刷脸”对他进行身份及作业票证识别,并核对了那个小标签后,才允许他进罐作业。

杨师傅安全帽上的小标签,是炼油二部专门针对承包商人员制作的安全培训确认合格标识。2025年初,安全组的技术人员综合分析了近3年的违章情况,发现大部分违章是由于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技能跟不上造成的。“这反映出仅依靠入厂安全培训远远不能满足安全需求,必须针对每一个施工项目精准开展安全培训和确认。”于是,陈新想出了“小标签”管理模式。

杨师傅曾在多家单位从事检修作业,但要求粘贴小标签这还是头一回。起初,他觉得拿到小标签不是什么难事,因为自己进厂前已经进行了安全教育,而且成绩还不错,但实际上却费了一番功夫。

“罐内喷砂作业噪音大,对讲机根本听不清,内外部人员怎么联系?”“离人孔很远时感到身体不适,如何第一时间让监护人感知到?”……针对罐237喷砂防腐作业,安全组的技术人员梳理出整个作业链上的40余项风险点和注意事项,逐项讲解,逐个检查确认,全部掌握才能获取小标签。

杨师傅意识到获取小标签资格并非易事,他竖起耳朵听,还拿出小本子写写画画;等待考试验证的间隙,他和工友们还互相提问,加深记忆。

“听到连续3下敲击罐壁的声音,你该怎么做?”“天气这么热,受限空间作业最长不得超过多长时间?”……通过了考试还不算,陈新在发放小标签前,还随机抽查几个问题,好在杨师傅回答完全正确,最终拿到了小标签。

小标签不是“终身制”,上面写有人员姓名、项目名称和施工周期,一旦项目变了、时间超了,必须重新培训“取证”。“安全组的工作量较去年同期增加了30%,但现场违章却下降了一半。”陈新和同事们觉得累点也值得。

当天上午10点10分,正在罐237喷砂作业的杨师傅,突然听到管壁有3下连续的敲击声。紧急情况下,小标签“取证”前的安全培训内容在杨师傅脑海里飞快滚动,他立即关闭砂枪,果断朝着人孔方向撤离,并安全地钻出人孔,整个过程规范、迅速。

原来是演练!杨师傅松了一口气。“真遇到异常,要是没有这么细致的培训,想跑出来都难。”他伸手摸了摸头顶上的安全帽,用手指敲了敲贴标签的位置,“这个小标签贴得准、贴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24 14:17:23 | 查看全部
喻珍

清晨7点,“小红帽”安全员刘屹的影子被晨光拉得老长,在际华3509公司织布车间的机台间来回走动。他指尖的《安全手账》翻到“夏季防滑专项”页面,忽然在张姐的织机旁蹲下身——鞋面搭扣半敞着,鞋跟在踏板上打滑时留下的磨痕清晰可见。

“张姐,这搭扣要是勾住裤脚,踏板踩不稳可危险!”刘屹指尖轻点鞋面,另一只手悄悄从裤兜摸出备用的防滑贴,“昨天咱组小赵就是鞋没扣紧,转身时差点摔进经轴堆。您看,这防滑贴我提前剪好了边角,不硌脚。”说着,他已半跪着帮张姐把防滑贴粘在鞋底纹路里。

蓝色工装上的汗渍晕开深色的圆斑,可刘屹眼里只有机台运转的轨迹:“咱车间的经纬线能织出布,安全细节能织出命。您每扣紧一次搭扣,就是给家人多织了根‘平安线’。”张姐低头时,看见“小红帽”帽檐下滴落的汗珠,正砸在自己刚扣好的鞋扣上,亮晶晶的像颗小宝石。

班前会上,“小红帽”刘屹特意将讲台让给了班组长小李。工作微信群的屏幕上跳动的不仅是那段模糊的受伤视频,还有刘屹提前标注的红色警示框——“违规操作区域”“防护缺失点”。

“上个月帮落布师傅搭手时……”小李举起右手,中指关节的变形在灯光下清晰可见, “当时想着‘搭把手就走’,没想到手打骨折了……”她望向坐在第一排的刘屹接着说:“现在才懂,他们反复‘找茬’,是在给咱们的手‘戴手套’、给脚‘穿安全鞋’。”

台下,“蓝工装”们的目光扫过刘屹磨毛的笔记本——当“过来人”的伤疤遇上“小红帽”的标注,那些曾觉得“多余”的安全流程,此刻都成了贴在心底的“护身符”。

“P201机台异常热源预警!”工作群里弹出“小红帽”刘屹的红色警示。6顶“小红帽”瞬间在机台旁聚拢,他手里的红外测温仪扫过传动轴,屏幕数字跳至85℃,远超安全阈值的高温。

“小黄先断电源,老王查传动齿轮,小李拍隐患点位!”刘屹边指挥边掏出随身的“隐患排查四件套”:手电筒、测温仪、扳手、笔记本。当废边纱被小心剥离,传动轴上已磨出细密的焦痕,再晚3分钟,火星就会窜进旁边的织轴。

“现在轮到大家‘找茬’了。谁能说出这处问题的3个根源?”刘屹翻开《安全手账》,把最新记录的隐患点亮给众人看。“蓝工装”们立刻围上来,有人掏出手机拍下隐患细节,有人小声嘀咕“下次接班得先查这里”。

车间的经纬线在机台中穿梭,织就匹匹布料;“小红帽”与“蓝工装”的互动在细节里呈现,筑牢层层安全网。安全从来不是单向的“监督”,而是你我为彼此、为家人写下的“平安契约”。这一场关于安全的“双向奔赴”,最终织就的,正是车间里最动人的“稳稳的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