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5年6月24日企业热点新闻

 楼主| 发表于 2025-6-24 14:19:52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静 通讯员 夏雪

日前,随着“先锋一号”盾构机刀盘缓缓转动,由中铁二局承建的杭州地铁18号线义民区间首台盾构机正式开始掘进,此举也标志着杭州地铁四期江南段正式进入盾构施工阶段。

杭州地铁18号线一期工程南起于萧山区义桥站,途经萧山区、滨江区、上城区、临平区,北至临平区世纪大道站,线路全长约48公里,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共有19座车站(换乘站15座),均为地下站。本次掘进的18号线一期义桥站-民丰站区间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双线总长约5376.71米。盾构自义桥站始发后,将穿越多处厂房与民房、时代大道高架、渔浦大桥匝道、浦阳江等多处重要节点。该区间地质条件复杂,管线分布密集,涉建构筑物多,安全风险高,技术挑战难度大。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项目提前部署、提早谋划,制定了详尽的施工组织方案和应急预案。同时,项目联合市地铁建一分公司在义桥站有针对性举办了盾构始发洞门涌水涌砂应急演练,有力提升了项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针对管片、防水、砂浆等关键材料实行严格把关验收制度,确保砂浆扩散度、管片完整性及止水条粘贴标准。凿除洞门和盾构始发期间将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全过程盯控进度,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据悉,义民区间盾构掘进,不仅是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18号线一期工程的重要节点,更为杭州地铁四期工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下一步,项目将秉持“安全第一”理念,加强与各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共同应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确保工程优质、高效、安全推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24 14:20:03 | 查看全部
人民日报记者 张丹华

自2016年起,薛继鹏致力于用数智化技术把控钢轨焊接质量,9年间编写2万余个程序文件、100多万行程序代码、60余个智能软件模块,打造钢轨焊接的大数据分析系统;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还原了焊机的顶锻力、电流和位移时间序列数字信号,助力焊轨工作从数字化向数智化迈进。

一个完整的钢轨焊头,需经过除锈、焊接等16道工序;一段优质的无缝钢轨,需把控成百上千个工艺数据。没有人在生产现场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对这些海量数据的有效管控?

走进中国铁路西安局西安工务机械段茂陵焊轨车间监控分析室,便可找到答案。

监控分析室大屏上,钢轨焊接工艺参数曲线、焊轨作业各工序图像、生产任务完成量等现场生产情况一目了然。这是茂陵焊轨车间焊接工薛继鹏潜心9年打造的大数据分析系统。

“它能记录每道生产工序的图像和数据,为每个焊头的完成过程精准‘画像’,实现工艺革新和生产过程精准追溯。”薛继鹏说。

薛继鹏打开自主设计的“探伤数据自动化评估程序”后台,“这里有7.3万个像素点、11个卷机模板,探伤数据的对比分析就是依靠它们完成的。”

只见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布满了各种数据和代码,难以想象,9年间,薛继鹏编写了2万余个程序文件、100多万行程序代码,创建了60余个智能软件模块,用数据为钢轨焊接过程精准“把脉画像”。

2016年,因在计算机技术方面表现出色,薛继鹏从车间的粗铣岗位调整到监控分析室工作。“那时的监控管理系统只是简单记录数据,无法实现电子化存储和自动分析运用。”薛继鹏说,有时,焊接好的钢轨还会出现数据缺项或者错误,质监部门拒绝接收,就导致钢轨无法正常出厂。如果要进行这些数据的补录和纠正,每个焊头会影响正常生产4个小时。

薛继鹏到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车间所有电脑进行杀毒、整理磁盘、清理未知程序。“白天生产线要运转,我只能在晚上进行这项工作,一做就是3个多月。”薛继鹏说。他还自学统计学、编程语言、数据分析等专业知识,用1个多月时间写出代码,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导出数据进行审核,将原本需要16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审核工作缩减至4个小时。

一次次的突破,让薛继鹏信心倍增,创新的步伐越走越坚定。

探伤量化分析是提升焊接质效的核心。薛继鹏经过系统分析,研发出钢轨焊缝超声波探伤仪探伤数据自动评估程序,将焊接接头探伤量化分析由10分钟缩短至10秒钟;他还编写了探伤图像文件伤损区域高频信号数据自动读取程序,实现伤损信息自动分析……

国内焊轨基地使用的都是国外进口焊机,数据不能被解析,无法还原采集的顶锻力、电流和位移时间序列数字信号,这也成为焊轨工作从数字化向数智化迈进的一个阻碍。

“既然原始文件无法破解,有没有什么别的思路?”薛继鹏反复实验,最终使用分析软件将焊接图像批量转换成786432个像素点的数字图像文件,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还原了顶锻力、电流和位移时间序列数字信号,这一绝活让国内焊接技术人员纷纷上门请教。

薛继鹏还通过客观赋权法,对全国焊轨基地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和质量进行系统总结,形成基地焊轨的大数据模型。“程序编码、数学模型对大多数工友来说可能既陌生又复杂,但我觉得很有趣,也很有成就感。”薛继鹏说,“我要做焊缝技术从数字化向数智化迈进的亲历者、见证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24 14:20:14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榆 通讯员 赵晨

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以下简称“南博会”)开幕,吸引了全球采购商和合作伙伴的目光,为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搭建合作桥梁。6月21日,云南省建筑业协会在昆明南博会展厅正式开展,向世界展现“中国制造”的重要窗口,目的是推动中国企业、产品和技术在全球的推广与传播。

展厅共分为四大区域,智能建造和绿色新型材料展区、适老化居住展区、服务和成果展区,展示了在智能科技领域的创新实力,如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算法、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关键零部件到先进制造装备等智能绿色制造全产业链的最新成果,其中,中建二局云南分公司通过视频的形式,向客商们展示了在超高层建设中的创新技术。进一步预见建筑科技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记者看到,作为“旅居云南”馆建筑行业特邀参展方,中建二局以“践行绿色智慧,拓展幸福空间,打造人民满意的好房子”为主题,携绿色低碳工艺、中国建筑首批试点“好房子”项目及在滇特色人居产品惊艳亮相,向来自南亚、东南亚等国际国内嘉宾展示中建二局“好房子”建设实践成果,让观众零距离感受二局以科技赋能民生安居的创新实践。

步入中建二局展厅,由中建玖合投资开发的上海中建·玖上琅宸、广州未来方洲(文冲东城市更新项目)等中国建筑首批试点“好房子”项目引得观众纷纷驻足停留。

中建二局云南分公司技术与质量部工作人员彭铭旭告诉记者,这次中建二局在昆明南博会正式开展,是向世界展现“中国制造”的重要窗口,展示中国建筑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向国内外客商推广美展普及“好房子”概念。同时希望通过此次博览会能够与国内客商达成合作意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24 14:20:27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马建林 张存贤 陆芸

6月23日11时30分,一列满载航空用油的油罐车驶入西宁机场三期卸油站,标志着青海首条标准化航空用油铁路运输专用线——曹家堡中航油铁路专用线改扩建工程正式投入使用。这也是青藏高原地区首条航空用油运输铁路专线。

据了解,该专用线是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项目的关键配套工程,于2024年7月动工。工程对原有中石油与中航油共用的铁路线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将线路由三股道扩建为四股道,并实施了地面扩建、旧线改造和新线铺设。

此前,作为青藏高原最大民用国际机场的西宁曹家堡机场,航油运输主要依赖公路和一条陈旧的共用铁路线。随着航班量持续增长及设备老化,原有运输能力已无法满足需求。新建成的专用线实现了中石油与中航油进出列车互不干扰,并能同时进行4列罐车的卸油作业,彻底解决了以往共用线路相互制约的问题,作业效率大幅提升。

该专用线投产后,西宁机场的航油年运输量将从2019年的15.3万吨逐步攀升,预计到2030年达到45万吨,远期目标为年均75万吨,将极大增强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的航油保障供应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24 14:20:43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徐永春

近日,长春市轨道交通5号线一期工程七工区文化广场站工地,雨中的施工现场秩序井然,机器的轰鸣声如同城市的脉动。突然,一声急促的呼喊划破平静:“盾构作业面发现涌水涌砂!情况紧急!”

这不是真实险情,却是一场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为主题的高规格实战演练——2025年长春市轨道交通工程盾构施工涌水涌砂应急演练在此紧张上演,以实战之姿筑牢城市地下生命线的安全堤坝。

险情就是命令!现场施工人员发现异常后,火速上报。中铁六局项目部应急指挥中枢瞬间激活,应急预案启动指令如电流般传遍各环节。刹那间,警报声穿透工地,佩戴鲜明标识的抢险救援组、技术保障组、医疗救护组、物资保障组如离弦之箭,携带专业装备向“事故”核心区全速集结。

涌水点浊流喷涌,裹挟砂石威胁隧道稳定。抢险队员无畏“险境”,凭借日常千锤百炼的技能,迅速操作设备实施封堵,高效布设强力排水系统。技术保障组紧盯监测数据,精准评估地层扰动,为抢险提供科学支撑;医疗组严阵以待模拟伤员救治;物资组确保救援物资源源不断……各组如精密的齿轮紧密咬合,以训练有素的行动编织成一张高效应急网。汗水与雨水浸透工装,指令与回应在隧道中铿锵交织,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紧张推进。

随着封堵成功、涌水渐止、监测数据回归安全阈值,这场逼真的“战斗”宣告胜利结束。演练现场指挥长有力的总结声为紧张画上句号:“险情解除!”

这场精心构筑的“突发危机”,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在每位建设者心中激荡起持久的警觉之波——安全之弦,永远紧绷;应急之能,时刻在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24 14:21:00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赵风斌 马正俊

“各小组注意,‘天窗’命令已下达,时间180分钟,按计划开始作业!”6月22日23点10分,在西宁货场,青藏集团公司西宁工务段兰青铁路轨距精改小队负责人马超对着对讲机发出作业指令,30余名职工迅速行动,在7股道展开一场毫米级的轨距精改。

自5月25日开始,西宁工务段组织骨干力量,对管内兰青铁路从海石湾到西宁货场的7个车站站内股道开展轨距精改专项攻坚活动,以降低轨距变化率及轨道质量指数(TQI),确保列车运行平稳,提升旅客的乘车舒适度。

“轨距精改,就是对钢轨进行毫米级的轨距微调,其难点在于‘精’,需要通过调整扣件,将轨距误差控制在0.3毫米范围,使轨距动态变化率不大于1‰,确保钢轨方向线型平顺、无突变、无周期性小幅振荡。”马超介绍说,平均每公里的轨距精改中,需测量轨枕1667根,而每根轨枕需测量2个点位,同一区段要反复调整3至5次方能达标,每个“天窗”内,作业人员要平均弯腰起身达3000次,工作难度和任务量可见一斑。

“小王,这边轨距偏差0.8毫米,再校准一次。”经验丰富的老职工严伟国俯身紧盯着道尺上的刻度,提醒旁边的工友王少峰。王少峰挥动扭矩扳手,用力拧紧每一个螺栓,并反复确认紧固状态。

高原夜风阵阵。扒砟、松扣件、封填镐窝、调整轨向、更换缓冲胶垫、调整扣板、加固尼龙后座与失效弹条,作业现场,职工们各司其职,每一项工序都在毫厘之间反复推敲。工具与钢轨的碰撞声、对讲机里的呼唤应答声、一次次的精准报数声此起彼伏,站场昏暗的灯光下,职工们反光马甲反射出的光束格外醒目。

“精改的核心就在‘精’字上,差之毫厘,就会影响列车运行的平稳性,每一毫米的调整,都要反复测量、计算和验证,既要快,更要准!”马超对正在操作压机调整轨向的职工们叮嘱道。

经过连续2个多小时的鏖战,凌晨1时50许,作业进入尾声。回检小组手持道尺,对精调过的线路反复测量。“轨距变化率达标!”一声声响亮的报告声让大家倍感振奋。

2点10分,“天窗”全部结束,线路开通使用。当晚,职工们共计完成7股道0.85公里钢轨轨距的精改任务。

“咱们这活儿,就是为了让旅客坐车更舒服,虽然熬夜辛苦,但看到数据都正常达标,心里就踏实了。”归去的路上,王少峰抹了把汗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24 14:21:14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郭伟

清晨7点的深圳深江高铁3号工作井工地上,机器轰鸣声渐次响起,身着中铁六局反光背心的施工人员正陆续走向作业区。此时,项目安环部长李润已站在钢筋堆放区旁的小讲台上,扩音器的电流声里传来他清晰的声音:“早啊,各位师傅!今天3号工作井要进行深基坑支护和模板吊装,先别急着干活——安全帽帽带都系紧了没?高空作业的张师傅、小王,五点式安全带再检查一遍,挂钩必须挂在固定锚点上!”

这是中铁六局深江高铁每日雷打不动的“开场白”。自项目进场以来,无论晴雨寒暑,每天早晨15分钟的班前讲话从未间断,强化了一线工人的安全意识,也拧紧了项目安全管理的“总开关”。

班前讲话不仅是“安全课”,更是“效率加速器”。过去,工人常因不清楚当日任务细节返工;现在,班组长提前把图纸、流程、注意事项讲透,作业时“心里有谱”。“今天地连墙钢筋笼要一次性吊装到位,绑扎时注意主筋间距20厘米,别像上次那样漏筋返工。”技术员小杨边说边展示标准样品,自从开展班前讲话以来,因操作不规范导致的质量问题大大改善。

夏日的清晨仍有几分微风,工地上的大喇叭又响了起来:“下午有雷阵雨,吊装作业暂停,大家在棚下休息,别靠近临时用电箱!”刘工收拾着讲台上的安全手册,目光扫过正在整理工具的工人们。“以前总觉得安全管理是‘管着工人’,现在才明白,这是‘护着工人’。”他轻声说,“每天的15分钟,换来的是每个家庭的团圆,是项目的稳步推进,更是咱们建设者的底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24 14:21:29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赖扬财

“叮!微信答题通关,积分够110分!我能去领大容量水壶啦!”6月23日,深江铁路4标项目部工地的钢筋工刘高峰兴奋地向工友展示手机上“国家应急科普宣传”公众号“安全隐患我查找”的答题界面。当日,一场融合线上线下的安全生产知识挑战赛在工地上火热开展,让“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的理念在趣味比拼中深入人心。

活动现场设置了“线上云端竞答”与“线下快问快答”两大战场。线上依托国家应急科普宣传公众号“安全隐患我查找”板块,针对工地施工特点,推出涵盖高空作业防护、深基坑安全管理、大型机械设备等安全隐患内容的闯关题库。每闯过一关可获15积分,工人们不仅能通过答题学习知识,还能和同事PK排名。“以前觉得安全知识学习很枯燥,现在在手机上答题还能赢奖品,特别有意思!”模板工陈国坤一边答题一边分享感受。

根据积分规则,100积分以上可领取大容量水壶,50-99积分可兑换雨伞,30-49积分能获得手持电风扇,30积分以下也能领取实用的袖套。丰富的奖品激励着工友们踊跃参与,答题排行榜上的分数不断刷新。

线下挑战区更是气氛热烈,工作人员手持写满安全知识题目的卡片,以快问快答的形式考验工友们的反应力。“今年安全生产月主题是?”“焊割场地周围多少米范围内,各类可燃易爆物品应清理干净?”面对提问,电焊工赵瑞全沉着应答,成功拿下安全应急套装大奖:“平时积累的安全知识终于派上用场了,这种挑战太刺激了!以后在工地上操作也更有底气。”

据统计,活动当天线上答题参与人数突破300人次,线下快问快答吸引160余名工友挑战,累计发放安全文创礼品460余份。这场充满科技感与挑战性的安全咨询活动,让安全知识从文件走入指尖、融入工地生活,真正为项目建设筑牢了安全生产的群众根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24 14:21:43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温彦博 陈双

“从安全标语到现在的‘安全园地’案例,以真实的案例敲响警钟。”6月20日,在青海油田采油二厂乌南采油区公寓,员工何磊指着宣传展板感慨道。

在“安全生产月”期间,采油二厂以走廊标语、安全自省屋、班组安全园地为载体,构建起“以情感人、以文化人、以德育魂”的安全文化阵地,将安全生产“问题再反思、风险再排查、隐患再治理、作风再改进”要求贯穿始终,为安全生产注入强劲动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24 14:21:57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志铭 通讯员 王春晓

6月20日,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工会举办的“疗愈·鞍心”心理关爱志愿者培养暨催眠技术体验活动,在职工心理关爱中心圆满结束。该公司各单位、部门心理关爱志愿者、爱好者和分工会主席参与本次活动。

为激发职工心理关爱中心阵地作用,提升职工心理关爱工作质效,鞍山公司工会招募了第一批心理关爱志愿者团队,并本着实用实际的原则,举办了催眠技术体验活动。

本次活动为期三天。由鞍山公司工会联合辽电医院,特邀辽宁省心理协会催眠委员会高级导师为职工引导体验。活动中,导师带领大家了解催眠的基础理论、中西方发展历程、催眠的应用、催眠的基本程序,体验渐进式催眠等。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不仅学会了自我情绪疏导的正确方法,还可以用所学到的知识帮助周围的同事减缓压力、放松身心。

近年来,鞍山公司工会高度重视职工心理健康,2024年建设“疗愈·鞍心”职工心理关爱中心为职工提供专业、规范、长效的心理关爱和素质提升服务。在关爱中心通过举办“鞍心宝贝和你心连心”职工亲子关爱课堂,使职工对子女成长和心理发展有了明确认知,增强了职工对子女心理健康建设和亲子沟通能力,提升了职工幸福感和获得感;开展了“体验式音乐情绪调节沙龙”,在音乐的疗愈力量下,为职工提供一个身心放松和恢复的空间,感受自我、关注自我的情绪需求,实现平和自洽;联合书香国网举办“疗愈·鞍心”职工安全生产心理建设讲座,使职工了解如何在日常生产工作中摒弃侥幸心理、偷懒心理、冲动心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下一步,鞍山公司工会将继续深化职工心理关爱工作,以心理+培训、心理+体检、心理+竞赛等形式丰富职工心理关爱工作内容,为促进公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