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5年6月28日企业热点新闻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查看全部

6月26日,全国首艘氢电拖轮“氢电拖1”轮在山东港口青岛港正式入列。

该拖轮搭载“氢燃料电池+液冷锂电池”混动系统,可实现零碳排放,9节航速下续航超12小时,拖力达82吨。其创新应用北斗集成系统、全自动智能岸基充电等技术,填补多项国内空白,成为全国马力最大、锂电池容量最大的港作拖轮。

与传统燃油拖轮相比,它在设备寿命、能源利用等方面优势显著,可大幅降低港口作业碳排放。投产以后,预计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00余吨。

(总台记者 王伟 于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玉波

凌晨3点,内蒙古乌兰察布丰镇分输站工艺区一片静谧,在红外监控的映照下,直径406毫米的输气管道内,5.7MPa压力的天然气正平稳运行。与传统站场不同,这里不见巡检人员,却有一位“永不‘打烊’的安全卫士”在无声值守——自2021年完成无人值守改造以来,一套融合12路监控摄像头、激光对射报警器和智能AI算法的系统,正全天候为乌兰察布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的燃气输送网络编织着坚实可靠的数字安全网。

作为年输气能力达10亿立方米的重要能源节点,丰镇分输站依托“北京总部-呼和浩特省级调控中心-乌兰察布调度室”三级远程管理模式高效运转。在调度中心大屏上,过滤器差压值、管线压力曲线等关键参数实时跳动,仿佛一位不知疲倦的工程师持续“在线巡检”。一旦主路过滤器差压超过预设安全值,系统能在毫秒间自动切换至备用过滤器,全程无需人工介入。调度员轻点SCADA系统按钮,4台关键阀门随即严格按照预设程序依次精准开启。

站场工艺区围墙上,振动光缆与高精度激光对射装置共同组成一道无形的“电子围栏”,任何触碰企图即刻触发警报。先进的云台扫描式激光可燃气体探测器,每小时自动对32个预设点位进行红外扫描巡航,能在0.05秒内精准识别0至50000ppm浓度范围内的燃气泄漏,响应速度较传统点式探测器提升3倍。周界报警系统与工业电视监控联动:一旦探测到异常入侵,摄像头会自动转向锁定报警区域进行录像取证,工作人员可通过远程广播系统进行警告,实现“秒级响应、远程处置”。

无人值守改造的深度,体现在站场设备运维的方方面面。如今,丰镇分输站内的供水供暖系统乃至应急发电设备,均可实现远程监控与操控。2024年冬季,面对城市燃气管网突发的压力异常波动,系统瞬间自动触发ESD(紧急关断)程序,从报警发出到成功切断气源,全程仅耗时1.2秒,有效化解了潜在的安全风险。这套智能系统每年为丰镇城市管网及工业用户稳定转供天然气超1.2亿立方米,已连续安全运行175天。

据了解,为全面提升生产运行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并优化运营成本,丰镇分输站于2021年10月正式启动无人值守改造工程。改造后的三级管理模式,实现站场无人化安全运行,标志着乌兰察布公司在调度管理精细化、维检修一体化方面达到了新的管控高度。

从激光探测的“火眼金睛”到AI算法的“防患未然”,丰镇分输站的无人值守系统如同“钢铁卫士”,用代码和传感器守护着城市能源大动脉,无声编织千家万户“烟火气”的安全之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查看全部

中工网北京6月27日电(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杨召奎)市场监管总局今天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国实有民营经济组织1.85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76%,同比增长2.3%。在多元主体协同发力的格局下,私营企业与个体工商户成为推动民营经济稳健前行的“双引擎”。

截至5月底,私营企业数量突破5800万户,同比增长5.2%。私营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个体工商户是我国重要的经营主体,是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市场监管总局持续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促进个体工商户健康有序发展。截至5月底,个体工商户已达1.27亿户,同比增长1.0%。在社区零售、餐饮服务、家政维修等领域,个体工商户以灵活多样的经营模式,满足了居民多样化需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郜亚章

6月24日,科大讯飞在合肥举行AI学习机2025暑期发布会。本次发布会以“AI1对1新进化新伙伴”为主题,重点展示了科大讯飞AI学习机的多项功能升级。其三大核心功能——AI1对1精准学、AI1对1答疑辅导、AI1对1互动课均有重大提升,暑期内将有16大功能升级上新。

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加速赋能千行百业,在教育领域,AI能带来哪些新的变化?科大讯飞副总裁章继东表示,2019年科大讯飞发布首款学习机产品,初衷是让校内因材施教减负增效的成果普惠到更多孩子。如今,AI学习机正从辅助工具进化为“学习伙伴”,实现了AI1对1因材施教。

此次升级的“精准学”功能,通过AI快速测试诊断孩子的知识薄弱项,再个性化规划适合孩子的学习路径,针对性推荐学习资源和练习资源,让孩子在测-学-练的学习流程中获得精准提升。答疑辅导方面,科大讯飞AI学习机不仅提供答案,更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实现“学会一道题,掌握一类题”。AI1对1互动课区别于传统填鸭式教学的视频录播课和动画视频课,而是像老师一样与学生互动,提高孩子学习兴趣,启发互动式教学。

发布会上,章继东还谈及2025高考中科大讯飞的“考试成绩”。今年高考期间,讯飞星火大模型参与了多个高考科目的模拟测试,以更小的参数量取得了国产大模型中更好的成绩,彰显出讯飞星火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深度思考、逻辑推理等关键技术上的技术实力。

据了解,自2014年以来,科大讯飞持续深耕校内大规模教育,探索因材施教综合解决方案,已形成覆盖“教学-学习-测评”的全场景解决方案。目前,其智慧教育产品服务全国32个省级行政区、5万余所学校,服务1.3亿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成露 刘友婷


能够在黑暗、无GPS信号环境中自主飞行的Q3管道巡查微型无人机,专为污水、雨水等封闭管道环境打造,能够自动识别裂缝、堵塞,生成检测报告;专为现代农业需求量身定制Q100农业无人机,是集喷洒、播撒、运输、航测于一体的多功能飞行平台,具备避障和仿地飞行能力,成为农户眼中的“空中好帮手”……

从“飞入地下”到“田野作业”,联合飞机集团持续推进无人机在多元场景下的专业化应用。6月25日,《工人日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地探访其背后的技术攻关故事。目前,该公司已形成全系列、多用途工业级无人机产品体系,广泛用于国防建设、应急救援、消防灭火、农林植保、电力巡检、物流运输、警用执法等领域,正在以持续创新推动低空经济加速落地。

“以往,很多行业无人机的应用场景相对单一,可能一天飞一次,甚至一周才飞几次。但低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面对‘从早飞到晚’的高频次作业。”联合飞机集团研发总监杨光学用一个朴素比喻点破问题核心:“就像牛耕地一样,从早忙到晚,它也很累。”

杨光学以镭影Q20无人机为例介绍道,凭借其长航时、大载荷、多负载以及全天候作业的卓越性能,这款无人机广泛应用于物流、电力、应急、农业等领域。然而,研发的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研发初期,我们为了让机体结构尽可能轻量化,在强度与重量之间寻求平衡,采用了业内较为通行的镁合金材料。”杨光学坦言,这一设计方案在常规作业条件下表现良好,但当飞机在实际高频飞行任务中运行上千小时后,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无人机要‘从早飞到晚’,这种高强度的使用场景,我们最初在设计时考虑得还不够充分。”他说,产品在实际场景应用后,公司收到一些用户反映,在累计飞行上千小时后,无人机会出现疲劳损伤迹象。

问题确认后,研发团队迅速启动材料更换计划。整个过程共进行了三轮材料测试,每轮均需经历上百小时的连续飞行,以充分暴露疲劳问题。为获取真实数据,团队在测试基地搭建模拟高频飞行场景,实时记录关键结构受力与磨损情况,推动设计优化。

最终,团队选用了汽车行业广泛用于底盘结构的一种材料。“尽管更换材料会使机体增重几十克,但其强度是原材料的3至5倍,显著提升了整机结构的安全冗余,并大幅延长使用寿命。”杨光学说,任何好产品都会经历不断优化的过程,研发人员要做的是,通过实际使用反馈优化产品,形成正向闭环。

据悉,联合飞机已在京、粤、皖、陕、川、沪、黑、桂等地实现产业布局,打造集无人机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部装总装、集成试验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该公司拥有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飞行控制系统和电控共轴技术打破西方国家技术封锁,填补国内空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周子元 赵思远


“以E6A、E05A为代表的巡检类无人机主要应用于公共安全、应急消防、国土资源、能源设施巡检等领域,E40运载型无人机能够有效解决地面运输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加急快件、血液运输等时效性要求高的领域有充分应用,不仅大大提升了作业效率,无人机替代人工的方式也能有效保护人员安全。”6月26日,在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中山福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政府公共事务总监周平告诉记者,区别于消费级无人机,工业无人机在专业性方面更加突出。

中山福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聚焦专业的工业级无人机系统研发,其自主研发的2吨级大型5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M1,于2023年10月成功首飞,是我国首架自主研发、全国产化的2吨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并于2024年1月获得中国民航局适航审定受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架获受理的2吨级飞行器。

同时,各类中小型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在火情侦察、通信保障、物资运输、灾后复查等领域已有广泛而成熟的应用,多次参与应急救援实战,在广东暴雨、湖南洞庭湖抗击洪水等多项救援活动中完成任务。

无人机低空遥感智能识别自动巡查项目开展社会治安管理巡查、工程进度巡查管理、基础数据测绘、生态环境保护巡查、应急事件处置巡查等场景应用;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跨海低空物流商业化航线启动,目前已开通深圳-中山、中山-珠海2条低空飞行商业化物流航线,日均飞行10个架次;空中外卖试点运营,中山首家无人机配送点已在坦洲合胜百货商圈试飞成功……近年来,中山市大力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低空飞行应用场景探索。

低空产业也初具基础,中山已有福昆航空(无人机整机)和诚进科技(数据系统管理平台)等头部企业。产业链上下游方面,在电池、电机、新材料等低空经济相关产业有小德动力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目前,全市共有33家企业进入低空经济领域,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超57亿元。

目前,中山市正在开展《中山市低空航线及起降点规划项目》编制,完善低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分期分步规划建设直升机、无人机和eVTOL等起降点40个,满足低空载人飞行、载货飞行、应急救援等需求。全市已累计完成超过70套无人机库部署,实现各镇街范围全覆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兵 通讯员 李继红 周宜杨

6月26日,广西钦州北过境线公路(又称钦州绕城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公路蜿蜒穿行于山丘、稻田、荔枝林中,连接兰海,沟通宾钦,横跨平陆运河,在北部湾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划出一道壮美弧线。这条长约42.7公里的“巨龙”横贯钦南与钦北,终结了钦州“零环城高速”的历史,打通了“中国-东盟水铁联运第一港”的“经脉”。

钦州北过境线公路是广西实施国家战略《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2018—2030年)》中12条过境线之一,起点位于钦南区黄屋屯镇S60合那高速与G75兰海高速交叉处米标枢纽,横跨平陆运河,自西向东串联起黄屋屯镇、大垌镇、平吉镇、久隆镇,与菠萝坪西南S43六钦高速相接,是钦州市首条环城高速公路。

据了解,钦州北过境线公路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56.46亿元,全长42.683公里。公路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化建设,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6.5米,全线共设置互通枢纽6处、收费站4座、服务区1处、管理分中心1处,主线桥梁42座,包括茅岭江大桥、黎钦铁路分离式立交桥、钦江特大桥等关键控制性桥梁,桥梁占比21%。

一环通全域!北部湾,中国西南最便捷的出海港湾,是广西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港口。在这里,钦州北过境线公路的通车,解决了兰海高速拥堵问题,货车进出港原本需要的2.5小时压缩至1.2小时,港口吞吐效率提升30%;公路平吉镇出口的万亩智慧果蔬基地实现了“晨摘午达”,供港蔬菜份额占广西40%;不断崛起落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东盟合作圈、枢纽联动产业园,都见证着新线路投入运营后产生的蝴蝶效应。

“未来,我们还将探索轻量化高精度道路智能巡查与检测、智能化养护管理、无人等机械化、自动化、无人化、少人化管理,更高效、更快捷、更安全地做好运营管理服务。”钦州北过境线公路项目公司总经济师李美华表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甘皙 通讯员 陈德顺 陶海云

近日,由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承建、市政环保公司参建的江心洲二通道(凤台路至西城路段)工程项目积极响应号召,以“安全月里送健康,体检护航筑平安”为主题,精心组织全体工人开展健康体检活动,将关怀与保障送到每一位建设者身边。

为确保体检工作顺利开展,项目部提前筹划,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多次与当地专业医疗机构沟通协调,根据工人职业特点和工作环境,量身定制涵盖血压、血常规等多个项目的体检套餐。同时,通过班前会、微信群等渠道广泛宣传,详细告知体检流程和注意事项,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工人能够错峰参与体检。

体检现场,医护人员认真细致地为每一位工人进行检查,并耐心解答健康疑问。项目部工作人员全程引导,维持秩序,保障体检高效有序进行。此次体检不仅让工人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更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关怀与温暖。

此次安全月体检活动,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强化人文关怀的生动体现,进一步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为项目安全生产筑牢健康防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榆 通讯员 刘畅 徐璐婉

6月27日,中铁北京工程局承建的西延铁路站房高陵站金属屋面施工完成,为后续室内吊顶和外立面幕墙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标志着全面进入室内外精装修施工及机电安装阶段。

据了解,高陵站站房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以“秦风古韵,华彩高陵”为设计理念,融入“秦风汉韵”文化元素,以现代建筑语言诠释地域特色。其中,金属屋面系统总面积4585平方米,采用“直立锁边铝镁锰合金板+防水层+保温层+隔气层+吸音层+镀铝锌压型钢底板”复合结构,兼具轻量化、高强度、耐候性及绿色环保特性。

面对金属屋面施工安全风险高、场地狭小、作业环境错综复杂、任务重等不利因素,项目部加强安全管理,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针对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结合实际需求,开展专项教育工作,项目经理带头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邓崎凡 通讯员 孙金晓

6月26日晚至27日凌晨,经过110分钟紧张有序的施工,由中铁十局承建的西渝高铁梅花坪临溪河特大桥(2×48)米T构转体成功,实现毫米级精准就位,标志着西渝高铁康渝段又一重大节点取得突破性进展。


梅花坪临溪河特大桥位于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境内,桥梁全长1458米,其中转体梁采用(2×48)米T构设计,本次转体为营业线Ⅱ级施工,其核心转体部分长90米,宽12.6米,顺时针转体63.68度就位。

建设者通过应用智能化实时监控系统、高精度测量定位等尖端技术,就位精度超过设计标准,刷新高铁桥梁转体施工技术水平。转体准备阶段通过系统的称重配重试验,对不平衡力矩、偏心距、摩擦力矩及摩擦系数等参数调整平衡配重,确保梁体姿态处于最佳状态,确保了在转体过程中实现稳定和灵活的有机结合。在成都铁路局及各站段密切配合下,核心转体作业严格限定在铁路“天窗点”内进行。6000吨的巨梁在63.68度的精妙旋转中实现“零干扰”跨越,随着这座巨型T构的精准落位,西渝高铁这条钢铁巨龙在秦巴山脉的险峻地貌中继续坚定延伸,距离实现全线贯通的宏伟目标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