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道具 举报
日前,中铁二局陇海线增设明洞项目施工现场先后完成了明洞上部结构Ⅱ、Ⅰ级封锁施工——K827段成功完成了3榀波纹板吊装,K826段顺利完成了4榀波纹板吊装,为陇海铁路的安全升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此次波纹板吊装任务的成功,标志着陇海线增设明洞项目主体结构施工迈入关键阶段。
明洞工程全长75米,采用桩基础+承台梁+侧墙+纵梁+直墙拱形衬砌现浇结构,拱部施工首次应用永久钢波纹板内模,对精度与安全性要求极高。此次整环吊装钢构最大重量约13吨,K826单榀长度20.06米、K827单榀长度26.25米,宽3.05米,吊距最长达74米。
面对K826洞口高陡堑坡紧邻既有隧道、视野受限,以及K827洞口黄土质仰坡高达45米且汛期滑塌风险大等难题,项目团队以“科技+管理”双引擎突破瓶颈。项目部创新采用“双机联动”技术:K826洞口使用900T汽车吊和600T履带吊同步作业,为繁忙的陇海铁路减少封锁点时间,通过激光仪、全站仪等实时监测钢构姿态,误差控制在±3毫米内;K827洞口则使用200T汽车吊,避开上方高压线及既有铁路设施。(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静 通讯员 杨芮 王子超)
7月28日,架桥机将一孔长32.6米、重431.75吨的箱梁平稳落在西康高铁跨关中环线立交特大桥墩台上,标志着由西成客专陕西公司建设、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西康(西安至安康)高铁桥梁架设任务全部完成。
西康高铁长安梁场为全线唯一一座预制梁场,项目占地面积149亩,承担了西康高铁共计406孔箱梁的预制、架设任务。
西成客专陕西公司西康指挥部党支部书记王闰介绍,截至目前,全线20座隧道已全部贯通,新建6座站房已完成设计量的45%,四电集成工程整体完成62%,西康高铁建设进度进一步加快。
据悉,西康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铁通道中包(银)海通道、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速350公里。建成通车后,西安至安康铁路运行时间将由现在的3小时缩短至1小时以内。(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兰德华 通讯员 刘思凡 段冰涛)
“塔上工作人员注意,不用急,做好安全措施,下塔后大家赶紧把屏蔽服脱下来透透气、喝点藿香正气水,注意防暑。”7月22日,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现场专责监护人冯俊武在重庆市涪陵区220千伏枣涪南线#17塔带电消缺现场对着带电作业人员不停叮嘱着。
经历近两小时的高空带电作业后,作业人员才从“热滚滚”的塔身上缓缓降下,厚厚的屏蔽服已被汗水浸湿,紧贴在脊背上。
当天,220千伏枣涪南线#17塔下相大号侧耐张线夹发热异常,为保障迎峰度夏期间电网安全运行,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对其进行带电发热缺陷消除。
上午10时,作业现场温度直逼40℃,密不透风的高压屏蔽服让本就酷热的环境更加难熬。高空中没有任何遮挡物,阳光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愈发毒辣,塔上的作业人员很快就被“烤”得大汗淋漓。
“高电压带电作业必须穿着材质特殊的高压屏蔽服,其厚度相当于3件日常工作服,一点也不透风,在如此高温酷暑天气下,不到2分钟全身就能湿透。”该公司带电班长王凌宇介绍,在迎峰度夏期间,为缓解电网运行压力,电力检修多采用带电作业方式开展,最大限度减少停电对民生和经济的影响。
“高空操作时,前面考验体力,后面考验毅力。”该公司高级专家胡应华表示,为了保证工作进度,一旦操作开始,作业人员会选择坚持到底。
“度夏期间,我们带电作业时间不固定,天气越热、气温越高的时候就是我们任务越重的时候。在极端酷暑天气里,能在不停电的情况下无声无息中保障重庆骨干电网供电安全,让大家尽情享受清凉盛夏,我们的汗就没白流。”王凌宇和他的同事擦拭着脸颊的汗水笑着说道。(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黄仕强 通讯员 李涛 游波 幸运星)
7月25日,吉林石化25万吨/年甲甲酯改造装置工艺流程全部贯通,实现一次开车成功。以此为标志,该公司丙烯腈厂转型升级项目化工系列新装置投产拉开序幕。
25万吨/年甲甲酯改造项目是吉林石化转型升级新建化工装置的核心配套装置之一,于2022年9月破土动工,2025年4月30日高标准中交。该装置采用德国技术,可生产出高纯度产品,用于有机玻璃等制品。项目团队对萃取塔、精制真空泵等核心单元进行了工艺优化升级,打造出物耗能耗低、产品质量高、环保性强的甲甲酯生产线。
装置开车过程中,丙烯腈厂基层骨干力量全程坚守,按照时间节点完成148台转动设备联调、154个联锁回路测试、精制单元真空泵试车、制冷站冰机投运等操作,全体参战人员昼夜鏖战,确保了装置开车全程高效受控。(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彭冰 通讯员 胡海峰)
7月26日下午,中铁一局宜涪高铁重庆段8标项目部宝丰寺隧道施工传来重大进展——宝丰寺隧道斜井顺利进洞,为项目后续施工按下“加速键”。
宝丰寺隧道作为全线重难点工程“四桥七隧”之一,也是标段控制性工程,全长6597米,最大埋深约367米,其中Ш级围岩3280米,Ⅳ级围岩2030米,V级围岩287米。隧道分为三个工区四个工作面施工,分别为进口工区,出口工区和斜井工区。斜井长度690米,承担正洞施工2991米。洞身DK476+370下穿水磨滩水库,拱顶最小净距约38米。隧道临近既有渝利铁路黄草山隧道,穿越油气田及储气库、危岩落石、岩堆、有害气体、采空区、岩溶、断层、缓倾软岩等不良地质,施工安全风险高。其中斜井工区利用既有渝利铁路黄草山隧道斜井作为辅助坑道,经改造后采用无轨双车道运输,为隧道施工开辟关键作业通道。
在进洞施工前,项目部提前谋划,精心筹备。制定专项施工方案、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合理调配资源,严格把控施工安全与质量。在破除既有封堵墙前,对斜井洞内有毒有害气体全面检测,确认无有毒有害气体后实施破除作业。同时项目采用信息化手段,使用人脸识别进洞及人员定位系统赋能施工安全生产,为斜井顺利进洞筑牢安全基础。宝丰寺隧道斜井进洞,标志着项目隧道施工进入新阶段。(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国 通讯员 薛增锐 王丹)
7月24日,由中铁二局承建的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黄江主变电所顺利通过单位工程验收。此次验收的通过,为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的全线通车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黄江主变电所是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的重要供电设施,位于全线末端,其主要功能是从城市电网引入两回独立可靠的110kV电源,对保障地铁各系统的稳定运行起着关键作用。实地验收环节,专家着重对变电所内各类电气设备的安装质量、运行稳定性,以及供电线路的连接可靠性、绝缘性能等进行了详细查验,保证各项数据符合设计要求与施工规范。同时,验收组还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图纸设计、技术交底、材料检验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内业资料进行深入审核,确保工程建设全过程合规合法、有据可依。经过严格的现场检查与资料审查,各方代表一致认为,黄江主变电所工程质量合格,设备使用功能和安全性能满足相关设计文件要求,同意通过单位工程验收。
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是东莞市市域骨干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其中一期工程起于望洪站,止于黄江中心站。开通运营后,1号线将成为连接东莞市南北的重要交通干线,为进一步方便市民出行、提高通勤效率创造了有利条件。(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甘皙 通讯员 高飞 刘耀生)
35岁以下的火车司机占比91.4%,行车不足三年的火车司机占比39.7%……针对这种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兰州西机务段兰渝运用车间采用角色互换、挂图识、情景模拟等培训新招,取得一些成效。
传统教学以“你讲我听”的单向灌输为主,在兰渝运用车间,“你来讲,我找茬”的双向互动,让一线职工成为业务学习会的主角,找出同事讲解中的缺项、漏项,在找不足、补漏项中实现了业务知识的温故知新。
熟悉机车每一个部件是火车司机至关重要的技能。该车间“青于蓝”先锋工作室采用挂图识件的方式,将机车走行部、制动机模块、进行拍照放大,并以挂图的形式将部件呈现出来,让职工不上机车就能看清部件位置和部件结构,通过一次次亲眼看和反复对照中,在大脑中构建起机车部件的“虚拟模型”,打通了业务技能培训“中温下冷”的问题。
针对火车司机行车经验不足的问题,该车间通过在模拟驾驶方舱模拟大风、沙尘、降雨等恶劣天气,模拟水漫路肩、接触网异物和部件故障等日常驾驶难以遇到的百余种突发情况,实现了仿真非正常状态下的驾驶训练,促使乘务员掌握操纵办法及机车特性的同时,提升乘务员发生非正常情况后应急处置的心理素质,让非正常应急处置成为乘务员的下意识行为。这些培训新招,助力火车司机从“能开车”到“会开车”再到“开好车”快速转变。(工人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张嘉 记者 徐潇)
夏日,北京,傍晚。乌云笼罩在大兴机场上空,片刻间暴雨倾泻而来,随之而来的,还有东航北京机组保障席位上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
“您好,受天气影响,MU2116机组人员将在大兴机场东航站坪区进行短暂休息。”
“收到,立即做好服务保障准备!”
仅仅几分钟,机组人员就来到了大兴机场东航站坪区短休室。整洁的布局、凉爽的空调、淡雅的香氛、舒适的座椅,让机组人员的身心逐渐放松下来。
长期以来,东航北京分公司践行“幸福东航,融情北京”职工服务理念,致力打通机组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大兴机场地区陆续建成投运机组短休室3处,成为东航唯一一家同时在机场场内、场外具备机组短休保障能力的单位。短休室均严格遵循民航局标准建设,以可平躺、可独立、可遮光的休息环境,为空勤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的休憩场所。
东航北京分公司持续提升机组短休室服务质量,对大兴机场站坪区机组短休室多次扩建升级,跳出原有传统休息功能局限,打造集休息放松、幸福驿站、文化娱乐、能量补给及蓝天党小组活动于一体的全新多元空间。在为空勤人员提供7*24小时支持服务的同时,还开通了线下机组留言板、需求反馈二维码、咨询热线等多渠道、全方位的意见反馈方式,致力确保每一条建议落地见效。
现在,机组短休室已成为各来京分子公司机组的“幸福港湾”,自启用以来累计服务保障机组超2.36万人次,精准解决了天气影响、突发特情下的机组休息难题,为机组创造安全放心、环境舒心、温情暖心的短休服务体验,对东、上、联航在京安全高效的生产运行起到了重要后勤保障作用。(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兆敏 通讯员 王嘉欣 史经纬)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