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5年9月19日企业热点新闻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9月17日,由中铁六局路桥公司承建的利咸高速公路全线最长特大桥——荷花村特大桥顺利贯通,为后续桥面系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利川至咸丰高速公路是国家重点规划项目之一,是湖北省“九纵五横三环”高速公路网中“纵九”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全长约85.4公里,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其中荷花村特大桥桥长2910米,桥面单幅净宽12.5米,是全线最长的一座特大桥,也是重要的控制性关键节点。

由于主河道所处区域地质条件较差,溶洞星罗棋布,汛期河水流速和水位变化大,桥梁施工难度较大。施工过程中,项目部采用冲击钻和旋挖钻相结合的成孔工艺,根据溶洞的大小和填充情况,回填片石、黏土等材料填充加固。对于溶洞较小、地质相对稳定的区域,优先使用旋挖钻进行快速成孔,提高施工效率;对于溶洞较大、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项目部用冲击钻成孔,通过冲击挤压的方式,使孔壁更加坚实稳定,采用钢护筒跟进的方法,确保孔壁稳定性。

据中铁六局路桥公司利咸项目部经理许彦介绍,在桥面铺装施工中,项目部创新研发并应用智能化桥面铺装标高控制工艺,通过超声波感应钢线标高实时调整摊铺机行走高度和铺装层标高,同时引入高频振动推板布料系统,使推板借助高频振动均匀摊铺混凝土并完成深层振捣,确保桥面铺装平整度和标高的精准控制,显著提升混凝土密实、提浆效果。相较传统施工方法,施工效率提升一倍以上,节约施工劳动力40%。

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鄂西南地区群众出行难题,对完善湖北省高速公路网布局,构建鄂湘渝毗邻地区纵向快速通道,促进武陵山区资源开发、推动区域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王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9月17日,随着首列列车平稳驶出,由中铁城投、中铁北京局参建的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三期工程正式开通初期运营。这条全长5.87公里的地下线,串联红牌楼、武侯祠、锦里等地标,构建起中心城区与双流机场的快速通道。

施工攻坚,破解核心区技术难题。穿越武侯祠文物区时,采用BIM建模与自动化监测,将沉降控制在0.5毫米内;针对533m长的220KV高压电力隧道,研发原位悬吊技术,确保每延米7.5吨的管线纹丝不动。面对复杂地层,通过盾构参数优化实现月掘进290m,保障安全高效施工。

科技人文,兼顾民生与工程品质。2024年旅游高峰期连夜拆除400米围挡,还路于民;AI智慧安监系统实时预警违规行为,ECS起重设备实行“人证+指纹”双控,实现竣工验收一次性通过。武侯祠站打造200米无柱景观段,融入三国文化元素,成为“古今交融”的城市窗口。通车惠民,以效率激活文旅动能。采用时速100km/h的市域A型车,车站设行李直梯和快速安检通道提升效率,有效缓解景区及商圈交通压力,激活文旅经济圈发展动能。(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甘皙 通讯员 韩宇 陆旭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自从用上咱们发明的拆卸胶结绝缘夹板‘神器’,天窗点作业效率是杠杠的。”中铁六局呼和浩特公司运营维管中心项目部邯黄铁路维管段负责人郭新闻对新设备便捷式拆卸胶结绝缘夹板工具赞不绝口。

近日,在邯郸至黄骅港铁路线上,整治铁路病害工作正有序推进。与以往施工不同,在更换钢轨绝缘夹板时,项目部采用了自主研发的胶结绝缘夹板便捷化拆卸工具,此工具不仅提升了天窗作业效率,而且有效保障了作业安全。

胶结绝缘夹板不仅是保证铁路轨道结构的电气隔离,还是维持线路连续性和强度的重要设备,由于粘接胶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与钢轨吸附牢固,在拆卸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氧气、乙炔进行火烤至少10分钟,软化内部粘接胶后再用大锤进行敲击,反复几次才能完全拆下,一组夹板拆卸下来至少得30分钟,再加上轨头打磨、更换夹板,120分钟的天窗时间紧、任务重,严重阻碍了作业效率,且大锤敲击不当还会不小心击伤钢轨。如何在规定时间内高效处理铁路病害,成为困扰大家的“老大难”问题。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项目部技术人员反复琢磨、多次实验,经过潜心研究,创新发明的便捷式拆卸胶结绝缘夹板工具应运而生,新工具以现有液压轨缝调整器为基础,新增夹持板、推块等小型组件,利用液压的原理对钢轨夹板进行取拔,操作简便且效率提高显著。从多次实践中得出,拆除既有胶结绝缘夹板及螺栓仅需10分钟,较传统工艺的30分钟作业效率翻了三倍。

更贴心的是,该工具可适配50公斤、60公斤、75公斤等多种型号钢轨,无需频繁更换设备,且作业人员仅用5分钟就完成机具安装,作业结束后只需简单清理便可收纳,彻底告别了传统工具“种类多、功效低、操作繁”的困境。如今,这款拆卸“神器”不仅拿下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还在邯黄铁路全线推广应用。 (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郭志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近日,由中建一局承建的江苏省药安中心二期工程竣工,项目从建设阶段全面转入投用筹备阶段。

为高质量打造这座专业性极强的实验大楼,项目团队在建设过程中践行“精益建造”理念。针对检测实验室特殊工艺需求,提前联合设计单位开展图纸深化,对通风系统、水电管线等关键部位进行专项优化,确保实验室布局满足精密仪器操作、无菌检测等专业要求。

同时,项目创新应用BIM技术全周期管理,通过三维建模完成管线碰撞检查与空间优化,有效解决了检测楼内部复杂管线排布难题,减少施工返工率超15%,保障了项目高效推进。

“我们在项目建设中积极践行绿色建造理念,全面推广节能建材与低碳施工工艺,严格落实节能、节材、节水、节地标准。将经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场地降尘、绿化灌溉,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升30%以上。”中建一局项目负责人魏红宾介绍道。

该项目以“智慧建造”为抓手,打造现代化施工管理体系。应用星璇项目履职管理系统,实现人员、机械安全实时动态管控;引入智能施工升降机,荷载数据实时同步至智慧工地平台,结合BIM系统优化物料配送路径,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将整体施工效率提升20%。项目成功获评“江苏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和“ISA国际安全奖卓越奖”。

据悉,江苏省药安中心二期工程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核心区域,总建筑面积约5.39万平方米,涵盖药品安全检测大楼与药品安全评价监测大楼两大主体建筑。建成后,这里将成为集药品安全检测、评价、监测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平台,为全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权威技术保障。(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黄洪涛 通讯员 石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9月17日,“2025京东政企业务品牌商合作大会”在京举办。作为京东集团服务政企客户的重要窗口和ToB业务的核心承载,京东政企业务正式发布“千亿市场合伙人计划”,未来三年计划精准助力超300家品牌伙伴年销售额破亿元,联合打造超10000个采购爆款优品,共同服务超1000万政企客户。

为帮助品牌商拓展政企市场提供加速平台,大会成立“十亿品牌联盟俱乐部”,华为、联想、美的、惠普、得力、金龙鱼、海尔、福临门、戴尔、格力等一批知名品牌企业成为首批成员。同时,京东联合品牌商发起“阳光采购”行动倡议,倡导诚信经营、保障正品、严守法规、阳光交易,树立行业合规新标杆。

京东集团SEC副主席、京东集团CEO许冉在现场表示,政企采购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京东始终坚持“体验、成本、效率”的经营理念,通过“业采融合”助力合作伙伴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业务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多确定性,创造更多价值,一起互利共赢,让合作成果惠及每一位伙伴。京东集团将从战略、资源、技术等多个维度,为政企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撑。

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政企业务总裁王培暖表示,面对新的市场变化,京东政企业务将以数智供应链建设为核心,持续完善京东多元优品供应、数智化采购平台、全场景服务、全国物流履约、全链路合规治理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在产品研发、新技术应用、中小企业市场拓展、市场营销资源输入等方面,为品牌商提供精准助力和增长保障,努力成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采购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做数智采购供应链的长期价值伙伴。

权威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数字化采购总额达到21.7万亿元,同比增长16.2%,数字化渗透率从2017年的5.3%跃升至2024年的11.5%,市场蓬勃发展。早在2014年,京东政企业务就率先推出电商化采购解决方案,开创了数字化采购先河,经过十余年深耕,服务超过800万家政企客户,其中包括3万+家大型客户,覆盖了90%以上的在华世界500强企业,以及95%的中国民营经济500强企业。(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车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近日,由中铁六局承建的王家湾项目综合运用泥水平衡与土压平衡两种顶进施工工法,破解祝科东一街市政道路排水顶管长距离、大管径施工难题,以优化工艺完成地下顶管工程挑战。

王家湾冰上运动中心项目祝科东一街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是2028年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赛事的市政配套工程,其中祝科东一街雨水顶管工程全长667.5米。为减少传统开挖施工导致道路长时间断行,对市民出行造成影响,王家湾项目部采用顶管作业进行施工,仅在路面设置少量的工作井与接收井,其他工序全部在地下完成。相较传统的明挖施工方式,减少了挖土量和路面开挖面积,将交通影响降至最低。

该项工程是当地鲜有采用沉井、大直径、长距离顶管施工工艺的地下管网工程。项目部通过将大直径管道,像“潜水艇”般缓缓下沉至指定深度,再利用顶管机把管道“顶”进地下土层,整个过程如同操控一台“地下穿山甲”,对施工精度和稳定性要求极高。

项目部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多次对施工工艺进行论证,运用“土压平衡法”与“泥水平衡法”攻克难关。同时项目部对顶进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大幅提速施工,为有效缩短施工周期,项目团队根据路段和气候特点,启动多点进场、跨雨季施工模式,采取24小时不间断连续作业。

101天的施工任务仅用83天就顺利完成,缩短了工期18天,顺利完成了667.5米管节顶进施工,也为工程建筑领域在长距离、大管径等非开挖施工领域积累了宝贵经验。(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黄榆 通讯员 魏娜 郭志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近日,由中国一冶承建的云南砚山城北片区输变电及电网更新改造项目首批3条110千伏架空线路全面竣工。该项目建成后,将为砚山工业园内的工厂提供电力保障,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力砚山向高端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等方向转型。

据了解,该项目位于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建设内容涵盖电力输送网络与配套设施两大板块,包括新建110千伏架空线路约76.8千米,110千伏电缆线路8.1千米,10千伏主线电缆、支线电缆线路约85.7千米及相关配套设备。

项目建设中,针对砚山县复杂地形导致的杆塔运输与组立难题,施工团队创新采用“履带式运输车+分段组立”方案,高效解决大型设备进山难、运输效率低问题,还提升了杆塔组立精准度与安全性。

下一步,项目部将全力推进剩余架空线路及相关配套工程施工,力争整体工程早日全面竣工、顺利投用,为砚山工业园电力保障、产业升级及区域高质量发展筑牢能源基础。(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黎浩 通讯员 周泽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9月15日,随着最后一片T梁精准就位,由中铁六局路桥公司承建的利咸高速公路海洋村1号大桥运架梁施工任务圆满完成,顺利实现双幅贯通。

海洋村1号大桥位于利川市凉雾乡海洋村附近,桥长131.5米,桥跨布置为4×30,上部结构采用装配式预应力砼30米T梁,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桥址区沿山腰布设,横跨一条山间谷地,地形起伏较大,高差近30米。

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精细化”的管理理念,通过健全制度、强化执行、严格考核,构建起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体系。为确保工程进度,项目部实施分级责任制,将总体目标分解为月计划、周安排、日任务,每周召开现场调度会及时解决问题,关键工序安排专人蹲点督导,确保各环节紧密衔接。

在墩柱施工过程中,项目部针对圆柱墩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这一难题展开专项攻关,根据环境地形、设计要求,不断优化施工平台,严把柱笼钢筋及模板安装质量关,并对悬挂缆风绳进行逐墩检查,显著提升了墩柱的外观质量,并将圆柱墩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率提高至97%。(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王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中铁六局交通分公司连宿高速项目的张楚伦常常利用工余时间,拿起测量仪器反复练习,认真研究测量数据。这份坚持让他在中铁六局测量技能大赛中表现出色,荣获个人第五名。凭借竞赛中的优异表现,他顺利由劳务人员转录为公司正式员工。“公司为我们搭建了成长的平台,让我有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张楚伦这样说道。他的成长经历,正是中铁六局交通分公司技能人才培养的一个生动写照。近年来,中铁六局交通分公司始终秉持“以赛促学、以训促干、以证促升”的理念,积极拓展丰富的人才成长通道,让更多一线工人获得发展空间。

2022年8月,北京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盾构机操作工决赛现场,来自中铁六局交通分公司的选手们沉着操作着先进的盾构模拟设备,在模拟的复杂施工环境中展现专业技能,最终荣获团体第一名。“竞赛既考验技术水平,也考验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获奖选手李少辉赛后表示。近四年来,公司已有48名劳务人员通过技能大赛实现转正,他们在测量、试验、盾构等关键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一级建造师考试后,不仅待遇提升了,职业发展空间也拓宽了。”去年取得一级建造师证书的金仁桐项目技术员王昭阳说道。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持证津贴制度,将证书与岗位晋升直接关联,有效调动了员工学习提升的积极性。2024年,公司共有18人凭借专业资格证书成功转正,13人通过公开招聘进入关键岗位。

对于新入职员工,公司推行“双导师”带徒制度,为他们配备业务导师和职业规划导师。“导师不仅指导业务技能,还关心我们的成长发展。”2024年入职的见习生王旭阳表示。公司通过每月交流、季度考核、年度评优等机制,助力新人快速成长,这种全方位的培养体系为年轻员工奠定了扎实的职业基础。

该公司构建了完整的“业务培训—技能竞赛—职称评定—岗位晋升”培养机制,2024年技能鉴定通过率达到96.15%,职称评审通过率达79%,共有175人获得晋升。(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徐永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9月17日,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的江苏大生集团碳中和智慧纺纱工厂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设备调试。该工厂将通过先进技术集成,形成“智能+绿色”相融共生的发展形态,持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本报通讯员 许丛军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