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5年9月28日企业热点新闻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9月27日,本桓宽高速公路项目提前一年通车运营。作为东北东部地区南下黄海、北上长吉图的核心通道,它的开通标志着辽宁省“双核两轴四通道”综合立体交通网完成关键拼图,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本桓宽高速公路。汪洋洋 摄

本桓宽高速公路是辽宁省“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工程,线路总长223公里,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起自本溪市明山区,主线经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止于辽吉界挂牌岭,支线延伸至宽甸满族自治县。

该项目是辽宁省首次在高速公路建设中采用PPP模式建设运营,由辽宁省人民政府、中国中铁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投资建设,共同注册成立中铁(辽宁)本桓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承担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任务。项目公司由中国中铁委托中铁投资进行管理,由中铁二局、六局、七局、八局、九局、大桥局、隧道局、北京局、上海局、广州局承担施工建设任务,总投资264亿元,于2022年8月8日开工。

公路全线桥梁148座、隧道27座、互通式立交15处,线路桥隧比高达35%,是辽宁省目前地质最复杂、修建难度最大的山区高速公路,具有管理跨度大、地质条件复杂、工程种类全、环保要求高等特点。

项目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技术创新,摩天岭隧道左线长5590米、右线长5625米,是辽宁省目前高速公路中最长隧道,创新应用新型光爆帽技术,实现了日均掘进效率提升30%的显著成效;首创“装配式桥墩预制拼装工艺”,将浑江特大桥建设工期缩短30%;在路基边坡施工中,通过载重无人机吊运隔离栅立柱、混凝土等交安设施材料,效率提升5倍,有效避免了人工作业风险。(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静 赵昂 通讯员 汪洋洋 段雅琴 邓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近日,由中铁六局顶桥项目部承建的唐包铁路卓资山隧道接长明洞工程正式完工。随着一列货运列车缓缓驶出隧道,崭新的接长明洞如坚固“臂膀”,将隧道出口与山体紧密衔接,彻底消除该路段崩塌落石风险,为铁路运输安全注入“强心剂”。

唐包铁路作为连接内蒙古中西部煤炭主产区和渤海湾港口的重要通道,是我国繁忙铁路主干线之一,承担着煤炭运输的重要任务。然而,该条铁路卓资山隧道出口山体地处风化带,受雨水冲刷、温差及地质运动影响,岩层破碎松散,雨季或大风天常发生碎石滚落,长期威胁铁路安全。

为彻底消除这一安全隐患,顶桥项目部组建专项团队,多次深入现场勘察,优化施工方案,采用“半幅施工、分时段作业”模式,利用列车运行间隙施工,实现施工与行车错峰。同时,通过无人机实时监测山体、搭建防护网、修建截水沟,全方位保障施工与铁路运行安全。

架梁作业是施工中的关键工序,需横跨既有干线架设80片T型梁,且作业区间小、吊车仅能单侧操作。项目部制定专项方案,优化吊车的作业半径与行走路线,提前完成T型梁预检、编号及转运规划,经多轮安全培训与提前推演,仅用3天共360分钟“天窗”作业,高效完成架梁任务。

唐包铁路卓资山隧道出口接长明洞工程的顺利完工,不仅是一项铁路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更能抵御自然灾害,为铁路运输高效畅通提供坚实保障。(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玉波 通讯员 魏娜娜 日泰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9月27日,京哈高速公路绥中(冀辽界)至盘锦段改扩建工程正式建成通车,成为我国首条长距离十车道高速公路,对缓解东北地区交通压力、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由辽宁交投集团投资建设、中铁十局等单位施工,途经葫芦岛、锦州和盘锦三市,覆盖8个县区,全长238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由六车道增至十车道。采用多项新技术,研发应用了棉保护装配式移动护栏、创新技术应用、智能无人探压、闭幕、三地摊铺、激光桥面铺装、无人质量管控等新技术,整体提升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和进度。

京哈高速公路作为国家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东北和京津冀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东北地区高速公路网,助力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推动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邓崎凡 通讯员 支运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沈阳至佳木斯高速铁路沈阳至白河段今天开通运营,北京朝阳、沈阳北至长白山站最快分别4小时33分钟、1小时53分钟可达,有力推动长白山风景区、松江河国家森林公园等沿线旅游资源开发,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沈佳高铁沈白段起自沈阳北站,经辽宁省沈阳市、抚顺市,吉林省通化市、白山市,接入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二道白河镇的长白山站,线路全长43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沈佳高铁沈白段自2021年7月开工建设以来,国铁集团组织各参建单位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铁路规划、设计、建设全过程,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强化安全、质量和环保控制,优质高效推进工程建设。其中,中铁十七局建设团队通过精细化管理、智慧化管控、创新技术工法,攻克全线最大跨度连续梁、唯一城市隧道以及极寒天气轨道铺设等难题,为工程建设有序推进筑牢了坚实保障。

沈佳高铁沈白段建成通车后,最高时速按350公里运营。沈阳北至通化、白山东、长白山西站最快分别1小时01分、1小时23分、1小时39分可达。北京朝阳、沈阳北至长白山站最快分别4小时33分、1小时53分钟可达,较目前动车组列车经北京至哈尔滨高铁北京至长春段、长春至珲春高铁长春至敦化段、沈佳高铁敦化至白河段运行,均压缩1小时23分钟。

据悉,沈佳高铁沈白段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开通运营后,沈阳至敦化间将形成一条快速客运通道,进一步优化完善东北地区高铁网布局,抚顺、通化、白山市将迈入高铁时代并融入全国高铁网,进一步缩短了辽宁、吉林东部地区与京津冀地区的时空距离,将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对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战略实施,带动沿线旅游资源开发,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中工网讯 近日,2025年厦门市住建系统建筑行业工程质量员职工技能竞赛在中建八局承建的绿发新时代广场项目B地块成功举办。本次竞赛由厦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办,厦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站、厦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协会承办,中建八局东南建设有限公司协办。来自全市20支参赛队伍的60名选手同台竞技,全面提升行业质量管理水平。

本次竞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置理论知识答题、内业资料审查、钢筋工程验收、砌体质量检查四个环节,全面检验选手对工程质量标准、规范流程和现场管控的能力。在理论环节,选手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质量管理及常见问题防治等题型;实践环节则重点考察资料合规性判断、钢筋施工验收及砌体实测等实操技能,有效提升了参赛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

据了解,赛事期间还设置了“智能建造观摩”环节。与会人员深入项目施工现场,实地了解中建八局在智慧工地、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并就智能技术赋能工程质量、推动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等议题进行交流。此次竞赛以“重视质量、追求卓越”为导向,不仅为行业人才搭建了展示技艺的平台,也为厦门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据悉,成绩优异者将代表厦门市参加省级技能竞赛。

作为本次竞赛的协办方,中建八局东南公司将服务职工技能提升融入赛事全程,积极践行以“凝聚合力、协同发展”为核心的“同心圆”工程。通过“以赛促训、训赛结合”的模式,有效构建起企业、项目、职工联动的技能培育机制,为锻造高素质建筑产业工人队伍、推动行业持续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刘长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9月23日,“同心聚力共护未来”2025年全国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百场宣讲进工地”暨中央企业“同心护未来”(第35场)、中建八局“走进·铁军精神”大型主题文化宣贯、“同筑·走基层”慰问演出活动(第7场)在中国民航大学宁河校区二期一标项目举办。活动由民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妇联、中国海员建设工会指导,中建集团主办,中建八局承办。

活动以“同心聚力共护未来”为主题,融合文化宣贯、关爱行动与基层慰问,展现央企责任担当与铁军精神传承。共青团天津市委、天津市总工会、滨海新区及宁河区相关领导,中宣部《党建》杂志社、中国民航大学、中建八局相关领导等出席活动,与一线建设者、留守儿童及媒体代表共300余人齐聚项目现场,共启温暖篇章。

活动在气势恢宏的《走进·铁军精神》主题视频中拉开帷幕,通过历史影像与现实场景交融,展现了中建八局从基建工程兵到建筑行业龙头企业的奋斗历程。中建八局党委副书记、董事、工会主席方思忠在致辞中表示,八局始终秉承“军魂匠心家国情怀令行禁止使命必达”的铁军精神,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以匠心打造精品工程,以担当履行社会责任。活动中,“建证·翼砼向未来”党建共建品牌正式发布,品牌融合民航大学校园文化与中建八局铁军精神,推动党建工作与项目建设深度融合。

活动分为“回溯·荣光之路”“唱响·时代之音”“筑梦·希望之炬”三个篇章,通过主题宣讲、文艺演出、关爱行动等多维度呈现八局铁军风采。主题宣讲《首战必胜》回溯铁军荣光,合韵传颂《再迎“上合”回家》展现新时代匠心担当;情景快板《八局欢迎您》以轻快节奏传递企业热情;劳模代表庞卫涛分享《择一业而终一生》的坚守故事,弘扬劳动精神;中国民航大学学生带来的国风舞蹈《象王行》与活力操《翼起心程》,展现青春力量与校企合作成果。

作为全国“百场宣讲进工地”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聚焦留守儿童关爱,现场开展了法治护蕾宣讲、亲子互动等环节。特邀家庭教育指导师开展普法宣讲,组织建设者代表宣读《“我是法定监护人”倡议书》,儿童舞蹈《闪耀未来》则以纯真的表演点亮未来希望。活动还举行了“心愿点亮”环节,与会领导为参与活动的留守儿童、青年职工、困难职工送去心愿礼品与关怀祝福,现场氛围温馨感人。

会前,与会嘉宾参观了中建八局华北公司铁军文化溯源展,观摩项目准军事化管理成果,感受铁军精神的根植与传承。活动结束后,建设者子女走进中国民航大学宁河校区图书馆、飞行模拟舱等开展研学体验,在实地参观中拓宽视野、播种梦想。(工人日报客户端 记者张玺 通讯员张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国庆、中秋双节,丰富一线员工及建筑工人的文化生活,9月27日上午,中建八局西南公司在重庆礼嘉创新中心A06-6项目成功举办了“喜迎国庆·情暖中秋”职工家属开放日活动。活动吸引了来自中建八局西南公司重庆、安装、装饰分公司的80余名职工、家属及一线工友共同参与,通过一系列富有传统文化特色和廉洁教育意义的互动环节,喜迎双节,共叙家企温情。

活动还设置了集趣味性与挑战性于一体的中秋特色游园活动。参与者通过完成各项游戏收集印章,完成游园打卡任务。

中建八局礼嘉创新中心A06-6项目负责人苗青洲介绍:“今天举办这个活动,就是希望让家属们亲眼看看亲人们为之奋斗的地方,也让每一位奋战在一线的员工和工友,都能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归属感。只有‘小家’安心,‘大家’才能齐心,工程才能建得更稳、更好。”

据悉,礼嘉创新中心项目是重庆两江新区重点打造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之一,项目占地145亩,总建筑面积32.5万平方米,涵盖6栋高层、3栋多层建筑及地下车库。目前,项目A区正在主体结构施工,B区正在二次结构及外幕墙施工,整个项目预计2026年完工并投入使用。(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国 通讯员 范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9月27日,在黑龙江省绥芬河口岸国境线处,随着最后一根“套轨”连接完毕,标志着中欧班列“东通道”滨绥铁路绥芬河至国境线提质改造工程全线贯通。经由绥芬河铁路口岸的中欧班列将转入新线路运行,时速由55公里提升至120公里,线路通过能力提升1倍以上。

滨绥铁路起点为哈尔滨,终点为中俄边境城市绥芬河。绥芬河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地带,是我国中欧班列“东通道”重要口岸。

为进一步提高口岸运输能力,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于2024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滨绥铁路绥芬河至国境线提质改造工程,工程包括一隧道、三桥梁、六路基及附属工程,总长度为4.146公里,改造线路小曲线半径,优化现有线路平面条件,有效提高中欧班列运输效率。

负责工程设计的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针对原有绕山而行、运行超过120年的既有线路进行了“取直”设计,项目总设计师葛春民介绍,这是新建“套轨”铁路,可以满足中俄两国列车在同一线路上通行,新建隧道和桥梁的设计中更增加了防冻胀、保温性及排水设计,还在隧道设计中预留了增建新线路的条件,以满足进一步增加运力的需求。

工程完工通车后,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北疆铁路网跨境运输能力,提高铁路运输安全保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力。(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世光 实习生 任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现在锅炉补水流量稳得很,我们的工作强度也因此大大减小!以前一个班次要调整30多次液位,调完液位还得紧盯温度,稍有疏忽就会造成装置波动……”9月26日,在吉林石化公司丙烯腈厂,第三丙烯腈装置合成内操徐亮坐在集中控制室台前,一边监盘,一边感慨“小改小革”给生产带来的显著变化。

车间内操在调节AOGC余热锅炉补水流量。

据了解,该厂第三丙烯腈装置的配套环保设施AOGC,用于处理装置吸收塔的尾气。在AOGC系统中,余热锅炉是温度控制的“核心”,如补水流量不稳定,轻则引发温度波动,重则触发余热锅炉联锁,导致AOGC跳车。此前,第三丙烯腈装置A/B线两套AOGC余热锅炉共用一台总补水调节阀,后续再通过各自调节阀调整液位,导致双线操作相互干扰,液位频繁波动,不仅让员工疲于应对,更给安全管控带来压力。

为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第三丙烯腈车间带领团队技术组从“优化流程、完善应急、减轻员工负担”三个维度深入研判,经过多轮论证,最终确定改造方案——新增1台调节阀,实现A/B线补水单独控制,从根本上消除双线液位调整的相互干扰。

车间党支部书记吴祖源与技术人员在研究AOGC补水调节阀改造的方案。

“改造落地后,效果立竿见影:内操每班次调整锅炉液位频次降至1-2次,操作时长从1.5小时压缩至0.1小时,全年为员工减负超1000小时,不仅让员工摆脱了重复高频操作,更筑牢了AOGC系统稳定运行的安全屏障。”吴祖源说。(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彭冰 通讯员 胡海峰 刘思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9月25日,由中国能建建筑集团承建的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电碳捕集示范工程华能陇东能源基地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研究及示范项目完成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该项目依托正宁电厂规划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150万吨/年碳捕集工程,技术和装备实现全国产化。项目投运标志着我国CCUS也就是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实现从“万吨级示范”到“百万吨级工业化应用”的历史性飞跃,为全球煤电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中国方案”,将有力助推“双碳”目标落地。

作为全球最大煤电碳捕集示范工程,该项目被列为国家重大科技示范项目及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批绿色低碳示范项目。项目设计年捕集二氧化碳量高达150万吨,碳捕集率超过90%,产出二氧化碳纯度达到99%以上。其巨大的碳减排能力,相当于种植了约1.3亿棵树木所形成的碳汇,或相当于每年减少了近60万辆燃油汽车的碳排放量,环境效益极其显著。

建设过程中,建筑集团强化绿色施工策划,实施施工策划、机械设备选择、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和工程验收各阶段优化,积极践行“四节一环保”,工程大量采用预拌混凝土、耐腐蚀双相不锈钢等绿色建材,钢结构加工工厂化,投入多级余热回收装置,扬尘噪声监控系统、无人机抑尘设备、二氧化碳吸收剂回收装置等设备,降低能耗的同时保护环境生态。

同时,建筑集团推进精益化管理,过程中策划“百万吨级碳捕集(CCUS)安装及调试新型技术研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研究,以科技创新破解建设重难点问题,开创行业内全球最大煤电碳捕集示范工程施工“零的突破”。(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