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5年9月28日企业热点新闻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盛大阅兵,在展示综合国力、振奋民心士气的同时,让全世界看到中国维护和平的坚定意志和强大能力。中华民族自古热爱和平,和平性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但历史告诉我们,仅仅热爱和平是不够的,只有具备强大的国防实力,才能维护和平。

历史教训说明: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从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出发,“以武止戈”思想的时代价值需要进一步彰显。

《左传》载:楚庄王大败晋军后,有人建议将晋军尸首堆积起来,封土为丘,以震慑敌人。但楚庄王拒绝了这个建议,他说:“夫文,止戈为武”。从“武”字的构造来看,是由停止的“止”与戈矛的“戈”组成的,即“武”是用来制止用武的。“以武止戈”的思想深入人心,成为我国古代关于战争的重要思想。

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认为的“战争是暴力的最大限度的使用”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关于战争有着丰富的人文视角。儒家主张一国之国防至关重要。孔子认为“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即不注重国防建设是对百姓不负责任。《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此次盛大阅兵,正是我们维护共同安全,消弭战争根源,不让历史悲剧重演的最好的国民教育。

诸子百家产生于战争频繁的春秋战国,对于战争与和平有着深刻的思考与论述。《道德经》中说:“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显示出道家认为要以“慈”来对待战争,虽然战胜了也要“以丧礼处之”,揭示战争的目的不是杀人,而是以战促和。墨子说:“有甲盾五兵者胜,无者不胜,是故圣人作为甲盾五兵”,强调国防的必要性。法家认为“夫战者,万乘之存亡也”,认为战争对大国存亡极为关键。韩非子提出“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强调战争的正义性是成败之关键。

孟子赋予战争以道德意义,认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荀子认为“仁人之兵,王者之志也。”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对“仁义之师”有深刻的阐述,他认为军队“其静也如山,其动也如川。当其如山而天下畏,当其如川而天下苏。畏之者,义也,藏仁于义也;苏之者,仁也,成仁于义也,故曰仁义之师也”,即军队既要像山一般威武雄壮令天下敬畏,同时又要如川流一样予天下润泽,仁义结合方能成就军事力量的社会价值。此次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充分展示人民军队和平之师、正义之师、威武之师、胜利之师的风采。

自古以来,战争的巨大破坏性显而易见。《孙子兵法》认为“上兵伐谋”“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反对滥用暴力,而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种兼具人文关怀的战争论是世界战争思想史上光彩夺目的篇章。

为了和平而阅兵,在中国是源远流长的。在古老的《诗经》之《采芑》篇里,“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就记载了将领方叔的阅兵演习。在《无衣》篇里,军人们豪迈地说:“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展现练兵的盛大士气。

不忘历史,才能从历史经验中汲取养分。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以武止戈”的人文思想价值需要继承弘扬。

(作者:刘伟见,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自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以来,几大平台近日相继被约谈,一些千万级网红被处理,严重者被封禁。

在当前的网络生态中,“情绪”似乎已经成为最大的流量密码。某些平台上,类似“原生家庭之痛”“婆媳月子大战”“不婚不育保平安”等短视频,阅读量动辄破百万;随便一张图片、一个来路不明的视频,就能炮制出一场大戏,引得人情绪激动、吵翻了天;不少账号深谙“情绪价值”,以最挑动情绪的内容“暴力起号”,甚至形成创作营销“流水线”。平台算法与内容生产者合谋,将公众情绪当作燃料,掀起一场又一场舆论风暴,从中攫取巨大流量和利益。

情绪是人最真实的感受,无论疲惫、烦恼、愤怒还是委屈,都值得被看见、被尊重,也可以表达和宣泄。但是,恶意挑动负面情绪,将情绪当作一门“生意”,则有百害而无一利。从婆媳矛盾到性别对立,从代际矛盾到地域攻击,一些平台利用算法,将负面情绪精心包装为“社会热点”,源源不断投喂给“偏好用户”。比如,一位女性用户若观看了“职场性别歧视”相关内容,平台便会不断推送类似案例,甚至夸大事实、断章取义,强化其“男性主导职场压迫女性”的认知。久而久之,她所见的世界只剩这一种叙事,形成一个密不透风的“情绪茧房”。

“情绪茧房”的构筑,源于算法对人性弱点的精准算计。人们以为在释放情绪,实则在算法预设的轨道上不断强化偏执认知,成为平台收割流量的“韭菜”。这种“我懂你”的情绪操控,比“信息茧房”更具危害和迷惑性。一些平台近期接连被约谈,正是因其算法机制沦为流量“操盘手”,主动编织“情绪茧房”,破坏了网络生态的多样性与平衡性。

“情绪茧房”的危害是多重且深远的。一方面,它构筑了圈层边界。长期沉浸于单一情绪灌溉中,难以接触异质信息与多元观点,导致人们陷入“单向度”思维模式,使人缺乏共情、认知固化,很难进行自主、辩证的思考。另一方面,情绪泛滥极易演变为群体对立。网络空间中频繁爆发的性别战争、代际冲突,背后往往都有“情绪茧房”的推波助澜。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些负面情绪正从赛博空间向现实生活蔓延,人们不再关心真相,只相信情绪和感觉,公共讨论非黑即白,社会共识难以达成,撕裂风险不断加剧。

跳出“情绪茧房”,平台责无旁贷。用户拥有情绪是合理的,平台追求商业价值也无可厚非,但必须守住底线:不煽动对立、不制造仇恨、不传播虚假信息。平台应优化算法逻辑,主动打破同质化推荐,建立网络空间的“对话规则”,鼓励多元表达,倡导基于事实与逻辑的理性讨论,弥合思想分歧、推动价值共识。同时,加强内容审核机制,对刻意挑动情绪、制造对立的“标题党”“情绪党”账号进行限流或封禁。对个体而言,也应培养一些“情绪免疫力”。不要过度沉迷社交媒体的“精准投喂”,面对纷繁复杂的各路信息,多问一句“这是真的吗”“是否有其他视角”,重塑判断和思考的主体性。当然,相关媒体也应主动作为,帮助公众识别情绪操控,提升信息甄别能力。

情绪不应成为操控的工具,网络也不该是戾气的温床。警惕“情绪茧房”,本质是守护人类情感的丰富性、思维的理性与开放性,这需要每一个数字公民与社会治理者的共同努力。(陈立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买图书,送帆布包”“购化妆品,赠手拿包”“买维生素泡腾片,送便携随身包”……折叠收纳包、小卡包、斜挎包,我们常看到各式各样的赠品包袋随单赠送。这看似不起眼的小礼物背后,是一场品牌与消费者的“双向奔赴”。

生活中,确实有不少消费者对包袋情有独钟,即便家里各种赠品包袋多到自己都记不清,看到富有巧思和设计感的赠品包袋依然心动。仿佛“永远缺下一个包”!世间产品千千万,为什么卖家不约而同地选择“包”和“袋”来当赠品呢?这背后有多重原因。

对商家而言,这是一种低成本的吸引顾客策略。赠品包袋的优势在于成本可控,效益却显著。这些包袋与所售产品强关联:图书配承重好的帆布包,化妆品搭大容量化妆包。产品与赠品共同构建出完整的使用场景,贴心之余,也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对那些本就具有购物意愿或对品牌抱有好感的消费者而言,一个或喜欢或实用的赠品包袋往往能成为说服他们下单的“临门一脚”。赠品包袋能有效降低决策阻力,促成购买行为。即便是没有购买意愿的消费者,也常常由于产品与赠品的捆绑销售而提升对产品的好感度、降低对价格的敏感度。

赠品包袋还是商家“行走的广告牌”。赠品包袋融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在不同场景中被使用、被看见,可以为品牌带来高频次、生活化的口碑传播。一个设计在线、质量可靠的赠品包袋,不仅“长了腿”走向大众生活,还“长了嘴”向人们无声地传达品牌的积极形象。独立书店帆布包是文艺青年的默契符号,高端美妆品牌的化妆包是都市丽人的风格注脚。小小赠品包袋,成为消费者“不经意间”自我表达的媒介,乃至一种社会互动中的“社交货币”。

赠品包袋,也是商家比拼品牌特质的“擂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一款特色鲜明的赠品能为产品打造独特的辨识度与记忆点,进而影响消费者的决策。好看的、有特色的赠品包袋,是品牌方区别于竞品、彰显自身特质的好介质。

当然,即便是赠品包袋,也得精致实用,让消费者感到物超所值。赠品是为了促进销售,这一方式是否奏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赠品本身的吸引力。当吸引力足够强时,消费者甚至会为了赠品而购买本不需要的产品。劣质的赠品反而会损害品牌形象,不如不送。如果商家售卖的产品质量过硬,价格合理,再配上精致实用的赠品包,就能实现销量与口碑的双赢。买家真心喜爱产品,也会欣然笑纳那只精美的赠品包。

归根结底,定制赠品包袋是一项精明高效的商业策略。它以较低成本撬动销售转化、品牌传播、用户好感等多维效益,既促成单笔交易,亦稳固长期关系。而从消费者的视角看,一份恰到好处的惊喜,多多益善。(于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在广州这片热土上,“小个体”也有“大作为”,也能实现“大梦想”。

商业文化是底蕴。工商血脉,千年繁华,从唐宋时期珠江岸边的商贩云集,到明清时期十三行的万商汇聚;从改革开放后高第街、上下九的蓬勃气象,到今天过百万个体工商户的万马奔腾,无不昭示着文化的厚重、传承的力量。那些把双皮奶做成大产业、皮具小作坊做成连锁店、电商小企业做成独角兽的个体工商户,正是在这种商业文化熏陶下“杀出一条血路来”。

城市量级是底座。现代都市,流量为王,人气就是财气。GDP突破3.1万亿元、市场主体总量突破400万户、实时管理人口超2400万、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16.46万人……广州人口流量足够大、市场空间足够广、消费能力足够强,为广大个体工商户跃马驰骋提供了足够宽阔的地平线。

营商环境是底色。再好的种子,也要种在地下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好的营商环境就是个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沃土。为民营经济立法、推行“一照多址”、实现“零见面”审批、减半征收“六税两费”、开发“穗信贷”“星火贷”等产品、设立“信易贷”平台……在促进个体经济发展上,广州诚意“满格”。

时代红利是底气。数字时代,最宝贵的财富不再单纯是工厂和设备,更多的是知识、技能和创意。移动支付、电商平台、社交媒体、云计算等技术大幅降低了创业门槛。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CEO。作为中国直播电商第一城,广州在这条新赛道上就创造了无数的创富故事。

天空没有为任何一只鸟儿画好航线,却给了所有放胆高飞的鸟儿无限可能。个体工商户只要给梦想最硬的翅膀,迎风而上、一飞冲天,终将实现更大梦想。(连海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