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6日,青藏高原青海湖畔秋风阵阵,哈尔盖站内一片火热景象。15时10分,现场人声鼎沸,机具声、联络声此起彼伏,一场换岔大鏖战拉开帷幕。 当天,来自西宁电务段约40名干部职工在此集结,利用3个小时的“天窗”时间,将哈尔盖站内东咽喉27号和13号道岔进行更换。 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哈尔盖站信号设备自青藏铁路通车以来,现已到了服役期,为确保“咽喉”畅通,从10月15日开始,抽调来自各现场车间的精兵强将,利用“天窗”开展连续施工。 “大家根据施工方案流程作业,带好各自的作业工机具,注意脚下安全。”哈尔盖站东咽喉,西宁电务段哈尔盖信号车间主任王志坚穿梭在施工作业现场,紧盯每一处施工细节。 由于施工时间紧、任务重,“天窗”作业中,施工人员必须眼疾手快,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一、二、三,大伙儿一起使把劲!”27号道岔处,哈尔盖信号工区工长蒋嵩山仅用20分钟时间,就组织职工拆卸了旧转辙机。 高原深秋的寒风里,线路上的机具声、号子声、应答声此起彼伏,流动的“黄马甲”成为青海湖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执行,注意信号电缆。”段技术信息科工程师黑锦伟来回奔忙,仔细核查每项作业流程和每处检测数据。 西宁电务段针对本次施工大型机械多、作业工种多、施工人员多的实际,制定了安全管控措施,并成立质量验收组,加大施工质量、安全盯控和检查力度,确保施工安全有序推进。 “向左2毫米!”“再进1毫米!”调试人员李兴华不断发出指令,确保新道岔安装精度达到设计要求。 17时40分,随着驻站联络员传来“设备试验良好,线路开通”的命令,道岔更换施工顺利完成。此次施工,共更换道岔18组,极大地提高了哈尔盖站的设备质量和运输效率,让列车开行更加平稳畅通。(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杨琴 刘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