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5年11月20日企业热点新闻

 楼主|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11月19日,晨曦初露,重庆开州区汉丰湖面泛起层层金色涟漪,宛如大自然精心编织的锦缎。在这幅动人的画卷中,三座景观已悄然绽放,成为了连接城市与自然、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汉丰湖景观人行桥、举子园风雨廊桥及木桥湾马道,共同绘就了一幅生态人文宜居的新图景。

据了解,这三处景观由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四航局)承建,每个区域都被赋予了独特的韵味。汉丰湖景观人行桥位于汉丰湖上游在湖之舟公园处,全桥长249.9米,桥面宽度在6至9米之间灵活变化,采用了独柱式单塔空间索面斜拉桥与连续钢箱梁组合的结构形式,不仅是全国首座单柱斜拉式连续钢箱梁桥,更以其独特的“凤凰涅槃”造型设计,使整座桥梁宛如一只在湖面盘旋的凤凰,成为了湖面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交四航局项目负责人表示,三座景观工程的建成开放,进一步完善了汉丰湖周边的基础设施,提升了区域的宜居性与休闲功能,缩短了城区间的通行距离,优化了城市慢行系统。这一系列变化,正是“让世界更畅通,让城市更宜居,让生活更美好”企业愿景的生动实践。如今,汉丰湖景观带已成为开州一张闪亮的名片,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共赏这份生态人文之美。(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国 通讯员 何威 邓亚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作为中国石油在东北地区的重要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吉林油田承担着松原、白城、长春等多个城市工业和民用气的保障任务。连日来,伴随着北方寒流阵阵来袭,吉林油田精心制定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方案,以“民生优先、安全第一”为原则,积极构建“产供储销”协同体系,全面打响冬供攻坚战,为千家万户守平安送暖流。

气田稳产是保供“压舱石”。吉林油田针对不正常井、大修井展开专项治理,通过二氧化碳吞吐、机抽优化、压裂改造等措施,深挖潜力,日均增气能力提升8万立方米。在川南地区,自316等新井推行“平台化高效钻井”模式,统一调配设备与人力,不断缩短建产周期;常规气井等通过“钻机统筹搬迁”提前启钻,确保新井产能及时释放。同时,强化与零散气井用户沟通,严格执行24小时平稳拉气制度,提升生产时率,让每一方天然气都“颗粒归仓”。

管网是天然气保供“生命线”。吉林油田对所有场站管线实施“升级管理”,每2小时巡检一次,长输管线执行日巡检制,重点排查易冻部位,及时排凝。同时,严格监测天然气水露点和CO含量,确保气质合格。在设备管理上,各气站还不定期组织备用设备试运行,杜绝关键时刻“带病”作业。

销售是保供“最后一公里”。吉林油田进一步畅通销售渠道,对所有气井实施“一井一策”,进一步优化采气工艺,精细管控,减少非计划停产,并与销售单位共建共享信息平台,提前通报生产计划,获取市场需求预测,实现“以销定产、以产促销”。此外,打破以往天然气单纯依赖管道输送的销售模式,通过投运LNG站,将天然气销路拓展至东北及内蒙古等地区。

应急是保供的“防火墙”。吉林油田超前完成各天然气站、管线突发事件专项预案编制,并通过开展实战演练,确保突发情况下,全员不乱、生产不停。为强化应急力量保障,各生产单位应急车辆、特种作业人员随时待命。同时,双坨子储气库超前组织注采流程切换,形成了“地下储气+地面应急”双保障。

据了解,今年冬季保供期间,吉林油田计划采气10.64亿立方米,较去年增加1.57亿立方米,最高日采气量可突破820万立方米。进入11月份以来,该公司干部员工便全力奋战在保供第一线,截至目前,生产一线运行平稳受控,已累计采气8000万立方米。(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彭冰 柳姗姗 通讯员 刘晓娣 赵景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11月18日,随着最后一段岩体爆破成功,备受关注的中铁一局松长高速鸡冠秀峰隧道双洞宣告全面贯通!这一关键节点的顺利达成,不仅标志着松长高速控制性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更破解了全线施工的核心瓶颈,为项目按期建成通车筑牢坚实基础。

鸡冠秀峰隧道起点位于吉林省白山市十四道沟镇冷沟子村,终点止于十四道沟村,采用双洞单线设计,左线全长2788.80米,右线全长2862.4米。项目施工面临多重“硬骨头”:隧道地处山高谷深区域,地形起伏剧烈,进、出口坡角均在30°以上,洞口与主线便道高差达90米,且便道穿行林区,修建难度极大,尤其雨雪天气山间便道泥泞湿滑制约施工推进,加之隧道围岩地质复杂多变,水系富集,坍塌、涌水风险高,施工区域位于生态敏感林区,环保、防火管控标准严苛,多重挑战叠加让施工艰难陡增。

面对重重考验,项目部科学配置资源,增配机械设备与施工人员,雨雪天气持续推进便道维护拓宽,通过采用“党建+”、技术研讨、专家论证等模式全力打通施工“生命线”。施工中强化超前地质预报与沉降位移实时监测,为隧道掘进和支护防护提供精准数据支撑,为隧道贯通保驾护航。(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甘皙 通讯员 陈永刚 康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作为曹妃甸港区集疏运的关键通道和国务院“蓝天保卫战”重点项目,水曹铁路的稳定高效运行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记者了解到,进入四季度以来,中铁九局电务公司水曹铁路四电专业维管项目部紧扣全年任务目标,以“稳”字当头,全面强化安全管理、设备维护、技能培训与应急保障,为年度工作圆满收官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年终岁尾的安全生产挑战,项目部将安全管理置于首位,通过压实责任链条,严格执行“铁腕治安硬十条”等安全管理制度。期间,针对铁路四电系统(信号、通信、电力、接触网)等重点领域密集开展了58次专项安全检查,并对发现的72处隐患进行了彻底整改,有力确保了年终安全防线牢不可破。

在设备维护方面,维管工作精准发力。项目部持续加强对铁路信号设备的周期性检修,优化GSM-R无线通信系统的运行参数与稳定性,并对电力线路、接触网等进行精细化巡检。这一系列举措使得关键设备故障率显著降低,有效保障了水曹铁路这条疏港大动脉的持续高效运转。

此外,为提升实战能力,项目部还模拟了信号突发故障、电力供应中断等多种紧急场景,组织开展综合性应急演练。通过演练,团队的应急响应处置速度得到优化,部门间的协同配合更为顺畅,为应对各类突发状况、最大限度减少对运输秩序的影响提供了有效保障。(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静 通讯员 梁贺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11月18日,继南网能源、南网科技、南网储能后,南方电网培育的第4家上市企业——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网数字)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这是南方电网加快融入资本市场的又一重大突破,也标志着南方电网全面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当前,我国电力能源系统正处于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阶段。“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建成统一电力市场”,数字电网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载体。

2019年,南方电网率先提出“数字电网”理念,同年7月成立全球首家数字电网研究院,即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南网数字践行南方电网数字化转型战略支援部队和数字电网建设主力军的战略使命,打造数字电网关键载体,以数字化绿色化协同促进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十四五”以来,南网数字充分发挥央企科技创新、产业引领、安全支撑作用,以“云-管-边-端-芯”贯通协同的核心技术和能力,打造全场景、全环节产品体系,构建电网数字化、企业数字化和数字基础设施三大业务体系,为电力客户提供安全、高效的数字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同时,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逐步拓展交通、水务燃气、政务公安、智慧城市等领域。

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南网数字成果丰硕。例如,该公司打造了国家能源数字电网技术研发中心等国家级平台,成功开发首个电力行业统一物联操作系统——电鸿,已链接500多家生态伙伴和亿数级电力终端。

在标准化与知识产权建设方面,南网数字深度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1项,国家级标准33项。牵头承担6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撑打造新型网络应用原创技术策源地及数字电网技术装备产业集群新高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多家中央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为科技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友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近日,由中铁六局广州公司研发的“一种可调节式可重复利用桩基钢筋笼支撑装置”成功应用于宜都至来风高速公路宜昌段YLYCLX-3标项目工程实践,该装置集节材降耗与提质增效于一体,为桩基施工的绿色化、标准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在桥梁、建筑等大型工程的桩基施工中,钢筋笼作为承重核心,其加工的精准与高效至关重要。传统钢筋笼内部支撑多采用螺纹钢筋现场焊接,可以比作“一次性筋骨”,存在材料浪费大、不可重复使用、安装效率低等痛点,每制作一个钢筋笼,就需要消耗大量钢材制作内部支撑,且在混凝土浇筑后永久埋于地下,无法回收。

面对这一行业共性难题,项目技术团队经过深入研发,推出了具有突破性的解决方案。该装置采用创新的可调节、可重复利用设计,主要由支撑架、支撑台和升降支撑装置构成。其核心创新在于支撑架上的三个安装部呈稳定的三角形分布,通过精密调节升降幅度,可灵活适应不同直径的钢筋笼需求。这种巧妙的设计不仅确保了支撑的稳固性,更实现了装置的快速安装与拆卸,使其具备了优异的可重复使用性能。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项创新技术展现出显著优势。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新装置实现了快速拆装和重复使用,单桩即可节约大量钢材。以一根长度30米、直径1.8米的桩基为例,采用传统工艺需消耗Ø28mm螺纹钢筋约64.26米,而使用本装置后,这些钢材可被完全节省下来。一套装置即可在不同桩基间循环使用,从源头上减少了钢材消耗与碳排放,赋予了工程建设鲜明的“绿色基因”。该项创新在实际应用中已实现创收金额达83.55万元,其节材、可循环的特性完美契合绿色施工理念,获得业主及监理单位的高度认可。

该成果的成功应用,标志着中铁六局在绿色建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未来,企业将持续推动此类创新技术的深化与应用,赋能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为行业进步贡献科技力量。(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陈志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以前看病要先垫付全部费用,再回参保地报销,既垫资又跑腿。现在直接刷医保卡就行,太方便了!”首钢京唐公司职工李师傅在体验异地医保直接结算后感慨道,“这真正解决了我们异地工作者的实际困难,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近日,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首钢京唐公司门诊部全面实现了医保异地直接结算,标志着京津冀医保“一卡通”政策在京唐公司驻地正式落地。这项惠民举措是该公司深入开展“我为职工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切实解决了长期困扰异地工作职工的“垫资、跑腿”难题。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企业,首钢京唐公司许多职工来自全国各地,跨省就医结算不便一直是大家的揪心事。公司高度重视职工医疗保障问题,主动对接政策,推动门诊部完成了自助服务终端的全面升级改造。如今,职工使用医保卡或电子凭证,即可在简洁明了的操作界面下,几分钟内独立完成挂号、缴费全流程,普通门诊、住院及慢特病费用均可直接结算,真正实现了“零等待”就医。

考虑到职工首次使用的适应过程,门诊部特别设置了信息采集环节,并安排专人在现场提供“一对一”指导,确保每位职工都能顺畅使用新系统。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政策解读,联动医保部门提供“一站式”咨询服务,让职工快速掌握异地就医备案流程。

目前,门诊部医疗设备已全面投入使用,现可提供口腔CT、放射DR、B超、验血验尿等多项检查服务。同时,每周安排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专家坐诊,为职工提供高质量诊疗。

此外,门诊部药房已完成全面升级,职工可享受与医院同标准的药品供应与专业药事服务。所有药品由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统一集采,确保品质一致;实行零利润惠民政策,支持医保及异地医保直接结算;药房配备专业药师提供用药指导,慢性病患者亦可预约刷卡购药,切实实现职工购药省心、省钱又安心。

京津冀医保“一卡通”的顺利落地、医疗设备的全面升级是首钢京唐公司践行以职工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这项举措不仅大幅提升了医疗服务的便捷性与人性化体验,更让职工真切感受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获得感与归属感。(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王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近日,南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綦春明教授、肖潇副教授等师生一行到正在建设中的深圳市第三十五高级中学项目开展技术交流,通过深度研讨与实地观摩等方式,为校企合作搭建起良好平台。

交流会上,中建五局三公司项目总工范臻琳对深圳市第三十五高级中学项目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介绍,重点分享了工程概况、施工设计、施工重难点及解决方案,特别展示了项目在标准化管理、绿色施工等方面的创新实践。随后,在项目团队的有序引导下,师生一行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参观,从材料堆放区到施工作业面,学生们对书本上的理论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参观过程中,项目人员就施工工艺、质量安全控制等话题与师生们进行了深入研讨。

本次交流活动不仅拓展了高校师生的专业视野,也展现了中建五局三公司深化校企合作、探索产学研融合的央企担当。项目负责人龙旺表示:“我们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致力于打造精品工程。希望通过此次交流,促进前沿理论与一线实践的融合,相互印证,共同进步。”

据悉,深圳市第三十五高级中学项目位于龙华区福城街道,是深圳市重大项目,总建筑面积约7.35万平方米,规划设置42个教学班,建成后将提供2100个学位,可有效缓解周边片区学位供需矛盾,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的期盼。(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静 通讯员 陈新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11月的柴达木盆地,寒风裹着原油味刮过采油平台。青海油田采油一厂跃进运维中心计配七站的阀组区里,虞晓卫正蹲在地上,反复打磨着一根锈迹斑斑的丝杠,油污浸透的手套磨出了毛边,额角的汗珠砸在冰冷的阀门上,瞬间凝成细小的白霜。

“这闸板阀要是换个新的费时又费钱,咱修修照样能用!”虞晓卫举起磨得发亮的丝杠,眼里闪着光。

小阀门牵出大课题

在采油生产现场,从井口回站到外输干线,闸板阀的应用无处不在。然而,长期经受油气腐蚀、垢物沉积,阀门“关不严、打不开”甚至“闸板脱落”成了老大难问题。据统计,去年仅在跃进运维中心计配七站班组,就出现各类闸板阀故障约53个。

“直接更换新阀,成本高、周期长,而且这些阀门多数只是局部损坏,整体报废十分可惜。”采油一厂的杜锴道出了当时的困境。这笔“浪费账”如何算?这个“卡脖子”的问题如何破?成为横在团队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面对挑战,采油一厂没有选择“等靠要”,而是立足现场,成立了以党员、技师为核心的技术攻关小组。技术攻关小组没有盲目尝试,而是先给故障阀门“集体会诊”,最终把突破口锁定在“闸板与丝杠连接结构重建”这个核心症结上,针对性开出了一套套“手术方案”。

丝杠是阀门的“传动轴”,也是故障高发的“头号伤员”。针对端部断裂或磨损的丝杠,组员们用氩弧焊精准补焊,再拿着工具一点点手工打磨,直到复原成标准尺寸,确保和闸板槽严丝合缝。闸板槽变形了也有办法,轻微变形的就手工钳工精修细磨,严重开裂的先补焊加固,再重新铣槽塑形,配合间隙控制得毫厘不差,阀门的灵活性和密封性一下就回来了。

遇到“体质特殊”的阀门,小组就进行“定制修复”。高碳钢材质的阀门焊接难度大,反复试验后,创新采用不锈钢焊条堆焊,成功攻克难题。普通结构钢阀门要是阀饼腐蚀严重,就用摘丝与堆焊组合工艺“双管齐下”,不少看似“回天乏术”的阀门,就这样重获新生。

经济效益与队伍技能双提升

数月来,攻关组累计成功修复DN50至DN200各类闸板阀35个,这些“康复出院”的阀门被广泛应用于电磁加热器进出口、单井回站管线、管线碰头等关键部位。

经过近10个月的跟踪观察,所有修复阀门开关灵活、密封可靠,无一例脱落现象发生,性能表现不输新品,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约3.24万元。

“年终攻坚在即,每一分成本的有效控制,每一个设备的稳定运行,都是对我们完成目标最实在的支撑。”采油一厂的孙俊科说,采油一厂将持续把“修旧利废、创新创效”活动引向深入,鼓励更多员工从小处着眼、从细处着手,让降本增效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文化。

寒风依旧刮过高原油田,但阀组区的闸板阀转动得愈发顺畅。这些带着焊花温度和掌心纹路的“重生”阀门,守住了能源集输的“血管”,采油一厂的员工们正用一双双巧手,把“废铜烂铁”变成创效宝贝。(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魏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11月18日,由中铁五局承建的青海区域G347改造5标项目,历经验收专家组全面核查顺利通过交工验收,标志着这条承载区域交通升级使命的通道具备通行条件,即将投入运营服务。

G347国道作为国家普通国道网核心组成部分,是串联区域经济、促进城乡融合的关键交通枢纽。中铁五局承建的G347改造5标项目全长44.3公里,涵盖路基、路面、桥涵等多项核心工程,自开工以来便被列为区域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团队秉持“建优质工程、树一座丰碑”理念,以科技创新与精细化管理破解施工难题,为项目高质量推进筑牢保障。

技术创新成为施工攻坚的核心支撑。针对沥青表面处治工艺10余年未用的技术空白,项目组建专项攻关小组,优化配合比设计,反复打磨设备调试与工艺流程,最终实现施工质量零缺陷,既扫清建设障碍,更积累了宝贵柔性路面施工经验。同时,引入智慧管理手段,通过动态监控与数据化管控,实现从原材料进场到工程验收的全流程质量追溯,确保每道工序符合规范标准。

绿色施工理念贯穿建设全程。项目严格践行“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原则,对施工废弃物分类堆放并资源化利用,通过喷淋系统等措施有效控制扬尘污染,实现施工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在桥面系等关键环节,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实行专项技术及安全交底制度,技术人员现场指导、试验员全程跟踪,确保施工安全与生态保护“双达标”。(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李湘章 马有志 黄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