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1-15 18:38:24
|
查看全部
【182期事评话题(2015第10期《班组天地》观点擂台组稿)】“机器换人”“无人工厂”出现,对员工有怎样的影响?
观点
    “机器换人”“无人工厂”出现,对员工有怎样的影响?
    【事件】国内首个无人工厂运行,90%的职工将失业
    7月13日,新华社报道了东莞首家“无人工厂”——东莞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打磨车间的生产情况:每天60台机器手正日夜无休地打磨一个个手机中框结构件。它们被分成10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由一条自动传送带上下料,这个过程不再需要任何人力,每条线只有3名工人负责看线和检查。以前整个工厂要650个工人,现在生产相同的东西,只要60个人。这意味着“无人工厂”压缩人工可达90%, 
    7月31日,中新社报道,东莞市长袁宝成最近透露,2015年11月,东莞将有两个无人工厂投入运营。目前东莞政府每年补贴2亿元鼓励企业“机器换人”。从去年9月至今年6月底,东莞市共受理“机器换人”项目530个,全部投产后将减少用工约3.6万人。 
    9月11日,新华网报道了2015“夏季达沃斯”论坛对“无人工厂”的讨论,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陈鸿波说:“对企业尤其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劳动力不足和人工成本持续上涨所产生的叠加效应,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而‘机器换人’‘无人工厂’的出现,不仅能缓解技工短缺困境,应对劳动力成本过快上涨,而且能提高工作准确度和效率。”不过,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斯图尔特•罗索等几位智能机器人领域专家认为,“无人工厂”的大规模涌现,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就业形势带来冲击,这考验着政府的就业保障能力。那么,作为企业员工,你对“机器换人”“无人工厂”的出现怎么看呢?“无人工厂”会影响员工的饭碗吗?请看精彩纷呈的观点交锋。
    本期共收到20篇文章。
     
[align=justify]       经过专家老师慎重评选,评判结果公布如下: 
  专家老师提醒:事评文章一定要结合现实和自身熟知的情况来谈观点,并以此为事实论据展开自己的观点。不能只是讲道理,讲道理之前是摆事实,既有摆事实,又有讲道理,这才是最有说服力的,不用事实说话,即便道理讲得再好,也有缺憾。  [align=justify] 
    第一名:奖励100元   【正方】“机器换人”是大势所趋,无需谈“机”色变 邢承木
182期写作体会
                      抓住重点         把理说透
                      邢承木
    由于工作变动,很多期没有参加事评交流了,但一直关注着事评,工作之余经常拜读老师们的大作。看到本期“机器换人”这个话题与我目前从事的工作联系比较密切,就试着把所思所想写出来。获得第一名,实属意外。新宇老师诚约写篇写作体会,不敢推辞,简短说上几句,与大家共勉。
    我认为写事评,要抓住重点,把理说透。本期“机器换人”这个话题选题很好。因为机器与我们息息相关,鸟枪换炮,是好事。其实,机器早已融入到了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需要它,而且越来越离不开它。我就是抓住这一点展开论述的。
    首先,我们是受益者。我主要是联系当前安监系统正在开展的“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专项行动说开的。机器换人的好处有目共睹,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有效预防和较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还能缓解技工短缺困境,应对劳动力成本过快上涨,能提高工作准确度和效率,把职工从繁重的体力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其次,我们要做参与者。我以机器人为例,机器人是人制造的,机器也需要人去操控,说不定你下岗后去造机器人了、去卖机器人了、去修机器人了、去操控机器人了……机器换人的结果是什么?我认为不是机来人走,而是人管机器。田野里开收割机的人,很多就是原来拿镰刀锄头的农民,工厂里开数控机床的人,很多就是原来车间里的工人,例子举不胜举。
    再次,我们要做积极推动者。“机器换人”是大势所趋,我们不能被动应付,甚至被淘汰。要不等不靠,自强不息。机器换人与就业不矛盾,“鸟枪换炮”把我们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激发大家从事新的更有创造力的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