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8-15 10:36:12
|
查看全部
 
     眼下正是高温季节,《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 |
℃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 |
℃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不过, |
日,中原油田一名叫魏平(化名)的班组职工向中企互动平台反映,目前石油企业进入“寒冬期”,效益不好,我们单位原有的高温津贴俨然成了水中月镜中花,职工对此都一笑了之,不敢张口讨要那本属于自己的待遇。尽管知道高温补贴是自己的福利待遇,但有道是枪打出头鸟,谁也不愿意出这个风头。 |
[/table] | 高温津贴是高温下工作的劳动者应该享有的待遇,企业应该向这些劳动者按时足额发放,那么为何高温津贴得不到落实呢?假如是你,你会主动向企业讨要高温津贴吗?会的请选择【正方】发布观点;不会的请选择【反方】进行评说。 |
| | [align=justify] 第一名:奖励100元[align=justify][align=justify][align=justify]  | [table=100%,#ffffd9] |
在学习中成长
王中平     加入中企互动平台有三个多月,参写了第177、178、179期企业事评,在参加的这三期企业事评写作中,我分别获得了第五名、第二名、第一名的成绩。每次成绩的获得都在我意料之外,都带给我一份突如其来的惊喜。在写企业事评的写作上我没有好的心得经验,只有一个在学习中成长的过程。
    我是一名国家机关单位工作人员,非企业员工,因为这点,我总觉得写企业事评时无处取材,这曾是我写企业事评时一个最大的困扰点。另一个难点是在我未加入中企互动平台之前,我写公文、散文、诗歌、杂文等,但从没写过事评文章,因此在写第一篇企业事评时有些力不从心,无从下笔的感觉。
    记得在我写下前两期企业事评时,鲁宝林老师和李新宇老师分别在回帖中指出“如果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是举例说明就更好。”在写过第一篇事评后,我带着我不是企业员工,没有企业素材的困扰,主动请教了李新宇老师。李老师指导我说:“平台中的会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很多人都不是企业员工,但这并不代表你写稿时不能站在企业的高度去写,你身边的企业都是你的平台,你要是能把自己置身于其中,就有写不尽的素材。”李老师的教导让我顿然醒悟,再写企业事评时,我都会向身边的亲人朋友了解他们企业中有关事评内容的素材,从而让自己的笔下也有了可写的素材。
    进入平台后写企业事评文章,我是从零开始学起,企业事评版块中《企业事评写作要点及原则要求》和《事评写作套路》教会了我起步。企业事评中各位老师的精华篇章就是我的活版教材,熟读深思各位老师的事评文章时,我分析着老师们的行文结构,领略着老师们对事评评论的广度与深度,让自己展开思考,拓展思维。写完事评文章后,最让我期待的是老师们指导性的回帖,及时查看自己文章的回帖,尽快在老师们给出建议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让自己的文章得到完善,这让我由衷地感谢各位老师的帮助。有空了我也会看其他老师事评文章中的回帖,看别人给出的建议是否与自己对该文章的看法一致,思考应怎样写才能更好,从中更进一步去学习。
    在这边学边写的过程中,我深知我所写企业事评文章的广度、深度和耐读性都不够。我的事评文章之所以能获奖,那是因为我做了一道道“家常菜”,适合普通大众的口味,要想在以后的做法中将“家常菜”做成精品,增强“可品性”,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为了缩短距离,我将继续在成长中不断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