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23:02:26 | 查看全部
会说话的藏刀
时间:2015-02-24 作者:未详 点击:202次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笔下的爱情,惊天地泣鬼神,纵然能存于红尘俗世,但于芸芸众生而言,可望而不可即,终究是隔着一层又一层。丁立梅老师于万丈红尘中发现了寻常生活中的非同寻常之爱。洛桑和他的卓玛每天奔波在旅行途中,可能会像很多人一样,生活无可避免地走向平庸。然而洛桑和他的卓玛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将爱注入生活,让生活因为有温度而变得充满诗意。细加揣摩,我们会懂得,两把会说话的藏刀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爱。掩卷沉思,你也能找到自己的那把有温度的藏刀!
  
  导游洛桑,是个迷人的康巴汉子,浓眉大眼,身材槐梧,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是我们游香格里拉的地陪。一上车,他就给我们来了一个九十度的大鞠躬,浑身是笑:“欢迎大家来我们香格里拉做客!你看,天多蓝,云多白!我爱我的家乡!扎西德勒!”
  
  我们很快喜欢上这个年轻率真的康巴汉子。一路上,他一直滔滔不绝,说当地的风土人情,讲茶马古道的故事,学藏獒叫,唱藏族小曲。他喉咙一展开,我们立即吓了一大跳,那声音简直是金属的,金光灿烂,亮闪闪一片。我们说,若是他去做歌星,保管走红,原生态嘛,现在都热衷这个。洛桑听了,很认真地回答:“不,我爱我的家乡,我就愿待在这儿,哪也不去。”
  
  我们听不懂他唱的藏语,他就用汉语字正腔圆一句一句翻译,当翻译到一句“草原上的姑娘卓玛”时,我们中有人笑:“洛桑呀,你有没有你的好姑娘?”
  
  洛桑哈哈乐了,眼睛瞪大,一本正经地答:“有啊,我的好姑娘,是世上最漂亮的姑娘。”他告诉我们,他的好姑娘,也是个导游。他们带不同的旅游团,在同一片天空下转着,却难得相见。洛桑说这些时,嘴边一直飞着笑,表情柔和且安静,让人感动。我们于是都在想象他的卓玛,梳很多小辫子垂挂着,穿镶花边的藏袍系绣花腰带,有漆黑得如深潭的眸。问洛桑:“是这样吗?”洛桑频频点头:“是的是的。”
  
  停车吃饭,一眨眼不见了洛桑。出门,却发现他蹲在人家水池边,就着一块磨刀石,正专注地磨着他佩的藏刀。问他:“带藏刀干吗呢?”他解释:“这是藏人服饰中的一块,藏人着装,是要佩了藏刀,才算着好装了。这是流传下来的习俗,藏人最初是用它来防身和切肉吃的。”我们要他示范一下他的刀快不快。洛桑就找了一根铁钉,削了下去。铁钉当即被削断。
  
  即便是这样的锋利,洛桑一有空闲,还是取下他的藏刀磨。这让我们大大不解。洛桑轻轻插刀进鞘,说:“我这刀是有灵气的,我把我手上的温度,磨进刀里去,它就会说话。”我们知道他是开玩笑,都跟着一乐。
  
  车过一峡谷,洛桑看着窗外,突然变得很兴奋,洛桑问我们:“可以停一下车吗?就五分钟。”我们都伸头往窗外看去,就看到与我们相向的一辆旅游车,停在路边,一些游客散在路旁,正对着峡谷拍照。大家好像明白了什么,都一齐说:“我们也下去拍照吧。”洛桑一弯腰,冲我们感激地说:“谢谢大家了,扎西德勒!”
  
  洛桑是第一个跳下车的,他刚跳下车,我们就见到一个藏族姑娘,从那边车旁奔过来,黑黑的脸庞,胖乎乎的身材,穿着红底子碎花的藏袍,没系绣花腰带。这应该是洛桑的卓玛了,很一般的样子。我们一行人都有些失望。
  
  接下来看到的,却让我们感动无言。洛桑和姑娘面对面站着,对着傻笑。后来,她取下她的藏刀,他取下他的藏刀,他们互相交换了藏刀,伸手按按对方的刀鞘,仿佛在看,那刀是不是在对方的刀鞘里安妥了。她理理他的衣领,他拍拍她的肩,然后回头,招呼各自的游客上车。
  
  车上,洛桑说:“那是我的姑娘。”我们点头:“知道。”洛桑就笑了,问:“我的姑娘漂亮吧?”我们说:“是,漂亮极了。”洛桑听了,非常高兴。他告诉我们,两人长期在外带团,见面少,他们就想了这个法子,每次遇到,就交换一下藏刀,因为对方的温度,会留在刀上。
  
  想来,她在一有空时,也一定取出藏刀,不停地磨啊磨。她把她的情和暖,也磨进刀里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23:02:36 | 查看全部
大国
时间:2015-02-26 作者:未详 点击:113次

  大国的概念不算太明晰,按地理,按人口,按政治,按军事,按经济等等划分,各有各的理由。按西方人近代的观点,大国是指强国,强国一定指军事上强,一般来说,军事是经济的直接反映,军事强国经济也弱不到哪儿去,做什么也得有个经济支柱。
  
  现代史上还有一种说法,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算大国,中、法、俄、英、美,这五国目前在联合国安理会都有一票否决权,所以一旦大国之间有矛盾,有冲突,在联合国的框架下无法妥善解决。
  
  联合国算个什么国,什么国都不是,只是一个国际组织,组织的话一般都可听可不听。所以大国们有利于自己的就听听,不利于自己的就是耳旁风,刮走拉倒。因此联合国给人的感觉就是对小国还管用,对大国没啥用。
  
  历史上没联合国时,都是大国自己说了算,想上哪儿上哪儿,想打谁打谁,没有王法。韩赵魏楚燕齐,都栽在秦手里;元朝人摧枯拉朽,成就了大蒙古地盘,其面积今天听来都瘆人;西方也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仅11年从马其顿到北非,横跨西亚到印度;古罗马帝国的广场周围,有容纳25万人的竞技场,有容纳5万人的圆形角斗场,窥一斑可见全豹。这样的历史大国,随口说出来的话就是小国的道理,而道理就是强者说的话。
  
  今天依然如此。俄罗斯说,克里米亚就是我的,不仅乌克兰没辙,联合国也没辙,G8更没辙,臊眉搭眼改成G7就是自己圆个场。各类制裁跟我们小时候打架吃了亏说的话一个样:“你小子等着!”其实人家胳膊粗的心里一定说,等着就等着,有什么了不起!普京的态度就是这种态度,充分体现人类的本性,弱肉强食,文明此时只是个遮羞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23:02:47 | 查看全部
水果都是数学家
时间:2015-02-26 作者:未详 点击:237次

  夏天是吃菠萝的好季节,可是当你在吃菠萝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菠萝的外壳?你可能不知道,这些呈螺旋形的厚厚盔甲竟然和一个神奇的数列有关。不仅菠萝,很多吃的东西都和这个数列有关,比如葵花子、松子等。吃货们可能不知道,你吃的不仅仅是食物,还是一连串高深莫测的数列。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植物的花瓣、种子遵循一个古老的数列
  
  有科学家发现,很多植物的花瓣、叶子、花蕊的数目和一个数列有关。像梅花是5片花瓣,李树也是5片花瓣,鸢尾花、百合花(看上去是6片,实际上是两套3片)是3片花瓣,许多翠雀属植物的花瓣是8片,万寿菊的花瓣有13片,紫菀属植物的花有21瓣,大多数雏菊有34、55、89片花瓣。这些数字的花瓣在植物界很常见,而其他数字的就相对很少。这些数字如果排列起来,就是3,5,8,13,21,34,55,89……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那就是这些数字的前两个之和正等于第三个。这就是斐波那契数列。
  
  其实不仅花瓣遵循这个规律,很多植物的种子也都呈现这个数列。比如苹果种子是5颗,再比如向日葵,本身的花瓣数一般是21片,而如果你再仔细往被花瓣包围的花盘看,里面还有很多小花——最终会变成葵花子。这些小花的排列呈现两组相向排列的螺旋形线条,一组是顺时针旋转,一组是逆时针旋转。而如果你再仔细数数这些螺线,你会发现,顺时针的螺线有34条,逆时针的螺线有55条。而根据不同的向日葵品种,你可能还会得到55和89、89和144等数据。
  
  而这些数据,也都遵循斐波那契数列。除了向日葵,菠萝外表的“方块盔甲”和松果外表也都遵循这一规律,它们的螺线大多数是8(顺时针)和13(逆时针)。
  
  斐波那契数列的身世
  
  斐波那契数列是中世纪的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提出的,最初的问题是:假设兔子的生殖规律是每一对兔子出生两个月后就具有生殖能力,每对成年兔子每个月可以生一对兔子。那么由一对兔子开始,一年后可以繁殖成多少对兔子?由此他得出了一个数列:1,1,2,3,5,8,13,21,34……这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发现这个数列时,并不知道植物也遵循这个数列。但后世的科学家无意中发现植物竟然也“懂”这个数列。
  
  植物在用生命做数学题
  
  植物为什么会知道这样的生长模式?直到本世纪初,两位科学家得到了结果,他们是法国数学物理学家杜阿迪和库代。结果很好笑,当科学家在为植物的聪明才智惊叹时,植物自己却不知道自己用了这样一个数列。
  
  两位科学家用置于垂直磁场中充满硅油的圆碟完成了一个实验。他们让可磁化的液体以规则的时间间隔一滴一滴落入碟的中央,液滴被磁化后相互排斥,逐渐向边缘排斥。
  
  最终,他们看到了这样一幕:液滴形成了一个如同向日葵花盘中的那种交叉的螺线。他们还在计算机上进行了计算,得到的依然是类似的结果。
  
  所以,植物最终长出斐波那契数列的螺线和基因没有关系,而是动力学让它们这么做的。也就是说,植物并不知道什么斐波那契数列,也不知道什么是黄金角,它们完全根据自身的需要努力生长,最终就会变成这样。
  
  这也解释了有的植物没有遵循这一规律的原因,因为在植物原基生长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特例,比如受天气或其他什么影响,原基的角度出现了差别,那么最终它们就形成不了斐波那契数列以及左右螺线。
  
  植物与数学的相遇,真是妙不可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23:02:58 | 查看全部
牧马人的荒原
时间:2015-02-26 作者:未详 点击:95次

  这里是乌图美仁南部荒原,这里从未有过人烟。1955年,来了第一批支边的移民,在这里牧马屯田,一晃就是四十多年。
  
  1。还有一个牧马人,他是我的父亲。当晨光又一次来临,荒风鼓荡无边的乌图美仁,宁静的高冈上便冉冉升起他的身影。他瞩望远逝的马群,凝视古老的雪山积水,看到一代又一代奔腾的蹄潮,汇聚成岁月的皱褶,编织在自己脸上,就已经是惊人的风蚀地貌了。
  
  2。他想起沙漠北进的时候,昔日的家园已经荡然无存,只有三棵青杨摇晃满身的翠绿,诉说生命不死的故事——那个满脸胡茬的汉子,抱着死于沙暴的女儿对人们说:那棵树是女儿种的,就把她埋在树底下吧。于是女儿的血肉,流入根茎,流入躯干,流出一树媚亮的女儿绿。每年春天,青杨再度绽绿的时候,汉子就会来到树下,浇上一担水,深情地说:女儿啊……就这样,又有了两个女儿之死,又有了两个父亲的埋葬,又有了两棵青杨的媚绿,又有了两个生命的延续。他说:知道了吧,孩子,荒原上的每一滴绿,都是我们的女儿,都是生命的喂养。
  
  3。他想起有过这样的日子:雪豹袭击骒马群,奔逃的途中,儿子翻身落马了。雪豹戛然止步,舔舔他,又一次舔舔他,在脸蛋上舔舔他,然后,一跃而去。儿子七岁的记忆里,顿时嵌入雪豹温暖的舌头。
  
  4。他想起篝火——牧马人的晚会,除了美酒,还有情歌。那时候的美酒都是醇的,那时候的情歌都是真的,那时候他要把自己献给豪情的诗歌,但想来想去只有两句:美丽的姑娘王玉兰,一听到狼叫就往我怀里钻。是的,是这样,狼嗥声里,他亲了一口就把王玉兰亲成媳妇了。他说:记住啊孩子,我和你妈的红娘,是那只呼唤孩子的母狼。
  
  5。他想起饥馑的三年自然灾害,打猎队的枪口已经对准前方,三只火狐狸坚决不跑,蹲踞在高地上翘头指天对着太阳。刹那间他们掉转枪口,朝着对不起荒原的良心打了一枪。他说:孩子啊,记住,需要清醒的时候必须先让自己受伤。
  
  6。他想起了雪灾中的西羌牧狗,驮着儿子回到家的情景:五十里路,西羌牧狗,驮了儿子五十里路。儿子的小马群,全部死了,儿子已经冻僵了。西羌牧狗,为了驱寒,毛发雄厚,驮着儿子往家走……他说:儿子啊,你跪下,她是你的恩人你给她跪下。
  
  7。他想起那次转移草场的远足,路过干涸的乌图美仁大河床,突然就有洪水了。马群不跑,层层叠叠在滩头伫立,嘶鸣着不跑,因为身后是帐篷,主人一家还在睡觉。等他被轰鸣惊醒,十六匹骏马已经是水中行船了。他哭啊喊啊,他知道自己是马群的保护神,应该有神的样子,就毫不犹豫地扑向了洪水,救起母马再救起公马,救起十六匹骏马。相依为命,人与马的荒原,早已没有高低贵贱的荒原,把一个牧马人的全部价值,定位在马群的平安上。荒原,不朽的荒原,因此遍地生长人性的光亮。
  
  8。他想起儿子上学去了,不是背着书包而是背着行李。从此他就有了怨愤:你这个西羌牧狗救了命的,你这个雪豹舔过脸蛋送过温暖的,你这个在枣红马的阔背上摇大的,你这个在女儿绿的青杨下识了字的,你这个和你的父母一起听过狼嗥的,你这个被马群守护在洪水之外的。你呀你,你为什么不朝自己的良心开上一枪?——你走了,再也不回来了。
  
  9。还有一个牧马人,他是我的父亲。我曾经许多次告诉他:来吧,父亲,这里是北京,这里有繁华。父亲回信说:你去问问你妈妈。我沉默不语,因为已经不能了,石碑后面,妈妈已鲜活成一丘亮绿,那是苍茫漠地里,奔马来潮时的一座灯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23:03:13 | 查看全部
回望过去,查无此人
时间:2015-02-26 作者:未详 点击:163次

  比光速还快的应该是物是人非吧。
  
  就像睡着了坐过站,一个恍惚,前排座位就换了人,窗外景色就变了样。可怕的是除你之外,揽着你肩膀的哥们儿,口沫横飞的老师,甚至连院门口的大梧桐树都浑然不觉,他们被时光的洪流卷得行色匆匆,心满意足。你驻足不前,回望也不是,前行也不是,就这样孤零零地看着大地,怀疑自己被全世界蒙在鼓里。
  
  我第一次产生这种可怕的感觉是因为娜娜。
  
  娜娜是我的小学同桌,典型的三好生:守规矩、有眼色、爱端着。她喊起立时字正腔圆,收作业时鼻孔朝天。但娜娜生得好看,马尾辫扎得又紧又滑,皮肤会发光。娜娜听我讲数学题时,脸颊几乎能碰到我的鼻子。印象中她是奶油蛋糕味儿的。娜娜眼里并没有我,只有课本和桌子。即使这样,我还是会不由自主捏紧领口,怕自己身上臭。
  
  两小无猜是个有趣的词,比喻幼时男女亲密无间。但我总觉得亲密无间不足以解释这份亲密。两小无猜应该是,两人对亲密与否竟毫不知情,像一对停落在树梢上的小黄鹂,并不知道自己胡闹般的叽叽喳喳,在世人眼中是一幅尚好的鸣柳啼春。那时的我跟娜娜一样,什么都不懂,以为橡皮尺子之类的才是头等大事。我们在桌上画过三八线,桌下悄悄掐过手。我在她背后贴过条,她在我腕上画过表。
  
  有一次上语文课,她从书包里拿出一个好大的桃子让我看。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看那么长时间,可能是因为那个桃子真的好大。终于我们被老师发现了:“你们俩在做什么?”娜娜抬起头,气定神闲地说,我让他看我的桃子——因此我成为全班同学的笑柄,并被罚到教室外面站了一节课。站在空无一人的走廊里的感觉很难受,很冰,就像快要拉肚子。为此,我发誓不再跟娜娜说话。这可能是我人生当中最短的一个誓言吧,只维持了两节课。
  
  年少时容易把一切都看得很重,更容易把看得很重的东西瞬间推翻。就像哭闹的孩子看到新玩具的那一刻,嘴角在眼泪干之前就已经上扬。对那时的我们来说,一个升学前的暑假就是一次对人生的洗牌,洗得有些人被连起来,有些人被打散,还有些人成了对子。
  
  我跟娜娜就被打散了,初中被分到了不同的班级。这三年里,我们俩说过的话几乎不超过十句,即使狭路相逢都视而不见。好像抹上啫喱水,穿上牛仔裤,曾经的“两小无猜”就会成了一件令人尴尬的事情。
  
  倒也不会怅然若失,即使怅然若失,那个年纪也难以名状,还以为是天气的原因。上初中以后,娜娜一下子从好看变成了漂亮。好看和漂亮不一样:好看是透明的,漂亮是花花绿绿的。我偶尔会从身边的哥们儿口中听到她的名字和她的事情。听说她是他们班的班花,她身边的男生经常换,有些还是混帮派的。有时候我会在操场看见她,永远会有一个姑娘挽着她的胳膊,从操场这头晃到操场那头。每隔一段时间,姑娘的面孔就会换一张,但她们谁都比不上娜娜,无论是长相还是气质。娜娜走路的步伐很稳,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架势,就像她当年说“我让他看我的桃子”一样气定神闲。
  
  临近毕业,同学录悄然流行。大家多数会买可拆卸式的,在每一页上面用铅笔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分发给同学,既能提高效率,又能保护隐私。收到一沓子同学录的人会用抱怨的方式表达满足,占用上课的时间奋笔疾书,周围的人则用认真听讲的方式表达不屑。某天,一个不怎么熟的同学递给我一张同学录,我接过一看,淡绿色的纸上用铅笔写着娜娜的名字。
  
  如今,我已经记不得在那张纸上具体写过什么,只记得大意是“希望你能过上真正想要的生活”。大概就是因为这页同学录,我跟娜娜在即将毕业的日子里说话了。娜娜告诉我她很感动,她的确想要过不一样的生活。
  
  但我不知道她想要的生活是怎样的,也不知道她现在的生活是怎样的。她没具体说,我也没具体问。从那以后,娜娜经常拿着练习册来问问题。她的学习真的不怎么好。看她听得很认真却一脸茫然的样子,我既心疼又心酸。有时候,我会故意想很长时间,只是为了让她觉得那些题目其实并不简单。
  
  中考结束后,我一直想打电话问娜娜考得怎么样,却始终因为害怕没有问,娜娜也没再找过我。就这样,我跟娜娜又一次被负责洗牌的时光打散了。
  
  等到再一次说话是在上高二的某一天,上学路上。
  
  娜娜从后面叫住了我。我回过头,差点儿没认出她来。
  
  她把头发染黄了,发根有一寸左右是黑色的。外套上全是孔,跟街道上的太妹一模一样。等确定那是娜娜之后,我好难过,难过之余竟有些生气,心想你怎么敢变成这样。娜娜看到我的眼神也有些尴尬。我赶紧笑着跟她打招呼,寒暄起来。
  
  娜娜说她在十四班,我这才知道我们在同一所高中。她问我在哪个班,我答二班。她说哦,不错嘛,是重点班。然后,我们就没话说了,就这样在路上走着,走得很慢。我记得那天天气不好,娜娜脸色很苍白。她突然问我还记得那个桃子吗。我大笑不止,笑着笑着,觉得可以停了,却还是继续在笑,我觉得我很假。我说,你们班主任真好,都让你们染头发。她没说话。快到学校时她问我,你觉得黑发好看吗。我说嗯,还是换成黑色吧,黑色好看。
  
  她的语气还是那样气定神闲,她说:换不回去了。
  
  是她跟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对娜娜,我仿佛什么都不知道,她就像我一个人走在路上时突然出现的小姑娘,牵着我的手跟我蹦蹦跳跳一阵,又突然毫无征兆地撒开我的手,一个人朝拐角那头跑去。她在拐角那边会继续蹦蹦跳跳,还是会掩面痛哭,这些我都无从知晓。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上体育课时崴了脚,坐在树荫下休息,全班同学四人一行,在烈日下绕着操场跑步,一圈又一圈。天气很热,蝉鸣很凉,同学们欢快的口号声,带着回音在操场上回荡。
  
  一二三,四。
  
  那个世界刹那间就跟你没有了任何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23:04:13 | 查看全部
史考特想要的人生
时间:2015-02-20 作者:未详 点击:186次

  史考特,美国波士顿近郊的佛蒙特州人,他是他们高中学校十五年来第一个哈佛大学学生。我问他为什么要来念哈佛,他直言不讳:“为了哈佛的毕业证书。”他说的是事实,不管是要念研究生还是要找工作,哈佛的毕业证书都是最有价值的。
  
  “我喜欢哈佛,因为它离波士顿很近。普林斯顿和耶鲁也是很好的学校,不过它们离市区都有点远,环境太单调。我受不了单调的事。哈佛在每个领域都有顶尖名师,这点也是我想来哈佛的原因。”
  
  企图心强烈的史考特会说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在旁人看来这已经很不可思议了,可史考特自己觉得还不够,这个学期他又开始学汉语,他父亲也来听课。教授亲切地介绍史考特的父亲,学生们鼓掌欢迎。那个场面真是令人感动。
  
  父母和孩子一起上课,在哈佛并不罕见。有一次,某个教授请学生的妈妈致辞五分钟,那位母亲红着脸,神情非常激动,声音沙哑地说:“托我女儿的福,我才能来听哈佛的课……”在场的很多人听后,心中泛起莫名的心酸。
  
  史考特还选修了摄影学、数学、社会学。他好像对所有的东西都感兴趣。光听史考特讲他一周的计划表,我就有种头晕目眩的感觉,眼睛忍不住转个不停。
  
  “每天读四个小时的书,然后睡五个小时。其他时间就去排练舞台剧。”一般人会觉得这就够忙的了,没想到这还只是一部分。
  
  “有时会去弹琴,偶尔也会唱歌、练练萨克斯,还要去图书馆兼职。”
  
  我听得目瞪口呆,因为就自身情况而言,光读书就很累了。我问他,这样的时间表不会太紧张吗?史考特说:“美国人都有强烈的成功欲,我也一样。我想证明自己是个全能选手。也有朋友劝我老老实实地做哈佛学生。但是我就是不能。我对赞美和挑战上瘾,戒不掉,尽管我会因此变得更忙碌。”
  
  史考特的父母似乎很有钱,不过史考特依旧要打工赚钱。事实上他从高中开始就在餐厅里打工。史考特的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坐享其成,他们希望史考特从小就能知道和其他人一起工作的感觉,也希望他明白,赚钱是相当辛苦的一件事。
  
  进大学以后,史考特与父母之间达成一项协议:专心读书,尽情体验哈佛的生活,必需品由父母提供,非必要又想拥有的东西,必须靠自己赚钱买。
  
  “毕业后打算做什么?”我问他。
  
  他毫不犹豫地说出将来的愿望:“建筑师、人权运动家、生物学者,三者之一。”
  
  “你不担心自己做太多,而不知做什么吗?”
  
  可能戳中了他的痛处,史考特有一秒钟的神情黯然,不过,他马上又说:“不管做什么,我都希望未来的工作能够让更多的人过更美好的生活。”
  
  对于史考特想要的人生,我深信不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23:04:24 | 查看全部
当农人不再热爱土地
时间:2015-02-20 作者:未详 点击:88次

  也许年龄的关系,我越来越觉得,较之川端康成村上春树,较之日本文学外国文学以至所有文学,甚至较之讲台、课堂和大学校园,我衷心热爱的好像更是土、土地、泥土。还有比泥土、土地、土更神奇的吗?你看,千姿百态的树、五颜六色的花、大大小小的瓜、长长短短的豆——你我赖以活命的五谷就更不用说了——哪一样哪一种不是土里长出来的?只要有了土,加上水和空气,其他概不需要。不需要饶舌的广播,不需要媚俗的电视,不需要自作聪明的iphone、ipad……
  
  然而,几年连续回乡,我惊讶地发现为数不少的农人不再热爱土地。一如教师不再热爱课堂,翻译家不再热爱外国文学,烹调师不再热爱厨房,理发师不再热爱头发和发型,少妇不再热爱出国求学的丈夫……不不,问题比这严重得多、深刻得多,也危险得多。
  
  我热爱的故乡小镇,虽说是镇,不过是人口集中些的村庄——农民并没有像乡长变镇长那样变成镇民,亦没有像县长变市长那样变为市民。但若说毫无变化也不对。变化之一,即是这里的一些农民不再热爱土地。那么热爱什么呢?拆迁!一门心思盼望拆迁,望眼欲穿,“拆”心似箭。每次回乡都听到拆迁传闻。一有风吹草动,人们便喜上眉梢,奔走相告。无他,盖因拆迁可以得到补偿。
  
  几次传闻以传闻告终之后,人们开始变得气急败坏,愈发粗暴地对待土地,似乎拿地出气。连住房周围也开始使用除草剂,什么“百草枯”什么“见绿杀”,光听名字就让人不寒而栗。路边、田边甚至篱笆外的草都蔫了,黄了,枯了,看着让人心头泛起难以言喻的痛楚。太残酷了!那样的地方长点儿草有什么不好?何必用“百草枯”?夏天没有绿色还叫夏天吗?何必用“见绿杀”?古人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容草的生命力顽强,可是,再顽强的草也抵不住这类农药。有的喷洒下去,三年寸草不生——三度春风吹不生!作为农人怎么可以这样对待土地?为了得拆迁或土地征用补偿,情愿失去哺育他们的田园。说极端些,简直成了土地、田园的出卖者、叛徒!
  
  写到这里,我不能不想起一九九三年去世的祖父。祖父生前一直住在小山沟的茅草房里。房子西边的山坡就是他的宅基地和责任田。坡地,土质不好,是小山村最瘠薄的地块。可是祖父是多么热爱那块地啊!我时常看见他一边锄地一边把石子捡起扔到篱笆根。久而久之,篱笆根下整齐地堆了一排石子。开句并非玩笑的玩笑,他甚至舍不得在外头撒尿,憋回来撒在自家坡地的果树下。我猜想,没准他疼爱那块地超过疼爱我们这几个孙子。有一年在县城工作的叔父把他接到城里养老,他住了不到半年就回来了。“城里的水泥地哪是泥啊,混凝土哪是土啊,干巴巴硬邦邦的,只生灰不生菜,只长垃圾不长庄稼,我可受不了!”祖父指着脚下对我说,“你看,这才叫土,这才叫地,早上看看菜叶树叶长多大了,晚上锄锄草洒洒水,比什么都好!”直到八十岁了,祖父还守着那块地整天忙这忙那。我知道,那块地是他生命的凭依,是他快乐的根据,是他精神的寄托,是他的爱。
  
  正如书房是读书人心灵的物化,土地、田园是农人心灵的外现。田园的贫瘠意味心灵的贫瘠,土地的荒凉意味心灵的荒凉。
  
  呜呼,“见绿杀”,“百草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23:04:34 | 查看全部
你是我最笨的学生
时间:2015-02-20 作者:未详 点击:101次

  毕业后我留在北京教书,父亲闲着寂寞,便打电话托我买台电脑,他要和我视频聊天。我笑他,都五十多岁的人了,对电脑一窍不通,可得专门请个老师才行。父亲说,几年前你是我的学生,现在让老爸做你的学生好不好。我说老爸你得认真学,我可没时间手把手教你。父亲呵呵笑着说,那是当然,我得争取做闺女班里最聪明的学生,就像你给爸爸争了光一样。
  
  以后每个周末的晚上,我都被父亲硬拽到电脑前,起初是打长途教他申请到了QQ号,然后是终于让他学会了使用视频。到了这一步,父亲就有些懈怠,每天我扯着嗓子教他如何搜索资料、如何盲打、如何储存东西,我觉得自己所费的劲,几乎比教班级里最笨的学生还要多,但父亲的电脑知识,始终停在开着视频,对着话筒和我呵呵说笑的程度。
  
  父亲似乎对自己的愚笨没有丝毫的察觉,他胖胖的脸在视频的镜头里,始终是心满意足地笑着。我说老爸你要实践啊,只是每个周末听我讲,之后一个星期就再也不摸电脑,那怎么行!父亲照例在视频里笑开了花,说,老爸其实很聪明的,姑娘你只要有耐心,老爸肯定会进步飞速。我看着每一个指令都需要我重复N遍才会点头的一脸茫然的父亲,突然有点泄气,想究竟是我这个老师不合格,还是父亲真的太笨,对这样先进的知识,完全没有学会的细胞。
  
  父亲所谓的进步,也只到能和我打字聊天为止。此后不管我怎么努力,他都停在原地,再不会前进半步。隔壁的同事每每听到我声嘶力竭地在房间里吼,就知道准是又在教父亲上网了。有一天,她无意中笑着说,对待笨的学生,冷落有时候比耳提面命的教导更管用,为什么不试试?我欣然采纳。
  
  老爸对我的这项政策显然有些不适应,没过一星期,他就撑不下去了,说姑娘你还是手把手地教教老爸吧,我这么一大把年纪,比不上你们年轻人。后来见我无动于衷,他终于急了,竟然和我开始冷战。我打电话给母亲,让她转告父亲,像他这么笨的学生,我还是第一次碰到,都三个月了,打字还像牛车的速度,照这样下去,我岂不是一辈子也教不会!母亲听完我的抱怨,叹口气,小声道:孩子,其实你爸哪有那样笨呀,他只是想多听你说说话罢了,他要是什么都学会了,还怎么能认你做老师?你每次在视频上不耐烦地朝他嚷,他都不急不躁,还笑着听你讲课,如沐春风。他花几千块钱,只是买了个能看见你的模样的电话而已,他这么大年纪了,学会上网又能做什么?能和你面对面地聊天,对他来说,就已经是精通电脑了呀!
  
  最笨的那个学生原来是我,笨到和父亲面对面,看见他温柔地冲喋喋不休的我笑,都不知道他心里想着的,只是看看千里之外的我,是不是还好好的,是不是还像他想念我一样,将他放在心里最温暖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23:04:45 | 查看全部
还记得楼下等你的少年吗
时间:2015-02-20 作者:未详 点击:141次

  新认识的小朋友才读高三,和班里男孩子早恋,寒假手拉手走在商场里,结果迎面撞上了一起逛街的父母。两人震怒,将她禁闭在家,通信工具全部没收。女孩可怜巴巴地写检讨,被要求深刻反省上次模拟考试成绩下滑的原因。
  
  开学第一天,男生傻乎乎地站在她面前说,我几乎每天都骑车去找你。女生很惊诧,刚想否认,男生又有点委屈地说,我不敢上去找你啊,站在你家楼下,看几眼你房间里的灯光就够了。女生憋了一眼睛的泪,回头发邮件给我,说你信不信啊姐姐,他这么感动我。
  
  作为被找来督促她学习的“长辈”,我实在是没法回答这个问题,但我大概是信了。有一个老朋友高中时也做过这样的傻事。不敢去找暗恋的女生表白,暑假里知道她每天有固定的散步时间,于是一有空就“路过”她家楼下,以期一场又一场意外的邂逅。
  
  事情当然不那么顺利,他不是无功而返,就是看见她和父母一起只好远远地逃开。为数不多的几次,他顺利地遇见她,打个招呼,又不敢多说几句话,只好尴尬地告别,在相反的方向上走一会儿又飞快地奔回来,看着她的背影走一段寂寞惆怅的路。
  
  很多年后他们还是没能在一起,可是醉酒微醺时,他说起少年旧事,长长的叹息里带着岁月向晚的渐沉暗色,仍然怀念那个夏季傍晚一点点西沉的夕阳,还有她终于出现在视线里时心底一刹那的慌乱和惊喜。
  
  大学里的同学,男友是高她一级的学长。同学很磨唧,但每次他在楼下等到她,她问你来了多久了,他都说我刚来啊。女生比较粗心,也从不觉得自己动作太慢。后来不知同学在哪本言情书或是偶像剧里看到了类似的桥段,才知道他每次都等她很久。一次下雪,她心疼地问忘了带伞的他,你到了怎么也不打电话催我一下。他说,反正你总要下来的,以你的智商,催你你肯定又丢三落四了。
  
  男生毕业离校那天,她红着眼睛在宿舍收拾东西,一件衣服两本书在手里折腾了不知几趟。我都为楼下的他着急,可她抬起头泪流满面地跟我说,他以后再也不会在楼下等我了。
  
  我们大学校园又空旷又安静,宿舍楼下的树木浓密沉静,最适合做离歌的背景。所以我至今都记得她粉白裙子和他深色衬衫的背影,在那段树影斑驳的路上愈走愈远,直至更心有戚戚的人生。
  
  也许是因为快要毕业了,校园里的一切好像都散发着让人迷醉的气息。很多琐碎的细节像温柔的光源一样又亮了起来。那些真诚宁静的时光好像正临末日的倒计时。有人愿意说“用我炙热的感情感动你好吗”,也有人愿意回答“路途遥远,我们在一起吧”。
  
  住同一层楼的女孩,一起坐电梯下楼时,经常打电话打不通,所以一出电梯门,就一边跟我说再见,一边飞快地跑出去,生怕他多等一秒。
  
  学弟每次送学妹回来,一直看着她走进宿舍楼、刷卡然后消失在楼梯口,可女生从未回头看过。我问他为什么不表白,他说怕表白了连朋友都没法做了。
  
  忘了是谁说过,我对你的眷恋,都是很小的事情。是啊,在数不尽的时间里,在日日重复毫无新意的每一天里,我对你的眷恋,以及怀念,都是很小的事情。在偶像剧之外的平凡人生中,所谓爱也许不过是会心一笑的刹那、心有灵犀的一瞬、温热的早餐牛奶或者一个担心焦虑的电话。
  
  愿每一段短暂的漫长的沉默的坦诚的心意都能为人所知,被珍视记取,被小心安放。他了然于心,你念念不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23:04:56 | 查看全部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
时间:2015-02-20 作者:未详 点击:168次

  每天晚上我都睡得很晚,不是我身体棒精神好,是因为那一望无际的黑暗给了我无限的灵感。仰望星空,我仿佛看见了纯真的笑脸、温暖的眼神、纤纤素手,飘飘白裙……浪漫的情节、温馨的场景在黑暗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清晰。
  
  每天早上我站在地铁口,看着汹涌的人群,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慌,昨天晚上营造的所有美好在这一刻瞬间崩塌。看着一张张面无表情的脸,我失去了幻想的能力。我常常在想:这就是我的人生,这就是我们的人生,谁的人生值得珍惜?谁的人生更值得珍惜?
  
  这人群熙熙攘攘,有几人与我们相关?
  
  有一种人:爱过的人。
  
  这世界辽阔宽广,有几处地方值得我们留恋?
  
  有一处地方:和爱过的人去过的地方。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我们——我和你,有一个地方——我和你去过,只有我们知道——爱过的人才知道。
  
  悲催的地铁站永远成不了这种地方,即使是初识的惊鸿一瞥,也会被那拥挤的人群摧残得惨不忍睹。
  
  我闭上了眼,黑暗来临,美好随之而来。
  
  那个地方,有一棵老树,树干很粗,我们经常做的事是张开双臂合抱着树身,手和手在两端相握。我看不到你的脸,但能清晰地听到你欢愉的笑声。
  
  老树的冠盖像一把巨大的绿色火炬在蓝天中熊熊燃烧,就像我们的青春。清凉的山风吹来,树叶哗哗作响,就像在唱一首动人的歌。时间仿佛凝固了,我们倚着老树,望向远方,在阳光的照耀下,世界仿佛笼罩在一块琥珀中。
  
  这是只有我们知道的地方,世界很大,但我只想留在这里;世界上人很多,但我只想和你在一起。什么风云变幻,什么鬼怪传奇,都与我们无关。我给你唱一首老歌,你给我念一首新诗,我们相视一笑,我的心仿佛融化在这段美好的时光里。
  
  我们用手指在树身上写字,这是我们最爱做的事,我们把想说但说不出的话写在了树上。有时候你会让我猜你写的是什么,有时候却用手遮着不让我看你在写什么。看着你纤细的手指在树皮上轻轻地划动,我的心里有种莫名的温暖。
  
  你不在身边的日子里,我坐在树下,只有老树默默地陪着我。我摸着老树粗糙的树皮,仿佛听到树后传来你熟悉的笑声。我在想:我不在的日子,是否你也曾这样想着我?我用手指在树上写了一句话:等我,无论你在哪里。
  
  我睁开眼,眼前仍然是拥挤的人群、喧闹的场景,没有老树,没有远方,没有你。
  
  但我相信:你在一个地方等我,这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