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1:23:26 | 查看全部
量臀定制的太空马桶
  
  在太空上厕所并不是一件让人身心愉悦的事情。
  
  在尤里·加加林时代,上太空厕所的问题还不存在。这位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前苏联人绕着地球轨道飞行了1小时48分,“引而不发”并不是一个问题。
  
  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美国人艾伦·谢泼德就郁闷得多了。虽然他的飞行时间只有短短的15分钟,但因为火箭发射时间一再推迟,他只好在太空舱里呆上几个小时。最后,这个可怜的人尚未“升天”就忍不住尿湿了宇航服。那次事故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美国宇航员都是在两腿之间垫上一层厚厚的“尿不湿”,以防止尴尬再次发生。
  
  相比之下,前苏联宇航员则幸福得多——他们都拥有根据他们的臀部大小定制的自动马桶,独一无二。
  
  不管你信不信,在2007年之前,大多数时候,国际空间站上的美国宇航员都要到俄罗斯同行那边去借用厕所。直到该年的7月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才宣布,他们将斥资1900万美元为国际空间站美国舱段购置一套俄罗斯制厕所系统。
  
  这个厕所的造价听起来有点贵,但重要之处在于,这套系统可以将排泄物汇集到一块,接着采用三个过滤步骤净化液体,使所有的污水转化为纯净的饮用水。
  
  喝尿?是的,如果不把宇航员的尿液转化成饮用水,而像此前那样将小便撒向飘渺的太空,除了麻烦,还得摊上一大笔钱。据统计,国际空间站上的每个宇航员平均每天都要使用大约4。4升左右的水,包括饮用和洗漱等。这意味着每名宇航员每天花费的水费就高达约5万美元,喝一杯水就价值3000美元。算来算去,还是采用俄罗斯的设备比较划算。
  
  2008年,这套新厕所设备正式交付空间站美国舱段使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1:23:36 | 查看全部
吃得好了厕所坏了
  
  曾经有一段日子,因为空间站上美俄两国舱段上的厕所设计相差无几,所以他们工作的时候,可以经常根据就近原则跑到对方厕所去“串门”。然而,最近俄罗斯人的一次改善伙食,打破了这个平衡。
  
  据报道,美俄两国宇航员的食谱太过悬殊,连美国宇航员自己都承认俄罗斯人吃的种类更加繁多,美味可口。他们的食谱上有300多道菜,比如空间站的指令长瓦莱里·克朱恩的一日三餐就包括:
  
  早餐:凝乳和坚果、加坚果的马铃薯泥、无糖咖啡、维生素片;午餐:肉末罗宋汤、荞麦炖牛肉、面包、红醋栗汁、无糖茶;晚餐:米饭和肉、花椰菜和奶酪、坚果、加糖的茶。别忘了,还有夜宵:牛肉干、腰果、桃、葡萄汁。
  
  美国宇航员的伙食也不差,但总体而言,他们是定量供给的,一般都只是进口的水果、蔬菜、海鲜和低脂肪肉类。据说该食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让美国宇航员的排泄物更为柔软,以便更容易地进入厕所污水系统。
  
  但他们当然没有想到,俄罗斯人老跑来借用厕所,结果就导致某天出现了故障。宇航员们感到十分恶心,四处飘荡的臭气让人无处可逃,因此,懊恼的美国宇航员决定再也不让俄罗斯人上他们的厕所。
  
  不仅如此,懊恼的还有美国政府: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不得不从俄罗斯重新订购了一套马桶。赔偿别指望,价钱也没有因此有丝毫的打折,还是1900万美元。
  
  当然,美国人也可以不买这一套“坑人”的设备,但问题是:你难道忍心让宇航员们蹲在太空舱外方便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1:23:47 | 查看全部
罕见病的救赎
时间:2014-12-03 作者:未详 点击:166次

  2月29日是徐然(化名)的节日。这个节日有一个美丽的标志:四叶草。
  
  四叶草有幸运的寓意。但是,也许没有人愿意和徐然一起过这个节:国际罕见病日。2008年2月29日,欧洲罕见病组织发起国际罕见病日(RareDiseaseDay),以“2月29日”这个四年一次的日子来表达罕见病之“罕见”。
  
  对于四叶草的标志,徐然的感情一直很复杂:“如果我幸运,怎么会得这样的病;如果不幸运,又怎么会是那1%的可治疗患者之一;如果幸运,怎么会一辈子背着每年200万元医疗费的负担;如果不幸运,怎么会碰巧得到捐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1:24:05 | 查看全部
 一位罕见病人的挣扎
  
  6岁之前,徐然还在浙江一个县城里过着快乐的生活,每天与小伙伴在家属大院里“搞破坏”。
  
  此后没多久,徐然的快乐就因为持续性的骨痛戛然而止。那是一种不分昼夜、没有间歇的疼痛,徐然惟一的期望是少一点肢体断裂似的刺痛。
  
  那段日子里,无论阴晴雨雪,家里总是晾着洗过的被单,因为每天晚上,徐然都会疼得大汗淋漓。母亲不想在床单上垫上一层塑料布,怕她睡起来不舒服。
  
  与痛苦相伴的是越来越大的肚子。但在那个时候,县医院里最有名的医生也只能诊断出这是脾脏肿大,究竟什么原因没人知道。在此后几年中,家庭的欢笑在徐然痛苦的呻吟中消磨殆尽。母亲带着她四处求医,甚至求神问卜,“驱鬼符水”徐然记不清喝了多少。在天真无邪的年纪,徐然对“绝望”有了无比深刻的认识。
  
  “这种感觉,局外人永远也体会不到。”徐然说,8岁那年,她终于在上海的一家医院知道了折磨自己的叫做“戈谢病”。
  
  戈谢病是一种由基因变异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表现为多系统的脂质沉积,累及血液、肝脾、骨骼及神经系统,能导致肝脾肿大、贫血、血小板减少、骨痛以及骨骼病变,发育迟缓而可能终身残疾甚至死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1:24:16 | 查看全部
  也在那一年,徐然的脾脏被切除了。手术后的徐然,整天乐呵呵的。病房里的病友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适应徐然的态度,那么疼,怎么笑得出来?徐然没有告诉他们,这种常人无法忍受的术后疼痛,她几乎每天都在经历,快麻木了。
  
  徐然用一个脾脏换来了“正常人”的生活。虽然还不能跑跑跳跳,但只要不在疼痛中挣扎,她就心满意足了。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年代,徐然和她的家人都无法对这种罕见病有足够的认识。所以两年后当她旧病复发,骨痛更加严重时,还没到花季的徐然想到了终结自己的生命。
  
  “没走到那一步的人,都觉得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爬到楼顶,眼一闭,向下一跳,什么烦恼都没有了。可真的到了那时候,你会觉得生命中还有太多的东西割舍不下,觉得哪怕多活一天,能看到父母,说几句话也好。”于是,徐然休学一年,跟母亲再次踏上求医之路,而父亲,则留守在家为求医路上的巨额花费而奔波。
  
  知道了什么病,求医就要顺利得多。很快,徐然知道了自己的病居然可以治疗。只要坚持用药,自己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她有了劫后余生的感慨,但母亲却依旧面如死灰。近200万元,这是徐然一年的药品花费,而且还要托人从香港偷偷地将药品带回来。
  
  接下来的日子充满了期盼。徐然梦中都在微笑,虽然依旧会屡屡被肢体撕裂般的刺痛惊醒,但恐惧逐渐消退。在整个县城募捐的资助下,徐然用上了药,疼痛消失了,肚子不再变大,能去上学了,就连小区楼下的花草树木,在她眼中都变得更加色彩斑斓。
  
  6个月之后,钱花完了,黑暗再次降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1:24:26 | 查看全部
一年后,1998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徐然独自在家。她拿着电视遥控器,无聊地换着台,希望找部喜剧片转移一下注意力,以减轻疼痛的感受,这是她自创的“精神疗法”。
  
  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就在这时毫无征兆地来了,电视里的一句话飘进徐然的耳朵——“北京一位戈谢病患者去年得到了美国健赞公司的无偿捐助。”这句话像炸雷一样震懵了徐然,以至于她没来得及听清这家公司的名字。
  
  等她回过神来,节目已结束。从那天晚上开始,徐然的父母24小时轮番守在电视机前,在几个可能的频道间不停换台,希望能够看到节目的重播。终于,在第三天下午,他们在笔记本上记下了这家公司的名字。
  
  之后是近乎疯狂的求救。徐然说,那时候,整个县城也没几台电脑,父亲愣是坐了2个小时的长途车去了另一个城市,托人向美国发出了求援信。又过了很长时间,辗转通过世界健康联合会,徐然拿到了特效药,噩梦终于隐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1:24:39 | 查看全部
1680万人的痛苦
  
  “我要感谢一个人,邹正涛。”徐然说,邹正涛就是当年电视里那则捐助新闻的主角,也是北京首例戈谢病患者。
  
  与徐然的经历相似,出生在北京的邹正涛2岁时被确诊为戈谢病,4岁时,邹正涛的脾脏被完全切除。这一年,邹正涛的母亲得知美国健赞公司生产一种注射用的药能控制戈谢病,立刻跑到美国大使馆,蹲点一样坚守了一个月,终于换来了向美国公司求救的机会。
  
  3年后的1997年,这款治疗戈谢病的特效药以慈善捐赠的形式获得特批进入中国,邹正涛、徐然还有其他100多位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消息的患者,终于摆脱了无休止的疼痛。
  
  2012年,24岁的邹正涛大学毕业后发起成立了“北京正涛戈谢氏罕见病关爱中心”。这是全国惟一的戈谢病病友组织,为患者获得医疗保障而四处呼吁。
  
  徐然也是这个病友组织中的活跃者。她说,很多人加入病友组织的直接目的就是获得免费用药,但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如蛆附骨的恐慌:如果哪一天企业捐不起药了,怎么办?
  
  “病友组织就像在与时间赛跑,如果能在慈善捐助结束之前,让国家成为救助主体,那才是噩梦的真正结束。”她说。
  
  不过,上海市医学会罕见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李定国在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这场赛跑还远远没有看到终点。
  
  除了上述身份,李定国还是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1:24:54 | 查看全部
从2009年开始,李定国连续3年在全国两会期间提交政协提案,建言国家建立罕见病医疗保障制度。
  
  李定国说,目前约有30个国家和地区已将罕见病治疗纳入医疗保障。中国政府已将罕见病诊治纳入“十二五”规划,卫生部提出对罕见病药品加强统一管理,罕见病研究资助经费投入越来越多,近5年获得的经费为1986年至2012年总经费的80%。
  
  这些进步距离徐然的梦想依然遥远。李定国更焦急。据估计,全国大约有1000多万的罕见病人,他们比徐然更绝望。
  
  戈谢病,只是6000—7000种罕见病之一。与戈谢病不同,很多罕见病都拥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瓷娃娃”、“蝴蝶结”、“蝴蝶宝贝”、“企鹅人”、“亨廷顿舞蹈症”、“渐冻人”等等。但对承受者来说,每一个名字都意味着一段充满血泪的悲怆。
  
  “瓷娃娃”学名成骨不全症,又称脆骨病。病情严重的患者,打个喷嚏,甚至一次哈哈大笑,都可能导致骨折;“蝴蝶结”学名是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脸上因为病变会出现蝴蝶状的结节;“蝴蝶宝贝”学名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的皮肤如同蝴蝶翅膀一样斑驳,这都是由水疱或血疱,以及创伤溃烂引起的;“企鹅人”源自基因突变,医学上暂时无解,患者发病初期站立不稳,走路摇晃,步态状如企鹅,到后来会连吞咽也变得困难;“亨廷顿舞蹈症”的患者,总是会表现出无法控制的自主性运动,就像跳着毫无美感的舞蹈;“渐冻人”是指患者因为肌肉萎缩而失去各种生活能力直至全身瘫痪、肌肉衰竭,著名科学家斯蒂芬·霍金正是这种罕见病的患者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1:25:04 | 查看全部
 总体来说,中国正在遭受罕见病折磨的约有1680万人。李定国说,罕见病中90%以上是严重的疾病,60%是儿童发病,30%的病人寿命不到5年。这些罕见病中,只有不到1%找到了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并不代表这1%的“幸运儿”就可以活下去。
  
  现实是,由于涉及代谢、内分泌、骨科、神经科、血液科等多个学科,确诊困难,再加上医生对“罕见病”认识有限,所以,诊断过程中的误诊率高达44%。“要诊断一种罕见病,最少要看5名医生,最多要看10名医生。而要确诊一个病人,最少需要5年,甚至需要30年。很多罕见病患者还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身体和家庭就已经拖垮了。”李定国说。
  
  确诊之后,还有75%的罕见病治疗不规范。李定国说,相比其他罕见病患者,徐然已经算“幸运”了,因为能够确诊,还能用药。要知道,罕见病的药物都非常昂贵,有些治疗超罕见疾病的药物每年花费都在二三百万元,目前都是自费药。当年美国公司对戈谢病人的捐助,实在是因缘际会的巧合,无法复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1:25:14 | 查看全部
  惟一的救赎之道
  
  买不到药、买不起药,是大多数罕见病人的燃眉之急。在李定国看来,这个问题只能从制度层面来解决。
  
  “治疗罕见病的药物叫做孤儿药,2000——2010年,美国上市了64种孤儿药,中国只有16种,其中有10种完全依靠进口。中国平均上市的时间比美国要晚6。6年。”李定国说,一种药进入中国,要经过非常艰难的临床试验,一个药进来,要做200例患者的试验,但罕见病患者人数本来就少,确诊又难,要找到200个病人比登天还难,“所以就拖在那里了。”
  
  他介绍,一般的药走程序要五六年,罕见病用药五六年肯定不够,一个药引进中国没有10年解决不了。“可是,有多少病人等得了10年呢?”
  
  “我跟药监部门讨论,孤儿药要有绿色通道,可是试点的时候,就发现很多药厂都打着孤儿药的旗号来申请,实际上并不治疗罕见病。从这点就可以看出,中国的罕见病治疗体系还在最基础的阶段,我们现在做的只能是先确定罕见病和孤儿药的标准。”
  
  健赞(上海)生物医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斌告诉记者,1997年-2008年,健赞通过世界健康基金会向130多位中国戈谢病患者捐助了治疗药物思而赞;2008年,健赞与中华慈善总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继续捐赠思而赞。不过,吴斌忧虑的是,思而赞已经在国内上市了,但由于没有进国家医保药品目录,除了靠捐助获得药品的病人外,其他人只能放弃治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