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0:58:01 | 查看全部
 不过英国历史剧的老片新拍往往会在忠实原著或是历史的基础之上,别巨匠心地编排故事的结尾。像是最新一般的《德伯家的苔丝》,原著及早前影视剧版本中苔丝的悲惨的命运结局被换成了苔丝坐在山谷间远望的含蓄镜头,让人们同样感慨万分。
  
  英国老剧新拍受人关注和欢迎的另一个原因在后期制作上的特效运用。虽然是讲历史,但剧情中的很多细节都被导演用一些细致入微的特技进行装点。像是新版《小杜丽》当中对伦敦雾都的场景逼真渲染,让英国人再次看到了早已不见的伦敦桥上盘绕的晨雾。
  
  有趣的是,英国的历史剧往往也被人们看作是用来借古讽今。早前在全球热映的《公爵夫人》不仅是因为演员阵容当中有出演《加勒比海盗》琪娜娜塔莉和《英国病人》中的男一号拉尔夫·费因斯加盟,而且故事也被看作是对现代英国王室,尤其是王储查尔斯与已故王妃戴安娜感情纠葛的讽刺。英国观众从《公爵夫人》中同样看到了一个感情冷漠,甚至背叛妻子另结新欢的王室老贵族,这让人们在慨叹王室女性坎坷命运的同时,又对英国历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英国的历史剧之所以能够不断有好戏登台,很大程度上来自政府的财力支持。在英国,依靠收取公共电视执照费而运作的英国广播公司是拍摄历史剧的主力。该台同时还获得文化部的年度历史剧拨款,拍摄每部成本至少在30万英镑的历史剧。不过在近年,英国财政紧缩的压力之下,历史剧的拍摄也收到了不小的冲击。英国电视四台早前拍摄的历史连续剧《魔鬼的荡妇》,由于要重现1645年英王查里一世被英国当时的资产阶级领导者克伦威尔军队打败的一场英格兰最宏大的内战历史,四处寻找古战场场景。虽然当年的古战场就在英格兰的北安普敦郡的内斯比。至今在内斯比仍然保留着一块古战场遗址,并留有一座纪念碑。
  
  但是,这部电视剧的制作人却舍近求远,把摄制组发配到6000英里之外的南非去拍摄这部英国历史剧。制作人说,南非开普敦北部的地貌风景更像十九世纪英格兰的北安普敦:那里既没有飞机的噪音,也没有高速公路和电线杆,只有延绵起伏的绿色丘陵和橡树林。不过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南非拍戏比在英国要便宜的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0:58:13 | 查看全部
摩的,走不
时间:2014-12-04 作者:未详 点击:97次

  已是晚上10时,街上依然急促与欢乐。我提着3个塞得满满的超市购物袋,极渴望立刻打到一辆出租车。
  
  等了好久,终于看到一辆停下,我脸贴着车窗问司机:“走不师傅?”“去哪里?”“XX路。”“不顺路啊,去不了。”
  
  10分钟后,又一辆车开了过来,正要上去,4个小伙冲到了我前面。这几个大男人身强体壮、八手空空,会不会让让我呢?我一厢情愿地想着,却见车“呼”的一声载着他们跑了。
  
  又10分钟,远远望见一辆车要开过来,我赶紧冲上去,却见一对情侣要抢先。也许这男友在女友面前要表现一下绅士风度,让我先上呢?我期待地想。却见男友为女友打开车门,随后自己也坐了上去。
  
  我狠狠地瞪着他们,还没收回眼神,又见一辆车要停,我嗖嗖赶到跟前,一个母亲却带着一个小女孩“噔噔噔”跑去拉车门。也许这妈妈为教育女儿谦让,让我先上呢,我正在幻想,就见她们得意地坐上车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0:58:23 | 查看全部
 我忍不住抱怨这些跟我抢车的人,一辆摩的开过来停在我脚边,司机不紧不慢地说:“我看你等半天车了。这会儿车不好打。你去哪?我送你吧。”“XX路。”我边打量他边回答。“8块吧。”他说。8块比20靠谱多了,这人看上去也蛮老实。可是坐摩的多不安全啊,报纸电视上好多摩的载客触目惊心的事。但看他诚恳,我不忍拂其意,借口道:“我东西太多了,你车不好放。算了吧。”他指着脚踏前一尺见方的空地说:“没事。这里放得下。这地方大得很呢。”我犹豫着跨上摩的,心里仍七上八下,郑重交代他:“你慢点哦,我不着急。”“嗯。”他应着,说:“你不习惯坐我们这种车。……你放心吧。”
  
  每过十字路口,见各种车错乱穿行,我都不自主地强调:“慢点哦!”他也只是“嗯、嗯”地应着,并没有多余的话,却让人渐渐放了心。
  
  到了楼下,他缓缓停稳。我掏出一张20的递给他:“你找我10块就行了。”他愣了一下,随即咧开嘴笑起来:“那,好。”
  
  一直以来我对摩的都没有好印象,他们被形容为地老鼠,流窜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无视交规,我基本不坐。可是今天不一样。那些看上去光鲜亮丽的人,都借着自身优势抢尽先机,被忽略的人,却散着温暖。我问自己:我有没有看不起他们?有没有,为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0:58:34 | 查看全部
两副手套
时间:2014-12-03 作者:未详 点击:2371次

  这段时间,家里正在忙着装修新房子。

  这天上午,需要搬运水泥和沙子上楼,我昨天下午就联系好了,男人说一早就来。可是早上我却发现搬运工是个女人。怎么变成女人了?我盯着女人。

  女人见我盯着她,笑着告诉我,跟我联系的是她男人,今天她男人实在忙,来不了,所以就让她来了。
  
  原来是这样。这男人也真是的,让女人来干,她干得了吗?可别耽误了我的事儿。
  
  女人显然看出了我对她的不信任,忙说:“你就放心吧,我保证不耽误你的事!”说完她就笑着下楼去了。

  我想想还是不放心,就在一边盯着她,心想等会儿发现她干不了,就给男人打电话。女人很快就扛着一袋水泥上楼来了,她放下水泥,冲我一笑,“咚咚咚”就又跑下楼去了,声音真响,速度真快!显然她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要证明给我看,她干得了这活儿。很快,她又扛着水泥上来了。
  
  女人放下水泥时,我发现她的双手满是老茧,满是裂痕,这一定是长期干活留下的。

  于是我让她慢点,不要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0:58:46 | 查看全部
女人笑了,我对她的信任,让她松了一口气,然后,她下楼去了。

  等她再上来时,我便递过去一副手套,家里买了许多手套,送一副给她,免得伤了手。
  
  女人没有伸手接手套,却说:“我能换副男式的手套吗?”
  
  我问道:“你是嫌这手套小了?”

  女人笑着摇头,说不是。但既然她要男式的,我就换了一副男式的大手套给她。

  女人接过手套,笑了,然后又下楼去了。后来,我发现女人并没有戴手套。我给她,就是希望她戴着,免得伤了手,她居然不戴,那我不是白送了?
  
  那天,女人干了一上午,累了一上午,可她却并没有休息片刻。我叫她休息一下,她却不肯,说没事,干惯了。

  我知道,这份活儿来得不容易,得干好。而她一个女人出来当搬运工,更得好好表现,否则,以后就再也领不到活儿了。说实话,她的表现真的让我非常满意。这个搬运工,请得值!
  
  两天后,新家还需要搬运一些水泥和沙子,我只好又打电话给男人。

  这次,男人亲自来了。干活时,我发现,男人手上戴着一副手套,正是那天换给女人的那副。

  现在,我终于明白女人为何要男式手套了,原来,她是为了把手套送给男人。显然,男人比她干的活儿更多、更辛苦,她能为男人做的,仅仅只是给他一副手套,这样,就可以避免伤害男人的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0:58:57 | 查看全部
 开始,男人的速度很快,可渐渐地就慢了下来,但他还是比女人要快一些。

  我明白,因为今天时间紧,他就不能再让女人来了,否则真的会耽误我的事儿。

  干完活,付了钱,我递给男人一副女式手套。

  我想,那天女人送了他手套,今天给他一副女式手套,让他送给女人。

  哪知,我把手套递过去,男人却笑着说:“能不能换副男式的给我?”

  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女人想着他,他居然没想着女人!
  
  男人见我盯着他没动,笑着说:“我要是拿女式手套回去给她,她可能还会留着让我戴;我要是拿男式手套回去,这样,我有新的手套了,就可以把这旧的手套脱下来扔掉,而她肯定舍不得扔掉,就会拿来戴上!她的心思,我一清二楚!”
  
  我于是给了他男式手套。

  看着男人离去的背影,我发现,女人和男人,他们一个为对方选手套,一个为自己选手套,但最终,都是为了对方。

  他们的爱,是一样的深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0:59:09 | 查看全部
赚有钱人的钱
时间:2014-12-03 作者:未详 点击:337次

  天下有三种人的钱最好赚,一是女人的钱;二是孩子的钱;三是有钱人的钱。史玉柱认为,要赚就要赚有钱人的钱。
  
  史玉柱旗下有个巨人网络,主营网游业务,它曾占了内地网游市场的百分之十四。之所以有这样好的业绩,并非是普通玩家“支撑”起来的,其利润是由为数不多的高端玩家带来的。
  
  当年史玉柱发现,游戏玩家分为四种类型,呈金字塔形:底层是没钱没时间的人群,二层是没钱有时间的人群,三层是有钱没时间的人群,顶层是有钱有时间的人群。史玉柱做出了“挣有钱人的钱,让没钱的人撑人气”的决策,巨人网络的一款《征途》游戏,高端玩家“雇人”玩,他们不在线也可以不断升级。这满足了“有钱人”的欲望:有钱之后,可以号令四方,一呼百应。这项业务让巨人网络大赚其钱。
  
  商业模式说到底就是一种赚钱方式,有低端、中端、高端之分。这类似于交通运输业,最低端的是水运、公路运输,继而是铁路运输,高端的是航空运输。人人都知道做高端可以赚更多的钱,但进入高端并非那么容易。做水运的做不了航空。你想为有钱人提供航空服务,就需要购置飞机、要建设机场、要培训飞行员……
  
  在杭州有一个经典的案例。现在游客到了杭州,都要喝一喝高档的“千岛湖啤酒”。但“千岛湖啤酒”原先是大路货,工厂在杭州山区淳安县,工厂生产的啤酒主要销往江西、安徽的农村,价格非常低,而且货款经常被拖欠,工厂惨淡经营,每年都在亏损。
  
  后来企业改制了,当时也没有人看好这家啤酒厂。因为中国几乎所有的啤酒厂都建在城市附近,而“千岛湖啤酒”建在山区,仅仅运输成本这一项,就是一个软肋,这注定它必须生产价格只有一元一瓶的低档啤酒,只能销往附近农村。
  
  但新任厂长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千岛湖啤酒”要活下来,必须要走高档酒,让城里有钱人掏钱买我们的酒喝。
  
  这个决定在当时惊世骇俗,一个小小的县办工厂怎么可能与城里的大啤酒厂去竞争。但新任厂长自筹巨资,请上海的啤酒专家改进了生产工艺,又打出“千岛湖啤酒”由千岛湖生态好水制造的理念,一下子抓住了城里人崇尚绿色生态饮料的需求。
  
  赚有钱人的钱,看似简单,其实充满风险,需要独到的眼光去判断。最为重要的是要找到有钱人的需求,一旦有钱人的需求被你掌握了,你也就摸到了有钱人的钱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0:59:20 | 查看全部
脸,不会产生爱
时间:2014-12-03 作者:未详 点击:417次

  一幅名为《受伤的美军海军陆战队员回国结婚》的摄影作品荣获了第50届世界新闻摄影大奖赛肖像类一等奖。
  
  这幅图片中只有两个人:新娘克兰和新郎西格尔。克兰身披婚纱,手捧着鲜红的玫瑰,她是那么漂亮。而身旁的新郎西格尔那张脸却让人惊恐:肿胀的脸已变形,没有鼻子、耳朵,也没有头发。西格尔是在伊拉克战场上受伤的,在一次巡逻中遭遇到自杀式炸弹袭击,他的一条手臂被炸断,头骨有粉碎性创伤,一只眼睛也瞎了,大部分皮肤被烧伤。对于西格尔所遭遇的不幸,最痛苦的莫过于他的女友克兰了。第一次看到受伤后的西格尔时,尽管克兰做足了思想准备,但她还是惊恐地用双手捂住了脸,顷刻间,泪水便从指缝间滑落。那个英俊、帅气,令自己着迷的西格尔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克兰想不通。许多人以为克兰会接受不了残酷的现实,离西格尔而去。如果她这样做,也不会有人指责她。然而,平静后的克兰依然陪在西格尔身边。为了能更好地照料西格尔,她辞去了令人羡慕的工作。在医院里,克兰陪西格尔做过19次外科手术,每一次手术前,克兰都会抓着西格尔的手,告诉他:“亲爱的,坚强一些,我在你身边,一直都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0:59:29 | 查看全部
一年后,西格尔出院了,一张脸惨不忍睹:肿胀变形、没有耳朵、没有鼻子、左眼失明、眼窝塌陷。人们还是认为,克兰会离开西格尔,认为她在医院里陪伴西格尔一年是为了帮助西格尔接受治疗,现在西格尔出院了,克兰仁至义尽,完全可以离开西格尔,去找寻属于自己的幸福。然而克兰却向西格尔求婚了。她要以婚礼来表达对爱情的忠贞。那是一场让人心酸又让人感动的婚礼,年轻漂亮的新娘子脸上没有笑容,一脸的凄怆,但她的眼神里却透着坚定。新郎对婚礼的反应,已没有办法从他的脸上显露,他亦步亦趋地跟着新娘子,小心翼翼。来参加婚礼的有一位叫尼娜·伯尔曼的美国著名反战女摄影家,她问克兰:“西格尔已经不是那个英俊威武的西格尔了,以后的日子,你要天天面对这样一张变形的脸,你要承受着莫大的伤痛,你的勇气从哪里来?这就是爱的力量吗?”克兰毫不犹豫地说:“无论俊美还是丑陋,脸都不会生爱,爱来源于心灵,我们爱的是彼此的心,与脸又有什么关系呢?两颗心相爱,未来有多少苦难,也不能阻挡。”克兰的话感动了每一位来宾,人们为她长时间地鼓掌。在她说这番话的同时,她的脸上满是坚定。伯尔曼将这一瞬间用摄像机定格。
  
  脸不会产生爱,爱来源于心灵。克兰用一场婚礼告诉世人,爱的内涵,与英俊和丑陋无关,与贫穷和富有无关,与残缺和圆满无关,它只来源于心灵,哪怕未来的路程上有太多的坎坷和苦难,都不能阻挡两颗相爱的心在一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1:17:22 | 查看全部
傅莹:我为中国发声
时间:2014-12-03 作者:未详 点击:115次

  从电影放映员到外交官
  
  傅莹的父亲阿民,是蒙古族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学生。在父亲的教导与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傅莹从小就热爱读书。阅读的爱好,训练了她缜密的逻辑,也培养了她独立思考的能力。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父亲蒙冤入狱,傅莹的读书时光也被打碎了。她16岁上山下乡,来到内蒙古一个生产建设兵团的广播站劳动。回忆起这段岁月,傅莹说:“这是一段很艰苦的经历,但并不都是不愉快的。上山下乡锻炼使我能够吃苦、坚毅,而且做事情能够不计较得失,能够敢于奉献。”三年中,她往返于兵团各处,不辞劳苦地爬电线杆、架银幕,给战友们放映电影,与此同时还坚持自学,完成了高中各科目的学习。
  
  1973年,傅莹作为工农兵学员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她的数学得了满分,被同学们戏称为“数学家”。正是这种“数学家”的精神激发她孜孜不倦地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她的专业是英语,第二外语是法语,可是傅莹似乎还嫌不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她又学习了罗马尼亚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